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只有芸知道電影內容是什麼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只有芸知道電影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09 13:51:10

㈠ 感人愛情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迷影評【五篇】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導演的初心之作,把朋友的生活改編成 故事 。而關於觀看《只有芸知道》電影的 觀後感 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評【1】

在馮小剛的電影中,《只有芸知道》算的上是一部返璞歸真之作,電影沒有多大的格局,也沒有過多捧腹的笑料,其所有的只是一段源於馮小剛摯友真實愛情經的改編,所以這段發生在紐西蘭的華人愛情是私人的,它無法向《芳華》一樣帶來時代性的共鳴,但好在電影仍舊能讓人感知到一份純朴的愛意。

電影故事非常簡單,一對華人青年男女在異國一見鍾情,共度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歲月,然而妻子卻因病去世,黃軒飾演的男主隋東風,中年喪妻的他決定去幫妻子完成生前遺願。《只有芸知道》並不是一部以結局為導向的作品,馮小剛在這部電影中打亂了時間敘事,希望用點滴的追憶穿插凝聚起一段純愛,而舒緩的節奏與配樂,紐西蘭絕美的風景則成為了電影盡力去勾勒這純美之愛的基色。

純愛之所以迷人,則在於它是純粹而真摯的,《只有芸知道》其實在故事上與馮小剛早年的《永失我愛》頗為相似,兩部電影講的都是絕症下的愛情,而不同之處則在於《只有芸知道》更為專注於展現一段屬於兩個人的感情沉澱,十五年的相濡以沫使這部電影擁有太多可以切入的話題,當原本的文藝青年為了生計掌起了鍋勺,並不轟轟烈烈的愛情讓人所見的是一份源於時間的沉澱,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沉澱,使電影固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如果你能走入電影人物的情感之中,便能被其愛的純粹所感動。

為什麼要加上一個如果?這在於《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太平了,他需要觀眾在電影伊始便帶有飽滿的情緒融入電影主人公的情感中,如果你對《只有芸知道》的期待是一場通俗易懂,又帶有意蘊的馮氏喜劇,那麼你必然會為此失望,《只有芸知道》更像是一首馮小剛為朋友所做的抒情之詩,非線性敘事的剪輯其實並沒有賦予電影懸疑或者是反轉,他只是成為了馮小剛的抒情手法,如果你無法在短時間內融被電影的情感所帶動,那麼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無疑會讓人倍感冗長。

然而純愛也好,抒情也罷,《只有芸知道》仍舊是存在問題的,它雖然相比馮小剛過往的作品多了一份唯美,卻缺少了一份真實,這種真實是在歷經了多年的生活後,不論是男主還是女主都看不到他們面對生活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例如《地久天長》中的夫妻,也例如電影最後現身的真人,十幾年的時間和喪妻之痛能改變一個人太多太多,然而電影里的黃軒和楊采鈺除了外貌有著些許的改變外,卻讓人看不到多大真正的變化,這種刻意在最高追求自我藝術表達或者說是演員無法為電影作出犧牲的表現,使電影所展現的這段跨越多年的愛情沒有能畫上一個真實有力的句話。

馮小剛希望通過這部獻給朋友的電影讓世人去感知他所理解的純愛,去在平凡瑣碎中發現這一愛的美好,這樣的故事固然沒有錯,但馮導在表現手法上的私人,不願意注入過多戲劇性的平凡,註定了《只有芸知道》的純愛,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知道。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評【2】

曾經在電影界奪冠八冠王的馮小剛這回卻是再度回歸,說實話,要不是這次的回歸,估計大家就要將馮小剛遺忘了,此次馮小剛的回歸帶來了一部感人的作品,那便是這幾日在不斷預告中的《只有芸知道》作為這樣的一部電影而言,馮小剛已經做到了第一,說起每年的賀歲檔我們想到的都是馮小剛的這部作品,都說馮小剛為了喜劇幾乎是奉獻了自己所有的才華,《甲方乙方》《非誠勿擾》都是如此,有著馮氏導演的風范,此次這部作品卻改編自真實故事,踏踏實實的給觀眾們虐心了一回。

