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評價電影《長城》
1
我是哥斯拉的主人
傳奇的老闆
我最喜歡大怪獸了
我有一天坐飛機
經過長城上空
我覺得長城真美啊
如果人在上面打怪獸
應該會很炫吧
我找了幾個小兵
(當然,沒有一個是中國人)
攢出了劇本
於是《長城》項目誕生
2
我是張藝謀
我愛中國風
我拍藝術片拍夠了
拿獎也拿夠了
是時候賺點錢
振興中國電影產業了
當我拿到這個
長城打怪獸的劇本
金主告訴我,主線不能動
所以我決定想盡一切辦法
我不知道
6
我是劉德華
我發明了火葯水車孔明燈
我是智商的主宰
我的港台腔天下無敵
我只要隨手一指
就能發現磁石是抗敵的關鍵
我發明了重重機關
看起來很炫
可是沒想到饕餮會挖地道
⑵ 如何評價網友對電影《長城》的差評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也並非多麼垃圾,應該說是介乎於差和一般的電影之間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看法,都是個人的自由,即使個人的看法是不對的也都有發表觀點的權利。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這個製片方居然能調動國內的頂級「媒體」為其正名,並且能夠動用國-家機-器打擊給予差評者,還給扣個影響民-族電影產業的大帽子,就差把不喜歡該部電影的觀眾都變成漢-奸了,這個現象才是值得深思的。
⑶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看了《長城》,想說,張藝謀還是那個拍過三槍和黃金甲的張藝謀啊...... 趕上好劇本能拿獎,趕上爛劇本就一爛到底。既然如此慎重挑本子不好嗎...?另,本片是我看過的,同一部戲里演技差距最懸殊的電影,女主演得不如母饕餮,醬油角色存在感為零,電影結束出字幕,四周一片驚奇:啊?還有陳學冬呢??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啊
⑷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長城》
特效是做得蠻好的,但劇情真的是.....就是打怪片吧,饕餮一直進攻進攻再進攻,人類就是不斷防守進攻(無限循環),人類部隊總共有五個軍種,看簡介時非常期待他們會如何大顯神威,然而一切都是錯覺,就只是個設定....只出現過幾幕而已。女主角以前所在的飛索部隊,老實說實在顯得特別雞肋,在那邊一彈一跳的往下攻擊饕餮,非常沒有效率,而且該隊傷亡慘重,倒是第二場戰斗時,出現了大刀牆的武器,效率高多了,而且每次戰斗結束後,中國方的角色身上都很乾凈的感覺,麥特戴蒙和他的同伴則是臉幾乎全黑,實在是差太多啦。
⑸ 《長城》電影好看嗎評價怎麼樣
挺好看的,長城屬於魔幻、動作、冒險、奇幻型,
主 演有
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鹿晗,彭於晏,林更新,鄭愷,黃軒,陳學冬,王俊凱
片 長
120分鍾
劇情簡介
歐洲僱傭軍威廉與同伴不遠萬里來到北宋時期的中國盜取火(和諧)葯配方,卻誤打誤撞地進入神秘的長城關城,見識到一支強大的秘密軍隊並邂逅女將軍林梅。意識到人類正面臨危難,威廉決定和秘密軍隊一道與怪獸決一死戰。
個人覺片子效果不錯又有劇情,評分的話我沒去看,所以你自己去查一下吧
⑹ 如何評價《長城》
電影《長城》無論是戲外的角色娛樂賣點意義、還是戲內對電影發展的推動,也無論是短兵相接場面的氣氛烘托,還是成長為英雄的勵志共鳴,熊軍士兵在影片里是與饕餮進行短兵相接。這種近距離的戰斗,對於烘托影片的戰爭氣氛帶來了絕妙的畫面感。
⑺ 電影《長城》在國外評價怎麼樣
這部電影有其優勢:它的服裝讓我們脫離現實,它的布景把我們帶進了中國的深處,就像其他歷史上的發達國家那樣,以其規范、禮儀與價值觀為基礎。這部電影引起了我的共鳴,今日的論述通過馬特·達蒙的角色來承擔:兩個世界的對立——一個被榮譽、道德、勇氣和奉獻支撐;而另一個卻以醉心於卑劣的貪婪為基礎:財富、強烈的個人主義同樣侵蝕著社會的基石。再以時間為界限:即從2017年1月11日法國開畫首日起,到2017年1月15日公映第一個周末止,這一段時間內共計5天的全部評論。因此,好評、差評和中評都存在,並沒有什麼刻意截取的情況。為什麼選擇這一段時間呢?首先,精力有限,而且現在長城還在公映期間,每日都有不少新的評論增加,恐怕做不到「同傳同譯」「訊息速遞」;其次,電影《長城》開畫第一周也是觀眾評分變數最大的一周,以低分2.8開畫,平均每天上漲0.1分,到第二個星期就基本穩定在3.3分左右,因此首周的評論更具代表意義;最後,100多個評論雖然算不上多,但也絕不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些長短評對於大家了解法國媒體與公眾對於《長城》的觀點、態度與看法是有一定助益的。