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了超人歸來 想知道前幾部還有哪些
就是由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超人系列電影啊
總共4部
名字叫《超人》《超人2》《超人3》《超人4》
克里斯托弗·里夫
1952年9月克里斯托弗·里夫生於紐約,4歲時父母離異,母親芭芭拉·約翰遜(Barbara Johnson)帶著小里夫搬到新澤西,幾年後再婚,嫁給一名投資銀行家。念完高中後,里夫進入科內爾大學主修音樂理論和英語,研究英格蘭和法國戲劇的同時他開始在倫敦的Old Vic和巴黎的Comedie Francaise劇院工作。回到美國後,里夫出演了CBS的日間肥皂劇《Love of Life》,並首次登上百老匯舞台,在《A Matter of Gravity》中與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演對手戲。8歲有過學校劇表演經驗的克里斯托弗在大學最後一年,與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雙雙被紐約著名的Juilliard表演藝術學校選中,師從約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學習表演。1978年,里夫出演了銀幕處女作《死亡潛航》(Gray Lady Down),後又在非老百匯劇《My Life》中亮相,並於同年獲得了影片《超人》(Superman: The Movie)中的主角片約,因此獲得英國奧斯卡的「最有前途新人獎」,此後他又陸續出演了超人的三部續集和文藝浪漫愛情電影《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後者為他贏得了Fantafestival的最佳男演員獎。他的其他電影作品還有《Monsignor》、《花街傳奇》(Street Smart)、《頭條大新聞》(Switching Channels)、《長日留痕》(Remains of the Day)和《愛得沒話說》(Speechless)等。
1977到1987年間,里夫與模特經紀的加伊·埃克斯頓(Gae Exton)相戀同居,生有一對兒女,但兩人始終沒有正式結婚。1992年,里夫與演員兼歌手達娜(Dana Reeve)結為夫婦,育有一子。
里夫在1978、1980、1983和1987年四部《超人》影片中扮演的「鋼鐵戰士」超人一角,讓觀眾牢牢記住了他,其實他的角實絕非如此單一,他1998年出演的《後窗》(Rear Window)和1997年執導的《In The Gloaming》兩部電視電影以及1996年為紀錄片《沒有遺憾-有關能力的電影》(Without Pity: A Film About Abilities)做的解說均廣獲好評,獲得演員工會頒發的電視電影、系列短劇單元最佳男演員獎。1997年,里夫留名星光大道,次年發行了最暢銷自傳《Still Me》,1999年獲得格萊美獎。
1995年,里夫因為墮馬事故癱瘓,此後一直靠輪椅四處行動。一開始他心情頹廢,甚至考慮過自殺。但是在妻子達娜的支持下,「鋼鐵戰士」終於重新樹立起信心,激發了與病魔斗爭的勇氣,他與達娜一起創建了癱瘓研究中心,訓練癱瘓病人更獨立地生活。他還創立了里夫癱瘓基金,致力於幹細胞和脊柱受傷的研究。2004年10月,里夫因為心臟衰竭在紐約去世,終年52歲。2005年新澤西州立大學向他頒發了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B. 《蝙蝠俠大戰超人》這部電影很是精彩,超人下葬時播放的是什麼歌曲
歌曲名:《amazing grace》
《Amazing Grace》是美國的一首鄉村福音歌曲,歌詞由約翰牛頓 John Newton 於1779年所作。中文翻譯為《奇異恩典》,也有人稱《天賜恩寵》,grace原意為"優雅、優美",此處解釋成"上帝對人類的慈悲、恩寵"。
是美國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鄉村福音歌曲,是美國人最喜愛的一首贊美詩。ROV. John NEWTON作於1779年,開始是一首傳統的民謠,或黑人靈歌,它表達了宗教的忠誠,其中包含著一個平淡但是極富深意的贖罪的故事。
它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禱懺悔時必唱的曲目,後來它流行越來越廣,超越了宗教,成了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成為人們祈求和平的經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贊歌,現在在任何庄嚴隆重的場合、在儀式上、在很多流行音樂唱片里、在國家級的典禮以及在美國前總統里根的葬禮上,都能聽到這首歌曲。
(2)音樂超人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歌曲背景——
歌曲講述的是理想主義者威廉·威伯福斯在18世紀的英國國會長期堅持反黑奴運動並與反對者展開斗爭的故事。1797年,近34歲的基督教信徒、反對黑奴運動的鼓動者威廉·威伯福斯的身體被明爭暗鬥的議會給弄垮了,患上大腸炎,只好退休到他鄉下的朋友亨利和瑪芮安妮·湯頓那裡去度假。威廉·威伯福斯是一個特別有愛心的人,也十分珍愛動物們。
在鄉下,他曾嚴厲地指責兩個鞭打馬兒的農夫,怪他們不應該虐待動物。在威廉·威伯福斯休假過程中,他還向他的崇拜者,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芭芭拉·史普納講述了他所為之奮斗的事業…
八年前,僅21歲的威廉·威伯福斯在好友威廉姆·彼特的勸說下加入了英國議會。當時只有24歲的威廉姆·彼特後來成了英國國會的最年輕的首席執政官。
威伯福斯與威廉姆·彼特以曾經的黑奴運動領導人湯瑪斯·克拉克森和自由黑奴作家Oloudah Equiano的思想為指導,共同領導了反奴隸運動,與塔爾頓君主和克拉倫斯公爵展開激烈的斗爭。但是,盡管他們做了最大的努力,1791年,由威廉·威伯福斯擬定的關於反黑奴的議案還是被國會否定。
C. 瑞士音樂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講述神童的故事,究竟有多勵志
《想飛的鋼琴少年》是一部很現實主義的瑞士音樂電影,天才總是孤獨的,但也很勵志,告訴觀眾應當踏踏實實做好眼前事。前半段老套,後半段漸入佳境,整部電影不管是情節發展還是結尾,雖然盡顯老套,但也抵擋不住此片散發的獨特魅力。同樣是神童的故事,這部給了我別樣的清新和感動,完美結局充滿正能量。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和現實的瑞士音樂片,視角獨特,雖說當天才真的很累,但誰不想有個這樣的天才兒子了,他從深處了解到那很孤獨,絕非觸覺聽覺視覺所能夠表達的孤獨。關於愛、夢想、飛翔,也許一開始沒有什麼特別,越到後面,會越激動。或許,影片傳達的精神很簡單:想要真正的自由,就要具備狠狠賺錢的能力。
一個天才的傳奇故事,整個影片的基調很平和,沒有跌宕起伏的心動,沒有發人深省的道理,但卻同樣感人至深。影片的各個方面都算中規中矩,很平靜,不過鋼琴是一個能讓人心動的環節。這僅僅只是一部電影,因為他是在是太傳奇了。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氣,有時你覺得平淡無味的生活在別人眼裡如獲至寶,只有懂得追求同時又懂得滿足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