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寄生蟲》電影簡介
寄生蟲是一部優秀影片,該片斬獲了許多獎項,例如: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並拿下奧斯卡(第92屆)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影片),是史上首部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電影。2020年10月28日,影片獲得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美術指導獎。
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故事開始,失業司機金基澤和妻子及兩名孩子一同住在破舊公寓的半地下室里,以折包裝紙盒維持家計,生活條件簡陋。一天,長子基宇因為好友臨時託付,接替富裕家庭的家教工作,成為朴多惠的英文老師。基宇之後讓妹妹成為多惠弟弟多頌的藝術治癒老師,接著一家用計頂替了原本的司機和管家,一家人都以各種身份進入了這個豪華的家庭。
這天,主人家為自己的孩子慶祝生日外出之際,金家人趁機當起豪宅的臨時主人,肆意的在豪華別墅里狂歡。忽然,前管家在大門按鈴,說走得太匆忙,在地下室遺留下重要的東西,金家瞬間慌亂不已,一頓收拾後讓她進來了。結果她匆匆跑進地下室,扶出了一位餓得走不動道的男人,正是管家的老公,原來她也是寄生蟲的一員。事情越發失控。
㈡ 寄生蟲電影解析
寄生蟲電影解析如下:
《寄生蟲》這部片子,我是在2019年時在朋友的推薦下看的,當時看過後感覺非常震撼,一直在感嘆韓國的導演的才華,居然能拍出這種水準的作品來。
當時就有了想仔細的拉一拉這部片子的沖動,但是直到近期在家裡自我隔離時,才有機會整理一番,陸陸續續大概花了一周多的時間,但還是沒有辦法涉及到影片的方方面面,難度太大了。
另外,我發現很多人對《寄生蟲》憑什麼能拿最佳影片大獎這個問題頗有微詞,評論經常提到不符合實際,不合情理之類的。其實這是一部荒誕的黑色幽默電影。
我們在評判一件事物時,首先最應該做的是要先把它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正如你以西餐的標准來評判中餐,以油畫的標准來評判國畫,以科幻片的標准來評判藝術片,這些情況大多都不會得到太合理的結果。我們需要把《寄生蟲》放到一個屬於他的正確的位置來看待他。
就拿影片里的故事情節來說,在現實中幾乎就沒有辦法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不需要過多的以現實合理性來評判他,對於非寫實型故事來說,只要符合他所構造的世界觀那就是可以的。
寄生蟲介紹: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金基澤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金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2019年,該片獲得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2020年,該片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㈢ 寄生蟲電影劇情
寄生蟲講述了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爸爸金基澤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金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
《寄生蟲》是一部獲得無數獎勵的影視劇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也是社會現實主義的一部作品,體現了社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寄生蟲》中的父親基澤是一個非常悲哀的人物,他生活的艱難超出人們的想像, 看起來這位父親十分的滑稽可笑,但是仔細思考他的經歷,會有很多的苦澀。
特別是在最後時刻,《寄生蟲》中的父親基澤竟然有了尊嚴的覺醒,那一刻社會的不公平,讓人感到十分恐怖。
