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雙電影中的舊紅鞋子,讓FBI苦尋13年,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文/ 歷史 九點半
2005年8月,美國大急流城丟失了一雙紅色的舊鞋子,鬧得滿城風雨。這雙紅鞋又被稱為「紅寶石鞋」,它曾是電影劇組女演員穿的道具鞋。
自「紅寶石鞋」失竊以來,FBI苦尋13年,最終才在2018年成功追回,讓人們懸著的一顆心落地。很多人會不解,不就是電影劇組女演員穿過的鞋子嗎,而且還有些破舊,為何會出動FBI尋找呢,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這雙「紅寶石鞋」來頭可不小,說到它就不得不提美國1939年8月12日上映的一部電影《綠野仙蹤》,相信很多人對這部電影不陌生,1998年經過數字處理二度上映過。
《綠野仙蹤》其實就是一部奇幻、冒險的童話故事片,講述了美國堪薩斯州女孩桃樂茜被龍卷風帶入魔幻世界,在「奧茲國」經歷的一系列冒險,最終安然回家的故事。影片是兒童片,但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想像力豐富,老少皆宜,一經上映便引起轟動,堪稱好萊塢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綠野仙蹤》的火爆程度對於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它完全可稱得上是當時的現象級電影,且影響至今。電影的火爆,也讓包括女主朱迪·嘉蘭在內的一眾演員火遍全美,甚至連劇中道具也成為受追捧的對象,這些道具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女主影片中穿的「紅寶石鞋」。
「紅寶石鞋」是由當時義大利著名設計師薩爾瓦多·費加洛設計,根據劇情需要,一共設計了8雙。影片大火後,「紅寶石鞋」就成為人們爭搶收藏的對象。由於種種原因,如今全球僅存4雙「紅寶石鞋」,其餘4雙至今下落不明。
1970年,米高梅公司公開出售過一雙「紅寶石鞋」,開價1.5萬美金,這在當時算是相當高的價格了。而到了2000年,佳士得拍賣另一雙「紅寶石鞋」,更是拍出了66.6萬美元天價。現在20年過去了,「紅寶石鞋」的價格怕是要再翻好幾倍。
2005年被盜的「紅寶石鞋」由邁克爾·肖(Michael Shaw)收藏,作為一年一度的「綠野仙蹤節」一部分,邁克爾·肖將「紅寶石鞋」借給女主角家鄉大急流城朱迪·嘉蘭博物館展出。不幸的是,展出僅僅幾小時後,「紅寶石鞋」展櫃就被人打破,鞋子被偷走。整個過程可能只持續幾十秒,期間展櫃的警報沒有響,現場也沒留下任何指紋。
這雙「紅寶石鞋」當時的投保金額100萬美元,剛展出就被盜,讓博物館驚恐不已。咱們都知道美國建國史僅有200多年,沒什麼拿得出手的 歷史 文物,「紅寶石鞋」雖然只是一雙電影劇組用過的破鞋,但作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被賦予了巨大的 歷史 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FBI才接受了盜竊案。
但FBI接手後,也一直沒能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一度讓失竊案走入胡同。期間大家曾議論「紅寶石鞋」會不會被人扔到湖泊里,但打撈隊把當地數個湖泊翻個底朝天,也沒找到「紅寶石鞋」,這一找就找了13年,毫無音信。
直到2017年,FBI接到一通神秘電話,對方以提供「紅寶石鞋」下落為由勒索100萬美元贖金,警方才根據線索最終找到「紅寶石鞋」,但這個神秘電話是誰打的,又是誰偷走了「紅寶石鞋」,至今仍然杳無音信,FBI還在繼續追蹤盜賊。
⑵ Vans 的經典款共有哪5個鞋型
Vans的經典款有5款,分別是:
1、Authentic:
在1996年的時候,Vans生產了第一雙海軍藍色的Authentic鞋子。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沖浪在加州逐漸流行起來,然後沖浪員門想把沖浪的運動轉移到陸地上來,所以他們開始在陸地上晚花瓣,他們驚喜的發現,Vans鞋子的鞋底,可以很好的與滑板表面貼合,然後Vans發現了滑板鞋的市場空間。
所以在1996年以後,Vans開始大力生產,成為了一家極限運動的鞋業公司。
2、Era:
在1976年的時候,Vans生產了世界上第一雙專業的滑板鞋,Era。
這款鞋子由Tony Alva和Stacy Peralta合作設計,在之前的Authentic的基礎上加厚了襯墊,可以起到更好的緩沖作用,同時這款鞋子也不同於以往的單色鞋子,最早的Era是藍色和紅色拼接而成的。
3、Old Skool:
在1977年,Vans誕生了Old Skool,這是Vans第一款用皮質材料做成的鞋子。同時側邊還有花紋,花紋是保羅·范·多倫隨手畫下的圖案,從此之後,側邊花紋變成Vans的景點標志。
4、SK8-Hi:
Vans在1978年生產了SK8-Hi,這款鞋子是Old Skool的高幫款式,而且還繼承了側邊條紋,同時加厚了鞋跟,可以是滑板玩家得到更多的保護。如今,我們會經常用這個鞋款和樂隊,藝術家以及街頭藝術家合作。
5、Slip-On:
1979年,一腳蹬的Slip-on首度登場,獲得眾多滑板愛好者及小輪車車迷的愛戴及推廣,火速成為各界的街頭新寵兒。
黑白棋盤格圖案的靈感來自於每個月在南加州為小朋友舉辦的畫圖比賽。能夠令棋盤格的Slip-On真正紅透半邊天的全靠1982年時上映的一部校園青春喜劇《開放的美國學府》。非常具有Off The Wall精神的男主角肖恩·潘穿著Slip-On在片中出現了一段特寫。
80年代早期,鞋口寬大的中幫款Chukka Boot誕生了,它的鞋幫比SK8-Hi要低一些。這個中幫款是街頭潮流界非常流行的鞋款。
(2)經典鞋類款式與電影擴展閱讀:
1960年末期,因為鞋底出色的抓板性能和耐磨效果迅速獲得了沖浪運動員和滑板愛好者們的青睞。尤其是在做技巧性動作時,與滑板板面的貼合堪稱完美。從此滑手們開始穿著Vans的鞋,並且Vans也成為了南加州和全世界年輕文化的象徵。
我們將鞋底增厚到普通鞋子的兩倍,這樣更加耐磨。同時,我們還用純生膠做鞋底,而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來確保鞋子的質量。
這讓Vans專業滑板品牌的地位堅不可摧。華夫鞋底徹底成為了滑手們必備的專業裝備之一
滑板界的元祖級人物Tony Alva是第一位做出Off The Wall空中動作的滑手,正是他在1976年做出了滑離泳池並平衡著陸的動作,這個動作被稱之為Off The Wall。
對於Vans而言, 這句話還表示獨特、擁有個人風格、敢於去嘗試別人未嘗試過的事的含義。
1976年以後Vans鞋後跟上開始採用Off The Wall這個Logo,如今這句話也成了品牌的標志。
Off The Wall這句話作為極限運動的象徵,是Vans品牌的標志,它表達了一種創新以及張揚自我風格的精神,代表了極限運動和年輕文化。從此,Off The Wall這個Logo 也成了滑板運動的象徵。
⑶ 關於一雙鞋子的電影
中文名:天堂之子/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劇情介紹
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
⑷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鞋子的事叫什麼名字
《小鞋子》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