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電影產業
電影是個產業,那就需要把它當作產業來辦,還原其本性,多一點商品性,少一點特殊性。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電影企業就是企業,電影產品就是商品,而不能總在是不是「純企業」、是不是「純商品」上猶豫不決、爭論不休。政治家可以把電影當作「工具」,藝術家可以把電影當作「藝術」,但在具體的管理和經營中,我們必須遵循世界通行的電影產業運作規律:「電影是一種商業運作的大眾藝術;電影是個人消費,是競爭領域的行業;電影是一種工業,電影流通是商業貿易,須遵守服務性商貿的市場規則。」
電影是個產業,那就需要政府轉變職能,企業轉變角色。政府主管部門不能「政企不分」,不能簡單地把電影當作「喉舌」、「工具」。在中國「入世」的大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門應當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內管理電影,多些宏觀調控、少些具體干預,政府決定拍什麼影片、決定檔期排片的行為應當控制。政府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中國電影競爭力,如何為電影發展創造良性市場環境,如何為電影製片與發行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上去。對企業來講,需要大力減少對政府的依賴性,而是如何想辦法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與競爭能力,電影企業如果不把自己當作正常企業,不立足於市場,在經營順利時就強調自己的企業身份,在經營不順時就忘了自己的企業身份只想著政府幹預,電影企業就難以發展。
電影是個產業,那就需相信大眾的判斷力。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的強調哪些電影是「主旋律」,美國電影有「主旋律」嗎?在美國那樣開放、講求個人自由的社會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照樣是美國電影所大力強調的,是公眾所歡迎的。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大眾看作是「受教育的對象」或「被娛樂的對象」,大眾是由千千萬萬個體組成的,他們的背景、愛好千差萬別,有的看電影是為追求藝術、有的追求賞心悅目、有的純粹是好玩,但大眾選擇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並不會影響主流價值觀的傳播,不會影響對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把電影當作產業,就必須相信大眾的判斷力,相信真善美、良知、常識在我們社會的普遍存在,使我們的電影多一點娛樂功能,少一點教化功能。
真正把電影當作產業來辦,把電影看成是一種製造業,把電影當作是商品,電影的本來價值自然會體現出來。不管你是官員、藝術家、經營者或觀眾,在電影實現「創作———生產———經營———看電影」的過程,走完「投入———銷售———贏利———再生產」的環節之後,各方的目的才能真正達到。
Ⅱ 電影產業的相關概述
從產業屬性上來看,區別於其他物質生產領域的產業,電影產業不僅擁有經濟屬性,還擁有社會文化屬性。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電影產品本身具有交換價值,可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具備經濟屬性。電影的生產製作過程十分特殊,它是一種概念先行的創作,是從抽象討論落實到實際執行的一系列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涉及了很多不同類型企業的參與和多種形式的經濟活動。同時,由於電影可以大批量的機械復制生產,邊際成本比較低。所以,對於電影產業來說,電影產品「內容」生產是其產品競爭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電影是具有深厚社會文化意涵的一種藝術形式。電影本身擁有承載信息的能力,其本質是通過流動的圖像講述故事。敘事性也成為了電影意識形態性的根源,在敘事的過程中,蘊含著文化的傳遞。文化作為電影敘事的背景因素之一,將自始至終的出現在影片中,因此,電影成為了文化議題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識、價值觀、生活方式在電影中被傳遞出來。
電影作為人類文化中一種更帶有機構性質的藝術「話語」,其意識形態性是不言而喻的,或者說電影藝術「話語」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意識形態中被構成的 。 電影產業具有獨特的盈利模式
中國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電影票房收入、出售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權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開發收入、網路版權收入等幾個方面,其中電影票房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鏈中釆取的是分賬制,就是製片方、院線和影院之間對電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電影院線在下游控制電影放映,憑借其壟斷勢力獲得分成比例有逐漸擴大趨勢。為保護製片方的利益,促進電影業健康發展,在2008年底廣電總局下發指導意見,建議國產影片的製片方分賬比例提升至43%,放映方不得超過57%。電影產業這種利益分配模式勢必會對電影產業投融資產生影響。
電影產業具有較大的需求收入彈性
一個產業的需求收入大說明該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指的是產品需求變化率與居民收入變化率的比率,反映產品的社會需求變化,居民收入變化之間的關系,產品收入彈性大說明產品需求相對於居民收入變化比較敏感,即居民收入變較小的變化會引起產品需求的較大變化。
由於中國農村電影發展滯後,票房收入很少且統計困難,現有電影票房統計都是城鎮票房收入,因此,選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經行計算。
由以上可以計算結果看出電影產業有較大的收入彈性,電影產業需求增加幅度明顯大於居民收入增長幅度,表明電影產業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和投資力度,促進電影產業快速發展,更好的滿足國民日益擴大的需求。
電影產業具有集群化、全球化發展的特質
