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風格有哪些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風格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2-16 20:11:29

A. 什麼是電影的風格,電影都有哪些不同的風格類型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各國的電影有不同,不同的導演拍成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而這就是因為電影風格不同帶來的不同的感覺。

所謂的電影風格,其實就是電影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電影風格是通過電影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相對較穩定、較深刻,能夠本質地反映時代、民族和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特徵、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和外部印記。

而今,我們不斷地湧出更加標新立異的導演,顯示出影片的多樣性,各種導演紛紛登上銀屏的舞台,整個電影行業呈現出更加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每一部影片,都是將其主題內容與風格類型相統一,相輔相成,讓影片的效果更加突出。

B. 電影的藝術風格都有哪些一一列舉說明,謝謝

( 2 )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 5 )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 6 )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 7 )注意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 10 )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 12 )畫面上的人物關系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比如 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 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另外,影視評論寫作可分為幾種類型,具體如下:
印象式影視評論的寫作:是寫作者對影視作品的主觀感受和個人印象的描述,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影評。主要依賴於個人的直覺能力和感覺能力。特點是隨意性的評論、敏銳的觀察、恰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力。
印象式評論的寫作思路:
形式分析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評論焦點是影視作品的形式結構等本體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影片的結構和風格,或是影視的敘事形式在影片中特定的組織形式。從決定影片的組織結構是敘事性還是非敘事性形式系統出發來了解影片是如何合成一個整體的。分析影視作品的形式和風格,辨識影片中使用的技巧。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發現整部影片是如何系統化和模式化地使用這些技巧。在整部影片或單一的片段中,技巧的使用或重復或變化,或深入發展或平行對應,都是應該重點注意的部分。找出這些重要技巧的功能,也就是找出風格在影片不休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挖掘功能的直接的方法是去注意影片的效果特定技巧在影片的表達中起著強調、誤導澄清、強化等作用。
「作者論」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作者」論的基本信念是電影藝術是個人而非公眾表達的工具,但並不排斥影視創作是一個集體努力的結果,只是指出有一個主要的人物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者論」影評的價值體系的基礎:個人風格是否呈現在整體的影視作品中。關注的是主題意識、影視技巧的運用和影音風格比較一致的影視創作者。
寫作方法:從一組影片的比較中,指出它們風格和產題目的一貫性,進而認定影片背後的主要的作者。
詳細分析一部影視作品,以彰顯它與作者的主題和風格觀念之間的關系。
攝影機的運動、構圖、燈光、剪輯及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母題對分析作者的風格和主題意識都非常有用。
類型研究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在20世紀60末到70年代初第一次在電影研究的領域演變成影視評論的一個重點。入手角度:
背景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1、史學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運用電影發展的歷史及電影反映的社會歷史影像。都是把影片放到電影、電視發展的社會、歷史的脈絡中去審視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C. 電影有哪些藝術特徵

電影藝術的特點
1、綜合性。
電影既不是戲劇,也不是繪畫,也不是文學,也不是音樂,它包含了這些藝術的共性,而同時又表現了它們全部的差異。
2、運動性。
反映的是運動的畫面、鏡頭、運動的故事情節。
3、逼真性。
電影藝術通過攝影等現代化手段把現實生活中的人、景、事、真實地再現出來,使觀眾消除了距離感,感覺外部世界發生的一切都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有逼真性。
現代科技的發展賦予了逼真性必備的條件:攝影機、錄相機為紀錄現實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電影由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的技術進步,逐步實現了完整地還原現實的目的。影院放映由普通銀幕到寬銀幕,更接近於人的眼睛觀察事物的視角,使人能獲得現實中觀察事物的實際感受。
你看一幅畫面,你會說這並不是現實,不過是幅藝術作品。而在攝影面前你卻不能這么說,你意識到相片上的形象就是現實,無法否認現實就是這個樣子。
4、蒙太奇性。
所謂蒙太奇就是依照情節的發展,和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度,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連接起來,使觀眾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從而使他們正確地了解二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

