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老譯製片,大概記得是孤單檢察官和黑手黨斗爭的故事
你說的是義大利電影《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全名應該是《一個警察局長向共和國檢察官的自白》,由於名字過長,就給簡化了),上譯譯制的。不過,孤單和黑手黨斗爭的是警察局長,警察局長對那位檢察官開始不信任,最後不得已把黑手黨魁擊斃後自己到監獄自首,影片結尾當他發現檢察官是個正直的人後,他自己卻在監獄里被黑手黨的人殺死。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㈡ 尚華(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詳細資料大全
尚華(1922.5.1-2005.4.22),
祖籍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在軍閥混戰、國難當頭的時代,幼年的尚華隨父母顛沛流離到哈爾濱,好不容易上了國小。後因家境窘迫,16歲的尚華便不得不中途輟學,進了哈爾濱的一家五金店當學徒。19歲那一年尚華考進了上海電影話劇演員專校。畢業後,他便開始了話劇表演生涯。年輕的尚華身材魁偉,扮相英俊,加上音色洪亮、吐字清晰,很快他便成了劇社的台柱演員,在長達近40年的配音工作中,尚華用語言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外國影視片中的人物形象:《悲慘世界》中的沙威警長、《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脫險》中的指揮家斯坦尼斯拉斯、《鷹冠庄園》中的錢寧先生等,深受中國影迷歡迎。
1950年8月,通過邱岳峰的介紹,尚華來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當上了一名配音演員。從此,他結束了8年的話劇表演,正式開始了他的配音生涯。1981年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動畫電影《人參果》孫悟空配音。
2005年4月22日(凌晨1時30分)尚華先生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去世,享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尚華
- 別名 :原名尚乃忠
-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山東黃縣(今龍口市)
- 出生日期 :1922.5.1
- 逝世日期 :2005.4.22
- 職業 :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配音演員
- 畢業院校 :上海現代電影話劇演員專科學校
- 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電影配音工作
為中國電影譯制事業做出了貢獻 - 代表作品 :《虎口脫險》《冷酷的心》《愛德華大夫》《卡桑德拉大橋》配音
作品內容
尚華先生主要作品有《孤星血淚》、《虎口脫險》、《追捕》、《愛德華大夫》、《卡桑德拉大橋》、《德克薩斯州的巴黎》、《總統軼事》、《勝利大逃亡》、《錦綉前程》、《悲慘世界》、《冷酷的心》、《鷹冠庄園》、《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等,尚華退休後仍然念念不忘配音工作,他最後配音作品是電影《角鬥士》。配音藝術
尚華這個名蠢鎮字真是好眼熟好耳熟,它頻頻出現在譯製片的演職員表中,又屢屢化作角色的聲音,融合著銀幕形象,以其沁人的魅力,惹引得觀眾或愛或憎七情沸反。 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合影(尚華,後排左6) 據尚華先生本人較為保守的估計,從事配音工作年來,他至少配了600多部影片。 尚華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將一種詼諧與幽默拿檔敗的情緒,通過他的語言,不露痕跡地體現在角色;在《愛德華大夫》中的心理學教授,尚華將其理解為事故洞明,人情練達而又充滿著童真般幽默的老人。於是我們聽到了這樣的一種聲音,舒緩甚至有點懶洋洋的語氣,似乎總在賭氣的聲音表情,吐字干凈,條理清楚,尤其是那句:「不要說我知道你比我懂得多,可是到最後總是你們比我懂得多。女人啊!」妙絕的翻譯,妙絕的配音。 他有一副與眾消顫不同的嗓子,盡管已經五六十歲了但他的聲音仍然洪亮而結實,毫無蒼老、衰弱之感。他配音常常帶有拖腔與尾音,他有一種幽默感,妙趣天然。隨著他特有的豐富的語調變換,觀眾又深為其聲音表情的多彩與深致所感,為他體現的角色的性格彈性所傾倒。 據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著名配音演員及導演蘇秀女士介紹,尚華在年逾古稀之時依然為影片配音,大家覺得只有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尚華最合適,「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完全是尚華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配原片前,尚華往往一段戲會要求放映員連放數十遍讓他揣摩,回到家裡也要將口型對上近百遍才作罷。為了加深對影片的理解,尚華還提倡閱讀原著。當年,尚華為了配好電視劇《老古玩店》,不僅閱讀了原著,惟妙惟肖。 此外,尚華是戲路較寬的演員,他配的人物也是性格多樣的;他晚年配的《虎口脫險》中樂隊指揮斯坦尼斯拉斯,是他配音生涯中的另一座高峰。人物生平
棄商從文
1922年,一個啼聲嘹亮的男嬰出生在山東省黃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從商的父親尚勉臣欣喜異常,為了將來男孩能子承父業,他前思後想為兒子取名「尚乃忠」。固執的父親當然沒能料到,成年後的乃忠並沒有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反倒在另一個藝術領域中叱吒了大半個世紀。 尚乃忠的青年時期,正逢國內戰亂不斷,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於京劇藝術的痴迷。即便隨著父母顛沛流離到哈爾濱當了一家五金店的學徒,仍然經常獨自一人偷閑跑到戲院里過把癮。「一定要當個演員」這樣的夢想,就這樣悄悄地在一個少年人的心中萌動著…… 19歲跟隨全家來到上海落戶後,尚乃忠第一次違拗了父親的意願,棄商從文偷偷報名考進了當時的上海現代電影話劇演員專校。他在這所私立學校中潛心攻讀,刻苦學習語言、表演等一系列課程,像一塊乾渴的海綿汲取著藝術的養料。 畢業後,尚乃忠如願開始了自己的話劇表演生涯。從1942年到解放初期,這一干便是八年。在這青春放飛又略顯艱辛的藝術旅途中,他輾轉於京津滬各劇社之間,參加了《雷雨》、《原野》、《林則徐》等諸多著名劇目的演出。很快他便成了劇社的主要演員。但是,固執的父親對於家裡出來這樣一個「戲子」,感到顏面無光,每每回到家中,尚乃忠最不忍見到的就是父親痛惋的目光。考慮良久,乃忠遂給自己取了一個藝名「小臣」。最終,為了避免大家誤解他為「陳先生」,又給自己正式取了一個名字——尚華。一將功成
談及自己配音藝術的起始,尚華的思緒便會飛到60年前,他和至友邱岳峰相識、相知的那段友情歲月。 1950年,正是已在上影廠翻譯組(上海電影譯制廠前身)工作的邱岳峰,介紹尚華進入上影廠翻譯組,又給予了悉心掖助。從此,尚華才結束了8年的話劇表演,正式開始了他的配音生涯。當時,他年方28。 憶當年,我國的譯制、配音工作剛剛起步,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配音演員,尚華和他的同事們悉心摸索,邊學邊實踐,終於將《孤星血淚》、《牧鵝少年馬季》、《錦綉前程》等一大批優秀的外國影片成功地譯制出來,介紹給新中國的億萬觀眾…… 在隨後的藝術歷程里,尚華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外國影視片中的人物語言形象:《悲慘世界》中的沙威警長、《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脫險》中的音樂指揮斯坦尼斯拉夫、《簡·愛》中的聖約翰牧師、《鷹冠庄園》中的錢寧先生……真可謂碩果豐盛、成績斐然。當時,配音圈子裡的同伴都覺得只有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尚華最合適——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完全是尚華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真實寫照,在配原片前,他往往一段戲會要求放映員連放數十遍讓他揣摩,回到家裡也要將口型對上70、80遍才作罷,「尚老爺子不鬆手,大家豈不是跟著忙」。為了加深對於影片的理解,尚華還提倡閱讀原著。當年,尚華為了配好影片《老古玩店》,就不僅閱讀了原著,還查閱了狄更斯的生平介紹,了解小說的背景,最終將劇中人配得惟妙惟肖。 當年「攻克」《虎口脫險》,尚華也是和著名老一輩配音演員於鼎細心合作,先將原片按難易程度分成幾大塊,由易到難進行配製,最終使得《虎口脫險》成為譯製片史上妙趣橫生的代表作之一。 這也就難怪。對於目前國內譯製片的現狀,數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的尚老常常感喟:「粗製濫造的太多了,有些不知道在講什麼?!」精益求精