作為導演的馮小剛,其實在角色的把控上還是很有建樹的,之前在《芳華》中的馮小剛用了黃軒做男主,而這回卻更是如此,隋東風這個角色改編並且取材於馮小剛的摯友,能為摯友拍攝一部作品,可以見得馮小剛對於友情真的是很在乎了。愛情在於感人,而在這部電影中,馮小剛不玩喜劇了,卻是開始走心。或許細心的觀眾都發現,在《芳華》之後的馮小剛,就開始著手打造虐心的作品。

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將於本月20日上映,而目前各大城市的點映場也慢慢開啟了,而我也是看到了這部電影,最後卻是哭的一塌糊塗。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任何一部電影那樣虐心,相反的一點是,該片中以平淡無奇的生活和相濡以沫的日子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融,從而達到一種感情上的升華,作為一部情感電影,其實回味下還是不錯的。

要說起馮小剛電影的年代感,在《芳華》的時候大家就看到了,馮小剛對於年代感的把控一直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主角之間的感情,還是年代的置景等,都是做到了細節之處。此次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安靜的克萊德小鎮,雖然說是在這樣一個小鎮,但是一段 愛情故事 安然發生,故事很簡單,沒有那麼的挑剔,也沒有那麼的平鋪直敘。畢竟愛情的路上都會有一些坎坷,而這坎坷背後卻是十五年的相守。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最大的感受,並不是黃軒的再度出演,而是那種回味的無窮,就像是老家長輩們熬得一鍋湯一樣,不管再怎麼加入水,都不會失去原有的底色和味道,馮小剛的這部電影作品,真的走心了。《芳華》之後再見黃軒,黃軒演繹馮小剛摯友,這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演員應有的品格了,兩個人不是第一次合作,駕輕就熟,卻也是成就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部《只有芸知道》。

或許有些事情真的只有這個地方的這片雲知道,或許有些故事真的只有芸知道,或許那片心中的雲,和陪伴左右的芸,是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見證,每個人身邊都有一片雲,也有一朵芸,只不過,陪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忘乎了所以,珍惜當下吧,我的朋友。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評【3】

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一部關於追憶愛情的電影,一部讓人相信美好愛情的電影,一部關於純愛和相濡以沫的電影,也是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故事溫暖而感動,風光寧靜而優美。它收獲了我對愛情的依舊期許,收獲了我對故事情節流下的眼淚,收獲了我對極光和鯨魚的嚮往。這部集太多美好而又溫柔的電影《只有芸知道》可能不會創造太高的票房,但卻足夠感動我的心,也讓我觸碰到如此美的風景,讓人不忍心錯過任何一幀畫面。

娓娓道來的一部慢節奏的電影,感人至深,源於真實的故事,源於相濡以沫的愛情。時間跨度很大,採用插敘和倒敘的方式將整個愛情故事穿插了起來,沒有那麼沉重,但卻給人淡淡的芬芳氣息。也許是影片的畫面感太過恬靜優雅,南半球的自然風光是那樣的唯美和諧,那些遇見如初的美好在這部電影里都有了很好的呈現。那棵樹下的「前世今生」,只因有你的陪伴才不覺孤獨,這份愛情讓人動容,這份牽掛讓人不舍,除了愛情,還有相知相伴的親情,以及緣分相聚的友情。我在這部電影里不僅僅看到他們對彼此的感情,還有人性本善的光輝。最後的公園座椅以及上面刻的字就是對這份感情的一種延續和紀念。擇一人,過一生,可半路被留下的人,苦啊。這份相愛相守的愛情在當今的社會里是更顯凄美而又難得。

我們在歲月的長河裡,總是免不了與一些人相遇和分離,分離的時候固然是傷感的,可那些曾經相知相守的回憶卻依然支撐著我們為愛前行,畢竟離別苦,可走的那個人一定希望留下的那個人要開心幸福的走下去,哪怕是帶著兩個人的夢想呢。這應該是彩蛋里小芸留下那段話的深刻含義。也許有人會覺得病逝的離苦是這部電影的俗套,其實不然,當我看到影片最後導演與原型朋友的合影才明白,這是馮導送給朋友的紀念吧。淡淡的憂傷,沒有刻意的煽情,絕美的自然風光,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的舒服。

