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大槐樹完整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大槐樹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3-05-16 15:23:50

『壹』 山西洪洞大槐樹到底是個什麼梗呢

「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首古老民謠,在年復一年地口耳相傳中保留下來。這些民謠,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從那些古稀老人低沉而滄桑的聲音里流出來,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一個遙遠而漫長的故事。那麼,洪洞大槐樹的背後,到底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這還得從元末明初時期開始說起。

現在我們看到的洪洞大槐樹早已不是原來的那棵,而是在原來的槐樹的位置上,用鋼筋水泥重新還原成的。但即便如此,它還是成為了國家5A級景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以民間祭祀活動為特色的5A級景區。

曹文軒在散文《前方》里說「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於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森襲模地,而在於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這大概禪備就是大槐樹存在的意義,也是為什麼在人口遷徙日益頻繁,鄉村文化日益衰落的今天,仍然有那麼多人此緩,對鋼筋水泥築成的大槐樹念念不忘的原因。

『貳』 地道戰老電影的簡介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劇情介紹: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2)老電影大槐樹完整版擴展閱讀

《地道戰》角色介紹:

1,高傳寶

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

2,高老忠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與民兵隊長高傳寶領導村民,及時應變,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幾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掩護村民疏散逃離,不顧個人安危,孤身跑到村裡的大槐樹下為村民敲鍾報警,不幸被日軍發現,山田開槍打傷了高老忠,高老忠掙扎站起來後繼續敲鍾,最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3,趙平原

黑風口據點的日軍偷襲高家莊,高老忠為敲鍾報警獻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壞,幸虧區長趙平原帶領游擊隊和民兵及時趕到,群眾始免於難。

『叄』 甘肅平涼崇信縣大槐樹拍的什麼電影

《仙凡紀之戰神紀》。由山西星發現影視有限公司、中影星光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單位出品的少兒古裝電影,在根祖聖地,華人老家甘肅平涼崇信縣大槐樹舉行開機儀式。

