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雄兒女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
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制的一部經典電影,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王成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壯烈犧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以哥哥的精神為榜樣,為戰士服務,最終她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了。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贊歌》更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
《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王城對著話筒喊:「向我開炮」那段,最後用爆破筒跟敵人同歸於盡。
⑵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這些日子很多關於那場戰爭的老電影,接二連三在電視上放映,還有新拍攝電影在電影院里放映。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我還是差不多49年前的1970年在朝陽半拉山修造廠的禮堂里看到的,那個時期對電影有段順口溜「朝鮮電影哭哭笑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阿爾巴尼亞電影摟摟抱抱,中國電影新聞簡報」,中國開始閉關鎖國,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蘇修的的電影一律看不到了,只有順口溜里的幾個國家電影接二連三地在大銀幕上放映,另外就是那幾部樣板戲翻來覆去地放映,那時沒人知道電視是什麼東西。聽個電影錄音剪輯就覺得精神食糧了。而飛機大炮和哭哭笑笑摟摟抱抱的電影看膩的時候,突然幾部國產的戰爭電影和反特片放映,令人感到很欣喜,而記得第一部看到的就是我至今喜歡看的《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和在此之前看過和後來看過的電影情節有些不同,感覺電影的開始部分就進入了高潮,前面一點點鋪墊,就進入了戰爭狀態,然後是平鋪直敘的故事展開,小的時候看電影,就喜歡看打仗,對於後續的 情感 戲,感覺沒有前面那麼激烈精彩,看到最後雖然也是志願軍大進攻,但是覺得不過癮,下面就是幾十年來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開始,很多人遇到空襲,大家紛紛躲避,在一個小河邊,主人公王成和妹妹王芳,在小樹下躲避轟炸時偶遇,王芳回頭露出那張甜美可愛清秀的臉龐,小的時候看到就感覺她真是女神,當時就覺得這個王芳真是太漂亮了,黑白電影但掩飾不了她那美麗的臉龐,雖然我是七歲男孩子,那張轉過身來露出美麗微笑的笑臉,令我終生難忘,王政委的吉普車在公路上,遇到敵人轟炸機炸下的彈坑,車過不去,很多朝鮮婦女頭頂石頭將彈坑填平,第一次了解到朝鮮人經常頭頂物件,後來在丹東鴨綠江邊,看到現實中的朝鮮婦女,真是一個裝滿白菜碩大的盆,也是頂在腦袋上步行運輸,朝鮮老大爺招呼眾人將吉普車抬過了彈坑,在此期間王政委見到了王成,聊起家事,得知他的父親王福標是上海的老工人,曾經是他的地下黨戰友。
到了前線,本來王成有傷不能上前線,正在郁悶時,看到大部隊向前線開拔,一位戰友招呼王成,王成拿起槍跟上大部隊,沖上前線,可能是看的電影剪輯版本不同,後來再看這段似乎就沒有了,感覺最初的版本很淳樸真實,大部隊進發時,王芳等文工隊員,在路邊為戰士們打竹板鼓勁的鏡頭也是經典鏡頭。
王成上了前線,指揮官指揮他去守無名高地,他到了無名高地,只有一位奄奄一息的戰友交待他陣地的情況,王成一人堅守陣地,將很多武器彈葯歸集在一起,自己背上步話機,和指揮所聯系,以自己一人之力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指揮所里王政委和張團長急得團團轉,一定要守住無名高地,話務員一次次呼喊「203、203,我是延安,我是延安,請回答」,版本不同,話語也不同,我記得最初的版本是「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請回答」,對面傳來王成的聲音,「再近一點,再近一點,開炮」,再就是王成和敵人肉搏的聲音,聽著令人揪心,他最後對著步話機聲嘶力竭地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那個英雄的鏡頭真是令人萬分感動,最後他從敵人那裡拽出一個爆破筒,拉開引信躍入到敵人的人群中,他手握爆破筒的形象,背後是霞光萬丈,怒視前方,一躍而起,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是那部電影的精彩瞬間,太感人太震撼了,小的時候認為正方人物一般都不能犧牲,還問大人王成犧牲了嗎?看到後來王政委給王芳看照片時才確認,王成犧牲了。