徐帆突如其來的演技真的從微表情里都能讀出真實,讀出感動,這就是演員的「技術」,瞬間就能將觀眾征服。而黃軒和楊采鈺兩人也在電影里奉獻了動人的愛情和動人的表演,兩個人的表演都很有質感,讓人看著很舒服,特別是對小狗Blue的感情,真的更加的「抓人」,看得我也好難過。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過的日子。」平淡而又真實的愛情是多麼的沁人心脾,它還原了愛情的本質,這份愛情沒有因為忙碌的工作和平淡的生活而被沖淡,相反卻是在這樣的平凡歲月里將彼此更加緊緊抓牢。願所有人都能夠遇見今生摯愛,攜 手相 伴餘生。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評【4】

本片看似沿用了《非誠勿擾》的標准人設:男主油腔滑調、女主細膩善良,但內核上大大地減少了馮氏冷幽默那種先入為主的特性,反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情感爆發的有效傳遞,說白了就是格外煽情。所以,即便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異國他鄉,但是這段生離死別的愛情依舊很中式很美好很令人感同身受,特別是電影中後段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時,兩位主角的情感流露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當然,本片其實更像是《芳華》的衍生續作,不僅依舊以旁白+插敘的相同手法來拍攝剪輯,更是沿用「劉峰」和「林丁丁」這兩位角色的扮演者來「再續前緣」。片中男主的「我怎麼看你那麼眼熟啊,咱倆是不是在哪見過」和女主的回答「我看你也挺眼熟的」讓人會心一笑,雖然大家都知道兩部電影之間並不沾邊,但這也算是一種側面的安慰吧,畢竟本片劇情越到後面越是有些虐人的意味。

為什麼會很虐呢?那是因為很多台詞都直戳人心窩,特別是這句「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其實看過本片預告和劇情簡介都知道,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相守、相濡以沫,直至死亡將兩人分開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感人至深,自然不只有片中兩位主角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青春愛情,更還有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

一個沒有以後的人,用偷來的時間與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相伴度過,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了無限溫存,即便沒能相守到老,但認真且用力地享受了生活的種.種美好。

雖然男主隋東風為了讓女主羅芸過得好就一心掙錢而多年沒再碰自己喜愛的笛子,他總說等再掙幾年錢,有錢了就不做了。而女主羅芸則逐漸嚮往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她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去消耗,她想去看極光想去看鯨魚,但是他們卻被困在了自己開的飯館里。直到飯館燒毀了,才不得不離開,但那時也已晚了,羅芸的心臟開始支撐不了身體的負荷。

不過,羅芸並不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女人,她得到了上天的眷顧,獲得了額外的生命,即便時限未知,但有隋東風和布魯的相伴,還能在賭場贏得了嫁妝,也如願地看到了極光,生後鯨魚也來迎送踐行,她值得擁有這些甚至更多。而隋東風履行著自己的諾言,雖然內心非常捨不得也很是掛念羅芸所有的一切,但還是不得不平靜地接受她的離去。這份愛情,即便與我們有一些距離,但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份真摯感情所散發出來的溫度。畢竟,男女主角或多或少何嘗不是現實中每一對情侶伴侶的縮影呢?!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及影評【5】

整個電影就是一種視覺享受,紐西蘭的景色太美了,只能說馮導太會把人和景融為一體,簡直就是視覺盛宴。當然最打動我們的是電影中的人物故事和那些讓人感動落淚的情節。

看了馮導的電影有不少,上一次看他的愛情喜劇電影應該是非誠勿擾,《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是久違的深情電影,馮導太會抓人心了,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情,所以感動的落淚也是情理之中!我們都羨慕「從前的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愛情,但是我們卻生在一個速食快節奏的社會,什麼都要快,戀愛、結婚、生孩子要快,甚至連離婚都要快。

羨慕電影中女主可以遇到男主那樣給予陪伴、理解、包容、呵護的伴侶,讓我們看到愛情美好的樣子,即使女主在逝去後,男主依然幫女主完成所有的遺願,電影不僅講述了兩人愛情的深情和動容,還有人生存在世間的現實物質謀生和理想之間的矛盾,還有面對生離死別的人生態度。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語言是個好東西,但是有時候怕形容的不好,反而適得其反,你們自己去看吧,去體會吧)。

