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邵氏黃梅電影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邵氏黃梅電影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8-07 02:24:07

① 邵氏兄弟最經典的功夫電影有哪些

功夫片 香港功夫片的潮流由此展開,即便你沒看過,你也可以從現今的幾位功夫大師口中得知他們對那時的功夫片有多麼的景仰,這裡面不僅是徐克、不僅是成龍、不僅是那些翻拍過或者試圖翻拍那些功夫片名作的人們,邵氏功夫片影響的是整整一個時代。 電影:《獨臂刀》 導演:張徹 主演:王羽 借《神鵰俠侶》之殼,極盡陽剛之事,故事簡單,表現的就是那種男性的氣質,這部電影破了當時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收到極大的歡迎,王羽也開始大紅大紫,緊接著拍攝了《獨臂刀2》和《獨臂刀3》,這一招牌設置成為鄒文懷離開邵氏的第一塊砝碼。 電影:《大醉俠》 導演:胡金銓 主演:鄭佩佩 無可否認,還沒有成為「碧眼狐狸」之前,那時候的鄭佩佩真的英姿颯爽,頗讓人驚艷,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掀起邵氏的「彩色武俠世紀」 。《大醉俠》借鑒日本武士電影以及西部片的精華,融會了中國山水畫意境,形成了胡金銓獨特的電影美學,開啟了新派武俠片潮流。 黃梅調 到今天,我們有時會對那時候黃梅調電影的盛行感到奇怪,但,奇跡就是這樣發生的,憑借著一己之力,一個偏僻的片種就這樣繁盛起來,甚至影響大到讓你無言以對。重看這些電影,你真有回到40年前的感覺。 電影:《江山美人》 導演:李翰祥 主演:林黛 改編自民間傳奇《游龍戲鳳》的歌舞片,亦是亞洲影後林黛巔峰演出之一。作為李翰祥的名作,在20世紀香港百佳影片中排名第26位。1959年該片上映時空前轟動,是邵氏歷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李翰祥憑本片帶動黃梅調電影風潮,並獲亞洲影展最佳影片,多次被改編。 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導演:李翰祥 主演:凌波 傳說,台灣的一位老太太去看這部電影超過了一百次(注意:是在電影院),每次都感動得不能自己,本片,創下了162天放映930場、72萬觀眾的紀錄,這部電影也在2006年被選為中國電影一百來最佳的電影之一,稱得上是經典中的極品。 市民片 這不是個受待見的片種,憑什麼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不是繁華錦盛,而是家常便飯?但別忘了,邵氏的口號是大眾化的電影,於是《新七十二家房客》火暴全港,嬉笑怒罵,樂此不疲。 電影:《新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主演:沈殿霞 採用了1963年王為一導演的同名影片的劇本,在國語電影泛濫的時候,香港邵氏公司取得該片版權,誰料到一次無意的重拍,竟引得粵語片再次復興。甚至打敗了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1973年香港電影的票房總冠軍。 電影:《一樂也》 導演:李瀚祥 主演:許冠文 李翰祥和許冠文憑著《大軍閥》的成功再斬四兩之作。李瀚祥重回邵氏拍了這部徹頭徹尾的游戲電影,以三個故事組成,說的是老北京的故事,裡面的人物卻是 說著粵語,這部電影成為這一時期市井影片的代表作,把邵氏電影貼近大眾的概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風月片 那時候還沒有電影分級,那時候情色被定位為下三濫,那時候呂奇臭名昭著,但李翰祥、楚原等人告訴你,什麼叫品質,風月也有風月的品質。盡管是風月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師們的風月片,質量好過其他電影太多太多。 電影:《愛奴》 導演:楚原 主演:何莉莉 艷麗奇詭,風格獨特,說是武俠片,但其中大量的情色場景使我們不得不把它劃分到風月片的行列,這部影片已經被公認為是楚原的代表作。甚至後來也引發不少跟風潮流,香港三級制實行後,出現大量此般奇情武俠類的三級片。 電影:《金瓶雙艷》 導演:李翰祥 主演:胡錦 李翰祥回到邵氏後拍攝了大量的風月片,本片可算一代表,和以往的《金瓶梅》電影一樣,這部電影也是在說西門慶如何勾搭上潘金蓮,如何縱欲過度,英年早逝,在嘻笑之餘,給人以警世之意。觀眾可能不會感覺這些色情描寫的粗俗,這也正是李翰祥風月片的特色。