現實生活中尚華,具有著山東人一貫的豪情和耿直。但是每當談到自己的藝術成就,尚華心中始終認為自己未能達到他期望中的藝術境界。所以,當記者問及配戲至今,他最滿意哪部片子時,老人竟然留下了遺憾的熱淚,感懷地表示,「還沒有一部令自己滿意的如邱岳峰《簡·愛》那樣的『絕配』出現」。 反倒是說起了自己心中最大的遺憾時,尚老竟又是一番老淚縱橫:數十年前,他曾和著名演員朱莎一同合作為一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她在黑夜中》擔任配音。 朱莎在片中配一個飽受欺辱的 *** ,而尚華則是配男主角——欺騙了這個 *** 情感和金錢的騙子,他們用心配完這部片子後,老廠長陳敘一卻在審片結束後,痛心地告訴尚華,「你全配錯了!」 原來,這部片子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底層大眾的悲慘生活,「不能把那個騙子完全當作壞人來配的,他也是值得同情的小人物啊!」於是,在自己半個世紀創作道路上從來沒有返工過的尚華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重新為該片配音。那是多麼難熬的一星期啊,茶飯不思,痛楚填膺。 雖已事過境遷,但每每念及此處,年已82歲的尚華老先生仍然聲淚俱下,他痛惜著當時自己沒有能透徹理解原片的主旨,「多大的經驗教訓啊!返工一部片子,那是給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失啊!……」壯心不已
1997年的下半年,一場意外的車禍導致尚華左半身髖關節骨裂。當時尚華並沒有追究駕車的年輕司機的責任,因為他的弟弟「也是一個汽車大隊的老駕駛」。對於司機有著特殊感情的尚華卻不曾想到,這場病痛至今始終纏繞著他。 車禍之後,為了行動方便,尚華到醫院自費裝了一個2萬多元的人工關節,「手術時開刀口子有一尺多長」,醫生說這樣的人工關節大約好用上三五年。畢竟歲月不饒人,在1997年尚華老先生在家中又不慎兩次扭到了關節處,光是為了保持肌肉的活力,打了三針「營養能量補針」,就花費了近800元。即使有醫保,組織上也不時關心著自己,但正如尚老自己所言「恐怕所剩的積蓄今後都得花在看病吃葯上了。」 但是,病痛豈能嚇退一個老藝術家堅持走完藝術道路的信心。就在幾年前,兩眼均患有白內障的尚華又參加了影片《角鬥士》的配音工作,這部影片是尚老師配音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在該片中尚老師配的是羅馬皇帝,由於車禍導致的大腿關節疼痛還沒有徹底恢復,再加上年紀大了,有些重聽,所以導演丁建華讓他坐下戴著耳機聽原片的聲音配,可是他堅持不用。他知道自己聲音老了、反應也略顯遲鈍了,但是他認准了非要配到貼原片為止。幾次導演說可以過了,但他認為不到位,並且站起來重新配。等戲配完以後他才發現耽誤的時間太多了,別的演員等了好久,並且延遲了下班的時間。當時,盡管其他演員都關心和諒解尚華老師,可是他自己卻感到十分內疚,覺得對不住大家,埋怨自己老了,沒有提高工作效率,影響了大家,難受得差點哭出來……人物印象
尚華也是我們當中最用功的人之一。他的用功不同於童自榮,他雖然也用了很大力氣背台詞,但是更多地是一直在琢磨怎樣吃透人物,貼近人物,直到實錄前試戲的一剎那。九十年代初期,我曾邀請他和程玉珠以及劇校的雷長喜等人去河南電視台配一部電視劇《美國尋芳》。雷長喜說:「過去在上海多次跟尚老師一起配戲,但是從來不知道他是怎麼准備戲的。這次,跟他住一個房間,才知道他有多麼用功。每天晚上念台詞都要念到深更半夜。一個那麼有成就的老演員,還那麼兢兢業業地對待每一個角色,真叫人感動。」 尚華配音經典影片《虎口脫險》 過去,我也不知道他一段戲會念上六七十遍,但是我知道,他錄戲總是有準備的。在電視台錄《血的鎖鏈》時,他有一大段戲,台詞又多又快,他沒有一遍是說得完整的。那天,恰巧有一個日本代表團來參觀,我想不能老讓人家看排練,就喊錄了。老尚一氣呵成,口型准確,情緒飽滿。日本客人不禁熱烈地為他鼓起掌來。客人走後,錄音師胡師傅說:「我真替老尚捏把汗,他一遍都沒說對過,你怎麼敢喊錄!」我說:「因為我知道,老尚是人來瘋啊。」我這一說,大家都笑起來了。 尚華能把《虎口脫險》的指揮配得那麼出彩,也是他超水平用功的結果。「樂隊排練」那場亮相戲,我不知道他念過多少遍台詞,也不知道他在放映間排練過多少次,我只知道,那幾天他的高血壓升到過一百九十。他配得特別出彩的,還有兩個角色:一個是《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那是一個帶有江湖氣的熱血漢子,特別是他那帶有嘲諷意味的爽朗笑聲,更令人經久難忘;一個是《警察局長的自白》中的布魯諾,那是一個黑幫,一個流氓,他說話輕聲細語,卻令人毛骨悚然。我說過,配壞人,我們的幾個男同胞各有各的壞。配流氓應該是老尚最拿手的了。除了布魯諾,還有《金環蝕》中的流氓記者,那也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尚華在1959年我廠成立導演組的時候,也曾做過幾年譯制導演。他很善於搞孩子戲,所以後來當我的戲里出現孩子的時候,我就會求他:「尚二爺,幫我給孩子排排戲吧。」他總會認認真真去排。還有的時候,我會求他「給於鼎排排戲吧」。他不但替老於排戲,事後還會問我「他的戲錄得怎麼樣」,我說「錄得還不錯」,他就會點頭笑笑。有一次我說「有一場戲錄得不太順利」,當他知道了是哪一場戲後,一拍大腿說:「就是這場戲,我沒幫他排。」他幫我給演員排戲,無名無利,甚至也沒人知道。演員戲好了,卻是導演的功勞。他可能從來都沒想過這一層,但是我從來都沒有忘記他這份情誼。
㈢ 重溫經典
以下摘抄自:
http://wo.cnmdb.com/group/review_41724
--------------------------------------
本資料集由Harry Potter(葉鶯)整理,資料來源:《新電影20年》、80年代《大眾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報》、《外國電影叢譯》等,中國配音網網友校訂,轉載務必保留本說明。
《小英雄》 1950年譯制
《鄉村女教師》 1950年譯制
《列寧在1918》 1951年譯制
《彼得大帝》 1952年譯制
《一寸土》 1952年譯制
《華沙一條街》 1952年譯制
《肖邦的青年時代》 1953年譯制
《坦卡》 1953年譯制
《奇婚記》 1953年譯制
《偷自行車的人》 1954年譯制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1954年譯制
《不可戰勝的人們》 1954年譯制
《貝多芬傳》 1955年譯制
《夜店》(舞台藝術片) 1955年譯制
《做賊心虛》 1956年譯制
《勇士的奇遇》 1956年譯制
《世界的心》 1956年譯制
《生的權利》 1956年譯制 這是上海譯制的第一部拉丁美洲國家的影片
《孤星血淚》(黑白片) 1956年譯制
《舊恨新仇》 1956年譯制
《警察與小偷》 1957年譯制
《叛逆》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7年譯制
《紅與黑》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7年譯制
《三劍客》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科倫上尉》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崩潰的城堡》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血的聖誕節》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這是在中國上映的第一部希臘影片
《三合一》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這是最早與中國觀眾見面的澳大利亞譯製片
《根據法律》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中國翻譯的第一部芬蘭故事片
《北海運輸隊》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王子復仇記》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8年譯制
《上任前夕》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9年譯制
《社會中堅》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9年譯制
《綠色的土地》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9年譯制
《塔娜》 上海電影譯制廠1959年譯制
《同一條江》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0年譯制
《陰謀與愛情》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0年譯制
《大牆後面》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0年譯制
《獻給檢察官的玫瑰花》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查雅布拉納》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松川事件》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廣島之戀》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神童》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阿蘇卡》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1年譯制 中國譯制的唯一一部錫蘭電影
