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90年代金馬獎電影哪些經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90年代金馬獎電影哪些經典

發布時間: 2023-07-26 00:15:13

① 金馬獎歷史上最經典的十部獲獎影片,你看過幾部

第53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將在今晚舉行,在我們期待新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出爐之前,不妨先回顧一下金馬獎歷史上最經典的十部「最佳影片」,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還未看過的佳作。

TOP 10 《功夫》

豆瓣評分: 7.8

主要競爭對手: 《天下無賊》《黑社會》

《功夫》是第42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 這部無厘頭喜劇雖不是周星馳個人作品的巔峰, 但作為整個華語電影圈內最具影響力的喜劇演員和導演,星爺本應早就獲得金馬獎的認可,這個獎項對他來說只是姍姍來遲而已,此外周星馳也憑借《功夫》拿到了當屆的最佳導演獎。

TOP 9 《卧虎藏龍》

豆瓣評分: 7.8

導演: 李安

主要競爭對手: 《花樣年華》《槍火》

《卧虎藏龍》是第37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它在這屆金馬獎上的最大競爭對手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這兩部影片風格不同,但都是華語電影中絕對的佳作,最佳影片最後花落《卧虎藏龍》,我想一方面是出於地域因素,另一方面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成。

TOP 8 《女人四十》

豆瓣評分: 8.8(註:該片分數雖高,但評分人數較少)

導演: 許鞍華

主要競爭對手: 《熱帶魚》《好男好女》

《女人四十》是第32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該片在當年並未遇到太強的競爭對手,作為女性導演的許鞍華細膩的刻畫出一位中年家庭婦女面對家庭的悲歡離合所表現出的堅強與勇氣,朴實無華的情感表達能使這部電影帶給人一種真實的感動。該片同時也獲得了當年的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

TOP 7 《可可西里》

豆瓣評分: 8.6

導演: 陸川

主要競爭對手: 《大事件》《2046》《旺角黑夜》

《可可西里》是第41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當年陸川的這部影片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從王家衛、杜琪峰、爾冬升三大香港導演新作的包圍中突出,影片反映的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同時也涉及了現實社會中「生態保護」的問題,如今再回顧這部影片時,我想影迷們一定會為陸川而嘆息......

TOP 6 《賽德克·巴萊》

豆瓣評分: 8.7

導演: 魏勝德

主要競爭對手: 《讓子彈飛》《桃姐》《鋼的琴》

《賽德克·巴萊》是第48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這一屆的金馬獎同樣競爭激烈,除了本片之外,剩餘提名的三部影片也都完全具備獲獎的潛質,前者的勝出主要是地域因素起了作用,有意思的是在這一年的香港金像獎中最佳影片給了《桃姐》,而內地的金雞獎則給了《鋼的琴》。

TOP 5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豆瓣評分: 8.7

導演: 楊德昌

主要競爭對手: 《阿飛正傳》《阮玲玉》《推手》

該片是第28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盡管競爭對手實力很強,但《牯嶺街》的問鼎絕對是實至名歸,它是台灣大師級導演楊德昌最優秀的作品,甚至可以將它放在台灣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如果你因為電影四小時的片長而錯過它,那絕對是一件憾事!

TOP 4 《喜宴》

豆瓣評分: 8.7

導演: 李安

主要競爭對手: 《籠民》《戲夢人生》

《喜宴》是第30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由於童年的競爭對手實力並不是很強,《喜宴》可以說是輕松勝出,該片是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之一,影片通過一個父母逼婚的故事,表現出兩代人的思想及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片中婚禮上那句,「這是中國人壓抑了兩千年的性」也成為了華語電影里的經典台詞

TOP 3 《甜蜜蜜》

豆瓣評分: 8.7

導演: 陳可辛

主要競爭對手: 《香港製造》

《甜蜜蜜》是第34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本片可以稱得上是華語電影中最經典的愛情片,在當年的金馬獎競爭中,唯一有實力較量一下的只有陳果的《香港製造》,不過前者的甜蜜和浪漫還是擊敗了後者的冷酷和暴力,獲得了當年最佳影片的桂冠。

TOP 2 《陽光燦爛的日子》

豆瓣評分: 8.7

導演: 姜文

主要競爭對手: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第33屆金馬獎的最佳電影,當年的提名的其餘四部影片早已被人遺忘,姜文的這部處女作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摘得桂冠,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內地製片的電影首次獲得金馬獎的最佳影片。

TOP 1 《無間道》

豆瓣評分: 8.9

導演: 劉偉強、麥兆輝

主要競爭對手: 《PTU》《盲井》

該片是第40屆金馬獎最佳電影,《無間道》是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這部影片是一個時代的總結,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自《無間道》之後,我們曾經熟悉的港片已漸漸變得面目全非,我想即使沒有評分的因素,將此片定位金馬獎歷史上的最佳電影也應沒有懸念吧?

看完了上述的介紹,我們再回頭看看本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提名,不禁有一種無奈的感慨。

《一路順風》《樹大招風》《我不是潘金蓮》《再見瓦城》《八月》

不知道這五部影片你看好哪一部呢?

② 你覺得《賭王》《賭神》《賭俠》《賭聖》,哪一部最經典

《賭王》

江約誠執導,萬梓良、林威、周海媚等主演,上映於1990年,雖然名字叫做《賭王》,但更多的卻是講述香港黑 社會 的故事。

《賭神》

王晶執導,周潤發、劉德華、張敏、王祖賢等領銜主演,上映於1989年,講述了因賭術精湛聞名於世界的賭神高進。 由於意外,高進誤入小刀設下的陷井,頭部受重傷而失去記憶。高進手下與外敵勾結,企圖取代高進的地位並謀奪其家產最後驚醒一場世界矚目的賭王大戰的故事,周潤發憑藉此片提名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被譽為港產賭片的巔峰作品,幾乎沒有同類型電影可以平分秋色。

《賭俠》

王晶執導,周星馳、劉德華領銜主演,張敏、陳法蓉、吳孟達等聯袂主演,上映於1990年,主要講述了高進的徒弟陳小刀(刀仔)的故事。

《賭聖》

元奎、劉鎮偉聯合導演,周星馳、吳孟達、吳君如等主演,講述了身懷特異功能的大陸青年左頌星,來港投靠三叔。左頌星投靠三叔後,被發現具有特異功能,兩叔侄開始走江湖,兩人在香港誤打誤撞,無意中捲入黑 社會 的爭霸爭斗中。最後陳松成功的收買左頌星,關鍵時刻打敗洪光的故事。周星馳與吳孟達憑借《賭聖》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

哪一步最經典?在我心中,毫不懸念,當然是《賭聖》最經典,作為港產賭片的巔峰作品,後續作品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抄襲、蹭熱度的標簽,無論是發哥精緻的發型還是迷人的微笑,都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賭聖》的成功更是掀起了香港賭片的熱潮。最重要的是,《賭聖》雖然以賭為主,但更多的卻是在講述一個人屢遭挫折仍堅持拼搏奮斗的故事,它有親情、有愛情、有兄弟情,有賭技、有槍戰、有動作戲,情節完整,人物鮮明,演技高超,實在是很難挑出毛病的佳作!

