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國產八十年代經典老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國產八十年代經典老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父子老爺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孩子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阿Q正傳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黃土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城南舊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405謀殺案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霹靂貝貝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邊城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少林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二子開店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老井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廬山戀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2. 我媽媽50歲了,以前農村的.我想給她找幾部老電影看看
很有孝心,讓我也想為我老媽找幾部老電影看看,你就順便吧!
1. 由於50年代國內的電影一般都比較正規化革命化的:五朵金花 白毛女 紅旗歌 太平春 大地重光 衛國保家 鋼鐵戰士 光榮人家 思想問題 呂梁英雄 高歌猛進 兒女親事 我這一輩子 人們的巨掌 人民的戰士 保衛勝利果實 在前進的道路上 民主青年進行曲 內蒙人民的勝利
2. 比較現代的就很多啦比如:新龍門客棧 A計劃系列 白發魔女傳 東邪西毒 刀劍笑 六指琴魔
個人覺得以前林青霞參演的片子很多都很經典...還有黃飛鴻系列都不錯
還有很多著名武俠的電影版...比如 笑傲江湖 倚天屠龍記那些...
如果你喜歡成龍的...老版的 警察故事 A計劃 我是誰 重案組這些,都很出色
3. 最後!給你兩個我存的視頻地址,有幾百個50-90年代的國產老電影大全。
下面是81年-99年20年間金雞獎獲獎影片,找資料很辛苦的,呵呵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B9%FA%B2%FA%C0%CF%B5%E7%D3%B0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986717/ (記得保存哦!)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1年)《巴山夜雨》、《廬山戀》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2年)《鄰居》、《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3年)《城南舊事》、《孔雀公主》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4年)《鄉音》、《十六號病房》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5年)《黃山來的姑娘》
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6年)《黑炮事件》、《絕響》
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7年)《孫中山》、《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8年)《紅高粱》、《人鬼情》
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9年)《歡樂英雄》、《陰陽界》
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0年):《庭院深深》、《哦,香雪》
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1年):《騎士風雲》、《假女真情》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2年):《心香》、《過年》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3年):《三毛從軍記》、《楊貴妃》
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4年):《無人喝彩》、《都市情話》
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5年):《征服者》
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6年):《人約黃昏》
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7年):《宋氏三姐妹》、《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8年):《半生緣》、《沒事偷著樂》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9年):《荊軻刺秦王》
3. 找一下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偵破老電影
經典國產反特務老電影大全
《斬斷魔爪》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 導演:沈浮 主演:陶金 凌之浩 胡思慶 孫百群 韓非
