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票如何分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票如何分成

發布時間: 2022-02-04 19:36:17

⑴ 電影院票價成本有哪些如何確定票價的

一般電影票是由多個部分分成的,大概如下:
繳納3.3%的營業稅,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電影院及院線拿的是大頭一般57%,中影數字還要拿走3%的發行代理費,最後32%左右歸於製片方。
電影發行本身的成本包含製作、營銷、活動、宣傳的費用。望採納!

⑵ 請問電影院怎麼賺錢的 賣一張電影票 電影院怎麼賺錢還有 電影公司能賺多少錢

影片的票房分成,差不多百分之四十左右(以票價一百元,分成是四十左右)。影院內部買的東西啊,也很賺錢。電影公司,也就是電影投資方,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屬於投資方的分成。也就是說一部電影比如投資1個億的話,電影票房要達到三億五千萬左右才能收回成本。當然,植入廣告,贊助商等不算進去

⑶ 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賬票房如果一部電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麼製片方首先得要從這108.3元中繳納3.3元的特別營業稅和中影數字代理費,並同時扣除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稱為可分賬票房。另外,中影數字代理費視票房而收。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在6億以上,那麼你那6億以下的部分繼續收取該費用,6億以上的部分則不需要收取。這個比例大概在1-3元。2.製片方到手票房到了這一步,影院院線與製片方的分賬就開始進行。目前比較普遍的分發是43%歸製片方,57%歸影院院線,這也是常年的老規矩。所以,製片方到手票房為43元,電影院到手的票房為57元。11年《金陵十三釵》的製片人張偉平硬是要將這一比例抬高到45%,鬧出了「八大院線聯合抵制」的事情,後邊電影局出面調解,最後定下來《金陵十三釵》票房5億前的部分按45-55(製片方-影院院線)的方法分賬,5億部分後按41-59(同上)分。

⑷ 一張電影票 影院 能分多少紅

40%左右,其實中國的電影票價格比較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影院把錢瓜分了大部分。

⑸ 一張電影票的錢 分給哪幾路 一般各分多少

對於國產電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交給國家電影管理部門
消費稅3.3%,交給國稅部門
剩下的部分42-48%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52-58%給院線和放映方

進口片又分兩種
一種是批片,就是有進口權的國內發行方(國內就中影和華夏兩家有進口的權)一次性付給國外製片方一定的費用(一般最多不超過100萬美元),票房全部歸發行方、院線和放映方所有,絕大多數非好萊塢電影都屬於批片,部分好萊塢B級製作的電影(投資額在8000萬美元以下)也屬於批片;
一種是分賬大片,按國外製片方35%,國內發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

如果還不明白請網路「易網路:電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詳細的解釋

⑹ 一張電影票76元分成是43%該怎麼算

43%指的是製片發行方分成 (下面5%和3.3%網上查詢 若有更改 套用計算即可)

如果一張電影票以76元計算,這76元里要上繳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5%(3.8元),上繳營業稅3.3%(2.508元)。以上兩項支出後,剩餘69.692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方瓜分。

在以往的分賬比例中,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按下限分57%(69.692×57%=39.72444元)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分成,一般為5%(69.692×5%=3.4846元)。影院分36.23984元。

製片發行方以往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按上限分43%(69.692×43%=29.96756元)
其中發行方一般分5%(69.692×5%=3.4846元),製片方分26.48296元。(如果製片和發行是一個公司則全拿這部分)

⑺ 電影院是如何運作的

首先得了解電影的分賬制度是怎麼運行的,目前國內實行的是分院制。也就是說電影院必須要加盟同一條院線。加盟後才能獲得影片的密室。這時候影片才能實現放。院線收入佔40%。影院佔55%。其餘的要上交院線。

⑻ 電影票的服務費是按什麼標准收取的

服務費是伴隨著網票平台的出現,才興起的產物,主要包含了售票系統技術費、網路售票管理費、電話簡訊通訊費、電商平台手續費以及取票設備維護費,總而言之,服務費就是電影院線、影院售票系統提供商和購票網站共同收取的費用。

2017年初,服務費開始被正式計入票房統計之中,雖然這筆費用不參與最後的票房分成,但對於總票房的提升卻功不可沒。

電影院看電影注意事項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如果你不想買不到電影票的話,最好是提前預定座位,現在很多買票軟體都可以買特定場次的電影票的,可以提前預定,這樣還可以買到很好的座位。

一般根據電影院影廳的大小最佳的觀看電影的位置是不同的,但是一般在電影院中間位置的效果是最佳的,提前買票才可以買到最佳位置。

⑼ 電影院的一部電影票房是怎麼分成怎麼算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⑽ 電影票房分成

本身電影行業就是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很多電影不賺錢是正常的。今年的華誼兄弟的《太極》系列,雖然票房都過億,但幾乎肯定是要賠了。全年中國目前製片數量在700多部,但是能夠在主流商業院線上映的只有200多部而已,所以必須需要其他的盈利渠道、就像你說的版權的重復販賣獲利。
大牌分成是有前提的,比如零片酬,或者明星自己本身就有投資,比如《失戀33天》的文章零片酬,拿分成。《匹夫》的黃曉明本身就是出品人之一,自然可以拿片酬。能拿票房分成的都是商業大片豬腳,這些商業大片票房風險一般都較低,幾乎只賺不賠,所以票房分成對製片方的壓力不大。
另外票房分成是對製片方的收入有壓力,但是這種明星在國內畢竟是少數。在好萊塢每年能拿分成的也不多。另外好萊塢很多的製片公司是依靠大型發行公司,像是派拉蒙,和迪斯尼這種,除掉製片公司和影院的分成,發行公司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收益的。。。
另外國內版權獲利的最主要方式不是你說的玩具什麼的衍生品,目前國內主要的版權衍生獲利是電影的電視台,網路版權的銷售。一般一部過億大片的網路版權,一家家電視台和視屏網站賣下來也能夠有千萬左右的純收益,另外還有海外版權的銷售,向東南亞,韓國,日本,美國,歐洲每個國家都可以賣賣,片子不好的賣的就便宜,質量好的自然價格就高。這些版權收益所需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並且注意這些版權收益,是毫無疑問都歸屬於製片方的,明星導演是拿不到的,所以製片方只要有渠道,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所以電影的成本,都是一個一個渠道慢慢的回收的,並不是說指望著某一個渠道能夠一下子把成本填滿的。反正電影拍完了,接下來除了一些營銷投入,版權可以重復無限制的獲利,打個簡單的例子,邵氏電影這么多年,那些老電影,先是賣票房,接著賣海外版權,再賣VCD,賣DVD,賣網路版權,過個幾年這些版權再賣一遍,過個十年再賣一遍,等差不多了,把所有電影版權一次性打包再賣香港天映娛樂。天映娛樂再出碟,賣網路版權。。。

寫的有點多和亂,你將就著看看,大家可以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