② 邵氏電影當年為什麼那麼厲害只因下面四位大師級導演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對於港片影迷來說,曾經的邵氏電影經典跌出。邵氏電影能夠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占據重要地位,還要依靠旗下的四大導演,他們才是邵氏電影的中流砥柱。

1、李翰祥

李翰祥是幾位導演中最早加盟邵氏的,1956年加盟邵氏的時候,邵逸夫還不是當家掌門人,李翰祥當時力主拍攝古裝彩色黃梅調歌唱片《貂蟬》,算是開創了黃梅調電影,並且獲得了好的口碑和票房。後來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等片都是獲獎無數。

李翰祥除了開創黃梅調電影之外,最擅長的就是宮闈片、歷史片,代表作品是《傾國傾城》系列。

相信大家都看過張國榮和王祖賢的《倩女幽魂》,不過徐克和程小東翻拍的是李翰祥導演1960年的作品《倩女幽魂》。

中間有一段時間,李翰祥曾經出走邵氏,自組公司,成立國聯電影公司,只可惜因為各種因素沒有繼續支撐下去,最終又於1972年重回邵氏,拍攝《大軍閥》捧紅了冷麵笑匠許冠文。

八九十年代李翰祥和內地合作緊密,憑借《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讓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李翰祥被學者稱作港台影壇風雲第一人,他的電影在美學上面造詣非常高,而且也都取得了高票房,遺憾的是,這位大師與1996年辭世。

2、胡金銓

香港電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式武俠片就是胡金銓大師執導的《大醉俠》,開創了新式武俠時代。胡金銓於1958年加盟邵氏電影公司,剛開始從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做起,做過李翰祥的副導演,協助完成《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玉堂春》的拍攝。

1965年獨立執導拍攝《大醉俠》後,離開了邵氏,遠赴台灣省,加盟聯邦影業公司。當年胡金銓和張徹並稱武俠片的絕代雙驕,假設他一直背靠邵氏這顆大樹的話,勢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作品。

1967年胡金銓拍攝了《龍門客棧》,無論是服裝、場景、動作都非常考究,是一部難得的佳片。徐克翻拍的《新龍門客棧》就有許多胡大師的影子在裡面。

1970年又拍攝了《俠女》,並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第一次使得中國武俠片揚名海外,後來的李安也不過如此吧!胡金銓拍攝影片就兩個字認真,許多金主和電影公司不能忍受他延期,不能忍受他消耗資金大。連張徹曾經都說:胡金銓如果晚生幾十年,可以在大陸拍片,又或者有外國的資金支持,其成就應不止此。

後來又拍攝了《靈山劍影》《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天下第一》等片,最後一部影片是《畫皮之陰陽法王》,由王祖賢、鄭少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執導的《笑傲江湖》原本胡金銓也有份參與的,無奈後來兩人意見不合,最終沒有完成就退出了,不過我們看到片子對於服飾的考究以及站位布景,就可以看出出自胡金銓。

1997年的胡金銓因病去世,去世前准備數年的《華工血淚史》也沒有拍攝,不得不說成為了一大遺憾。

3、張徹

張徹出生一個軍閥家庭,和蔣經國關系也比較好,曾經軍階達到上校,中國台灣省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就是他執導的。張徹於1957年到香港,剛開始只是寫寫影評,編導一些影片,直到1962年才正式加盟邵氏。

真正使他揚名的還是1967年的《獨臂刀》,這是首部過百萬票房電影,遂江湖人稱張百萬。真正算起來的話,張徹才是暴力美學的始祖,後來的集大成者吳宇森就是學藝於他。張徹電影最注重男性陽剛之氣,壯男裸胸露肉,動作硬橋硬馬,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大招牌。

張徹手底下弟子眾多,前有王羽、羅烈,中有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李修賢,後又郭追、羅莽等人。再加上劉家良和唐佳兩大武術指導,猶如如虎添翼,將暴力美學推向巔峰。

