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逼婚記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逼婚記

發布時間: 2023-07-08 17:50:05

1. 七九年國產影片

1979年國產影片(未含動畫片):
贛水蒼茫
丫丫
誰戴這朵花
保密局的槍聲
濟南戰役
燕青賣線
包公賠情
吉鴻昌(上、下集)
逼婚記
小字輩
苦難的心
瞬間
祭紅
北斗(上集)
報童
甜蜜的事業
鐵弓緣
小花
婚禮
瞧這一家子
拔哥的故事(下集)
李四光
淚痕
柳暗花明
七品芝麻官
風浪
藍光閃過之後
雪青馬
傲蕾·一蘭(上、下集)
曙光(上、下集)
從奴隸到將軍(上、下集)
她倆和他倆
苦惱人的笑
於無聲處
啊!搖籃
蒙根花
雷鋒之歌
怒吼吧!黃河
二泉映月
雪山淚
歸心似箭

野鴨洲
山鄉風雲
春雨瀟瀟
西園記
海外赤子
生活的顫音
乳燕飛
卷席筒
血與火的洗禮
摸花轎
川梅吐艷
我的十個同學
神聖的使命
挺進中原
飛向未來
真是煩死人
向導
金色的教鞭
三親家

2. 誰知道有什麼韓國黑社會搞笑題材的電影

家族榮耀系列1,2,3,我覺得後面兩部比較好看,這個系列每次在韓國推出的時候都是票房冠軍,前面超好笑,最後的結局很感人。演員陣容也滿強的,2的主演是頭師父一體里的男主角鄭俊浩,和巴黎戀人的女主角金正恩。

關於影片
《家門危機》的家族成員聚首在《家門復活》中。
2002年《家族榮譽》創下520萬觀眾記錄,2005年《家族榮譽2-家門危機》創下570萬觀眾記錄,接下來的中秋檔期「家門系列」卷土重來期望打造2006年「家族的復活」。電影《家族榮譽3-家門的復活》以《家族榮譽2-家門危機》的製作班底,繼續續寫著家門的歷史。

這是2的海報
http://cimg.163.com/movie/0301/14/14mm02.jpg
導演: Heung-soon Jung
主演: 金正恩 Jung-Eun Kim|鄭俊浩 Jun-Ho Jung|陳熙瓊 Hee-kyung Jin
上映: 2002-9-13 0:00:00
地區: 韓國
時長: 100分鍾
某天的清晨,「鈴……」一陣清脆的鬧鍾聲響起,漂亮的女孩真敬和年輕的大學生大書一絲不掛地同時從床上躍起,四目相對,竟是一張彼此陌生的面孔,兩人大驚失色,同時驚呼。一對素不相識的男女糊里糊塗地有了一夜情,故事由此展開……
真敬是集金錢與權利為一身的財閥之家-----赫赫有名的「三J家族」的小女兒,「三J家族」在當地聲名顯赫,是黑幫大佬,一向只有別人羨慕他們家,沒有他們羨慕別人家。但這家人都是一念書就頭痛的角色,包括家裡那個如花似玉的小女兒真敬,還有她那一幫如狼似虎的哥哥們了。這個家裡唯一缺的就是一張漂亮的名校文憑,而能改變這個家族文化水平的唯一機會在於讓那個漂亮的女兒找一個高學歷的女婿。

當真敬的三個哥哥知道了自己唯一的妹妹的這件糊塗風流事後,當然不會放過大書。財閥家族經過調查發現,大書出生於普通的公務員家庭,而且是漢城大學法學院的高材生,正好完全合乎他們家一直尋找的准女婿標准。於是,為了家族的榮譽,為了家族的前途,一場精彩絕倫,笑料百出的「逼婚記」開始了……

真敬的三個哥哥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用盡各種手段強迫大書與真敬結婚,大書不肯屈服於黑幫強權,寧死不從。在這場充滿暴力和欺騙鬧劇游戲中,真敬和大書之間卻產生了一種既奇妙而又無奈愛情……