1.賭王,這部電影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很多,包括我自己,都沒看過。裡面的人物不怎麼出名,劇情也不是很豐富。

裡面的人物都不要命的上,是為了義氣。但是這部電影也是90年代的經典,也可以看一看。
2.賭神,周潤發演技很好,最主要的是周潤發出名,很多人都是為了周潤發去看的。

劇中的周潤發帥氣瀟灑,正當最好的年華,無論是之前的賭神風范,還是失憶後的似傻非傻,表演的都非常自如。裡面周潤發年輕的時候挺帥氣,王祖賢很漂亮很氣質,是為數不多的好片,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3.賭俠,周星馳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演的電影都很 搞笑 很無厘頭,幾乎把他的電影都看遍了,周星馳和劉德華這個組合很好。

劇情高潮不斷,笑點不斷。因為侯賽文設計綁架了,龍五和阿叔,然後刀仔和阿星一用賭技絕學一用特異功能,並肩合作與海珊在賭桌上展開了智斗。

我覺得賭俠最經典了,裡面人物豐富,演技很好。

4.賭聖,周星馳和吳孟達這個經典組合,很多人喜歡,也很多人支持。

周星馳早期的一部無厘頭電影,那時候賭片風靡一時,周星馳也拍了這樣一部製作很簡單成本很低的作品,然後出現的是大火的,裡面的劇情很好,張敏很美,周星馳很帥,真的是絕配!

《賭神》——無可超越的經典。無論是劇情、故事線、還是演員、喜劇元素、都無可挑剔。

此片一舉帶動了香港賭片的興盛與發展,此後各種賭片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賭俠》,《賭聖》,《賭王》都是後面才出來的。

《賭神》這部片中不得不讓人贊不絕口的是發哥的演技,簡直把高進這個角色演神了。周潤發所飾演的賭神不單純是各種霸氣側漏、裝13打臉反派。故事中高進(發哥)從受傷、到失憶、到恢復記憶、為愛復仇,經歷了從「神」到「人」,再從「人」到「神」的蛻變,完成了人生的升華。

上世紀90年代,王晶導演的《賭神》、《賭俠》將周潤發塑造的賭神,劉德華塑造的賭俠,周星馳塑造的賭聖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同時也成為香港賭片的巔峰,近年來王晶導演的《澳門風雲》雖然將周潤發與劉德華重新聚集,但也不能超越先前之作,終成為爛片,王晶的賭片也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自王晶導演將周潤發的賭神,劉德華的賭俠,周星馳的賭聖打上烙印後,香港幾乎所有的賭片沒有出現過賭神、賭俠、賭聖,也可能都知道三者的經典無法逾越,所以只能拍攝其他相關的題材,而賭王就是選擇最多的一個頭銜,縱觀香港賭片中眾多的賭王,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誰飾演的賭王最經典。

說起賭王,秦沛就不得不說了,秦沛不管是《賭聖》里的洪光,還是《勝者為王》里的聶萬龍,都是不可逾越的經典,秦沛把賭王的霸氣演繹的淋漓盡致,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秦沛飾演的聶萬龍不但賭術精湛,而且善用謀略,在賭場上百戰百勝,無人能及,曾力戰世界十大賭王,也是眾多賭王當中最接近賭神的人。

高雄在《勝者為王》中飾演的賭王蔣真,是聶萬龍的同門師兄弟,各樣賭術無一不精,不甘當年被同門師弟聶萬龍擊敗,二十年後重出江湖,再次挑戰聶萬龍,希望再顯雄風,結果被聶萬龍誣陷,飲彈自盡。高雄將賭王蔣真悲壯的一生給演活了,自殺時,讓無數觀眾為之落淚。

陳庭威飾演的賭王石志康與聶萬龍、蔣真一同出自電視劇《勝者為王》系列的。陳庭威飾演的石志康就像正常故事的主人翁一樣,擁有善良的天性,自小骨骼驚奇天賦異稟,不斷有奇遇的人生,經過一路的努力拚搏最終當上賭王。陳庭威飾演的賭王從 社會 底層不斷的努力成長,變得有血有肉,符合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成為當時最火的電視劇集之一,也是不可逾越的經典之作。

劉德華在成功塑造了賭俠之後,又參演了許多賭王的形象,如《嚦咕嚦咕新年財》里的德華,《至尊36計之偷天換日》的錢文迪,《至尊計狀元才》的大弟,《至尊無上》系列的陳亞蟹等,劉德華所飾演的角色膾炙人口,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當然譚詠麟譚校長在至《尊無上》、《至尊36計之偷天換日》也出演了賭王的角色,但比較之下,譚詠麟的表演沒有劉德華流暢,更豆歡劉德華的表演。

上述幾個影視中幾個出彩的賭王,除了秦沛與高雄是配角外,劉德華、陳庭威、譚詠麟均是主角,在秦沛與高雄之間,個人認為還是秦沛飾演的賭王陰險、霸氣、不擇手段,在廣大觀眾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劉德華、陳庭威、譚詠麟之間,劉德華已經有了賭俠的

《賭俠》將周潤發塑造的賭神,劉德華塑造的賭俠,周星馳塑造的賭聖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同時也成為香港賭片的巔峰,近年來王晶導演的《澳門風雲》雖然將周潤發與劉德華重新聚集,但也不能超越先前之作,終成為爛片,王晶的賭片也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自王晶導演將周潤發的賭神,劉德華的賭俠,周星馳的賭聖打上烙印後,香港幾乎所有的賭片沒有出現過賭神、賭俠、賭聖,也可能都知道三者的經典無法逾越,所以只能拍攝其他相關的題材,而賭王就是選擇最多的一個頭銜,縱觀香港賭片中眾多的賭王,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誰飾演的賭王最經典。

說起賭王,秦沛就不得不說了,秦沛不管是《賭聖》里的洪光,還是《勝者為王》里的聶萬龍,都是不可逾越的經典,秦沛把賭王的霸氣演繹的淋漓盡致,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秦沛飾演的聶萬龍不但賭術精湛,而且善用謀略,在賭場上百戰百勝,無人能及,曾力戰世界十大賭王,也是眾多賭王當中最接近賭神的人。

高雄在《勝者為王》中飾演的賭王蔣真,是聶萬龍的同門師兄弟,各樣賭術無一不精,不甘當年被同門師弟聶萬龍擊敗,二十年後重出江湖,再次挑戰聶萬龍,希望再顯雄風,結果被聶萬龍誣陷,飲彈自盡。高雄將賭王蔣真悲壯的一生給演活了,自殺時,讓無數觀眾為之落淚。

陳庭威飾演的賭王石志康與聶萬龍、蔣真一同出自電視劇《勝者為王》系列的。陳庭威飾演的石志康就像正常故事的主人翁一樣,擁有善良的天性,自小骨骼驚奇天賦異稟,不斷有奇遇的人生,經過一路的努力拚搏最終當上賭王。陳庭威飾演的賭王從 社會 底層不斷的努力成長,變得有血有肉,符合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成為當時最火的電視劇集之一,也是不可逾越的經典之作。