張徹被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創造過太多經典,前有《獨臂刀》系列,後有《刺馬》《十三太保》《報仇》《馬永貞》《五虎將》等片,那個年代張徹的張家班就是一個活招牌,就是票房的保障。後來眾位弟子為了紀念他從藝40周年,組織拍攝了《義膽群英》。星爺也得以參與,並且在恩師李修賢的引薦下得以和張徹見面。

2002年的時候,張徹因病去世,膝下無子,眾弟子幫忙操辦葬禮,以姜大衛和李修賢最為孝順,最後由王羽、吳宇森、楚原、許冠文、馬逢圖、石琪、黃沾、蔡瀾為其扶靈,送他最後一程。

4、楚原

張徹號稱張百萬,楚原則號稱楚千萬。楚原出身電影世家,於1971年加盟邵氏,執導的《愛奴》是開啟了奇情武俠片,1973年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成為票房冠軍,打敗了當時風頭正盛的李小龍。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不過楚原最為人稱道的是古龍武俠片,當時圈內還廣為流傳一句話: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狄龍、爾冬升都是他電影中的常客,通常楚原執導的影片布景極其講究,經常是金碧輝煌,力求打造一個如詩如畫的藝術世界。

80年代後期邵氏電影江湖日下,重心轉移到電視上面,楚原則急流勇退,由大導演成為一名配角演員,如此心胸有幾人能夠做到呢?在片場的生活,他只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演好自己的戲份,後來更是加盟TVB,出演了許多劇集,諸如《西遊記》的如來佛祖、《尋秦記》第一集中古天樂的上司王sir、《陀槍師姐》中程峰的父親等等。

楚原雖然不再執導,他卻用另一種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熱愛。你可以說他是江郎才盡,你也可以說他是喜歡演戲,不管怎麼說,他都值得我們尊敬!

當年邵氏四大導演,如今只剩下楚原一人,目前老爺子身體也大不如從前,記憶力也不斷退化,祝願他永遠身體健康,同時也祝願另外三位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③ 跪求邵氏黃梅調電影大全播放,【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邵氏黃梅調電影大全播放,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金石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igw3
劇名:白蛇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3chk
劇名:七仙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v4ux
劇名:蝴蝶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qmmk
劇名:三更冤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1234
劇名:王昭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ozip
劇名:宋宮秘史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kad9
劇名:紅樓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8op7
劇名:寶蓮燈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9bn0
劇名:雙鳳奇緣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ck18
劇名:血手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y9iq
劇名:女秀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yprn
劇名:貂蟬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zwmp
劇名:花木蘭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hvoe
劇名: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提取碼:67jf

④ 邵氏電影•李翰祥01|宮闈片與黃梅調電影

邵氏電影|概述

1949年以前的中國電影史,基本上是以上海電影為主體的中國電影史。40年代中後期從內地轉移到香港的電影人及其組建的電影公司(被稱為左派陣營),50年代從新加坡、馬來西亞轉移到香港的邵氏、電懋(算是右派陣營),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第一個黃金時代,其間貫穿著左右派陣營的對立,和邵氏、電懋兩大製片廠的競爭。從1950年至1958年,香港每年生產將近200部影片(有四分之三是粵語片),但是在日據時期大都毀掉了。香港左派電影公司後來演變為現今的銀都影業(1982年成立)。

內地電影在六七十年代有大段空白。同期繁盛的香港電影,彌補了華語影史上內地的空白期。要便捷地了解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妨從邵氏電影開始。邵氏電影公司於1958年成立,吸納了大量粵語片人才,拍攝的影片類型豐富,保存完整,且修復情況好。

邵氏電影我粗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以宮闈片和黃梅調電影為主,以李翰祥導演的作品最佳。當然李翰祥的成就並不止於此,他不同類型的優秀作品,是五六十年代香港國語電影最大的成就之一(粵語片方面,武俠片比如胡鵬的黃飛鴻系列,文藝片比如楚原《可憐天下父母心》等,也都有較大成就)。後一階段以武打片為主。「武打片」是個舊說法,我用來統稱邵氏時代的武俠片和功夫片。1965年邵氏開始拍攝彩色寬銀幕武俠片,憑借《大醉俠》《獨臂刀》等片,開創了影史上的新派武俠片時代,七十年代又發展出功夫片類型。邵氏電影,以武打片數量最多、影響最大,可能成就也最高。

