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盤點好萊塢經典的科幻電影,每一部都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你看過哪部
《黑客帝國》這部片子也算是我看過的最有內涵的商業科幻片之一了,哲學、神學、無神論都在電影裡面都有濃重的表現,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蘊含了啟蒙、涅盤、重生的概念,還在電影的配樂中使用印度教的頌歌、理念、虛幻、因果報應和自然存在的多種觀點。一千個人看MATRIX,就有一千個黑客帝國。
秘訣就是歡樂,就是無厘頭,就是「搞」。搞怪,搞笑,搞懷舊,搞滿漢全席。信馬由韁的想像力才是《黑衣人》的護法利器。
《星球大戰》之所以把這部電影放在最後,是因為有的電影將註定不僅只是電影。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在1977年的問世,創造了一個現代神話。因其前所未有的太空場面,紛繁復雜的星系斗爭,它被稱為「繼摩西開辟紅海之後最為壯麗的120分鍾」。《星球大戰》三部曲(1977~1983年)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B. 20部經典好萊塢電影
1、《肖申克的救贖》豆瓣9.7
本以為這是一篇不會再老調重談的影評,但影片所展現的內涵,卻也是人類命題中永恆的討論,我想這也是這部94年的影片,到現在依舊保持生命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吧。在無盡的等待中,利用智慧和希望,用一把小鐵錘救贖了生命,同時救贖了監獄,並將希望的種子播種到每個人的心裡。所以說,安迪是英雄,是強者。安迪與瑞德的緣分和友情也很打動人心。值得一看再看。
2、《阿甘正傳》豆瓣9.5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將會嘗到的是什麼味道。」 「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沒有什麼不同,一點也沒有」。該片形象鮮明、故事曲折生動、畫面唯美亮麗、演員生動鮮活、主題深刻勵志。飾演主角的湯姆·漢克斯將阿甘刻畫得入木三分,感動了無數的影迷,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大獎更加是對他演技的極高肯定。
3、《泰坦尼克號》豆瓣9.4
記得看《泰坦尼克號》是我還在上大學時,那晚看了之後整夜都沉浸在傑剋死去的悲傷中,第二天睡了一天才好一些。這是一部經典之作,不僅僅是小李子太帥了,就算女主角胖了一些,但也不影響整部影片給人留下美好回憶的觀感。偉大的愛情總是伴隨著災難,同時有遺憾的愛情又總會讓人們的記憶更深刻,這部影片同時具備了這兩個特點,製作又非常精良,廣為流傳的主題歌至今聽來都動人心魄。
4《拯救大兵瑞恩》豆瓣9.0
心目中最好的戰爭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除了將開頭的那場海戰以及結尾的那場守橋戰的背景設得很大,很壯闊,很雄偉,很槍械化外。斯皮爾伯格不像普通的戰爭電影那種去拍攝,而且也沒有用過多的廣角鏡頭去體現戰爭的波瀾壯闊,而是將更多的鏡頭給了每一個角色,給了每一個士兵,拍攝他們的細微的表現,從而去體現他們對戰爭的厭惡。能將這些全部做到的必定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何況還是上個世紀的。
5、《盜夢空間》豆瓣9.3
該片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代表作,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影片中,造夢師和他的團隊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完成一次又一次歷險,多層夢境空間的設置更是讓人耳目一新,突破觀眾想像的邊界。 精妙的故事架構,加上環環相扣的敘事和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成就了《盜夢空間》的成功,其成功位列影史十佳電影,實至名歸!