最後八個人(東北抗日聯軍)
《原形畢露》國語譯製片 無字幕 朝鮮電影 反特片 1973年發行 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年譯制
羅馬尼亞驚險故事片《密碼》
神秘駝隊
【埃及】走向深淵(上譯)
【國產老電影】古剎鍾聲 1958
《代號213》上海電影製片廠1984 導演:天然 主演:馬曉偉 陳肖依 賴昭群
聖保羅醫院之謎
拂曉槍聲
《寂靜的山林》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朱文順 主演:王心剛 白玫 浦克
老電影《405謀殺案》
《東港諜影》1978(上影)全
鋤奸記(1944)
《徐秋影案件》老電影1958 (本末鑒賞)
羊城暗哨
《前哨》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 導演:德.廣佈道爾基 主演:李亞林 徐連凱 王春英
老電影反特故事片:《秘密圖紙》
《天羅地網》經典老電影.1955
虎穴追蹤(1956)
故事片《鐵道衛士》
國產經典反特故事片[智截玉香籠] 完整_NDUwMjY2MDk
神秘的旅伴(1955)
國慶十點鍾(1956)
[1983]不能受勛的英雄[朝鮮]
朝鮮老電影【敵後金達萊】(1971年出品)
羅馬尼亞電影《邊塞擒諜》全(1956)
血戰落魂橋
《難忘的戰斗》(1975)
《南海長城》【國產老片】
《51號兵站》
十天_h264-320x240
《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海電影製片廠
《智擒眼鏡蛇》全集 國語譯製片 蘇聯電影 二戰
《地下尖兵》反特老電影1957年 (本末鑒賞)
《R4之謎》主演:邵慧芳 王濱雁 張力維 喬榛
《雲霧山中》(1959)
電影 戴手銬的旅客(1980年)
老電影【黑三角】1978年(流暢)
電影:《幽谷戀歌》彩色(1981長影)CCTV-6
《多瑙河三角洲的警報》
《熊跡》
《藍色檔案》彩色(1980上影)CCTV-6
《不速之客》黑白 國語譯製片 中文字幕 蘇聯電影 劇情 1959年出品
《激戰前夜》
看不見的戰線 譯製片-朝鮮 1965年
《勐壠沙》八一電影製片廠1960 導演:王蘋 袁先 主演: 王心剛 曹 櫻 何美萍
《邊寨烽火》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林農 主演:達奇 王曉棠 田烈
《國慶十點鍾》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 導演:吳天 主演:印質明 趙子岳 浦克
《激戰前夜》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 導演:王冰 馮毅夫 主演:王潤身 袁霞 王昶
特殊任務
八十年代公安偵破電影:《405謀殺案》、《霧都茫茫》、《R4之謎》、《神女峰的迷霧》、《蛇案》、《智截玉香籠》、《林中迷案》、《白霧街兇殺案》、《梅山奇案》、《深谷屍變》
4. 求幾部國產老電影的名字。大多是80年代的。
年代太久遠了,試著答一下,1是神女峰的迷霧嗎?2好像是《西安殺戮》最後決戰出現了機槍http://ke..com/view/881872.htm。3記不得了,好像有一部四個夥伴去蛇島什麼的,網上卻搜不到這個名字4、應該是《復仇的女人》http://ke..com/view/1051879.htm5、印象中有一部好像叫李慧娘還是什麼娘是80年代鬼片6、記不得具體情節但古裝斷案片那時有十五貫、胭脂什麼的
5. 有一部電影 好像是放暑假了幾個小夥伴一起玩 有個壞人 經常咳嗽 後來
食人狂魔
1946年,在二戰時期當過兵,年僅十九歲的中國青年黃利輝(細偉),抱著過新生活的渴望,帶著母親留下的一把刀,來到泰國。可惜事與願違,他在泰國生活艱苦,加上從小就重病纏身,身體虛弱,瘦小的他過著被異鄉人羞辱的生活。轎緩喊想家,加上生活的絕望,他的人格開始扭曲,他開始接二連哪察三地殺小孩,取他們的心肝煮水補身-----他在中國也嘗過這樣的滋味。最後他被捕了,並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1959年,細偉被判死刑……然而,繼續有閉野小孩失蹤且被殺。
6. 求N部經典抗日老電影(不要連續劇)越多越好 分不是問題的
《地雷戰》 《地道站》 《狼牙山五壯士》 《南征北戰》《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雞毛信》 《敵後武工隊 》《七七事變》《鐵血昆侖關》 等 還有 《烈火金剛》很不錯的,也很經典 帶有戲劇色彩的〈巧奔妙逃〉 〈老少爺們打鬼子〉-05年最新 (潘長江)的 最新抗日電影《太行山上》主演:(梁加輝) 還有抗日電影 〈大捷〉 《東京審判》 雷鋒——國產老電影 董存瑞——國產抗戰片 劉三姐 白毛女——國產老電影 林海雪原——國產老電影 烈火中的永生——《紅岩》改編 英雄兒女——巴金 新兒女英雄傳——國產老電影 洪湖赤衛隊——國產老電影 王玉珍 夏奎斌 紅色娘子軍——國產老電影 狼牙山五壯士——國產抗戰片 地道戰——國產老電影 小花——劉曉慶 陳沖 成名電影 南海長城——劉曉慶處女作 冰山上的來客——國產老電影 柳堡的故事——國產老電影 地雷戰——抗日戰爭片 鐵道游擊隊——國產老電影 南征北戰——國產老電影 平原游擊隊——抗日 大渡河——國產老電影 雲霧山中——國產老電影 豹子灣戰斗——國產老電影 濟南戰役——國產老電影 獨立大隊——國產老電影 海魂——國產老電影 突破烏江——國產老電影 金沙江畔——國產老電影 車輪滾滾——國產老電影 地下游擊隊——老電影 大進軍之南線大追殲——中國戰爭片 51號兵站——國產老電影 七天七夜——國產老電影 405謀殺案——反特 奇襲——國產老電影 黑三角——國產反特 渡江偵察記——國產老電影 蛇案——國產老電影 偵察兵——抗戰片 從奴隸到將軍——國產老電影 大浪淘沙——國產老電影 紅日——國產老電影 毛主席的故事——國產老電影 犬王——國產抗戰片 楓——文革經典片 永不消失的電波——國產抗戰片 戰火中的青春——國產老電影 戰上海——國產戰爭片 智取華山——國產老電影
7. 女生被拐賣給阿狗當媳婦的電影是什麼名字
《墮落花之鬼打牆》
劇情介紹
陶陶是個城市的小知識分子,在素未謀面的網友邀請下,決心來一次想走便走的旅行!見面後網友把陶陶灌個不醒人事…
不知昏死了多久、頭疼欲裂的陶陶終於蘇醒過來,卻發現自己已然置身在一農戶家中,而戶主阿狗直接告訴陶陶,她已被網友用三千塊的價錢賣給自己當媳婦!