《勇敢的胡安娜》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2年譯制
《阿爾及利亞姑娘》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2年譯制
《塔曼果》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2年譯制
《她在黑夜中》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2年譯制
《抗暴記》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3年譯制
《中鋒在黎明前死去》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3年譯制
《特殊任務》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3年譯制
《卡洛陽》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4年譯制
《革命的故事》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8年譯制
《聖地亞哥之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1969年譯制
《紅菱艷》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0年譯制
《第八個是銅像》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1年譯制
《冷酷的心》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2年譯制
《巴黎聖母院》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2年譯制
《富翁的女兒埃倫娜》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2年譯制
《簡•愛》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2年譯制
《冰海沉船》(英國)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2年譯制
《警察局長的自白》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4年譯制
《瓊宮恨史》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譯制
《美人計》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9月譯制
《魂斷藍橋》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譯制
《鴛夢重溫》(資料片,譯制後未公映)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譯制
《屏開雀選》(資料片,譯制後未公映)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譯制
《空谷芳草》(資料片,譯制後未公映)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5年譯制
《基度山伯爵》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美鳳奪鸞》(資料片,譯制後未公映)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囚徒》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坎貝爾王國》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音樂之聲》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葉塞尼亞》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7年譯制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7年譯制
《望鄉》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未來世界》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悲慘世界》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蛇》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6年譯制
《誰來赴宴》(內參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追捕》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曾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吟公主》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1830》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尼羅河上的慘案》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8年譯制
《大獨裁者》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惡夢》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政權•真理》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佐羅》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金環蝕》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絕唱》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薩拉丁》 上海電影譯制廠1979年譯制
㈣ 誰知道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制過哪些經典影片
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和上海電影譯制廠譯配影片目錄(1950-2006)
恭賀上海電影譯制廠成立50周年
(1957-2007)
1950年
小英雄 巴甫洛夫 鄉村女教師 米丘林 勇敢的人 雪中奇羊 怒海雄風 游俠傳 有情人終成眷屬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黨證
1951年
偉大的曙光 生活的光芒 蟒魔王 列寧在1918 無罪的人 作曲家莫索爾斯基 未婚妻 遠離莫斯科的地方 偉大的力量
1952年
華沙一條街 解放了的土地 一寸土 不屈的城 黎明前的戰斗 鋼鐵的城 彼得大帝(上、下集) 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 生活的創造 偉大的公民(上、下集) 卡嘉 牧鵝少年馬季
1953年
肖邦的青年時代 廢品的報復 奇婚記 演員的藝術 卡塔琳的婚姻 坦卡 祖國的早晨 明日處處歡樂歌舞 音樂家艾凱爾 欽差大臣
1954年
小淘氣 收獲 偷自行車的人 不可戰勝的人 不可分離的朋友丘克與蓋克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曙光照耀著我們 一個女人的新生活 阿遼沙鍛煉性格 我們街上的足球隊 瑪莉娜的命運 米蘭的奇跡 廣場奇遇 綁架
1955年
危險的貨物 魔椅 貝多芬 九月英雄 兩畝地 麥收時節風雨來 為了十四條生命 牛虻 官場鬥法記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集) 假情假意的人們 羅米歐與朱麗葉 馬克西姆·高爾基傳略 夜店(上、下集)
1956年
小勇士歷險記 第六縱隊 百貨商店的秘密 人和土地 孤星血淚 匹克威克先生傳 盜名竊譽 錦綉前程 伊凡從軍記 第四十五號地區 作賊心虛 勇士的奇遇 生的權利 沒有留下地址 第九號病房 兩個探險家 舊恨新仇 邊塞擒謀 山城春色 我和爺爺 生活的一課 世界的心 希望之路 牧女的心願 母親 第十二夜 稱心如意
1957年
墨西哥人 他的真名實姓 馬歇爾歡迎你 舞台前後 春到田間 逃亡者 風山疑案 攻城計 為了蘇維埃政權而斗爭 堅守要塞 漂亮的朋友 仇恨的旋風 木屋的村子 奧賽羅 初歡 警察與小偷 英雄城 叛逆 如此人生 證據 十塊美金 撒謊的鼻子 霧都孤兒 漫長的路 保姆 紅與黑(上、下集) 命根子 法官 不同的命運 紅蓮花 雪橇
1958年