王成犧牲之後的情節作為兒童看起來不過癮,但是多次看才覺得這以後的每個情節都是那麼令人難忘,尤其是那首激盪人心的《英雄贊歌》,至今唱起來或聽起來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放到任何年代任何國家都是永不過時都適用,王芳上前線慰問炊事班,掩護炊事班戰友受傷,後轉移後方遇到敵機轟炸,朝鮮阿爸吉抬擔架過河,被敵機掃射受傷,王政委和張團長兩人站在山坳里,聽到遠處的炮聲,述說家史,那是戰爭暫短的休閑時刻,還有軍長和政委夜裡談話,不同剪輯不同故事,談話中政委和軍長建議自己的警衛員小劉可以上前線,小劉聽高興地從被窩里爬起來,直說太好了,但是有的版本這段也沒有了,王城的父親和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志願軍,當時第一次看到朝鮮族的頭搖飄帶舞,王福標看到王政委,兩位老友在朝鮮前線重逢了,王芳傷愈回到前線,和父親王福標見面,王福標正要和她說她的親生父親,她走到還以為是首長的王政委面前,「報告首長,王芳歸隊」父親王福標向她介紹這是我經常和你提起的王文清,他是你親生父親,王芳一下激動地說不出來話,王政委走過來說「你不僅有個工人的爸爸,還有個革命的爸爸」,電影最後是志願軍大反攻,政委的警衛員小劉也沖向戰場,在沖過鐵絲網時自己奮不顧身趴在鐵絲網上,戰友們從他身上踏過沖向敵方。
上述就是這部電影的大概情節,可以說那時的演員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劉世龍扮演的王成,簡直就是王成本人,一看就是一個英雄戰士,感覺有點定式了,後來再看他的電影,總想著王成形象,《劉三姐》里的阿牛,怎麼看不是那麼回事,那部電影在《英雄兒女》之前拍攝的,而我看到的時候是70年代末期,老電影大放送年代,看到阿牛覺得沒有王成帥,實際上文革前他主演的《鴻雁》里的郵遞員,還是很真實好看的,裡面方化扮演的老獵人形象特別令人感動,在爬雪山之前,告訴郵遞員,「打獵的人,最不喜歡不聽話的人,跟著我抓住我的皮帶,一定不能放手」郵遞員聽他的話,在疾風口處也沒鬆手,千辛萬苦上了峰頂,將信送到收件人手裡,那部片子里劉世龍演的特別自然活潑,將敬業的小郵遞員演的似乎就是你身邊的人似的,紀念劉的文章里好像都忘記了這部電影,就記得王成和阿牛。後來在李默然拍攝的反特片《熊跡》里僅僅扮演一個小配角,那部電影是根據真實蘇聯KGB在中國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媒體進行了報道,還挺轟動的,實際上這種間諜活動無時無刻不發生,只是當時中蘇關系不好,中國方面故意揭露蘇聯間諜活動,後來媒體還揭發KGB以男女關系問題,威脅中國駐蘇使館外交人員,想發展為KGB間諜,結果中國外交人員沒有理會,直接匯報大使館,蘇聯方面很丟臉。在那部電影里就覺得劉已經人到中年,沒有了年輕時的帥氣,後來再也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作品,偶爾春節晚會上露露面,讓老觀眾懷懷舊,前兩年去世了,他的王成戰士形象,我的感覺大陸拍攝的電影里,至今尚未有超越者,曾經電影《小花》里哥哥的扮演者唐國強,感覺很多是在模仿前輩。
王芳的扮演者現在知道是謝晉大導演推薦給這部電影導演武兆堤的,在北京電影學院寫進偶爾看到劉尚嫻,感覺就是劇本里的王芳,武兆緹正在頭疼這件事,先後試了幾個演員,包括後來在電影里出演朝鮮姑娘配角的幾個演員,都不十分滿意,謝晉馬上通知他,到北京電影學院千方百計找到了僅僅見過一面的劉尚嫻,武兆堤也非常滿意,劉一下成名,可惜沒趕上好年代,1964年拍攝的這部電影,兩年後就是文化大革命,劉失去了整整10年,沒有電影可拍,再出來拍攝的《怒吼吧,黃河》張瑞芳主演,電影實在不值一提,如果趕上好時代好 社會 ,或許她會成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兒童時期她就是我的女神。
王政委的扮演者田方是這里最出彩的之一,他那堅毅的眼神,真是指揮員的做派,很有大將風度,對敵人充滿仇恨,下命令用堅毅的語氣「給我狠狠地打」,田方本在上海會成為趙丹、劉瓊、藍馬式的大明星,但他早期就投身革命,去了解放區,後來一直負責文藝宣傳工作,他的表演自然,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氣質非凡,他和劉尚嫻都是上海人,氣質中有著上海人獨有的貴族氣息,注意貴族氣質不是指有些人那種拿腔作調,裝逼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看到他就感覺十分親切,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烈火中永生》江姐扮演者於藍的丈夫,他們合作的一部片子《革命家庭》,可惜他僅僅露了一兩面,另外就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的父親,可惜這么一個大才子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田壯壯回憶起自己離開北京即將上山下鄉之前,到勞改農場看父親的場景,找到地方,和看守說要見田方,看守不耐煩地說,等一下吧。