以前人的愛情、婚姻如果出現問題,還會想著修修補補,現在人好像覺得修補是在浪費時間,所以乾脆換一個。但是換來換去還是會出現問題,還是覺得原來那個好,殊不知,人這個動物總是喜新厭舊的,只要新鮮感過了,缺點暴露,就會出現矛盾,但是我們卻沒有想著解決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在互相傷害,所以,如果你問我還相信愛情嗎?我相信,並且也會抱有期待的心情,但是卻不會強求了。

㈡ 馮小剛電影《只有芸知道》怎麼樣

和導演交朋友真是件危險的事兒,一不小心你的故事就會被搬上熒幕,被天下人盡知,從此以後走到哪裡,都像是在裸奔。

兩個人同時租住林太的房子,一個夜班一個白班,最初的交流只是留紙條,比如不要亂動晾著的衣服,吃完飯要洗碗之類的。直到有一天房東過生日他們倆才見面,男的叫隋東風,女的叫羅芸,那一天就是他倆的風雲際會。他們都覺得對方似曾相識,最後一聊才搞明白,原來兩個都住北京八大處附近,還在公交車上聊過。

起初隋東風問羅芸有沒有男朋友的時候,芸說算是有吧,她之所以這么回答,只有她知道。她這么美的女子有男朋友是正常的,但她又不是一個正常人,沒有男朋友也說得過去。

羅芸有一個秘密,直到隋東風帶著她的骨灰盒見岳父岳母的時候才知道。也正是因為這個秘密,羅芸從未考慮過要結婚,他們的婚姻也是在兩場賭局中贏得的。第一場勝利讓羅芸放下思想上的包袱,第二次勝利給了他們婚姻生活的經濟基礎。

因一瓶護手霜上床算不算真愛,賭博得來的婚姻算不算真愛,帶著亡妻的骨灰實現她的願望算不算真愛,馮小剛用00後的開場講述70後的愛情。

㈢ 真實改編電影《只有芸知道》觀後感以及影評【精選5篇】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改編自馮小剛摯友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隋東風和羅芸之間相濡以沫的動人 愛情 故事 。而關於觀看《只有芸知道》電影的 觀後感 以及影評。我准備了以下 文章 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1】

雖然是現實改編,但是故事是真的弱,即使,中心思想是一段詩一樣的愛情。

愛情,平淡的一身守候,因為真實,就讓人特別羨慕,但拍成電影,真就變得十分寡淡,紐西蘭再好的風景也只能支撐你10來分鍾的新鮮感,說白了就是缺少了故事性,沒有太多的高潮,只知道你們從一開始就是相愛,然後結婚,然後想廝守,然後,你走了,我想念。

中間一段時間真的想走,陪老婆一起熬了2個小時,看完後,只有一個念頭,國外再好的風景,也擋不住冷清二字,那種寂寞,看著都可怕。

沒有什麼沖突,也沒有讓人恍然大悟的期待,你說愛情就是這么平平淡淡才是真,這個誰都知道,但是你也能拍的稍微跌宕一點吧,畢竟是電影。反倒是林太(徐帆)那一段酒後真言和極富情感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原本是沖著馮導來的,畢竟自己大學時代的賀歲好感余溫至此,但是忘記了他也這么大歲數了,可能他修出了真身,懶得去迎合討好,懶得去做多餘的修飾,拍的電影自然是返璞歸真,讓你去悟,讓你去想,留點味道,這才高級。也許,這片子真要歲數大一點才能沉得下心來看吧。

總而言之,這片子說的是愛情,也知道偉大的愛情應該是如此,但是非要這樣拍成電影,就是覺得太平淡。因為是真實故事改編,對愛情,都要嘴下留情,但是從直觀的觀影感受來說,寡淡,看的過程有點煎熬。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2】

有過《芳華》珠玉在前,原本大家對這部《只有芸知道》都只敢抱一個保守期待的態度,結果12月中旬點映之後,影片的口碑又是不俗。

黃軒一如既往的穩,徐帆的特別出演貢獻了笑點和淚點,脫離開林丁丁的楊采鈺柔中帶美演技也好驚喜。

許多人都說,如果《只有芸知道》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雙魚」的馮小剛的話,那影片女主角羅芸,就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硬核」的楊采鈺。

