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翠崗紅旗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翠崗紅旗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07 10:15:03

㈠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電影是什麼

《漁光曲》。

1934年攝制的《漁光曲》,是第一部獲國際獎的中國影片。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榮獲獎項的影片,則更值得濃墨重彩一書。它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1年攝制的經典黑白故事片《翠崗紅旗》,它的攝制過程和問世前後充滿艱辛、獨創、有趣的元素,許多內幕是鮮為人知的。

《漁光曲》由上海聯華影片公司攝制,蔡楚生執導,歌舞影劇全能女明星王人美扮演女主角小貓,頭號喜劇明星韓蘭根扮演男主角小猴。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又顯委婉惆悵,歌詞質朴真實,唱出了漁民的無盡凄涼與哀怨。

基本信息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漁光曲

㈡ 50年代電影翠崗紅旗的主演是誰

  • 譚雲飾江三娘

㈢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

1949年(10部)
1橋
2回到自己隊伍來
3光芒萬丈
4中華兒女
5白衣戰士
6無形的戰線
7表
8二百五小傳
9烏鴉與麻雀
10三毛流浪記


1950年( 27部)
1趙一曼
2光榮人家
3衛國保家
4紅旗歌
5鋼鐵戰士
6劉胡蘭
7高歌猛進
8遼遠的鄉村
9內蒙古人民的勝利
10白毛女
11人民的戰士
12保衛勝利果實
13在前進的道路上
14呂梁英雄 *
15鬼神不靈
16民主青年進行曲
17女兒親事
18和平保衛戰
19農家樂
20大地重光
21人民的巨掌
22武訓傳
23太平春
24思想問題
25我這一輩子
26腐蝕
27生命交響曲



1951年(17部)
1鬼話
2新兒女英雄傳
3陝北牧歌
4走向新中國
5女司機
6勝利重逢
7團結起來到明天
8上饒集中營
9海上風暴
10翠崗紅旗
11兩家人
12我們夫婦之間
13姐姐妹妹站起來
14紅樓二尤
15關連長
16彩風雙飛
17有一家人家



1952年(8部)
1葡萄熟了的時候
2六號門
3一貫害人道
4龍須溝
5南征北戰
6方珍珠
7美國之窗
十八頁
8勞動之花



1953年(8部)
1豐收
2草原上的人們 東影
導演: 徐韜
烏日娜 恩和森 樹 海 葉賀 廣佈道爾基
3結婚
4智取華山
5金銀灘
6為孩子們祝福
7紡花曲
8太陽照亮紅石溝


1954年(15部)
1英雄司機
2春風吹到諾敏河
3沙家店糧站
4土地
5無窮的潛力
6一件提案
7雞毛信
8斬斷魔爪
9三年
10偉大的起點
11淮上人家
12渡江偵察記
13山間鈴響馬幫來
14一場風波
15不能走那條路


1955年( 16 部)
1祖國的花朵
2猛河的黎明
3神秘的旅伴
4夏天的故事
5平原游擊隊
6羅小林的決心
7董存瑞
8怒海輕騎
9哈森與米加拉
10天羅地網
11水鄉的春天
12青春的園地
13湖上的斗爭
14閩江橘子紅
15南島風雲
16宋景詩



1956年( 28 部)
1虎穴追蹤
2撲不滅的火焰
3新局長到來之前
4馬蘭花開
5哥哥和妹妹
6馬
7媽媽讓我出嫁
8皮包
9不拘小節的人
10如此多情
11上甘嶺
12國慶十點鍾
13祝福
14為了和平
15春天來了
16小白旗的風波
17秋翁遇仙記
18誰是兇手
19母親
20落水記
21小夥伴
22李時珍
23兩個小足球隊(員)
24鐵道游擊隊
25家
26沙漠里的戰斗
27這決不是小事情
28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7年( 33部)
1暴風雨中的雄鷹
2寂靜的山林
3未完成的喜劇
4牧人之子
5母女教師
6蘆笙戀歌
7邊寨烽火
8尋愛記
9地下尖兵
10復試
11青春的腳步
12羊城暗哨
13洞簫橫吹 海燕
14球場風波
15牧童從軍
16海魂
17椰林曲
18情深誼長
19女藍五號
20霧海夜航
21幸福
22阿福尋寶記
23鳳凰之歌
24護士日記
25乘風破浪
26不夜城 江南
27戰斗里成長
28水
29柳堡的故事
30五更寒
31激戰前夜
32穿山巨龍
33大木匠