雖然未必能夠代表全部,但多少也能代表相當一部分人。這里,並不探討《長城》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問題依然無解:因為正反雙方都能從評論中找出有利於自己的論點並攻訐對方。那就與初衷相違背了。法國作家約瑟夫•貝蒂埃曾經說過:「電影,是一隻對世界張開的眼睛(Le cinéma, c』est un oeil ouvert sur le monde)。」那麼他國的評論,也不妨成為我們聆聽世界的一隻耳朵:這里的評論,不論正確還是錯誤,不論理智抑或偏激,形形色色各式各樣,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另外一種思路——看看歐亞大陸另一側,來自不同文化、習慣與族群的法國網友,是怎樣看待電影《長城》、中美電影合作以及中國大片的國際化視野之路的。
⑻ 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影片的定位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確,就是一部典型的商業片,是一部中國風濃郁的電影,傳遞中國文化和價值,電影主題關乎人的成長與轉變,標準的好萊塢故事模板,但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在講主人公威廉自身的成長與轉變,也在強調集體的作用,抵禦饕餮並非一個人的戰斗,互相影響和配合的過程有著重提現,畢竟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沒有僅僅成為一個地標或背景舞台,威廉仍會受到集體主義文化和五軍犧牲精神的洗禮而產生轉變。導演在故事上做減法,整體上立求去個人化,沒有任何多餘的贅述和表達,故事和節奏流暢。(《鳳凰娛樂》評)
《長城》的主題可以用五個詞概括:信任、責任、忠誠、熱血、犧牲,這與馬特-達蒙扮演的歐洲雇傭兵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有巨大鴻溝的,最終正是憑借這種中國精神,拯救了世界。 除了故事的大背景,影片的多處細節都能體現張藝謀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堅持。(《廣西新聞網》評)
《長城》從整體上看,依然是一部非常張藝謀的電影,人海戰術、全景視覺、雄奇的中國景觀、秦腔、大鼓、大紅大綠的飽和色系等典型的張藝謀元素在電影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金碧輝煌的宮殿、萬箭齊發的場景,大批戰士以方陣形式出現所呈現的儀式感,也有奧運會開幕式的即視感。大漠孤煙的西北丹霞地貌出現,觀眾就能感受到張藝謀強烈的個人風格。(《廣州日報》評)
《長城》不會被記作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但是導演的藝術格調,卻在他的全景長鏡頭和對顏色匠心獨運的應用上得到體現。既有歷史感又有未來感,視覺奇觀托起了這部影片。 (《衛報》評)
《長城》不過是好萊塢無聊打怪片的一次本土化入侵,並無太多原創性的建設。《長城》故事的緣起在好萊塢手裡,張藝謀接過導筒,既是美國人覬覦中國市場的結果,也是中國資本入侵好萊塢的作用力。從完成片看,張藝謀的接盤非但沒有挽救劇本先天缺陷,甚至連基本的加分也談不上。在導演所能發力的人物塑造上,同樣毫無作為。視覺上,張藝謀依舊是印象長城和奧運會開幕式團體操的那套,屬於美學透支,並無任何新投入。(《京華時報》評)
《長城》導演張藝謀很有能力地將一個古代奇幻動作電影拍成好萊塢大片,但是導演招牌性的視覺奇觀令人眼花繚亂,描繪細致人物關系和悸動激情的天賦,被導演過分認真想做成史詩大片的慾望給踐踏掉。(《綜藝》評)
影片角色沒有意義,敘事也很無趣,甚至視覺和聲音,看了一陣子後都開始麻木覺得言過其實。(《好萊塢報道者》評)
⑼ 電影《長城》的國外評價如何
美國時間2月17日7點,在北美終於開畫。票房上,《長城》首日590萬美元,位居、《五十度黑》之後,就數據來看,首周三天票房不算出眾,但位居當周上映的新片之首,且略高於此前業內預測(最普遍為1700萬美元)。所以,也不至於像國內有些媒體所說的「撲街」。」吐槽歸吐槽,還是有不少人肯定《長城》的開創意義, 而對於純影迷來說,這些都是外物,《長城》到底如何,還是你自己的觀感說了算。中國人,外國人,也就沒什麼好在意的了。
⑽ 說一說,如何評價電影《長城》
感覺到震撼,還有殘忍。場面特技不用說,拉上來帶血的環,羅列在一起,鹿晗最後回眸,劉德華最後的話,這三段是感受最深的。血肉之軀擋饕餮,類似於天災,無人可怨。會和朋友再去看一遍,體會一下忽略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