6、《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9.2
時隔多年再次重溫這部現實主義黑暗電影,真的大呼過癮,
C. 好萊塢最經典的十大電影,錯過一部都可惜!
10、《完美世界》
林特·伊斯特伍德真是個偉大的導演,總能把人性拍得如此美好而有力量。該片把公路片,強盜片,西部片雜糅在一起,講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不完美的世界。而影片中頗具社會,道德,教育意義的思想內涵更具有藝術張力。
如果這個都不是經典,那麼什麼才能夠叫做經典呢,雖然是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電影,很多人都以為是法國電影,但其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萊塢電影,拍攝於紐約。也是此片導演王好萊塢發展的第一部電影,但是卻如此的驚艷如此的美好。必看必看必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8、《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是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家鄉,每個人的初戀,是最後綿綿長長一直伴隨到死,滲透到了血液里靈魂里的記憶和感覺。我覺得這段影評深的我心,而《天堂電影院》也確實是這樣的電影。
7、《勇敢的心》
這才是好萊塢的史詩片該有的樣子,一曲孤膽英雄盪氣回腸的悲歌,所有的人都會死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的活過。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自由的英雄,當華萊士在臨死之前大省呼喊出freedom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潸然淚下。
6、《百萬寶貝》
出身寒微的大齡女青年終於到了冠軍之賽的巔峰,穩步向勵志的大團圓全力邁進的中途,竟突然一個急轉直下,迅速跌入無底深淵。這世界真的有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傳奇嗎?還是人再努力,也始終躲不過命運的算計。
5、《阿甘正傳》
阿甘奔跑的意象,應該留在了很多人心裡。他不是幸運,他只是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情,真心對人,信守承諾,聽從命令,孝順母親,照顧朋友....這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每個人都該看的電影。
4、《辛德勒的名單》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歷史,多麼希望它早早結束,但如此一部經典的影片你卻永遠都不想它完結。感動於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遠是黑白畫面中的那一抹紅色。在任何時代,不管有多麼的黑暗,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著;而經典的影片也不會因為缺失色彩而讓人覺得沉悶。
3、《悲慘世界》1958年版本
每個世界裡都有悲慘,以德報怨,分時分人 區別對待,不是每個人都能用愛去感動。雖然是老片,但卻歷久彌香,不同於新版的《悲慘世界》,更深刻,更寫實,也更令人動容,也許以德報怨才是真正活過的意義。
2、《拯救大兵瑞恩》
這是潮汐看過的最好的戰爭片了,沒有之一。有些電影只配充當茶餘飯後的消遣,有些電影則註定成為記憶的里程碑。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屬於後者。 一 戰爭總使人聯想到史詩,史詩十有八九會描寫戰爭。 二戰是人類歷史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詩,更重要的電影中的人性光輝,我永遠記得那句:值不值得,什麼又叫值得。
1、《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部被世人傳頌的電影,豆瓣評分9.6分,潮汐就算使用再華麗的辭藻去形容也會顯得蒼白,雖然在1994年在奧斯卡上輸給了《阿甘正傳》但是這部電影儼然已經成為了廣大影迷心目中的無冕之王。如果你喜歡電影就不得不看,據說美劇《越獄》的原型也來自於此。《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永恆不變的真摯友誼,百折不撓的靈魂煉鑄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影視資訊,那就動動你的拇指關注潮汐電影吧~~
D. 好萊塢電影中哪一個片段堪稱「視覺盛宴」
一,《指環王》第二部聖盔谷,甘道夫帶著援兵到來。第三部,米納斯蒂利斯,阿拉貢從船上跳下。二,《霍比特人》第二部,矮人們躲酒桶里逃生。第三部的五軍之戰,矮人和精靈的對決,影院版被正鉛含剪掉了,加長版有,很精彩。三,《復聯四》眾英雄回歸戰場。四,《加勒比海盜》第三部,飛翔的荷蘭人和黑珍珠在漩渦上絞在一起的大戰。五,《環太平洋》第舉笑一部,「危險流浪激基者」掄一艘軍艦當狼牙棒打怪獸。六,《盜夢空間》折疊城市片段,現在看不覺得有什麼,《奇異博士》做得更花哨。當時真把我看呆了。七,《星際穿越》的太空旋轉對接。其他的想不起來了,歡迎補充。