1958年(85部)
1花好月圓
2民兵的兒子
3紅孩子
4水庫上的歌聲
5黨的女兒
6徐秋影案件
7懸崖
8古剎鍾聲
9她愛上了故鄉
10工地青年
11女社長
12黎明的河邊
13東風
14心連心
15患難之交
16三年早知道
17並肩前進
18畫中人
19列兵鄧志高
20服務員
21新的一課
22帥旗飄飄
23春水長流
24傷疤的故事
25快馬加鞭
26天下無難事
27紅領巾的故事
28春雷
29寶山之歌
30風箏
31上海姑娘
32生活的浪花
33探親記
34山裡的人
35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36一天一夜
37柳湖新頌
38平凡的事業
39夜走駱駝鈴
40紅色的種子
41深山裡的菊花
42小康人家
十四頁
43巨浪
44戰斗的山村
45翠谷鍾聲
46聰明的人
47誰是被拋棄的人
48第三次實驗
49鋼人鐵馬
50油船火焰
51典型報告
52長青樹
53蘭蘭和冬冬
54三毛學生意
55鐵窗烈火
56大躍進中小主人
57前方來信
58布穀鳥又叫了
59千女鬧海
60林 沖
61大風浪里的小故事
62 20天革個命
63英雄趕派克
64重要的一課
65兩個巡邏兵
66苗家兒女
67長虹號起義
68魯班的傳說
69三八河邊
70愛廠如家
71三個戰友
72黑山狙擊戰
73長空比翼
74英雄虎膽
75渡江探險
76一日千里
77破除迷信
78永不消逝的電波
79返老還童
80金鈴傳
81海闊天空
82狼牙山五壯士
83縣委書記
84陽關大道
85社會主義第一列車


1959年(61部)
1船廠追蹤
2鋼鐵飛車
3康莊大道
4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
5錫城的故事
6笑逐顏開
7試 航
8冰上姐妹
9五朵金花
10風從東方來
11草原晨曲
12朝 霞
13黃河飛渡
14雲霧山中
15青雲曲
16海上神鷹
17金玉姬
18換了人間
19戰火中的青春
20流水歡歌
21前 哨
22林家鋪子
23無名島
24礦燈
25飛越天險
26風暴
27青春之歌
28水上春秋
29糧食
30綠州凱歌
31好孩子
32黃浦江的故事
33聶耳
34今天我休息
35萬紫千紅總是春 *
36向海洋
37喬老爺上轎
38林則徐
39老兵新傳
40鋼鐵世家
41春滿人間
42沙漠追匪記
43地下少先隊
44香飄萬里
45地下航線
46不老松
47回民之隊
48江山多嬌
49海鷹
50萬水千山
51烈火真金
52英雄島
53赤峰號
54友誼
55戰上海
56漁島之子
57雪海銀山
58天山歌聲
59敢想敢做的人
60你追我趕
61兩個營業員



1960年(47 部)
1鴻雁
2太陽剛剛出山
3昆侖鐵騎
4再生記
5鐵道衛士
6烽火列車
7神秧手
8羌笛頌
9我們是一代人
1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 *
11五彩路
12以革命的名義
13春暖花開
14耕耘播雨
15紅旗譜
16革命家庭
17六十年代第一春
18闖 關
19激 流
20馬蘭花
21摩雅傣
22她們的心願
23風流人物數今朝
24向陽花開
25十二次列車
26三八線上
27林海雪原
28紅鷹展翅
29勐壠沙
30奇 襲
31英雄詩篇
32新隊員
33慧眼丹心
34碧空銀花
35永恆的友誼
36抗旱曲
37草原風暴
38兩代人
39嘉陵江邊
40親 人
41父子倆
42革命風暴戰勝龍卷風
43他們在戰斗
44綉江山
45劉三姐
46十級浪
47 底下航線



1961年(20 部)
1馬戲團的新節目
2萬 椿
3冬 梅
4暑假的禮物
5洪湖赤衛隊
6暴風驟雨
7北大荒人
8 51號兵站
9枯木逢春
10春催桃李
11紅色娘子軍
12英雄小八路
13突破烏江
14碧空雄師
15巴山紅浪
16延安游擊隊
17達吉和他的父親
18遠方星火
19風雪大別山
20雞毛飛上天