『肆』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的文學記述

《洪洞大槐樹志》
集三十年洪洞大槐樹文化研究之大成,集資料、考證、記述為一體。它告訴移民後裔:中國有個洪洞縣,洪洞有棵大槐樹。明代洪武、永樂50年間,洪洞大槐樹大移民18次,移民分布18省600餘縣,移民始祖姓氏1230個,有漢、蒙、回、滿四大民族參與,人口逾百萬,時至今日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後裔。內容尚有解手、背手、腳趾甲復形的來歷以及姓氏源流、民間傳說等。洪洞大槐樹是億萬移民後裔的精神家園,發掘洪洞大槐樹根祖文化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祖國和平統一的需要。
《洪洞縣志》
洪洞縣志2005版一套為上、下部、民國版、電子版四本,上、下部共1813頁、民國版778頁,主要介紹了洪洞的建置沿革自然環境、大槐樹移民、文物旅遊、民間文學、民情風俗等等。
《洪洞人文大字典》
主要介紹了洪洞縣概況、名勝古跡、村名來歷、人物、民俗、傳說、歌謠、諺語、宗教、旅遊、教育、衛生、攝影、武術、石刻、藝文等16部分。
《中華姓氏淵源》
本書經過資深的歷史學家考證了大量歷史資料精心編撰而成,分為上、中、下三冊,是現今最科學、最全面、最具歷史依據的姓氏研究書籍。書中介紹了現今中國已知各個姓氏的溯源、始祖圖像、宗族特徵、歷代名人、家訓家譜局橡、歷朝歷代遷徙狀況以及當代姓氏分布等。此書溯根求源,讓您的尋根之路更加真切直觀。本書做工精良,包裝精美,不單單是一件精美的優質工藝品,更是一本具有考證意義和收藏價值的傳世經典。
《移民大遷徙》
此書三本一套,分為上、中、下三本,主要講述了移民大遷徙的歷史背景(元朝、明朝、前清、晚清、民國)、移民前後的宗族、移民記載及分布(大槐樹遷民在河南、河北等十八個省的移民過程、分布、家乘碑刻等)、洪洞風物及移民的傳說(遷民遺址修建記、蘇三與大槐樹、「解手」與「背手」的來歷等200起)等。
相關作品還有:《增廣洪洞古大槐樹志》、《洪洞大槐樹移民志》、《為什麼是洪洞》、《祖槐尋根》、《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等。 古槐頌(湖南)朱兆麟
洪洞古槐天下奇,繁柯密葉逞雄姿。
綠雲蓋地張翠幕,黛色參天展蛾眉。
槐生故國千齡外,秦耶漢耶忘年代。
順行其德地中升,君子積小以成大。
十圍軀干勵冰霜,萬千根系分厥派。
浩然正氣塞蒼冥,不以三公易其介。
葉落歸根培蘊厚,根組文化流傳鄭陸久。
懷鄉念祖寄深情,炎黃華胄同翹首。
木有本兮水有源,群生受命在於天。
赤子於槐敢不敬,一腔碧血薦軒轅。
神州此日春意遒,江山有待復金甌。
浩盪春恩不私物,槐陰遠覆日南州。
九日歸洪洞縣寄大槐樹(遼寧)徐長鴻
一天搖落翠雲收,蕭瑟長街滿目秋。
信是西風吹不盡,年年鄉思系枝頭。
踏莎行·洪洞古槐(河北)楊路平
啼笑縈心,興亡入目,仙翁化此蒼蒼樹。
滄桑見慣是麻姑,紛紜世事何曾顧?
萬里緣牽,千秋情注,神州高築通霄路。
歐風美雨縱宜人,漫天葉聚根盤處。 主要作品
歌曲《大槐樹》是由屈塬作詞,張千一作曲,譚晶演唱的一首以懷念思鄉曲,出自2010年譚晶發布的個人專輯《祖國萬歲·作品全集》中。
相關作品
《心中的大槐樹》王詩沂演唱,《大槐樹之歌》毛國臣演唱,《大槐樹童謠》、《大槐樹的故事》、《老家在心中》李明安演唱。 電視劇《大槐樹》
《大槐樹》是由著名導演王文傑執導,陸毅、陳好、鮑國安、李琦、張先衡、方圓、李丞峰、霍爾查等主演的大型古裝歷史題材電視劇。全劇由山西電影製片廠於2007年拍攝,2010年1月首播,共42集。
故事講述明朝洪武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民族遷移行動,涉及人數達百萬之眾。包含漢、蒙、回三大民族。其聲勢之大,范圍之廣,曠古絕今。對促進我國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本劇是以林屹的命運為主線,展現其辦理、安置移民的艱難曲折,和其在家族矛盾、愛情中復雜的情感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移民王成祖、大喜一家、富全一家,及林峙、林峻桐叢旁等人的移民歷程和生活變遷;全景式地展現了上至朝廷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在洪武年間的這次大移民。全劇有極強的懸念性和故事性,沖突激烈,集集有懸念,集集有高潮,人物性格鮮明,場面宏大,是一部有著豐富內涵且好看的歷史巨片。
電影《等愛歸來》
《等愛歸來》由國家一級導演康寧執導,台灣著名演員陳志朋,內地優秀演員張定涵領銜主演,香港金牌戲骨午馬,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新加坡著名演員洪乙心,內地優秀演員張迪、曹力、胡悅等傾情出演的國產情感題材的電影。電影由北京泰豐懿影視文化公司,美麗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拍攝於2013年,2015年7月28日上映。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影片在敘述不同年代愛情觀的同時,將「大愛」的含義延伸延續,對回歸「根」和「家鄉」的渴望與眷戀,使「愛」的意義更加博大和深遠。完成海峽兩岸回歸統一的夙願,華人用生命和鮮血捍衛和保護國家珍貴文物,是這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看點。
影片運用好萊塢最新電影敘事手法,將追愛、等愛、盜墓、護寶幾條故事主線有序融合,無論在題材和創意上都備受關注。盜寶謎團下,幾代華人智挫日本文物走私集團的陰謀,懸疑跌宕起伏,同時還展示了細膩的情感主線,對於酷愛溫情治癒、洗腦洗心電影的觀眾來說是又一喜訊。
紀錄片《大槐樹下是我家》
《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特別節目《長城內外》第74集《大槐樹下是我家》2016年1月14日17:15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播出。

『伍』 求所有關於佘太君的電視或電影~~百分賞!

視頻:
http://www.56.com/u68/v_MTI1Mzk3MDU.html

http://you.video.sina.com.cn/b/19915351-1279688874.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xDfoFdNFxY/

http://www.56.com/u20/v_MzI4MjU4NTc.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wMTIzODA=.html

圖片: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static4.photo.sina.com.cn/orignal/4c38c32319132202354f3&imgrefurl=http://blog.sina.com.cn/u/1278788387&usg=__YchG8PJMUusHpDRKrL3pUz5545I=&h=640&w=480&sz=173&hl=zh-CN&start=4&tbnid=-JccfTSfXvWPgM:&tbnh=137&tbnw=103&prev=/images%3Fq%3D%25E4%25BD%2598%25E5%25A4%25AA%25E5%2590%259B%26hl%3Dzh-CN%26sa%3DN%26newwindow%3D1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www.hnxjj.com/tuku/3%E4%BD%98%E5%A4%AA%E5%90%9B2.jpg&imgrefurl=http://www.hnxjj.com/html/liyuanjingying/5840.html&usg=__RTpFrUKu4UhTbTjD16zvccSjL9k=&h=360&w=250&sz=178&hl=zh-CN&start=7&tbnid=EG8-t8QEh9NsDM:&tbnh=121&tbnw=84&prev=/images%3Fq%3D%25E4%25BD%2598%25E5%25A4%25AA%25E5%2590%259B%26hl%3Dzh-CN%26sa%3DN%26newwindow%3D1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img.tv.cctv.com/image/20090424/IMAG1240556945246409.jpg&imgrefurl=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3FarticleId%3DARTI1240556945165407%26nowpage%3D1&usg=__I3i8jmjqGn20SV5dHtlm6GUgnkg=&h=450&w=300&sz=16&hl=zh-CN&start=16&tbnid=ckT4BJLVEVQIwM:&tbnh=127&tbnw=85&prev=/images%3Fq%3D%25E4%25BD%2598%25E5%25A4%25AA%25E5%2590%259B%26hl%3Dzh-CN%26sa%3DN%26newwindow%3D1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pic.nipic.com/2007-06-21/200762112334903_2.jpg&imgrefurl=http://www.nipic.com/show/3/12/615f869301244265.html&usg=__Pfu6ueWAoGGfCmABdGWNDoNw8vM=&h=1000&w=921&sz=314&hl=zh-CN&start=1&tbnid=7uAlLeTcl6q5uM:&tbnh=149&tbnw=137&prev=/images%3Fq%3D%25E4%25BD%2598%25E5%25A4%25AA%25E5%2590%259B%26hl%3Dzh-CN%26sa%3DN%26newwindow%3D1