E. 美國好萊塢2000年以後的經典電影,推薦一些場面精彩好看的,謝謝!!!!!!!!!!!!!!
七龍珠 逃出克隆島 神奇四俠2 無敵洛克 X戰警3 生化危機3 蝙含慎顫蝠俠之暗夜騎士 刺客聯盟 懲罰者2 暫時就能想到這么多了孝鄭 這些應該夠你看好些談敗時間的了
F. 好萊塢電影史上TOP10必看經典片,有哪些
提到好萊塢,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舉世聞名的電影中心。在這里不僅有著非常優秀的時尚資源,還有非常多的娛樂產業,由此也給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是電影中心,也是由這里的環境所決定的,不僅擁有著宜人的風景,同時許多畫面都適合出現在電影場景之中。慢慢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現如今它似乎已經成為了美國電影的一個標志,或者說是代名詞。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對電影進行排名,好萊塢的眾多電影,自然也會有一個名次,而以下的這三部電影也是不容錯過的。
從《速度與激情》這個電影的名字就能夠感受到一種青春熱血的氣息,所講述的故事也是關乎於賽車的。在電影場景當中,不僅有令人熱血沸騰的飆車場面,同時也有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誼。這一個系列的電影一共有8部,每一部所講述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但是卻能夠帶給觀眾同樣的震撼。
G. 美國大片畫面特點是什麼
美國大片畫面特點是:限制型的敘述手法,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眾多技法中最明顯的傾向是採用「客觀化」,意即呈現一個基本的客觀故事,在此基礎上穿插人物的「知覺主觀」和「心理主觀」視點。
因此,經典好萊塢敘事電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結構故事和展開情節方面明顯地以戲劇化作為基礎,故事情節充滿戲劇性沖突。經典好萊塢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動角色(active)。
美國大片推薦:
西部:燃情歲月,荒野大飆客。
歌舞:歌舞青春系列,跳出我天地,黑暗中的舞者。
喜劇:小姐好白,金凱瑞大部分。
犯罪:七宗罪,漢尼拔系列。
恐怖:電鋸系列,隔山有眼。
戰爭:黑鷹墜落,辛德勒的名單,太平洋戰爭。
H.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畫面幾乎都很暗
一、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的形成和發展完善之路「好萊塢」有幾種界定方式:最寬泛的是指美國電影業,包括不同城市、不同規模的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狹義的「好萊塢」是指「七大金鋼」公司(俗稱「主流片廠」,包括時代華納、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環球,哥倫比亞、米高梅);地理概念的「好萊塢」是指大洛杉磯市當中的一個鎮,山坡上有個巨大的「好萊塢」(Hollywoodland)字樣,但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片商坐落該市。以時間坐標來看,「好萊塢」大約從1904年起,敘事形式(劇情片)成為電影產業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形式。這時,好萊塢開始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強勢力量。1908——1927年是經典好萊塢電影的發展階段。1910年左右,許多電影公司開始遷往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一個小鎮,好萊塢成為電影公司的主要聚集地。到1920年的10年間,許多小公司逐漸合並成為一些大公司。在這種大眾化生產體系的製片廠里,美國電影開始形成了完全傾向敘事形式的電影製作。愛迪生公司的一位導演埃德溫.鮑特是第一個運用敘事連貫性與發展的原則來拍片的導演(相對於早期的雜耍式小喜劇的影片,是一種前古典的敘事電影)。鮑特的影片《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1903),片中我們看到一對母子被消防員救了兩次,一次從屋裡拍攝,一次從屋外拍攝。