田方出來,看到兒子,兩人一開始默默無語,後來田方囑咐自己的孩子,注意了以後就靠你自己了,見面時間不長,田方回去了,田壯壯坐在農場附近的馬路邊上抽了一個小時的煙,那時田壯壯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父親的一句話「靠你自己了」,田壯壯到鄉下修理地球,後回城上學,成為大導演,被冷凍不允許拍片,到解凍,覺得第五代導演沒有發揮出他們身體內所有的才能,或許 社會 和時代限制吧,沒有辦法,田壯壯幾年前翻拍炒民國費穆老電影《小城之春》冷飯,可以說是不咸不淡,毫無生氣,去年還在《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導演的那段電影里扮演蒙古老大爺,五個故事就不知道這個故事要說什麼,田或許很有才華,但是可能發揮不出來,在陳凱歌電影里扮演角色,雖然他演得很好,但故事本身令人摸不著頭腦。田方在《英雄兒女》電影拍攝過程中,對導演武兆堤和劉世龍、劉慧嫻等青年演員幫助很大。真是一個長輩的姿態,二劉後來回憶田老的幫助真是太大了,受益匪淺。可惜了一代人。
張團長扮演者郭振清,最初是李向陽的扮演者,文革期間翻拍的《平原游擊隊》和他拍的相差不是一星半點,除了方化演得鬼子以外,沒有一個演員值得稱贊,再早就是《六號門》碼頭工人,文革中或許家庭出身好,沒受多大影響,文革期間1972年年初上映的四部片子里的《艷陽天》,他扮演配角生產隊長,後來在文革紅片《決裂》里扮演那個大老粗校長,電影很荒唐,但他的出演還是很好的,那部片子最有名的是葛優他爸葛存壯的「馬尾巴的功能」,後來又出演《車站》,感覺抄襲高倉健日本電影同名電影,在這部片子里,他演得很出色,感覺他出演萬歲軍38軍長梁興初應該最為合適,都是一臉大老粗的樣子,現在也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了。
朝鮮老大爺阿爸吉的扮演者浦克在裡面雖然戲不多,但很出彩,但了解浦克這個演員,感覺還是在《艷陽天》扮演的大反派馬之悅的出演,覺得那部片子他演得真好,地主馬小辮要殺肖長春,被他攔下,在豬圈裡將刀藏了起來,看《艷陽天》時,當時痛恨馬小辮這樣的地主,後來殺了肖長春的兒子小石頭,改革開放後揭示出來,所謂地富反壞右,都是人為地拉出等級,地主富農被迫害地走投無路,人被逼到牆角里,很多非理性的事情就會發生,曾經上小學時我們上學學的課本里的《劉文學》,當時上學時覺得劉文學真了不起,敢和地主搏鬥被殺,地主罪該萬死,實際情況是地主家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半夜出來偷點糧食,劉文學發現,要喊人,地主覺得自己被抓,未來就是無休止的批鬥,家人一定不得好,就下死手掐死了劉文學,我在課本上插圖上畫了兩個人的對話,同桌的缺心眼班長孫平站起來揭發我,似乎是階級斗爭新動向,鄭老師過來看了看,覺得沒多大問題,就說用橡皮擦了把,那個狗逼班長沒有再放屁。
扮演老工人王福標是長影老演員周文彬,在此之前的《甲午風雲》中,扮演貪生怕死的方伯謙,《黨的女兒》里的國民黨軍官,也是老戲骨。還有那些話務員、參謀、朝鮮姑娘、大廚師的扮演者,有的就是一帶而過,但演得都很精彩。
這里要提一下《英雄贊歌》的演唱者,當時你或許演職人員字幕里都沒有她的名字,先後找了幾個人演唱,找到張映哲,她也唱了多遍,後來自己說,我這就水平了,當時演員不圖名不圖利,就是組織交代任務完成就好,後來導演反復聽,就覺得她的歌聲最好聽,電影就用她的了。
今年朝鮮戰爭硝煙散去60多年了,不管 歷史 如何評價那場戰爭,我心目中《英雄兒女》這部電影永遠是經典。
⑶ 老電影《英雄兒女》的主要內容用文字描述是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王成告訴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軍中。後來在一次戰役中,王成英勇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
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英雄贊歌》鼓舞了前線將士的志氣。王文清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為了不影響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沒有馬上認女兒,而是鼓勵她向哥哥學習。
一次,王芳隨文工團在陣地上演唱時,遭敵人襲擊,為掩護炊事員,王芳負傷,被送回祖國療養。後來,王復標隨慰問團來到朝鮮慰問,這時王芳也已傷愈回到部隊。
