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民凱恩>著部影片的反常角度,和景深鏡頭
總的來說,主要是特別的敘事結構和在當時獨樹一幟的的閃回、俯拍、仰拍等等鏡頭。
先對這部片有個整體的了解:一、人物與情節
《公民凱恩》是關於一個有權勢的報業大亨查爾斯.福斯特.凱恩一生的故事,他這個人既矛盾而又有爭議。、該片是那冷酷無情的出版大王威廉.朗道爾夫.赫斯特(1863-1951)的虛構傳記。實際上,該片中的人物是取自幾個美國著名巨頭生活的混合體,但赫斯特是最明顯的。赫爾曼.曼凱維支,該電影劇本的合作編劇,本人就認識赫斯特,並且是他的情婦——電影明星瑪利昂.戴維斯的朋友。戴維斯是電影企業中最招人喜歡的人物之一,除了她喜歡喝酒和玩七巧板游戲之外,她並不像《公民凱恩》中的那個蘇珊.亞歷山大。
影片追述了主人公漫長一生的主要事件。出身低微的八歲的凱恩在他母親通過一次僥幸的機會獲得一大筆財富後,被送到寄宿學校。凱恩在整個年輕時期的監護人就是銀行家華爾特.P.撒切爾,一個自命不凡的吹噓者和政治上的反動派。在過了一段自我沉溺的輕浮生活之後,凱恩在25歲時決定成為一個報紙出版商。凱恩和他的親密助手,那個像狗一樣忠誠的伯恩斯坦和溫文爾雅的傑依.李蘭一起,獻身於為下層社會的人而斗爭的事業,並且攻擊政權的腐朽機構。在他事業的高峰,他和優雅的愛米麗.諾頓,美國總統的侄女結婚。但那婚姻終於變陳舊了,然後變成積怨。在中年時,凱恩秘密地找到一個情婦蘇珊.亞歷山大作為新歡,蘇珊是一個漂亮但沒有頭腦的售貨員,她模糊地嚮往當一名歌唱家。
在他的名聲和深得眾望的鼓舞下,凱恩競選紐約州州長。他的勁敵吉姆.蓋蒂斯試圖訛詐他退出競選,他威脅要把凱恩婚姻的偽善公之於眾,並且揭露他對蘇珊的安逸的安排。凱恩在憤怒之下拒絕就範,盡管他知道那丑聞會使他的妻子、兒子和蘇珊公開受到屈辱。凱恩在競選中失敗,並失去了他的好友傑依.李蘭。愛米麗和凱恩離婚,並把他們的小兒子帶走。
凱恩把精力重新投入到當他年輕的新婚妻子、蘇珊.亞歷山大.凱恩的代理人的事業中。他決心把她變成一名偉大的歌劇明星,而不顧那不利的事實,亦即她缺少起碼的天份。不顧她的反對,不管公眾對她的羞辱,凱恩把沒有天份的蘇珊逼到了自殺的邊緣。再次受挫後,他終於同意放棄把她造就成一個歌劇明星的計劃,相反,他建造一個龐大的孤立的宮殿——上都,他和蘇珊隱退到那裡過著一半隱居的生活。多年來被凱恩欺壓到屈從地位的蘇珊造反了,她離開了他。最後,那孤獨而怨恨的老人死在了上都空盪盪的財一富之中。
二、劇作結構
許多評論家對這部影片的錯綜復雜和犬牙交錯的結構感到驚嘆,它那相互關聯的段落直到最後一個場面才搭在一起。下面的梗概可一覽該片的主要結構.單位和每個單位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1.序曲。上都。凱恩之死。「玫瑰花蕾」契機出現。
2.新聞片。凱恩之死。巨大的財富和墮落的生活方式。相互矛盾的政治形象。和愛米麗.諾頓的婚姻。「愛巢」的揭露。離婚。與蘇珊.亞歷山大——「歌唱家」的婚姻。政治競選。歌劇事業。經濟大蕭條和凱恩在經濟上的下坡路。在上都孤獨的、隱居的老年。
3.前提。湯姆遜接受主編的指示,前去發現玫瑰花蕾的秘密,他向凱恩的生前好友查詢。「它可能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錯誤的一步:蘇珊拒絕和湯姆遜談話。
4.閃回:華爾特.P.撒切爾的回憶錄。凱恩的童年。撒切爾成為監護人。凱恩的第一份報紙《問事報》。報紙的斗爭年代。凱恩在30年代經濟上的下坡路。
