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產十大虐心催淚電影
1、《地久天長》
年份:2018
這部電影是比較近期的了,也是好評無數的電影,但是在電影院就很多人拿紙巾擦眼淚,不僅全員的演技在線,更在於這部影片的故事本身就有普世性,讓所有人都有真是的觸動。
❷ 你認為最感人的一部國產老電影是哪部
開國大典,當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那一刻,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我們終於站起來了。
最感人的電影我相信大家心裡肯定都有不少,但是給我感觸最深的絕對是《阿郎的故事》每每在大街上聽到這首歌的主題曲都會勾起我的回憶讓人傷感,發哥演的爸爸和我老爸是真的太像了,痞里痞氣看似一事無成,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心裡滿滿都是愛。不過我爸爸也在去年去世了,以前年輕不懂事總是沖撞爸爸,就和電影里一樣,倆父子就沒有好好在一起談過一次話吃過一頓飯,總覺得是仇人。也許只有失去以後才懂得這種感覺吧。
不說我的事了,我先介紹下這部電影,希望沒看過的朋友能多多了解下。
阿郎(周潤發飾)是一個出色的賽車手和放盪不羈的浪子。他的女友波波(張艾嘉飾)對他一往情深,無視他的缺點,並不顧母親的反對和他結了婚。結婚之後,阿郎依然只顧著自己,甚至出手毆打已經懷孕的妻子,在妻子臨盆之際,他依然選擇去參加非法賽車,結果因比賽中撞死警察而被捕入獄。波波的母親串通醫生謊報嬰兒夭折,帶波波去了美國。阿郎出獄後,面對妻離子散的結局無比追悔。他從孤兒院領回了兒子波仔(黃坤玄飾),靠開貨車撫養孩子。十年後,阿郎陪波仔參加一項單車比賽,恰好比賽是由波波為美國一家時裝公司推銷童裝而舉辦的,夫妻相見,無言以對。後波波得知波仔是自己的兒子後,想帶走波仔。阿郎為爭回波仔及表達復婚決心,執意參加了即將舉行的車賽,不想,舊病復發,人車蹈入火海。波仔和波波看到後連忙翻出圍欄去救火可是已經為時已晚。音樂響起,全劇終。
希望大家看完以後能好好懂得珍惜眼前人,親情始終是親情,是斬不斷的。願天下父母都健 健康 康,兒女都是孝孝順順,所以有人都不留遺憾。
英雄兒女,感染了一代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成為了當時的最強音
個人認為《唐山大地震》電影所彰顯了人文關懷,讓我數次動容。
基本上從開始哭到結尾,尤其是做了媽媽後,感悟很多,沒有孩子時,替方登不值,有孩子後,覺得元妮一輩子最可憐!一輩子被痛苦和悔恨折磨著!
自然災害永遠都是那麼無情,它可以瞬間摧毀無數個家庭,讓原本美好的一切,瞬間毀滅。 電影中,母親也是無奈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也想救自己的女兒,但是那個情況,如果不做出這個決定,一個都活不了,誰能體會那時母親的痛苦,明知道女兒會恨自己,會怪自己,快最後結尾的那個母親,也是同樣的,不能因為自己女兒的腿而害了一群救援戰士,那刻的痛楚也許真的只有體會過得人才能明白。 女兒回家的時候說,我怎麼感覺來過這,對,無數次夢見過這個地方,親人永遠是親人,媽媽還是永遠記得你愛吃西紅柿,都洗好給你了,媽不騙你。成天的惦記著你,不願意搬家,就怕你找不到回家的路。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家人更親的人,沒有比回家更近的路……
個人認為是《開國大典》
我觀看後心情激動萬分,久久不能平靜。
一、感嘆新中國來之不易。為了推倒「三座大山」,爭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萬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才迎了了勝利的曙光。
二、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業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 歷史 的真實寫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聲。
三、領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輝。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創者,毛澤東同志是時代的巨人,非凡的領袖魅力和偉大的思想光輝。
四、開國大典,是中國新民主革命的一個縮影。那創新超越的28響禮炮,是不忘 歷史 的紀念,是陳舊腐朽的結束,是嶄新秩序的建立。
最感人的一部國產老電影就是《開國大典》,毛主席站在天安門摟上,庄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看了《開國大典》,無比激動,自豪。中國人民終於在毛主席正確領導下,當家做了主人,人人有地種,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自力更生,經過二十幾年的奮斗,由一窮二白走向繁榮富強。
我認為最感人的是《開國大典》。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當時的心情十分激動,眼淚盈眶。如果沒有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子弟兵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和艱苦卓越的奮斗。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沒有我們現在的國泰民安和全國人民的幸福美滿生活。我們一定要熱愛自己的祖國,不能去前線衛國,就做好一個尊紀守法的公民!