她與王文清相會,王復標向王芳講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王芳才知王文清是自己的生父,她很激動。王文清勉勵女兒做一個革命的接班人,這時父女終於團圓。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3)英雄兒女經典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土地,在朝鮮戰場上,巴金同創作人員深入到志願軍中。回國後,巴金寫出中篇小說《團圓》,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了《團圓》後,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團圓》改編成電影。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奉命開始了將小說《團圓》改編成電影劇本的工作。
1953年,23軍《戰地報》記者洪爐在了解到蔣慶泉的事跡後,寫成了通訊《頑強的聲音》,但因為蔣慶泉後被俘虜而未能發表,同年7月,洪爐根據未能發表的《頑強的聲音》揉合於樹昌的事跡寫成了《向我開炮》。
與洪爐相熟的總政文化部編劇毛烽,在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時用「向我開炮」的情節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跡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
角色介紹:
1、王成:演員 劉世龍
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2、王芳:演員 劉尚嫻
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英雄贊歌》鼓舞了前線將士的志氣。王文清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一次,王芳隨文工團在陣地上演唱時,遭敵人襲擊,為掩護炊事員,王芳負傷,被送回祖國療養,後來回歸部隊後和父親團圓。
3、王文清(王東):演員 田方
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後來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為了不影響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沒有馬上認女兒,而是鼓勵她向哥哥學習。之後和王芳團圓後勉勵女兒做一個革命的接班人。
4、王復標:演員 周文彬
王文清的戰友,王復標隨慰問團來到朝鮮慰問,這時王芳也已傷愈回到部隊。她與王文清相會,王復標向王芳講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
幕後花絮:
1、影片插曲《英雄贊歌》的曲作者劉熾在得到公木寫出的歌詞後並沒有急著譜曲,而是拉著一夥人打撲克牌。打著打著,劉熾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去了。他鎖上門,謝絕一切打擾,接著創作了《英雄贊歌》曲。
2、《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連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也抽出時間觀看了影片,並致電時在文化部和中國作協任職的劉白羽對《英雄兒女》作出了評價。
3、毛烽和武兆堤為了確認劉尚嫻的演技,特意觀看了劉尚嫻演的曹禺作品《北京人》。
4、為了配合影片拍攝,一支高炮部隊進駐了本溪市第九中學,為了向這支英雄部隊學習,本溪九中給每班聘請一位戰士作輔導員。
⑷ 如何評價英雄兒女劇情有什麼亮點
《英雄兒女》是藝術創造,從現實出發,高度凝練,是全體志願軍精神的抽象代表。亮點在於這部劇講述的不是那一個人的個人經歷,老兵有類似的英雄情節,是普遍現象。
《英雄兒女》的戰斗背景,是一次陣地堅守進攻戰。祖國慰問團都來了,是戰爭中後期。是相持進攻階段,沒有被俘的可能;用一個不知底細的所謂老兵,否定整個志願軍精神,其用心險惡。
⑸ 英雄兒女高清完整版電影
《英雄兒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該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⑹ 經典老電影《英雄兒女》的幕前幕後
片場工作照之一 ,是老演員周文彬在給青年演員劉尚嫻講解分析角色的關系把握定位。有些人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是劇照。 請注意,影片里沒這個畫面,另外演員的表情也不對,同時從電影攝影角度上講,也不能這樣構圖。
片場工作照之二 ,朝鮮老人金正泰(浦克扮)護送受傷的王芳一場戲,當時外景地是遼寧本溪南芬河。浦克生前對他抬擔架護送王芳過河的那場戲記憶猶新,非常感慨: 「當時天氣很冷,河裡結著冰碴,人一入水如針刺骨,還要抬著擔架,迎著水底炸葯崩濺的冰冷浪花……。難忘啊!演得真實,我們全進戲了!」
浦克,山東蓬萊人,一輩子扮演角色無數,正反面角色兼顧,留下了許多觀眾熟悉的銀幕形象。筆者見過浦克先生本人,身材魁梧,為人謙和。他也是長影少數從滿映走過來的老藝術家之一,演技一流,且一直是長影當紅的演員活躍在銀幕上,非常不易!