邵氏電影•李翰祥01|宮闈片與黃梅調電影

我想不止我一個人對這個電影場景記憶猶新:慈禧把麗妃做成「人彘」裝在瓮中,後來去看她,用她受寵時咸豐帝給她的評語揶揄她:「手柔、腿軟、身段美」。

這是李翰祥在內地執導的清宮片《垂簾聽政》中的一個場景。這部戲我可能不記得片名,不記得主演梁家輝和劉曉慶,但這個場景,這句台詞,忘不了。

五十年代中期,李翰祥進入邵氏,一手締造了邵氏宮闈片和黃梅調電影的輝煌。宮闈片里李翰祥最愛拍清宮戲,拍得最好的,要數拍慈禧太後的《傾國傾城》(1975)和《垂簾聽政》(1983)。雖然李翰祥一貫是拍野史,但和他拍的一系列戲說乾隆的鬧劇不同,他的清宮片可謂正兒八經,是他心血所在,到死他都是死在電視劇《火燒阿房宮》片場。

香港黃梅調電影的出現,是受內地黃梅戲電影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桑弧)、《天仙配》(1955,石揮)影響。李翰祥黃梅調電影代表作有《江山美人》(1959)、《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和《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黃梅調電影在台灣等地也極具影響力,後來內地家喻戶曉的台劇《新白娘子傳奇》(1992)正是由黃梅調電影衍生而來。我們現在未必會欣賞黃梅調,但我們仍可欣賞的,是電影中那些風華絕代的女明星。

《江山美人》看的是林黛驚鴻一瞥的少女之美。我在其他片子中看她,都覺得老氣。《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香港黃梅調電影最佳。多是一景一幕,不論念詞還是唱詞都非常精美。一幕送行,竟衍生出了婉轉迴旋的半小時。但有些重復啰嗦的地方,片長仍嫌太長。它沿襲了1954版女演員反串梁山伯的做法,凌波(飾演梁山伯)一舉成名。不過最好看的還是樂蒂(飾演祝英台),真是一等一的古典美人。《金玉良緣紅樓夢》基本把握住了原著的悲喜愁恨。黛玉葬花的唱段,詞是原著里的,非常動人;黛玉探望寶玉的場景,寶玉痴心囈語,二人相對大笑無言,卻令觀者悲從中來。影片服裝布景都很講究,大膽起用林青霞(飾演賈寶玉)和張艾嘉(飾演林黛玉),氣質經得住考驗。但除了拖沓重復的老毛病之外,自編的唱詞在紅樓夢語境里顯得俗氣,不如《梁祝》精美。

邵氏拍黃梅調電影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岳楓,在邵氏導演中資格最老,人稱「岳老爺」。他的黃梅調電影比如《西廂記》(1965),可以看看「中國芭比」李菁(飾演紅娘);他的宮闈片《妲己》(1964)卻是最差的邵氏電影之一。岳楓好過李翰祥的地方,就是他的武俠片有幾部還不錯。李翰祥則根本不懂拍武俠片,為了完成片約從邵氏脫身,拍了一部《武松》(1982),把心思全花在潘金蓮和武大郎身上,讓汪萍和谷峰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男配,卻完全不似武俠片,倒成了李翰祥的金瓶梅系列風月片中最具水準的一部。

⑤ 邵氏經典電影有哪些

《江山美人》:香港第一部投資巨大的電影,當時的影響力縱不能說絕後,但絕對是空前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電影時代的巔峰之作
《大醉俠》:開啟了武俠片時代,黃梅調時代的沒落
《獨臂刀》:結束了影壇陰盛陽衰的格局,從此男演員成為電影的主導,女演員淪為陪襯
《大軍閥》:商業喜劇片和風月片的開山之作
《流星蝴蝶劍》:開創了華麗唯美的武俠片風格,開啟了古龍影視的輝煌時代
《少林三十六房》:少林寺功夫片的巔峰之作,也是邵氏電影的最後一個高潮

⑥ 大家幫幫忙!我要找一個香港老電影,內容是根據化蠟扦的故事改編的。

邵氏黃梅調電影《三笑》(1969年)