在被關押在柴房半年多以後,性格本是桀驁不馴的陶陶終於挺著隆起來的肚皮,在阿狗的淫威和林大嬸的多番說服中屈服下來,甘心認命成了阿狗的媳婦兒為阿狗生下了兒子冬冬…
可好景不常,一次意外中,冬冬墮井慘死,陶陶痛心欲絕,她本欲給阿狗再生一胎,卻發覺由於懷孕時環境欠佳,導致子宮發炎,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正當林家上下愁雲慘布間,林大嬸想出了一個主意,要再抓一個女孩回來,給林家繼後香燈!
鬼迷心竅下,陶陶竟主動配合林大嬸,在鎮上騙來一個單身女子樂樂,並協助阿狗將樂樂強奸,卻想不到樂樂竟是個烈性女子,眼看逃走無路,竟在小黑屋中上吊自殺!
陶陶與阿狗將樂樂草草埋葬在樹林中以後,開始被噩夢所纏繞,夢中,樂樂不住向陶陶索命,終令陶陶精神崩潰,拿起鐮刀,將好夢正酣的阿狗與林大嬸全數殺死後,不住傻笑。
(7)國產老電影花生阿狗擴展閱讀
1、陶陶
城市裡的知識分子,被網友灌醉後賣給了阿狗,為阿狗生了一下兒子冬冬,冬冬墮井慘死後,和林大嬸合夥騙了另一女子,女子不甘受辱上吊自殺,陶陶開始被噩夢所纏繞,最後殺了阿狗,人也變傻了。
2、阿狗
農村人,用三千塊買了陶陶,和陶陶生了一下兒子冬冬,最後被陶陶用鐮刀殺死。
8. (老演員)《南征北戰》中的敵參謀長/《春苗》中的衛生院長杜文傑
白穆 (1920,6,19—--2012,4,26)原名樂忠元,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天津。從小在東北長春長大。13歲在裁縫店當學徒,後到郵局打雜。因愛好文藝,於1937年與人合作編寫了反封建話劇《洞房花燭夜》,並在劇中飾演守門的老兵。效果極佳,從此迷上演戲。同年,隨大同劇團到沈陽演出《壓迫》等進步戲劇。1938年與幾個好友逃亡到北平。當時抗戰爆發,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業余戲劇活動的微薄收入糊口。1941年,入中國旅行劇團任演員。在話劇《綠窗紅淚》中飾演茶房。1943年入苦幹劇團任演員。演出過《樑上君子》、《釵頭鳳》、《雙喜臨門》、《袁世凱》、《芳草天涯》、《大馬戲團》、《飄》、《雷雨》、《正在想》等六十餘部話劇。從中得到石揮、黃佐臨的指導和幫助,加上他刻苦實踐,虛心求教,這些曲折的經歷,豐富了他的知識,坎坷的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其間,曾在上海劇藝社、聯誼劇社等戲劇團體,演出過多部話劇。1947年從事電影工作,參加了影片《子孫萬代》和《風流寶鑒》的拍攝,在電影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1949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後任演員劇團副團長,先後在影片《農家樂》、《翠崗紅旗》、《南征北戰》、《不拘小節的人》、《春滿人間》、《逆風千里》、《春苗》、《難忘的戰斗》、《祖國啊!母親》、《星星星》、《狐狸迷案》等數十部影片中飾演主角和各種類型角色。他扮演的多半是反面人物或常有喜劇色彩的轉變人物。通過這些人物的塑造,使他成為中國影壇上最著名的善於扮演反面角色的演員之一。他表演風格是特有的含蓄、內在、深沉的表情,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地展現出來。他塑造的銀幕形象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充分肯定和好評。還拍攝過《花都夢》、《徵婚奇遇》、《奪子戰爭》等電視劇,導演過《花生阿狗》等電視劇。曾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創作個人獎。1993年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
電影作品:
1947:《風月恩仇》(萬方)飾商人陶國霖。
1948:《子孫萬代》(「中電」二廠)飾鎮長袁桂庭。
1949:《風流寶鑒》(香港 合作影藝社)飾洋行經理顧沛霖。
1950:《農家樂》(上影)飾地主杜天成,《翠崗紅旗》(上影)飾土豪封之固。
1952:《南征北戰》(上影)飾敵參謀長。
1954:《一場風波》(上影)飾楊立和,《淮上人家》(上影)飾老地主熊三萬。
1955:《閩江桔子紅》(上影)飾橘農胡福祥。
1956:《春天來了》(上影)飾社長章明樓,《誰是兇手》(上影)飾一隊副隊長張萬壽,《不拘小節的人》(長影)飾作家李少白。
1958:《兩個巡邏兵》(江南)飾漢族老戰士馬長根,《二十天革個命》(天馬)飾廠長龔立群,《新安江上之東風樓》(天馬)飾王師傅,《海 上紅旗》(天馬)飾輪機長。
1959:《春滿人間》(天馬)飾外科主任范紀康,《香飄萬里》(天馬)飾周主任。
1960:《風流人物數今朝》(天馬)飾張師傅,《她們的心願之螺絲釘》(天馬)飾廠長。
1962:《燎原》(天馬)飾鄉紳。
1964:《逆風千里》(珠影)飾敵師長孫振戎。
1975:《春苗》(上影)飾衛生院院長杜文傑,《難忘的戰斗》(上影)飾潛伏特務陳福堂。
1977:《祖國啊,母親》(上影)飾敵特派員白冰。
1979:《苦惱人的笑》(上影)飾老教授。
1980:《我們的小花貓》(上影)飾老教授。
1981:《葯》(長影)飾夏三爺。
1982:《大澤龍蛇》(上影)飾豪紳劉仲谷,《星,星,星》(瀟湘廠)飾丁副廠長,《姐妹倆》(珠影,未公映)飾韓青天。
1983:《出門掙錢的人》(北影)飾王主任,《妻子的信》(上影)飾陳副書記。
1985:《張家少奶奶》(上影)飾公公。
1987:《綁票》(瀟湘廠)飾敵警備司令錢宣武。
1988:《狐狸迷案》(廣西廠)飾縣長任千帆。
1999:《緊急迫降》(上影)飾老學者。
2009:《建國大業》(中影集團)飾老紳士。
9. 以論電視劇題材為中心寫一篇兩千字的文章
復甦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簡論