道路之歌 魔鬼的深淵 詩人 不平凡的夏天 馬爾華 三合一 列寧格勒交響曲 雁南飛 第四十一 家庭爭執 祝你成功 北海運輸隊 戰火中的少先隊 懺悔 科倫上尉 心兒在歌唱 被遺棄的人 王子復仇記 一天的起點 危險的生活 幸福的磨坊 痛苦的一頁 柯兒趣游記 兩姊妹 崩潰的城堡 根據法律 血的聖誕節 三劍客 驕傲的山谷 唐·吉訶德 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 2×2=5
1959年
1918年 最後的決定 自由城 蒂薩河上 春風野火 戰友 虎口餘生 基輔姑娘(上、下集) 在松林的後面 崇高的職責 上任前 夕海之歌(寬銀幕) 紅葉 第一提琴手 海之歌 他們叫他阿米哥 一個人的遭遇 我了解他 塔娜 愛國者 定時炸彈 球 父與子 狼窟 社會中堅 昨天 白痴(上) 黑營 第卅九旅 陰暗的早晨 毀滅的發明 鷹星
1960年
聖彼得的傘 繼母 三寶磨坊 影子部隊 鯊魚的牙齒 嬰兒 渴 達巴契上尉 三寶磨坊(寬銀幕) 新婚之夜 同一條江 第一課 陰謀和愛情 在水平線上 福瑪·高爾捷耶夫 最後一步 綠色的土地 陰謀與愛情(寬銀幕) 海軍上尉巴寧 伊里斯頓的兒子 科德雷的酋長 黎明 雅辛托叔叔 大牆後面(寬銀幕和普通銀幕) 生活從此開始風暴 帶翼的人 索那大 羅密歐朱麗葉和黑暗
1961年
查雅布拉納 兩頭牛的故事 哈蒂發 生活的道路 白夜 暴風雨的前夕 窮街 阿蘇卡 松川事件 珍珠 廣島之戀 鹽的奇跡 更高原則 真情實況 象你這樣的人 不屈服的人 冰海沉船 獻給檢察官的玫瑰花 大生意 當我們年青的時候 山鷹之歌 智擒眼鏡蛇 神童 聖地亞哥之行
1962年
勇士的傳說(寬銀幕) 壓路機和小提琴 帶閣樓的房子 紅帆 鬼魂西行 老區新貌(寬銀幕) 運虎記 紅帆(寬銀幕) 她在黑夜中 五天五夜 郭林的前程 塔曼果(寬銀幕) 革命的故事 鎖鏈 阿甫夫婦 18號封地 僅次於上帝的人 媽媽你不要哭 阿爾及利亞的姑娘 他們也在戰斗 勇敢的胡安娜 決裂 童友 偷東西的喜鵲 記憶中的街道 聖誕節的前夕 一年中的九天 姑娘們
1963年
我的孩子 小青鳥 皇帝的恩惠 刺蝟和友誼 青年起義者 中鋒在黎明前死去 末日的罪行 罪惡之家 藍色港灣的艦長們 紅色宣傳員 黑帆 聖母的珍珠 瞎子領路人 特殊任務 抗暴記 在法國的壁爐旁
1964年
搜尋長統靴 厚四姐 通向舞台的道路 蝕 合金 卡洛揚 深夜的腳步 偷襲 我們的土地 斷橋(寬銀幕) 魔盒
1965年
沾滿泥土的手 在17度線上 土地保衛者 最初的年代
1971年
腳印 勇敢的人們 戰斗的早晨 第八個是銅像 天亮的時候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聖母院 簡·愛 冷酷的心
1973年
綠色的群山 烈火行動計劃
1974年
在那些年代裡 沉默的朋友 警察局長的自白
1975年
戰斗的道路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戀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1977年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 葉塞尼亞 故鄉
1978年
橡樹,十萬火急 汽車行動計劃 尼羅河上的慘案 在陰謀者中間 望鄉 追捕 紮根大地 戰友重逢 未來世界 悲慘世界 孤星血淚 華麗的家族 孩子與小提琴 縮小包圍圈 吟公主
1979年
看不見的要塞 堅強的翅膀 金環蝕 光陰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佐羅 大獨裁者 卓別林 諷刺劇 發工資的日子 水晶鞋與玫瑰花 淘金記 薩拉丁 一天的歡樂 城市之光 馬戲團 車隊 政權·真理 巴黎一婦人 凡爾杜先生 苦海餘生 蝙蝠 惡夢
1980年
砂器 大篷車 阿拉伯歷險記 天平之甍 古堡幽靈 卡桑德拉大橋 啊,野麥嶺 復仇 我的兒子 激戰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淵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離鄉 遠山的呼喚 父子深情 奴里 啞女 老槍 最後一顆子彈 甜蜜的競賽 風雪黃昏 十四個冬春 檢察員的起訴 沼澤地里的陽光 麻瘋女 天鵝湖
1982年
虎口脫險 苔絲 阿奇扎 郡委書記 大使們 女僕 異鄉淚 冰峰搶險隊 我兩歲 陽光下的罪惡 十六個人 火紅的第五樂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鄉篇 啊,野麥嶺(續集) 兩個船長 人世間 重歸於好 非凡的艾瑪 三十九級台階 山的兒子 馴馬手莫蘭特 湯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綠寶石 護身符 海島探寶 愛德華大夫 棄兒 第三個人 不朽的情侶 屠夫 挪威之歌 威爾斯麵包師的兒子 大海的女兒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證 月尾島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峽 獵人 蒲田進行曲 苦命夫妻 國家利益 鐵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俠傳奇 女偵探 大水 螃蟹 覺醒 維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動 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 上校胡巴爾 藝人之家 死亡陷阱 神秘的黃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館 只要我活著 勝利大逃亡 王中王 鐵騎兵 一個酋長的勝利 熱帶叢林歷險記 張開幻想的翅膀 創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貓的故事
1985年
黑鬱金香 馬戲團員的遭遇 溫柔的憐憫 無聲的行動 馬背上的幽靈 希西公主 槍手哈特 總統軼事 金像奇案 我們的膚色 紅發女郎 難忘的假日 從地獄歸來 第一滴血 冒險的代價 罪行始末 誤解 迪斯科舞星 純潔 不能沒有你 好像不認識你 海誓山盟 紅鍾 日本沉沒 幸福的黃手帕
1986年
野鵝敢死隊 一個啞巴的故事 年輕的皇後 印度之行 無腿先生 一個皇後的關鍵時刻 真假薩盧 大輪號和水手號 三個老兵 機組乘務員 少年擒寇記 第七個目標 霹靂舞 羅特的女兒 倫敦上空的鷹 陷阱 謀殺翌日 報警記 姊妹坡 婉麗 換房單獨行動 第一騎兵軍 神秘的黃玫瑰 珠寶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達克思(上、下集) 無根的樹
1987年
海魔 鐵骨金沙 里約的迷霧 來歷不明的日記 國王的光榮 最後一班地鐵 聖誕老人 螞蟻死神 夏日旅行 異國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誰 黑林中的布穀鳥 古宅之謎 紅色飛行員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島 亂世冤家 沒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漢們 警官的諾言 大象音樂會 健兒春色 舐犢情深
1988年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故鄉行 各得其所 山魯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與火 復仇的火焰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莫斯科之戀 傷痕累累的勛章 美元迷 佐羅新冒險 我的朋友流浪漢 藍色行動隊 優駿 釣魚迷巧遇記 孤膽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錢與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雙 碧海情 痴情鴛鴦
1989年
謎中之謎 神秘的黃玫瑰·藍寶石項鏈 八十年代灰姑娘 糊塗警官 鑽石胳膊 鏡子 印度先生 恐怖籠罩著城市 早安巴比倫 晚餐來的客人 水 生死之間 緝私特警 天網恢恢 良宵難度 危樓風波 清白的手 莫斯科在廣播 電影悲歡曲 孤身復仇 情海冤魂 魂歸故里 無冕之王 約翰·施特勞斯 雙人舞 隨心所欲 命令027 內線人物 總統失蹤記 地震 二十四隻眼睛 偵探的故事 暴風勇士 有生命力音樂 出水芙蓉
1990年
較量 鐵血警探 古墓盪寇 地獄獵手 間諜505 義警神威 細雨夢回 喜結冤家親 薩拉熱窩謀殺事件 超級舞星 忠誠的心 夢游外星 末日可數 柏林之戀 牧師的一家 古幣疑案 片山刑警在酒吧 達芙妮和她的朋友 復仇的鐵拳 法網 砂屋之夢 黃金犬 福爾摩斯外傳 歡喜冤家 熾熱的愛情 冷暖人間 紅海魔影 天外來客 刑警情仇 危險之至 美洲豹行動
1991年
諜海孤魂 歌女坎坷 代號X—13 僱用警察 獨臂英傑 三劍客(續集) 追尋鐵證 純屬巧合 歌星馬麗索爾 聖誕頑童歷險記 命運 過關斬將 血洗鱷魚仇 情系鐵騎 美女神燈 內幕交易 好漢還是孬種 銀白色的獎章 花魁淚 血連環 威龍爭雄 爵士之王 持槍的女人們 上帝的筆誤 愛情與子彈
1992年
暗裡藏刀 獨闖虎穴 千年痴情 法官與警察 珠寶迷蹤 以死抗爭 烈女抗暴 一網打盡 公雞奏鳴曲 私人偵探 江湖雙艷 風谷少女 黑眼睛蛇 女模特的遭遇 籃壇怪傑 新干線大爆炸 討還血債 俠魂倩影 挑戰者 警匪生死劫 鐵窗怒火 孤島奇情 香港之夢 風塵舞姬 惡魔剋星 瑪麗亞·伊莎貝爾 禁宮情妓 綁架
1993年
黑色的漩渦 俄羅斯漂流夢 驚艷奇緣 情報官和他的妻子 夜叉 驚夢奇遇 歸來吧 空屋疑雲 神秘的女人 血染舞鞋 情侶風塵 食人魚 天堂血案 鐵漢雄心 超級特工隊 絕境求生 逃脫死亡 替身情侶 非洲豹傳奇 玩命警探 弄巧成拙 拚命擒賊 死裡逃生 孤膽英豪 遺產大戰 國際女郎