D. 請問電影風格有哪些紀實風格和其他什麼風格

( 1 )先看光,每個鏡頭中光是怎麼用的,下一個鏡頭的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投影的變化,有沒有黑夜白天的變化,有沒有陰天、下雨; ( 2 )空間有沒有大小的變化,大房間、小房間,有沒有室內室外的變化; ( 3 )聽聲音,是同期還是後期,每個鏡頭中有沒有表現出的聲音空間來,它是什麼樣的,下個鏡頭的聲音空間感有什麼變化; ( 4 )背景是什麼,與前景的關系如何,它是怎樣變的(這是透視關系); ( 5 )有沒有運動,是畫面內的被攝體在運動,還是攝影機在運動,是水平運動(左右橫移)多還是縱深運動多。 ( 6 )有沒有用變焦,它是准確地表現了兩個人物關系,還是造成了錯誤的關系,變焦用得多不多,搖鏡頭有沒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義; ( 7 )注意運動的動與靜的關系,是前景有運動,背景沒有,或是背景有運動,前景沒有,或是前後景都有,或前後景都沒有; ( 8 )剪輯點在哪裡,起幅的畫面是怎麼樣的,落幅的畫面是怎樣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體造型好不好,看的時候有什麼不同,是用切換多,還是用疊化多。 ( 9 )在一個鏡頭中人物的調度是怎樣的,有沒有第四面牆的舞台處理(即所有鏡頭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攝影機,就像幼兒園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員的單獨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牆? ( 10 )音樂用在哪裡;有沒有主題歌,有作用嗎?音樂與人物動作(或稱表演)關系,音樂與攝影機運動的關系,音樂與色彩變化的關系,音樂與對話的情緒及節奏的關系,音樂與自然音響(即雜訊)的關系等等。 ( 11 )如果是故事片,情節的轉折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是用旁白,還是無聲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話,你能用無聲把這一段落表現出來嗎? ( 12 )畫面上的人物關系變化,有變化,還是沒有變化,比如 在整個鏡頭里始終站在B 右邊,就沒有走到B的左邊去過,等等; ( 13 )對話寫得是否生活化,還是舞台腔,順口嗎? ( 14 )每個鏡頭中人物都穿什麼顏色的服裝,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也就是說,有沒有色彩的調度,即作為流動色彩來使用; ( 15 )道具在時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確嗎? ( 16 )時間上是否用閃回,是用什麼手段來表現的,合理嗎? ( 17 )用長鏡頭嗎?最長的鏡頭有多長,你感覺是長,還是沒有實際那麼長,這個長鏡頭內的人物關系是怎樣的。全在畫面內,或者是一個在畫內,一個在畫外(正 / 反拍不算內)。 ( 18 )人聲,是按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這樣的搭配嗎? ( 19 )特寫是否作為情節中的視覺重音來使用的? ( 20 )全片的聲畫結合如何,有沒有非常精彩的地方? 另外,影視評論寫作可分為幾種類型,具體如下: 印象式影視評論的寫作:是寫作者對影視作品的主觀感受和個人印象的描述,是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影評。主要依賴於個人的直覺能力和感覺能力。特點是隨意性的評論、敏銳的觀察、恰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像力。 印象式評論的寫作思路: 電影的主演是誰?所飾演的角色是什麼?表演怎麼樣? 主創是誰?編劇、導演、攝影、剪輯、製作公司是誰?他們還有沒有其他讀者熟悉的作品? 我喜歡這部作品嗎?為什麼? 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部分?為什麼? 我在寫作中,是否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的東西?有無遺漏?我對影片的描述是否清楚、明晰? 我對影片中的演員、導演及呈現的主題有無偏見?如有,為什麼?說出偏見的理由,要有理有據。 我的評論能站得住腳嗎?影片中哪些方面可以支持我的觀點?還有沒有其他可以能證明我觀點的材料? 我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我在影評中有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 ? 形式分析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評論焦點是影視作品的形式結構等本體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影片的結構和風格,或是影視的敘事形式在影片中特定的組織形式。從決定影片的組織結構是敘事性還是非敘事性形式系統出發來了解影片是如何合成一個整體的。分析影視作品的形式和風格,辨識影片中使用的技巧。找出整部影片中的技巧模式。發現整部影片是如何系統化和模式化地使用這些技巧。在整部影片或單一的片段中,技巧的使用或重復或變化,或深入發展或平行對應,都是應該重點注意的部分。找出這些重要技巧的功能,也就是找出風格在影片不休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挖掘功能的直接的方法是去注意影片的效果特定技巧在影片的表達中起著強調、誤導澄清、強化等作用。 「作者論」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作者」論的基本信念是電影藝術是個人而非公眾表達的工具,但並不排斥影視創作是一個集體努力的結果,只是指出有一個主要的人物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者論」影評的價值體系的基礎:個人風格是否呈現在整體的影視作品中。關注的是主題意識、影視技巧的運用和影音風格比較一致的影視創作者。 寫作方法: 從一組影片的比較中,指出它們風格和產題目的一貫性,進而認定影片背後的主要的作者。 詳細分析一部影視作品,以彰顯它與作者的主題和風格觀念之間的關系。 攝影機的運動、構圖、燈光、剪輯及作品中反復出現的母題對分析作者的風格和主題意識都非常有用。 入手角度: 該作者的生活(社會階級、政治、教育、專業訓練等)是否對影片的主題產生某種影響? 該作者是否持續使用相同的主題,或持續拍攝同一類型的影片 ?該作者是否對某種電影表現技法(如長鏡頭、特寫、大遠景等)有偏好? 該作者在影片中呈現的個人標志是什麼? 該作者是否在每一部影片中都固定與一些影片的主創人員合作?他們之間的合作有什麼特別之處?誰的作者標記更顯著? 類型研究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在20世紀60末到70年代初第一次在電影研究的領域演變成影視評論的一個重點。入手角度: 是否可能找到某些有關情節、人物、主題、場景和對白的重復牲來對影片進行分類? 電影的類型中是否包含了某種社會價值觀? 不同的類型片的發展如何?它們在類型影片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無變化?是消退還是繁榮?變化的根本原因體現在什麼方面? 影片是否屬於新的類型?如是,為什麼?不是又為什麼?新的類型的特點或特色體現在什麼方面? 電影類型的形成與歷史有什麼關聯? 背景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1、史學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 最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運用電影發展的歷史及電影反映的社會歷史影像。都是把影片放到電影、電視發展的社會、歷史的脈絡中去審視它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2、社會意識形態取向的影視評論寫作:主要是從社會的政治意識、倫理道德、美學取向、男女角色的社會地位與性別認同、對待不同民族或種族的態度及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方面來分析影視作品中隱藏的相關觀念。 入手角度: 影片想要告訴觀眾一個什麼樣的主題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哪些是明指的,哪些是暗指的?明指與暗指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影片所表露的精神和價值是什麼?它們代表著哪個階級或階層? 影片是否挑戰了觀眾的信仰,或是暗合? 影片是否製造了某種文化或價值的認同,它使用的是什麼手法?在這中間是否存在著國家/民族主義或文化侵略?不同的性別/種族是如何在影片中被呈現的?他們在影片中所呈現的形象是被真實再現還是被歪曲和曲解? 影片所使用的基本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影片中的世界是呈現世界真實的復雜性,還是不斷暗示著某種價值觀?這一種價值觀背後的理論支撐是什麼?