這是3的海報
http://www.xinxl.com/image/JiaZuRongYu.jpg
◎主 演 卓在勛 Jae-hun Tak
金元熙 Won-hie Kim
申賢俊 Hyeon-jun Shin
鄭俊河 Jun-ha Jeong
林元熙 Won-hie Lim
金秀美 Su-mi Kim
孔炯真 Hyeon-jin Kong
金英書 Eung-su Kim
張熙珍 Jang Hee-jin
林亨峻 Lim Hyeong-joon
劇情簡介:
全羅道名聲顯赫的黑幫家族白虎派因為嫁進了一位檢查官媳婦真京(金元姬飾),從此與黑幫組織告別,以組織最高人物洪德子(金秀美飾)的手藝為基礎,黑幫家族白虎派開始了「媽媽手泡菜事業」,重新開辟了家族的榮譽。
而表面的平靜卻無法掩蓋潛在的危機,曾經因為嫉妒黑幫家族的長子張尹載(申賢俊飾),陷害未果只能入獄的檢查官明必(孔炯軫飾)正在監獄里策劃報仇。在兒童節這一天,明必以特使身份被釋放,他與白虎派的死對頭斧頭幫的頭目聯合了起來打算擺平白虎派,使得白虎派家門再次陷入了危機。
明必的報復讓蒸蒸日上的泡菜事業面臨倒閉,洪會長一夜間一無所有。但家門精神支柱已故張會長的精神讓家族成員們團結起來開始克服種種危機……
處在危機的家門,將展開華麗的復活。

PS:一樓的同鞋~~黑道奶爸是電視劇不是電影,魔王屬於心裡懸疑片。

3. 關於戲曲的的問題!!!!!!!!!!!!!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不過這個帖子讓我長見識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1.以崑曲藝術為代表的中國戲曲~

有「幽蘭」之雅稱的崑曲也是現今惟一還保留完整演劇形式的戲劇藝術,她以華麗典雅的文辭、清俊委婉的曲調和優美細膩的表演成為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甚至有「母劇」之稱。

崑曲又稱昆(山)腔,相傳是元末明初崑山人顧堅始創,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明嘉靖年間(1552年——1566年)經魏良輔改革,形成委婉、細膩的曲調,人稱「水磨腔」。當時的劇作家梁辰魚的創作為崑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學基礎。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簫、管、笛等樂器,形成管弦並舉,這比當時流行的其他聲腔有很大的進步,令人耳目一新,於是很快流傳開來。至明萬曆年初,崑曲擴展到江、浙各地,成為壓倒其他南戲聲腔的劇種。隨之由士大夫帶入北京,與弋陽腔並為宮中大戲,當時稱為「官腔」,從此成為劇壇盟主。明萬曆至清嘉慶年間(1570年—1800年),是崑曲聲名最輝煌、成就最顯著的階段,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牡丹亭》、《南壟記》、《邯鄲記》、《紫釵記》以及以及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一時風靡天下,昆劇達到了鼎盛時期。

崑曲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在劇本、音樂和表演三個方面。崑曲劇本採用宋、元時代的雜劇傳奇的結構方式,每出戲通常有24折,每折戲自成單元,都有一個貫穿在總情節上又相對完整的小段情節,因而許多單折戲可以獨立演出。在文學語言上,它繼承了古代詩詞及元曲的優點和長處,採用長短句的文體,文辭華麗典雅。崑曲的音樂屬曲牌體,共有一千多個曲牌,唱腔婉轉細膩,吐字講究。崑曲的表演載歌載舞,舞蹈化、程式化程度非常高。由於崑曲文詞過於典雅,所以在唱段中經常伴以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這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難度。崑曲融詩、樂、歌、舞、戲於一爐,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眾多戲曲品種都產生過深遠而直接的影響。