◎ 電影名稱: 三笑
◎ 英文名稱:The Three Smiles
◎ 地區:中國香港
◎ 片長:110分鍾37秒
◎ 字幕語種:繁體中文
◎ 出品年份:1969
◎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
◎ 影片類別:劇情/ 黃梅調
◎ 語言:國語
◎ 顏色:彩色
◎ 導演:岳楓
◎ 演員表:
凌波 飾 唐伯虎
李菁 飾 秋香
井淼 飾 華太師
陳燕燕 飾 太師夫人
魏平澳 飾 祝枝山
李昆 飾 米田公
尤情 飾 二少奶
黃青雲 飾 春香
秦惠玲 飾 夏香
鄭文靜 飾 冬香
葉寶琴 飾 石榴
洪玲玲 飾 美玉
劉群 飾 華文
鄭康業 飾 華武
◎ 影片簡介:
風流才子唐伯虎在蘇州虎丘山遊玩時,遇見相國夫人帶領著她手下四位美女丫環前來燒香,其中的一位丫環秋香美貌出眾,令唐才子傾心神往,而秋香臨行時對唐才子的一笑、再笑,三笑,更使才子神魂顛倒。於是,唐才子假扮成平民,去相國府中當傭人,前去相府中尋機接近秋香…。最後,唐才子憑借其出眾的個人才智及祝枝山等幾位好友的協助下,終於抱得美人歸。
http://ke..com/view/188940.htm

⑦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是什麼改編的

戲曲電影《雙鳳奇緣》改編自黃梅戲《女駙馬》。
本片上映於1964年,導演周詩祿、編劇張徹,製片人是邵逸夫,主演凌波、方盈、金峰、李菁、金漢等。該片劇情與女駙馬橋段基本一致,只不過主演名字與原著不同。

該戲曲電影講述了鳳簫自幼許與李如龍為妻,繼母夏氏貪圖富貴,強逼如龍退婚;如龍不肯,夏氏再施毒計誣告如龍偷盜,將其收在獄中。鳳簫為救如龍,喬扮男裝上京,以如龍之名赴考,一舉而中恩科狀元,更被皇帝招為駙馬。

凌波(1940—)中國台灣電影演員,出生於廣東汕頭,現定居加拿大。凌波是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開創了黃梅調歌舞片熱潮。代表作品《安安尋母》、《花木蘭》、《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金漢,原名畢仁序,籍貫山東,香港知名電影演員,畢業於香港新法書院。和凌波因合演《花木蘭》結婚,後結成夫妻。代表作品《花木蘭》、《原野奇俠傳》、《雙鳳奇緣》、《相思河畔》、《十三太保》等。

⑧ 邵氏風月電影(邵氏風月片里的東方風情)

1982年,根據同名連載專欄改編的《三十年細說從頭》上映,導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膽戲說自己從影30載的秘聞趣事。

李翰祥說:「人生如戲,誰的戲都有掌聲起落的時候,誰的戲都有落幕的時候。」

作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電影重現了邵氏的黃金時代——雖然獵奇感遠甚歷史感。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台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時代的禁片能稱得上「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風月」二字。

「風月」潮起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確立。從那之後,才有了如今人們常識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內所謂「三級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為港產香艷三級片前身,邵氏風月片其實已經興盛了好十幾年。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灣成立國聯影業。正欲大展宏圖,卻遭遇金主爸爸陸運濤(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坐飛機在台中豐原神岡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後來在票房上接連失利。1971年,創業失敗的李翰祥再度返港,開始拍騙術題材小成本電影掙錢。

當時邵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吝嗇分成,鄒文懷何冠昌帶著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之後邵逸夫又走眼錯失李小龍。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龍功夫片的重創之下,邵氏開始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拯救危機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動請回了曾經的搖錢樹,開創過一代黃梅調電影熱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就是回歸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時期諸多逸聞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經典的軍閥大帥龐大虎形象,也捧紅了之後20年裡香港最重要的喜劇演員——許冠文。

作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邵氏風月時代

跟執著於電影藝術水準的名導胡金銓相比,同為「文化型」導演出身的李翰祥,卻將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點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約是經歷過了創業的失敗和市場的毒打,李翰祥後來對電影的商品性質毫不避諱:「電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畫,不是曲。畫和曲可以是非賣品,電影卻一定要有市場,要大家來看,要在商業中求藝術,藝術中講商業,最好雙叫——叫好叫座。」