劉德華在成功塑造了賭俠之後,又參演了許多賭王的形象,如《嚦咕嚦咕新年財》里的德華,《至尊36計之偷天換日》的錢文迪,《至尊計狀元才》的大弟,《至尊無上》系列的陳亞蟹等,劉德華所飾演的角色膾炙人口,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當然譚詠麟譚校長在至《尊無上》、《至尊36計之偷天換日》也出演了賭王的角色,但比較之下,譚詠麟的表演沒有劉德華流暢,更豆歡劉德華的表演。

上述幾個影視中幾個出彩的賭王,除了秦沛與高雄是配角外,劉德華、陳庭威、譚詠麟均是主角,在秦沛與高雄之間,個人認為還是秦沛飾演的賭王陰險、霸氣、不擇手段,在廣大觀眾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劉德華、陳庭威、譚詠麟之間,劉德華已經有了賭俠的資本,在爭這個就沒有意義了,譚詠麟的賭王性格不決決,沒有王霸之氣,而陳庭威的賭王宅心仁厚,就像金庸小說里的郭靖一樣,與秦沛所飾演的賭王剛好相反,所以編認為作為主角來說,陳庭威的賭王最為經典,而作為配角秦沛飾演的賭王最為經典

這四部關於賭的電影對於95後的我來說是記憶深刻的。記得那時候網路電影還沒盛行,我是在VCD上面用碟片看的,那時候看的叫一個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就是電影中的賭神。來簡單介紹下這四部電影吧!

周潤發飾演的賭神高進和新加坡賭魔陳金城進行對決,決戰前高進發生意外失去記憶。失憶後住在劉德華飾演的刀仔家裡,而高進的堂弟高義殺害了高進的女友並對高進下手,幸運的是保鏢龍五救了高進,在被救的過程中高進被車撞傷,卻意外的恢復了記憶。賭神高進和賭魔陳金城的決戰時刻終於來臨,高進識破了陳金城的計謀,將計就計戰勝了陳金城。同時揭穿了堂弟高義的丑惡面目,在保鏢龍五的幫助下戰勝了反派,和刀仔周遊世界博彩去了。

雖然說《賭神》不是最早出現的賭片,但卻讓人眼前一亮,堪稱經典,之後的多數賭片也因此大受歡迎。

來自大陸的左頌星(周星馳飾)來到香港投奔三叔(吳孟達飾),嗜賭如命的三叔想靠著阿星的特異功能大撈特撈,並且讓阿星以賭神為偶像,將賭技發揚光大成為新一代賭聖。哪只阿星和三叔的舉動引起了台灣賭王陳松與香港賭王洪光的注意,雙方均欲奪阿星為其手下作為世界賭王大賽的代表。陳松成功將阿星招攬到其門下,洪光使出美人計,派來美女綺夢將阿星迷的暈頭轉向,又在大賽決賽時刻令綺夢消失,以期阿星無緣賭王寶座。關鍵時刻三叔救出綺夢趕到賽場,阿星功力恢復擊敗對手洪光獲得賭王寶座。

這部電影使周星馳紅了起來,是周星馳無厘頭喜劇電影的成名之作,真的是百看不厭。

賭神高進在公海擊敗賭魔陳金城後,收刀仔為徒,帶其回美國將畢生絕技傳於刀仔。一年後刀仔在龍五陪同下重出江湖,代表師傅以賭技致力慈善事業,號稱賭俠。 另一方面自稱賭聖的阿星知自己使用特異功能贏來的錢無法供私人享用,欲拜賭神為師,遂找刀仔引見。兩雄相遇,互展計謀絕技,平分秋色。此時陳金城義子海珊為替義父報仇,設計在賭船上假借賭神名號,騙取全亞洲富豪的財富,致使賭神身敗名裂。關鍵時刻刀仔與阿星並肩合作,戰勝了賭局,揭穿了海珊的醜陋面目。阿星也如願以償的見到了賭神。

這部電影劉德華、周星馳的合作出演非常亮眼,周星馳和達叔簡直絕配,電影中加入了特異功能的元素,結尾處發哥的出現達到了高潮。

由萬梓良飾演的龍頭老大何定邦獨霸香港黑 社會 ,並企圖全面企業化,只有賭王不願意歸順,賭王精通槍械與賭術,逢賭必勝,未逢一敗,與喬宏之女為知己紅顏,喬宏卻需賭王依順才應允婚事。日本黑道人物設計以何定邦為箭頭對付美國黑 社會 ,巧設賭局,何定邦為獲勝,設計兒女情令賭王參加。賭王與喬女籌備婚禮時,驚傳何定邦別墅被夷為平地,僅其子倖免於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喬女淪為人質,賭王再做最後一博賭局,最終獲得勝利。

這部電影裡面的賭技比較貼近現實,依靠眼力和耳力,沒有什麼換牌和特異功能。電影賭的部分不是很突出,反而黑 社會 的爭斗的劇情佔大部分,沒有前面幾部的那麼受歡迎。

最後我的結論是:《賭神》引爆了賭片的受歡迎程度,其次是《賭聖》和《賭俠》都各有特色,所以個人認為《賭神》最經典。

四部有關賭博的電影,各有千秋,如果說到誰最經典,我只能以個人愛好做個小小的排名了,下面我從上映時間,票房,豆瓣評分多個方面綜合分析一下這四部影片吧(這只是我個人喜歡的排名。)

1.賭神

賭神由王晶執導,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張敏主演。講述了賭神高進(周潤發)因從山上跌落,導致失憶,誤打誤撞結識了小刀(劉德華),小刀發現了高進的賭博技術,然後利用高進去賭博,在這個過程中,兩人結下了友誼,後來高進在一些機緣巧合下恢復了記憶,從而開始了復仇計劃,由於擔心會危害到小刀等人,所以高進就假裝不認識小刀,小刀因此很傷心,直到高進成功報仇,才回來找小刀。這部影片是在1989年上映的,在這個四部影片中最早的,其他三部更像是跟風之作。

上映時間:1989年12月14日(最早)

票房:3705萬(第三)

豆瓣評分:8.2(最高)

綜合排名:第一

2.賭聖

《賭聖》是由元奎、劉鎮偉聯合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吳君如等主演。講述了擁有特異功能的大陸青年阿星來香港投奔自己的三叔,三叔利用阿星的特異功能賭錢,引起台灣賭王的的注意,他看中阿星,希望阿星幫助他出席世界賭王大賽打敗香港賭王。這部影片里有《賭神》的影子,比如阿星學賭神高進的出場方式,像一部跟風之作,但是,這部影片是成功的,聽說,就是這部影片周星馳從「星仔」變成了「星爺」。

上映時間:1990年12月13日(第二)

票房:4132萬(第一)

豆瓣評分:7.6(並列第二)

綜合排名:第二

3.賭俠

賭俠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劉德華、張敏、陳法蓉、吳孟達等聯袂主演的喜劇電影。如果說《賭俠》是一個孩子,那它的爸爸就是《賭神》,媽媽就是《賭聖》,《賭俠》延續了《賭神》里的小刀,龍五等角色,也延續了《賭聖》特異功能的阿星和三叔的角色,賭俠融合了兩部不太相乾的影片。影片講述了阿星想拜師賭神,從而糾纏賭神徒弟小刀,而小刀自己也陷入了有人冒充自己的麻煩,後來在阿星的幫助下成功粉碎了冒牌小刀的陰謀。雙主角的設定,由於周星馳和吳孟達的出演,本部影片也變成了周星馳式的無厘頭喜劇。