雖然該片運用了一些重要的經典敘事因素(如一個消防員預感火災將發生,一連串拉著警報的消防車開到現場的鏡頭),但鮑特在當時還沒有認識到應當如何運用兩個鏡頭的交錯剪輯,來傳達給觀眾一個完整的故事與劇情。鮑特的另一部電影《火車大劫案》(1903)則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原型。劇情發展已經具有清楚的時間、空間和邏輯上的線索,從劫匪開始搶劫到最後被殲,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步步的發展。好萊塢導演格里菲斯的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和《黨同伐異》(1916),其敘事語言的開創性具有讓電影可以和音樂、戲劇、小說等門類一同站在藝術品的行列里的劃時代的意義。這兩部影片已把一個場景分成幾個鏡頭,交叉運用遠景和大特寫,並且他賦予了這些手法強烈的動機或理由。在情節處理上已不僅是簡單交代救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救援行動,而是發揚光大為經典的「最後一分鍾營救」。格里菲斯把剪輯句法的基本要素變成精確有力的語言,被電影學者叫做「經典剪輯」。經典剪輯用剪輯來增強戲劇效果,而不是只達到一些純粹表面的目的。並且把動作分為一系列鏡頭,仔細選擇和安排遠景、中景、近景鏡頭,並不斷改變觀眾視點,是主觀的連續性,即包含在連起來鏡頭中的聯想。用一個比喻來說,汽車在早期已經具備前後四隻輪子,一隻方向盤,駕駛倉等一直到今天汽車基本不可或缺的要素。格里菲斯的電影對於電影敘事,尤其是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就是那四隻輪子和一隻方向盤。到了無聲電影的尾聲,也就是20年代末期,經典好萊塢電影已經發展出相當復雜的格式,聲音和色彩等電影新技術的出現也對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30—40年代經典敘事的好萊塢電影達到高峰,並很快風靡全球。60—70年代在經歷了漫長的低谷時期之後,好萊塢電影工業完成了向新好萊塢轉化的過程,又迎來一派繁榮。出現了一批被稱為「電影業的小夥子」的年輕導演,他們對經典好萊塢敘事傳統充滿了敬仰之情,他們遵循經典電影類型片樣式,但又加入了許多個性化風格。高科技的運用也更加豐富了好萊塢電影的敘事手段。弗朗西斯科.科波拉《教父》(1972);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1977);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大白鯊》(1975);馬丁.斯科西斯《計程車司機》(1976)等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馬丁.斯科西斯,他是典型的從小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一代人,深受好萊塢電影文化熏陶,同時又是在好萊塢統治下的美國電影界生存,他可以嫻熟的把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手段運用到自己的作品裡,講出一個又一個經典的好萊塢的電影「好故事」,同時他把理念和思考蘊含於故事之中。首先有一個讓觀眾滿意的故事,然後觀眾再考慮去接受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即由感性到理性,講故事一直是他傳達感情和思想和有力武器。斯科西斯的影片中還運用了許多大膽的新技法,大量的跳接,突如其來的定格,和許多大膽的特技,這是傳統好萊塢沒有的。但這些技法以觀眾認知為基礎,具有巴贊所說的「邏輯性」,所以仍然保持了觀眾的幻覺。與歐洲許多導演不同,他的電影仍是觀眾視點,他在觀眾視點和導演視點中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他們否認那些「隱而不見」的敘事和「消極」的看片的經典原則,他們極力張揚個性化的藝術創作,也許斯科西斯們的探索正是當代電影發展方向和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未來走向。美國著名電影史研究專家羅伯特.艾倫和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的《電影史:理論與實踐》指出:「自本世紀以來在西方佔主導地位的電影風格被稱為經典好萊塢敘事風格。