《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摯友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影片用文藝又溫情的手法,講了一個平淡又永恆的愛情故事。

而楊采鈺在片中潤物細無聲的表演處理,輕輕柔柔的引人入戲,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足以讓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這位「馮女郎」。

據說片子把馮小剛自己都看哭了,有人覺得沒想到楊采鈺在銀幕那麼美演技也遠超預期,也有人覺得這種有質感的表演,恰恰纔是符合楊采鈺氣質的路線。

其實哪怕拋開「馮女郎」這個頭銜,楊采鈺的實力也非常能打,從小到大都很優秀。

楊采鈺出生於1992年,最早觸電熒屏是因為2003年中央電視台的大型動畫《哪吒傳奇》。

彼時年僅11歲的楊采鈺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哪吒傳奇》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演唱者。

對,就是那首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小哪吒」,就是楊采鈺演唱的。

之後楊采鈺去了美國讀書,2011年又同時被美國南加州大學、波士頓大學等五所大學的傳媒專業錄取,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沒錯了。

但因為熱愛表演,楊采鈺放棄了海外高校,選擇了回國報考北電表演系,一次考上、順利錄取,還憑著自己優異的學習成績和藝術功底,成為了表演系的大一課代表。

所以縱觀楊采鈺的成長史,她一直都算是三好學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過優秀的成績。

在《只有芸知道》里,故事背景發生在紐西蘭,所以楊采鈺的英語實力派上了用場。

影片前半段,男女主剛到國外生活沒多久,口語很笨拙,後半段男女主已經在國外生活很多年了,英語慢慢變得流程。

這期間楊采鈺切換起來就非常自如,並且用我們最初學英語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塑造出「中式口語」,看到這里學英語還沒離開「拼音拐杖」的同學會不會覺得有點慚愧。

據黃軒透露,他常在片場向楊采鈺請教口語。

采訪里兩人還開玩笑地說道,拍《芳華》的時候,黃軒是前輩,楊采鈺對他非常客氣和小心翼翼。

結果到了拍《只有芸知道》的時候,換成黃軒要向楊采鈺請教英語了,兩人有點導師身份互換的意思,關系慢慢更熟絡起來。

真正驚艷到我的,還是影片中飾演梅琳達的外籍演員在露面采訪時,楊采鈺現場被抓來當現場翻譯,在這個很多明星念句口語都值得好好吹一吹的時代,這樣的英語水平真的值得點贊。

至於為什麼要選擇楊采鈺作女主角,恐怕不止是老熟人和「英語好」這些理由。

12月16日,馮小剛在轉發給與楊彩鈺高度評價的影評中提及一個關鍵詞:酒窩

而再看楊采鈺的長相,正是兩個甜甜的梨渦。

楊采鈺的長相其實算是成熟的那一種,成熟風的臉上梨渦增添了甜美,反而於距離感之中更添一份親和力。

所以她在大熒幕中總給人一種舒服,同時又很有質感的感覺。

《大江大河2》選女主時,關於女主梁思申的討論層出不窮,楊采鈺也成為了網友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之一,因為《芳華》中的出色表現,同時又有極具韻味的東方美長相,再加上相同的 留學 背景,非常適合片中女主梁思申的人設,獲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大家知道《大江大河2》女主的位置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此劇不僅是獻禮劇,還有正午陽光這塊金字招牌作保,質量非常能打。

第一部就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成為分最高的獻禮劇之一:

片中女主梁思申是宋運輝的學生,之後 出國 留學,成長為一個海歸精英,同時也成為了宋運輝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靈魂伴侶。

梁思申這個角色,既要有知識女性的精英范兒,又要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過的東方痕跡,這時候英語好、具有東方美長相的楊采鈺就很占優勢了。