資料:
佘太君,名賽花,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 》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繼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楊門女將中少數民族不少。例如有人考證穆桂英的姓「穆」是鮮卑大姓慕容氏的轉音。姓氏考略雲:折氏出匈奴折蘭王之後。為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而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後裔,黨項族;祖籍雲中(今天的大同,註:雲中為大同在歷史上的一個稱謂),遠祖折華。黨項族是隋唐時期部分羌族為拓展生存空間東進並融合其他當地民族演變而成的新種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紀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義稱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來源之一,後改為單字折姓。雖然折氏與後來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擊外侮的戰爭中,折家英才輩出,佘賽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後世的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等,皆為名將。《五代史》有折氏宗族傳記。折家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五代史》)。
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繼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歷史資料,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繼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繼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楊繼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繼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佘太君上書陳述楊繼業戰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極,王侁和劉文裕被削職為民的處分。楊繼業殉國後,他的八個兒子大都先後為國捐軀,那個時代以家族組成的軍事力量,男將戰死疆場,能夠統領楊家兵的人絕非他族戰將。佘太君做為一名歷史人物,雖史書記載很少,但她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楊門女將」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縣楊忠武祠保存的《楊氏族譜》中,對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評價:「中心樂善,內助教忠,受龜壽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貴。不我先不我,後睹星月之重明;俾爾熾俾爾,昌煥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進郡封。汝有子,若漢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魯侯壽母松伯彌堅。被我寵光,貳緩休祉,可特封鄭國君太君夫人。」

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有楊家將故事的話本,最早系統敘述楊家將故事的是明清時代的小說《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楊家將傳》等。後來的眾多說書人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從而形成了現在的楊家將故事體系。解放前,這些評書都是口口相傳,其中受原始小說影響,怪力亂神的情節很多。解放後經過搶救、整理、改編,基本去除了宣揚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節。佘太君的形象逐步豐富,成為老當益壯的愛國女將典型。

佘太君改姓:
楊家將一門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幾個兒子、女兒楊八姐都為國戰死沙場。她為了兒孫們出征不再夭折,將自己認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為與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孫福祿有餘,由她一人撐著一片天,一人承受外來之災,從此歷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至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縣折窩村和陝西白鹿縣佘家坡頭村的佘姓後裔對此都津津樂道。

比武招親:
提及楊門女將佘太君,必然聯繫到楊家將楊繼業以及兩位英雄的聯姻,這得從他們的家世說起。五代十國混戰時期,一些軍閥為了達到鞏固自己權位的目的,投靠契丹。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為條件奪取了後唐政權,致使契丹騎兵長驅南下,給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破壞,中原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人民群眾不甘受契丹壓迫,紛紛起來進行反抗斗爭,保衛家鄉,收復國土。
楊繼業的父親楊信時任後漢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楊繼業幼年隨父親由火山縣(今河曲)到了麟州。麟州從五代以來就是西北地區的一個險要的地方,常有重兵駐守,地方風俗以騎射為風,加上楊門的家傳,楊繼業練就一身好武藝,不僅善騎射,而且對楊家的三十六路梨花槍槍法尤其精湛。
佘太君的父親叫佘德扆,五代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後漢任府州團練使,世居府州地區,歷抵外侵,為將門豪族,世稱「佘家軍」。佘太君受家庭的熏陶,文韜武略,深名大義。喜歡騎馬射箭,舞劍掄刀,她使的一手絕活叫「走線銅錘」,在關鍵時候如流星繞飛防不勝防。後晉天福二年即公元973年,楊佘兩家結為軍事聯盟。在共同抗遼、保衛家鄉的斗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家的老家都是北路人,同為十家令公之一,門當戶對,因此佘德扆將女兒自幼許給楊繼業為妻。
佘太君和楊繼業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共同的戰事經歷和志向,在感情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年秋天,契丹派兵五萬侵犯府州。時佘徳扆病卧在床,佘太君向父親請戰後,一方面借遼軍使者下戰書相威脅之際,將計就計,拖延交戰時間;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山王楊信那裡求援,遼兵在佘楊兩支抗遼雄軍的夾攻下大敗。這次戰斗大獲全勝,佘太君受到父親佘德扆和楊家父子的贊揚。戰畢,楊繼業與佘太君更是互為尊重,愛慕中兩人相約以武相會,跨雙騎,持刀槍,在府州城南的野外打將起來,你來我往,槍來刀去,都想勝對方,但又怕傷害了對方。戰了無數個回合,楊繼業想,我身為男子總不能讓妻子把我打敗,於是賣個破綻,佯裝敗逃,佘太君緊追不舍,當追至七星廟前,楊繼業瞅准時機,使出了楊家的看家本領「回馬槍」,一槍挑定佘太君的戰袍將妻子挑下馬背。佘太君落馬也不示弱,拋出了走線銅錘,將楊繼業纏住拉下馬來,兩人雙雙落馬,互相擔心對方是否受傷,楊繼業要撩起佘太君的戰袍查看,佘太君直羞得跑入七星廟內,楊繼業進入七星廟後與佘太君成了親。現在每當人們涉足陝西府谷縣城南的七星廟內,都會聽到走線銅錘訂親七星廟,兩位抗遼英雄喜結良緣的佳話。