因為這位父親一生都不知道尊嚴,他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家庭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考慮自己,這就是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壓迫,無聲無息、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這位父親,他的一生就是悲劇,看起來是嬉笑之中,可是心中的苦澀,只有這位父親自己知道。
㈣ 寄生蟲韓國電影解析
《寄生蟲》這部電影因為獲得的獎項的緣故,收到了很多觀眾的關注,講述的內容是一家人去一個很有錢的人家裡住下來的一種劇情。實際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出錢,只是說通過在這個有錢人家裡,付出勞動的方式可以在那裡留下來,但他們自己的家境卻並不是特別好。
這部電影本身的這個結局也是引人深思的,因為這個結局並不是特別好,而且也接受了這一家人,想要獲得一個上流生活的一個方式也是很困難的。而在這其中也包括了一種突如其來的謀殺,所以整個劇情還是非常有波動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描寫上會比較突出兩個世界的不同,比如這一家人在上流家庭中過的生活是非常的舒適的,但是回到了自己家裡,一切就變得非常的沉重。因為他們家很小,而且住的地方也不好。這也是其中一個比較強烈的對比。
㈤ 影評《寄生蟲》
《寄生蟲》影評
劇情介紹:
《寄生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人性、關於階級固化,關於貧富差距的故事。基宇和父母、妹妹基婷生活在逼仄陰暗的半地下室里,一家四口都沒有工作,只有靠幫披薩店折外賣盒做臨時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他們或許已接受了自己的身份,連醉漢在自家窗前嘔吐、撒尿都無心制止。自從哥哥的同學送來一塊轉運石,並順便推薦了一份給富人當家教的工作,基宇自從進入富人家庭,他的野心開始膨脹,設計一家人在富人家找到了工作,開始了寄生上流的生活。在此過程中,他們漸漸獲得作為人的尊嚴,暢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變得很有錢,直到一場大雨把他們的美夢淹沒。對於蟲蟻來說,暴雨是毀家之難,富人不經意間流露出對於窮人窮酸味的察覺和嫌棄最終釀成了悲劇。
一、電影所表現出的現實主義的社會深度和廣度
電影揭示了幾種不同的寄生現象:
1、自然界中生物的寄生。(如蟑螂寄生在潮濕陰暗的地下,一遇到光亮就退回黑暗。)2、人對自然的寄生。(如一場暴雨讓許多底層人無家可歸。)
3、人對職業、社會制度、生活環境的寄生。(如經濟蕭條導致許多人失業,而經營高科技公司的社長一家卻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4、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寄生。(窮人靠為富人提供服務過著寄生生活;富人的各種享受是寄生在窮人的勞動上;家庭中不工作的妻子、孩子的生活都寄生在「頂樑柱」的丈夫身上。蝸居在地下室的丈夫寄生在當傭人的妻子身上;夫妻倆都寄生在主人身上等等)
5、寄生在每個人心中的各種慾望。(如食慾、貪欲、金錢欲、控制欲等)
廣度:所有不想付出只靠別人勞動而生活的人都是寄生蟲。
電影反映的社會面非常廣闊。如揭示了租戶與主家之家的關系;造假文憑獲取信任的現象;家教輔導中存在的欺騙與危險;受心理創傷的孩子教育問題;藝術的審美與心理治療;經濟危機導致的失業問題;計程車司機對乘客的騷擾現象;房屋設計的美觀實用與安全性、隱蔽性問題;房屋買賣中的信息隱瞞;南韓、北韓的政治斗爭;印第安人的歷史文化;童子軍的訓練;底層人民為爭奪就業機會的生存斗爭;富人階層的旅遊休閑、家庭聚會等等)
一、韓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文化策略和敘事策略
電影中反映的韓國貧富懸殊的階級差距,底層人民間殘酷的生存斗爭,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人心的邪惡、人性的醜陋。富人階層對窮人生命的漠視、尊嚴的踐踏,窮人對富人的攀附、為生存而進行的偽裝、面臨天災時的無奈等等。這些涉及人性和階級矛盾的問題是各國都存在的。韓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文化策略充分體現了「凡是民族的都是世界的」這一規律。
