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微電影國學經典故事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微電影國學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5-21 17:58:25

A. 精選關於國學經典小故事



篇一:【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突然聽到有人在哭,聲音顯得很悲哀。孔子對駕車的人說:「這哭聲,雖然聽起來很悲哀,卻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聲啊!」於是,趕著馬車尋聲到前面,前進一小段路後,便看到一個不尋常的人,身上掛著鐮刀,系著白帶,在那裡失聲痛哭,然而卻不是哀喪之哭。孔子於是下車,上前問道:「先生,請問您是什麼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問:「您現在並不是服喪的時候,為敏早何會哭得這樣悲傷呢?」丘吾子哽咽地說:「我此生有三個過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覺悟到,但已經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問:「您的三個過失,可以讓我聽聞嗎?希望您能告訴我,不要有什麼隱諱啊。」丘吾子悲痛地說:「我年輕時喜歡學習兆賀,可等我到處尋師訪友,周遊各國回來後,我的父母卻已經死了,這是我第一大過失;在壯年時,我侍奉齊國君王,然君王卻驕傲奢侈,喪失民心,我未能盡到為人臣的職責,這是我第二大過失;我生平很重視友誼,可如今朋友間卻離散斷絕了,這是我第三大過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嘆道:「樹木橋猜雀想要靜下來,可是風卻刮個不停;兒子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不在了。過去了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是年齡啊;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啊!就讓我從此辭謝這個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盡了。孔子很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你們應記著此事,這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啊!」


【智慧小語】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是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緊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陰。


篇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智慧小語】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弟子規》中說:「房室清,牆壁凈,幾案潔,筆硯正。」意思是說: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篇三:【母熊護子法】


昔日有母熊被獵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動而沒有倒地,獵人覺得很奇怪,上前去看個究竟,結果發現母熊已經死了,卻緊緊抱住一顆大石頭。為什麼呢?原來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會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緊大石不放。


【智慧小語】動物界中的母與子,無論生死都相互眷戀,它們的慈愛與孝義都到了極處。人類為了貪欲捕殺動物,天下沒有比這更狠心的了!


篇四:【舜的故事】


《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後,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並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後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遇到小過失就要嚴厲懲罰他。但舜卻孝敬父母、友愛弟弟,從來沒有鬆懈怠慢。舜非常聰明,他們想殺死舜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時候,他又總在旁邊恭候著。有一次,舜爬到糧倉頂上去塗泥巴,父親就在下面放火焚燒糧倉,但舜藉助兩個斗笠保護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從糧倉上跳下來逃走了。後來,父親又讓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鑿出一條通往別處的暗道。挖井挖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裡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從暗道逃開了。他們本以為舜必死無疑,但後來看到舜還活著時,就假惺惺地說:「你跑到哪裡去了?我們特別想你啊……」他們經常想方設法害舜,但舜不計前嫌,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後來他的美名遠揚,堯帝知道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讓位於他,天下人都歸服於舜。


【智慧小語】: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要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贊賞。有這樣的胸襟與對道德的堅守,才能讓他有機會得到先王的賞識,成為受人愛戴的賢明的君主。



篇五:【老漢粘蟬】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松,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老人說: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著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品類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樣為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智慧小語】一個人如果能夠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集中精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


篇六:【書讀百遍,其意自見(xiàn)】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的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語】現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麼忙,工作壓力那麼大,生活節奏那麼緊,哪有時間學習?」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愛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於業余時間。有個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由安排時間。前面兩個「八」,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並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於剩下的八小時怎麼度過。


B. 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十篇

【 #能力判罩訓練# 導語】兒童在一定時期,故事對他們來說是相當有吸引力的,而且還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的啟發和知識。有些故事甚至會影響小孩的成長。聽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豐富和發展想像力。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講故事。下面是 分享的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十篇。歡迎閱讀參考!

【慎沖禪篇一】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春秋時期的郯子,生性至孝,歷來為人所稱道,被視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國歷盛傳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視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體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到處求醫。聽說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後非常感動,想辦法給他弄來鹿乳,並護送他出山。

《弟子規》中說:「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有命令,要趕快行動,不應該拖拉,這也是孝敬父母的舉動。從小若有孝的理念,那麼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會去孝養。

【篇二】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特別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得到一百兩黃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個)」。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當上了皇帝,開始搜捕項羽的部下。季布曾經是項羽的得力干將。所以劉邦下令,只要誰能將季布送到官府,就賞賜他一千兩黃金。但是,季布重信義,深得人心。人們寧願冒著被誅滅三族的危險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願意為賞賜的一千兩黃金而出賣他。

有個姓周的人得到了這個消息,秘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賞季布對朋友的信義,盡力將季布保護起來。不僅如此,他還專程到洛陽去找汝陰侯夏侯嬰,請他解救季布。