上世紀70年代,浦克在長影拍攝的《艷陽天》中扮演混入幹部隊伍中的階級敵人馬之悅。
片場工作照之三 ,導演武兆堤在給演員說戲田方。田方是位老演員,上世紀30年代就從影活躍在上海灘,演技成熟。而在《英雄兒女》的劇組中,他又是職位最高的「大官兒」,身任國家電影局副局長,從延安走過來的老幹部。
劇組合影之一, 劉世龍、劉尚嫻、田方、郭振清,導演武兆堤等在一起合影。
劇組合影之二, 1964年,導演武兆堤選中了遼寧本溪的山區為外景點,歷時八個月的電影《英雄兒女》拍攝任務在這里完成。當時駐守在這里的沈陽軍區64軍190師569團有幸奉命協助長影拍片的任務。穆大法團長親自帶領全團部隊參加了拍攝任務。工作結束後, 扮演金正泰的浦克提議,邀請部隊首長與幾位主要演員合影留念。 扮演王成的劉世龍因戲份少,提前完成工作回到了長影,故照片里沒有他。
這是原六十四軍老同志穆大法保存的一張照片。拍攝此片歷時八個月,穆大法時任569團團長,在他的帶領下,所屬部隊在橋頭,南芬思山嶺一帶,利用這兩地的地形地貌,再現了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國鬼子殊死較量的情景大戲,全團官兵很多人作為群眾演員出鏡演出。
2020年,穆大法的後代穆文朝將家中珍藏了56年的這幅照片,無償捐給了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作為珍貴革命 歷史 文物向 社會 公開展出。
劇組合影之三, 劇組主要演員與沈陽軍區64軍190師師長張懷瑞等一起合影的珍貴照片。沈陽軍區64軍190師。1964年《英雄兒女》電影攝制組就住在本溪橋頭190師部招待所,電影里所有的武器裝備、車輛人員全部由我們這支第一機械化師的英雄部隊提供保障。
片名從《團圓》--《他鄉遇故知》--《團圓》--《英雄兒女》 。電影《英雄兒女》源於巴金的小說《團圓》,但在毛烽和武兆堤在改寫劇本階段,改名名為《他鄉遇故知》。劇本初稿經長春電影製片廠藝委會討論後報送文化部及電影局,當時主管電影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和電影局局長陳荒煤等看後表示滿意,認為片名可用影片所改編的巴金原小說的名字「團圓」。
1964年影片攝制完成後,導演武兆堤帶著樣片赴北京放映,開國將軍羅瑞卿、蕭勁光、楊成武、許世友、傅鍾、魏傳統等觀摩後,在表示高度肯定的同時,建議將片名「團圓」改為「英雄兒女」。 作品名字的改變表現了創作視角發生了位移,表現了以革命英雄主義情懷的主題。影片於1965年元旦正式上映,立即引起巨大轟動,成為影響幾代人的紅色經典影片。
⑺ 王援朝所說的電影《英雄兒女》源於歷史哪一次戰爭
電影《英雄兒女》背後的故事【轉載】
20200 8/04 16:38
新民晚報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說到這段歷史,馬上會聯想到電影《英雄兒女》中的那首贊歌「風煙滾滾唱英雄……」和氣壯山河的台詞「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巴老在病中聽我讀的第一本書是他與妻子蕭珊的書信集——《家書》。讀完五十年代初的近百封兩地書時,我知道了他兩度赴朝體驗生活的經歷,《英雄兒女》原作《團圓》的由來在腦中也隨之清晰了起來……
1952年初,曹禺受中宣部文藝處處長丁玲之託寫信給巴金,動員他參加中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組。巴金同蕭珊商量後答應了。不久,以巴金為組長的17名創作人員身著軍裝,乘上軍列,跨過鴨綠江,來到硝煙彌漫的朝鮮。創作組中,除巴金和作家黃谷柳外,年齡均在40歲以下。為能多收集素材,巴金採取「少休息,多跑路」辦法,與年輕人一起翻山越嶺穿插於封鎖線之間。一次,大雨灌進他住的防空洞,當聽說部隊首長要上前沿陣地視察,他不顧漫到床沿的大水,叫上作家魏巍就走。雨水打濕了眼鏡,因走得太急,路又不熟,過交通溝時,腳一滑,重重地摔進溝底,到前沿高地時他已成了「泥人」。
給巴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某團六連的采訪。六連在拉鋸戰中,副指導員趙先友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美軍在坦克掩護下沖上陣地,此刻全連只剩他與通訊員兩人了,面對沖上來的敵人,趙先友邊掃射,邊通過步話機向團長張振川請求炮擊陣地。須臾,他呼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最終,陣地被奪了回來。趙先友卻犧牲了。戰後,張振川向巴金詳細介紹了戰斗經過和趙先友烈士的事跡。多年後,河北省軍區司令員張振川寫信請巴老為烈士塑像題詞時,巴老用顫抖的手題下:「王成式的戰斗英雄——特等功臣趙先友。巴金,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1961年,巴金在杭州花港招待所創作完成了短篇小說《團圓》,同年在《上海文學》發表後。,引起文藝界領導茅盾、夏衍、荒煤的關注,夏衍請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小說改編成電影。九十年代初,在與巴老閑聊時,我問他改編的作者是誰?巴老說,武兆堤和傅鍾將軍的秘書毛峰,他參加過抗美援朝。