---------------------------------------

2.古希臘戲劇~

希臘戲劇的第一個確切紀錄見之於公元前534年,這一年「城市的戴神節」組織改變,在各項活動中加入了悲劇演出競賽,因此戲劇在此以前肯定已經存在。這時期中唯一可考的戲劇家就是塞士比斯(Thespis),也就是第一次悲劇競賽的冠軍得主,他也是第一個為世人所知的演員,所以以後演員們就常被叫做塞士比斯之徒(Thespians)。塞士比斯的戲劇比較簡單,它只有一個演員和一個歌隊。這倒並不是說劇裏只有一個人物,而是說,所有的角色都由同一個演員扮演。這一個演員用面具來改變他的身份,而當他離開了舞台去換裝為另一個人物時,歌隊便以歌唱和舞蹈來彌補這段空檔,所以歌隊便成為早期戲劇中的主要元素。敵對人物間面對面的沖突,後世固然視為戲劇的必要條件,然在那種只有一個演員的情形下,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希臘的戲劇節

從第一次悲劇競賽到在公元前五世紀前幾年,幾乎沒有任何演出記載,也沒有保留完整的劇本。那時雅典紀念戴神的活動,共有四個節慶,其中三個與戲劇有關,它們是:

鄉鎮戴神節(Rural Dionysia)。在十二月底在鄉下各部落間次第舉行,由各村村長主持。活動內容最重要的項目是陽具遊行,由遊行行列高舉誇大的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沿途載歌載舞,並和觀眾逗趣對罵,藉以在農閑時提供娛樂,並祈求來年豐收。在這個原始的宗教娛樂活動之外,富庶的部落在第五世紀也加入了戲劇演出。演出的可能是舊戲重演,也可能是被城市戴神節所拒絕的劇本。只有最富有的才偶然有包括新劇首演在內的比賽。在公元前四世紀時,這種演出次數顯然增加,又因為演出日期各地不同,而各地相距又近, 所以有興趣的人可以各地趕場,觀賞不同演出。
勒納節(Lenaia)。就像佛教和基督教有很多不同的宗派一樣,崇拜戴神的教派也不少, 勒乃亞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何時何地開始演戲已渺不可考,但自從它的演出受到官方認可後(442B.C.),演出地點就轉移到雅典市內,但劇場究在何處則眾議紛紜。 演出以喜劇為主(442B.C.以後也加入了悲劇), 時間是一月尾,為期約三、四天。此時風浪較大,海外來客較少,所以觀眾絕大部分是雅典人,不必擔心「家醜外揚」,因此演出中更可以肆意笑虐,也可以對城邦人事盡情嘲諷。
城市的戴神節(City or Creat Dionysia)在三月尾舉行。第一次悲劇比賽就是在這個節慶舉行,大約在第五世紀初,可能是為了配合雅典部落的重組,戴神歌舞比賽也在這個節慶舉行。喜劇獲得官方承認後(487B.C.),也開始在這里上演。此外,撒特劇一向附在悲劇之後演出。所以,城市戴神節在不斷增進後,在公元前五世紀時規模盛大,為期約六天左右。
--------------------------------------------------------

3.印度梵劇~

誕生於一千多年前並曾十分繁榮的印度梵劇不知何故後來竟銷聲匿跡了,留傳下來的只有《沙恭達羅》、《小泥車》等文學劇本和有關戲劇的理論著述

4. 呂劇 李二嫂改嫁 電影版,郎咸芬主演,在哪兒能看

呂劇視頻(淚灑相思地)(2-5) [368]
山東呂劇名段欣賞:《馬大保喝醉了酒》(2-4) [881]
呂劇《桃李梅》選段:呂煥嶺(濟南市呂劇院)(2-1) [307]
呂劇《父母官》選段:呂煥嶺(濟南市呂劇院)(2-1) [237]
呂劇《龍鳳面》選段:呂煥嶺(濟南市呂劇院)(1-30) [295]
呂劇《梨花獄》選段:呂煥嶺(濟南市呂劇院)(1-30) [140]
山東呂劇(淚灑相思地)選段_--視頻(1-15) [626]
視頻選段-黃河水甜又甜>山東呂劇<都願意>視頻選段-黃河水甜又甜(1-14) [500]
呂劇《王小趕腳》:郭豐慈(濟南市呂劇院) (12-4) [1147]
呂劇《姊妹易嫁》:郭豐慈(濟南市呂劇院) (12-4) [1302]
山東呂劇名段曲目下載(11-30) [895]
呂劇《姊妹易嫁》選段「姐姐光把脾氣發」(9-28) [1675]
山東傳統呂劇《李二嫂改嫁》選段:關房門(9-4) [2520]
精彩選段視頻欣賞>傳統呂劇<借年>精彩選段視頻欣賞(9-4) [2840]
呂劇:拾玉鐲(全場視頻)(8-15) [2660]
呂劇:庵堂認母(全場視頻)(8-15) [1618]
山東著名傳統呂劇《小姑賢》選段:李氏女在偏房(視頻)(8-15) [2929]
山東傳統呂劇《姊妹易嫁》(下)(7-26) [1182]
山東傳統呂劇《姊妹易嫁》(上)(7-26) [2114]
山東傳統呂劇全場視頻呂劇《逼婚記》(下)(6-5) [888]