1962年(22部)
1七天七夜
2甲午風雲
3爐火正紅
4花兒朵朵
5昆侖山上一棵草
6停戰以後
7阿娜爾罕
8錦上添花
9李雙雙
10魔術師的奇遇
11女理發師
12燎 原
13大李小李和老李
14東進序曲
15哥倆好
16槐樹庄
17地雷戰
18鄂爾多斯風暴
19碧海丹心
20英雄坦克手
21南海潮
22生命的火花



1963年(28 部)
1冰山上的來客
2自有後來人
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4滿意不滿意
5兩家人
6冰雪金達萊
7汾水長流
8紅河激浪
9早春二月
10小兵張嘎
11兄妹探寶
12飛刀華
13如此爹娘
14北國江南
15紅 日
16水手長的故事
17金沙江畔
18寶葫蘆的秘密
19蠶花姑娘
20球迷
21野火春風斗古城
22農奴
23抓壯丁
24怒潮
25奪印
26跟蹤追擊
27桃花扇
28七十二家房客



1964年(24部)
1獨立大隊
2兵臨城下
3英雄兒女
4南海的早晨
5女跳水隊員
6小 鈴 鐺
7青年魯班
8小二黑結婚
9千萬不能忘記
10草原雄鷹
11青山戀
12阿詩瑪
13豐收之後
14白求恩大夫
15家庭問題
16霓虹燈下的哨兵
17李善子
18血 碑
19岸邊激浪
20帶兵的人
21雷 鋒
22分水嶺
23逆風千里



1965年(21部)
1山村會計
2浪濤滾滾
3三進山城
4小足球隊
5景頗姑娘
6黃沙綠浪
7特快列車
8這是我應該做的
9青松嶺
10年青的一代
11路考
12櫃台
13烈火中永生
14舞台姐妹
15山村姐妹
16打擊侵略者
17紅色背蔞
18苦菜花
19龍馬精神
20秘密圖紙
21地道戰
22天山的紅花



1966年中國拍攝的電影
1雁紅嶺下 ( 長影 導演 常甄華 主演 趙文瑜 張園 史健 )
2紅色郵路
3女飛行員
4紅石鍾聲
5他們在成長
6大浪淘沙
7戰洪圖

.

㈣ 中國49年拍攝過的電影有哪些

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
以及《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
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

㈤ 翠崗紅旗電影觀後感

翠崗紅旗電影觀後感:

這部影片中演得最好的是於藍,表演自然流暢,以無招勝有招。男主角張伐演的就一般了。我對張伐的表演一向不怎麼感冒,總感覺他有點「裝」,老是端著,也可能他風格本來就是這樣。

片中有一個情節,就是江師長和兒子見面,張伐本應非常激動,我都醞釀好情緒了,准備看到感人的場面,可惜這段戲沒有深入展開就過去了。後面夫妻重逢,於藍的表演非常動情,而張伐則依舊很淡漠,也沒能催人淚下,這是本片兩處重大遺憾。按說那時還沒有批人性論,導演不應該有框框。

本片是我看到陳天國演的第二部電影,他在片中基本上就是一個符號,一個活動道具,沒什麼大毛病,也沒什麼出彩之處,比較概念化。

片中有個情節不大合理:

孫羽跑下山後,敵人把於藍抓起來審問。她此時應該做的是掩飾自己,至少也應沉默不語,反正解放軍已經來了,很快就可以看到勝利了,此時應該做的是生存第一,活下來迎接解放。但於藍卻在此時突然指著陳天國大罵,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按情節發展,陳天國應該立即槍斃她,這樣她就白死了。但陳沒有槍斃,還讓她活著,結果看到了勝利,大團圓結局。這是編劇的良苦用心,不想讓觀眾看到一出悲劇。想法可以理解,但並不合乎情理。

㈥ 翠崗紅旗觀後感

翠崗紅旗觀後感:藝術風格和敘事都滿成熟的,平實而不取巧。《翠崗紅旗》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張駿祥執導的題材劇情片,由於藍、張伐主演,於1951年3月8日上映。

該片講述1934年後,留在江西蘇區寧都的家屬向五兒堅貞不屈,歷經磨難,終於與丈夫團圓的故事。1933年,江西蘇區江營擴大紅軍力量,青年農民江猛子率先報名參軍。他的新婚妻子向五兒鼓勵他頑強戰斗、 英勇殺敵。