E. 電影的風格特點都有哪些

1、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一般是指拍攝風格和製作方式與那些主流的商業和紀錄片相異甚至對立的影片,或者以一種新的視聽語法出現,或者新的類型。

這種電影早期主要是用16毫米膠片拍攝,大部分沒有傳統的敘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1960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電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

2、超現實主義電影

現代電影的一種運動,1920年興起法國,主要是將意象做特異、不合邏輯的安排,以表現潛意識的種種狀態。

3、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是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

4、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是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些以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電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

5、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不是指一種類型,而是指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犯罪片中的一種特殊電影風格,往往關注於道德的腐化。東亞黑色電影的開端是1979年著名影星趙雅芝主演的經典電影《瘋劫》。一般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黑色電影應該是好萊塢出品的黑白電影,年代在1940年-1958年之間。也有人將少量歐洲電影或彩色片稱為黑色電影。60年代以後具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影片,被稱為新黑色電影。

F. 電影有哪些類型!

動作:殺破狼2 喜劇:道士下山 愛情:我的男友和狗 科幻:終結者5 劇情:少年班 恐怖:道士出山2.這些影片都可以在(電影你真行)網里看到。希望能幫到你!

G. 電影有哪些類型

記錄片、戰爭片、歷史片、傳記片、體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文藝片、音樂片、歌舞片、動漫片、

西部片、武俠片、古裝片、動作片、愛情片、劇情片、喜劇片、家庭片、倫理片

恐怖片、驚悚片、冒險片、犯罪片、懸疑片

(7)電影風格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 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為影片製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疇、種類或形式。

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一種電影創作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即按照不同的類型的既定要求而創作出來的影片。包括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類型電影三個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節(如西部片的鐵騎劫美、英雄解圍)、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貧苦人家的女孩)、圖解式的造型(如預示凶險的宮堡或塔樓)。類型電影的特徵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重復性和可預見性。

類型 電影作為一種影片製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製片人為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影像。類型電影的製作根據觀眾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為製作重點,即採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

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復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製片人專權為特點的大製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製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於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於模糊,愈來愈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H. 電影類型有哪些種類

比如紀錄片、動作、愛情、喜劇、倫理、古裝等等。

電影這個詞有多重意思,現在多用於形容呈現在熒幕之上的根據人的視覺具有瞬間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攝影機將人物或其他被攝體的活動影像拍攝成連續性的畫面,通過放映機在銀幕上再現出來。例如:《盜夢空間》、《催眠》等即叫「電影」。

簡介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裡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電影是1895年由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是在活動的形象。電影從無聲到有聲電影開始發展,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I. 好萊塢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偏向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