5.閃回:伯恩斯坦。《問事報》的早期。「原則宣言」。建
成出版業帝國。和愛米麗.諾頓的訂婚。
6.閃回:傑依.李蘭。和愛米麗的婚姻的瓦解。凱恩遇見蘇珊。1918年的政治競選。揭發、離婚、再婚。蘇珊的歌劇事
業。凱恩與李蘭的最後決裂。
7.閃回:蘇珊.亞歷山大.凱恩。歌劇的首演與事業。自
殺未遂。和凱恩在上都的半隱居的年代。蘇珊離開凱恩。
8.閃回:雷蒙,上都的管家。凱恩最終的日子。「玫瑰花
蕾」之謎。
9.終曲。對玫瑰花蕾的揭示。序曲開場的倒轉,造成結束。
10.演職員字幕。
影片的這十個部分長短不一。
經典鏡頭如下:
一部好電影就像一台工作效率超凡的機器,由各種做工精良零件配件組成在一起才能運行自如。把它的每個元件拆開都值得另人好好的揣摩回味一下,樂趣無窮。《公民凱恩》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它不僅僅是在美國的電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實驗影片,也是世界電影史上公認的經典之作。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攝影上的革新。比如明暗對比的攝影、裝天花板的布景、長焦距鏡頭的應用、運動機位、高反差布光、帶頂棚的攝影棚、融鏡、帶遮擋的多次曝光(matte)鏡頭,直對燈光的攝影、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地上挖個窟窿進行拍攝。它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攝影模式,開創了很多先河,很多形式至今都被大量運用著。可見它在當時一定是超前衛的。
一般的電影拍攝一場戲,通常是先用一個全景來交代大體環境,然後通過對白或者人物之間的動作特寫作為過渡,最後再來個大全景總結下。而《公》完全拋棄了這種手法,反其道行之。例如,片子開頭用了山莊鐵門的特寫,然後一步一步推進,不斷地疊化畫面把我們引到下一個場景去,再用一個長鏡頭過渡,出現整座山莊。緊接著一個特寫鏡頭,凱恩躺在病床上手握玻璃球裝飾物。看到後面愈加發覺,它經常在開頭就用一個特寫鏡頭,當中穿插一些長鏡頭加以變化,最後再用一個大特寫打上個完美的句號。
另外一些超低角度鏡頭給人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辦公室中的兩人對話。那個角度根據任課老師解釋,原來是將地板砍了,把攝影機埋在地中構成了一個仰視的感覺。因為人對於平時視角看地到的東西,通常都會不以為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而像這樣超越視眼范圍的視覺角度,會帶來一種震撼力。而仰視的手法會提升人物的高大偉岸形象。的確,凱恩有著和常人不同的一面,但他的過人之處中卻又攙雜著很多的負面因素。於是從我們的視角中看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凱恩,但這個畫面給我頭腦帶來的信息不是昂首向上的感覺,反而是種壓迫感,給人一股透不了氣十分壓抑的感覺。從後面的戲份我們越來越能了解凱恩這個人,他和普通大眾相比的確非比平凡,然而他的晚年是個悲劇,他被自己的天才和極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拋進了孤獨的、高高在上的位置。而這種攝影手法好比神來之筆恰如其分地傳達了導演想給觀眾帶來的感受。
希望能給你幫助!
另:譴責直接復制他人答案的人!!