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從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餅子》的播出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歷程。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歷史個案中理清頭緒,還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一個清晰、准確的原貌?這首先需要從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著手進行研究。在對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發展的時代背景、敘事內容、形態特徵、歷史局限、理論研究作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大致可將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發展劃分為起步、停滯、復甦、興盛、邊緣、復興等六個時期。本文試就復甦時期(1978~1985)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創州旅作的政策背景、形態特徵和敘事內容略加分析。
一、政策背景
(一)農村政策
1977年11月至1978年2月,安徽省委、四川省委先後制定有關文件,落實農村經濟政策,鼓勵實行生產責任制,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並很快收到成效。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原則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由此拉開了以農業生產責任制為核心內容的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討論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75號文件,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允許不同地區搞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1981年12月,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討論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冊陸凳全會以來廣大農民在實踐中提出的悉爛一些新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形成會議紀要。
從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連續下發了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五個一號文件」,順應和指導了農村改革,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和農業生產,給我國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即第一個一號文件),肯定包產到戶等各種生產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即第二個一號文件),肯定聯產承包制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一號文件),強調穩定和完善生產責任制,提高生產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發展商品生產,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第四個一號文件),決定改革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從1985年起實行合同定購和市場收購;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個一號文件),文件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針對農業面臨的停滯、徘徊和放鬆傾向,文件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增加農業投入,調整工農城鄉關系。
(二)文藝政策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表社論,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句話後被稱為「兩個凡是」。4月10日鄧小平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轉發這封信。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發表經胡耀邦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此文。文章直指「兩個凡是」,強調檢驗真理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也是檢驗路線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此後,在鄧小平領導、支持下,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在全國展開,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備,對黨和國家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總結講話,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實際上也是講不講實事求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一場爭論。這個講話實際上成為隨後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是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並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