十二寡婦各守一城的傳說:
多年來在准格爾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十二寡婦在十二連城曾經各守一城的傳說。這傳說中所說的十二寡婦,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楊家將》里證西的十二寡婦。
《楊家將》里說,宋仁宗時,西夏大軍進犯,忠勇的楊宗保率兵迎敵,結果中箭身亡,其子楊文廣也被困於絕地。噩耗傳來,已經100歲高齡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請纓,率領楊門女將出征,一舉擊敗西夏大軍,班師回朝。傳說中,佘太君率領十二寡婦征西時在十二連城與西夏軍隊交鋒。當時,楊家十二寡婦率兵各守一城,與西夏軍隊展開血戰。由於楊門女將個個武藝高強,又占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十二連城,所以最終打敗了西夏大軍。

大佘太的傳說:
如今的內蒙古大佘太原來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的古戰場。 宋朝時,佘王城就設在這里。傳說宋朝名將楊繼業攻打佘王城時與佘王的女兒佘賽花(即佘太君)在戰場上交鋒不分勝仗。真是不打不相識,他倆在戰場上漸漸產生了感情,並私定了終生。由於這層關系,佘王就投靠了大宋。後來,佘王城被遼國肖太後攻破。多年後,佘太君領兵出征,先鋒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宋軍奪回此地,佘太君在此重新築城。為了紀念佘太君,後人管佘王城叫作佘太城。