這個術語意指電影元素的一種特定組構範式,它的整體功能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講述一個特定類型的故事。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包括一條連續的因果鏈,動因是某個角色的慾望或需求。通常的解決方式就是滿足那些特定的慾望或需求……經典好萊塢風格的歷史重要性在於到20年代後期,好萊塢風格作為敘事影片創作的獨家風格已為世間大多數人所接受。其他風格則被好萊塢風格的陰影所遮沒,並且要在好萊塢風格所建立的標准面前受到評判。對於電影史學家來說,好萊塢風格提供了一種在歷史上可以界定的標准,一種美學參照系。其他風格將被聯系於這種參照系加以評估,參照系內的影片和影片創作者亦會因之而確定各自的位置。顯然,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整體功能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講述一個特定類型的故事。」而這種「特定的方式」就是三四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戲劇化風格,並進而形成了好萊塢全盛時期所特有的類型電影,使得好萊塢影片可以歸納為一個個「特定類型」。因而經典好萊塢電影曾經也被稱為「戲劇式電影」。二、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策略西方戲劇在舞台上講故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早在古希臘戲劇就已經開始形成完整的5幕式戲劇結構(序場Prelude、開場Introction、發展Development、解決Resolution、尾聲Epilogue)。經典好萊塢影片很「霸道」的把借用這一結構樣式講故事的電影結構方法歸入自己名下。當然戲劇按照沖突律結構劇本,雖也適用於電影劇作結構,但「電影在應用這一定律時必須注意一些重要的特殊條件。」(美國電影和戲劇理論家勞遜語)在經典好萊塢敘事結構中還有一種以序曲、主題、第一主題變奏、第二主題變奏、主題再現、尾聲這一交響樂為藍本形成的「電影交響樂結構」方式,本文不做了。1、序曲和尾聲。古希臘戲劇多在廣場集市上演,人來人往環境嘈雜,序曲的功能是等待觀眾,幫助觀眾情緒沉靜下來。序曲往往既沒故事也沒人物,只有音樂。尾聲的功能是讓觀眾平靜的回到現實。六十—八十年代好萊塢電影傾銷年代,電影放映前廣告已放映一會了,所以電影往往從第一個畫面就開始進入故事。中國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第一個畫面鞏俐就開始講話了,就是一個例子。尾聲則由於故事已結束,就是讓觀眾等燈亮起來的作用,也被很多劇作者和導演所舍棄。早期經典好萊塢電影都是嚴格按5幕式進行結構的,八十年代以後的敘事結構變成了沒有序曲和尾聲,只有開場、發展、解決的三幕式成為主流。這一演變不是美學因素造成的,而是環境造成的。2、「起、承、轉、合」。中國古典派在文章結構的講究上有「起、承、轉、合」的概念。這個結構故事的總結和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結構開場、發展、高潮、解決有著神似的相象。開場(Introction),在這一部分中編導的主要目的在於「破題」,即介紹劇中明星人物並介紹他的對手,設置一個矛盾或危機。開場要求「開門見山」,是在富於動作性的沖突中的。任何敘事藝術都以寫人為中心,這個「沖突」往往體現為性格的沖突。開場部分應當以交待清楚重要人物之間的性格差異為要務,並且還要點明敘事的重心和基本情景。典型的方式是在開場時,盡量以連續發生的情節動作來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好奇心。這種情形,可用「讓觀眾陷在劇情中不能自拔」來形容。觀眾會在已呈現的事件當中推測可能的原因。經典好萊塢影片《魂斷藍橋》的開場為例,便是在富於動作性的沖突中的。男主人公羅依和女主人公瑪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亂糟糟的空襲警報中相見了,這是大情景。羅依是馬上要上前線的軍人,瑪拉是一家紀律嚴厲的芭蕾舞團的演員,這是小情景。這些基本情景都不允許他們相愛。羅依是個浪漫貴族出身的軍人,瑪拉是一個平民之家務實的姑娘。羅依取走瑪拉小護身符,沒出席上司的宴會,卻跑去觀看瑪拉演出,並把她私約出來,兩人在「燭光俱樂部」約會。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還有英國傳統社會傳統等級觀念的重壓。這個開場部分就讓性格沖突接火交鋒,為未來沖突建立依據,也為悲劇性結局奠定了合理、可信的基礎。