1978年12月23日晚8:00,中央電視台以插播形式,播出了關於這次會議的新聞。
從1979年4月《上海文學》以本刊評論員名義發表的《為文藝正名——駁「文藝是階級斗爭的工具」說》一文開始,一場政治與文藝關系的大討論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雖然參與討論的幾百篇文章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大都能夠立足於文藝的本體屬性,力求擺正文藝在社會中的位置。
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致祝詞,指出:「我們的藝術屬於人民」,「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藝術事業,提高文藝水平,創作出無愧於我國偉大人民、偉大時代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和表演藝術」。[1]
1980年1月23日,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召開劇本創作座談會。胡耀邦《在劇本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針對「怎樣判斷優秀的文藝作品的問題」指出:「我不大贊成機械地把某個標准排在第一,某個標准擺在第二。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品應該是政治和藝術的高度統一,或者說,應該使思想性和藝術性渾然一體。」
1980年7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社論,明確提出用「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代替「文藝為政治服務」的口號。這樣,文藝終於從政治附屬品的地位中擺脫出來,實現了本體性回歸,開始擁有了獨立的品格。
1979年8月18日至27日,中央廣播事業局首次召開的全國電視節目會議上提出了「大辦電視劇」的號召,建議各地電視台有條件者都可製作電視劇。全國各地電視台相繼建立了電視劇製作部。
在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中國電視台的數量迅速增加。到1985年,全國已經有172個市、縣電視台,電視發射和轉播台也增加到了12000多個。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時任廣電部部長吳冷西作了題為《立志改革,發揮優勢,努力開創中國廣播電視新局面》的報告。報告提出了「匯天下之精華,揚獨家之優勢」的重要口號,廣播電視個性化、原創性、獨特性的追求得到肯定。在上述背景下,電視劇工作者開始認識電視劇自身的審美屬性,尋求包括農村題材在內的電視劇創作的特殊規律。
1983年底,廣播電視部委託電視劇藝術委員會、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召開了全國1984年電視劇題材規劃會議。會上議定1984年要把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放在主要位置,並具體安排了各錄制電視劇單位1984年題材規劃。此後,電視劇題材規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成為一項管理制度。
據資料統計,從1979年到1985年,中國電視機擁有量由485萬台增加到5000萬台,觀眾人數由8000餘萬人增長到兩億多。由此,幾年前被文藝界、電影界視作「小弟弟」、「只是傳播工具」的電視劇藝術,已經後來者居上,成長為令人羨慕的新興事業。「電視藝術」、「電視藝術家」也已經成為熱門詞彙出現在媒體語言中。1984年4月29日,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成立;5月16日,北京電視製片廠更名為「北京電視藝術中心」;隨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電視藝術家協會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1985年度,全國共生產電視劇1300多集,僅中央電視台就播出825集。隨著中國電視機和觀眾的快速增長,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進入復甦時期。
二、形態特徵
這一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形態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向現實主義風格回歸
就內容取材來看,復興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從開始就具有貼近生活、關注普通人情感和命運的現實主義美學品格。與同時期電影的紀實美學相呼應,電視劇的創作者追求「更生活化」、「更朴實些」,紀實性電視劇和紀實手法受到青睞。演員注重本色表演,拍攝選擇真景、實景,朴實無華是這些農村題材電視劇普遍的藝術風格。
農村題材電視劇乘著改革開放「快車」,積極關注和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側重對改革的艱難和改革者的魄力進行全方位的展現和贊揚,和其他反映改革開放進程的現實題材電視劇一起為改革開放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宣傳,對改革開放存在的障礙性因素進行揭示和評析,涌現出《鄉里妹子》、《花生阿狗》、《雪野》、《麥客父子》、《新星》、《蒲葉溪磨坊》等一批現實主義風格的優秀作品。譬如,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1984年攝制的電視劇《蒲葉溪磨坊》,是根據古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它運用了電視劇的藝術手段,比較成功地表現了原著的主題思想和人物性格特徵。古老的磨坊象徵性地體現著落後、陳舊、保守的農村經濟和思想面貌。復員軍人莫鳳林一回到家鄉就首先向它開刀,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家庭的和社會的矛盾便不斷出現。更有趙家妹子推波助瀾,向農村封建愚昧的道德觀念和經濟勢力以及新興的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發起的沖擊。「主題的深入開掘並不在於曲折故事的敘述,主要是建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2]