電影簡介

翌年,猛子隨軍長征北上。大地主、「鏟共團」蕭鎮魁卷土重來,猛子的父親、鄉主席江春旺、妹妹林仔均遭殺害。五兒迫於無奈,改名換姓逃亡他鄉,在一個荒涼的土地廟里,生下兒子小鴻。

次日,由於孩子的哭聲,她被蕭鎮魁的爪牙發現,迫不得已去地主封之固家當奶媽。一日,封之固得到走狗的密報,准備黑夜上山進剿游擊隊。五兒及時將這一消息傳遞給游擊隊,使匪軍遭到挫敗。

1949年,人民迅速南下。蕭鎮魁逃上翠崗山,妄圖憑借險峻山勢,負隅頑抗。五兒母子等群眾也被裹脅上山。江營一帶解放後 ,解放軍了解到這一情況,便留下一個師負責剿匪,而師長正是當年的江猛子。

五兒得悉已來到山下,不勝欣喜,即將自己的身世向小鴻傾吐,並叫小鴻悄悄下山去找解放軍。小鴻來到解放軍師部要求參軍,父子得以相認。小鴻提供了進攻翠崗山的路徑,並擔任部隊的向導,終於一舉全殲敵軍。鬱郁蔥蔥的翠崗山上,鮮艷的紅旗迎風招展。



㈦ 《翠崗紅旗》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翠崗紅旗》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zeAxnJsXn6sDJuUll4vDg

提取碼:r2jh
《翠崗紅旗》
導演: 張駿祥
編劇: 杜談
主演: 於藍、張伐、穆宏、陳天國、白穆、裴沖、溫錫瑩、夏天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51-03-08(中國大陸)
片長: 100分鍾(中國大陸)
1930年代,江西蘇區。江猛子(張伐 飾)告別新婚妻子向五兒(於藍 飾),隨主力紅軍長征。「鏟共團」團長蕭鎮魁(陳天國 飾)趁機殺回鄉間大搞白色恐怖,猛子的父親、鄉蘇維埃主席江春旺(穆宏 飾)和妹妹同時遇害,已懷孕的五兒在逃亡途中生下兒子小鴻。新生兒的哭聲引來尋奶媽的地主爪牙,她被逼到土豪封之固(白穆 飾)家當奶媽。四九年夏天,南下大軍打入江西,五兒母子和部分群眾被蕭鎮魁當作人質裹脅上了翠崗山。已成為解放軍師長的江猛子率部剿匪來到山下,長大成人的小鴻(孫羽 飾)找到部隊要求參軍,與江猛子父子相認,並請纓帶部隊上山......

㈧ (老演員)《南征北戰》中的敵參謀長/《春苗》中的衛生院長杜文傑

白穆 (1920,6,19—--2012,4,26)原名樂忠元,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天津。從小在東北長春長大。13歲在裁縫店當學徒,後到郵局打雜。因愛好文藝,於1937年與人合作編寫了反封建話劇《洞房花燭夜》,並在劇中飾演守門的老兵。效果極佳,從此迷上演戲。同年,隨大同劇團到沈陽演出《壓迫》等進步戲劇。1938年與幾個好友逃亡到北平。當時抗戰爆發,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業余戲劇活動的微薄收入糊口。1941年,入中國旅行劇團任演員。在話劇《綠窗紅淚》中飾演茶房。1943年入苦幹劇團任演員。演出過《樑上君子》、《釵頭鳳》、《雙喜臨門》、《袁世凱》、《芳草天涯》、《大馬戲團》、《飄》、《雷雨》、《正在想》等六十餘部話劇。從中得到石揮、黃佐臨的指導和幫助,加上他刻苦實踐,虛心求教,這些曲折的經歷,豐富了他的知識,坎坷的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其間,曾在上海劇藝社、聯誼劇社等戲劇團體,演出過多部話劇。1947年從事電影工作,參加了影片《子孫萬代》和《風流寶鑒》的拍攝,在電影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49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後任演員劇團副團長,先後在影片《農家樂》、《翠崗紅旗》、《南征北戰》、《不拘小節的人》、《春滿人間》、《逆風千里》、《春苗》、《難忘的戰斗》、《祖國啊!母親》、《星星星》、《狐狸迷案》等數十部影片中飾演主角和各種類型角色。他扮演的多半是反面人物或常有喜劇色彩的轉變人物。通過這些人物的塑造,使他成為中國影壇上最著名的善於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員之一。他表演風格是特有的含蓄、內在、深沉的表情,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地展現出來。他塑造的銀幕形象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充分肯定和好評。還拍攝過《花都夢》、《徵婚奇遇》、《奪子戰爭》等電視劇,導演過《花生阿狗》等電視劇。曾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創作個人獎。1993年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電影作品:

1947:《風月恩仇》(萬方)飾商人陶國霖。

1948:《子孫萬代》(「中電」二廠)飾鎮長袁桂庭。

1949:《風流寶鑒》(香港 合作影藝社)飾洋行經理顧沛霖。

1950:《農家樂》(上影)飾地主杜天成,《翠崗紅旗》(上影)飾土豪封之固。

1952:《南征北戰》(上影)飾敵參謀長。

1954:《一場風波》(上影)飾楊立和,《淮上人家》(上影)飾老地主熊三萬。

1955:《閩江桔子紅》(上影)飾橘農胡福祥。

1956:《春天來了》(上影)飾社長章明樓,《誰是兇手》(上影)飾一隊副隊長張萬壽,《不拘小節的人》(長影)飾作家李少白。

1958:《兩個巡邏兵》(江南)飾漢族老戰士馬長根,《二十天革個命》(天馬)飾廠長龔立群,《新安江上之東風樓》(天馬)飾王師傅,《海 上紅旗》(天馬)飾輪機長。

1959:《春滿人間》(天馬)飾外科主任范紀康,《香飄萬里》(天馬)飾周主任。

1960:《風流人物數今朝》(天馬)飾張師傅,《她們的心願之螺絲釘》(天馬)飾廠長。

1962:《燎原》(天馬)飾鄉紳。

1964:《逆風千里》(珠影)飾敵師長孫振戎。

1975:《春苗》(上影)飾衛生院院長杜文傑,《難忘的戰斗》(上影)飾潛伏特務陳福堂。

1977:《祖國啊,母親》(上影)飾敵特派員白冰。

1979:《苦惱人的笑》(上影)飾老教授。

1980:《我們的小花貓》(上影)飾老教授。

1981:《葯》(長影)飾夏三爺。

1982:《大澤龍蛇》(上影)飾豪紳劉仲谷,《星,星,星》(瀟湘廠)飾丁副廠長,《姐妹倆》(珠影,未公映)飾韓青天。

1983:《出門掙錢的人》(北影)飾王主任,《妻子的信》(上影)飾陳副書記。

1985:《張家少奶奶》(上影)飾公公。

1987:《綁票》(瀟湘廠)飾敵警備司令錢宣武。

1988:《狐狸迷案》(廣西廠)飾縣長任千帆。

1999:《緊急迫降》(上影)飾老學者。

2009:《建國大業》(中影集團)飾老紳士。

㈨ 翠崗紅旗的拍攝背景

1951年3月,文化部在全國26個城市舉行了「國營電影廠新片展覽月」活動,映出故事片、新聞紀錄片20部,檢閱新中國電影事業結出的第一批碩果,其中就有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翠崗紅旗》。它主要描寫的是1934年紅軍長征後,留在江西蘇區翠崗的紅軍戰士江猛子的新婚妻子向五兒,其父親、妹妹均遭敵團長蕭鎮魁迫害,自己也被迫改換名姓流落他鄉。為撫養剛出生的兒子,向五兒到地主封之固家當奶媽,她多次幫助游擊隊免遭敵人襲擊。影片臨近結束已是1949年,身為解放軍師長的江猛子率隊剿匪重返家鄉,蕭鎮魁企圖以險死守,被抓上山的向五兒設法讓兒子小鴻下山匯報情況,將敵軍一舉殲滅,一家人終得團聚。
應當說,在當時頗為集中涌現的以革命斗爭為題材的影片中,《翠崗紅旗》堪稱別具一格。它的主人公不是像劉胡蘭、趙一曼那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而是向五兒這么一個在革命處於低潮時仍保持氣節的紅軍家屬,所著力表現的也不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殺,而是刻畫了向五兒在逆境中堅定等待毫無音訊的丈夫、將幼兒撫養為革命後代的生活側面,這正是該片的成功與獨到之處;這在當時此類題材影片極易失之表面與概念的狀態下殊顯難得,誠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該片為具有強烈政治指向性的革命歷史電影,注入了一些人性內容,是剛起步的新中國電影為贏得廣大觀眾理解革命、同情革命,進而支持革命的一種敘事策略,實踐證明是成功的。