夏侯嬰從小與劉邦很親近,後來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很欣賞季布的信義,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終於使劉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劉邦還任寬塵命他做了河東太守。

【篇三】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將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孟子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應順承。」對父母長輩的責備,理應樂於聽受,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篇四】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麼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凡成大事者都是從小事一步步走出來的,福報也是做的一點一滴的好事積累起來的。

【篇五】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昔日有母熊被獵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動而沒有倒地,獵人覺得很奇怪,上前去看個究竟,結果發現母熊已死了,卻緊緊抱住一顆大石頭。為什麼呢?原來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會打中小熊,至死也忍痛抱緊大石不放。

動物界中的母與子,無論生死都相互眷戀,它們的慈愛與孝義都到了極處。人類為了貪欲卻捕捉動物,天下沒有比這更狠心的了!

【篇六】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àn)。」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篇七】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

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裡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

後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

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

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捨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

袁術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後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篇八】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

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裡扔掉。

孫元覺拉著父親,跪著哭求不要這樣,但父親不理。

他猛然間靈機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

父親問什麼要求,他說:「我要把那個筐帶回來。」

父親不解道:「你要這個干什麼?」

「因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你怎麼說出這種話!」

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

父親想想,就沒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趕緊把老人接回家贍養。

【篇九】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以前,蘇東坡到王安石那裡拜會,恰好他不在家,蘇東坡就呆在他書房裡等候,看到書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風吹過園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猶如黃金鋪滿大地。

蘇東坡不由暗笑當朝宰相連常識都不懂,菊花開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乾枯也不會落瓣。

於是,他在詩句下面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說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會落瓣,請詩人你仔細審查一下。

王安石回來看到後,並沒有說什麼,次日上朝時,暗地裡請皇上把蘇東坡貶到黃州。

蘇東坡被貶後心裡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詩而報復他,但自己也沒辦法。他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轉眼到了九九重陽,便邀好友到後園賞菊。

由於秋風颳了多日,到園里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他頓時目瞪口呆,詢問友人之後,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黃州的比較特殊,是落瓣的。

又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蘇東坡醒悟到自己見識不廣,只看一面而不知總體,從此不敢輕易笑人。

過了幾年,王安石又把蘇東坡調回京城。蘇東坡曾專門為續詩一事,找王安石虔誠地道歉認錯。

【篇十】國學經典勵志故事簡短

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他身邊有兩位監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為長孫皇後,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徵。皇上一有過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

據《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隻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徵來了,太宗怕魏徵指責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徵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裡雖為鳥著急,卻也怕暴露,因為他信任、敬畏魏徵。等魏徵走後,太宗取出懷里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

於是傷心地回到後宮,大發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

皇後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徵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漸漸平息了怒氣。

唐太宗就「以人為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於改過、從善如流。

後來魏徵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徵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

C. 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

關於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有哪些呢?利用好兒童故事這一文學樣式,不僅能夠帶給孩子無盡的愉悅,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而且對兒童的智慧、性格、個人生存能力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篇一:鐵杵磨成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猜模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篇二:完璧歸趙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一塊楚國丟失的寶玉——和氏璧。

秦王聽說了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給趙王送了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趙王想:如果我不答應秦王,他肯定會興兵來進攻;如果我答應他,有可能既丟了寶玉還得不到城池。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正當趙王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藺相如對趙王說:“大王,請您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機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藺相如到秦國後,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秦王說:“天下人都說這和氏璧是世間難得的寶玉,我倒想見識見識。明兆粗”藺相如用雙手把“和氏璧”遞給秦王,秦王接過來看了又看,贊嘆道:“果然是塊寶玉。”說完,他又把和氏璧傳給大臣們看。

可是,過了很久,秦王始終不提割讓十五座城池的事情,這時,藺相如終於明白了,其實秦王根本不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可是,和氏璧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樣才能拿回來呢?藺相如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計策。

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說:“大王,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您看。”

“在哪?”秦王趕緊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便迅速後退幾步,怒氣沖沖地對秦王說:“我認為您並沒有用城池換和氏璧的誠心,現在,和氏璧在我的手裡,如果您搶,我就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說完,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撞向柱子。

秦王大驚,連忙擺手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過的話怎麼會不算數呢?”說完激鎮,便叫人拿來地圖,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池,都劃給趙國。”

藺相如可沒那麼容易相信秦王,他想了想,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聞名的寶貝,如果您要接受這塊寶玉,必須先齋戒五天,然後在朝廷上舉行盛大的接受儀式,到那時,我一定將寶玉奉上。”秦王見他態度如此堅決,只好答應了。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回到旅店後,馬上讓侍從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並吩咐他把和氏璧藏在身上。隨後,侍從偷偷地走小道,連夜跑回了趙國。

幾天後,當秦王發現這件事時,和氏璧早已回到了趙王的手裡。秦王十分惱怒,可又覺得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便沒有扣押他,讓他回了趙國。

兒童國學經典小故事篇三:曹沖稱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聰明的小孩,名叫曹沖,曹沖的爸爸是個大官。

有一天,外國人送給他一隻大象,他很想知道這只大象有多重,於是就對手下的官員說:”你們想辦法把大象稱一稱,我想知道它有多重。”

這可是一件難事,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怎麼稱它?手下的官員開始使勁想,沒有那麼大的秤,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力氣把大象抬起來,這可怎麼辦啊!大家都圍著大象發愁,誰也想不出稱象的辦法。

這個時候,跑出來一個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說:“我有辦法,我有辦法!”