佘太君為什麼能活百歲:
佘賽花十七歲的時候,遼國入侵,佘賽花奉命出征,連勝一十八陣,嚇得遼軍渡過黃河北逃。佘賽花率軍追到黃河邊上與敵軍隔河對峙。這時候蕭太後命早就暗藏在宋軍中的奸細,監軍王欽若(原名賀驢兒)盡快除掉佘賽花。王欽若假傳聖旨,騙佘賽花說皇帝賜下御酒為其慶功。佘賽花沒有防備,被騙進王欽若的營帳,飲下了毒酒。毒性發作,佘賽花方才明白王是奸細,拔劍要殺王欽若。不料中毒後功力全失反被王欽若一刀刺入小腹,將肚子剖開,腸流滿地而死。
王欽若將佘賽花的首級割下送去遼營報功。又把佘賽花的無頭屍體用蘆席捲了,偷偷運出宋營,扔進黃河毀屍滅跡。
佘賽花的無頭屍體順流而下漂到開封進入汴河,然後逆水而上,漂到了皇宮,被打撈起來。正好遼國將佘賽花的人頭送回來示威。皇帝命包公調查。包公命仵作檢查佘賽花的屍體,發現事隔多日,屍體卻沒有腐爛的跡象,內臟發黑,是先中了劇毒,才被人剖腹殺害。
包公日斷陽,夜斷陰,當天晚上,包公到地府理事找到佘賽花的英靈。佘賽花告訴他自己的冤屈。於是包公為佘賽花向閻王借陽壽九百九十九日讓佘賽花回陽間復仇,殺退遼兵,
回到陽間,包公把佘賽花的腸子和內臟放回腹腔縫合起來,又把人頭重新逢到軀幹上。佘賽花就還魂了,跟好人一樣,連傷疤都沒有。包公把王欽若抓來過堂。王欽若開始死不承認殺害了佘賽花,直到佘賽花出現在面前,他才嚇得屁滾尿流,認罪服法了。
除掉了王欽若這個奸細,佘賽花率領宋軍渡過黃河,大敗遼軍,又和遼軍大戰兩年,直打到遼國京城,逼得遼國寫下降書順表,這才鞭敲金磴響,齊唱凱歌還。
這時候,佘賽花借來的九百九十九日陽壽已經快用完了。佘賽花凱旋歸來,不要天子的賞賜,回家裝扮整齊等死。不料時辰過了,自己還是好好的。這時包公來訪,告訴她原委。原來佘賽花命中要生七郎八虎,可是陽壽不夠。包公又覺得非佘賽花不能保大宋江山。所以修改生死簿的時候,包公偷偷在日字上多加了兩筆,變成了「月」字。九百九十九日變成了九百九十九月。
所以佘賽花這才和楊繼業成親,生下七個兒子、兩個女兒。為保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後來楊門被皇帝猜忌,佘賽花憤而率族人歸隱老家麟州。楊家將歸隱,宋朝逐漸抵擋不住外敵。最後皇帝親自到麟州求援,請佘賽花出山抗擊西夏。這時佘賽花已經是百歲高齡但還是掛帥西征,把西夏殺的大敗。打敗了西夏,佘賽花回顧這百年以來,她一直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丈夫、幾個兒子、女兒八姐、九妹,兒媳大刀王懷女、孫子宗保、孫媳婦穆桂英、重孫子文廣、重孫女楊金花都在抗擊外敵的斗爭中為國捐軀了。
凱旋途中,怪事發生,佘賽花的相貌越變越年輕,到最後,除了一頭銀發,相貌身材已經和少女一樣了。隨著相貌變年輕,佘賽花不停得催促部隊往回趕。最後等不得行動緩慢的大部隊,只帶了幾個貼身女兵快馬加鞭,趕往麟州老家。這天走到太平川,她胯下的戰馬突然一聲悲鳴,跪了下來。身邊的女兵只見佘賽花瞬時間渾身浴血,肚子一下裂開了,粉紅色冒著熱氣的腸子流了一地。接著身子一歪,從馬上倒栽下來,身首分離,人頭骨碌碌得滾進了路邊的草叢。原來佘賽花借來的九百九十九月的陽壽也已經用盡了。佘賽花的屍體回到了被王欽若殺害時的狀態。
正在這時,一隻金翅大鵬鳥一口叼起佘賽花的首級向東飛去。女兵們追趕不及,只好含淚把佘賽花的無頭屍體洗滌干凈,縫合起來,包紮好傷口,用白布緊緊裹起來入殮,就地安葬了。
女兵們回到麟州老家,只見當地哭聲一片。原來幾天前一隻大鵬鳥叼著佘賽花的首級在麟州盤旋了整整一天,最後落入楊家祠堂,將佘賽花的首級輕輕放在神案上,大鵬鳥然後突然消失了。原來佘賽花自知陽壽將盡,拚命想趕回麟州老家看最後一眼。不料人算不過天算,半路上就一命嗚呼了。英靈升入天堂,佛祖見其心願未了,就派座下金翅大鵬鳥將她的人頭帶回麟州,讓她在空中把家鄉看個夠。
鄉親們將佘賽花的首級洗凈防腐後祭奠七七四十九日,然後安葬在折窩村外的大槐樹下。所以現在有兩個佘太君墓,一個在太平川,另一個在折窩村。

『陸』 村口的古槐樹

楊志鵬

在我的老家莫谷村村口生長著一個一摟粗的古槐樹,據說長了百多年了。古槐樹下面過去有一個石碾子,我小的時候,看見村民們在碾子上碾玉米榛子,碾辣子。有用牛,驢拉碾子的,有人推碾子的。小時候,我就曾在古槐樹下用小棍子趕過拉碾子的牛。

古槐樹下是我們小時候的樂土。那時候,沒有電視,收音機也只有個別有錢的人家才有。村民們的夜生活就只有到古槐樹下諞閑傳,講故事,聽段子。我小時候會經常跟著爺爺奶奶到古槐樹下玩,是古槐樹下的常客,因為古槐樹就在我家門前,因而除了雨天幾乎陪頃每晚都到。

在古槐樹下,村民們講天南地北的新鮮事,扯東家西家的家常事,老人們講軼聞傳說,年輕人講出外見聞。古槐樹嫣然成了大家溝通信息,交流感情的好場所。我做亂吵想今天的酒吧、卡廳、茶秀、星巴克的氛圍恐怕都比不了大槐樹下的氛圍吧!

大槐樹見證了我們村裡的風風雨雨。小時候,聽村裡的老人講,解放前,土匪曾在大槐樹下,把不願意交出錢物的一戶人家的男主人吊在槐樹上打的半死不活。國民黨部隊曾在大槐樹下,召集村民開會抓壯丁。解放前夕,我們村子還過過解放軍的部隊。聽老人講,在解放乾縣的戰斗中,有一隻解放軍部隊,從村裡路過,天黑了怕打擾群眾,就在大槐樹下休息過。解放後,生產隊時期,村裡通知社員上下工的打鍾就掛在大槐樹上。小時候,每當聽到鐺-鐺-鐺的鈴聲我就知道爸爸媽媽該去隊里上工了。上工鈴聲響過三遍後社員們便集結在大槐樹下聽隊長給派活。隊里晚上開社員會,也常常在大槐樹下進行,大槐樹下成了村裡會議堂。