而且正午陽光的劇一向很硬核,《琅琊榜》、《都挺好》、《知否》等這幾年的國劇標桿都來自於它。

此前出品方為了專注創作還直接取消了藝人經紀部,因為他們拒絕潛規則、奶自家人、走後門等操作,選演員一切只為了角色服務。

所以才造成了國內很多演員都對正午陽光的角色趨之若鶩,但最後卻沒有幾個能被選上的現象。

梁思申這個角色官宣之前,關於正午欽定演員爭論不休,金晨,鍾楚曦、趙露思、何泓姍等多位知名小花,都參與過這個角色的競爭。

畢竟《大江大河2》不僅IP硬、實力硬,第二部的播放平台也非常可觀,還能和王凱這樣的優質演員對戲,是女演員們都渴望得到的機會。

而楊采鈺則憑借形象氣質的貼合和不落下風的演技,最終贏得了《大江大河2》的女主角色。

所以不難理解馮小剛會二度選擇楊采鈺擔任女主,天時地利人和統統到位,看過電影,也覺得沒有比她更適合羅芸的女演員。比如在表演人物青年時期的天真與俏皮時,一個微微笑容,少女的羞澀和親和馬上就有了。

《只有芸知道》中角色的年齡跨度大,對演員的體態、眼神、語氣的變化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些楊采鈺也拿捏得非常細致到位。

比如早期新婚燕爾時,楊采鈺和黃軒在樹下打鬧:

楊采鈺的體態就顯得輕松活潑又自然。

到了中後期,生活平淡下來了,有了瑣碎的煩惱,和難以消解的無聊與寂寞時,楊采鈺的眼神又變得沉靜了:

一個幾近於靜態的畫面,是最考驗演員表現力的時候。

當然除了這些靜水流深般的表演,片中也有一些渲染力極強、情緒比較濃的時刻,比如新婚之夜。

此時的羅芸,同時懷揣著希望與苦楚,聽男主說著那些彷彿一輩子也不會屬於自己的情話時,楊采鈺先哭後笑,那種帶著憂傷由泣轉笑的瞬間讓人極為驚艷:

她剋制而自然的演繹,給後面的劇情做了鋪墊,即便是和馮小剛妻子徐帆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楊采鈺的表現也不落下風。

後半段老夫老妻時,楊采鈺和黃軒的肢體動作、眼神方面的切換都非常自然:

隨便截取一個時刻,我們都能從人物身上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

我們常說表演就是相互成就,黃軒和楊采鈺在《只有芸知道》中的表演,就像是高手在打 乒乓球 ,一來一回,相互接得住,節奏感非常好。

如果說《芳華》只是讓我們認識到楊采鈺這個人,為她貼上「馮女郎」這個標簽的話;那《只有芸知道》就是讓我們確認了,馮小剛確實沒有看錯人。

不可小覷,楊采鈺是一個未來可期的好演員。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3】

很多人在觀影之前都會覺得這部電影是許茹芸《如果雲知道》的歌曲改編之作,但其實不然,本片實則是由馮小剛導演的摯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與歌曲基本沒有什麼關系,正因為取這個片名全是由於女主叫羅芸罷了,因而全片自然也並不會有這首歌曲出現,所以有誤解的觀眾請先撕下這層無關聯的標簽再觀影才對,不然多多少少就會有種走錯影廳的錯覺。

本片看似沿用了《非誠勿擾》的標准人設:男主油腔滑調、女主細膩善良,但內核上大大地減少了馮氏冷幽默那種先入為主的特性,反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情感爆發的有效傳遞,說白了就是格外煽情。所以,即便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異國他鄉,但是這段生離死別的愛情依舊很中式很美好很令人感同身受,特別是電影中後段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時,兩位主角的情感流露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

當然,本片其實更像是《芳華》的衍生續作,不僅依舊以旁白+插敘的相同手法來拍攝剪輯,更是沿用「劉峰」和「林丁丁」這兩位角色的扮演者來「再續前緣」。片中男主的「我怎麼看你那麼眼熟啊,咱倆是不是在哪見過」和女主的回答「我看你也挺眼熟的」讓人會心一笑,雖然大家都知道兩部電影之間並不沾邊,但這也算是一種側面的安慰吧,畢竟本片劇情越到後面越是有些虐人的意味。

為什麼會很虐呢?那是因為很多台詞都直戳人心窩,特別是這句「半路上留下的那個人,苦啊。」

其實看過本片預告和劇情簡介都知道,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相守、相濡以沫,直至死亡將兩人分開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感人至深,自然不只有片中兩位主角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青春愛情,更還有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生老病死。