上映時間:1990年12月13日(第四)

票房:4034萬(第二)

豆瓣評分:7.6(並列第二)

綜合排名:第三

4.賭王

《賭王》是由江約誠執導,萬梓良、林威、周海媚等主演的賭片。這個影片的知名度相比上述的三部影片知名度要小很多,風格不一樣,這部更像一部黑 社會 的電影,講述了日本黑道人物田中意圖染指香港地盤,於是巧計一場賭局,邀得美、日、港各賭王一決賭技。這部影片沒有什麼亮點,演員陣容也比不上其他三部,票房也不怎麼好。

上映時間:1990年11月24日

票房:660萬(第四)

豆瓣評分:5.9(第四)

綜合排名:第四

這只是我個人覺得應該如此排名,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不同的排名,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可能我喜歡的影片,別人不一定喜歡。謝謝指正。

肯定是賭神,發哥的氣質真是無敵,他演賭神簡直就是絕配。到梳的發型,大背頭也是經典。很多人都模仿他的大背頭,比如周星馳的賭聖,劉德華的賭俠都是用了經典的大背頭。

「賭神」是這幾部里的最經典的一部,這部戲將賭技、槍戰、喜劇、動作等極具看點的元素完美地融為了一體。變幻莫測的賭技讓人大開眼界,逼真激烈的槍戰讓人震撼無比,不時穿插一些喜劇片段堪稱神來之筆,動作戲也很精彩,遊艇等極具奢華的場景凸顯著大製作的底蘊。