官員們一看,原來是曹沖,大家心裡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辦法來,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會有什麼辦法!而且大象這么重,他怎麼可能想到辦法稱它呢!

可是千萬別瞧不起小孩子,這小小的曹沖就是有辦法。他想的辦法,就連大人也想不出來。

他爸爸就說:“你有辦法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曹沖說:“我稱給你們看,你們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牽了過來,跟著他到河邊去。他的爸爸,還有那些官員們都很奇怪,曹沖去河邊干什麼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麼稱大象,就一起跟著來到河邊。

河邊正好有隻空著的大船,曹沖說:“把大象牽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沖說:“在船挨著水的地方畫一條線做記號。”記號劃好了以後,曹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來。這時候大船空著,就往上浮起來很多。

大家看著,一會兒把大象牽上船,一會兒又把大象牽下船,心裡想:“這孩子在玩什麼把戲呀,他這樣怎麼能稱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來曹沖叫人搬了很多石塊過來,裝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沖看見船上的記號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塊一塊塊搬下船來。

這時候,大家明白了:石頭裝上船和大象裝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個記號的地方,這時候,石頭和大象是一樣重的;再把這些石塊稱一稱,把所有石塊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大家都說,這辦法看起來簡單,可是要不是曹沖做給大家看,大人還真想不出來呢。

所有的官員還有曹沖的爸爸都豎起大拇指說:“曹沖真聰明!”


D. 313首唐詩微電影,完美融合國學啟蒙+藝術審美+專業播音朗讀

誰都知道唐詩的重要性。但問題是,在培養孩子國學素養的漫漫長路上,家長怎麼找對方法,用對資源,讓孩子感受到唐詩的美,真正愛上唐詩?!

國學素養、語言文字、藝術審美,這三種孩子受益終生的能力,居然在一個視頻課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在這里,一首首山水田園詩,亦是一幅幅山水田園畫,串連起一個個生動唯美的故事。 假如撇開詩詞本身的魅力不說,光是欣賞這優美的畫面,就像是給孩子上了一堂藝術啟蒙課。

來來來,先感受下唐詩微電影溫暖唯美的畫風:

是不是美!哭!了!

隨著畫面的切換,跟著配音的代入感,講真,有那麼一刻,讓人感覺夢回唐朝!彷彿自己穿越到1300多年前,和詩人們並肩在同一片天地,身臨其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 《唐詩300首微電影》 由30+位專業播音朗讀。另外還配有童聲跟讀,這些配音的小朋友可是來自上海小熒星藝術團的小記者們。 跟著同齡的小夥伴大聲吟誦,不知不覺中就把詩歌「磨耳朵」+朗誦訓練都完成了,一舉兩得!

還有還有,每集唐詩微電影的時長都在2分鍾左右,這樣的設置十分貼心,不傷眼睛,也很適合小朋友碎片時間觀看。飯前、睡前、等車,隨時隨地都能看。

當然,如果你能抽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看,這份沉浸在詩歌中的親子時光,溫暖而美好,孩子收獲的進步肯定會比你想像中更大。

第一次點開《唐詩300首微電影》,就被片頭的氣場震撼到了!這絕不是一部拿來唬小孩子,隨意配上聲音畫面的《唐詩三百首》,而是一部全面視覺化的高質量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和藝術鑒賞性。

看這片頭的氣勢就知道,好作品都是自帶氣場!

再仔細研究一番,這部的作品讓人驚艷,愛不釋手,背後確實下足了功夫——

313首唐詩全面視覺,畫面精美,增進理解記憶

我們知道,這幾年語文課改變化比較大。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古詩詞的比重明顯增加了。

根據(新部編)語文課本的要求, 從小學到高中的孩子需要掌握92首唐詩。 由此,很多唐詩啟蒙的相關課程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

但細細比較之後,就能發現,市面上的唐詩課程,主要是音頻或比較簡單的動畫形式。畫面比較粗糙,整體風格也偏低齡化。

而 《唐詩300首微電影》 的最大特點是將唐詩全面視覺化,畫面精美、舒朗大氣,讓孩子增進對唐詩的理解,加深記憶。

而且而且,每一句詩對應的畫面,既符合詩詞意境,又兼顧到畫面的故事性連續性。配樂上也是精挑細選,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

我們隨便選取幾集,來直觀感受下: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這20個字的一首詩,配上精美畫面,就是一段精彩的獨角戲。

作者上山,尋「隱者」卻無緣相遇,留下了無限空白。透過畫面,更人直觀感鍵源受雖與「隱者」同在此山,但雲深霧繞,實在是難能相遇。遺憾遺憾!

