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孔子》經典台詞
剛剛在電影院看過。。。感覺不錯。。。受益匪淺啊。。。這是《孔子》的經典台詞。。雖然不是自己背下了的。。。感謝下網路。。。 1.「如果你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你就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內心。」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為政者,力戒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4.「為官者,每日當外正衣冠、內正品德心靈。」 5.「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6.「欲取之,必先予之。」 7.「吾未見好德有如好色者。」 8.「人們很容易理解夫子的艱辛痛苦,卻很少有人能理解先生這痛苦背後的內心至高境界。」 9.「欲行文事,武事備之。」 10.「無為而治。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老子:「孔丘啊,當今之世王綱失序,禮樂紛亂,你還要推行禮樂仁義嗎?」
孔子:「丘慚愧,一無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棄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孔子:「可丘畢竟不能像葫蘆一樣掛在門楣上無用於世。」
老子:「無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則生,柔則存,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上善若水啊。」
孔子:「先生微言大義,吾道一以貫之,先生的道是大道無形,不限於世間萬物,而我的道則只在人間。」
老子:「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誤解吧,富人贈人以金,我沒有金子,就送你這幾句話吧。
㈡ 《孔子》中孔子與南子的對白,要完整版的.
幾個女官帶著孔子進來,孔子還張望了一下
「請夫子先就座,君夫人馬上就來」
宮女門退出,孔子有點緊張,只聽到旁邊一個水器滴水的聲音
鏡頭給了南子的木鞋一個特寫,表示她來了,現在鏡頭是她的眼睛。
看見孔子在那坐著,南子又回去多看了一眼,嗯,不錯,挺帥。
孔子:微臣孔丘拜見君夫人。
南子:你就是著名的夫子孔丘嗎?孔夫子,請坐起來吧。
孔子:謝君夫人。
南子推簾而出。走到夫子面前
南子:聽說你常講仁者愛人,是吧
孔子點頭,進套了
南子:那你那個人字里,包不包括像我這種名聲不好的女人呢?
孔子意識到進套了,一言不發,然後南子開始繞著夫子轉圈。轉到面前,跪下。
南子:聽說你在敝國傳授詩?(孔子:是的)小徒也愛讀詩,有一句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麼意思啊(南子逼近,孔子後退。100%純勾引)
孔子:這首詩的意思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
南子:詩300篇中,有不少關乎男女情愛的句子。
孔子:詩300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就是情絲深深,而沒有邪念。
南子:我自幼喜歡誦讀詩篇,不知可否拜你為師呢?
孔子:我在衛國收了一個新學生,名叫卜商,這學生雖然年幼,但是個神童,他跟我學詩很有見地,微臣可以推薦他伴你讀詩。
南子:朝中大臣紛紛議論你游說君主以禮讓治國。你這一套行得通嗎?
孔子:能以禮讓治國是國家社稷,人民之福。有什麼難處不能克服?禮法喪失,國家就會混亂。
南子:男人的本性就是貪財好色,未曾真的頭破血流。這也是天性啊。要克服,難啊。(這口氣)
孔子:正因為難,才能考驗出君子
南子:夫子,你真的把做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看得這么重要嗎?
孔子:我的信念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南子:夫子可否留在衛國,我們再見面?(再次逼近,孔子再次後退)
孔子猶豫了,再次看著那個水器。
孔子:微臣不便。
南子:不便什麼,有何不便?
孔子:微臣從未見過如此好德如好色之人。
也許南子比較興奮,因為這是一句可能比較高的評價。
南子: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所領悟到的境界。
然後南子給孔子下拜。孔子也給她下拜
子見南子,到此結束
最後一場戲。孔子離開衛國,南子坐馬車去追隨,然後被冷箭刺殺,死前她一直在回想跟孔子見面的場景。笑著笑著就死了。
㈢ 電影《孔子》里的台詞很經典 很多都含有《論語》中的句子
凡人很能理解父子的痛苦、但未必能理解到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這是周迅演的南子對孔子說的
㈣ 電影《孔子》中的論語
電影《孔子》經典台詞:
1.「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至少能改變人的內心 。」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為政者,力戒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4.「為官者,每日當外正衣冠、內正品德心靈。」
5.「大象無形,大音稀聲。」
6.「欲取之,必先予之。」
7.「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8.「世人也許很容易了解夫子所體會的痛苦,但未必能領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到的境界 。」
9.「欲行文事,武事備之。」
10.「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無為而治。」
㈤ 求電影孔子(周潤發)10句經典台詞,每一句要有原因
拾到惹的禍申公豹
㈥ 孔子最經典的十句話
列舉:
1、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
(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
(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
(《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㈦ 經典孔子語錄選集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3)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朝聞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2)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寢不屍,居不容。
(21)過猶不及。
(22)克己復禮,為仁。
(2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2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27)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剛、毅、木訥,近仁。
(31)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4)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5)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6)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9)見得思義。
(4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1)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㈧ 孔子有哪些經典的詩
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 (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一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孔子語錄: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孔子語錄:《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孔子語錄: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 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
孔子語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准備就會失敗。)
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則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一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朴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如果學了之後,又注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裡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孔子語錄: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孔子語錄: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孔子語錄: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孔子語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孔子語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
㈨ 孔子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學而時習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王肅註:「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為悅。」王釋「學」與「習」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誦習」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皇侃疏「時習」說:「凡學有三時。」一指年歲,二指季節,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為「學是知新,習是溫故」(《十三經概論》)。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又《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朱熹註:「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朱子語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惘。鄭玄註: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註:「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也。」(《論語疏證》)孔子首倡學思並重,對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註:「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國註:「言人而不信,其餘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誠心,則所言皆妄。」(《朱子語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說了話必須能踐言。」(《語譯廣解》)孔子及後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包咸註:「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論語》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餘,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於事而慎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