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子夜吳歌·秋歌》
子夜吳歌·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飢改液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習,從中獲得豐富的養料,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創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習而又有所創造的殲銷例證。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徵人的誠摯情意。「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一往情深。最後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願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
1)有人稱「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好」在何處呢?請作簡析;
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好」在;
「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乃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季節,故寫月亦有興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何等一種挑撥呵!「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語天然而得詠嘆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第三重挑撥。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徵人的深情。著「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儼在,「玉關情」自濃.
(2)前人曾說過,「余竊謂去末二句,更覺渾含無盡。」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
不同意;
其實未必然。「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語。而從內容上看,李白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爛物:「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多麼有意味的詩境呵!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它回腸盪氣,激動人心。因此可以說,《秋歌》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㈡ 林青霞演的瓊瑤電影都是什麼
推薦你看下他的非瓊瑤電影:《我是一沙鷗》《愛情長跑》《楓葉情》
㈢ 夏玲玲的主要作品
首播:1977年7月19日
集數:60集
出品:台灣電視公司(台視TTV)
編劇:古龍
夏玲玲飾花月奴/小魚兒周佳(反串)
江 明飾江楓/花無缺(現實中與夏玲玲是龍鳳胎)
張 璐飾鐵心蘭
何思敏飾慕容九/蘇櫻
貝蒂飾邀月宮主
尹寶蓮飾憐星宮主
吳恆飾燕南天
趙心妍飾鐵萍姑(後改為朱慧珍接演)
葛 蕾飾張 菁
曹 健飾江別鶴
井 洪飾江玉郎
雷 鳴飾陰 平
金 石飾杜 殺
沈雪珍飾屠嬌嬌
崔福生飾李大嘴
其實,當年古龍欽點要夏玲玲演出的是《絕》劇中的女主角「鐵心蘭」,最後卻陰錯陽差的反串了「小魚兒」。而這個巨大的轉變,竟成了《絕》劇最大的收視賣點,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而夏玲玲確實也是筆者這么多年以來,所有看過將「小魚兒」這個角色,詮釋得最恰當貼切又令人信服的演員。夏玲玲的「小魚兒」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連古龍自己都這么認為的說。77年《絕代雙驕》的演員陣容,在當時可謂是相當地堅強扎實,幾乎動員了台視所有的一線演員。其中,夏玲玲先演「花月奴」滾迅再扮「小魚兒」,當紅小生江明則前後飾演「江楓」和「花無缺」,另有貝蒂的「邀月」、尹寶蓮的「憐星」、曹健的「江別鶴」、張璐的「鐵心蘭」、吳恆的「燕南天」和何思敏的「慕容九(蘇櫻)」。全劇除了夏玲玲的演出是最大的精彩之外,劇組將原著中的「蘇櫻」和「慕容九」兩個角色,巧妙地融合而為一角的安排,也是讓全劇更緊湊好看的另一個精彩。但有時戲本身的精彩度,又不及戲外來得更精彩。《絕》劇中飾演「鐵萍姑」一角的演員趙姿菁(後改名趙倍譽),戲播出一半卻突傳出她和古龍鬧緋聞,成了介入別人婚姻的第三者。第三者是絕不可能得到諒解的一方,此緋聞事件一被媒體踢爆,趙姿菁果然立即成被社會輿論審判和公乾的對象。在事件爆發前,古龍就因和趙姿菁的關系特別,而不斷地要求劇組為該女加戲。此舉不但增加了劇組的困擾,古龍蠻橫的要求態度也讓劇組人員相當不爽。此時趁著丑聞爆發,社會上一片指責聲浪,以及古龍為與前妻打離婚和賠償官司,正忙得焦頭爛額,無暇旁顧之際,台視立即大刀一砍,安排劇中的「鐵萍姑」被毀容,撤了趙姿菁的演出,而由朱慧珍頂替她演出整容後的「鐵萍姑」一角,這才算出了口鳥氣。江明是《新白娘子傳奇》許仙的姐夫李公甫的扮演者。 1978年,台視因前一年嘗到了古龍《絕代雙驕》高收視的甜頭,這回,便將籌拍對象瞄準到另一武俠大師金庸的作品《鹿鼎記》身上。但這時金庸小說仍屬禁書,電視台於是也搞了那套李代桃僵的把戲,將岩備逗劇名改為《少年游》,由夏玲玲和游天龍分飾「小寶」與「康熙」。78年開春,戲一推出,又創收視高峰。而金庸小說在各路人馬或明或暗的奔走運作下,也終於在隔年解禁。
