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我的1919》簡介是什麼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趁機攫取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
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征祥等人放棄國家利益而離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顧維鈞進行外交斡旋失敗後,在大會上慷慨陳詞:「山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拒絕簽字!」
(1)1919電影經典擴展閱讀:
顧維鈞:演員陳道明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准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
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肖克儉:演員何政軍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梅:演員許晴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B. 我的1919高清完整版電影
《我的1919》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iHKXXOp8sdfKjcJvDFmZg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C. 難忘的1919年的介紹
《難忘的191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出品:前蘇聯戰爭影片;時間:1952年;譯制:中國東北電影製片廠1952年譯制;導演:齊阿烏列里;主演:毛爾強洛夫,蓋洛瓦尼。年青的蘇維埃政權,在1919年粉碎了白匪叛亂,保衛了彼得格勒的歷史事件,當時英美法等帝國主義支持白匪叛亂,但蘇聯人民在列寧、斯大林的領導下,鎮壓了反革命活動,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武裝干涉。
D. 一戰經典電影
1、《戰馬》
《戰馬》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爾·莫爾普戈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艾米麗·沃森等主演的戰爭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
2、《戰壕 》
1919年盛夏之際,英軍集結於北法,准備展開一次浩大的攻擊行動,數十萬士兵被送往戰場,邁向無知的未來……高層軍官估計這次盟軍的大量增兵行動,將有效殲滅德軍。
然而錯誤的戰略卻導致了英軍史上最為血腥的屠殺之日——沙門之役,殺戮緩緩逼近的凝結氣氛,首波攻擊前焦慮的冗長等待,戰爭反映出的脆弱人性,都在戰事之間真實呈現……
3、《紅男爵》
故事背景為一戰時期的德國。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是一名德國飛行員,他有著擊落80架敵機的傲人戰績,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他的綽號叫「紅男爵」。本片就是根據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改編而成。
4、《新西線無戰事》
新西線無戰事》是由Delbert Mann執導,歐內斯特·博格寧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
影片改編自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講述了以理查德.托馬斯為首的一批德國青年,在沙文主義者校長的號召下熱情地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但最終全部犧牲的故事。
5、《聖誕快樂》
由克里斯蒂安·卡西雍執導,本諾·福爾曼、黛安·克魯格、吉約姆·卡內、丹尼·伯恩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國和英國士兵在聖誕之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繼而宣布停戰的故事。
E. 90年代懷舊經典老電影
90年代懷舊經典老電影有:《天堂回信》、《過年》、《變臉》、《我的1919》、《白馬飛飛》。
1、《天堂回信》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王君正執導的劇情片,由石晨、李丁、肖雄主演,於1992年上映。
這是一部文化品位很高、雅俗共賞的影片,把一個極為平常的題材、一個極為平常的故事處理得極為流暢清新,片中有對美好情感的贊頌,有對人與人心靈溝通的呼喚,更有對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思考。
影片講述了退休的郵遞員爺爺與孫兒晨晨相依為命,但是晨晨媽回國後,因育兒觀念不同,三代人之間發生沖突的故事。
F. 如何評價《我的1919》這部電影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
它表現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雲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出的第一聲吶喊。盡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它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樑。
劇情簡介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我的1919》彰顯了愛國主義,弘揚了主旋律;兩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情感與藝術水乳交融、震撼人心;都選擇了「從個人角度回顧歷史」的紀實性敘事手法,這對中國歷史題材傳統電影來說,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