電影產品製作周期較長、影片前制、拍攝和後制中的復雜性、分散性的特點,決定了電影產業的發展需要其他相關產業配合與支持。因此,許多國家都選取集群戰略作為發展電影產業的長期戰略。通過產業集群的發展,可以有效的占據電影產業鏈發展的核心位置,形成強大綜合競爭優勢。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奈及利亞的「諾萊塢」、韓國的「忠武路」等都是典型的代表。這些地區將電影產業、明星經紀、服務業、旅遊業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增強了電影產業的活性,也提升了相關產業的附加價值。
與其它產業不同,電影的產業集群具有自己的特有的內涵:世界各國電影產業集群大多建立在文化、經濟基礎設施優厚的城市,如前文所提及的洛杉磯、孟買、首爾等都是該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這是因為,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創意資本是一部電影從製作、發行到上映最重要的保障條件。而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往往比其他地區具備更好的投融資渠道及人才資源。
電影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
按生產要素的密集程度對產業進行分類,可分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性產業。其中資本密集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本的需求依賴程度較大的產業,或者說是資本有機構成水平較髙。電影產業的發展依靠大量資本投入,電影製作,電影宣傳推廣,影院建設等環節都需投入大量資金,產業具有較高的資本系數。
電影產業具有規模經濟效應
規模經濟指的是隨著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會逐漸下降的經濟現象。對影片製作來說,電影製作完成時,即電影母版製作完成,其主要要素投入已完成,這時母版包含電影產品的大部分成本,2009年中國國產故事影片的品均製作成本在700萬元人民幣左右,中等成本電影在5000萬人民幣以上,而製作一份電影拷貝的費用在2000-3000美元,電影發行放映成本相對於巨額的發行成本來說是微乎其微的。電影在放映時,投放拷貝的數量越大,單個拷貝成本就越低,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
電影產業具有高度的外部相關性
上世紀60年代之後,全球電影產業逐漸從垂直整合模式過渡到水平整合模式,電影產業成為了帶動整個文化娛樂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出版、音樂、電視、互聯網、動漫、等產業都與電影產業保持著極強的關聯性。目前主控全球傳媒文化資產的大型傳媒集團——包括迪士尼集團、時代華納集團等都是以傳統的好萊塢電影公司為其核心。
電影本身是匯聚了音樂、戲劇、舞蹈、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特性;在載體呈現上,它又具備復雜的技術形態能與現有的數字技術產業而相對接。此外,近年來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與拓展,也使電影產業能與其他產業很好的對接。電影主題公園的開發、電影相關周邊產品(如原聲唱片、食品、電腦游戲)的授權成為了電影製片公司重要的盈利模式。
從產品消費特性上來看,電影產品具有很強的體驗性
電影產業是通過創造供給來培育和創造消費需求的。電影產品在未被生產出來之前,市場對它的需求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電影產品是一種體驗產品(experiencegoods),對於體驗產品來說,消費者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夠了解產品特性。在電影產品交易過程中消費者所傳達出來的經驗對產品銷售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因此,電影產品的消費比起其他工業產品存在著更高的信息成本,外界對於電影產品本身的信息傳遞至關重要。
由於各國受眾結構的復雜以及消費需求的多樣性,電影產品的營銷環節在整個產業中十分重要。電影產品創造的是一種無形資產,積累的是一種品牌效應。消費者可以從不同途徑對電影產品進行體驗,分別是通過製片方渠道、影評渠道及口碑傳播渠道 .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並在不斷縮小與北美市場的差距,電影業迸發出強勁活力。這一過程中,電影市場的結構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2011年起,國內在線售票渠道興起,開始分食影院售票的利潤「蛋糕」。到了2014年,超前預售、降價、補貼,各種促銷方式同時發力,電影市場變化風起雲涌。於超感到,來影院的人雖然多了,但生意卻沒有以前那麼容易做了。
隨著影院和銀幕數的高速增長,觀眾分流和競爭壓力日益明顯。面對市場壓力,首都電影院不斷探索創新,改變工作和管理方式。在維護和改善已有會員系統的基礎上,他們將主要精力放在為觀眾提供更優質的觀影體驗和服務上。譬如,引進自動化設備,讓影片放映從人工控制變為自動控制,不但節省了人力,還提高了影片准點放映率;增加並不斷更新3D放映設備,通過提高接待能力來滿足日益增加的3D觀影需求,同時給觀眾帶來更加震撼的視聽效果。
Ⅲ 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中國電影現狀,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電影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逆差狀態,影片的海外競爭力仍然偏弱,與中國貿易大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為此我們簡要歸納了近年來中式大片的成功經驗:從創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經摸索出一條主旋律片、藝術片和商業片三型互滲的電影美學道路,特別是在主旋律應當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取得了共識。從在觀眾中的社會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蘊藉民族主流或核心價值理念的美學傳統。