故事情節還將愛情、親情與友情等元素進行融合,矛盾點突出,人物形象鮮明。

我非常喜歡里邊的發哥,動作,表情,感情演的非常到位,發揮淋漓盡致。

③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歷史回顧

電影江湖五十載,金馬浮沉浪淘沙(1)
瓊瑤、胡金銓、歸亞蕾、徐楓
張艾嘉、柯俊雄曾合作的《我的爺爺》。
金馬獎過去半個世紀,從局限於台灣地區的獎項擴散至整個華語地區,已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和大陸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金馬獎更具開放性。40屆之前,參賽影片只要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即可(這之後刪去「主要」兩字,只要片中有華語都可參加),且沒規定是否曾公映。這種開放性,讓大陸、台灣、香港甚至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出產華語片、電影人都有機會獲得肯定。
上世紀90年代,金馬獎變成完全由民間舉辦後,包容性和前瞻性也更具顯露出來。大製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藝片、不知名演員也能獲獎。很多如今知名的電影人第一個獎項肯定就來自金馬。
翻看過去50年的金馬獎,就像是閱讀一本濃縮的華語電影史。我們既能看到時代精神和評獎標準的變遷,更能領略到每個時代電影人的卓越風采。 取自金門馬祖
1962年台灣官方為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在金馬獎的前二十年,由於評獎為官方主辦,獲獎人和電影多集中在台灣電影和香港國語電影。「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剛好也符合全球主要電影節名稱以「金」字為頭的潮流。前十屆,由於官方色彩濃厚,獲獎影片多由中央電影公司、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等出產。不少影片也頗具意識形態色彩,也經常有官員參與頒獎。
電懋VS邵氏
上世紀60年代,剛好是邵氏兄弟和電影懋業(簡稱電懋)在香港乃至東南亞展開激烈競爭的年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星星太陽月亮》就來自於電懋,當時電懋的實力可以說略勝於邵氏,舉例說,1964年金馬獎曾停辦一年,一方面因是與第11屆亞洲電影節(今亞太電影節)撞車,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電懋公司總裁陸運濤一行三十餘人在台中飛機失事罹難,當時這個事件震動華語電影圈。
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拿到6項大獎,是前十年囊括獎項最多的影片之一。可以說,在陸運濤罹難後,邵氏影業才開始了在華語影壇長達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
李翰祥
作為華語影史的傳奇人物,李翰祥一生拍片無數,類型橫跨歷史、戲曲、奇情、風月、歌唱、恐怖等類型。第二屆金馬獎便憑《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拿到最佳導演在內6項獎,第四屆《西施》再包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第九屆憑《緹縈》獲最佳編劇。李翰祥雖不是金馬獎獲獎最多的電影人,但其作品的票房紀錄、引發的爭議、對兩岸三地電影工業的影響則無可置疑。
李行
從第三屆開始,李行導演共有《養鴨人家》(上圖)《啞女情深》《婉君表妹》《還我河山》4部影片獲得金馬獎,其中《養鴨人家》獲1965年第三屆金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開啟台灣電影健康寫實主義風潮。從此李行成為台灣導演扛鼎人物,晚年更是為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金馬50年歷史上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電影人(和杜琪峰並列為三次),而他導演的7部影片曾獲最佳影片,更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嶄露頭角
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多部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獲金馬獎,除《啞女情深》《婉君表妹》外,還有《煙雨蒙蒙》《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多部影片獲得表演獎項。進入70年代後更多瓊瑤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就華語影視圈長達近五十年的瓊瑤傳奇。
與張徹一起開創華語新派武俠片的胡金銓,也在這個階段嶄露頭角,從演員起步的他憑借自編自導的《大地兒女》《龍門客棧》分獲第四屆、第六屆金馬獎最佳編劇。而更大的肯定在之後,1979年憑《山中傳奇》獲1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直到今天歸亞蕾還活躍在華語電視屏幕。年近七十的她出道甚早, 1965年22歲的她主演首部電影《煙雨濛濛》,1966年獲第四屆金馬獎影後。後主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1970年的《家在台北》,於第八屆金馬獎再獲影後。 二秦二林
上世紀70年代的台灣,以瓊瑤小說為代表的愛情文藝片成為主流,這些電影里的俊男美女迅速成為超級紅星,曾出現過一道人稱「二秦二林時代」的亮麗風景: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這四位俊男靚女在銀幕上演繹出一樁樁動人的愛情故事;銀幕外也有精彩的感情戲。
秦祥林最早走紅,主演了《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1975年他在第十二屆金馬憑《長情萬縷》獲得影帝,1977年第十四屆金馬憑《人在天涯》再獲影帝。不過與秦祥林相比,秦漢的金馬履歷就沒那麼輝煌了,秦漢唯一一次拿金馬獎卻不是瓊瑤電影,而是1978年李行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條船》,飾演殘障人士鄭豐喜。不過與這些演藝生涯比起來,觀眾似乎更熱衷當年兩人「爭奪」林青霞的八卦,而相較於林青霞,林鳳嬌在最走紅的年代(1982年)嫁給了成龍大哥,從此相夫教子。
徐楓
從一代俠女到國際知名製片人,徐楓在華語電影史上算是不多見的傳奇女子。17歲出演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成名,1976年憑借在《刺客》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影後,1980年在第十七屆金馬獎上憑《源》再獲影後。嫁給香港富商湯君年後,徐楓轉而成為製片人,成就更大。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滾滾紅塵》,唯一在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的華語片《霸王別姬》。
柯俊雄
柯俊雄是台灣電影界「勞模」,出演200多部電影,類型橫跨愛情、動作、歷史等。1979年柯俊雄憑《黃埔軍魂》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99年自導自演《一代梟雄:曹操》在三十六屆金馬獎再獲影帝。闖盪香港影壇期間,他參演的《江湖最後一個大佬》等在很多錄像廳青年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不過坊間更愛聊他的「江湖」傳聞,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欲女舒淇出道」和「斗毆古龍之死」。
張艾嘉
作為華語電影圈不可多得的全能女性電影人,張艾嘉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影,入圍過導演、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改編劇本等多種獎項,甚至還擔任過金馬獎主持人,七次入圍最佳女主角也抱回兩座金馬影後。1981年第十八屆金馬獎憑《我的爺爺》獲金馬影後,1986年第二十三屆因《最愛》再獲影後。
-嶄露頭角
徐克金馬獎從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前瞻性屢屢被時間證明。1981年剛滿30歲的徐克在第十八屆金馬獎憑《鬼馬智多星》獲最佳導演,至今他仍是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導演獎獲得者。這之前他的《諜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開創了香港新浪潮,但始終未獲獎項肯定。金馬的鼓勵讓徐克更加銳意創新。 新浪潮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金馬獎的開放性也為這時期香港電影給足肯定,包括周潤發、梅艷芳、周星馳、張曼玉、成龍、王家衛等明星、名導不斷涌現。與此同時,台灣電影「新浪潮」運動興起,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導演脫穎而出。尤其在1989年的第二十六屆金馬獎上,最具標志性的便是侯孝賢和他的《悲情城市》,影片在獲得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的同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也開啟了華語導演的歐洲電影節拿獎的風潮。《悲情城市》題材上直面台灣敏感的「二二八」事件,間接推動了台灣電檢制度的松動。該片不但奠定了侯孝賢個人風格,也開啟了台灣新電影輝煌之路。
楊德昌
1986年第二十三屆金馬獎上,戰勝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獲得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叫《恐怖分子》的電影。該片由楊德昌執導,時年39歲的他才執導過三部電影。《恐怖分子》是他第一部多主人公電影,他用現代變革的眼光來看待台灣都市的文化變遷與人情世故,偏重理性剖析,極具批判意識。1991年,楊德昌帶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圖)更成為他職業生涯代表作,當年在第二十八屆金馬獎再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史詩作品,也讓楊德昌為西方評論家所知。可惜的是,他於2000年憑借《一一》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迎來事業高峰卻罹患直腸癌,藝術生命戛然而止,2007年離世。
侯孝賢
如果要評選近三十年最能代表台灣本土導演,侯孝賢排第二,沒人敢說排第一。李安更多的作品在美國創作,楊德昌則以拍片慢著稱。侯孝賢1973年以場記身份踏入電影圈,1989年《悲情城市》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第三十二屆《好男好女》再獲最佳導演肯定。金馬獎肯定的只是侯孝賢作品的一部分。
無論是《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還是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都引領過風潮。而台灣三部曲(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確立了他的大師地位。如今的侯孝賢已成為台灣電影領導者,擔任金馬執委會主席幾年來,已將該獎項做成華語電影界影響力最大的盛會。
李安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是電影導演人才輩出的一年。當時和王家衛、楊德昌同時提名最佳導演的還有李安和關錦鵬。1991年李安是以處女作《推手》(上圖)參賽,該片讓郎雄獲得金馬影帝,王萊獲得最佳女配角的肯定。躲在背後的李安似乎被人忽視,但就是這部片開啟了李安的電影夢。1993年第三十屆金馬獎上,他以《喜宴》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2000年《卧虎藏龍》獲得最佳影片肯定、2007年《色,戒》再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成名於金馬的李安,如今享譽全球影壇,擅長於中西文化融合的他,兩度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也是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人。金馬50周年之際,這位台灣電影影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擔任評審團主席,金馬獎重新向更開闊的視野出發的意味異常濃烈。
-港星「翻身」
周潤發
1985年二十二屆周潤發憑借《等待黎明》首次拿到金馬影帝,這是他結束和電視台的合約,專心電影領域後獲得的第一個肯定。對於片中主演周潤發而言,《等待黎明》雖然不是他演藝生涯的分水嶺,但也重要。在這部寫盡悲情之能事的影片中,他的演技成功突破了以往的瓶頸。自此,星路逐漸走出低谷步入高峰。1987年二十四屆金馬獎上,周潤發憑《秋天的童話》再獲影帝肯定。
成龍
誰是金馬史上首個蟬聯影帝的人?梁朝偉、周潤發,不,是成龍。1992年作為台灣女婿的他在第二十九屆金馬獎憑《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稱帝,第二年再憑《重案組》稱帝。盡管成龍當時紅遍亞洲,但動作片一直是商業片的代表,經常和電影獎無緣,金馬將成龍納入視野,也是這個老牌電影獎從固守藝術和思想性,向擁有越來越多受眾的商業電影妥協的一種轉變。
王家衛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上,贏了楊德昌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人叫王家衛,當時他的參賽作品叫《阿飛正傳》。許多年回頭來看,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公平的。王家衛是現在香港乃至華語影壇最負國際盛名的導演,獨樹一幟的敘事和影像美學,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影響到不少國外導演。王家衛曾五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雖只有《阿飛正傳》獲獎,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花樣年華》《春光乍泄》部部都能獲得國際影展的肯定。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王家衛再攜《一代宗師》而來,被譽為獲獎大熱門。
張曼玉
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戰勝《悲情城市》獲最佳影片,這部影片導演在之後也大放異彩,他的名字叫關錦鵬,但更重要的是25歲的張曼玉那年憑此片獲得金馬女主角,從此開啟了這位香港女星獲獎之路。在這之後,張曼玉分別在第二十八屆《阮玲玉》第三十四屆《甜蜜蜜》、第三十七屆《花樣年華》獲得女主角肯定,同時也在香港拿到金像獎女主桂冠。至今,張曼玉還是金馬歷史上唯一四奪女主角的女演員,男主角都沒有出現四冠王。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她還憑借《滾滾紅塵》獲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周星馳
1988年第二十五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頒給了周星馳,這個香港電影圈的新人在參演這部影片之前,只是個多年跑龍套的電視劇臨時演員、兒童節目主持人,這個獎項似乎象徵著「多年媳婦熬成婆」。從此他的電影片約開始變多,1990年的《賭聖》小兵立大功在港台創下票房佳績,這之後三年他連演三十多部喜劇片,奠定了獨樹一幟的「無厘頭」風格。在第一次獲金馬17年後,2005年周星馳憑《功夫》在第四十二屆金馬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本土低潮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頻繁,這十年大陸電影開始進軍金馬獎,姜文、陳沖等導演揚威金馬獎,而劉燁、李小璐和秦海璐等演藝生涯的開端也來自於金馬獎的肯定。而這十年台灣本土電影開始陷入低谷,除《美麗時光》《愛情萬歲》《卧虎藏龍》外,最佳影片都由香港和大陸電影獲得。這十年中,杜琪峰和梁朝偉後程發力,開始三奪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的歷程。而《卧虎藏龍》更是在全球掀起華語武俠片風潮。 梁朝偉
1994年出道12年的梁朝偉,終於憑借《重慶森林》摘得金馬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獲得主角類的獎項。這個獎似乎打通了梁朝偉的任督二脈,他開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拿男主角、金馬獎三度奪魁的歷程,均創造兩個獎項的最高紀錄。而2000年憑《花樣年華》拿到戛納電影節男主角,更是讓他得到國際聲譽。金馬50他再度憑《一代宗師》入圍男主角,對手是梁家輝、李康生和王羽等,這次他會將金馬紀錄再度提高嗎?
蔡明亮
1994年似乎是蔡明亮年,那一年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愛情萬歲》連拿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31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蔡明亮是繼侯孝賢、楊德昌和李安之後,又一位在歐洲電影節享有盛譽的台灣導演。他之後的作品《河流》《不散》《你那邊幾點》《天邊一朵雲》等都有不錯的聲譽,但因對評委會看法有異議,曾攜《洞》和《黑眼圈》兩度退出金馬獎評選。2013年他的威尼斯參賽作品《郊遊》再度參與金馬,不知結果如何。
杜琪峰
2000年杜琪峰《槍火》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對手有《卧虎藏龍》的李安、《花樣年華》的王家衛,最終他突圍而出,此時他已出道二十年。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頹勢盡顯,但杜琪峰卻越拍越順手,2004年憑借《大事件》、2012年憑借《奪命金》又兩次獲得最佳導演,和李行導演並列金馬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更重要的是,通過杜琪峰的電影,劉德華、劉青雲也是在事業奮斗多年後終於獲得金馬男主角的肯定。
桂綸鎂
在第49屆金馬獎中,以《女朋友。男朋友》獲最佳女主角,也是繼舒淇得獎7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戴立忍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上,由演員轉導演的戴立忍憑借《不能沒有你》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影片涉及台灣最底層貧民生活,對社會關懷的態度得到評委會肯定。而業界也認識到了戴立忍身上具備表演、編劇、導演多重才華。
鈕承澤
和魏德聖一樣,鈕承澤也是台灣導演「觸底反彈」的代表人物,2010年他導演的《艋舺》讓台灣本土片重新進入春節檔,並取得票房佳績。他本人雖未獲金馬獎肯定,但卻推出阮經天、趙又廷等新一代台灣男演員。與大陸合拍的《愛》也在兩岸都贏得市場認可。 觸底反彈
進入2004年之後,華語電影圈生態再次發生較大的改變。由於大陸電影市場的興起和香港電影市場的衰落,內地、香港合拍片數量增多,也讓這些影片慢慢占據金馬獎舞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融合呈現前所未有的高潮。從2008年開始,台灣本土電影以《海角七號》《艋舺》為代表的影片開啟「觸底反彈」的態勢。
阮經天
在第47屆金馬獎中,以《艋舺》獲最佳男主角,也是繼柯俊雄得獎11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陳可辛
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產量下降比較快,陳可辛是少量能保證出品數量和質量的導演。1996年的《甜蜜蜜》讓他在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導演肯定,但金馬獎的肯定則要遲到10年。2006年43屆金馬獎上,憑《如果·愛》獲得最佳導演認可。頒獎當晚當時他正在北京籌備《投名狀》,劇本剛被投資方否定,正處於極度絕望中的他接到頒獎人吳君如打來的電話,可謂「雪中送炭」。巧合的是,兩年後的45屆金馬獎上,《投名狀》為陳可辛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郭富城
如今總結娛樂圈「咸魚翻身」的例子時,郭富城總是會第一個入選。2005年他在《三岔口》中的頹廢演出,為其贏得第42屆金馬獎影帝,讓他迎來演藝生涯第二個春天。從那之後,郭富城在表演方面似乎開竅,連續出演多部頗有挑戰性的角色,更於2006年借《父子》蟬聯金馬影帝,成為成龍之後第二人。
鍾孟宏
台灣新生代導演中,鍾孟宏是最受歐洲電影節肯定的。49歲的他只有三部作品,《停車》獲2008年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第四張畫》獲2010年最佳導演獎、《失魂》入圍金馬50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代表台灣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鍾孟宏的作品比較擅長對准城市人的黑暗面,和鈕承澤、魏德聖主攻類型片不同,鍾孟宏似乎更像是楊德昌、蔡明亮這類的導演。
劉德華
被譽為華語電影圈勞模的劉德華,2004年在第41屆金馬獎終於獲得最佳男主角,這是他2000年《暗戰》和2004年《大隻佬》兩獲香港金像獎男主角後,演技得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全面肯定。2004年的金馬男主角對劉德華意義很特殊,因為前一年他和梁朝偉因《無間道》同時入圍,不僅輸給後者而且還被主持人蔡康永調侃;2012年劉德華因《桃姐》再獲得影帝時,已學會自我調侃:「我就自己付錢拿影帝。」(《桃姐》有劉德華的投資)