《開天闢地》《開國大典》《毛主席和楊開慧》,講述毛主席早年舍小家,為大家,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奮斗一生,為新中國創建,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不朽業跡,我們永遠緬懷毛主席!
影片中的王成,是千萬個抗美援朝志願軍英雄戰士的傑出代表,他慷慨就義為國獻身的高大形象,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影響了好幾代人,情節感人至深,畫面令人震撼,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正義的象徵,中國人的標志。所以每當背景音樂響起時,我們都會向英雄致敬,更為英雄落淚。
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王成告訴他妹妹王芳也在軍中。後來王成英勇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王成的運動。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當王文清見到王芳時,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為了不影響王芳,他剋制住感情,沒有馬上認女兒,而是鼓勵她向哥哥好好學習,情節也很感人。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抗美援朝志願軍英雄們的感人故事,和為了祖國英勇獻身的可貴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後來人。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人生的苦和甜 淡淡的感動,濃濃的愛
1970年代末,在西北敕勒川牧場做了小半輩子牧馬人的小學教師許靈均(朱時茂)一路風塵來到北京飯店,與3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旅美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劉瓊)見面。此次歸來,他有心帶許靈均回美國繼承事業。 交談中,許靈均不認為將自己融在集體中、時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行為是思想陳舊的表現,對於父親的舒適生活,他並不艷羨。 回顧自己幾十年來所走的道路,雖有幼年成為棄兒、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場的悲慘經歷,卻也數次從牧區質朴、善良的鄉民身上感受到人間溫情,而在艱難歲月中與四川苦命女李秀芝(叢珊)結為夫妻後,許靈均更是嘗到苦盡甘來的心酸與甜美。他認為,國家在好不容易邁過「文革」這個大坎之後,個人更應該同親朋一起,不離不棄地跟著她走向新生。
孤獨的許靈均電影採用倒敘和蒙太奇的手法,在許靈均去北京和父親相處的過程中穿插回憶他在敕勒川的生活。在許靈均和父親隔了三十多年的第一次見面里,他欲言又止,那一聲「爸爸」終究沒有出口, 既期待,又膽怯 。
父子之間既熟悉,又陌生,這一切都源於許靈均幼年時其父許景由不滿與許母的婚姻,不顧一切的離開了妻兒。後來,母親病重而亡,父親又因資本家的身份遠走美國,徹底拋棄了許靈均。這也就是為什麼許靈均是孤獨的、缺愛的,這個心結伴隨了他三十年。
集體中的許靈均許父帶著許靈均在首都的繁華之地吃喝玩樂,有意且無意的宣揚美國的「個人榮譽」以及他龐大的商業帝國。他明確的表示出想要補償許靈均,想要彌補這份 缺失了三十年的父子之愛 。
1957年,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他 曾無數次的想到自己的父親 ,渴望得到父親的保護,但是沒有。
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是大自然純凈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質朴、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牧場的那些歲月。他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面條。十年動亂中,郭諞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在他們之中, 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 ,找到了那份自己失去多年的父愛母愛,他的人格也在逐步完善,他對父母的愛成了他對國家、對集體的愛。
有家的許靈均在一個瓷器店購物時,許父和女秘書買了一個800元的仿鈞窯花瓶,而許靈均只為妻子買了一個四塊五的泡菜壇子。許景由之後感嘆「 婚姻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你和妻子有沒有感情,都要把這種條約恪守到底,否則,就會良心不安 」。這既是對許父的絕妙的諷刺,也是引出了許靈均的婚姻和愛情故事:
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
善良的郭諞子一句「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兒給你送來 」。
結果一個備受迫害的「老右」,一個背井離鄉的逃荒者,就這么結成了夫妻。先進家,後認識;先結婚,後戀愛。沒有復雜的 情感 糾葛,只有兩顆同樣善良的心慢慢靠近、吸引、交融……就這么結成了簡單真誠,質朴的而又牢不可破的 情感 關系。
「 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她對我是那麼的信任,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 」。「 我把心都扒給他了,比錢貴重的多 」(哦!愛情!這美好的愛情!這妙不可言的酸臭味!)