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上映後,好評如潮。沒過多久,周總理在給中國作協黨組書記(代)劉白羽電話中說:「作家一定要到火熱的生活中去。這事,你跟總政商量一下。請巴金帶個頭,他抗美援朝,深入生活很好嘛,寫出《英雄兒女》那樣好的作品。」
1994年末,「王成」、「王芳」受作協之邀,到上海為《團圓》作朗誦表演。「兄妹」分別已有三十年,因巴老作品再次相會,本是一喜,此時又聽到醫院同意他倆探望巴老,那就喜上加喜了。
12月24日,我陪他倆來到病房。巴老雖重病卧床,但聽到自己筆下的「王成」、「王芳」來看望,他戴上多時未戴的眼鏡,想仔細瞧瞧從銀幕上走來的這對「英雄兒女」。
進門後,劉世龍、劉尚嫻分別握住巴老的手,俯身說:「我是王成!」「我是王芳!」劉世龍還在巴老耳邊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巴老聽了連連點頭說:「你們的表演我看過。我在朝鮮看到志願軍英勇作戰,很感動,但沒把作品寫好。」說完,他抬手接過「兄妹」倆的新年賀卡邊翻看邊說:「今天我身體不好,等身體好了,一定給你們送書。」劉尚嫻說:「巴老,上海作協已把您的《隨想錄》送給我們了,我們一定好好讀您的書。」
當聽到巴老的小說幾乎影響他倆一生時,我想起導演張藝謀的一句話「文學馱著電影走」。他形象地說出了是文學為電影提供了良好基礎的道理。電影《英雄兒女》歷久彌新,成了無人不曉的經典之作,它的藝術規律也在其中了。(陸正偉)
陸正偉 (1952~)
上海人。中共黨員。1988年畢業於電大中文系。1970年赴安徽省鳳台縣插隊。1972年入伍。1982年轉業後在上海市文聯工作,1983年轉入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工作,現任紀檢員,巴金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199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世紀巴金》、《晚年巴金》等,散文《真情》、《世紀巴金與四季收獲》、《希望之火——記巴金隨想錄》、《夢之花——記巴金與劉白羽》、《永恆的航程——記巴金與蕭乾》等,主編圖文版《上海屋檐下》。作品2001年獲《人民日報》文藝部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冰心攝影文學獎、第十二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復評暨2001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銀獎。
⑻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幕後的故事
最近看到一些消息稱,近期將有一批「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密集播映。
欣喜、期待之餘,筆者「杞人憂天」,不免有些莫名其妙的擔憂。
「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相信許多朋友都看過電影《英雄兒女》,許多年間,這部電影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一首《英雄贊歌》唱遍大江南北,在幾代人的心靈上都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今的影視劇創作者還能再創奇跡,拍出《英雄兒女》那樣的傳世之作嗎?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英雄兒女》拍攝於1963年,期間曾經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劇本是怎麼「煉成」的
劇本乃「一劇之本」,《英雄兒女》劇本改編自中國當代大文豪巴金先生的小說《團圓》。
抗美援朝炮聲隆隆,1952年、1958年,巴金曾經兩赴朝鮮慰問、采訪。
在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某團六連的事跡最令他難以忘懷,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支部隊,他曾在這個部隊生活過兩個月。
「開城保衛戰」打到最激烈的時候,志願軍陣地最後只剩下了六連副指導員趙先友和通信員劉順武。
當大批美國兵沖上陣地時,趙先友果斷地舉起手裡的步話機,大聲向上級報告:「敵人i沖上來了,不要管我們,快向我們開炮!向我們開炮!開炮! 」
六連所在團的團長叫張振川,後來曾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在望遠鏡中,張振川清楚地看到兩位勇士在火海中與敵人拼殺的身影。
「團長,敵人上來啦,開炮打吧」。
張振川再次聽到步話機里趙先友嘶啞的聲音。
張振川一咬牙,眼含熱淚,發出了開炮的命令。
陣地奪回了,可趙先友和劉順武都已壯烈犧牲。
回到上海後,巴金始終忘不了六連的壯烈故事,一直有依據這個題材進行創作的想法。
但是,巴金先生始終下不了筆,他想重新演繹六連的故事,讓六連的故事更豐滿、更感人。
經過六七年的醞釀,巴金先生終於寫成了一部篇幅不太長,卻帶有傳奇色彩的小說-《團圓》。
電影《英雄兒女》劇照
《團圓》描述的是志願軍王文清政委與女兒王芳在上海失聯、在朝鮮戰場意外重逢的故事。
長影把任務交給了剛拍完《平原游擊隊》的著名導演武兆堤。
把小說改編成劇本,這個任務由誰來擔當?