而作者用20個字,就將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深意切,白描無華,難得難得!

其實,別說是各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如果抽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觀看,一定會愛上這部作品。

這是「詩聖」杜甫的著名代表作,也是語文課本中必須掌握的古詩詞之一。

這么重要的一首詩,真的要全文背出來並不容易。作為七言律詩,這首詩比較長,也有不少生僻字(估計家稿余態長遇到了也會念錯別字)。因此孩子理解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微電影中,孩子們能看到類似電視劇《琅琊榜》中的情境,一下子讓人有親近感,而且很快能產生聯想,增進對詩句理解和記憶。

第一個鏡頭中,戰火烽飛金戈鐵馬,忽而騎馬者手舉捷報。鏡頭一轉,一隻滄桑的大手撫摸著戰勢地形圖,將軍老淚縱橫。蒙太奇手法切換著鏡頭:一支作畫的毛筆,一部漫卷的詩書,一壺斟滿的清酒,一段還鄉的旅程……鏡頭轉換,節奏緊湊,讓人跟著微電影的情節感受到當年杜工部得知唐軍勝利的欣喜若狂,歸心似箭。

孩子們在唐詩300首微電影匯總,透過視覺記憶法,加上反復吟誦,詩句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再也不用苦哈哈的死記毀殲硬背啦。

看到這里,多少曾經吼過娃的老母親也要「漫卷詩書喜欲狂」,請舉手!

專業主持人朗誦,唐詩選本最全面

對於有升學壓力的孩子家長來說,選擇唐詩的課程尤為糾結。既想兼顧孩子的國學素養,呵護他們的興趣,又希望能對接課標,多補充些國學知識硬幹貨。

恰好,這部《唐詩三百首微電影》都滿足了。

為什麼這么說?

一來,從選本上來看,這部微課採用的是中華書局出版、孫洙編著的《唐詩三百首》。包含77位詩人,313首名篇,更為全面。孫洙版的《唐詩三百首》,也是流傳至今、公認最好的唐詩通俗讀本。

二來,在內容製作上有專業團隊打造,製作精煉。難能可貴的是,產品迭代中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遵循孩子認知規律的鑒賞作品。

比如,從最初的1.0版本,唐詩微電影僅僅是純朗讀版。之後的2.0版本中增加了注釋。同時還增加了投屏和重復播放功能,能貼合孩子的學習需求。

此外,在課程互動部分,還分別設有學習區和問答區,及時更新相關詩作的創作背景、作者簡介、生詞注釋、譯文等知識點。

比如,王昌齡的代表作《芙蓉樓送辛漸》,有人就提問,芙蓉樓在今天的哪個地方?這一問,還掀起了問答區考據派的熱議。非常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手動查資料探索。

三來,這套唐詩視頻課程,邀請到專業的播音主持—— 東 方衛視著名主持人駱新、上海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王琦、中國詩歌協會朗誦專業彭鷺 等30多位老師,用最美的聲音、最美的畫面,演繹最美的中文。

種下一顆詩歌的種子,孩子的創造力從量變到質變

都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長時間的詩詞熏陶、反復「磨耳朵」,孩子對詩歌的理解力,對美的鑒賞力可能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在 《唐詩三百首微電影》 的製作方——ahaschool的用戶內測群中,就有家長興奮地反饋:自己的孩子從喜愛唐300微電影,到像著了魔似的反復吟誦。居然,今天在月下,產生了抑制不住的作詩沖動。實在是沒想到!

事實上,一部部詩歌微電影的熏陶下,孩子的無限創作力會被激活。 千古流傳的《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所作。誰家的孩子七歲能作詩,實在叫人興奮。

在孩子世界裡,曾經在鏡頭中感受過滕王閣的壯美,感受到唐詩的豐富與厚度。當自己身臨其境,真正站到王勃到過的滕王閣觀景台時,那份自豪感和興奮感油然而生,而這激發出的創造力也將會相當驚人!

高性價比,一杯奶茶換313首唐詩微電影

當你觀看白居易的《登鸛雀樓》,看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奔騰不息的黃河,滾滾波濤匯入大海,讓人忍不住感嘆:美哉壯哉!

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夢回唐朝,這部《唐詩300首微電影》視頻課,您和孩子都值得擁有!

詳情:https://www.wdesky.com/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