然而,影片上映不久,雖曾一度受到好評,許多從蘇區長征北上的將校觀看影片後觸景生情,失聲痛哭;不過,也招致了頗為尖銳的批評,主要批評意見認為影片在紅軍北上後,沒有表現出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過多展示了敵人的殘暴,沒有寫出「老蘇區的人民的斗爭」,沒有表現出人民群眾對革命者和紅軍家屬的支持,尤其是詰難主人公向五兒缺乏「典型性」,是個「等待(勝利)的女性形象」, 而不是「富有斗爭性格的英雄」。後來有曾撰寫過批評文章的作者坦言,當初頭腦中有一種英雄人物的「模式」, 對任何人物都憑著一些「條條」和「框框」去套、去衡量,其結果必然是一把尺子量萬人衣,是不可能合身的。這些並不恰當的教條主義式的評論在上海各大報刊發表之後,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注意,他專門指出:《翠崗紅旗》這部影片使人很受感動,有的地方催人淚下。向五兒在白色恐怖如此嚴重情況下,依然堅強不屈,等待紅軍歸來,這怎麼不是英雄形象呢?他還對該片主演於藍說:「毛主席和我一起看了三遍,主席很稱贊,並囑咐幹部不要忘記老蘇區人民。」這一講話精神傳出後,引起熱烈反響,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電影文學組就該片專門召開了一次討論會,邵荃麟、周立波、艾蕪、王朝聞、鍾惦、陳荒煤等著名作家、評論家出席並發言,對影片作出了公允評價,指出描寫黨的領導應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而定,不能說每一部作品都要求有黨的領導人物出現;典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向五兒在敵人殘暴的壓迫下始終沒有低頭,一直盼望著紅軍回來,不是消極等待勝利,是為革命做了工作的,可以成為老區人民的典型。
就在這次討論會上,杜談作為編劇曾在介紹創作經過時有所檢討,稱自已寫了「硬骨頭和軟骨頭之間的人物」。於藍聽了很反感,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說,還在發言中以自己深入生活的感受予以反駁。直到多年以後了解到這部影片的全部遭遇,特別是知悉第六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本來要給《翠崗紅旗》最佳影片獎,但由於中國電影代表團主要領導者之一有「左」的思想,極力反對才改為攝影獎,這時於藍才恍然大悟作為黨員作家的杜談當年所以要做那樣的檢討,是迫於強大壓力而不計個人得失,由此更為敬重這位雖勤奮寫作但後來再也沒有發表過作品的老同志。
真正縮短了距離
像當時通行的做法一樣,《翠崗紅旗》的攝制工作,匯聚了來自解放區與原來生活在舊上海的藝術家。主演於藍與副導演馬瑜就是延安魯藝培養出來的革命文藝工作者,而擔任導演、攝影的張駿祥、馮四知,以及飾演江猛子、蕭鎮魁、封老四、封之固的張伐、陳天國、夏天、白穆等,則從三、四十年代就在上海從事電影工作。正是這兩支創作力量互相尊重、通力合作,使該片的創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由於編劇杜談的大力推薦,剛剛在東影頭次「觸電」拍攝了影片《白衣戰士》的於藍,被確定為向五兒的扮演者。當一直在北方生長的她和馬瑜一起動身前往陌生的南方拍片,不禁興奮而又緊張。清晨抵達上海下火車時,馬瑜告訴她:「上海的黃包車可和北京不一樣,是雙人座,咱們得同坐一輛車,你不要不好意思。」於藍還笑著說了句:「當然得入鄉隨俗了!」可真的坐上了黃包車,於藍仍然感到有點不自在;更令她莫名驚奇的是在黃包車上看上海的景色,最打眼的是家家戶戶和所有的店鋪都在街邊涮洗馬桶!後來為了更多地了解上海,時任上影廠長的鍾敬之,曾專門帶他們到百老匯大樓以及「鄉下人」必須去看的大世界參觀,還饒有風趣地講起來自延安的某位導演到上海拍片,自己去逛大世界被妓女拉走的笑話……