武兆堤馬上想起了抗大同學毛峰。
毛峰當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鍾將軍的秘書。
他擔任過志願軍政治部秘書,在朝鮮呆了五年多,熟悉朝鮮,熟悉志願軍官兵,文字功夫也很是了得。
可是,毛峰在電話那頭一口回絕了武兆堤的邀請:「你讓我寫個報告什麼的還行,可是我哪裡會編電影劇本啊?」
武兆堤說:「我還就認定你了,你干也得干,不幹也得干,我明天就來北京,咱們當面談。」
說完,武兆堤不由分說掛了電話。
第二天,武兆堤果然從長春連夜趕到了北京。
看完巴金的小說《團圓》後,毛峰不再推辭,在傅鍾將軍支持下,他接受了改編劇本這個陌生而艱巨的任務。
經過反復商討,毛峰決定將「王成」這個角色的戲份加大,使他成為貫穿全劇的一個重要角色。
在巴金的小說《團圓》中,「王成」在戰斗中犧牲了,至於他是怎麼犧牲的,小說著墨不多。
武兆堤和毛峰絞盡腦汁,最後與巴金先生取得了聯系,希望巴金先生能夠給予點撥。
巴金先生一下子就想起了六連的故事,想起了趙先友、劉順武。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於是,「王成」成為趙先友、劉順武的化身,在電影中喊出了那句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悲壯口號-「向我開炮!」
28天後,武兆堤和毛峰完成了題名為《英雄兒女》的劇本。
物色演員之-王芳,你在那裡?
劇本「大功告成」,武兆堤開始物色「王芳」的扮演者。
毛峰輕車熟路,帶著武兆堤走遍總政、空政、海政、鐵道兵、工程兵等歌舞團,就是沒有挑選到合適扮演「王芳」的女演員。
就在武兆堤著急上火之際,他的好朋友謝晉突然來了消息。
謝晉興奮地告訴武兆堤:我找到「王芳」了!
原來,那一天中午,謝晉去電影學院辦事,出學院門時,與一位長相酷似田華的年輕姑娘打了個照面,擦肩而過。
就這一個照面,把謝晉給樂壞了:這姑娘不正是「王芳」嗎?