《大軍閥》的成功,讓邵氏開始打定主意開拍更純粹的風月片撈錢。在藝術和市場,掙錢與成本之間,李翰祥和邵逸夫也達成了統一意見:「邵先生對我其實不錯,我拍了幾部風月片賺了錢,他就讓我拍大成本《傾國傾城》。」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在他的作品裡,不管是陽春白雪的歷史片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還是下里巴人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影壇》,甚至之後艷情吸睛的風月片《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都帶有濃郁的東方古典審美。

在邵氏的風月巔峰時代,為貼近東方古典風情的韻味,李翰祥將中國傳統民俗、舊時風物、市井風韻和背後的倫理精神都靈活融入了電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整個布景道具人物服飾,都與小說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驛的水車茅屋,《風流韻事》中雕欄畫棟的西門大宅,都洋溢著如同國畫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過對場景細節的追求,烘托氛圍塑造真實感,重現傳統故事裡的古典意境。又將故事中人物個性進行重塑,以更貼近七八十年代觀眾的倫理觀念。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李翰祥就著意淡化了女性的負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語言粗俗,強化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訓誡意識。

邵氏的票房春葯

邵氏風月片繁榮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識興起,香港電影開始從「注重社會教諭」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轉型階段。

在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風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當年風雨飄搖的邵氏電影。

李翰祥和邵氏這場合作延續12年,產出電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風月片,包括經典的《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等等。

除了李翰祥,當年楚原導演的《愛奴》、後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陳安琪的《花姐時代》,都是邵氏風月題材的優質作品。

但隨著邵逸夫開始退出電影管理,邵氏繼任者越發缺乏長遠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拍的,同一個攝影棚同一條街,三部電影同時開拍互相撞車,一條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爛片?

將「風月」和吸睛噱頭當作票房春葯,遲早就會如縱欲過度的西門慶一般掏空根本。

此後,80年代港產三級片開始完全拋棄文化內涵,追求獵奇吸睛和情色噱頭。香艷三級片離「風月」二字越來越遠,越來越注重單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來越金玉其外。

以至於作為「風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來說:

「真正寫性要騷在骨子裡,大家脫光便不性感。性開放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見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緊,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風月片首重含蓄。」

但「風月」題材畢竟在傳統倫理觀中難登大雅之堂,拿「風月片」談文化情感聽起來也有些違和。何況在那個商業社會下燈紅酒綠的香港,非要電影來肩負什麼文化使命也是為難。

有情有性,精緻唯美的邵氏風月片時代,畢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⑨ 有什麼好的邵氏電影推薦分享呢

我是 邵氏影迷 ,現在還經常看老的邵氏經典,真是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邵氏電影為什麼能稱霸亞洲半個世紀,號稱 東方好萊塢 ?主要原因是金牌導演、優秀編劇和演員。

四大金牌導演

李翰祥 :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 張徹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 :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金牌編劇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

1960年代末,香港武俠影片興起,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倪匡編寫的電影劇本超過四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據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時曾一天寫下二萬字,十二份報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寫了四、五百套劇本,其中拍出三百套電影。他稱自己當年創作力驚人;三、四天可以寫好一套劇本,同時還在寫七、八篇連載小說。

邵氏培養班

TVB建立造星工廠,全面培訓新人,壟斷明星資源,1971年開辦藝員訓練班;包括梁朝偉、周潤發、周星馳、趙雅芝、袁詠儀、胡杏兒等明星。

總結:邵氏電影是亞洲電影奇跡,創造了幾千部經典,特別是武俠電影,無人超越。

邵氏電影的確好看,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武俠, 歷史 ,恐怖,科幻,桃色風月等等。。。。

1.十八般武藝。

集中國武術兵器之大成,武打戲份非常的足,劉家良加入了詼諧的武俠影響後來的成龍,其動作設計與我打水平也登峰造極。影片諷刺義和團偽科學,清政府陰謀論,最後以狹義止干戈。神打壇金鍾罩、茅山壇傀儡術、術士壇瞳術、三岔口精髓的巷戰、鐵猴的暗器襯衫、十八般兵器破解法都非常精彩。