最令於藍印象深刻的,還是因拍攝《翠崗紅旗》與上海電影同行的合作。相比諸多在舊中國就享有盛譽的大明星來,她起先曾自覺自己真是個地道的「土包子」,然而在後來的實際接觸中,感到他們還是很隨和熱情的。來上海的當天晚上,導演張駿祥就熱情地邀請於藍、馬瑜與他共進晚餐。這位赫赫有名的大導演待人十分平等、謙和,不時說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調節氣氛,不過盡管如此,相互之間還是比較客氣生疏的。真正使於藍感到和張駿祥縮短了距離,還是他們到江西選看外景、深入生活途中曾遇到的一件小事。當時他們乘船沿江而上,在九江下了輪船後,因到下榻處還有相當路程,張駿祥提議坐黃包車,而於藍則堅持步行。這一下讓張駿祥愣住了,連忙悄悄拉住於藍,低聲問:「你們共產黨是不是有紀律,不許坐黃包車?」他那純真的表情,使於藍明白如果真有紀律,他也要放棄乘坐黃包車了,馬上搖頭解釋說沒有這樣的紀律,只是個人不習慣坐黃包車。張駿祥望了於藍一陣,確定她所說的是真話,歉疚地說:「那我坐車先走了。」這一情景使於藍感到,張駿祥確是真誠地願意了解、尊重來自解放區的革命文藝工作者。
更令於藍沒有想到的,在隨後的深入老區體驗生活進行拍攝准備時,這位從國外歸來、又在國統區工作多年的著名導演,其工作程序與來自延安的文藝工作者竟不謀而合極為相似。雖然富有拍片經驗,但張駿祥對自己不熟悉的時代和歷史背景,首先要求的也是調查訪問。張駿祥到達江西目的地後,就提出要了解這一地區蘇維埃時期、國民黨統治時期和抗戰時期不同的相關景物的情況,並做出了詳細的調查提綱。於藍手頭至今還保存著這一提綱的詳細記錄,十分真實的反映了這些老藝術家努力「轉型」,努力了解和表現「工農兵」的時代新要求的思想狀況和急切心情,擇要如下:
一、蘇維埃時期的一般情況
1、紅軍符號、標識、歌曲、編制、敬禮。
2、土地分配方法與地主如何處理。
3、各級組織及軍民關系。
4、少先隊、赤衛隊的狀況?
5、擴紅是何種方式?
6、幾次圍剿中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二、紅軍北上後的情況
1、毛主席對日宣戰內容的文章。
2、紅軍北上,老百姓反應如何?
3、北上後,地方政府的情況如何?
4、當時群眾的服裝、化妝、用具與現在有何不同?
三、國民黨時期
1、剿共團怎樣組織的?
2、地主有怎樣的暴行?
四、抗戰時期
1、國民黨的情況。
2、游擊隊是如何組織的?
3、老百姓對游擊隊及匪軍關系如何?
……
創造融入愛與憎
對於作為演員的於藍來說,更多的准備工作是訪問和接觸紅軍家屬以及倖存的幹部、黨員,了解當時不能隨紅軍北上留在蘇區的人民群眾是怎樣渡過各種苦難而生存下來的,因為《翠崗紅旗》這部影片正是反映他們是怎樣歷經艱苦和危險等待而又迎來解放的日子。她懷著急切的心情,在短短的一個月里,采訪了從省委書記到普通群眾約三、四十人,每一個受訪者從娓娓而談到聲淚俱下,講述了紅軍北上抗日之後,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敵人極為殘暴,殺了很多人,很多家庭都絕代了,整整長達十五個年頭,無數家庭親人離散音信全無,但他們始終沒有忘掉共產黨。1930年就參加了黨的朱贊珍, 73歲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子統統被敵人抓走,他仍堅持不出來自首。後來母親被活活打死,他跑到廣東韶關等地才得以倖存。59歲的鍾姓老人,妻子被敵人打死了,他想國民黨總有「沒」的時候,我們會有翻身的時候,就把國民黨聯保主任的布告揭下來,藏在房子的頂板上,等著共產黨回來以求血債血償。正是黨在他們心靈深處播下的革命必勝的信念,使蘇區人民經受住白色恐怖下最艱苦的磨難,這也是《翠崗紅旗》影片的真實歷史背景。