1994年
飛來艷福 泰拳王 賭城奇案 誰是兇手 誤闖諜海 少女情懷 嗜金如命 死亡客車 空中劫難 鋼琴課 亡命天涯 破碎的形象 亡魂迷案 金發女郎 死前之吻 瘋狂的傻瓜
1995年
黑手黨老大 十二世紀來客 4000之謎 幽幽戀情 美味佳餚 真實的謊言 天不絕人 生死搭檔 警察追擊 生死時速 森林之王 黑雨 烈豹降妖 愛神歷險 薩瓦特 絕地戰警 難斷絲絲情 女人的吶喊 傻瓜也瘋狂 紐約大劫案 你是我的唯一 恐怖地帶 戴罪立功
1996年
手足亦無情 舞廳王子 生死兩兄弟 雲中漫步 誘惑 廊橋遺夢 新宿鯊魚 朋友圈 黑暗勢力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幕後裁決 溫馨人間情 情歸巴黎 女扮男裝 聖誕前夜 古畫之謎 都市外來客 我又十八 神秘的黃皮鞋 勇闖奪命島 女警的追求 金發男郎 碟中諜 死亡面具 特警護送 愛情、背叛和謀殺
1997年
別對我說再見,媽媽 毀滅者 生命交響曲 情有獨鍾 親合力 生死豪情 如此荒唐 恐怖陰謀 山崩地裂 毀滅的追求 新木偶奇遇記 戰地之戀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 愛的權力 血刃 插翅難飛 無事生非 神人卡贊 海上驚情——生死時速續集 好事成雙 美洲豹 冰與火(續集) 特工狂花 深海喋血 怒海驕陽 死亡獵手 心有靈犀
1998年
星際追殺 地火危城 潛在威力 女傭鬥法官 十萬火急 情真意濃 生日歷險 奇怪的大火 絕路烽火 溫柔的陷阱 愛情與戰爭 小鬼當家3 傾力出擊 天地大沖撞 神秘的背影 特警判官 一號通緝令 盧柯納案件 情書 安娜·卡列尼娜 尖峰時刻 怒發沖冠
1999年
悲情探戈 印度拉賈 婚禮歌手 罪犯是誰 電影節的貴賓 國家的敵人 通緝令 致命保鏢 寄居大俠 冰雪迷案 心心戀曲 再見,美國 眨眼 奇異的婚姻 再續前緣 伊麗莎白 魔鬼鄰居 泰坦尼克號上的女傭 天理難容 錯誤指控 烏鴉謀殺案 迎頭痛擊 沖出牢籠 諾丁山 夢想成真 美麗人生 地下搖滾 物極必反 偷天陷阱 人熊傳奇 勇敢王子 第十二夜 生死搏 黑客帝國 義膽騎士 馬可·波羅
2000年
精靈鼠小弟 玫瑰神偷 雙重陰謀 暗藏殺機 驚天行動 狂飆戰警 第六感女神 超時空戀愛 角鬥士 碟中諜2 完美風暴 單身漢 總有驕陽 超級媽媽 弦動我心 霹靂天使 小雞快跑 出租司機 人猴情 同命鴛鴦 特別押送 夢游美利堅 真假姻緣 戰火焚情 路邊草 鋤暴特警 我們接吻吧 芭蕾 懸情瘋人院 大刺殺 烈火恩仇 必死無疑 藍眼睛米奇 淘金奇遇 跳舞街
2001年
拜見岳父母大人 浩劫驚魂 繼母 決戰中的較量 劍魚行動 木乃伊歸來 古墓麗影 侏羅紀公園3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垂直極限 致命追蹤 生命的證據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決戰猩球 怪物史瑞克 尖峰時刻2 暴風雪 暗流 夢斷花都
2002年
火力目標 緣分天註定 最後的證人 綠芥刑警 外星人 蜘蛛俠 精靈鼠小弟2 風語戰士 隔世情緣 無聲的舞者 印度往事 臨時特工 神奇的燕尾服 情歸阿拉巴馬 哈利·波特與密室 第四期計劃
2003年
曼哈頓灰姑娘 尼羅河情人 我知道你是誰 總統與奶牛 我的盛大希臘婚禮 地心搶險記 霹靂天使2 X戰警2 憨探奇案 愛有天意 鋼琴家 偷天換日 展翅高飛 反恐特警組 叢林奇兵 我的野蠻女教師 城市別動隊
2004年
蒙娜麗莎的微笑 芳芳鬱金香 阿波羅13 致命報酬 冷山 世界上最醜陋的女人 50次初戀 超級賽車 後天 怪物史瑞克2 蜘蛛俠2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雙層公寓 虎兄虎弟 暗流2 加菲貓 我,機器人 極地特快
2005年
狂蟒之災2:搜尋血蘭 法國間諜 的士飈花 翻譯風波 極限戰士 蝙蝠俠·俠影之迷 史密斯行動 絕密飛行 警界爭雄 丘吉爾好萊塢年代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漫步月球 喜從天降 伯爵夫人(中、英合拍)
2006年
決戰帝國 一球成名 列車驚魂 南極大冒險 達·芬奇密碼 冰川時代2 魔比斯環(國產) 空中決戰 救贖 俠盜魅影 碟中諜3 生死倒計時 加菲貓2 X戰警3:背水一戰 東京審判(國產) 邁阿密風雲 神秘群島 世貿中心 白色星球 隋唐英雄傳(國產)
1950-1995年目錄根據《上海電影志》整理
1996-2005年目錄根據《上海年鑒》(1997-2006)整理
校對:家干 法蘭
㈤ 老譯製片 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說的是什麼意思
心黑手狠的建築商羅蒙諾其實是個黑手黨頭目,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殺人如麻,而且殺完人把屍體澆築在建築的水泥構件里而不留痕跡。正直的警察局長蓬納維亞明知道他殺人並抓了他好幾次,但都因為證據不足而被釋放,於是,他利用職權把被羅蒙諾無辜送進精神病院他情婦的哥哥放出來向羅蒙諾報仇而除掉他,但因內部有人通風報信,羅蒙諾安然無恙。檢察官屈昂尼來調查此案,但警察局長不信任他,兩人產生隔閡。局長不得已,就是坐牢也要為民除害,隻身一人開槍打死了羅蒙諾然後就投案自首。在牢房中,屈昂尼和局長暢談,使得局長看出檢察官也是一個正直的人,從而消除了對檢察官的誤解,但已為時已晚,局長被羅蒙諾手下的人在獄中殺害了,檢察官也知道了羅蒙諾的後台是檢察長,他要伸張正義。
這部電影的原名比較長,叫《一個警察局長向共和國檢察官的自白》,上譯廠在翻譯時給簡化成《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這是一部很好看的義大利電影。
㈥ 找一部8,90年代義大利電影,裡面有把人鑄到水泥里的情節
《警察局長的自白》
片 名: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
英文名稱:Confessions of a Police Captain
導 演: Damiano Damiani
主 演:Franco Nero Martin Balsam Marilu Tolo Claudio Gora Luciano Catenacci
主 配:衛禹平 畢克 李梓
上 映:1971年7月1日 蘇聯
1980年(國內)上譯譯制
地 區:義大利 中國大陸
語 言:義大利語 國語
顏 色:彩色
類 型:犯罪片 劇情片 譯製片
時 長:101 分鍾
故事梗概:
一個從瘋人院放出來的利普馬在幾個人幫助下,喬裝警察沖進一間豪華的辦公室,用沖鋒槍瘋狂掃射,擊斃了三個人,他自己也被擊傷死去。這件兇殺案是怎麼一回事?是誰乾的?為什麼要這樣干? 原來主使人是警察局長蓬納維亞。他幹了幾十年的警察,深知社會弊端。他在發現以建築商羅蒙諾為首的一群殺人黑幫以後,曾先後三次逮捕匪幫頭子羅蒙諾,可都被法院因證據不足駁回、羅蒙諾被宣判無罪釋放。而且,每次他所找到的作為羅蒙諾犯罪的證人都被殺害,甚至毀屍滅跡。
蓬納維亞從中引出教訓,要懲治這個兇手是不可能通過正常的「法律」。因此,他利用利普馬去殺死羅蒙諾。利普馬原來和羅蒙諾同夥。六年前,羅蒙諾霸佔利普馬的妹妹塞蕾娜,兩人因此鬧翻,最後,羅蒙諾通過卑鄙的手段把利普馬弄進瘋人院。這次利普馬沒有殺掉羅蒙諾(他不在辦公室)。
萊比希多街發生的這件兇殺案、由新任的年青檢察官屈昂尼負責審理。蓬納維亞滿懷希望,准備同他一起捕獲羅蒙諾這伙黑幫。他告訴屈昂尼:羅蒙諾黑幫的勢力很大,其中有本市市長、議員,地方銀行行長,建築協會的頭頭等一大批傢伙。這伙人在這個城市新建時在一大筆地產交易中合夥瓜分了幾十億里拉的錢,目前他們還在繼續進行貪污盜竊的勾當。蓬納維亞還告訴屈昂尼:這伙匪徒殘酷成性,他們在把知情人暗殺後,就把屍體澆注在水泥建築部件之中,已經有五十九個人遭到不幸。這幫匪徒的罪行激起了屈昂尼極大的憤慨!
可是不久,羅蒙諾派自己的律師來找屈昂尼,並要求在一個療養院里和檢察官談談。羅蒙諾竟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他對屈昂尼說,警察局長是為了錢有意陷害的。他一再暗示把利普馬放出瘋人院要化不少錢,並說蓬納維亞後面還有一個大人物哩!羅蒙諾的「精彩」表演卻讓缺乏社會閱歷的屈昂尼相信了。屈昂尼對蓬納維亞產生了懷疑,同時總檢察長馬爾他非常關心這個案件;他要屈昂尼好好查一下是誰把利普馬從瘋人院里放出來的。這都使屈昂尼疑信參半,開始對蓬納維亞進行調查。
蓬納維亞知道屈昂尼在調查他,他想用這個城市的死難者、一個工會組織者里佐和羅蒙諾斗爭並被羅殺害,以及一個當時目睹者——牧羊孩子慘遭殺害的事實告誡屈昂尼,可這一切並沒有打動這位檢察官的心。也做賊心虛,特別害怕利普馬的妹妹塞蕾娜落到蓬納維亞之手,成為揭露他罪惡的重要證人。他派手下匪徒找到了塞蕾娜,欺騙塞蕾娜讓她去美國,塞蕾娜知道這傢伙不懷好意,在危急中逃出了魔掌。塞蕾娜卻給蓬納維亞找到了,把她隱藏在一個秘密住處。知曉案情全部真相的塞蕾娜終於向蓬納維亞揭露了羅蒙諾的種種罪行。
蓬納維亞以他自己的經歷看穿了法律的虛偽。他對屈昂尼也不放心,就通過秘書加米諾在屈昂尼的電話上裝上竊聽器。可這一件事被發現了,同時瘋人院主任醫生的孩子也被人綁架遭到威脅,醫生誣告是蓬納維亞逼著他們放利普馬出來殺人的。蓬納維亞的警察局長職務因而被撤銷。蓬納維亞向共和國檢察官遞交了一份自白書以後,迅速地來到羅蒙諾匪徒經常聚會的海濱飯店,當場拔槍將罪惡累累的羅蒙諾打死,自己也自首投案進了監獄。
警察局長蓬納維亞被投入監獄,但斗爭並沒有結束……屈昂尼在調查過程中終於發現羅蒙諾的罪行。他想通過塞蕾娜的作證,使這伙匪徒受到法律的應有制裁。哪料到,塞蕾娜被殺害了,象其他受害者一樣,屍體被投進澆注的水泥部件中。蓬納維亞也在獄中慘遭黑幫的毒手。屈昂尼面對血淋淋的事實,終於清醒了。他要向虛偽的法律宣戰,然而,站在台階上披著總檢察官外衣的,卻是匪幫頭子馬爾他。屈昂尼的結果會比蓬納維亞好一些嗎?