發展史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從而使電影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中流砥柱。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國電影的誕生。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電影的大產業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電影經歷的是井噴現象,中國電影的行業當時都是被三大巨頭所把握的,他們一個開創了長篇正劇的歷史,一個成為了文藝片的源頭,最後一個是中國志怪電影鼻祖,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的電影製作,當外國資本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就幾乎全部的涌了進來。中國電影當時都與外國的電影各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二個電影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涌現出大批的電影製作人,也都製作出一大批優秀電影,在1950年的時期,新中國從蘇聯引入了一部電影《列寧在十月》可是中國人不懂俄語啊,於是,電影配音員就這樣出現了,於是一部帶著一股子東北味的普通話的電影出現了,從此,配音員在中國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中國電影就進入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電影事業獲得全面的發展,建立了10多個國有電影製片廠,建起了大型電影機械廠、電影洗印廠、電影膠片廠,成立了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為龍頭的電影發行網。到90年代,全國放映單位(影院、放映隊等)已超過10萬個。故事片年產量最高達140部,每年觀眾在200億左右人次,60年代以來,為了繁榮電影事業,先後舉辦百花獎和金雞獎的評選活動,還在長春、上海等地舉報了國際電影節,有不少優秀影片在權威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而中國電影的潛力也以及展示出來,2017年,全國的總票房已經高達557億,平均每天新增加5家電影院。從2012年至2017年全年上映場次從1311萬場增加到7510萬場;2012年至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從9286個增加到41179個;2012年至2017年全國觀影人次從3.5億增加到13.7億。而至今到2018年10月08日,全國總票房已經達到509.09億,才半年多過去,已經快抵得上2017年全年的總票房。幾乎每年都在100億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無限的,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唐人街探案2》這些電影都具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讓世界看到了現在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隨著國家的提倡和大眾的參與讓中國電影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也讓出品公司和大眾參與者賺的盆滿缽盈。
Ⅳ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時期: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40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行肆2015年有檔慎轎明顯提升;孝螞但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Ⅳ 近幾年電影行業的發展如何
近幾年,電影行業發展迅速,全球各地的觀眾對電影的需求不斷增長。
其中,一些受歡迎的大製作電影不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同時也帶來了廣泛的話題討論、社會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
電影產業在科技的推動下變得更加多元和國際化,包括特效、3D和虛擬現實等新技術都在向電影中漸漸應用。
同時,新興市場也加速了電影產業的發展,如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等地區成為了電影市場高速增長區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與此同時互聯網娛樂內容的興起,對傳統電影產業賀賀形成了重大沖擊。
因此,傳統電影產業也在探索並結合互聯網技術,在營銷宣傳、禪旦派在線票務和直播等方面尋找全新的增長空間和商業模式遲茄。
電影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諸多新變化和新趨勢,未來將以全新的姿態和方式持續推進。
Ⅵ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電影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完美世界(002624)、新媒股份(300770)、華策影視(300133)、平冶信息(300571)、華錄百納(300291)、唐德影視(300426)、華誼兄弟(300027)、中國電影(60097)、萬達電影(002739)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上映國產片VS.進口片數量及票房,中國大陸電影票房TOP10
1、中國醫生上映4天,票房破3億
2021年7月9日,抗疫電影《中國醫生》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上映後口碑炸裂,2021年7月12日,《中國醫生》的電影票房突破3億。《中國醫生》電影票房漲勢如此喜人的原因主要在於以武漢抗疫英雄為原型,符合中國大眾的審美需求。結合之前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9》敗給《你好,李煥英》的事實來看,未來符合我國大眾審美需求的影片或將票房大漲,我國國產片或將逆襲迎來爆發時刻。
綜合來看,近年來尤其是疫情之後,中國國產片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分別位居2021年上半年上映電影的第一二位,此次《中國醫生》的上映也在天之內突破3億元。未來,隨著我國電影拍攝技術的發展,我國電影行業或將逆襲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