令於藍感到收獲最為豐厚、同時也受到極大震撼的是,接觸到了類似向五兒遭遇的對象。 一個叫苦香的婦女,1929年起就做婦女工作,1934年紅軍走時已擔任寧都、興國的縣委宣傳部長,因病留了下來,打了兩個月的游擊,後被介紹去後方醫院。當時有七十多人要隱蔽到群眾家中,有三十多名傷員無論如何要跟她走,到大佛山去堅持斗爭。敵人四面燒山,她彈盡糧絕被抓到,說自己是洗衣隊的。一個叛徒認出了她:「你講呀,你過去很會講話呀!」她除了咬定自己叫苦香,別的什麼也不說。敵師長與團長都要她答應做姨太太就放她出去,她堅決不肯,說:「要不放我回家,要不死刑。」敵人把她送到南昌押了一個月,判了十二年徒刑。當時徒刑給錢還是可以買出來的,她母親就賣牛、借錢用70塊大洋買通看守所把她保了出來,在地主家做了兩年保姆。後來國民黨又逼她去後援委員會,她躲到山上,與那裡挖鎢砂礦的一個沒有黨派的管理員結了婚,歷經了許多艱苦,最後借錢做小買賣為生。她說自己相信黨一定會回來,被打時就想著如果有一口氣,就可以看到黨回來,就是死也是光榮的,黨會知道的。解放時看到部隊的首長,她悲喜交集連話都不會說了,對於自己沒有黨的關系很難受,三天沒吃飯只是哭,一路哭到寧都找到黨。
還有一個名叫王健德的,是曾任我軍司令員、解放後任副省長職務的某位領導的前妻,健康、朴實而又大方。於藍和她接觸幾次後,就應邀搬到她的家中同住。聽她談起自己的丈夫,感情還是那樣深厚。她說:「司令員講過,革命一定會成功,現在吃點苦,革命成功就好了。」她告訴於藍,自己雖沒有出面工作過,但對革命的心是實在的。在丈夫率部隊北上後,她一人含辛茹苦地挑起照顧全家的重擔,給婆婆吃三餐米,兒子一餐米一餐紅薯米,自己則只吃一餐紅薯米一餐稀飯,還設法借債供兒子讀書。後來遇上婆婆病重,日子實在難以過下去,她想上吊,可是親戚告訴她:「不到五年,他們就會回來的。」她終於咬牙堅持了下來。
王健德有時帶於藍去看她種植的果園,她手拿竹竿、赤著腳板,一走進桔林就顯露那瀟灑輕松的體態,熱情地為於藍摘下早熟的紅桔,邊摘邊談。她總是說起司令員丈夫過去對自己的好處,怎樣拉著她的手,怎樣給她講革命,一點也不嫌棄她的文化低。她說:「過年過節,他雖然不在家,我都給他擺上一雙筷,一隻碗,好比他在家一樣。我天天盼他,月亮是越盼越圓,誰知我竟是越盼越暗了。」1935年司令員還寫信回來,情意深長地寫道:「我現在很好,不要著急。不久就去打日本,打了日本再見面,回來同享幸福。」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三年、五年、十五年……沒有了消息。後來才知道,由於音訊不通家裡情況不明,他又娶了新的妻子。解放後,丈夫回家鄉看過他們,把兒子接到北京讀大學,讓親友善待王健德……追述這些不免令人傷感凄楚的往事,王健德仍表現出對丈夫的一往情深,這種東方婦女特有的忠貞不渝,令全神傾聽的於藍眼睛潮濕了。可是王健德沒有眼淚,始終沉浸在初戀的幸福回憶之中……
將近半個月的單獨尋訪,加之後來攝制組大隊人馬抵達後的集中體驗生活,使於藍對蘇區人民曾經遭遇的生活無限敬仰與同情,從內心深處產生了自己似乎就是其中一員的強烈感覺,終於成功地塑造了向五兒這一頗為新鮮、復雜的革命婦女的藝術形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攝影富有激情、詩意與創造性,攝影師馮四知與導演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擅長運用運動、光線造型以追求色調、質感的功力及經驗,大到千軍萬馬的戰斗場面,小至一個人物的特寫,甚至一草一木的空鏡頭都精心設計。結尾則在解放大軍開赴翠崗的壯觀場面烘托之中,藉助高高飄揚的紅旗與猛子、向五兒和兒子的三人中近景疊化,賦予影片以宏大氣勢與深刻意蘊。由於視覺效果突出,該片在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攝影獎,這也是中國電影攝影首次受到世界影壇的褒賞。後來此片還曾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一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每個主創人員為此獲得一枚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