我小時候,就聽過村裡一位愛講笑話的老人,講過「瓜女子」,「瓜女婿」的故事。其中一段「瓜女婿」的故事,我至今還能記起。說是瓜女婿要去丈人家看忙罷。他丈人家養了一頭黑紅大犍(公)牛,長的驃肥體壯,毛色發亮,很是健壯,他丈人老漢逢人愛誇他的大犍牛。為了不讓丈人說他傻,出門前他媳婦告訴他:我爸養了一頭大奸牛又肥又大,我爸很愛這頭牛,到時候你要誇誇這頭牛。我聽人家說誇奸牛要說「這牛長得好,開花苜蓿一吃長的更好」。(過去養牛有夏天用開了花的苜蓿喂牛,牛會長的更快更肥的說法。)瓜女婿記住了媳婦的話。到了丈人家後,果然看到丈人家門外大樹下栓了一頭黑紅犍牛,只見那牛膘肥體壯,毛色光滑發亮,一看就是一頭好牛。他丈人老漢正在用刨子給牛梳理牛毛。瓜女婿走到牛跟前說到「這牛長的真好,開花苜蓿一吃會長成一頭大犍牛!」他丈人老漢一聽點了點頭。心想「誰說我女婿瓜,我看是胡咧咧里。」進了丈人家們,院里放了一塊捶布用的捶布石又光滑,又平整。瓜女婿看到捶布石後,又說到「這捶布石很好,開花苜蓿一吃,能變成個大捶布石。」他丈人老漢一聽忙搖頭。但是,瓜女婿不明白什麼意思。還高興的以為他說得好。午間吃飯時,他丈人老漢沒注意放了個屁。正好讓瓜女婿聽到了,他便大聲說到「我丈人老漢剛才放的屁很響,開花苜蓿一吃能變成雷公爺」。搞得大家鬨堂大笑。其實大家都聽到了,只是沒有人說罷了。正在大家大笑之時,只聽院里「垮塌!」一聲響,大家轉身一看,他家養的小豬娃從圈裡跑出來拱到了他丈人老婆窩的一罐漿水。這下可惹惱了他的歪丈母娘,她開口就罵他丈人不中用,沒有關好豬圈門,讓小豬跑出來拱倒了她窩的漿水。瓜女婿她丈母娘本來就是村裡數一數二的歪婆娘。這一點瓜女婿也知道。他聽到丈母娘大罵老丈人,便說道「人都說你歪,我看開花苜蓿一吃你能變成個母老虎!」丈母娘一聽瓜女婿這么說她,更是火冒三丈,大聲罵她女子趕快把瓜女婿領回家去,別在這里丟人現純侍眼了。最後,瓜女婿跟著媳婦回了家。並向她娘承諾從此以後再也不帶瓜女婿回娘家了,她一個人回來。

瓜女婿的笑話,只能算作笑話,不登大雅之堂,但是,那樣的笑話在信息落後,文化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卻為多少農村人帶來過歡笑,帶來過精神的愉悅。

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業余時光就是在大槐樹下度過的。那時是生產隊時代,每到收麥時節,我們隊里的紅小兵隊員便會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支起桌子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防止有群眾把生產隊的麥穗偷回家。我自己就在大槐樹下站過崗。那時,我們那些小夥伴還利用晚上在大槐樹下,練過唱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許多歌我都是在大槐樹下跟著村裡的大夥伴學會的。在大槐樹下,我還看過村裡的文藝宣傳隊演出的樣板戲,像《紅燈記》《白毛女》等。我們還經常在大槐樹下看露天電影。屁股下坐一塊磚,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大槐樹成了我們兒時度過業余時光的好去處,我們在哪裡聽故事,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玩耍嬉戲,快樂成長。

隨著時光的流逝,大槐樹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不知什麼時候掛在槐樹上的大鍾不見了,也不知那一年,槐樹下的石碾子也被人拆了不知去向,只有大槐樹還是依舊孤獨的挺立在村口。但是,它已不再是當年的大槐樹了,不再是村裡人關注的焦點,甚至有點冷清和寂寞。

今天,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心村」、「空殼村」。特別是城市近郊出現了許多拆遷村,許多村子被整村拆掉,人們的鄉愁只能留在記憶里。現在的農村,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謀求發展打工賺錢,留守村裡的盡是些號稱「六一三八六零部隊」的婦女兒童老人。我們村裡的大槐樹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不再那麼熱鬧,不再那麼令人嚮往,也不再有號召力,感召力。但是,大槐樹帶給我們童年的快樂是永遠的!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大槐樹留給我的鄉愁是永遠的!它留在我心裡的鄉愁是永遠也抹不去的!這些年,每每回到村裡我都會去看大槐樹,都會在大槐樹下站立許久,以便使我那流浪的心靈得到一絲慰籍。