一個沒有以後的人,用偷來的時間與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相伴度過,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了無限溫存,即便沒能相守到老,但認真且用力地享受了生活的種.種美好。

雖然男主隋東風為了讓女主羅芸過得好就一心掙錢而多年沒再碰自己喜愛的笛子,他總說等再掙幾年錢,有錢了就不做了。而女主羅芸則逐漸嚮往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她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待去消耗,她想去看極光想去看鯨魚,但是他們卻被困在了自己開的飯館里。直到飯館燒毀了,才不得不離開,但那時也已晚了,羅芸的心臟開始支撐不了身體的負荷。

不過,羅芸並不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女人,她得到了上天的眷顧,獲得了額外的生命,即便時限未知,但有隋東風和布魯的相伴,還能在賭場贏得了嫁妝,也如願地看到了極光,生後鯨魚也來迎送踐行,她值得擁有這些甚至更多。而隋東風履行著自己的諾言,雖然內心非常捨不得也很是掛念羅芸所有的一切,但還是不得不平靜地接受她的離去。這份愛情,即便與我們有一些距離,但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份真摯感情所散發出來的溫度。畢竟,男女主角或多或少何嘗不是現實中每一對情侶伴侶的縮影呢?!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4】

電影講的是一個:一狗,兩人,三餐,四季的故事,時間跨度是15年,敘事結構:倒敘+閃回,攝影指導趙小丁把紐西蘭拍的很美,山川樹木,田園小鎮,鏡頭唯美,可以說是一部紐西蘭宣傳片。

人和人的關系:不明白男主為什麼愛女主,前面沒有鋪墊,同居房子就能產生情感,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就那麼容易產生感情,前面故事交代,男主和女主在青年時期就邂逅了,男主文工團和女主做公交車邂逅,時隔多年在異國他鄉相遇,這個故事真小兒科,太扯淡了。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了。沒有細膩的情感戲。

人和動物的關系:男主和女主收養了一條狗布魯,養了很多年,得病去世了,兩人都很傷心,但是前面根本沒交代動物和主人公的各種細膩的經歷。這層關系坦白講太淺了。

人和自然關系:紐西蘭風景是好,有山有水,山川樹木,突然冒出來一顆大樹,顯得特別突兀,小鎮恬靜優美就是太安靜了,既然選擇了這個環境,住了一段時間為什麼厭倦。這層關系交代的太淺了,一點思考都沒有。

最後 說說 主人公的愛情,男主就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女主想幹啥她都陪著一起去,女主生病去世還滿足她一生的夙願,男主為了一個停車位和人打架,他們結婚也是一場賭博,男主賭贏了一次,缺輸了一輩子。女主隱瞞了早產兒有心臟病的歷史,這其實就是一種欺騙,兩人相愛的前提就是互相坦白自己的一切,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很有很多的缺點,你是否能接受,你是否能愛我。女主想看極光,想看鯨魚男主都陪著她,看見極光還許願失去那個餐廳,因為她想要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顧及過男主的感受嗎?從這些事來看,女主就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 雙魚座 天真爛漫表現的特別突出。從來沒問過男主想要什麼,太自私了。難道男主就愛這樣一個自私的人嗎?

兩人相愛,都需要付出,一起經歷,一起成就最好的的彼此,男主好像也沒啥夢想,全劇情都是圍繞女主轉悠,女主也沒有為男主做過什麼,也沒體現怎麼愛男主。如今這樣的好男人不多啦。不計任何回報的莫名其妙的愛一個人。

最後說說馮小剛,這部電影講的是個啥,海外華人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真扯淡。失望透頂,流水賬故事。紐西蘭觀光MV,兩首歌貫穿電影。太忽悠觀眾了。

最好的愛情就是一起經歷,一起體驗,一起攜手扶持共同進步。一起對抗這個世界。

婚姻不是賭博,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

「手機2」一直沒動靜,馮導悶聲拍片,年末了來了一部「很不馮氏」的返璞歸真之作,改編了摯友夫婦的真實故事。總覺得這風格票房很懸,點映場場次挺多還補貼了不少電影票錢,馮導為了賺一波口碑也是很拼。可熱度如果真起來了,評分怕是也不會很樂觀。