④ 歷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第一屆【金馬獎】(1962年) :王引《手槍》

第二屆【金馬獎】(1963年) :唐菁《黑夜到黎明》

第三屆【金馬獎】(1964年) :葛香亭《養鴨人家》

第四屆【金馬獎】(1966年) :趙雷《西施》

第五屆【金馬獎】(1967年) :歐威《故鄉劫》

第六屆【金馬獎】(1968年) :崔福生《路》

第七屆【金馬獎】(1969年) :楊群《揚子江風雲》

第八屆【金馬獎】(1970年) :葛香亭《高山青》

第九屆【金馬獎】(1971年) :王引《緹縈》

第十屆【金馬獎】(1972年) :歐威《秋決》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年) :楊群《忍》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年) :秦祥林《長情萬縷》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年) :常楓《香花與毒草》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年) :秦祥林《人在天涯》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年) :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年) :柯俊雄《黃埔軍魂》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年) :王冠雄《茉莉花》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年) :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年) :艾迪《邊緣人》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年) :孫越《搭錯車》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年) :李修賢《公僕》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年) :周潤發《等待黎明》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年) :狄龍《英雄本色》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年) :周潤發《秋天的童話》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年) :萬梓良《大頭仔》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年) :陳松勇《悲情城市》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年) :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年) :郎雄《推手》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年) :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年) :成龍《重案組》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年) :梁朝偉《重慶森林》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1995年) :林揚《超級大國民》

第三十三屆【金馬獎】(1996年)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三十四屆【金馬獎】(1997年) :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第三十五屆【金馬獎】(1998年) :洛桑群培《天浴》

第三十六屆【金馬獎】(1999年) :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第三十七屆【金馬獎】(2000年) :吳鎮宇《槍火》

第三十八屆【金馬獎】(2001年) :劉燁《藍宇》

第三十九屆【金馬獎】(2002年) :黎明《三更之回家》

第四十屆【金馬獎】(2003年) :梁朝偉《無間道》

第四十一屆【金馬獎】(2004年) :劉德華《無間道3:終極無間》

第四十二屆【金馬獎】(2005年) :郭富城《三岔口》

第四十三屆【金馬獎】(2006年) :郭富城《父子》

第四十四屆【金馬獎】(2007年) :梁朝偉《色,戒》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2008年) :張涵予《集結號》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2009年):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2010年):阮經天《艋舺》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2011年):劉德華《桃姐》