許靈均遇到秀芝之後他的人生是圓滿的,他不再孤獨,不再缺愛。
許靈均的愛他的對父母的愛是不完整的,他沒有享受過父母之愛,也就無法感受到愛父母是一種什麼感覺。在集體的生活中長大,有了愛人,他感受到了愛,自然也就學會了愛別人,愛集體,愛國家。
當許靈均去找他爸爸時,秀芝說:「 你去唄,那裡有洋樓住,有小 汽車 坐,還能跳光屁股舞 。」不過這也只是說說而已,秀芝似乎早就看穿了結局,靈均糾結的時候她滿是淡定:「 你走不了,我心裡有數 。」靈均感到她過度自信:「 你是不是覺得我離不開你 ?」秀芝淡然說:「 我可沒那麼大本事。但是這里有你深愛的草原,深愛的工作,還有她。 」
所以,靈均走了,秀芝淡定地對孩子說「 你爸爸就是風箏,飛的再高,線頭也在媽媽手上 。」
到了最後,許靈均的心路歷程終於明了,他等了二十年了,他看到祖國的希望,他在這片土地上播種了二十年的汗水和眼淚,他怎麼會放棄自己深愛的一切?他怎麼會走呢?
許父說許靈均是個堅定的 社會 主義者。但是,有血有肉的人,無關於主義、仇怨、政治和 歷史 ,沒有什麼宏大的政治理想,只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家之間、人與國之間最真摯的 情感 。
許靈均最終還是回了家,回了那個他與秀芝的家 。
❸ 最感人的國產電影推薦
《親愛的》、《我想和你好好的 》、《最愛》、《一生一世》、《愛有來世》。
生活中,我們有感動的淚,有傷心的淚。喜怒哀樂共同繪制了精彩生活。
《親愛的》,田文軍(黃渤 飾)和魯曉娟(郝蕾 飾)曾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然而,兩人之間的感情卻被時間和爭吵消耗殆盡,最終,他們選擇了離婚。
如今,聯系著兩人的唯一樞紐,就是可愛的兒子田鵬。然而,某一天,這唯一的紐帶也斷裂了,田鵬於一次外出玩耍時無故失蹤,絕望和崩潰之中,田文軍與魯曉娟踏上了漫漫尋子之路。
《我想和你好好的》,因工作關系,亮亮與喵喵再度相逢,二人相談甚歡,別樣的情感在彼此心底悄然升起。鬧市的莫大孤獨感,最終讓兩人走到一起。他們在北京一角同居,體會著屬於兩人的微妙幸福感。只是虛妄的幸福過後,裂痕在他們心間產生。亮亮號稱對女性有「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三大原則。
《一生一世》,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趙永遠(謝霆鋒 飾)和安然(高圓圓 飾)像兩朵被風雨吹打的浮萍,相似的身世和不容樂觀的境遇將兩人緊緊拴在了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產生了真摯而又純潔的友情。
❹ 感人的國產電影(會讓人哭的那種)
1、《失孤》
《失孤》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
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2、《唐山大地震》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3、《忠犬八公的故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
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4、《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
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5、《親愛的》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主演。
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❺ 10部哭到崩潰的愛情電影國產
《匆匆那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雲水謠》、《山楂樹之戀》、《傾城之淚》、《我的愛情日記》、《愛有來生》、《被愛情以往的角落》、《如果,愛》、《大話西遊》。