5. 呂劇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呂劇,又名「化裝揚琴」、「琴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迄今有100年歷史。山東省東營市是呂劇的發源地,東營區牛庄鎮時家村(原屬廣饒縣)民間藝人時殿元等是呂劇的主要創始人。最初的呂劇班大都走鄉串村,演出於田間地頭,影響甚小。1910年前後搬上舞台。1953年山東省呂劇院成立之後,才使呂劇成為遍及山東、享譽全國的劇種。

目錄

呂劇簡介
名稱由來
傳統劇目分類
源流沿革
藝術特點
呂劇歷史介紹
已出版的呂劇作品
角色行當生行
旦行
凈行
醜行
傳統劇目《李二嫂改嫁》
《補天》
《龍鳳面》
《借親》
呂劇知識板式
曲牌
吹打曲牌
樂器
行當
聲腔
服裝
早期重要藝人
當代呂劇名人呂劇簡介
名稱由來
傳統劇目分類
源流沿革
藝術特點
呂劇歷史介紹
已出版的呂劇作品
角色行當 生行
旦行
凈行
醜行
傳統劇目
《李二嫂改嫁》 《補天》 《龍鳳面》 《借親》呂劇知識
板式 曲牌 吹打曲牌 樂器 行當 聲腔 服裝早期重要藝人當代呂劇名人展開 天津市呂劇《李二嫂改嫁》