2019年夏日於楊凌農科城。

『柒』 你認為電影中的鈴鐺、花瓶、溝和大槐樹有什麼內涵

襯托發展時代的不同。
景別的使用對刻畫北京的環境有著重要意義。馮先生坐在白色前搭卡車內看向窗外,一個慧告拿高樓矗立、高架層疊的樣貌展現在他的面前,這是他所陌生的場面。此時遠景、大運景的空間感使觀影者產生一種情友明感超脫感,讓觀影者在了解到行車環境的同時,與馮先生的「無法融入」產生共鳴。而此後的遠景:工頭眼中百花"深處胡同,則被突出了殘破、陳舊、頹敗的特點,與繁華、高速發展的城市另一面開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現了工頭與馮先生的情感轉變。

『捌』 村頭有棵大槐樹

1

村頭有棵大槐樹,從我記事起它就一直在那裡。

大槐樹高大粗壯,需要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樹干遒勁挺拔,樹葉遮天缺和緩蔽日,從遠處看像是一朵綠色的大蘑菇,一陣風吹過,一樹葉子如同銅鈴般沙沙作響。

大槐樹下是村裡少有的幾個熱鬧的地方。

農村人習慣早起,四五點鍾他們便開始忙碌農田裡的活計,大約半天的時間農活就能做完,到了下午,大槐樹下人頭攢動起來。

哄小孩兒的婦女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張家長李家短;玩撲克的、下棋的人總沒有看熱鬧的人多,里三層外三層;淘氣的孩子們也有自己的一塊兒領地,彈彈珠、跳皮筋、踢毽子,花樣不斷;搖著蒲扇的老頭兒被擠到了偏遠的角落,他們神情木然,直愣愣地坐著,嘴巴里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袋,他們在想什麼?沒有人知道。

2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槐樹開花的時節,你看哪,那一串串水靈靈、肉墩墩的花朵在不經意間點綴枝頭,綠的葉,白的花,綠得青翠欲滴,白得晶瑩剔透。春風拂過,花枝搖曳,一樹槐花在嫩葉的掩映下如麥浪般此起彼伏,若隱若現。風吹樹動,風停樹定,花香隨風傳數里。

村裡人絕不會辜負了大自然的饋贈。大人們豎起長長的竿兒,輕輕地敲打著槐花,一會兒功夫一串串白花紛紛落下,孩子們提著竹筐你爭我搶地撿著,笑聲、吵鬧聲不絕於耳。每年的這個時候,打槐樹花成為村東頭村民的一場盛宴,置身其中,其樂融融。

槐樹花是上好的食材,清水沖洗過後將花朵摘下,把槐樹花拌在新鮮的肉末里做成肉餡,用來包餃子、蒸包子口感最佳。這是只有這個季節才能享受到的時令美味。

中午前後,家家戶戶的鍋灶里陸陸續續飄出了香氣。午飯過後,張大媽和胖李嬸總會逢人便誇:「今年的槐樹花味道好極了!」

回想起來,槐樹花的香甜如此綿長,以至於20多年後的今天,細伏模細品味,口中仍有回甘。

3

農村的夏天是吵鬧的、聒噪的。

吵鬧和聒噪源於知了。

進入三伏天後,彷彿聽到了什麼召喚,一隻只獃獃的馬猴(知了的幼蟲)在傍晚時分從土裡鑽出來,沿著附近的樹往上爬,能爬多高就爬多高。只需要一個晚上,馬猴完成了蛻變,變成了一個個機靈的知了。接下來的整個夏季它們將大放異彩。

知了自帶共鳴腔,它們趴在樹枝上,不用費力,聲音就能傳得很遠。一大早,太陽剛露頭,勤快的知了們便開始了一天的鳴叫,中午陽光最毒的時候,知了的叫聲變得更大了,像是刑場上行將就義的勇士,用別樣的方式和太陽叫板。

我相信知了是有組織的,帶頭大哥就在那棵大槐樹上,大哥一聲號令,眾小弟群起響應,一時間有節奏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聲勢浩大。

大槐樹上到底有多少知了誰也搞不清,只要人們從樹下路過,知了的叫聲總會吵得人頭皮發麻,索性只能繞著走。白天大槐樹下是冷清的。

白天的聒噪使人不悅,晚上的吵鬧卻讓人著迷。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人在大槐樹棚激下扯了電線,每當夜幕降臨,一套卡拉OK音響便早早地唱了起來,響徹半個村莊。吃過晚飯的村民三三兩兩地圍攏過來,京劇、黃梅戲、流行歌曲輪番上陣,村民里不乏實力唱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了人氣兒,做生意的也跟來了。烤肉串的、賣瓜子的、賣戳戳(海錐,一種海洋貝類水產)的、賣冷飲的,在大槐樹周圍擺了一大圈,大槐樹下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娛樂城。每晚的飆歌要持續到九、十點鍾,枯燥的農村生活也由此平添了一些樂趣。

4

秋天到了。

忙活了大半年,地里的農作物成熟了,風里飄盪著瓜果的香甜和莊稼的清香,也深藏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大槐樹下開闊的地段是上好的晾曬場,各種莊稼東一片,西一片,擺得密密麻麻。

白花花的花生挺著滾圓的肚子,她們懷的都是雙胞胎;金燦燦的玉米橫七豎八,睡相呆萌;大豆是帶著豆桿割下來的,它們被太陽一曬,又黃又圓的豆粒爭先恐後地從豆莢中蹦出來,骨碌碌滾了一地。