看這部電影時,女主人的善良讓我想起了杭州保姆縱火案;金司機在地下車庫憑空消失的情景讓人想起今年夏天的杭州殺妻案;暴雨肆虐的情景讓人想起城市內澇現象;家教場景讓人想起網上的家教行業騙局。等等
敘事策略
1、 對比鮮明:社長一家為代表的寬闊、明亮、裝飾考究的豪宅,窮人代表基宇家陰暗、潮濕、狹窄的地下室;同樣的雨天,窮人無家可歸,心情暗淡;富人無憂無慮的舉辦生日宴會,他們感謝大雨增添了別樣的生活情趣;
2、 首尾呼應:開頭轉運石轉變了基宇一家的命運,結尾石頭又被沉入水中,意味生活又回歸常態;開頭基宇用手機蹭網看新聞,結尾交代新聞內容,前後照應,銜接自然。
3、 線索鮮明:基宇一家的生活轉變是主線;石頭是暗線;基宇一家四口先後成功進入社長一家謀得工作是高潮,騙局被揭開,以慘痛代價結束。全劇情節波瀾起伏、絲絲入扣,結尾讓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4、 巧設懸念、埋伏筆:轉運石真的能轉運嗎?社長夫人為何在基婷說孩子有心理問題時為何痛哭?忠淑說:「你猜社長一家回來後會怎麼樣?」這些情節都是在設懸念;基婷在尹司機車上脫下內衣為後面司機被解僱,基澤應聘成功埋伏筆;
5、 諷刺、幽默:「錢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因為有錢,所以善良。」這些台詞很深刻的諷刺了窮生奸計,富長良心的現象;
6、 象徵:社長反復提到的金司機身上的「味道」,既是體味的表現,也是身份的暗示,窮人身上的窮酸味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改變;貧窮就像劇中的石頭,不是你背在身上而是一直依附著你。石頭、寄生蟲都被賦予了象徵意味。
7、 虛實結合:偉大的建築設計師南宮先生一直都沒出現過,劇情一直都在他精心設計的房屋和地下室展開,他就像個造物主一樣洞悉一切;基宇掙錢後買到豪宅讓爸爸從地下室堂堂正正走出來是想像,也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以虛構的方式呈現也暗示了願望實現的渺茫。
總之,這是一部讓人驚心動魄、過目不忘而又內涵豐富、令人深思的好電影,值得一看。
㈥ 寄生蟲電影劇情解析 讓你看懂這部韓國大片
1、劇情簡介: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寄生蟲》講述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基澤(宋康昊飾)成天游手好閑,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飾)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朴社長(李善均飾)的家應征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2、劇情解析:
這部喜劇、黑色、暴力元素聚齊的驚悚社會政治片,因為巧妙得情節設計,以及一眾角色的精彩群戲,讓有幸在世界首映現場的觀眾看得很嗨。有關社會問題的探討,用大多數普通觀眾容易接受的類型片和一個新穎的故事,有效地傳達了導演的意圖。
影片中戲劇化沖突強烈,視聽語言高效,鏡頭畫面充滿美學上的講究:潑出的水在空中如水晶般閃亮墜落,鮮血四濺如同花瓣散開,深夜的滂沱大雨在畫面劇情需要之外,更添隱喻。
戲劇化的劇情之外,各種喜劇橋段一方面令人忍俊不禁中,一方面也是創作者對社會制度和現狀的嘲諷批判。藉助通俗類型的故事表達,雖然導演背後意圖直接明顯,但依然引人關注和深思。
片子不時還會有金句蹦出,譬如談到人生設計,父親對兒子感慨,「但凡設計就會有期待和擔心,因為事情總會有你預料不到之處,只有順其自然的發生,才會什麼都不在乎,因為沒有任何期待」。又譬如在飯桌上,當父親誇獎富人妻子善良時,被妻子反駁:「那是因為她有足夠的錢才會善良,如果我同樣富有會更善良…」
對白之外,更多對階層地位、窮富差距的思考,則是在故事發展中、以及對許多細節的精確具體刻畫中逐步深入。
當朴社長和妻子談到宋康昊扮演的父親身上的氣味,他說那是地鐵里的人都會有的氣味…這是屬於窮人的氣味,是導演對生活的敏銳捕捉,更是一種帶有象徵性的隱喻,一種宿命:每一個階層,無論你如何掙扎奮斗,與生俱來的天然屬性都難以擺脫。
表面上導演講述的是金錢導致的一切,背後隱藏的卻是韓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富巨大差距、社會階層不公和難於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