發展(Development),也叫「糾葛」,著重展示矛盾糾葛如何加強劇中英雄的困難與危機。不僅要展示劇中正反主人公的能量和目的,還要著重刻畫劇中人物所面對險惡的環境。影片《魂斷藍橋》發展部分有五段戲,孤立起來看,各成段落。認真分析,上一段是下一段開始,下一段又是上一段的必然繼續。另一種說法是前一個是下一個的准備,下一個是前一個的高潮。《魂》片作者正是按照「沖突律」的法則,經過仔細設計和安排,錯落有致地把各個部分組織起來,以達到矛盾深化的目的。由於矛盾的不斷深化,便也造成了戲劇藝術必需具備的那種緊張感。這種「緊張」必須逐漸加強,不能讓它鬆弛下來。困難點要越來越難才好看。姐姐反對完,媽媽反對,爸爸再反對,這是瓊瑤劇常見的敗筆,同一性質的反對張力一樣,這就不是層層遞進的緊張了。阿契爾在《劇作法》一書中說:「戲劇的秘密的最大部分在於一個詞「緊張」。而劇作家技巧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於產生、維持、懸置、加劇和解除緊張。」經典的發展結構為了不斷加強這種緊張感,往往要遵循一條原則,即按照情節發展的邏輯,順序地把來龍去脈交待清楚,是劇情能夠以步步相逼的發展威勢,奔赴高潮。它必須按照因果關系,把段和段、場和場,循序漸進地、承上啟下地、合情合理地連接起來。大部分的情節發展模式是:因果關系通過不同方式改變角色的境遇。最普通的一種就是——所知信息的變化。經常,角色在劇情發展過程中獲得了某些信息,其中有一些在劇情轉折時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還有目標引導的模式,及它派生出的找尋模式和調查模式等。時間與空間也提供情節發展的不同模式。經典發展模式強調戲劇的整體性,表面上合理的動機,各個組成部分的連貫性。每一個鏡頭都不露痕跡的過渡到下一個鏡頭,力求使動作順利地開展,造成一種不可避免的感覺。為了增加沖突的緊迫感,有時會加上某種最後期限,從而強化感情。尤其是在早期經典好萊塢電影中,經典發展模式往往有兩條情節線索,與主要的動作線索同時一個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在愛情故事中,一對次要戀人與一對主要戀人同時出現。高潮(HighestPoint),電影敘事中的高潮是指戲劇性進展(在情緒、劇情、力度方面)最高點。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高潮並非必然是一場激烈的戲,只需要情緒激烈就行了。在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那場經典的淋浴兇殺戲中(第一幕最後),兇殘、血腥的表現遠比最後在地窖中發現母親屍體要多。高潮也更不一定是一種戲劇性突變。相反,高潮完全可以是一次意料之中的、期待著的對抗。例如經典類型片中的西部片和偵探片中,表現為主人公和對手公開發生接觸對抗。一方勝利、一方失敗。經典好萊塢敘事結構中的高潮往往是結構的頂點,是沖突從量變到達質變的時刻。在《魂斷藍橋》中,如果說發展部分還只是矛盾經歷著量變的過程,那麼,當一直作為伏線處理的「等級差距」這一新的矛盾突現出來時,促使原有的矛盾產生質變,形成了全劇的高潮:瑪拉作出了最後的抉擇,她奔向羅依母親的房間,向羅依母親剖白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在高潮這一時刻里,人物往往將其精神本質最鮮明地表露出來。高潮時刻的瑪拉個性鮮明奪目:她是一個受正統觀念深深束縛,一個肉體雖遭污辱而心靈至純至美的女性。在高潮這一時刻里,體現在整個沖突中的兩種力量,誰勝誰負也已被確定:在純潔愛情和傳統觀念較量中,瑪拉終於失敗了。西方的畫作總有焦點最中心的地方。西方的畫作很自然的就能把欣賞者的目光引到視覺焦點上,這是其技巧的必然。與之相對應的,往往一部兩小時片長的經典好萊塢敘事影片在其時間的正中點:一個小時的時候,會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那就是「次高潮」(1stculmination)。解決(resolution),高潮之後的部分,是矛盾沖突的結局。原則上,任何敘事都會走向結局,結局往往意味著故事中所展示的矛盾沖突,獲得了解決(至少作出了解答)。大多數經典好萊塢敘事影片都會呈現一個封閉性的結尾,不留下任何未解決的問題,尋找一個最後的結果來完成因果鏈。觀眾通常會知道每個角色的命運,每個秘密的答案和沖突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些特徵都並非敘事形式所必需。按照經典的傳統,在喜劇中是婚禮或舞會,在悲劇中是死亡,在一般戲中是團圓或恢復正常生活——結束。最後一個鏡頭出於它的特殊地位,往往是某種哲學概括,總結前面這些素材的意義。3、好萊塢最新寫作觀念——搭橋式美國學者托馬斯.