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寒夜的電影劇情
中國抗戰期間,汪文宣與大學同學曾樹生在杭州同居,育有一子。上海失守後,文宣一家逃難至重慶。汪母思想守舊又固執,見兩人已草草結婚,對樹生非常不滿。樹生是新女性,有工作,有理想,不肯逆來順受,她曾因與文宣母親不和離去,只因深愛文宣,遂去而復回。
1944年冬天,天氣寒冷,人民生活愈來愈困難。文宣被戰爭摧毀了鬥志和理想,他任職出版社,薪薄位微,更罹患肺病,被出版社辭退。樹生到銀行工作養家,為生活暗中落淚。文宣母親不諒,婆媳間水火不容。銀行主任要求樹生隨銀行撤退,樹生為領安家費調職蘭州,從此夫妻分離。
樹生走後,文宣更加抑鬱,病情更加沉重。抗戰勝利後,文宣病逝,樹生哀慟不已,而婆媳二人終在文宣墳前和解。
⑵ 電影寒夜的簡介是怎麼樣的
名稱:電影《寒夜》(1984年)
拍攝:北京電影製片廠
主演:潘虹、許還山
故事簡介:
巴金小說《寒夜》寫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國民黨統治下重慶一個小職員的生活。主人公汪文宣這個忠厚老實的舊知識分子,在大學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理想」,有不少救人濟世的宏願。可是他在舊制度下工作了多年,地位越來越低,生活越來越苦,意志越來越消沉。
198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根據巴金小說改編拍攝了同名影片《寒夜》。影片由當紅明星潘虹、許還山主演,他們以細膩的表演,展現了上個世紀40年代知識分子的復雜情感和心態。該片一問世就引起了轟動,不僅獲得文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而且還獲得了香港第九屆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證書以及法國第38屆戛納電影節榮譽證書,可謂是震撼了海內外影壇。
⑶ 巴金的哪部小說被排成電影
巴金:巴金一生,筆耕不輟,作品浩如煙海,卻很少直接參與電影的拍攝與製作,但他的幾部文學作品卻是電影界改編的熱門原著。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家》、《春》、《秋》、《英雄兒女》、《寒夜》、《故園春夢》等,至今讓人印象深刻。他的電影作品不僅激勵了幾代青年人,也成就了陳燕燕、孫道臨、張瑞芳、王丹鳳、潘虹等一代中國電影人。鴻篇巨制———《家》、《春》、《秋》巴金的文學作品《家》三次被搬上銀幕。 第一次是在1941年,上海影界的卜萬蒼、徐欣夫、周貽白等以嚴謹的態度改編了這部名著。影片的上映引起了空前轟動,由徐莘園(高老太爺)、梅熹(覺新)、劉群(覺民)、王引(覺慧)、袁美雲(梅表姐)、陳雲裳(琴表妹)、顧蘭君(瑞珏)、陳燕燕(鳴鳳)組成的明星陣容,使影片連映一個多月場場客滿,各家報紙好評如潮。作品的第二次改編是1953年1月,香港當時新成立的中聯電影公司把根據巴金小說《家》改編的同名電影作為創業作品。第三次則是195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第三次搬上銀幕的《家》演員陣容相當強大,孫道臨扮演覺新,張瑞芳演瑞珏,王丹鳳演鳴鳳、黃宗英演梅表姐、魏鶴齡演高老爺子,影片的導演則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博士陳西禾,這在當時可謂是超豪華的演員陣容。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這個版本的《家》卻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出色的一個版本。「激流三部曲」中的另兩部作品,《春》與《秋》則分別於1953年和1954年由香港中聯攝制完成,由李晨風導演的《春》曾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榮譽獎。在秦劍導演的《秋》中,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在影片中出演翠環一角。激昂之歌———《英雄兒女》電影《英雄兒女》改編自巴金的中篇小說《團圓》。1952年3月,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赴朝創作組深入到志願軍中體驗生活,回國後巴金創作了這部作品。當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後,讓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它改編成電影。1964年,《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取得巨大成功。凄婉小調———《故園春夢》在「激流三部曲」之後,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憩園》也進入了電影人的視野之中。1964年,《憩園》由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搬上銀幕,夏衍擔任編劇,朱石麟執導、夏夢主演,片名改為《故園春夢》。影片表現了一個城市封建家族在社會動盪中的變遷衰落,塑造了幾個極富特色的人物形象。可惜的是這部內地與香港電影人精誠合作的影片未能在兩地大規模公映,當時也未能引起轟動。震撼力作——《寒夜》巴金小說《寒夜》寫的是1944年冬季到1945年年底,在國民黨統治下重慶一個小職員汪文宣的生活。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寒夜》,1955年曾由香港華聯拍攝,仍是李晨風任編劇和導演,而198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版本則為廣大國內觀眾熟知。潘虹與許還山的表演具有相當的藝術感染力,該片不僅獲得文化部1985年優秀影片獎,而且還獲得了香港第九屆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證書以及法國第38屆戛納電影節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