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從哪裡認定電影的出品方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從哪裡認定電影的出品方

發布時間: 2023-03-08 18:12:58

1. 如果想投資一部電影的流程

投資電影是有一個固定的步驟,而咱們只需要清楚在每個步驟中應該如何選擇,就能夠清晰的把握電影市場!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1,了解電影
大家第一步了解的一定是電影,之後才會考慮電影相關的製作方,發行方等。首先查看電影的攝制許可證和國家電影局備案(國家電影局官網可查),有了這兩樣能夠保障電影的真實性。在保障電影正規的前提下,咱們考慮的是收益,挑選題材,對照同題材電影,按照演員不同酌情比對。根據成本預算風險和收益,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不是明星多或者成本高就好,而是綜合考慮,看明星分量和電影具體拍攝場地)。
2,了解電影出品方
有了國家電影局備案就能准確的知道電影出品方,查看營業執照,了解出品方相關資訊,確定真實性。
3,意向確定
好的電影從來不等人,當上述1-2條沒有疑問之後,就盡快確定。沒好項目的可以咨詢
4,發起申購
申購就是打款到出品方對公賬戶,簽訂具有法律效應的紙質合同。(具體根據個人是面簽還是郵寄合同,面簽是全款直接簽合同,郵寄合同需要先交定金,出品方郵寄合同,收到填寫補齊餘款)
5,相關權益兌現
每位電影受益人,都擁有電影探班考察的權利,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劇組參觀下。當然資金實力比較強的朋友還擁有電影聯合出品人冠名權以及出演或客串少量戲份的權益,對拍攝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下,挺有意思的。
6,分紅
一般為電影下映之後的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總票房結算,打款入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按照投資佔比轉入個人投資者合同中預留銀行賬戶里。

2. 電影投資怎麼才能找到正規的公司

運營商合作精準數據源,根據您的行業建立資料庫,屬於您自己的專屬模型,獲取高精準的意向客戶。抓取范圍廣,輻射面積大。

3. 電影的製片方、出品方和發行方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分別負責什麼

他們各自的責任:

1.出品方:以版權為核心的銀行,對於電影項目的整體把控,包括製片、營銷(宣傳)、發行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對電影項目進行,凡是對電影項目進行的都是此項目的出品方。

2.製片方:負責影片的製片工作,承擔影片的超期、超支責任,直接對出品方負責。

3.發行方: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邊製片公司不做(製片公司有發行業務的除外,當然大的製片公司現在都有發行業務)。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

所以從上面的結構可以看出,製片方和出品方屬於後者僱傭前者,並不直接具有分成的權利。特殊情況也最多就是給製片方很少比例的票房分紅,但很多情況是給予影片的這個條件,目的是提高對於影片創作的積極性。

簡而言之就是出品方就是製造者,發行方就是銷售者。

他們之間的區別

製片方出創意,出品方出財力、人力,發行方負責宣傳賺錢。

拓展資料

通常很多人把出品人與製片人混淆,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以企業來作比喻界定,出品人就相當於董事長(出資人、企業法人或權威人士),製片人就好比是總裁(統管全局者),要求懂本子、明市場、建劇組、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發行上映。更重要的是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進度控管等,讓電影或電視劇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在拍片過程中,製片人的一舉一動都容易影響到整部影片的品質,是不可缺失的職位。

國內由於影視作品上署名沒有明確規范化,很多出品人也署名製片人職務,導致業內行業人仕專家一直存在爭議,實在無法去界定區分開影視作品中製片人的藝術含金量。雖然一部作品的成功,製片人付出的要多、貢獻大,但由於出品人與製片人署名混淆,無法辨別,爭議較大,因此也無法給製片人設立獎項。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投資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開始聘製片人、選劇本、拉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重量級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製片人是整部影片的籌建負責人,負責拉贊助、找投資,成立劇組、決定用哪個導演、選哪些演員等,負責劇組的日常生活與維持劇組的拍攝活動,以及成片之後的宣傳與播放等一系列事務。

考資料

網路「製片人」



4. 電影的製片方、出品方和發行方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分別負責什麼

1,電影的製片方: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2,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3,發行方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4)從哪裡認定電影的出品方擴展閱讀: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

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

5. 電影的片方和投資方有什麼差別

1、定義不一樣

片方(製片):製作電影、電視劇以及廣告等,以提供製作和發行等服務。

投資方(出品):出資人、企業法人或權威人士。

2、職責不一樣

片方(製片):整部影片的籌建負責人,負責拉贊助、找投資,成立劇組、決定用哪個導演、選哪些演員等,負責劇組的日常生活與維持劇組的拍攝活動,以及成片之後的宣傳與播放等一系列事務。

投資方(出品):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投資出品該影片。

如果以企業來作比喻界定,投資方是董事長,製片方就是總裁。

(5)從哪裡認定電影的出品方擴展閱讀

影視工作職業介紹

1、製片人

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全權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

劇組的主宰,攝制組的最高權力者,既有權決定聘用優秀成員,也有權開除在劇組違紀行為的成員。從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貫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視公司的老闆或投資方在影視劇中署名製片人職務。

2、導演

製作影視作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用演員表達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視文學劇本搬上熒屏的總負責人。作為影視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的任務是:組織和團結劇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和演出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