這是一部新現實主義劇作,講述警察局長波那維亞發現本市一起巨大貪污犯罪案件,他誓要把這件撲朔迷離的貪污案公之於眾,並要把涉案的「黑手黨」頭目羅蒙諾繩之於法。對手狡猾兇狠,並有政府要員做後台。隨後波那維亞被撤職,走投無路的他獨闖賊巢擊斃羅蒙諾然後投案自首。然而狠毒的幕後黑手仍然繼續惡行,將重要證人塞萊娜滅口,並將波那維亞殺死於獄中。影片評價: 該片拍攝於1971年,是六十年代末義大利政治電影運動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一個有正義感的警察局長與義大利黑社會進行斗爭並為此獻出了生命。影片並非孤立地描寫某一政治性事件,而是含政治於世俗生活場景之中,又透過這些場景更深刻地去剖析政治,即帶有制度性的社會危機。在藝術結構上,正義、法律、權力、罪惡四者之間奇特的游移關系給影片帶來極大的張力。
㈦ 警察局長的自白的介紹
《警察局長的自白 》是1971年7月1日上映激運的義大利犯罪劇情片,由 Damiano Damiani執導,Franco Nero、Martin Balsam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有正義感的警察局長與意大明蔽梁利黑社會進行斗爭並為此獻出了生命。並圓
㈧ 世界其他民族藝術的發展,特色及成就(戲劇,電影)
關於電影類型的一些介紹和概括
實驗電影
實驗電影(experimental film)從三十年代開始以美國為首發展起來的非商業性電影,這種電影主要是用l 6毫米腔片拍攝的短片,沒有傳統的故事情節,主要表現風格是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就其藝術實質而言,是有聲電影時代的先鋒派電影。
從二十年代來至四十年代中期是實驗電影的萌芽時期.只有很少幾部,如照相師雷爾夫·斯戴納的抽象主義風格的《H z0》(1929)和《機械的原理》(1930),斯拉夫柯·沃爾卡皮其的《第94l 3號…一好菜塢無聲配角的生與死》(1928)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實驗電影有了新的發展。雖然中心仍在美國,但在英國、法國.意火利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相繼展開了拍攝實驗電影的活動。這是因為:1.質量高、價格便宜的16毫米膠片和輕便有聲電影攝影機的問世給業余性質的個人製作活動提供了技術條件;2.一些歐洲先鋒派電影人士如漢斯·里希在知識界開始發生影響。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推動F,一系列歐洲先鋒派影片,包括讓·谷克數團御多的影片,在美國上映,引起了往意和興趣;3.由瑪耶-德連首創的自己製作自己發行和放映的新方式,解決了實驗影片的出路問題。
從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末期,美國實驗電影主要代表人物是瑪耶-德連、肯尼斯·安格爾、格里戈里-馬可波羅斯、寇蒂斯哈靈頓、啥里·斯密士、惠特尼兄弟和弗蘭克·新圖法契。這些人分屬實驗電影的兩翼:超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德連的《白日的羅網》(i9431、《在地球上》(1944)、《電影攝影機的舞蹈習作》(1945)、安格爾的《焰火》(1 945)、馬可渡羅斯的《心靈》(1948)、喻靈頓的《探求的片斷》(I 946)等,都是沉湎於夢境和幻想,具有濃烈的弗洛伊德邑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斯密士則受費辛格爾的影響,拍攝了若幹部手繪的抽象圖形影片,惠特尼兄弟在1943至1945年問也在《五次電影練習》中對抽象圖形進行了種種實驗。在舊金山活動的斯圖法契則組織了 一系列"電影中的藝術"放映會,自己拍攝〈索薩里托〉(1948)等影片,試圖把詩和電影在抽象主義的基礎上融為一體。
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美國新電影和五十年代末期開始出現的地下電影,是美國實薯岩驗電影的延續和發展。六十年代中期地下電影運動蔓延到西歐之後,人們便絕少使用"實驗也影"一詞,而代之以"地下電影"了。
超現實主義電影
超現實主義電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學上的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運用於電影創作的電影流派。承襲了這一創作主張的倡導者安德烈-布菜東的原則,強調無理性行為的真實性、夢境的重要意義、不協調的形象對列的情緒力量和對個人快感的執著追求。一度成為二十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主要傾向,後來又成為美國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業發行的故事片領域,超現實主義不構成獨立的流派,它的影響只見於影片的個別鏡頭或段落。阿杜-基洛的《電影申的超現實主義》是進或畝行這種研究的典型論著。
二十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人士發現電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對列技巧使它成為超現實主義最理想的表現手段。這一觀點始終流行在反傳統的影片製作者中間,並被不斷付諸實踐。
通常認為,杜拉克的《貝殼和僧侶》是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影片,但更受到重視的則是路易斯.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前者是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的一連串夢境r後者則是對性慾和愛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義的分析。西方的電影研究家們一致認為,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在布努埃爾轉而拍攝故事片後仍不時在他的作品中隱現·在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中,超現宴主義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瑪耶-德連和肯尼斯-安格爾·在故事片領域里,西方電影研究家傾向於把對變態心理、潛在的性沖動、無理性行為等的描寫歸結為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表現。因此,象希區柯克的一系列影片:《愛德華大夫》(1945)、《眩暈》 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變態者》(1962)和《群鳥》 f1963),馬克斯三兄弟的狂亂喜劇片,以及塞繆爾-富勒、約瑟夫-馮.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闡明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影響的典型例證。
室內劇電影與街道電影
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kammer spiel film)二十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 "室內劇"原來是德國戲劇導演馬克斯·菜園哈特創造的一個術語,專指一種供小型劇場演出的,恪守時間、地點、動作三一律的舞台劇。奧地利電影編劇卡爾.梅育把這一概念搬用到電影中來,創立了室內劇電影。梅育於1919年寫了《卡里加里博士》的劇本,成為表現主義電影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但一年後,梅育便開始脫離表現主義的軌道,於1921年寫出《後樓梯》,由保羅.萊尼導演,成了第一部"室內劇電影"。
室內劇電影拋棄了表現主義電影慣用的鬼怪和瘋子的主題,而以社會上的小人物如鐵路工人、店員和女僕為對象,描寫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環境。它恪守古典悲劇的三一律,布景簡單(主要是內景),人物數目很少,一般無名無姓,只以其職業為特徵。它非常注意對人物的心理刻劃,鏡頭常常良時間地停留在人物的手勢動作和面部表情上。由於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時間空間變化很小,所以它一方面要求演員的演技嚴肅平實,避免誇張,另方面盡量少用字幕,力求通過可見形象來傳達戲劇性內容。但囿於無聲電影的技術局限性,也造成人物性格過於簡單,鏡頭過於冗眭和重復,甚至出現使觀眾無法了解人物的行為動機等缺點。
室內劇電影的代表作品除了由梅育編劇的一系列影片如《鐵道》(1921)、《除夕之夜》(192 3)、《最卑*的人》(1924)以外,還有保羅-津納爾的《恩欲》(1924)等影片。這種電影在引導一部分德國電影導演走上寫實道路方面超了很大作用(參見"街道電影")。在國外,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馬賽爾·卡爾內為代表的一些法國電影導演的電影形式上。
街道電影
街道電影(st reet film)室內劇電影影響下出現的一蝗街道為主要動作背景的德國影。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在《從里加里到希特勒》一書中創造這個詞。代表作品有卡爾-格納的《街道》(1923),派伯斯特的《沒有歡樂的街》(1925)和布魯諾·拉恩的《街頭慘劇》。(i927)等。這些影片表現了社會的現實,以一種直接的、不尚虛飾的和客觀的風格,簡練的演技和力求真實的布景,來反映德國下層平民的日常生活。這類影片摒除了表現主義的瘋狂幻想,打破了室內劇的狹小世界,反映了德國電影在無聲電影末期走向現實主義道路的努力.但隨著納粹勢力的興起和由納粹黨人控制的壟斷性的烏發電影公司的成立,這種努力旋即天折。
電影手冊》派
《電影手冊》派 又稱《電影手冊》集團。是從1955年開始聚集在以安德烈一巴贊為首的《電影手冊》雜志編輯部周圍的一批青年影評人,他們後來從影評工作過渡到拍片,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c內主將。
《電影手冊》雜志創辦於1951年,由安德烈巴贊、羅·杜卡和雅克杜尼奧爾一瓦爾克洛茲任主編,其中巴贊的美學思想對雜志的面貌起著主導的影響。 1955年起,一批贊同巴贊的理論觀點的青年開始以《電影手冊》為理論陣地,運用"作者論"方法,樹立起新的評價標准。他們中的主要人物是特呂弗、戈達爾、里維特、夏布羅爾、杜馬契和謝勒爾等。從1958年起,特呂弗,戈達爾、里維特和夏布羅爾相繼拍出他們的第一部影片,對法國電影中的"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這批人從此被稱為《電影手冊》派。 "新浪潮"在[96t年趨於衰落後,這批人發生了分化,特呂弗和夏布羅爾成為受歡迎的商業電影導演,但他們的影片仍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里維特轉向實驗電影。戈達爾的道路則更為復雜多變,在1968年前,他的影片具有愈來愈濃重的現代派色彩i宣揚存在主義的反道德觀和無政府主義的政治思想,在形式上則肆意破壞傳統的電影語法。從1968年開始,他突然轉向極左,拍攝了一系列有濃厚政治色彩的短片,反對資本主義,鼓吹暴力革命。1971年他因車禍受傷,停止拍片。七十年代末,他又開始拍攝故事片,宣稱"不再過問政治"。
"左岸派"(Left Bank Group)五十年代末出現在法國的一個電影導演集團,因成員都住在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而得名。他們是阿侖·雷乃、阿涅斯·瓦爾達、克利斯·馬爾凱、阿侖·羅布一格里葉、瑪格麗特·杜拉和亨利·科爾皮等。但。左岸派"實際上並沒有組成一個"學派"或"團體",他們只是一批互相有著長久的友誼關系、藝術趣味相投並在創作上經常互相幫助的藝術家。他們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從事電影創作較久的導演,如雷乃、瓦爾達和科爾皮;另一類是以搞文學創作為主的,如馬爾凱、杜拉和羅布一格里葉。由於他們在電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問世的,如莒乃的《廣島之戀》(i959)和科爾皮的《長別離》(1961)(兩片均由杜拉編劇),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由羅布一格里葉締劇),瓦爾達的《克列奧的兩小時》(I 961)等,加之他們的影片也十分講求個人風格,不拘守傳統的電影語法;因此他們的作品常常也被歸為"新浪潮"電影。
實際上,左岸派"導演們的影片和《電影手冊》派導演們的影片有著重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
1."左岸派"導演們只把專為電影編寫的劇本拍成影片,而從不改編文學作品;
2.他們一貫把重點放在對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描寫上,對外部環境則採取紀錄式的手法;
3.他們的電影手法很講究推敲,細節上都要修飾雕琢,絕無潦草馬虎的半即興式作風;
4.他們的影片具有更為濃重的現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羅布一格里葉的影片,因為這兩人本來就是法國現代派小說的代表人物.
