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邵氏經典電影都有哪些
太多了
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
㈡ 求香港邵氏經典武俠動作片
邵氏電影大全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11. 七十二家房客(1973)
12. 花心大少(1983)
13. 花田錯(1960)
14. 花月良宵(1967)
15. 藍與黑(1966)
16. 無名英雄(1971)*
17. 傾國傾城(1975)*
18. 天涯明月刀(1976)*
19. 何日君再來(1966)
20. 天 網(1974)*
21. 楚留香(1976)*
22. 藍與黑續集(1966)
23. 三 笑(1969)
24. 檸檬可樂(1982)
25. 紅伶淚(1964)
26. 刺 馬(1973)*
27. 瀛台泣血(1975)*
28. 妲 己(1963)
29. 江湖奇俠(1965)
30. 乾隆下揚州(1978)*
31. 三少爺的劍(1977)*
32. 人皮燈籠(1982)
33. 大哥成(1975)
34. 西遊記(1964)
35. 釣金龜(1968)
36. 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
37. 不了情(1961)
38. 盤絲洞(1967)
39. 我愛金龜婿(1971)
40. 城市之光(1984)
41. 十二金牌(1970)
42. 小雜種(1973)
43. 蛇殺手(1974)*
44. 雲 泥(1968)
45. 一樂也(1973)*
46. 猩猩王(1977)
47. 表錯七日情(1983)*
48. 愛 奴(1972)*
49. 乾隆皇與三姑娘(1980)
50. 娃娃夫人(1971)
51. 邊城三俠(1966)*
52. 鐵扇公主(1966)
53. 蝙蝠傳奇(1978)*
54. 壁 虎(1972)
55. 花團錦簇(1961)
56. 緣 份(1984)
57. 如來神掌(1982)
58. 哪 吒(1974)*
59. 拳 擊(1971)*
60. 少林寺(1976)*
61. 大刀王五(1973)
62. 少林三十六房(1978)*
63. 萬古流芳(1964)
64. 鑽石艷盜(1971)
65. 萬花迎春(1963)
66. 三十年細說從頭(1982)*
67. 文素臣(1966)
68. 千門八將(1981)
69. 花街時代(1985)
70. 宋宮秘史(1965)
71. 酒 簾(1976)
72. 千王斗千霸(1981)
73. 保 鑣(1969)*
74. 憤怒青年(1973)
75. 金菩薩(1966)
76. 毒 女 (1973)*
77. 書劍恩仇錄(1981)*
78. 風流韻事(1973)*
79.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1)
80. 捉鼠記(1974)
81. 啞巴與新娘(1971)
82. 斷腸劍(1967)
83. 青春戀(1969)
84. 報 仇(1970)*
85. 倩女幽魂(1960)
86. 中國超人(1975)
87. 霹靂十傑(1985)*
88. 油鬼子(1976)
89. 女人面面觀(1974)*
90. 金瓶雙艷(1974)*
91. 背叛師門(1980)
92. 女兒國(1968)
93. 女巡按(1966)
94. 青春1000日(1982)
95. 面 具(1974)*
96. 水兒武士(1985-沒此片資料)
97. 楊過與小龍女(1983)
98. 錦衣衛(1984)
99. 夕陽戀人(1971)
100. 欲焰狂流(1969)*
㈢ 邵氏經典鬼片有哪些
邵氏鬼片中比較經典的幾部有:
1、《鬼眼》
《鬼眼》講述了一個女人因貪佔小便宜被鬼佔有的故事,起因就是一副隱形眼鏡,鬼通過這副眼鏡就可以控制這個女人。更可怕的是結局,鬼的屍體被找到燒掉之後還是沒有消失,勢必會繼續尋找下一個對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告訴人們不要貪佔小便宜,要不然後悔莫及。
2、《邪斗邪》
准確來說《邪斗邪》算是一部喜劇片,裡面的鬼並不嚇人,而是來搞笑的,女鬼和男子(伊雷飾)舉行冥婚之後,玩起了附身的游戲,有時候是美麗空姐、有時候是中年老婦、有時候還會是男人,男子面對不同的老婆十分搞笑。
3、《邪完再邪》
《邪完再邪》延續了《邪斗邪》的搞笑風格。就故事本身,和前面兩部相差比較大,但該片具有諷刺意味,對一些社會上的惡勢力和地產商進行了諷刺。
4、《碟仙》
《碟仙》由兩個獨立故事組成,分別由楚原和牟敦芾執導、牟敦芾執導的《碟仙》充滿cult風格,還帶點情色,第二個《陰靈》由楚原執導,雖說是鬼片但也帶著一些清新的味道。
5、《魔界》
邵氏鬼片導演中不能忽略楊權,曾被譽為邵氏最佳恐怖片大師,從《魔胎》就可以窺探一二。本片其實主要講述了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鬼的前世十分可憐,死無全屍體,死後想要報復,怨念太深。著名演員劉雪華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㈣ 誰能介紹點邵氏的經典電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編劇:楚原
主演:岳華,井莉,胡錦,何守信
上映時間:1973年9月22日
該片根據上海市大公滑稽劇團同名舞台劇改編,講述了解放前,住在廣州市一幢破舊大院里的72家窮苦房客,與流氓惡霸屋主炳根夫婦鬥志斗勇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導演:劉家良
編劇:倪匡
主演:劉家輝,汪禹,羅烈,徐少強
上映時間:1978年2月2日(中國香港)
該片講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殺戮的書生劉裕德上少林寺變成三德和尚開始在35房學藝,之後報了家仇並為少林寺創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編劇:羅啟銳、張婉婷
主演:洪金寶,鄭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馬
上映時間: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講述京劇大師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七小福「戲班最終名揚天下的故事。
4、《破壞之王》
導演:李力持
編劇:谷德昭
主演:周星馳,鍾麗緹,吳孟達等。
上映時間:1994年2月3日