1976-1977年間,「台視」八點檔只靠一個人獨挑大樑,就是夏玲玲。她在《金玉緣》、《金玉盟》一連兩出戲中扮演的香格格,紅極一時。「台視」決定由夏玲玲反串小魚兒,江明演花無缺。夏玲玲在劇中總是叼著一根長長的蘆葦,綁著一根沖天辮。她喜歡皺鼻子,動腦筋時愛甩頭等幾個招牌動作和造型絕對討人喜歡。當時最受台灣婦女觀眾熱愛的反串人物莫過於夏玲玲的小魚兒可能太調皮太可愛了點,她只選擇性地演出了古龍筆下陽光面的小魚兒。但無論如何,夏玲玲版的小魚兒的確已樹立了經典,迄今在台灣的電視史上尚無人能出其右。 主演:田鵬田鶴施思夏玲玲戚冠軍陳星
1976電影《秋歌》主演:林青霞秦祥林石峰夏玲玲傅碧輝曹健
殷超凡出身富裕之家,有個美麗的未婚妻,他卻愛上了貧窮且和智障弟弟相依為命的芷筠,兩人戀情不被殷家認可,受到父母百般阻撓,芷筠因此而離開超凡,但殷超凡對芷筠的愛始不變,這份堅持始終感動父親……
該片改編自瓊瑤原名小說。 夏玲玲 出演《包青天》角色:古常玉(紅花記)秦夫人(三擊鼓) 白惠英(踏雪尋梅)
一直不知道這個潑辣的女子,就是心中一直想探個究竟的夏玲玲,想知道是怎樣一個女子可以反串小魚兒獲得成功粗賣?如今,她的時代已漸離漸遠。 夏玲玲出演過的電影(未含電視劇):
女朋友 (1974)
愛情在春天(1974)
門里門外(1975)
春滿女學府 (1975)
愛情辰跑 (1975)
一簾幽夢 (1975)
海誓山盟 (1976)
秋歌 (1976)
佳期、假期 (1976)
昨日匆匆 (1977)
不要在大街上吻我 (1977)
人在天涯 (1977)
一代俠女 (1977)
女生追男生 (1977)
鶴形伏虎鬥蚊龍 (1977)
蛇形刁手 (1978)
大地飛鷹(1978)
五花箭神 (1978)
絕招六式 (1979)
糊塗福星闖江湖 (1979)
七巧鳳凰碧玉刀 (1980)
快樂英雄 (1980)
御劍伏魔(1981)
神劍動山河(1981)
中國女兵(1981)
水月十三刀(1982)
大追擊 (1982)
大情聖 (1982)
變熊黑獄狂魔 (1982)
狀元媒 (1982)
提防小妞 (1982)
新西遊記 (1982)
酒色財氣 (1982)
小姐當差 (1983)
㈣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1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名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作品賞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
籠統而言,詩人的手法是先景語後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了「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季節,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辭天然而得詠嘆味。秋風,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便是對思婦的第三重挑撥。月朗風清,風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徵人的深情。用「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卻好像真的在,「玉關情」也很濃。王夫之評價說:「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此情之濃,不可遏止,於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後世的某些人偏愛「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說:「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西圃詩說》)其實未必是這樣。「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種吞吞吐吐的用語。而從內容上看,正如沈德潛。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2
子夜吳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聲。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悶拿,聲聲總是牽系玉關的親人。
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夫君就可以結束漫長征途。
注釋
