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白鯊》這部電影為什麼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它有那些精彩瞬間
《大白鯊》是美國於1975年上映的一部驚悚電影,本片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拍攝的經典影片之一。是根據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說《大白鯊》改編而來。由美國演員羅伊施奈德、理查德德萊弗斯、羅伯特肖、莫瑞漢密爾頓等人主演。
其中最精彩的劇情是三人沒有別人的幫助和資助,義無反顧地踏上獵鯊征程的情節最精彩。他們最後在遠海區,通過血肉吸引來了大白鯊,但是他們的獵殺並不順利,這條體型巨大嗜血如命的大白鯊不但逃出了他們的陷阱,甚至開始殘暴地攻擊他們的漁船,捕魚能手昆特不幸葬身魚腹,最後警察局長馬丁用氣槍擊中了鯊魚口中的氧氣瓶,最終殺死了鯊魚。經歷過搏鬥、死亡的他們最終決定返回家園。雖然過程是殘酷的,但是結果還是令人欣慰的。
《大白鯊》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以及劇情片最佳原創配樂,是一部值得多次重溫的經典電影。
2. 關於大白鯊的電影有幾部
好萊塢相繼推出過《大白鯊》1、2、3、4和《怒海狂鯊》、《捕鯊者》、《狂鯊之夜》、《戰栗汪洋
3. 《大白鯊》影片分析
《大白鯊》影片分析
電影《大白鯊》生產於1975年,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E美圓的電影,布魯斯(片中大白鯊的名字)至今也有31歲了。為此,去年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海濱小鎮埃德加敦在“瑪莎葡萄園”迎來了第一屆“大白鯊節”。這部在當時以驚人的特技效果震撼所有觀影觀眾的商業災難驚悚片,鯊魚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公映之後,一度使美國的許多度假海灘變得冷冷清清,人們被大白鯊嚇壞了,震撼效果難以言表,甚至這部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長期被定性為一部恐怖片,它也掀起了美國災難片的“第三次狂潮”。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30年前的大白鯊,特技自然不可同日而喻,無怪乎近日再看影片,幾乎找不到驚悚的感覺,特技顯得簡單,請注意,我只用了簡單這個詞,而不是粗糙或者其他什麼形容詞,因為它雖然簡單,但並不粗糙,並不令人感覺不舒服,整個電影情節緊湊有力,畫面表現得十分流暢,並不因為它是30年前的作品,而顯得苯手苯腳,這一點令我由為嘆服,要知道今天的我們早已經歷無數特技大片的洗禮,可以充分想像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目瞪口呆,和黑暗的影院中鴉雀無聲的景象,這也足以證明《大白鯊》對當時人們神經的沖擊之強、之猛,一時間鯊氣來襲!令人們興奮、刺激、恐懼、尖叫連連,還戀戀不舍,至今津津樂道。因此,我也很為我們的一些國產特技電影感到羞愧。
故事很簡單,一條罕見的大白鯊來到了度假海灘的海灣吃人,一位美女、一個小男孩為此已經喪命,政府為了小鎮1年中難能可貴的旅遊收入,於是鎮長拒絕關閉浴場,要求警長閉嘴,昧著良心隱瞞真相,人們依然忘乎所以地在海水中嬉戲,卻不知道危險就在身邊,警長布朗對此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這正反映出了政府和人性的貪婪,貪婪的兄弟是自私和冷漠,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平常人的性命顯得那麼弱小而無助,不會有誰會關心你,而關心你的人也不一定能保護你。雖然無助,但美國公民是愛憎分明的,這在影片中喪子的太太狠狠地扇了布朗警長一個耳光便是明證,即使是在70年代的美國。這位太太說的沒錯,追求利益我不反對,但你不能因此漠視生命,即便他平凡的象一滴水,弱小的象一棵小草。警長默默不語,因為他有著同樣的是非觀,他沒有理由,也沒有力量反擊,即使他比那位太太強壯10倍,手下有一批的巡警。而那位哈瑞鎮長也默默地接受了這一切,因為他也有是非觀,而最令我感嘆的是,哈瑞毫不猶豫地對警長說:“對不起,布朗,你沒有錯,他們錯怪你了。”他們雖然可惡,但卻也很可愛,試想ZG的哪一位官員能夠對自己的錯誤作出道歉(對上的時候除外)?唉,你可以貪婪,可以自私,可以冷漠,但你不能不正直。
昆特是小鎮上的撲魚能手,他驕橫狂妄,自以為天下老子第一,殺死鯊魚是手到擒來的事,不費吹灰之力。他帶人出海,捕殺了一條小虎鯊,以為大功告成,只等邀功行賞,四處炫耀。大白鯊還是來了,噩夢猶在,在他的臉上狠狠地來了一耳光。於是,典型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元素開始登場,警長、昆特和海洋學家馬丁三人出海捕鯊,而且在昆特的堅持下,只駕駛著一條中小型號的漁船,狂妄讓昆特喪失理智,無知更讓他判斷錯誤,他只盲目相信他的經驗和能力,當大白鯊帶著三個浮桶依然可以潛入深海,他才意識到他要面對的是多麼可怕的一隻怪物。當巨鯊開始攻擊漁船,他的腳觸及大白鯊牙齒的一刻,我想他一定才真正有了恐懼和後悔,但狂妄和無知足以將性命送掉。整個電影中其實並沒有出現大白鯊的全景鏡頭,導演只是通過具有威懾力的鯊魚背鰭和突如其來的攻擊節奏,來營造一種凝重而緊張的氛圍,使電影始終保持高度的懸念和刺激感。怪物不能橫行,它必須死掉,這是人民的呼聲,這是社會的需要,警長布朗終於幸運地擊中了氧氣罐,巨大的.爆炸將鯊魚撕成碎片,鯊魚死了,人民得救了,世界安寧了,英雄終於產生了(雖然來的不那麼英勇高大:))!