第四十九屆【金馬獎】(2012年):劉青雲《奪命金》

第五十屆【金馬獎】(2013年) :李康生《郊遊》

第五十一屆【金馬獎】(2014年) :陳建斌《一個勺子》

第五十二屆【金馬獎】(2015年) :馮小剛《老炮兒》

第五十三屆【金馬獎】(2016年):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第五十四屆【金馬獎】(2017年):塗們《老獸》

第五十五屆【金馬獎】(2018年):徐崢《我不是葯神》

(4)90年代金馬獎電影哪些經典擴展閱讀

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多的男演員:梁朝偉

梁朝偉憑借《重慶森林》(1994)、《無間道》(2003)和《色,戒》(2007)三次摘得金馬獎桂冠,他是金馬獎史上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最多的男演員。

兩位連庄的影帝:成龍和郭富城

成龍憑借《超級警察》(1992)和《重案組》(1993)連續兩屆摘得金馬獎桂冠,他也是金馬獎史上首位連庄的影帝,更為巧合的是,成龍在這兩部電影中都是扮演警察的角色,看來當一名銀幕刑警也是成龍的不錯選擇。

郭富城是繼成龍之後的第二位連庄的影帝,他憑借《三岔口》(2005)和《父子》(2006)連續兩年捧起影帝桂冠。

獲得影帝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張國榮、萬梓良

金馬獎前15屆都沒有公布過被提名的名單,在現有的名單中,我們暫且能找出這兩位香港男星,他們是被提名影帝最多的男演員。

張國榮先後有5次入圍最佳男演員的決賽圈,分別是《阿飛正傳》、《風月》、《春光乍泄》、《槍王》、《異度空間》,他從來沒有一次得償所願,但是他扎實的演技功底,足以讓其成為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萬梓良提名的次數雖然和張國榮並駕齊驅,但是他顯然要比張國榮幸運得多。萬梓良先後憑借《男與女》(1982)、《等待黎明》(1984)、《兄弟》(1986)、《大頭仔》(1988)、《兄弟珍重》(1990)這幾部影片獲得過5次提名,最終依靠《大頭仔》贏得影帝桂冠。

最年輕的金馬獎影帝:1996年 憑借《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夏雨

⑤ 求歷屆金馬獎完全獲獎名單!

截止至2019年8月,歷屆金馬獎獲獎名單如下:



1962第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引《手槍》,影後尤敏《星星月亮太陽》

1963第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唐菁《黑夜到黎明》,樂蒂《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4:未舉辦

1965第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葛香亭《養鴨人家》,影後李麗華《故都春夢》

1966第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趙雷《西施》,影後歸亞蕾《煙雨蒙蒙》

1967第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歐威《故鄉劫》,影後江青《幾度夕陽紅》

1968第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崔福生《路》,影後凌波《烽火萬里情》

1969第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楊群《揚子江風雲》,影後李麗華《揚子江風雲》

1970第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葛香亭《高山青》,影後歸亞蕾《家在台北》

1971第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引《緹縈》,影後盧燕《董夫人》

1972第1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歐威《秋決》,影後翁倩玉《真假千金》

1973第1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楊群《忍》,影後上官靈鳳《馬路小英雄》

1974:未舉辦

1975第1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祥林《長情萬縷》,影後盧燕《傾國傾城》

1976第1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常楓《香花與毒草》,影後徐楓《刺客》

1977第1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祥林《人在天涯》,影後陳秋霞《秋霞》

1978第1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影後恬妞《蒂蒂日記》

1979第1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柯俊雄《黃埔軍魂》,影後林鳳嬌《小城故事》

1980第1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王冠雄《茉莉花》,影後徐楓《源》

1981第1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影後張艾嘉《我的爺爺》

1982第1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艾迪《邊緣人》,影後汪萍《武松》

1983第2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孫越《搭錯車》,影後陸小芬《看海的日子》

1984第2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李修賢《公僕》,影後楊惠姍《小逃犯》

1985第2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周潤發《等待黎明》,影後楊惠姍《我這樣過了一生》

1986第2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狄龍《英雄本色》,影後張艾嘉《最愛》

1987第2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周潤發《流氓大亨》,影後梅艷芳《胭脂扣》

1988第2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萬梓良《大頭仔》,影後鄭裕玲《星星月亮太陽》

1989第2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陳松勇《悲情城市,影後張曼玉《三個女人的故事》

1990第2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影後林青霞《滾滾紅塵》

1991第2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郎雄《推手》,影後郎雄《推手》

1992第2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成龍《警察故事Ⅲ:超級警察》,影後陳令智《浮世戀曲》

1993第3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成龍《重案組》,影後吳家麗《赤裸的誘惑》

1994第3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重慶森林》,影後陳沖《紅玫瑰白玫瑰》

1995第3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林揚《超級大國民》,影後蕭芳芳《女人四十》

1996第3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影後蕭芳芳《虎度門》

1997第3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謝君豪《南海十三郎》,影後張曼玉《甜蜜蜜》

1998第3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洛桑群培《天浴》,影後李小璐《天浴》

1999第3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影後李麗珍《千言萬語》

2000第3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吳鎮宇《槍火》,影後張曼玉《花樣年華》

2001第3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燁《藍宇》,影後秦海璐《榴槤飄飄》

2002第3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黎明《三更之回家》,影後李心潔《見鬼》

2003第4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無間道》,影後吳君如《金雞》

2004第4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無間道Ⅲ:終極無間》,影後楊貴媚《月光下我記得》

2005第4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三岔口》,影後舒淇《最好的時光》

2006第43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郭富城《父子》,影後周迅《如果?愛》

2007第44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梁朝偉《色,戒》,影後陳沖《意》

2008第45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張涵予《集結號》,影後劉美君《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2009第46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黃渤《鬥牛》及張家輝《證人》並列,影後李冰冰《風聲》

2010第47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阮經天《艋舺》,影後呂麗萍《玩酷青春》

2011第48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德華《桃姐》,影後葉德嫻《桃姐》

2012第49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劉青雲《奪命金》,影後桂綸鎂《女朋友男朋友》

2013第50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李康生《郊遊》,影後章子怡《一代宗師》

2014第51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陳建斌《一個勺子》,影後陳湘琪《回光奏鳴曲》

2015第52屆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馮小剛《老炮兒》,影後李嘉欣《百日告別》

2016第53屆中國台灣金馬獎:影帝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影後周冬雨及馬思純並列《七月與安生》

2017年第54屆影帝塗們《老獸》;影後惠英紅《血觀音》

2018年第55屆影帝徐崢《我不是葯神》;影後謝盈萱《誰先愛上他的》

金馬獎標志:

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島名的字首,此外,它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

金馬獎歷屆獎座:

金馬獎創立初期獎座依獎項有大中小之分。第一屆獎座出處已不可考,第二屆邀請青年雕塑家楊英風設計,以殷商圖紋構化「馬首是瞻」,表現得獎者的典範風華,之後配合時代進步,漸進設計為戰馬奔騰之姿,象徵電影藝術工作者向專業化、藝術化、國際化不斷努力的精神,也包含著華語片放眼世界、精益求精的宏觀胸襟,金馬意興風發、向前奔躍的姿態象徵了金馬獎引領華語電影奔騰不息之意 。