2.新獨臂刀。

開篇用了個亢龍有悔。兄弟之間情誼相惜用的也很好,正是這才是得潛龍升天。狄龍施展雙刀真是帥極了,棕色皮坎肩也英姿颯爽,大戰群寇出彩被攔腰斬斷既讓人感慨又覺悲劇有餘。結尾,白衣獨臂長橋大戰,為兄弟之情泣淚重出江湖也是緊接著的亮點,一手三刀的絕殺更秒。

3.風月奇譚

李翰祥的風月民俗題材非常有趣,這個片子特別推薦。三段式嵌入敘述主線。色慾情迷的香艷故事中充斥著見血的諷刺、極致的荒誕。《捉姦記》女人聽鐵匠打鐵以自我安慰,風箱借指性交,淬鐵戒指射精,很精彩。《畸婚記》民俗房中術蔚為大觀,映射人情炎涼,連小孩子也滿肚花腸。《偷情記》充氣娃娃前衛十足,整蠱故事貴在有趣!

七十二家房客

7.4

胡錦/岳華/井莉/中國香港/喜劇/1973-09-22

楚留香

7.7

狄龍/岳華/苗可秀/中國香港/劇情/1977-05-03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

7.3

劉永/岳華/凌雲/中國香港/動作/1978-02-19

無翼蝙蝠

6.5

井莉/爾冬升/歐陽佩珊/中國香港/武俠/1980-12-11

風雨雙流星

6.4

王羽/成龍/藍毓莉/中國香港/武俠/1976-08-21

我愛HK 開心萬歲

6.9

曾志偉/梁家輝/吳君如/中國香港/劇情/2011-01-31(中國大陸)

天蠶變

6.6

徐少強/萬梓良/劉永/中國香港/動作/1983-09-30

水滸傳

6.9

姜大衛/狄龍/陳觀泰/中國香港/劇情/1972-03-17

天官賜福

6.7

爾冬升/王祖賢/汪禹/中國香港/喜劇/1985

五毒

7.7

郭追/孫建/江生/中國香港/劇情/1978-08-12

花田錯

7.4

樂蒂/張仲文/丁寧/中國香港/劇情/1962-03-14

1、《生死門》導演: 張徹、主演: 傅聲、郭追、 羅莽、林珍奇、劉慧出演。上映時間:1978年4月26日。

2、《楚留香之幽靈山莊》是由楚原執導,狄龍、顧冠忠、戴良純等主演的功夫片,上映時間:1982年

3、《叉手》導演: 張徹、主演: 郭追、錢小豪、江生、朱客,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

說幾個代表人物:狄龍、姜大衛、陳觀泰、爾冬升,有邵氏黃金配角「谷峰」參演的都是經典的武俠片

上海灘十三太保,血灑天牢,十二道金牌,雙俠,保鏢,獨臂刀姜大衛版,獨臂刀王羽版,獨臂刀王,天下第一拳,太多了記不住了

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沒落,但邵氏畢竟是邵氏,它的古裝片在詩詞沉墨上的寫意已然是界內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墜落淫香的場面,亦或流鄉別景的難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過往的時代,講述著那時的男男女女與 社會 間的種種聯系,彷彿在以雅緩的節奏記下卷卷史冊,供日後閱者了解彼時政局。我想,這也是邵氏不朽的原因之一

2.《風月奇譚》

思路廣,歡樂多。好有趣好精緻的片子,讓人捧腹之餘還要贊嘆一下編劇的巧思。 服裝、布景都好精緻,對白更是妙處橫生,演員長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個故事中的當鋪老闆娘,那個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雖然對惡魔和怪談多有模仿,但卻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編,敘事節奏好,細節鋪墊自然,演員的表現也很不錯,即使現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4.《新獨臂刀》

狄龍和姜大衛少年時期真乃絕代雙驕,張徹很敏銳很穿越地洞悉到兩位秀色可餐的正太是香港武俠史上難得罕見的BL素材,於是將兄弟情描寫得堪比愛情又勝似愛情,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仍可以滿足廣大腐女的無限遐想。