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萬戶:千家萬戶。搗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臟衣放在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吹不盡:吹不散。
玉關: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北,此處代指良人戍邊之地。
平胡虜:平定侵擾邊境的敵人。
良人:古時婦女對丈夫的稱呼。《詩·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扮賀良人。」罷:結束。
賞析
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
開篇四句情景交融,渾成自然,被王夫之譽為「天壤間生成好句」(《唐詩評選》)。秋涼之夜,月華輝灑,砧聲陣陣,寒風習習,真是一幅充滿秋意的絕妙圖景。然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前三句分寫秋月、秋聲和秋風,從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都在為第四句的「情」作鋪墊:月光是引發相思之情的媒螞缺搭介;搗衣聲說明婦女們正在為戍邊親人作趕制征衣的准備(古時裁衣前必先將布帛搗平搗軟),其本身就包含著深厚的關切、思念之情;而秋風則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緒。
對飽經離別之苦的人來說,這三者有一於此,便難以忍受了,何況它們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況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整個長安城都響徹那令人心碎的「萬戶」搗衣之聲!這種時刻,有誰能不為這凄涼而又熱烈的氣氛所感染呢?「總是玉關情」,一語作結,力抵千鈞。
情而冠以「玉關」,令人聯想到遙遠的邊塞,益覺此情之深長;句首著一「總是」,將前三句目中所見、耳中所聞和肌膚所感囊括凈盡,極力突出此情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所不在。詩寫到這里,整個氣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筆一揮:「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盼望戰事的早日結束,嚮往和平安定的生活,這既是詩人的願望,也是征婦的心聲。有此一筆,不僅使全詩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關情」愈發濃厚。
創作背景
本詩是《子夜四時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樂府舊題創作的新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3
【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出處】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譯注1】搗衣: 古人在縫衣之前,把衣料捶平。句意: 長安城的月夜,只聽見千家萬戶的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的,是那搗衣女子們懷念遠戍玉門關丈夫的情思。表現了作者對統治階級窮兵黷武的譴責
清王夫之 《姜齋詩話》 卷二: 「景中情者,如 『長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棲憶遠之情。」 又 《唐詩評選》: 「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清田同之 《西圃詩說》:「李太白《子夜吳歌》,余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
【譯注2】
長安夜空, 秋月高懸,千家萬戶的搗衣聲此起彼伏,這是思婦為遠征的丈夫趕制冬 衣的情景。習習秋風,吹不盡征婦對玉門關外征戍人的思念之情。「總 是」二字更為深沉,凝煉地道破了征婦綿綿無盡的離愁,「一片月」象 征出思婦切盼團聚的心情。
【全詩】
子夜吳歌·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集評】 清·王夫之:「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
清·沈德潛:「詩貴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吳歌》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征;《經下邳圮橋》本懷子房,而意在自寓;《遠別離》本詠英皇,而藉以咎肅宗之不振、李輔國之擅權。」(《說詩晬語》卷下)
又:「不言朝家之黷武,而言胡虜之未平,立言溫厚。」(《唐詩別裁集》卷二)
【總案】 《子夜吳歌》是一首表現男女愛情的樂府民歌,屬《吳聲歌曲》,相傳為晉朝名叫子夜的女子所創作。六朝樂府舊題為五言四句,李白增為六句。原詩共四首,分寫春、夏、秋、冬四時,本篇為秋歌,是其中第三首。詩借月夜秋風中的「搗衣聲」傳達出閨中少婦對遠戍徵人的無比思念之情和要求結束戰爭,以便與親人團聚、恢復和平生活的願望。「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希望早日停戰,丈夫歸來,這是上文的自然引伸,也是對內容主題的深化,於此可見詩人獨創的匠心。詩的語言自然洗煉,格調清麗婉轉,具有濃厚的樂府民歌的風味。