⑥ 歷屆金馬獎影帝及獲獎作品是什麼

王引《手槍》

唐菁《黑夜到黎明》

葛香亭《養鴨人家》

趙雷《西施》

歐威《故鄉劫》

崔福生《路》

楊群《揚子江風雲》

葛香亭《高山青》

王引《緹縈》

歐威《秋決》

楊群《忍》

秦祥林《長情萬縷》

常楓《香花與毒草》

秦祥林《人在天涯》

秦漢《汪洋中的一條船》

柯俊雄《黃埔軍魂》

王冠雄《茉莉花》

譚詠麟《假如我是真的》

艾迪《邊緣人》

孫越《搭錯車》

李修賢《公僕》

周潤發《等待黎明》

狄龍《英雄本色》

周潤發《秋天的童話》

萬梓良《大頭仔》

陳松勇《悲情城市》

梁家輝《愛在他鄉的季節》

郎雄《推手》

成龍《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成龍《重案組》

梁朝偉《重慶森林》

林揚《超級大國民》

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洛桑群培《天浴》

柯俊雄《一代梟雄-曹操》

吳鎮宇《槍火》

劉燁《藍宇》

黎明《三更之回家》

梁朝偉《無間道》

劉德華《無間道3:終極無間》

郭富城《三岔口》

郭富城《父子》

梁朝偉《色,戒》

張涵予《集結號》

張家輝《證人》;黃渤《鬥牛》

阮經天《艋舺》

劉德華《桃姐》

劉青雲《奪命金》

李康生《郊遊》

陳建斌《一個勺子》

馮小剛《老炮兒》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塗們《老獸》

徐崢《我不是葯神》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

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⑦ 求歷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名單

歷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獲獎名單(1962—2018)
2018年(第55屆)
獲獎
張藝謀 Yimou Zhang
影 Shadow
2017年(第54屆)
獲獎
文晏 Vivian Qu 文晏 Vivian Qu
嘉年華 Angels Wear White
2016年(第53屆)
獲獎
馮小剛 Xiaogang Feng
我不是潘金蓮 I Am Not Madame Bovary
2015年(第52屆)
獲獎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
2014年(第51屆)
獲獎
許鞍華 Ann Hui
黃金時代 The Golden Era
2013年(第50屆)
獲獎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郊遊 Stray Dogs
2012年(第49屆)
獲獎
杜琪峰 Johnnie To
奪命金 Life Without Principle
2011年(第48屆)
獲獎
許鞍華 Ann Hui
桃姐 A Simple Life
2010年(第47屆)
獲獎
鍾孟宏 Mong-Hong Chung
第四張畫 The Fourth Portrait
2009年(第46屆)
獲獎
戴立忍 Leon Dai
不能沒有你 No Puedo Vivir Sin Ti
2008年(第45屆)
獲獎
陳可辛 Peter Chan
投名狀 The Warlords
2007年(第44屆)
獲獎
李安 Ang Lee
色戒
2006年(第43屆)
獲獎
陳可辛 Peter Chan
如果·愛 Perhaps Love
2005年(第42屆)
獲獎
周星馳 Stephen Chow
功夫 Kung Fu Hustle
2004年(第41屆)
獲獎
杜琪峰 Johnnie To
大事件 Breaking News
2003年(第40屆)
獲獎
麥兆輝 Alan Mak,劉偉強 Andrew Lau
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2002年(第39屆)
獲獎
陳果 Fruit Chan
香港有個好萊塢 Hollywood Hong-Kong
2001年(第38屆)
獲獎
關錦鵬 Stanley Kwan
藍宇 Lan yu
2000年(第37屆)
獲獎
杜琪峰 Johnnie To
槍火 The Mission
1999年(第36屆)
獲獎
許鞍華 Ann Hui
千言萬語 Ordinary Heroes
1998年(第35屆)
獲獎
陳沖 Joan Chen
天浴
1997年(第34屆)
獲獎
陳果 Fruit Chan
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
1996年(第33屆)
獲獎
姜文 Wen Jiang
陽光燦爛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5年(第32屆)
獲獎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4年(第31屆)
獲獎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愛情萬歲 Vive L'Amour
1993年(第30屆)
獲獎
李安 Ang Lee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2年(第29屆)
獲獎
王童 T'ung Wang
無言的山丘 Hill of No Return
1991年(第28屆)
獲獎
王家衛 Kar Wai Wong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feature film)
1990年(第27屆)
獲獎
嚴浩 Ho Yim
滾滾紅塵 Red Dust
1989年(第26屆)
獲獎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8年(第25屆)
獲獎
羅啟銳 Alex Law
七小福 Painted Faces
1987年(第24屆)
獲獎
王童 T'ung Wang
稻草人 Straw man
1986年(第23屆)
獲獎
吳宇森 John Woo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5年(第22屆)
獲獎
張毅 Yi Zhang
我這樣過了一生 Kuei-mei, a Woman
1984年(第21屆)
獲獎
麥當雄 Johnny Mak
省港旗兵 Long Arm of the Law
1983年(第20屆)
獲獎
陳坤厚 Chen Kunhou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1982年(第19屆)
獲獎
章國明 Alex Cheung Siuhing
邊緣人 Man on the Brink
1981年(第18屆)
獲獎
徐克 Hark Tsui
鬼馬智多星 All the Wrong Clues
1980年(第17屆)
獲獎
王菊金 Wong Guk-Gam
六朝怪談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79年(第16屆)
獲獎
胡金銓 King Hu
山中傳奇 Legend of the Mountain
1978年(第15屆)
獲獎
李行 Hsing Lee
汪洋中的一條船 He Never Gives Up
1977年(第14屆)
獲獎
張曾澤 Tseng-chai Chang
筧橋英烈傳 Heroes of the Eastern Skies
1976年(第13屆)
獲獎
張佩成 Pei-Shing Chang
狼牙口 The Venturer
1975年(第12屆)
獲獎
劉藝 Liu James
長情萬縷 Long Way from Home
1973年(第11屆)
獲獎
程剛 Kang Cheng
十四女英豪 The 14 Amazons
1972年(第10屆)
獲獎
李行 Hsing Lee
秋決 Qiu Jue
1971年(第9屆)
獲獎
丁善璽 Shan-si Ting
落鷹峽 The ammunition hunters
1970年(第8屆)
獲獎
張曾澤 Tseng-chai Chang
路客與刀客 Lu ke yu ke
1969年(第7屆)
獲獎
白景瑞 Ching-Zue Bai
新娘與我 The Bride and I
1968年(第6屆)
獲獎
白景瑞 Ching-Zue Bai
寂寞的十七歲 Lonely Seventeen
1967年(第5屆)
獲獎
李嘉 Li Jia 李嘉 Li Jia
我女若蘭 Orchids and My Love
1966年(第4屆)
獲獎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西施 Hsi shih
1965年(第3屆)
獲獎
李行 Hsing Lee
養鴨人家 Beautiful Duckling
1963年(第2屆)
獲獎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梁山伯與祝英台 The Love Eterne
1962年(第1屆)
獲獎
陶秦 Qin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