5.《十八般武藝》

太過癮,各種兵器和硬橋硬馬的集中展示。C叔講解漲姿勢,梳理了劉家良及更早期功夫片的 歷史 脈絡,分享了大量的影視資料,電影本身就很有趣,各種周邊知識太好玩了。這次之後基本我對功夫片就有個系統的印象了。每個演員都處於體能正好的年代,打得又美又充滿想像力。美術也做得不錯,充滿喜感賞心悅目

6.《五毒》

五人各自的功夫對應其性格和處事作風:靈蛇擅遊走,頭腦靈活;蛤蟆修氣功,豪爽剛直;蠍子尾後針,隱藏心機;壁虎騰空攀附牆壁,變通不羈喜助人。功夫設計精彩,聯手破功也是奇觀。

7.《傾國傾城》

「傾國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聽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部製作精良大牌雲集的風月片,沒想到是宮闈 歷史 戲,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宮戲,美術場景的華麗在記憶中覺得超出了垂簾和火燒,香港導演的魅力就在於能在狹小的棚里製造奇跡與幻覺,當在故宮實景拍攝時,反倒凸顯不出李翰祥這個獨特的長處了。

8.《三少爺的劍》

楚原拍的最好最有格調的武俠片;屬於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陣容很強大,當時邵氏大牌幾乎一個不落全來客串了一把,可以數星星玩;男主爾冬升英氣逼人,完全把狄姜二人給比沒了。女主余安安也很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墨鏡的東邪西毒。

9.《五遁忍術》

張徹出品,雖然情節編排比較老套,但是貫穿全片的忍術還是給了我很多看片的樂趣。這么多年過去了,無論是電影的拍攝手法、導演的構思水平還是演員演技的錘煉都勝過了當年,不過為什麼現在的片子思路就那麼狹窄呢,無非警匪、黑幫、愛情、親情,總覺得不如當年的電影內容涉獵那麼廣。





簡直不要太多,但邵氏電影給今天觀眾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武俠片, 歷史 片和風月片。

特別是後者風月片,金瓶雙艷,大軍閥等為代表的,就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電影。

現在的觀眾去看邵氏電影,最大的兩個疑問,一是裡面的香港演員為什麼呢都是說的普通話呢?而且有的人明明現在講的不怎麼標准,但是那個時候反而講的很好呢?

二是裡面的布景是怎麼做出來的?特別是江山美人,傾國傾城等反映晚清 歷史 題材的電影,為什麼看起來的室內布景能夠以假亂真,栩栩如生呢?

因為解放前後,很多上海的電影人和文化人都到了香港,他們對於內地和上海的印象還停留在舊時代,他們及其後代的母語自然是普通話。只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粵語片的興起,這種以前的普通話慢慢沒有人看了。

所以能聽出來當時明星的普通話即便比後來的港普好很多,但也和現在的普通話有不小的差異了。

記憶中的邵氏武俠

香港電影

開創黃梅調電影,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片頭片尾的一句「邵氏出品,必屬精品」讓人終身難忘。

那個年代的人們,還很淳樸,

以為這句話是一句自吹自擂的廣告,

如今和過去做比較。僅僅通過影片中簡單的道具的對比,

我們應該不再將邵氏電影的那句口號當廣告了,

而是視其為「自我勉勵」——邵氏電影自始至終有精品意識。

在商業片時代,還堅持做精品電影的製作人估計也只剩邵氏了。

片名排版從右到左,是不是兒時記憶中的樣子?

看起來很親切,而且這個片名還有點互聯網特色。

《風流斷劍小小刀》劇照

1976年的《天涯明月刀》是香港邵氏公司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

故事描寫天下「第一快刀」傅紅雪擊敗燕南飛

成為武林第一。其後兩人被殺手追殺,合力追查真相的故事。

《西廂記》由邵氏公司於1965年出品。這是深受歡迎的中國傳統戲曲之一,多次被搬上銀幕,大受觀眾歡迎。而這部《西廂記》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視為1960年代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

李翰祥把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中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

香港邵氏電影比較讓人歡喜,它情節鮮明,武打精練,故事簡單,內容該復雜時復雜,該簡單時簡單,劇情老少皆宜!

⑩ 邵氏經典電影都有哪些

太多了
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