"左岸派"電影在法國被稱為"作家電影",意即由文學作家拍攝的電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部影片外,稍後還有雷乃的《姆里也爾》(1963)和《戰爭結束了》(1967),羅布一格里的《不朽的女人》(1963)、《橫跨歐洲快車》(1966)、《伊甸園和以後》(1970)和瓦爾達的《走卒們》(1967)等。
"左岸派"電影的影響是深遠的。例如約克·羅齊埃的《再見,菲律賓》(1962)使用了即興的對白、輕便攝影機和暗藏的麥克風,顯示了真實電影的印記。特呂弗的《胡作非為》(1959)在高度自然的拍攝風格和社會性內容上也明顯地表現出真實電影的影響。戈達爾在他的許多影片里進行主觀介入,更是直接搬用了真實電影的方法。
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從五十年代末開始的一個以直接紀錄手法為基本特徵的電影創作流派。包括法國的真實電影運動和美國的直接電影運動。代表人物有法國的讓·盧什、法朗索瓦·萊興巴赫、馬利奧-呂斯渡利、美國的戴維·梅斯爾斯和阿爾倍特·梅斯爾斯兄弟、理查德·利科兜相唐·阿倫·彭尼貝殼等。
真實電影的倡導者自稱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蘇聯吉加·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理論和實踐。維爾托夫在二十年代拍攝了一系列由生活即景組成的新聞片,後來又把這些即景式影片剪輯成有一定結構的長片,他把這種影片稱為"電影真理報",、而真實電影實際上就是這一餓文詞忙的法譯。真實電影作品和電影真理報在藝術上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所表現的事件更完整、更單一,因而更具有故事片的特質。
真實電影作為一種製片方式具有下列特點:
1.直接拍攝真實生活,排斥虛構;
2.不要事先編寫劇本,不用職業演員;
3.影片的攝制組只由三人組成,即導演、攝影師和錄音師,由導演親自剪輯底片。
在這一電影流派內部,法國的真實電影和美國的直接電影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電影導演的作用:法國人主張導演可以介入拍攝過程。例如盧什在拍攝《夏日紀事》(1961)時,為了給觀眾一種導演絕非旁觀者的印象,插入了由他自己進行的對片中人物的一系列訪問和爭論場碰。美國人則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例如利科克拍攝《大衛》(1962)時,自始至終只是按照事件的自然進程,不加干預地拍下一個年輕吸毒犯在戒毒中心成功地棄舊圖新的故辜。
真實電影的拍攝方法要求導演能准確地發現事件和預見其戲劇性過程,要求攝制組動作敏捷.當機立斷,這種方法必然給影片的題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作品為數很少。真實電影作為一個流派的更大意義在於它為一般的故事片創作提供了一個保證最大限度的真實性的拍攝方法,在這一點上,其影響是深遠的。例如約克·羅齊嬪的《再見,菲律賓》(1962)使用了即興的對白、輕便攝影機和暗藏的麥克風,顯示了真實電影的印記。特呂弗的《胡作非為》(1959)在高度自然的拍攝風格和社會性內容上電明顯地表現出真實電影的影響。戈達爾在他的許多影片里進行主觀介入,更是直接搬用了真實電影的方法。
法國影評家尼諾-法蘭克在1946年因受黑色小說一詞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用語。主要指好菜塢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拍攝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巷為背景、反映犯罪和墮落的世界的影片。黑色影片不是一種獨立的影片類型。它是同許多傳統的影片類型,如強盜片、西部片、喜劇片等交織在一起的。雖然它的題材是以犯罪活動為主.但並非所有的犯罪題材的影片都可以歸為黑色影片。
它具有以下特徵:
1.黑夜的場面特別多,無論是內景或外景,總給人以陰森可怖、前途莫測。由危機感;
2.採用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陰沉的影調來造成一個夢魘世界的幻覺;
3.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雙重人格、對周圍世界充滿敵意、失望孤獨、最後在死亡中找到歸宿的叛逆人物;
4.慣常採用倒敘法或第一人稱敘述法作為描寫心理的手段。因此,黑色影片可以說是美國的暴力題材、德國表現主義的攝影風格和法國存在主義思想的結合體。
黑色影片在四十年代進入興旺時期,五十年代中期,觀眾漸少,好萊塢轉向新的風格、題材和技術,黑色影片便逐漸消失。代表作品有:約翰·休斯頓的《馬爾他之鷹》(1941),比利·懷爾德的《火車謀殺案》(1943),霍華德·霍克斯的《沉睡》(1946),戴·加涅特的《盪婦怨》(1946),奧遜·威爾斯的《陌生人》(1946)和《上海來的女人》(1949),奧托·普菜明格的《勞拉》(1944)、《淪落天使》(1948)和《人行道終點處》(1950),羅伯特·西奧德馬克的《鬼夫人》(1944)、《殺人者》(1946)和《城市的哭聲》(1948)等。
黑色電影
黑色影片有時也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某些調子低沉、逃避現實的法國影片,這些影片的創作者不願意維希政府的政治要求,故意避免接觸現實生活。此外,戰後一代的法國導演曾一度對好菜塢的黑色影片發生強烈興趣,例如讓一比埃爾·梅爾維爾在六十年代力圖恢復黑色影片的藝術聲譽,拍攝了一系列具有黑色影片基本特徵的影片,如《痛苦》(1962)、《第二次呼吸》(1966)和《日本武士》(1967)等.
自由電影
自由電影(free clllerna)英國國家資料影院於1956至l959年放映的六套實驗性影片的總稱,同時又是以這一系列實驗性影片為代表作的一次電影運動的名稱。1956年開始,英國電影學會的實驗基金會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共同資助一批有志於"復興英國電影藝術"的青年拍攝了一批短片,並陸續在英國國家資料影院公映。在上映影片的司時,這些青年導演聯合發表了一些聲明,宣布他們的創作目的是向社會上和電影界內部的保守觀念挑戰。他們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要求重視日常生活題材和創作中的個性表現.他們強烈希望擺脫電影製片業的商業桎梏,取得創作自由。
在自由電影的名義下拍攝的影片都是以表現真人真事為內容的,但是這些影片的創作者們忌諱用紀錄性一詞來描寫他們的影片,因為他們認為,由於英國紀錄電影運動曾倡導用紀錄電影來為政府機構或社會團體的利益服務,紀錄性一詞已含有粉飾和美化現實的涵義。這一運動的倡導人林賽·安德遜甚至宣稱,紀錄手法將妨礙電影傑作的產生。這些青年導演雖然對電影製片業持敵視態度,但並不反對同職業電影工作者進行合作。象瓦爾特·拉薩里和約翰弗萊徹等著名電影攝影師都曾為他們拍攝影片。自由電影運動同當時出現在英國文學界和戲劇界的反對保守觀念的潮流也有密切聯系,例如以反保守著稱的劇作家約翰·奧斯本就同自由電影運動的主要人物在影片創作上有過密切合作。
自由電影運動於1959年宣告終結。是年3月,安德遜、卡洛·賴茲、拉薩里和弗菜徹等聯名發表一項聲明,宣布"自由電影已經死亡,自由電影萬歲!"導致這一運動迅速紇夭折的願因是經濟上難以維持。
在這一運動存在的幾年裡,拍出過如下一些足以反映它的藝術主張的影片:托尼理查遜和賴茲聯台導演的《媽媽不管應》(1955),安德遜的《每天除了聖誕節》(1957)和賴茲的《我們是蘭倍斯區的小夥子》(1959)等。
自由電影運動結束後,安德遜、賴茲和理查遜等人陸續進八了英國商業電影製片機構,成為拍攝故事片的著名導演。他們在運動結束後以及六十年代初拍攝的一些影片,如理查遜的《憤怒的回顧》(1959)、《蜜的滋味》(1961)和《長跑者的孤獨》(1962),賴茲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遜的《這種體育生活》(1963)等,由於在內容上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自由電影運動的反叛精神,通常也被視為這一運動的產物。
地下電影:
地下電影(underground film)五十年代末出現在美國的一個秘密放映個人製作的實驗1生影片的運動。不久後,這個詞就被用來指稱美國和西歐的一切實驗電影。
