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星球大戰是哪年拍的
星球大戰開拍於1977年,整個系列共六集,分別為:
《星球大戰I :新希望》1977年
《星球大戰II:帝國反擊戰》1980年
《星球大戰III:傑迪歸來》1983年
《星戰前傳I :幽靈的威脅》1999年
《星戰前傳II: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
《星戰前傳III:西斯的復仇》2005年
② 星球大戰是先有電影還是先有游戲或小說
先有電影,後有小說,然後游戲。
1973·1喬治盧卡斯開始寫作後來成為星際大戰劇本四份草稿中的第一份草稿。
1973·5盧卡斯完成一份十三頁、充滿了奇怪人名與地名的劇情摘要,其中許多人物與場景最後都沒能包括在最終的劇本草稿。
1975·1·28第二份劇本草稿完成,標題為《星際殺手的冒險》。
1975·6盧卡斯僱用約翰戴司卓來為此部影片做特效,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ILM)成立。
1975·11為期三個月的選角工作展開。
1975·12在自資投入一百萬美元之後,盧卡斯得到了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的正式開拍許可。
1976·3·22主要攝影工作在突尼西亞的Tozeur展開。
1976·7·16主要攝影工作完成,但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僅完成幾項少數可用的鏡頭,且預算極為吃緊。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後來補助了盧卡斯認為可以需要完成影片的一半資金。
1977·3約翰威廉斯在倫敦錄制電影配樂。
1977·4·30在舊金山北點戲院首次試映,觀眾反應極為熱烈。
1977·5·25《星際大戰》開始在北美三十二家戲院上映,僅僅幾天之後放映戲院全美擴展到兩百家以上。《星際大戰》成為當時的流行風潮。
1977·8·3DarthVader、R2-D2與C-3PO在好萊塢中國戲院前的水泥地留下腳印。
1978《星際大戰》超越史蒂芬史匹伯的『大白鯊』,成為全美最佳賣座影片。
1978·2約翰威廉斯以『星際大戰』的配樂贏得三項葛萊美獎。《星際大戰》獲得影藝學院十個獎項提名。
1978·3在完成《帝國大反擊》劇本兩星期之後,名劇作家Leigh Brackett死於癌症。
1978·4《星際大戰》贏得六個影藝學院獎項以及一項音效創意特殊成就獎。
1978·5·25《星際大戰》上映一周年慶,仍然在部份戲院上演。
1978·7星際大戰影迷俱樂部正式成立並發行第一份未命名的 通訊周報,此通訊周報後來命名為「班沙足跡(Bantha Tracks)」。
1979·6·6奧斯卡整體視覺設計得主JohnBerry在拍片現場暈倒,之後死於腦膜炎,年僅四十三歲。
1979·8·31《帝國大反擊》主要製作完成。
1979·9·24完成Tauntaun肚子被切開一幕,《帝國大反擊》所有攝影工作結束。
1979·11約翰威廉斯開始為《帝國大反擊》譜曲。
1980·5·21《帝國大反擊》在北美上映,在一百二十七家戲院中僅有兩家戲院沒有滿座。
1981·4《帝國大反擊》贏得影藝學院最佳音效獎與視覺效果特殊成就獎。
1981·9·5《星際大戰》廣播劇第一集在公共廣播網播出。
1982史蒂芬史匹伯的《ET》超越《星際大戰》,成為全美最佳賣座影片。
1982·5《星際大戰》發行僅供租借用的錄像帶,出租的收入迅速地超越一百萬美元,這是第一支錄像帶能夠有這種成績。
1983·5·25《絕地大反攻》在北美上映。
1984·1盧卡斯捐贈一個R2給史密斯博物館。
1984·2《星際大戰》首次在電視上播出。
1984·4《絕地大反攻》獲得影藝學院五個獎項提名,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
1985·3·28《星戰三部曲》首次三部電影一票在北美上映。
1985·5·25《星際大戰》八周年慶,《絕地大反攻》第二次在戲院上映。
1986·2·1《帝國大反擊》首次在有線電視網播出。
1987·1·9《StarTour》在迪斯奈樂園推出,之後所有的迪斯奈主題樂園都有此游樂設施。
1987·5·23為了慶祝《星際大戰》十周·慶,史上唯一的星際大戰會議在臨近洛杉磯機場的一家旅館舉行,盧卡斯並親臨場。
1991·5第一部盧卡斯影業授權、由TimothyZahn執筆的小說《帝國血脈》(HeirtotheEmpire)出版並迅速的登上了NewYorkTimes精裝書暢銷榜的榜首。
1993《TheGeorgeLucasExhibition》在日本各大城市巡迴展覽為期一年。
1994·5南加州大學頒予盧卡斯與史匹伯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們對電影製作的貢獻。
1995·4盧卡斯影業與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達成協議,決定重新發行加強版《星戰三部曲》錄像帶,同時宣布《星際大戰》將以特別版形式重新上演以慶祝《星際大戰》二十周年慶。
1995·8·29THX重新製作的加強版《星戰三部曲》錄像帶上市。
1995·9Hasbrokenner仍以《PoweroftheForce》為名,開始發行新一代的《星際大戰》動作玩偶玩具。
1996·1·31《星戰三部曲》最後一次以原有的形式發行錄像帶,兩千兩百萬份的拷貝在北美鋪貨,另有八百萬份配給到其它國家。
1997·1·18喬治盧卡斯、馬克漢彌爾、嘉莉費雪以及數十位星戰三部曲中的角色共同參加了在洛衫磯的《星際大戰特別版》世界首映。
1997·2《星際大戰》主要主角們登上TIME周刊封面。《星際大戰》與其特別版的總收入超越《ET》,成為全美最佳賣座影片。
1997·6·26《星際大戰:首部曲》在英國Leavesden攝影棚正式開拍。主要攝影工作在9月26日完成。
1998·3詹姆士卡麥隆的《Titanic》超越《星際大戰》,成為全美最佳賣座影片。
1999·5·19《星際大戰:首部曲》正式在北美戲院播出,雖然影評毀譽參半,頭個周末的票房仍創下影史票房新記錄。年度結算電影票房第一,影史僅次於《Titanic》。
2000·7《PoweroftheJedi》取代《PoweroftheForce》成為下一代《星際大戰》玩具的名稱。
2002星際大戰第二部曲《AttackoftheClones》復制人全面出擊。
2005《星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全球同步上映。
③ 星戰系列電影觀影順序是什麼
星戰系列編年史
除去兩部外傳及衍生的相關電視劇和動畫片之外,星球大戰系列目前共有9部。