(二)向視聽藝術本體回歸
就節目形態而言,隨著電影界「電影與戲劇離婚」、「拋掉戲劇的拐杖」呼聲的漸漸加強,電視劇的美學觀念也發生質變,從以戲劇美學為支撐點轉向以電影美學為支撐點。包括農村題材在內的電視劇製作以實景為主,以鏡頭為單位,單機拍攝,後期合成,導演則以電影美學為參照系。主要依據電影方式拍攝的電視單本劇和電視短劇成為電視劇的主流形態。觀眾也以長期形成的電影審美觀念評論電視劇,稱之為「小電影」。
當然,「尊重舞台演出,不等於照搬舞台,必須要運用電視特點大膽創造,在舞台基礎上設計電視處理的總體構思。」[3]在借鑒電影美學的同時,這一時期的電視劇也越來越多的具有電視劇藝術的本體美學特徵,如「在劇本創作上注意到文學語言與視聽畫面之間的不同,強化文學作品改編過程中的視聽化;在鏡頭運用上開始區別電影鏡頭語言和電視鏡頭語言的差異,注重適應電視熒屏特徵,景別上以中景、近景、特寫為主,表達上以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理為主;手法風格上貼近現實,追求自然朴實的風格」[4]。
復興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已經摒棄了最初的屏幕演劇形式,開始走出演播室,在時空表現上更加自由,特別是對電視劇的直觀敘事能力及畫面內容張力進行了探索,如《太陽從這里升起》中用古墓擋住推土機代表古代文明阻攔現代文明,用掘土機托起一輪紅日代表現代文明之光的勝利等,使電視劇藝術藉助聲、光、電以及多媒體等手段,獲得了比傳統文藝作品更大的優勢。
三、敘事內容
盡管1978年就有了農村題材作品《三家親》,但農村題材電視劇的集中亮相,卻是1980年的事情。這一年,中央電視台舉辦了「1980年國慶全國電視台節目大聯播」。這次大聯播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便是多部農村題材電視劇的大量出現,如《瓜兒甜蜜蜜》、《結婚現場會》、《牛庄風波》、《信任》、《浪花》等。盡管這幾部電視劇寫的場面不算大,而且藝術上還顯粗糙,但總可以看出農村落實經濟政策、落實幹部政策後出現的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新」意味著與「舊」的對比,在新舊對比中展望和期待農村、農民、農業欣欣向榮的未來,成為這一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持續而普遍的主題。
1981年是農村題材電視劇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從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新岸》、《大地深情》、《螢火蟲》、《能媳婦》、《山道彎彎》、《礦工新曲》、《一千八》、《賣大餅的姑娘》、《老兵》、《你是共產黨員嗎》等118部電視劇中可以看出,電視劇堅持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格調健康,精神境界較高,「直接反映當前現實題材的佔85%,其中描寫工農兵、新人新事的將近一半,有15部農村題材,直接表現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後的新面貌的有5部」[5]。
從總體來看,這一時期農村題材電視劇的敘事內容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對動盪年代的反思
主要表現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十年動盪對農村經濟的破壞和對農民人性的扭曲。代表作品有《信任》、《葫蘆壩的故事》、《放鴨童》、《喜鵲淚》、《她從畫中走出來》、《春回桃花寨》等。這些作品極力描繪十年動盪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1980年播出的《信任》是陝西電視台首部有錄像的電視劇。該劇根據陝西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上下集單本劇。該劇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後不久,一名農村基層幹部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及以前極左思想時代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閡、最終得到群眾信任的故事。
陝西電視台和陝西廣播電視文工團1982年聯合拍攝的《喜鵲淚》一部上下集電視單本劇。該劇根據王寶成的同名小說改編,外景在陝西關中的華縣拍攝。《喜鵲淚》講述的是一出愛情悲劇,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以頗為凄測、哀傷、深沉的聲畫語言向觀眾敞開了那場歷史大劫難留給人們的一塊令人顫栗的傷疤,如泣如訴地述說了關中農村那位純潔質朴的喜鵲姑娘的不幸遭遇。劇中對於關中農村的實景展現,與劇情緊密結合,使得陝西關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劇中有了恰當的發揮,相比較於《信任》是一次較大的進步。該劇在陝西和全國播出後引起較為強烈的反響,《解放軍報》、《工人日報》、《大眾電視》、《廣播電視雜志》、《中國電視周報》等國內十餘種報刊先後發表評論文章,熱情肯定該劇在主體、悲劇性、本土化方面的探索。
轉貼於 233網校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