1、《匆匆那年》
這是張一白導演的一部青春校園愛情片,原型是九夜茴的同名小說。是一部講述幾個青年男女跨越15年的關於愛情與友情的故事。
《匆匆那年》講的是青春的遺憾與傷感,雖然被部分人詬病這樣的青春已經落伍,然而電影還是把我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3、《雲水謠》
這是一部改編自張克輝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的影片。這部電影橫跨五個城市,描述了一個在大時代背景下跨越六十多年的愛情故事。影片由於跨越的時間和空間都比較大,顯得過於復雜,沒有很深刻地展示原作的精髓。
❻ 有哪些讓人感動的電影
《陽光姐妹淘》 你們當年的小姐妹們怎麼樣了?影片講述了幾個有了自己家庭的閨蜜再次重逢相聚,一起找尋那個只屬於她們的那個年代的故事。看著看著就會想起自己好久沒有聯系過的朋友,會想她們現在怎麼樣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時光,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 《天堂的孩子》 這個電影是上選修課的時候老師給放的,當時沒有看完,後來自己下下來又繼續看的。整個故事圍繞著一雙鞋展開,看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被感動,然後流淚。真的推薦這部電影,記得放影片的時候老師說,其實這是一個特別好的電影,但是很少人知道它。 《怦然心動》 第一次見面,小女孩就對小男孩動了心,先是小男孩一直躲著小女孩,後來慢慢的小男孩認清了自己的內心。最吸引我的是女孩爬上大樹,她說:「我爬的越高,風景就越發曼妙迷人」,感覺那種心境和開闊的視野真的需要找一個懂她的人在一起。整個影片不光在講兩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愛情,還有男女兩個不同性別的人不同的思考方式,還有不同的家庭教育。
最近一直在看家庭類的電影,可能因為自己有了孩子,所以對這類題材的片子特別偏愛。
剛看完 《天才少女》 ,很受啟發,按捺不住好奇心,去豆瓣搜了搜它的評分, 8.2 ,意料之中的分數。
國產電影——風聲。
這是一部由張涵予,周迅,李冰冰,王志文等聯袂主要的一部電影。劇情很簡單,說的就是抗戰時期,一個地下間諜的故事!
為什麼說這部電影很感人呢,它是以抗日為大背景,卻是中國地下工作者工作的縮影。本人95後,說實話,愛國教育沒少接受,但是,一般對抗日這種題材的電影不怎麼感冒。偶然間接觸到的這部片子,起因還是因為它被定義為懸疑類的電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看完了。對我的觸動很大。
雖然從小到大所受的愛國教育比比皆是,可是我看完這部電影,根本就不敢想像我如果出生在那個年代,我是否會義無反顧的去選擇從戎,在那個情景下,我又能否堅持信念高於一切的坦然。
影片節奏較快,上下承接毫無瑕疵,我覺得這是繼集結號之後的又一部優秀的抗日題材的電影。加上張涵予和王志文的精彩演技,看這樣一部電影屬實過癮!
加上李冰冰最後抽煙,摸著周迅的遺物痛哭的表演,當時我一個大男生,眼淚不知道怎麼就hold不住了,最後周迅那句:
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這句話說完,我徹底淚崩,張涵予也在車里淚崩。
這種直擊心靈的真實的電影題材,很能打動人。以前總說我愛國呀,看完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什麼叫愛國,什麼叫舍己為人。英雄前輩們有多麼偉大!
當然其他題材的感人的電影也有很多,我只是認為,這種現實的,曾經發生過的,又是在自己的國家發生的,我覺得這更加感動!
《全民目擊》
豆瓣評分7.7,主演孫紅雷,郭富城,余男。
瘋子之前也發過一次相關的視頻,做過推薦。為什麼一直這么執著的推薦這部片子呢?