影片都明示了「謹以此片紀念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再分析得太多,顯俗。然而俗就俗吧,聊聊。

像這種類型的愛情片,沒有什麼「山無棱天地合」,沒有小三小四的雞飛狗跳,也沒有戲劇性的沖突作引。馮導敢於把長度定在132min也是很有魄力。把舞台定在紐西蘭,從大背景先把觀眾的心拉得慢下來。再把故事時間線全打亂,半強行地牽著觀眾的注意力走一走,過了會兒也就適應了。

把時間線打亂這一點很有趣,真是因為這樣做,避免了讓這部電影落入俗套。畢竟以當事人的角度,往往是很難按照時間線的順序(相識-相知-相愛)去回憶的。若把倒敘回憶啥的都忽略只看主線的話,這部電影其實就是男主人公隋東風(黃軒 飾)通過回訪故人故地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的過程。正因此,兩人一同度過的15年是記憶中最深刻的,放最開始,相識時的青澀美好在中間,最後才是痛徹心扉的訣別。

然而如此大的年代跨度,是需要演員的演技去提高信服度的,每一個階段的氣質都應該不同,這一點上黃軒做的要比楊采鈺強許多。

另外這部電影中其實有太多 童話故事 的成分。比如電影中倆人一直處於「彼此疼愛彼此掛念彼此尊重」的狀態,連一次架都沒吵過,也太過理想化。更別提開一家中餐館十幾年,身上都沒有沾染太多「生活的疲憊感」。雖說是「紀念愛情」,可這愛情也需要根植於現實哇。。所以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紀念愛情」,不如說是「紀念愛情中的美好」?

歸根結底,說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紐西蘭的美麗風光和可愛的汪

㈣ 只有芸知道電影劇情介紹

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摯友張述的真實愛情經歷,講述了主人公中年喪妻後替亡妻完成遺願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風景如畫,宛如仙境的紐西蘭,一個考上音樂學院、靠打工維持生計的窮小子隋東風(黃軒)遇到了美麗的羅芸(楊采鈺),並與她相識、相知、相愛。

婚禮當天,生活拮據的小兩口只邀請了林太(徐帆)一人,婚禮是在林太的出租屋裡舉辦的。但東風對羅芸表白卻是:「我喝白水你喝酒,我吃飯你吃肉,我吃肉你吃燕窩。你跟我在一起,家裡最好的東西保證在你肚子里」。

朴實的土味情話透出東風對妻子愛慕與寵溺。然而命運總是殘酷的,對平凡的小夫妻開了一個可怕的玩笑。東風和羅芸無緣白頭到老,人到中年時羅芸猝然離世讓東風陷入無限哀傷與孤獨,並踏上了為亡妻完成遺願的旅途。

影片用蒙太奇手法將主人公的回憶與完成亡妻遺願這兩條主線完美地演繹出來,細節精湛、場景美好、影片剪輯天衣無縫……既表達了愛情該有的樣子——堅貞而純潔。同時將現實的部分闡述得深情動人:東風、羅芸在異國他鄉艱難的條件下,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互相欽慕

片中林太說道:「半路留下的那個人,苦啊!」也許羅芸一開始就知道東風註定是半路留下的那個人,也知道這個男人的骨子裡是愛自由、愛藝術的,可為了給自己安定幸福的生活,在婚後的十幾年,東風再沒有碰過他心愛的笛子。

雖然鏡語中大篇幅展示東風為妻子的付出、犧牲和愛,殊不知羅芸致死放不下的卻是東風長久不拿起的笛子,笛子是東風的愛好亦或是夢想。才有了羅芸看極光時許下的願望:「燒毀中餐館」,中餐館是東風與羅芸的港灣,是柴米油鹽的支撐、是安全感。

卻不是那個愛自由、愛藝術的小伙想要的生活,是東風和羅芸在生活中、愛情中的相互理解,這是一種「舍與得」之間的平衡。

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東風從笛子里抽出那張字條,重新吹起笛子。我想此刻他對妻子的離去釋懷了,他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替妻子活好剩下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