沙茲在《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一書中指出:「好萊塢製片廠實際上逐漸把影片生產的每一個階段都標准化了,從敘事的構思到最後影片投放市場。」好萊塢這種標准化的製作是與好萊塢觀眾密切聯系協調的結果,是一種對觀眾集體價值和信仰的應答手段。市場的成功必然鼓勵重復,而任何敘事模式,甚至在電影敘事一般語法中的一個孤立技巧的演變,也都是製片人和觀眾之間持續進行交換的結果。觀眾的反應最終決定了一個故事的敘述範式或技巧是否需要重復或者進行更改,並最終在電影生產系統內加以成規化。我們來簡略的瀏覽一下經典好萊塢電影生產要經過的幾十道工序:首先由製片人提出拍片意圖,交編劇部門編造故事,確定情節,再到「噱頭部」增添笑料,補充滑稽場面,次要情節,然後便到專門設計對話的部門寫出對話。劇本定稿後,交由總導演分配給負責各個場面的分導演,安排協調調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部經典好萊塢敘事劇作的創作並完成,並不像一幅畫作或小說往往由一個人獨自構思創作而成,而是一個集體進行的項目。比如小說的結構並不重要,小說家信筆寫來的多,讀者對小說閱讀是亂翻也能看懂的。而電影,尤其是經典好萊塢電影是線性敘事的,故事結構必須很嚴密,要嚴絲合縫才行。好萊塢不同工序的編劇們是靠什麼來結構出敘事的框架的呢?看了對下面一張圖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答案:好萊塢的編劇們更象一群蓋大橋的建築工程師。他們新開發的劇作法叫「搭橋式」。故事進入點次高潮高潮ⅠⅡⅢ序幕開場(破題)發展(糾葛)解決尾聲第一個橋墩第二個橋墩(動機)(目標)我們知道蓋一座橋並不是從河的一邊壘到另一邊,而是先壘起中間承重的橋墩,再搭兩邊橋板。好萊塢的「工程師」們結構劇本也同樣不是由頭寫到尾的,而是先找到圖中所示的「動機」和「目標」二個橋墩。從這里開始建立全劇的敘事結構。第一個橋墩是故事的進入點,「工程師」們苦思冥想的是找到怎樣一個「意外」造成故事進入。在第一個橋墩首先他們要解決的是主人公的動機問題。經典好萊塢影片的敘事中,主要由心理因素引發的劇情因果鏈幾乎是所有敘事事件的動機。第二個橋墩在全劇的高潮,這里是主人公的目標所在。只有這兩個部分扎扎實實的想明白,看透了,結結實實壘起來,才可以由此而開始鋪展橋面。這就是「搭橋法」的核心之所在。這個方法雖然匠氣,但對於結構一部經典敘事的好萊塢影片又是很實用的法。以前一本影片的膠片長度是10分鍾,一部120分鍾的好萊塢電影就是12大本膠片,一部影片也就是由12個事件來組成,這就是機械性的習慣,也是暗藏在觀眾心中的習慣,即10分鍾一過就期待下一個事件。建橋的工程師挑選建橋的材料要權衡長短尺寸和重量。好萊塢的「工程師」們則以時間為單位裁剪素材,長於10分鍾完成的事件,15分鍾減掉5分鍾就好了,不足的補齊就OK了。時代的進步,現在電影觀眾的欣賞節奏加快,要求6-8分鍾要完成一個小事件,這樣一部120分鍾的影片要求有16個左右小事件組成。「工程師」們修改潤色劇本總是從小的事件的裁剪入手的,然後再去分析大的結構,以是否勻稱為好的標准。這是好萊塢劇作「工程師」們把握節奏最簡單而有效的法。三、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技巧策略1、蒙太奇技巧: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等影片中創造性的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和情感參與,並由此發展出後來成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的一種拍攝和剪輯語法:用主鏡頭或交待鏡頭建立一個故事的發生地點,然後,當動作發展時,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戲劇性高潮時用特寫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很顯然,這種敘事蒙太奇是建立在觀眾對事物理解的心理邏輯之上的。因此容易被觀眾所理解和接受,或者說,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電影的敘事而對其中蒙太奇敘事技巧卻習焉不察。這種把自身隱藏起來的正是一種所謂「透明」的敘述。這種敘述方式造成了觀眾的幻覺,使他們相信好萊塢的那些傳奇。2、觀點選擇:經典好萊塢觀點包括主觀(subjective)、客觀(objective)、絕對客觀(absoluteobjective)、全知觀點(omniscient)、作者觀點(author』s)、多重觀點(multiple)、復合觀點(combination)。