編輯本段呂劇簡介
[1]呂劇是山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曾名「化裝揚琴」、「琴戲」。主要樂器是墜琴、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是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坐腔揚琴)發展演變而來的。起源於山東以北的黃河三角洲,流行於山東和江蘇、安徽的部分地區。最初的呂劇班子大都走鄉串村,演出於田間地頭,影響甚小。1910年前後搬上舞台。1953年戲曲改革中由山東省戲改組定名呂劇。1953年山東省呂劇院成立之後,呂劇成為遍及山東、享譽全國的劇種。 2007年10月中旬,首屆呂劇文化藝術節在呂劇的故鄉——山東省東營市成功舉辦。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呂劇名稱的由來,流傳著很多的說法,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一、1915年前後,原屬廣饒縣牛庄的時家村(今已劃為東營區)老藝人時殿元,也曾以紙糊毛驢,化德州市呂劇團
裝演唱《王小趕腳》,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人們便把它稱為驢戲,由於這個稱號欠雅,經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譯成了「呂戲」。 二、1923年,這種驢戲進了濟南府,演出的主要劇目是《呂洞賓打葯》,當地群眾不明白這個劇種的來源,只聽說叫「驢戲」,又由於主要劇目是「呂」字打頭,觀眾就把它稱為呂戲。 三、呂劇的「呂」字,原是二十五戶為一閭的「閭」字。意思是街坊鄰里戲、家鄉戲。以後在輾轉、流傳中,把「閭」簡化為「呂」。 四、過去說琴書,大多是兩口子或一家人搭檔,演唱的內容又多系反映男女愛情的。兩口為「呂」,因而就叫呂戲。 五、呂戲原來稱為捋戲。此說有二:一是由於演唱時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按奏墜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動,故名為捋戲;又因中國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因而將「捋戲」改稱為「呂戲」。另一種傳說是,當年為這種戲起名時,有的老藝人說,這種戲演唱時順藤摸瓜,捋著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戲吧。捋與呂同音,於是定名為呂戲(呂劇)。
編輯本段傳統劇目分類
呂劇的劇本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小戲,如《小姑賢》、《王定保借當》、《小借年》等,是它的基本戲;另一種是連台本戲,多根據鼓詞、小說和琴書的腳本改編,如《金鞭記》、《金鐲玉環記》、《五女興唐》等。小戲劇目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善於表現各種不同的人物性格,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呂劇唱腔曲調,簡單朴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基本腔調有四平、二板,有時也使用其他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有墜琴、揚琴、二胡、三弦等。呂劇、200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25個分團
編輯本段源流沿革
[1]呂劇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定名的新劇種,但其表演藝術形式卻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歷程。早在北京市呂劇團
清代中葉,山東南部農村就出現了一種名叫「小曲子」的小曲連唱體曲藝形式。因其主要伴奏樂器為洋琴(洋琴),故又稱「揚琴」、「洋琴」。歷史上揚琴曾廣泛流行於古黃河下游地區的河南、江蘇、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東北的個別市縣。在山東最先流傳於魯西南,並逐漸向北(濟南及惠民地區)、向東(青島、煙台)延續擴展,約有二百年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同地區的語言、風俗的影響,逐漸形成為南路、北路、東路琴書三大流派。各自叫法也不盡相同,如東路琴書藝人商業興自稱本路琴書為「改良揚琴」;北路琴書創始人鄧九如自稱「文明揚琴」。到一九三三年鄧九如在天津電台播音時,才定名山東琴書。 光緒初年,廣饒縣(舊稱樂安)北部一帶的農民,為躲避災荒,常隨身攜帶墜琴、節子板等樂器,外出賣藝求生。開始以唱琴書小段為主,或順口編些有趣的故事,邊耍邊唱。後來,他們不斷吸收戲曲唱腔和民間小調來豐富自己的表演內容和形式。如東寨村的張蘭田、張志田兄弟倆,就曾去安徽風陽拜師學藝。當地流行的鳳陽歌對琴書的表演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藝人們在長期的演唱實踐中,不斷追求新的藝術形式。一些擅長唱工的藝人,在長期的表演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唱腔特點。如廣饒縣西商村的藝人商業興和妻子關雲霞,長期在煙台、青島一代演唱,逐漸形成自己的演唱形式,成為東路琴書藝術的代表人物;而擅長人物表演的藝人,則致力於創造新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觀眾。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冬,以東路琴書藝人時殿元為首的同樂班,嘗試著將《王小趕腳》改為化妝演出,用竹、紙、布紮成驢形,加以彩繪,一演員身綁彩驢,做騎驢狀;一演員執鞭趕驢;另有藝人操墜琴、揚琴、竹板等樂器伴奏,演員在音樂聲中載歌載舞。此種表演形式別開生面、生動活潑,初次演出便獲成功。由於《王小趕腳》首次採用驢形道具,群眾又稱此類戲為「驢戲」。此後,時殿元又陸續將一些琴書篇目改為化妝演出,所到之出,表演深受群眾喜愛。 在常年的流動演出中,化妝揚琴藝人經常和京劇、五音戲、河北梆子等劇種的班社在同一集鎮演出,甚至出現「兩合水」、「三合水」(兩個或三個不同劇種同台演出)的情況。這種演出方式對促進化妝揚琴在劇目、表演、唱腔、舞台裝扮、音樂等方面與其他劇種的借鑒融合和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逐漸從簡單的化裝演出發展成為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演出的劇目也從「對子戲」、「三小戲」擴大到本戲和連台本戲;演出的場所也由盤凳子到進入茶園、劇場。1917年(民國六年),由廣饒縣化妝揚琴藝人張鳳輝等人組成的車里班首先進入濟南市演出。此後,不少劇班也紛紛進入濟南城表演。有的班社還經常到煙台、青島甚至東北的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城市演出,進一步擴大了該戲的影響。當時較有影響的班子有黃家班、父子班、同樂班、慶和班、共和班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該劇種陷入困境。原在濟南城演出的劇團也因演出每況愈下,導致班社萎縮,藝人生活難以為繼。多數藝人返回家鄉,剩下的藝人湊成一個「義和班」維持演出,勉強度日。抗戰勝利後,演出狀況並未好轉,反而愈加蕭條。「義和班」也於1946年末解散,藝人被迫改行,另尋出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化妝揚琴劇種獲得了新生。從1950年起,山東省文聯地方戲曲研究室組織對本省地方戲曲藝術進行了發掘、整理、試驗、推廣,並以化妝揚琴作為改革的重點,選擇《小姑賢》為實驗劇目。此後,藝人們向山東梆子學習,演出了《藍橋會》。在學習傳統劇目的基礎上,又將現代題材的小說《李二嫂改嫁》改編演出。這期間,由義和班改組成的濟南化妝揚琴劇團也編演了《張大有被騙》、《王秀鸞》等戲,打開了呂劇現代戲的大門。這些改編劇目的上演使化妝揚琴的影響日益擴大,並涌現出郎咸芬、林建華、王俊英等一批著名演員。1953年山東省呂劇團成立後,繼續進行劇目的改革創新工作,先後整理加工了《姊妹易嫁》(《逼婚記》)等傳統劇目,編演了《光明大道》等現代戲。1954年,在華東區戲劇觀摩會演上,《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分別獲獎。《李二嫂改嫁》和《借年》於1957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黑白影片;《兩壠地》於1965年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攝製成黑白影片。 「文化大革命」期間,呂劇被禁演。1976年以後,呂劇復興。《半邊天》於197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影片;《逼婚記》於1979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影片;《張王李趙》於1982年獲全國劇本獎。 1979年,廣饒縣呂劇團、墾利縣呂劇團開始上演傳統劇目。1982年,廣饒縣呂劇團為配合計劃生育宣傳趕排新劇《合家歡》,在縣內外巡迴演出。1987年,利津縣京劇團更名為利津縣呂劇團。1984年,東營市文化局組織部分文藝工作者,專門開展呂劇研究,深入農村走訪老藝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開「呂劇史料座談會」,邀請20多名呂劇老藝人參加。1986年春,又邀請14名老藝人進行仿演錄像。在此基礎上,於1987年編纂完成《東營市呂劇音樂集成》書稿,於1988年底編纂完成《呂劇起源與發展東營市史料匯編》。這兩部書稿是呂劇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編纂過程中,得到山東省文化廳有關領導、 山東省呂劇界許多專家和名演員 (如李漁、郎咸芬) 的熱情指導與幫助。1991年3月5~8日,舉辦「東營市首屆呂劇匯演」,全市有8個代表隊、240人參加,分專業和業余兩個組進行匯演,演出新創劇目12個。1994年,以廣饒縣呂劇團為基礎,成立「東營市呂劇團」。至1995年底,全市先後有15名呂劇演員獲省優秀演員稱號[2]。