② 從經典電影分析導演怎麼用景深講故事
景深敘事
《公民凱恩》是出色地運用景深美學的經典範例。威爾斯想讓這部影片看上去像是人眼看到的那樣,前後景都清晰。影片有時以一個稍仰的攝影機角度拍攝,以凸顯凱恩這個人物的權威,有時則從上方拍攝以使人物顯得微弱渺小,如拍攝凱恩第二任妻子蘇姍·亞歷山大時。貫穿全片,無論何時我們看到凱恩在他所處的環境里,無論是在他所經營的報館還是他所建造的巨大的仙納杜庄園里,他所有的財產都是清晰可見的。他是他所創造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創造的世界也是他的一部分。
影片開始的一場戲里,當母親將年幼的凱恩託付給一個監護人時,畫面構圖和景深揭示了故事本身的動力。凱恩正在外面的雪地里玩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透過窗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而他的母親處在畫面的右側,正在簽字以放棄對他的監護權,父親則站在畫面的左側,顯得無能為力。母親,監護人處於鏡頭前景的顯眼位置,父親是被動的。而被剝奪了選擇與行動的小凱恩處於背景中。母親與監護人決定了小凱恩的命運,他在畫面中,一邊是父親,另一邊是母親與監護人。這場戲揭示了影片的本質,因為後來我們看到他的雪橇「玫瑰花蕾」被遺棄在雪中。
《公民凱恩》
在為了獲得較大景深而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場景中,觀眾在畫面中看到的那些所揭示的內容或許與角色本身同樣重要。景深可以用來展示一個角色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財產也許能在視覺上傳達給觀眾信息,彰顯他們的人格特徵。展示角色的環境,正如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中所做的,往往能以微妙的方式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徵。我們看到露易絲的房間優雅整潔,而塞爾瑪的家中則凌亂無序,這在視覺上為角色的個性,以及在共同的旅行中兩個人的性格變化提供了最初的線索。因此鏡頭能夠清晰地表現環境是很重要的。
《末路狂花》
根據「希區柯克規則」,畫面中一個物體的大小應該等同於在那一時刻它在場景中的重要性。在電影《美人計》中,對那杯盛有毒葯的茶的突出表現便是告訴觀眾它有多麼重要。
《美人計》
約翰·福特導演的許多西部片經常使用廣角鏡頭來展現作為環境的一部分的牛仔。像電影《搜索者》的結尾,角色騎馬遠去走向夕陽,永無止境延續的大地將孤獨的英雄吞噬。當被攝體遠離攝影機時,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觀眾會感覺角色正緩緩地遠行融入廣袤無邊的平原,這種觀感通過景深的運用而得以增強。
由於大多數攝像機用的是電子變焦,大景深就成了數字攝像機與生俱來的一個 特性。當你用數字(DV)格式拍攝的同時又想削弱景深,就需要使用定焦鏡頭了: 如前所述,高清攝像機所攝畫面的景深更接近於超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膠片的效果: 有一些可以用來在數字攝影機上再現膠片電影感覺的方法,比如使用電影鏡頭或者 使用中灰密度濾鏡來開大光圈、縮小景深范圍。有一些固定電子變焦的低端數字攝 影機不能縮小景深,這一特徵也使其影像看上去非常數字化,此外還有解析度的問題: 當然,如今事物日新月異,電影鏡頭也被用在了高清攝像機上。但你更願意去看35 毫米、超35毫米或變形格式電影中的淺景深,而不是數字的東西。這是當你確定視 覺效果會怎樣影響故事的表達時該考慮的事情。
《搜索者》
淺景深敘事
削弱或減小畫面景深的審美原因是要將觀眾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處於畫面焦點 的主體身上。鏡頭中的其他物體都被虛化,只有一個角色清晰,而觀眾的注意力就 只集中在那個主體或物體上。這可用於多種方面,有一個例子是,主體處於紛繁城 市環境之中,只有他一人是清晰的,這可能便是暗示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主體的形 單影只,或者其未能融人這個世界。它還可以用來表示以另一角色的主觀視點觀察 剛才那個人,後者置四周的嘈雜紛亂而不顧。它可以明確地告訴觀眾該看哪裡,告 訴觀眾他們正在看的就是畫面中唯一重要的,因為其他所有東西都一片模糊。
《墜落天使》
另一個利用景深來虛化背景的原因是掩飾外景地原本的特徵,模糊環境的細節, 用來「偽造」——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其他地方拍攝。利用或削弱景深既是一種技術 的工具,也是美學工具,導演需要理解如何正確地利用它們,以便在電影中強化視 覺敘事。
鏡頭間的切換也應當考慮到景深。如果你想保持兩個角色在交談時的連續性, 應當用相似焦距的鏡頭拍攝他們,使背景的景深保持平衡。如果一個主體使用長鏡 頭拍攝,背景被虛化,而另一個主體由廣角鏡頭拍攝,景深很大,那當這兩個鏡頭 被剪接到一起時,就會讓人感覺非常古怪。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對焦距的控制還可用於製造心理上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想讓觀眾感覺場景中 的某些事物不對頭。但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你是怎樣利用景深的,就可能製造出並不 需要的隱含意義,這就給剪輯師造成棘手的局面,他得設法剪掉一個情景,以保持 客觀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