首先,在情節的設計和節奏的把控上確實做的不錯,表現手法上,從時間線上做文章,也是瘋子比較喜歡的。這類手法的電影里,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刺殺據點》了。
其次,就是劇情。富豪林泰(孫紅雷飾)的未婚妻被殺,嫌疑人是他的女兒,報警的是他以前的司機。檢控官(郭富城飾)畢業後的第一個案子就是和林泰有關,最後被林泰脫案,之後還有幾件案子都沒能讓林泰入罪,二人也算是老冤家了。
因為對彼此的套路太過熟悉,郭富城從一開始就認定林泰會想盡辦法給女兒脫罪,可隨案情的進展,一個又一個的意外,讓案件徹底脫離了他的掌控。
如果大家想看,瘋子建議一定要看完,因為你認為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
ps:龍背牆的故事聽過么?它的背後是成噸的淚。
在這推薦於1992年上映的《大河戀》。
該片改編於一部自傳體小說,由布拉德·皮特、克雷格·謝菲爾、湯姆·斯凱里特等主演。主要講述作者也就是片中的哥哥諾曼一家的生活日常故事,是一部敘事類文藝片。
不愛看這種類型的,應該會覺得枯燥。當初我也是沖著布拉德·皮特來的,那時的他是真的鮮嫩。片子清新自然,故事也如同河水般緩緩流淌,看著與我們生活無異。但就在這優美的環境以及舒緩的節奏,彷彿有那麼一灣活水流入心田,喚起回憶,勾起感動,讓那有些麻木的心重新鮮活。
故事中以兩兄弟的感情為主,當然對父愛、母愛、以及愛情的刻畫也相當細致入微。通過家人間的相處,於細微處動人心。
兩兄弟小時候相親相愛,隨著長大有各自的煩惱、思想、追求,看似漸行漸遠,但彼此有著羈絆。那條大河承載著他們共同喜愛——釣魚,並融入了那份至深的 情感 ,緩緩而流,輕輕低語,如同人的一生。
人與人之間,總有那麼點距離,就算是一家人。就如台詞所說, 「為何最需要幫助的人,都不願意被幫?」「那些最親近我們的人,通常是我們最摸不透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愛他,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請原諒我無法表達這部電影,正如這無聲的感動。
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表示看了不止一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動。裡面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和他的上級之間的感情。阿甘冒死把他的上級從死人堆里背了出來,可是軍人的面子讓他的上級不想活著,想一死了之,光榮報國。可惜的是阿甘沒有讓這位上級得逞,最後搞得這個上級每天都喝酒度日,直到他再次遇到阿甘,並且和阿甘一起經營捕蝦船,最後可以說是走向了人生贏家。
還有他和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似乎女主一直是把阿甘當成一個備胎,總是在無助的時候才找到阿甘,最後還為阿甘生了一個孩子,這看來阿甘也許很傻,但是總的看來,這應該就是阿甘的愛情觀吧,為了女主,等了她這么久,總是在她無助的時候幫助她,最後給了她一個名分。
當然啦,還有阿甘和隊友之間的友情........
阿甘正傳之所以感動人,我認為,阿甘雖然不聰明,但是他對於朋友,像上校、巴布、珍妮都是真心以對。當巴布留在戰場上生死未卜的時候,阿甘一次次沖進去,就是為了救他的朋友,而他拿到的一大筆錢時,被他用拿來遵守與朋友之間的約定——一艘捕蝦船;對於上校,當阿甘一開始面對他的憤怒指責,並沒有逃避,而是用他有些傻的堅持,最終感染了上校;阿甘對於珍妮也始終不理不棄,不管她變成怎樣……這些都深深感動著我。
推薦韓國一部好幾年前電影 ——《婚紗》,真的很感動,關於親情的故事。整部片子節奏把控的很好,淚點一個接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當時看第一遍時擦眼淚鼻涕的紙堆了整整一個煙灰缸。
國產的我不是葯神真的看哭了,大傢伙在路邊目送他被法院的車送走,法警暗示了同事減慢行車速度,那一幕真的流淚!