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眾多技法中最明顯的傾向是採用「客觀化」,意即呈現一個基本的客觀故事,在此基礎上穿插人物的「知覺主觀」和「心理主觀」視點。因此,經典好萊塢敘事電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即使觀眾只注意一個人物,我們也可以通過劇情獲取劇中人所不了解或沒聽到的信息(《西北偏北》、《公路勇士》是這種傾向的好例證)。這種手法只有在某些主要依仗神秘的類型所片(如偵探片)中才廢棄不用。經典好萊塢敘事並非一味鼓勵觀眾對影片中主人公的絕對認同,實質上「電影最終的威力,尤其是經典好萊塢傳統的威力在於主觀認同與客觀超脫之間,參與動作與觀察動作之間的張力。」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煞費苦心地讓觀眾積極實現主觀認同而參與情節之中的同時,又通過精心的安排讓觀眾置身於這些中心人物之外,讓觀眾處於一定的審美距離而觀看劇中人的表演。這一點突出表現在攝影機的正/反拍(被攝對象)鏡頭敘述模式和全知的敘述模式交互運用。一方面,在正/反拍鏡頭中,影片讓劇中人直接為觀眾組織戲劇性空間,只有劇中人在看的時候,觀眾才在視覺上看到劇中所看到的物理空間,從而直接鼓勵觀眾和劇中人物產生強烈認同,觀眾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成為劇情動作的參與者。另一方面,當攝影機採取全知的敘述模式時,觀眾對劇情的了解就遠遠大於劇中人對劇情的了解,觀眾就實際上進入到一個和導演無意的共謀:即觀眾和導演都在劇中人「上面」,猶如上帝一樣俯視劇中人物困境。這時觀眾對劇中人物的認同轉移到對導演的認同,觀眾從劇情的參與者轉移為旁觀者。3、角色結構譜:經典好萊塢影片的角色往往有如下幾種: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動角色(active)、被動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單線人物(one-string)、圓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俄國學者費拉基米爾.普羅普在他的《俄羅斯民間故事研究》中認為故事中的眾多身份,面目各異的人物卻不外乎七種角色,普羅普將其稱為七種「行動范疇」。分別是:①壞人②施惠者③幫手④公主,或要找的人和物⑤派遣者或出發者⑥英雄或受害者⑦假英雄。應該說不論是敘事電影還是民間故事,類型化的人物是它們共同的敘事基礎。經典好萊塢電影往往追求人物形象的類型化。所謂類型人物,正如英國文藝理論家福斯特所說,就是具有單一性格結構的人物,也就是說可以用一個專有名詞或集合名詞便能夠概括的人物。福斯特認為,文藝作品中類型人物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讀者或觀眾可以輕易地分辨他們並記住他們,這種類型人物善惡分明,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界限十分清楚。當然這種類型人物最大的弱點在於,人物性格未免太露太淺,缺乏足夠豐富的性格內涵。好萊塢生產的大量西部片,主人公幾乎都具有善惡分明的類型化傾向,無論是英雄牛仔與印地安人、警長與匪徒幾乎全部都可以用類型化來劃分。4、對白技巧:經典好萊塢電影對白有如下幾種功能:帶動故事情節;表現角色內心;介紹源由、背景、過往;定下調性。講幾點編劇們寫對白時小心的地方。不要出口成章,小心佳句,單看很好,放角色口中則不好。激動時不可說明白話。要人說人話,不要太完整。「一個破碎的我怎麼去拯救一個破碎的你,,,,」這就是一句日常口頭不會說的話,寫成對白是敗筆。舞台上長篇大論的對白用的多,放到電影里要小心。《蘇菲的抉擇》和《德克薩斯州的巴黎》兩片中都有長達十幾分鍾的精彩的長篇對白,它要求首先演員要棒,其次故事要堆疊到那個情緒和意境才可以。對白還可以用來轉場,也能構成溝通。對白勿與視覺重復,但可與視覺相輔。好萊塢編劇們最老套的對白的信念:最後一句話最有力。5、節奏的控制:文章的作者控制文章節奏的手段是段落。電影控制節奏的法很類似,一段電影是用開場和收場的視覺的標點符號——鏡頭來分段。空鏡、搖鏡、淡出淡入等都可以起段落逗號和句號的作用。經典好萊塢電影的轉場有時間轉場、空間轉場、情感轉場、空鏡轉場、餘音戲轉場等轉場手段。6、好萊塢劇本寫作程序:一般是這樣的順序構想(idea)、本事(synopsis)、角色研究(charactersketch)、故事大綱(treatment)、分場大綱(scene-by-sceneoutline)、劇本(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