前傳、正傳及後傳三部曲,按時間順便來計算,正傳三部曲最先拍攝,然後才是前傳和後傳。
按觀影順序來排列則是:
前傳三部曲:《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
正傳三部曲:《星球大戰4:新希望》《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
後傳三部曲:《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星球大戰 9:天行者崛起》
小程序天天影屋
④ 星戰系列電影播放順序
一、前傳:
1、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1999年)
2、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
3、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2005年)
二、正傳:
1、星球大戰4:新希望(1977年)
2、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1980年)
3、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1983年)
4、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2015年)
5、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2017年)
三、外傳:
1、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2016年)
2、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2018年)
(4)星際戰爭什麼時候有電影擴展閱讀:
1980年代初的《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
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前傳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
2015年的《星球大戰7》開始,迪士尼每年的暑期都將上映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這其中,新系列的《星戰》每隔一年上映一部。而中間的那一年則將上映插曲電影。
⑤ 星球大戰是什麼時間上映的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七部,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黛茜·雷德利、約翰·波耶加、哈里森·福特、奧斯卡·伊薩克聯合主演。影片故事設定在《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中恩多戰役之後的31年,銀河系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新政權:「第一秩序」和「抵抗力量」,講述了新老英雄們齊心協力粉碎第一秩序邪惡陰謀的故事。影片於2015年12月18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⑥ 《星球大戰》的前三部分別是哪一年上映的
星球大戰 / Star Wars(美國 1997)
這是電影史上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最賣座的一套科幻電影,它在美國年輕人(很多如今已成中年)的心目中如今已成為一個不朽的傳奇。舊的《星球大戰》三部曲經過電腦修補的20周年紀念版於1997年重新推出上映,依舊萬人空巷。而新的《星球大戰》三部曲也在1999年以《星球大戰前傳: 幽靈的威脅》正式揭開序幕,第2集即將在明年夏天面世。生命力如此堅強的一套電影,你能夠視而不見嗎? 《星球大戰》是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最著名的電影配樂作品之一,在好萊塢電影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美式科幻片配樂的教科書。當年仍然名氣不大的年輕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製作這部開創電影新風格的科幻巨片時,特別邀請聲譽正隆的威廉姆斯拔刀相助,寫出了氣象萬千、霸氣十足的一套音樂,並交由超過110位成員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出其獨得的史詩式交響樂風格,很容易就挑動起人們激昂的情緒,投入影片中的那個科幻童話世界。此片並由在1970年代中期才發明出來的杜比音效錄制,這些努力使得這部電影音樂有著至今仍然無法比擬的絕高的音質,迄今已賣出超過400萬張的電影原聲帶唱片,是在管弦樂風格的眾多電影原聲帶中最高的銷售記錄。這部電影音樂的成就,並不只是在電影製作的本身,而是對整體電影配樂的影響,它使得交響樂的電影樂風重生,並且再度取得在電影音樂中重要的主流地位。《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配樂,把約翰.威廉姆斯的配樂事業引向了又一個新的高峰。
有的電影將註定不僅僅是電影。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在197 7年的問世,創造了一個現代神話,因其前所未有的太空場面,紛繁復雜的星系斗爭,它彼稱為「繼廖西開辟紅海之後最為壯麗的120分鍾」。《星球大戰》三部曲(1 977—1982)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本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1999年5月19日,最新的《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在萬眾期待中又一次降臨,這部前傳場面恢宏無比,場景設計精妙,服裝奇巧艷麗,大量運用了電腦特技及數字製作等高科技手法,據《紐約時報》當日報道,全美國約有22 0萬人請假看此片,因誤工帶來的損失達3億美元。另一位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看完影片後亦驚嘆道:「噢,天!你的下巴會有一個星期合不攏!」
宗教、亦或政治的投影?