這個結尾實在是元嘉草草,這也是我感覺影片頭重腳輕的地方,我想斯皮爾伯格先生一定是厭倦了海上生活,事實也證明影片拍攝過程極不順利,劇組成員吃盡了苦頭,光是操縱用機械裝置做骨架,再蒙上橡膠做成的鯊魚皮的“大白鯊”就讓他們練了好幾個星期。幾個月間,他們受夠了為了模仿“大白鯊”的從內部空氣壓縮機傳出來的哭泣般的噪音,他們曾經想過,一旦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就把斯皮爾伯格拋下船去。拍攝結束後好一段時間,斯皮爾伯格才清醒過來,只覺得神經好像剛剛經受了一次電擊,於是他甚至發誓再也不到外景地拍電影了。據說天生十分討厭水的斯皮爾伯格是把第一助手留下來完成最後的工作的,他自己坐著一條小船逃跑了。當船漸漸開遠的時候,他站在船上模仿著麥克阿瑟將軍宣布:“我再不回來了。”所以,我想當時的第一助手肯定是也想逃走了。:)
影片配樂由好萊塢著名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親手操刀。斯皮爾伯格想用一種舒緩的樂曲來緩和影片中的殘暴,或許可以用一段優美的鋼琴曲來表現大白鯊。但作曲家最後為《大白鯊》配上了伯納德·赫爾曼風格的陰森可飾的曲調,然後大致變化了一下,尤其在體現鯊魚的主旋律方面進行了一番調整,用上了一些迪斯尼影片《幻想曲》中斯特拉文斯基在“春天的慶典”一幕中為表現恐龍而譜的音樂,這也使《大白鯊》的音樂成為電影音樂中最震撼人心的音樂之一。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大白鯊》是部很不錯的片子。用30年前的眼光來看,《大白鯊》絕對是部經典之作,流傳了30年,不是經典由如何能夠做到?在這部電影中,斯皮爾伯格也展現了他出眾的導演才華,無論是結構的安排,還是收放的自如,電影始終以一種流暢的方式敘述,也為他在以後繼續執導《朱羅紀公園》等科幻巨制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一年,斯皮爾伯格29歲。 ;
4. 大白鯊劇情
大白鯊 Jaws (1975) 劇情介紹
善化鎮是個偏僻的海濱小鎮,但一到夏季,這里就變得熱鬧萬分,人們都來到這里的浴場度假消閑。現在,旅遊旺季又快到了,然而不祥的事卻開始籠罩了小鎮。一對青年男女去游泳,然而女的卻沒有再上岸。第二天,巡警發現了她支離破碎的屍體。這是一隻鯊魚的傑作。警察局長馬丁下令封閉海濱浴場。但是市長哈瑞卻不同意這么做,因為這必然導致今年夏季的收入銳減。他要求不擴大事態,只招集一批人去捕殺鯊魚。
得到通知的海洋生物學家布朗來到了鎮上,他對市長的作法十分不滿。在看到屍體和解剖後,他發現這次出現的不是普通的鯊魚,而是一條巨大的十分罕見的大白鯊。捕魚的人很快捉到了一條鯊魚,哈瑞認為大功告成,但布朗知道這並不是那條殺人的大白鯊,它比之太小了。果然,開放的海濱浴場受到它的襲擊,又有兩人死於非命,哈瑞一籌莫展。
小鎮上出名的捕魚能手昆特自願去捕殺這條大白鯊,他不需幫手,不要政府資助,一意隻身前往。但馬丁與布朗終於說服了他,三人一同出海捕獵殺人鯊。到了遠海,拋下水中的肉發出的血腥終於將它引來了,三人將浮桶繫上魚槍刺入它身上,不讓它沉下深海。不料,這條鯊魚的龐大超過了三人的想像,它居然帶著四隻桶掙脫了控制,沉到水面之下。布朗決定坐在鐵籠中到水下去捕捉它,但失敗了。鯊魚開始攻擊漁船,它將船撞破,不論什麼東西它都吞下肚中,昆特也不幸喪生魚腹。
馬丁爬到了僅露出水面的桅桿架上,最終用槍擊中了鯊魚口中的氧氣罐,爆炸將大白鯊炸成兩半。布朗並未死在海中,劫後餘生的二人一同離開了這凶險的海區。
幕後製作:
時年29歲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即顯示出過人天賦,在艱難完成《橫沖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1974)的製作後,把自由記者彼德本切利( Peter Benchley)的暢銷小說《大白鯊》改編成電影,並取得的空前成功,令人刮目相看。影片不但造成了整個夏季死寂的海灘和影院熱鬧人潮的強烈反差,更回擊了權威影評人和媒體「故弄玄虛的怪獸恐怖片」的惡劣評價,為斯皮爾伯格一出悶氣、陰霾盡掃。