㈤ 幫我想林青霞主演的電影
主要作品:
1994《東邪西毒》
1994《火雲傳奇》
1994《六指琴魔》
1994《重慶森林》
1994《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1993《追男仔》
1993《射鵰英雄之東成西就》
1992《鹿鼎記》
1992《絕代雙驕》
1992《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1991《新龍門客棧》
1990《滾滾紅塵》
1989《驚魂記》
1988《今夜星光燦爛》
1987《奪命佳人》
1987《橫財三千萬》
1986《英雄偶像》
1986《刀馬旦》
1986《夢中人》
1985《警察故事》
1984《七隻狐狸》
1984《情人看刀》
1984《君子好逑》
1983《火龍任務》
1983《一九三八大驚奇》
1983《黑白珠》
1983《四傻害羞》
1983《我愛夜來香》
1983《四傻害羞》
1983《午夜蘭花》
1983《新蜀山劍俠》
1982《新白蛇傳》
1982《槍口下的小百合》
1982《燃燒吧,火鳥》
1982《慧眼識英雄》
1982《紅粉游俠》
1982《紅粉兵團》
1982《慧眼識英雄》
1981《中國女兵》
1981《愛殺》
1980《金盞花》
1980《碧血黃花》
1980《一對傻鳥》
1979《情奔》
1979《一片深情》
1979《雁兒在林梢》
1979《成功嶺上》
1979《迷你特攻隊》
1979《一顆紅豆》
1978《無情荒地有情天》
1978《留下一片相思》
1978《沙灘上的月亮》
1978《晨霧》
1978《真白蛇傳》
1978《月朦朧,鳥朦朧》
1977《奔向彩虹》
1977《霧情》
1977《異鄉夢》
1976《海天一色》
1976《我是一沙鷗》
1976《戀愛功夫》
1976《明天二十歲》
1976《追球追求》
1976《秋歌》
1976《我是一片雲》
1976《八百壯士》
1975《小姨》
1975《楓葉情》
1975《海誓山盟》
1975《在水一方》
1975《長青樹》
1975《水雲》
1975《翩翩情》
1975《熱浪》
1975《煙雨》
1975《在水一方》
1975《愛情長跑》
1974《女朋友》
1974《女記者》
1974《長情萬縷》
1974《雲河》
1974《純情》
1974《純純的愛》
1974《片片雪花飄》
1974《古鏡幽魂》
1973《窗外》
1973《雲飄飄》
㈥ 林青霞電影《秋歌》背景音樂是什麼
林青霞電影《段慎秋歌》背景音樂是同名歌曲《秋歌》。
主題曲:秋歌
作詞:瓊瑤
作曲:劉家祥燃數昌
演唱:甄妮
青山坡斜一道彩霞
多少黃昏有我有他
他像流雲他像曇花
長久等待見時一剎
當他光茫照射謹首
射進我心海底下
當他隨日落滑下
我茫然的像沒有家
但願我能變成燕子
展翅追過青山彩霞
㈦ 秋歌(電影:秋歌) 歌詞
歌曲名談遲乎:秋歌(電影:秋歌)
歌手:劉家含悉昌
專輯:深情系列 3-暢銷電影金曲
青山坡斜旦態
一道彩霞
多少黃昏
有我有他
他像流雲
他像曇花
長久等待
見時一剎
當他光茫照射
射進我心海底下
當他隨日落滑下
我茫然的像沒有家
但願我能
變成燕子
展翅追過
青山彩霞
http://music..com/song/1253071
㈧ 《子夜吳歌·秋歌》全詩
原文: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釋義:長安城內含裂一片月光,千戶萬戶都在搗衣。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秋歌》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談稿閉結束戰爭,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8)秋歌老電影擴展閱讀
《子夜四時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四首詩分別以四時情景寫了四件事。第一首寫春景,秦羅敷採桑的故事;第二首寫夏景,西施若耶采蓮的故事;第三首寫秋景,戍婦為徵人織布搗衣之事;第四首寫冬景,戍婦為征夫縫制棉衣之事。
四首詩連起來則是一組彩繪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圖。組詩構思巧妙,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子夜吳歌·秋歌》描寫了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託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
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敬漏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十分有意味的詩境,讀者須知,這種猶如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也在畫中,它回腸盪氣,激動人心。
因此,《秋歌》從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