當天下午,謝晉拉著武兆堤和毛峰再度去了電影學院。
謝晉當時一高興,居然忘了問那位姑娘的名字,於是,他們三個人只能挨個屋子找「王芳」。
三個人終於找到那位姑娘,武兆堤和毛峰都一致認定:她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王芳」。
這位姑娘名叫劉尚嫻,老家在上海,剛從電影學院畢業。
因為長得酷似著名演員田華,所以,著名導演金山選中了劉尚嫻,讓她當田華的替身。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武兆堤他們找到劉尚嫻時,她正在曹禺的話劇《北京人》中演一個小角色。
武兆堤、毛峰和謝晉接連四天去觀看演出,對劉尚嫻的演出功力、氣質、外形都表示了滿意。
就這樣,「王芳」找到了,武兆堤稍稍鬆了口氣。
接下來,武兆堤開始對劉尚嫻進行了密集的「培訓、錘煉」。
電影中有一個精彩片段,劇中人物「王芳」在前沿慰問炊事班,她給戰士們唱了一段京韻大鼓。
武兆堤特意請來著名京韻大鼓藝術家魏喜奎,請她親自教劉尚嫻。
一段曲子,幾個打鼓動作,劉尚嫻整整學了一個多月,直到魏喜奎大師叫「好」為止。
武兆堤還請來舞蹈家專門教劉尚嫻跳朝鮮舞,幾天後,劉尚嫻就學會了朝鮮舞,跳得有模有樣。
劉尚嫻最終沒有讓武兆堤、毛峰和謝晉失望,在電影《英雄兒女》中,她出色地演繹了「王芳」的形象。
不過,因為扮演了「王芳」,劉尚嫻就成了「永遠的王芳」,後來,不管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很難突破「王芳」這個角色……
即便如此,一個演員,出演了一個讓人回味無窮、堪稱完美的角色,此生足矣。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物色演員之-誰來演「王成」
「王成」的扮演者由武兆堤直接選定,他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青年演員劉世龍。
包括毛峰、謝晉在內的許多人都表示反對,大家都認為,劉世龍與印象中的英雄「王成」對不上號。
確實,劉世龍個頭不高,身材不夠魁梧,長相也不出眾。
可是,武兆堤看上了劉世龍的經歷,他在抗戰時期就參加了新四軍,上過戰場,經歷過槍林彈雨。
他臉膛黑紅,四肢粗壯,腰桿筆挺,一身的「兵味兒」。
武兆堤還看上了他的性格堅毅、不知疲倦。
最後,武兆堤力排眾議,堅持讓劉世龍飾演了「王成」。
劉世龍也沒有辜負導演的期待,在拍攝王成在戰火中犧牲的那場戲時,劉世龍的眉毛和鬢發都被大火燒著了,胳膊也被燒傷。
但是,劉世龍一聲不吭,硬是咬著牙完成了拍攝。
牌桌上誕生的《英雄贊歌》
《英雄贊歌》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歌,「作曲」是冼星海的高徒,人民音樂家劉熾,他曾經創作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等膾炙人口的佳作。
「作詞」是公木,他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東方紅》詞作者。
劉熾為《英雄贊歌》譜曲還有一個小趣事。
拿到公木寫好的歌詞後,劉熾一時找不到創作靈感,於是,他叫來幾個朋友打撲克牌,換換腦子。
打著打著,劉熾突然站了起來,把牌往桌上一扔,飛也似地跑回房間。
「牌友們」不知所以,只好悻悻而回。
劉熾則鎖上房門,掛上「免打擾」牌,一氣呵成寫出了《英雄贊歌》的曲譜。
歌曲激情澎湃、熱情奔放,催人奮進,這首歌曲的原唱是空政著名歌唱家張映哲。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解放軍抽出一個團「協拍」電影,趣事、笑話「一籮筐」。
武兆堤選中了遼寧本溪的山區為外景點。
駐守在這里的沈陽軍區190師某團有幸接受了協助長影拍片的任務。
電影里所有的武器裝備、車輛人員全部由這支機械化師的英雄部隊提供。
穆大法團長親自帶領部隊參加拍攝任務。
戰士們都是第一次充當「群眾演員」,他們既開心又緊張,更因為不懂「演戲」而鬧出了不少笑話。
《英雄兒女》中,「王成」獨自迎戰敵人,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片段最為驚天動地。
所以,在拍攝這個片段時,武兆堤特別用心,開拍前,他對「群眾演員」進行了嚴格的培訓。
但是,實拍時,由解放軍戰士扮演的美國兵仍然洋相百出,把武兆堤氣得夠嗆。
武兆堤這樣對扮演美國兵的戰士們說:王成開槍後,你們該倒下的倒下,該後退的就後退,該「死」的「死」,不要搞亂了!
可是,到了實拍時,王成剛打了一槍,「美國兵」們就成片倒了下去。
武兆堤只能大喊:「停!王成的槍沒這么厲害!」
重拍時,又有了新問題。
一名「美國兵」明明已經被擊斃,可他的肚子還在那裡一起一伏;
一位「負傷」的「美國兵」更離譜,看著前者起起伏伏的肚子,在那裡憋不住地發笑。
武兆堤只能再次「停拍」。
整個拍攝過程中,解放軍「群眾演員」雖然沒那麼專業,但是他們守紀律、聽指揮,武兆堤對此非常滿意。
另外,因為電影中有大量戰斗場面,所以,解放軍「群眾演員」的專業優勢就充分顯現出來了。
經過三個月緊張拍攝,電影《英雄兒女》終於封鏡。
《英雄兒女》在全國放映後,立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也幾次抽出時間,觀看了這部影片。
電影《英雄兒女》經典畫面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但願當今的藝人們能夠尊重 歷史 ,創作出更多像《英雄兒女》這樣優秀的文藝作品,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期望!
最後,讓我們向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