花絮:
·在試制期間,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隨同而來的還有好友馬汀·斯柯西斯、喬治·盧卡斯和約翰·米里烏斯,他們一起參觀了特效工作室。著名的大鯊魚布魯斯正在建造當中。盧卡斯想看清楚它是如何運行的,就把自己的頭伸進鯊魚的嘴巴里。為了開玩笑,米里烏斯和斯皮爾伯格悄悄留進操作間把鯊魚的嘴巴關上,盧卡斯的腦袋卡在了裡面。然而,很不幸的是,彷彿是為了應驗製造過程中將會遇到的技術上的問題一樣,大鯊魚出故障了,盧卡斯一直被大鯊魚含在口裡。當斯皮爾伯格和米里烏斯最終把他解救下來的時候,三個男人火速逃離了工作室,唯恐他們會把毀壞產品的罪過降落在自己頭上。
·雖然對外宣稱在影片中不用大牌明星,斯皮爾伯格還是考慮過請李·馬文出演昆特。馬文對於他的好意表示感謝但還是說與其答應不如去釣魚。
·除了眾人皆知的大鯊魚綽號布魯斯之外,當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因為這個機械製造的大魚感到惱羞成怒時,就把它稱之為"巨型的白色人渣"(the great white turd)。
·在最近的一本傳記中斯皮爾伯格提到在電影拍攝期間得到了羅伯特·杜維爾的極大鼓勵。為了回報,斯皮爾伯格想在電影中給他一個角色,但他拒絕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名氣變得太大了。
·昆特的船庫建在瑪撒的葡萄園一個荒廢的空地上。城市理事會要求影片製片方簽署一則協議,承諾電影拍攝完,會拆毀它,並對所有的碎片當成垃圾進行妥善處理。
·當試映觀眾看到在船底部的漏洞里出現一個被鯊魚咬死的犧牲者的頭顱時,發出了尖叫。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剪輯師弗娜·菲爾德家的游泳池裡重新拍攝了這一場景。因為他想讓觀眾"更大聲地尖叫"。
·影片中布洛迪的狗實際上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自己的愛犬。
·作曲者約翰·威廉,在1976年奧斯卡頒獎晚會上,擔任現場樂隊指揮。當宣布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時,他必須跑出指揮台去領獎,然後再回到原位繼續指揮樂隊。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對電影最擔心的,不是機械制的鯊魚的外形或者是表演,而是攝影機被島上的美景吸引住,搶了影片的風光。
·根據記錄片"Making of..."可知,夜晚場景中,布洛迪裝好他的左輪手槍向天空中的星星射擊這段,完全是真實的,並沒有經過光學效果處理。
·第一個簽約的演員是扮演艾倫·布洛迪的洛林·加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定下她的原因是,看了她在電視劇《鬼頭神探》The Marcus-Nelson Murders (1973)中的演出後,認為她的表演十分自然
5.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系列,到底恐怖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
《大白鯊》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億美圓的電影。以「大白鯊」為主題的系列影片總以強大的特效演繹震撼所有的觀影觀眾。鯊魚這一海洋生物以猙獰的面孔、鋒利的牙齒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一系列影評震撼效果難以言表,被定性為恐怖片,初代《大白鯊》也掀起了美國災難片的「第三次狂潮」。
人鯊大戰不僅僅是撕咬身體、深海惡戰,更凸顯出人與自然的矛盾,又以極強的畫面感染力,血腥的場面令人恐懼,可以說此片是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