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港台電影,前面很長一段時無聲的,講的是兩個相互以為對方是聾啞人的男女,最終走在一起的故事!
台灣電影《聽說》?
秧秧為了完成姊姊小朋參加聽障奧運的夢想,在游泳池旁為小朋加油打氣,天闊送便當來給都是聽障隊員的游泳隊,看見秧秧和小朋用手語對話,遂主動上前用手語攀談,對秧秧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跟她要了MSN帳號。
為了製造見面機會,天闊到體育館前賣便當,每次都特地留一個便當給秧秧,也因此知道秧秧的經濟拮據,開始替秧秧製作愛心便當。秧秧感動不已,但還是詳細畫下愛心便當的內容並標上不同的價錢,堅持待日後手頭寬裕再一並償還。透過送便當的過程,天闊對秧秧和小朋的生活有愈來愈多的了解,也被秧秧全心照顧小朋的手足之情觸動,利用秧秧在百貨公司中庭廣場做街頭藝人的契機表白自己的心意。兩人對彼此的好感急速加溫,卻因溝通上的誤會發生無聲口角,加上秧秧自責沒照顧好小朋,決定斷絕跟天闊的連絡。
天闊想要挽回對秧秧的情感,想盡辦法讓秧秧開心,買玻璃水鳥甚至是扮成樹木在家裡等著秧秧。小朋取消資格而與朋友喝酒晚歸,引起秧秧的愧疚,小朋向秧秧表明別在依附她的夢想,秧秧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找尋屬於自己的夢想,姊妹深情手語溝通過相擁而泣。最後,燒臘店收到秧秧還清的便當錢,天闊在追出去前向父母說明他是否可交一個聾人女朋友,准許之下,隨即追尋秧秧。
天闊在游泳池,背對著聽不見的秧秧自我排演表明心意對話,而正視秧秧時卻又畏縮,邀他來家裡打工。隔日,天闊帶著秧秧見父母,父母倆也萬全准備紙板留言給秧秧。提到是否和天闊在一起時,秧秧突然開口說出「我願意」。眾人震驚之於才曉得秧秧並不是聽障,而秧秧當初也誤以為天闊聽不見,於是兩人先前談了一段聽不見的戀愛。
四年後,在一起的天闊與秧秧一同為參加台北聽障奧運的小朋加油。字幕打上「愛情跟夢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被翻譯,就能感受到它」結束。
⑵ 關於獨眼巨人的外國無聲黑白老電影有哪些
《圓夢巨人》《圓夢巨人1957》。
美國無聲電影《圓夢巨人》是1984年上映的經典黑白影片。該影春世片講述耐森物了生活在孤兒院的小女孩蘇菲獨自趴在窗口守望長夜,卻無意中見到一個身形巨大的身影。
《圓夢巨人1957》2016年7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小孤女索菲遇到一位喜歡收集美夢的「好心眼兒巨人昌液」,並為了阻止其他巨人吃人聯手保護人類世界的故事。
⑶ 國產無聲片的巔峰之作
1905年,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攝制了戲劇紀錄片《定軍山》,此為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譚鑫培主演。
中國電影默片的黃金時代如果從1913年的《難兄難弟》開始算起,到1934年的《神女》、《上海24小時》等為止,幾乎延續了整整20餘年。有句廣告詞「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然而,前輩們卻硬是在無邊的靜默中締造出了一部部優秀的影片。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神女》。
《神女》,聯華影業公司1934年拍攝,編劇導演吳永剛,主演阮玲玉、黎鏗、章志直。對這部影片,最好的評價就是不朽。在這部反映下層妓女苦難生活的影片中,默片明星阮玲玉用她的眼神、面部表情的變化、幅度很小的肢體語言詮釋了什麼是出神入化的表演。而導演吳永剛則在他的銀幕處女作中,在台詞無法派上任何用場的情況下,用簡潔的鏡頭語言、豐富的細節,出色地講述了這段關於母愛的故事。
默片時代,王漢倫、宣景琳、胡蝶、黎莉莉、王人美、陳燕燕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女明星,但是如果給你一張那時女明星的合照,你一定會從一大堆美女中一下子發現阮玲玉,她也許不是最漂亮的,但卻絕對是最有魅力的;如果你認為中國沒有世界級的電影明星的話,那麼你該去看阮玲玉主演的《小玩意》、《三個摩登女性》和《女神》,在她無聲的美麗里,你會為自己的淺薄無知而羞愧。
⑷ 有那些比較著名一點的電影中間,出現了例如黑屏+無聲,或者是所有的聲音全消失了的片段啊
印象比較深的是《活死人之地》的最後,黑屏,無聲,然後閃爍的DV畫面流露出了剛剛抵達的小島上也都滿是喪屍,然後逃跑,死亡
⑸ 中國電影中具有靜音片段的作品有哪些
《這個殺手不太冷》也叫《殺手裡昂》,在電影接近結局的時候,男主角用手中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採用了靜音的手法,但是很震撼
⑹ 有哪些經典的無聲電影
黨同伐異Intolerance (1916)
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1936)
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 (1929)
北方的納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諾斯法拉圖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持攝影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卡里加里博士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1919)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
戰艦波將金號Bronenosets Potyomkin(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