6. 求呂劇《李二嫂改嫁》、《小姑賢》、《姊妹易嫁》、《王漢喜借年》、《拾玉鐲》、《牆頭記》、《逼婚記》

正在發送,請查收採納。衷心祝願聽戲愉快,天天開心,事事如意!
直接將我115網盤戲曲60G資料的分享權發到你郵箱(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評劇、曲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廬劇、採茶戲、滑稽越劇、山東梆子、湖北大鼓、大鼓書、紹劇、淮劇、揚劇、越調、老調、滬劇、楚劇、錫劇、琴書、揚琴戲、柳琴戲、二人轉、呂劇、花鼓戲、秦腔、88首適合老人聽的歌曲等),你會收到名為115點com的郵件,打開郵件,就可以接收我網盤上的戲曲
請大家不要通過加網盤好友的方式來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過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過上面的方法,照樣可以讓你接收我的戲曲資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網盤,才能接收,如果沒有,上網搜索如何免費注冊115網盤,一分鍾搞定,這種事情是可以無師自通的。成功後,一分鍾就能把我發給你的存到你的網盤上,永遠成為你的東西了

郵箱附件戲曲和115網盤戲曲分享權已發到你郵箱。如果沒有收到,請檢查郵箱名是否錯誤,檢查郵箱名後綴,檢查郵箱垃圾箱,檢查訂閱郵箱。

如覺得好,請及時下載,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進你的知道,進你的提問,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鍾搞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