還有一部當幸福來敲門,父親用手捂著兒子的耳朵,用腳頂著廁所門,那一幕真的也流淚了!
看到這個標題,我想給各位含淚推薦一部我看過的一部非常感人的美國電影
—忠犬八公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個電影,
就是這只小柴犬,是不是很可愛,主人也是一臉疼愛地望著它,給它取名小八。從此以後,變成了形影不離的一對!
時鍾和狗,兩個看似沒有任何關聯的東西卻把小八的忠誠記錄的那麼真實!日復一日,小八從不缺席!
高山下的花環
因為這部電影是以我們部隊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藍本,以我們的老師長張志信,張力為原型改編的劇本,每當看到這部影片,我就像回到了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
❼ 國產十大催淚電影
秋菊打官司
中國西北某個小山村裡,村婦秋菊(鞏俐)的丈夫王慶來(劉佩琦)在與村長爭執時被對方踢傷下體無法再干農活,只能整日躺在床上,對此村長沒表一態。
秋菊氣不過,找村長理論不得對方理會,為討一口氣,她一紙訴狀將村長告到了鄉政府。鄉政府李公安耐心調解一番後,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卻是把鈔票直接扔在地上拒不道歉。
星願
小時候因為腦膜炎使洋蔥頭失去視力及說話的能力,後來他一邊在接受治療一邊在醫院工作。他一直喜歡長期照顧他的護士秋男,可是當時醫院里的胡醫生也同時在追求秋男。
洋蔥頭終於在一個晚上向秋男表白,秋男也接受了他的愛意。可是洋蔥頭在回家的路上被車撞死了,在天堂里的洋蔥頭祈求天使讓他回到人間可以了結他與秋男的感情,可是只有5天的時間。
聽說
這部電影似乎著名導演鄭芬芬拍攝的勵志故事。電影主要描述了一對「聽障人」這部電影形象地詮釋了什麼是無聲勝有聲的愛情。電影唯美而清新的畫面,懵懂的愛戀非常的感人。
聽說
這部電影似乎著名導演鄭芬芬拍攝的勵志故事。電影主要描述了一對「聽障人」這部電影形象地詮釋了什麼是無聲勝有聲的愛情。電影唯美而清新的畫面,懵懂的愛戀非常的感人。
志明與春嬌
這是一部由余文樂和楊千嬅主演的香港愛情故事。大背景是香港的禁煙時期。男女主角兩人在禁煙的背景下依然在後巷吸煙並且相戀的過程。《志明與春嬌》的電影結構看似自由散漫,淡淡處處有伏筆,每個角色的表演都自然靈活,是一部很經典的愛情故事片。
❽ 有哪些感人的電影、最好是中國的。
1,《鋼的琴》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2,《金陵十三釵》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
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里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3,《親愛的》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主演。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4,《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5,《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由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愛情片,由張一白執導,鄧超領銜主演,白百何特約出演,楊洋、張天愛、岳雲鵬、杜鵑、柳岩領銜主演。該片改編自張嘉佳同名小說,講述了DJ陳末和一群朋友的都市情感故事。
❾ 有什麼催淚的中國電影給推薦下,能讓人哭的稀里嘩啦的那種
《暖春》《萬箭穿心》講的是一個底層女人的悲劇,一個從階級到性別都在現實的生活邏輯重壓下的悲劇。說房子的風水不好,實際上並無多大意義,因為這房子里出了高考狀元,能直接上北大清華;說房子的風水完全無關,那麼這個故事就無從講起,李寶莉的悲劇就從住上這新房子開始。最終李寶莉離開了這讓她充滿痛苦和艱辛的房子,這房子曾經是美好生活的開始,她的離開又開啟了另一端新生活,她的生活會好起來么?小說和電影都沒說,或許這就跟「風水」這個詞一樣,「道可道非常道」般不可說;或許就跟底層小人物拿這個時代沒辦法一樣,說了也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