從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多次對一個專門放映實驗電影的電影資料館進行干預,因為那裡映出內容淫穢,放肆地描寫性愛、同性戀、易裝癖、色情舞會和頹虛生活方式等違禁題材的短片。有一次還逮捕了這種放映會的組者. "美國新電影集團"的首領約·梅卡斯。由此,這類實驗影片的製作和放映活動便愈來愈轉人地下,因而得名。
地下電影運動的初期代表人物是傑克·新密士(《燃燒的生*物》,1963,等)和安第·瓦霍爾(《吻》,1963,等).在他們的影片里,引人注目的是赤裸裸的性描寫和毫不掩飾的虛無主義思想,而不是表現技巧上的創新。誠如約納斯-梅卡斯在1967年發表的《我們在哪裡--地下?--"美國新電影"》一文中宣稱: "我們對自己說:我們不知道什麼是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電影。因此我們要完全開放。我們將朝任何方向行動……我們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則。"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愈來愈多的具有不同創作傾向的實驗電影導演加入了地下電影的行列,並明確提出要使電影成為一種現代派的藝術,盡管這些個人影片製作者風格迥異,競相標新立異,但有兩個共同的特徵:一是無例外地使用18毫米膠片,以此作為與商業電影相對立的一個標志:是在題材上繼續趨向於性的表現和鼓吹反傳統道德觀念.如美國影評家帕克·泰勒所指出的: "地下電影的歷史是從這樣一個論斷開始的:電影攝影機的最重要的、不應該被遺忘的功能著之一,就是要深入到那些成為禁忌的領域中去,這些領域對於照相性的再現說來過於隱私,過於令人震驚,過於不合乎道德規范。"(《地下電影批評史》,紐約,1969)
地下纈霸碩�誆康某�質抵饕邇閬虻拇�砣宋鍤強夏崴?安格爾。他拍過無數短片,但均未公開放映,人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較長作品的片斷或第一次放映後被人偷去發行的短片.安格爾沉湎於狂亂的性慾世界和神秘的幻覺,他的《快樂圓頇屋落成典禮》 1958)、《天蠍座升起》(1964)和《普通車》(1965)都充滿了同性之間的性愛場而和光怪陸離的魔法或宗教儀式,多種人物和動物、畫面和音樂的古怪結合,包含著難以索解的神秘隱喻。
地下電影運動也促使抽象電影再度復興:勃拉卡其創造了"斷念片",用鏡頭片斷的連接、多層疊印的畫面來構成純抽象的影片,如《狗星人》(1959一1964);埃姆施維勒用舞蹈動作來構成抽象圖形,如《圖騰》(1 962一1963);羅伯特·勃里爾則繼續二十年代先鋒派電影的實驗,把抽象畫直接畫在膠片上,如《呼吸》(1963)。
六十年代抽象電影有兩個新的"品種",即"拼接影片"和"結構主義影片","拼接影片"是用剪自許多別的影片里的鏡頭拼接成自己的作品,勃魯斯·康納爾和羅伯特·奈爾遜是這種影片的製作能手。康納爾的《一部影片》(1958)把許多影片里的驚險鏡頭拼接在一起,奈爾遜的《黑人母親寨古巴的自白》(1964-1965)把好菜塢影片中的暴力鏡頭和電視廣告片中的含義理穢的畫面胡亂拼接存一起,作為對牟利影片的一個諷刺。帕特·奧尼爾和斯各特·巴菜特的"拼接影片"則把剪來的鏡頭在光學印片機上或磁性錄象機前重新處理,按製作者的主觀意圖改變原來的影像和色彩,例如更尼爾的《跑得好》(1969-1970)和巴萊特的《69年的月亮》(1969)。
"結構主義影片"的特點是向觀眾暴露電影膠片的物理性能及化學過程並創造新的時空觀念.這個詞的創造者、《電影文化》雜志的影評家亞當斯·西特尼認為, "結構主義影片"的先驅者是勃拉卡其和瓦霍爾,而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邁克爾-斯諾。斯諾的《波長》(1967)是一個長達45分鍾的單鏡頭,在一個約2.5米長的房間里無休止地變焦。托尼·康拉德的《影片》(1966),喬治一蘭道夫的《出現字跡、齒孔和污點等等的影片》(1966),均屬此類。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地下電影運動也出現在西歐各國,特別是西德、義大利、荷蘭和英國。西歐地下電影的主要傾向是拍攝結構主義的抽象影片,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馬爾科姆·勒·格里斯和彼得·吉達爾,西德的成爾納·奈克斯和奧地利的彼得·科佩爾卡等。
政治電影、戰斗電影與第三電影
一、政治電影
政治電影指:
1、直接表現當代真實的政治事件,政治運動和政治思潮的影片;
2、直接表現參加這些政治事件、政治運動的工人.學生和其他人們的恩想、行為和命運的影片;
3、反映當代某一重大社會政治問題的影片。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以政治問題為中心,著重表現政治事件、政治思想和行為,以及個人與這些事件、思想和行為的關系.從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政治電影曾在西方各國成為一種因人注目的電影創作潮流。
政治電影一詞是隨著法國電影導演科斯蒂·科斯達一加夫拉斯拍攝的影片《z》的問世而出現的.此後出現的大量政治電影作品基本上可分為四類:
1.表現真人真事或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法國科斯達一加夫拉斯的一系列影片,如《z》(1969,寫希臘左派議員格里戈里斯·蘭姆斯基被軍政府謀殺事件)、《口供》(1970,寫捷克斯洛伐克的斯蘭斯基案的一個章存者)以及義大利片弗-歲西的《馬太伊事件》(1971,寫意太利國營石油公司總經理馬太伊被害事件),美國片阿侖·帕科拉的《總統班底》(1976,寫水門事件)、《執行者》(寫肯尼迪總統遇刺事件),英固片弗菜德·齊絀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寫一次陰謀刺殺戴高樂總統未遂事件)等;
2.虛構的故事片。代表作品有義大利片達米亞諾一達米亞尼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艾里奧·佩特里的《工人階級上天堂》(1972)、納尼-羅伊的《等待審判的人》(1972)和第諾·里西的《以義大利人民的名義》(1973),法國片戈達爾的《中國姑娘》(1967)· 美國片被得·瓦特金的《懲罰公園》(1971)和特-法蘭克的《比利,傑克》(1971)等;
3、幻想片和喜劇片。代表作品有美國片威廉·克菜困的《自由先生(1067),義大利片費里尼的《樂隊徘練》(1978)、朱利阿諾·蒙塔爾多的《封閉的圈子》(1977)、魯易基-科曼契尼的《道路阻塞》(1979)、弗·羅西的《高貴的屍體》(1976)等;
4、新聞紀錄片和其他故取片。主要是法國戰斗電影團體(參見"戰斗電影")和美國一些政治電影小組拍攝的短紀錄片。
政治電影到七十年代中期便趨於衰落。
在蘇聯也有政治電影的提法,但僅指"表現國際階級斗爭"的影片。
二、戰斗電影
戰斗電影指六十年代柬出現在法國的一種非商業性的、反映法國"左派"政治見解的紀錄電影。誕生於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巴黎大學生的"造反"運動)之後。1968至1977年,法國全國攝制、發行這種影片的團體共有三十多個,大小不等,從四五人到數十人,其中力量較強的有"星火小組"、"唯一小組"、'吉加-維爾托夫小組"、"無產階級電影小組"、"電影斗爭小組"和"電影話動小組'等。他們用輕便攝影機、16或超8毫米膠片在實地拍攝,一般都是短片。題材主要為表現工人的斗爭、農民反剝削的斗爭、婦女解放運動、學生運動、外籍工人的困境以及亞非拉人民的反帝反殖民主義斗爭等。這種影片有時也有故事情節,由工人,農民、學生等在實地演出。製片團體一般都自己搞發行,主要在工廠、農村或學校的電影俱樂部放映。製片資金來源有的依靠左派政黨資助,有的依靠社會捐助。
法國戰斗電影從一開始便由於各團體政治背景復雜、政見不一,無法統一行動。到七十年代後期,由於法國"左派"內部分裂加深,政治思想混亂,已陷於目趨衰落的狀態。
三、第三電影
第三電影,又稱"游擊隊電影"。以及對殖民主義為目標的電影。由古巴電影導演費南多·索拉那斯和奧太維.葛梯諾於七十年代初首次提出。他們要求把電影作為一種戰鬥武器來配合亞非拉的反對新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斗爭。索拉那斯宣稱, "第三電影"的斗爭目標是揭露"第一電影"("以好菜塢電影為代表的帝國主義電影")和"第二電影"("以拉美國家模仿好菜塢電影的商業電影為代表的宣傳新殖民豐義的民族電影")的反動性。
㈨ 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 這部電影是哪個國家的
這是 義大利 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