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亢奮》主要講述了什麼
亢奮講述在一年前有名青少年在夜總會外被謀殺,而悲劇發生一年後其他青少年同伴試圖通過毒品和暴力來逃避現實,以應對無法確定的未來。
《亢奮》講述的是青少年問題,但也不全是青少年問題。它將鏡頭對準的是問題少年群體,以及這些青少年引申出的家庭問題與成癮性問題。
女主露本身患有成癮性疾病,幾經戒斷,都沒有成功,導致頻繁復吸;露的女朋友茱爾絲是一名跨性別者,常年的性別障礙讓她成了失足少女;學校里的人氣王奈特有著嚴重的暴力傾向,掩藏在暴力之下的是他對自己性取向的迷茫。
奈特的女友看似在學校如魚得水,但其實非常自卑,通過討好男友獲得安全感;在學校沒什麼存在感的凱特靠寫色情小說找到了認同感,並迷戀上了「裸聊」帶來的征服感。
他們的叛逆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露的葯品成癮源自父親的躁鬱症,奈特的暴力傾向受到了父親性向的影響,凱特則是在長期的校園暴力之下,走向性格扭曲....那些看似墮落的手段,都是青少年群體在面對現實問題無法解決時,尋找到的補給品。
青少年群體的天真敏感,暗藏在這些看似癲狂的行為之中。所謂「亢奮」,從某種角度來說,講的就是他們通過刺激性的行為,來提高自己慘淡心理世界的興奮度。
而當觀眾被劇中人物的悲慘現實遭遇所吸引,返回頭再看劇中大面積的鮮艷色彩、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以及派對上青少年們肆意的宣洩時,這種外在熱烈與內在破敗形成的強烈對比,不得不說震撼力十足。
② 克里斯蒂娜·里奇有哪些影片
1、《扭曲》
由鮑勃 W·金執導的動作片,克里斯蒂娜·里奇、約翰·庫薩克、布萊登·佛雷切、維斯勒·里昂·夏農、斯科特·奧勒克等主演。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年輕的賽車手,斯比德·瑞瑟,渴望在家人和他的高科技5馬赫賽車的幫助下獲得國際汽車大獎賽冠軍的故事。
③ 如何評價電影《一念無明》
怎麼說呢
前兩天寫了一篇關於《一念無明》的文章,這里節選裡面的幾段吧:
《一念無明》這個片名是佛教典籍中的一個術語,「無明」是十二因緣法的第一環,指的是一種蒙昧愚痴、無法真正理解事物真相的狀態。佛教認為「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是因緣法的起端,而一念無明指的正是人們由「念」產生的無明狀態,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妄見生起,無明乃生。念念偏差,念念執著,念念相續,一念而萬念,錯誤的念頭最終也就遮蔽了內心的光明和本性。
影片的導演黃進在一次采訪中曾經提到,自己之所以選擇用「一念無明」作為片名,是希望以此呈現片中人物之間的狀態:「他們都是愛對方的,他們都不是外人,電影裡面我自己覺得沒有外人」,但正是這樣的一群人,因為無法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人生,最終卻在不停地互相傷害,「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就是『無明』的,看不清楚他真的要做什麼。」
很多人在討論這部電影的時候關注點都放在了躁鬱症,我看到有不少人指責導演對疾病的呈現很膚淺。這當然是一個問題,不過我個人覺得,對於這部影片而言,心理疾病也許只是一個切入的契機,「一念無明」在這里是一個情感關系中的隱喻,導演真正想討論的,是人應該如何應對親密關系的問題。阿東的父母互相傷害,阿東與父母互相傷害,阿東與未婚妻互相傷害……這些原本應當是最溫馨的關系,最後卻成了痛苦的源頭,以至於影片最大的溫暖,竟然是來自隔壁房間那個頭頂插著一根針的乖小孩。
另一種「一念無明」的隱喻是關於遠離阿東的人們,那些友人婚禮上竊竊私語的嘉賓、超市中忙著錄像的路人、互聯網上人肉搜索的看客、大樓里拉著孩子阻止他跟阿東聊天的鄰居……他們有著各自的妄見和成見,這些先入為主的念頭讓他們喪失了人對人的關懷,而只是站在遠處默默地看,而這種看註定又只是一種無明,一種彼此傷害的無明。
阿東的故事是極端和個別的,但阿東的處境卻是普遍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既不會處理與親人愛人的關系,也不會處理與陌生人的關系。他們對待他人彬彬有禮,有禮中卻帶著冷漠,他們愛得如此笨拙,笨拙到甚至自我損傷。
我們是《一念無》中的每一個人,既是阿東,也是阿東的親人,更是那些不認識阿東的陌生人。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用言語、用擁抱、用交流改變自己的一念萬念,撥開無明的遮蔽,真正認識我們自己和他人。這無疑很難,卻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