22年前,當「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中……」的字幕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各大影院的銀幕上,可能連盧卡斯本人也不會想到。《星球大戰》日後會影響到美國的電影、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潮流。《星球大戰》三部曲自70 年代迄今,全球票房及後產品開發總值達63億美元,它開創了以高科學技術為標志的嶄新電影空間。
宇宙、星球、人類的起源是一個科學上的問題,也是神學上的問題,關於宇宙的能量、生命的潛能,更有許多不解之謎和古代神話。《星球大戰》系列影片大膽地突破了以往想像上的條條框框,它對於太空、星系及生命、文明的描述,讓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都視之為本宗教的一個例證,他們都從各自的經書中找到了出處,有無數西方影迷甚至將《星球大戰》看作是聖經。而盧卡斯本人也樂意將《星球大戰》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進而把《星球大戰》系列再造成現代神話,他想用它來應付今天世界仍需深入探索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與3000年前人類面臨的問題並無二致。盧卡斯說:「我總想用一種新的方式來闡述早已存在的宗教,用新的方式來講一個神話。每個神話用不同的方式不斷講述一個神話———它和他們特定的社會環境相關,但主題是相同的,它只是被地方化了。我想為這個星球來講述神話,我更多是針對千年末而不是為了某個特定的區域。」
《星球大戰》三部曲不僅是盧卡斯創造的一個現代神話故事,他更將美國精神融入到這部傳奇影片之中,並深刻影響到美國的政治和生活。我們應該注意到1977年的美國是個什麼樣子,當時美國還處於水門事件和越戰失敗的陰影之中,國家元氣大傷,卡特政府在與蘇聯對世界的霸權爭奪中處於守勢。《星球大戰》挾著宇宙飛船、外星人、機器人、太空冒險與星際大戰的萬鈞之力,將一種全新的活力和信念注入美國人固有之熱愛冒險的傳統,重新喚起了美國人身上的英雄主義激情。《星球大戰》三部曲對美國的意義,絲毫不亞於60年代初肯尼迪提出的登月計劃。里根執政後,公開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大力發展軍備,以重振美國國威。里根時期最重要的戰略計劃就叫「星球大戰」計劃,正是這一戰略拖垮了蘇聯經濟,而「星球大戰」計劃的主要構想竟來自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故事:影片中的黑武士在太空中建立行星站或空間站,以此作為威懾力量,隨時准備擊毀星系中的任何目標。更令人稱奇的是,《星球大戰》系列中的許多武器,如飛船、激光炮、飛彈、電子偵察器、雪地飛艇、駝形坦克等也都成了美國武器庫里的樣本,美軍現在使用的最先進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就與《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中納布星球女王乘坐的飛船外形非常相似。
《星球大戰》系列為我們設定的未來
用盧卡斯的話講「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中……」其實是指「曾幾何時,在你的夢想之中……」所謂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回到未來」。
《星球大戰》系列為我們設定了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太空里有各種星系、一個星球就是一個國家,或為共和國、或為帝國、或為聯盟,太空里有各種文明和生物,人的概念不再只是地球人,而是各種各樣的外星人,天行者、武士是能運用宇宙能量的強者,如何掌握宇宙能量、控制星際航道和貿易是正義力量和邪惡力量每一次戰爭的原因,天行者、齋殆武士是太空秩序的維護者,黑武士及其各種幫凶是破壞者。
導演:喬治·盧卡斯
盧卡斯早在70年代末就開始構思《星球大戰》的拍攝計劃,他准備拍 9集。按上映年代順序來看,1999年的《幽靈的威脅》應該是《星球大戰》系列的第四集,但按故事發展來看,原來的《星球大戰》三部曲即《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武士的歸來》其實是第四、五、六集,也就是說,盧卡斯先拍了中間的故事,然後拍前傳。這是因為22年前,盧卡斯並沒有打算將《星球大戰》的故事背景搬上銀幕,直到《星球大戰》三部曲成了全球科幻片的經典之作,在全球創票房奇跡之後,不少人詢問盧卡斯到底要拍幾部續集時,盧卡斯才想到可以回頭去拍《星球大戰》三部曲以前的故事。《幽靈的威脅》是《星球大戰前傳》的第一集。它在《星球大戰》系列中的作用是從日後成為黑武士的安尼肯童年講述起,把「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緣由告訴觀眾。
不難看出,《星球大戰》系列的每一集如同大型交響樂的每部樂章,既可單獨成立,又要統一。每一集的故事布局都有些相似之處,但它們最終由幾條同等重要的故事線索交織成完整故事。如前傳中安尼肯的故事同後三部曲中安尼肯之子盧克的故事極為相似,只是兩人結局不同而已。
《星球大戰》系列的人物角色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才華但遭放逐的男主人公,比他地位高但不比他聰明的女主人公,神秘的向導,強大的敵人及插科打諢的配角。