陽光充足的時候,只需要三四天的功夫,莊稼就能裝倉了。看著一垛垛、一倉倉的收成,農民們的臉上笑開了花。

每年的這個時候,喜鵲總會站在樹枝上「喳喳」地叫個不停,農民說:「喜鵲叫,福來到。」

5

北方的樹木大都是落葉樹種,寒風過後,孤零零的樹干使北方的冬季顯得更加蕭索。

大槐樹也不例外,寒風早已吹散了它身上所有的葉子,光禿禿的,沒了生機。也只有在冬季,人們才能看到大槐樹粗壯的樹幹上藏有兩三個黑漆漆的喜鵲窩,喜鵲也沒了蹤跡。

大槐樹緊靠路邊,樹下是天然的停車場,通往縣城的中巴車停靠在樹旁,冬季里一幕幕團聚和離別在這里不斷上演。

村裡人的子女大都工作在外,平時聚少離多,很多家庭只有春節才能相聚,他們的每次團圓都是從大槐樹下開始的。

沒等汽車到站,心急的婦女早早地迎了上去。親人相見,淚水漣漣,婦女拉起孩子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問東問西。這時,她臉上層層的皺紋舒展開了,眼睛也有了神采,笑得像朵花。一家人一邊閑聊著一邊往回走,走在後邊的是提著大包小包的老頭兒,樂呵呵的一路跟著。

團聚的時光總是短暫,轉眼就是離別。

在這里,沒有深情的擁抱,沒有揮淚告別,更沒有追著汽車狂跑。

在漫長的困苦日子裡,質朴的農民見多了生死離別,他們的情感表達更為平靜,揮揮手,看看天,不住地抽著煙,汽車開動後他們悄然離去,一步一回頭。

離別時每個人的話都很少,只聽見北風呼呼的吹,大槐樹的樹枝嗚嗚的叫,天很冷。

6

前兩年村裡道路擴建,大槐樹被砍掉了,電話里奶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電話兩頭相對無言。

新修的公路一眼望去筆直寬闊,可我的胸口卻時不時莫名心塞,暗自惆悵。

每次回家,我都要圍著大槐樹留下的一小段樹樁轉上幾圈,陳年往事如電影回放一般,歷歷在目,腦海里縈繞著兒時在樹下奔跑嬉鬧時唱起的兒歌:「拉大鋸,扯大鋸,割你姥姥家的大槐樹,槐樹割倒了,姥姥嚇跑了……」

時代變遷,帶著我們滾滾向前,昔日的美好終有轟然坍塌的一天,就如同村頭那棵大槐樹,終究還是像兒歌里唱的那樣,被割倒了,回不來了。

『玖』 午馬都演過哪些電影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4-01 花瑤情 爺爺 楊銘 孫桂田;李濱;黃湄媚
2013-02-05 全城高考 秦國民 鍾少雄 方中信;譚傑希
2012-12 追愛計中計 ---- 楊易之 金巧巧;郭力行
2012-09 童子護寶 —— —— 武東博
2012-08-23 殘夢 祝老爺 楊紫婷 楊紫婷;孫文婷;霍政諺
2012-07-17 母語 張父 俞鍾 方中信;秦嵐
2012-06-08 筆仙驚魂 喬大爺 關爾 何杜娟
2012-03-23 囧蛋奇兵 神秘老人 郭明爾 劉威
2012 致命關系 ---- 寒流 孫岩;陳筱諾
2012 烏龍鴛鴦智多星 汪太爺 葉中強 劉衍辰;屠夏岩
2012 吳道子 男主角 海濤 郭珍霓
2011-02-01 我愛hk開心萬歲 李鹵味 鍾澍佳 梁家輝;吳君如
2011-01-26 武林外傳 婁知縣 尚敬 閆妮;姚晨
2011-00-29 鴻門宴 太傅 李仁港 黎明;張涵予
2011 開心大冒險 蘇總 李作楠 關禮傑;林威
2011 月光戀 ---- 姚言;方軍 陳楚河;賈青

2011 九里香 ---- 王星軍 於娜;師小紅;韓月喬
2007-01-19 落葉歸根 年老者 張楊 趙本山;宋丹丹
2004-04-01 倩女失魂 燕赤霞 葉天行 黎耀祥
2004 荒宅勿入 柳相國 黃祖權 關禮傑;韓雪
2003-01-01 陰陽判官 陸判官 余立平 陳錦鴻;苑瓊丹
1999-03-06 龍虎群雄 黃玉郎 林華勛 施綺蓮;梁雪湄
1999 一代梟雄曹操 ---- 方軍亮 柯俊雄
1996 街頭殺手2 ---- Hoping Yuen 甄子丹;周比利
1995 祖屋 ---- 香立行 丁櫻;李國藤
1991 追日 顏英 劉鴻泉 王祖賢;張學友;張敏
1988 畫中仙 燕赤霞 午馬 王祖賢;元彪;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