《星球大戰》系列表現的最重要主題是「勇氣」,也就是美國人的冒險精神。在每一集當中,故事的主角都必須放棄已經適應的生活環境,背井離鄉去追求理想而不惜生命。
《星球大戰》系列還包含了其他一些有關未來的重要主題:如人與機器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影片中的角色必須相互合作才能實現目標,並求得生存,盧卡斯稱之為「共生關系」);以及救贖主題。在《星球大戰》三部曲中,黑武士最終被自己的兒子天行者盧克所拯救,盧卡斯認為這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生育和撫養後代帶來一個更好的你。」
與《星球大戰》三部曲相比,《幽靈的威脅》除了有發現的喜悅,有欺騙的痛苦,有讓人靈魂出竅的奪目瞬間,有面臨抉擇的艱難時刻和許多戰爭場面,更有一些全新的東西,如蛙孩喳。喳生活的枝形吊燈狀閃閃發亮的水底城市,地心中極其可怕的巨型怪物,比月球背面環形山還要荒涼的「塔土尼」星球。新增角色齋殆武士奎剛在影片中是一位超越時空,擁有東方式哲學思維的智者,他有超凡的自信、勇氣與極強的人性魅力。
《幽靈的威脅》在人物設計上最大的技巧是把兒時的黑武士安尼肯的經
⑦ 星球大戰時間線
從上映的時間點看,1977年、1980年、1983年的星球大戰三部曲被稱為老三部曲,這幾部電影的主線是講反叛軍和絕地武士反抗銀河帝國的故事;1999年、2002年、2005年的新三部曲是星球大戰的前傳故事,講的是達斯維達從一個絕地武士慢慢轉變成一個邪惡的帝國集團殺手的故事。2015年拍的星球大戰7,講的是老三部曲絕對武士在跟銀河帝國決一死戰之後的故事,2016年又增加了一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講的是星球大戰前傳與星球大戰新希望之間發生的故事。
從時間上整理時間線: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1999年11月05日上映;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7月12日上映;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2005年5月20日上映,外傳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2016年12月16日上映;星球大戰:新希望,1977年5月25日上映;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1980年5月21日上映;星球大戰3:絕地歸來,1983年5月25日上映,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2017年12月15日上映。
⑧ 電影星球大戰23年有新上映么
有。電影星球大戰23年有新上映的。《雷神3:諸神黃昏》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執導的《星球大戰》電影預計於2023年末上映。
⑨ 星球大戰10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星球大戰10在2022年上映。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外媒報道稱,《星戰10》電影定於明年1月官宣,屆時迪士尼至少會公布導演情況,以趕上2022年上映。《星球大戰》(英文:StarWars),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
⑩ 星球大戰有幾部
星球大戰目前為止共10部。
按劇情發展的時間順序排列:
1999年《星球大戰前傳1:魅影危機》
2002年《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
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
2018年《星球大戰外傳:游俠索羅》
2016年《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
1977年《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
1980年《星球大戰正傳2:星球反擊戰》
1983年《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
2015年《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2017年《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拓展資料:
《星球大戰》(英文:Star Wars),中文可簡稱星戰,是美國導演/製作人喬治·盧卡斯所製作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三部曲,首部星球大戰的人物及故事是參照越南戰爭還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戰國英豪》所創作而成。
1990年代末開始他拍攝了最初的三部曲之前的故事。同時他把最初的三部曲改為六部系列。2015年的《星球大戰7》開始,迪士尼每年的暑期都將上映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這其中,新系列的《星戰》每隔一年上映一部。而中間的那一年則將上映插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