該片講述了快餐小子何金銀為追求女神阿麗,欲修習武功,卻不慎選擇了江湖騙子鬼王達為師,一無所得,最終他在誤打誤撞中掌握「無敵風火輪」,並憑此征服阿麗,與之相愛的故事。
5、《楊過與小龍女》
導演:華山
編劇:譚寧,蔡乃斌
主演:張國榮,翁靜晶
上映時間 1983年12月02日
該片是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相識並相愛,由於種種誤會,演繹一段師徒相戀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㈤ 邵氏電影有多少武俠片
400多部。
邵氏電影公司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武俠電影達到了四百餘部。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
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
邵氏十大經典武俠電影
1、《金臂童》
《金臂童》由張徹導演,並與倪匡聯手編劇,郭追、羅莽、孫建等主演。上映時間:1979年。
2、《五毒》
《五毒》是由張徹執導的動作片,主演:江生、羅莽、孫建、郭追、韋白、鹿峰、王龍威等參演,上映時間:1978年。
3、《多情劍客無情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有導演楚原執導拍攝,主演:狄龍、爾冬升、岳華、余安安、艾飛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77年10月14日。
4、《封神劫》
《封神劫》由導演華山執導,主演:劉雪華、莫少聰、劉永、龍天翔、王戎等人出演,上映日期:1983年05月27日。
5、《殺絕》
《殺絕》由導演華山執導,主演:徐少強、林珍奇、谷峰、詹森狄龍等出演,上映時間:1978年。
6、《魔劍俠情》
《魔劍俠情》是由楚原執導,主演:狄龍、爾冬升、傅聲、楚湘雲、井莉、谷峰等出演的動作片。上映時間:1981年。
7、《碧血劍》
《碧血劍》由導演張徹執導,主演:郭追、文雪兒、井莉、龍天翔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81年。
8、《風流斷劍小小刀》
《風流斷劍小小刀》由導演孫仲執導,主演:狄龍、傅聲、施恩、李麗麗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79年4月12日。
9、《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是由張徹導演,主演:狄龍、傅聲、錢小豪、狄威等人主演的香港電影,上映日期:1979年12月13日。
10、《少林傳人》
《少林傳人》由導演唐佳執導,主演:狄龍、爾冬升、白彪主演,黃培基、元彬、元華、李海生、江全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83年。
㈥ 邵氏電影
「邵氏兄弟」遵循的則是一條更為純粹的商業製片路線。邵逸夫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經營理念中,原天一公司的「觀眾至上」論是其中心內容。邵逸夫很了解一般市民觀眾的心理,以及觀賞習慣和興趣,他審閱編導提供的故事劇本,以是否具有票房為取捨,因此「邵氏兄弟」在選材時都切准了市民觀眾的喜愛和情趣,選擇通俗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題材。「邵氏兄弟」的導演與明星是否受重用,也是以票房紀錄為依據。1957年,中國大陸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公映引起轟動,香港觀眾對黃梅調音樂如痴如醉。這一現象更是引起了對市場高度敏感的香港影人的重視,邵逸夫於是重用導演李翰祥拍攝了多部古裝題材的黃梅調電影,如江山美人 (1959)和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萬人斬》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年產量在20—30部之間。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然後,它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不僅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成為美麗的記憶,香港電影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
㈦ 天上沒有烏雲蓋 什麼年代的
《越光寶盒》主題曲《天上沒有烏雲蓋》。歌曲改編自凌波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一首老歌
天上沒有烏雲蓋原唱凌波資料。
第6屆金馬影後:從小娟到金馬影後的凌波
英文名:Ivy
籍貫:福建
出生地:福建廈門
出生日期:
獲獎記錄:
第二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 (1963)
第六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68)
第十一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1964)
第十二屆亞太影展最佳才藝獎 (1965)
第一屆中國十大影星第一名(台灣徵信新聞報)
"麗星杯"最受歡迎國語片女星第一名(香港星系報業及麗的呼聲)
最受歡迎的影星第一名(星加坡工商輔導報)
香港十大國語明星(香港華僑晚報)
華僑晚報國語十大明星
演藝經歷: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是傳奇人物,這不獨是因為她的才藝和演技至今仍為老一輩影迷所津津樂道,更因為她是以女扮男裝的表演征服了喜愛她的觀眾。這類擅長男女角色反串的演員在梨園界不算少見,但在電影界卻並不算多見,凌波便是這鳳毛麟角中的一位。
凌波原藉福建廈門,凌波這個名字並不是她的真名,她的原名叫君海棠,在改名凌波之前她還有個藝名叫小娟。在十四歲時,她便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閩南語電影,其玲瓏剔透、冰清玉潔的形象贏得許多觀眾的喜愛,她主演的影片在當時的台灣、東南亞一帶很受歡迎。從1962年開始,凌波開始出演國語電影,但大部分都是當時流行的黃梅調電影,而在影片中凌波基本上都是以女扮男裝反串男角。本來女人演男人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沒想到演男角卻給凌波提供了一個發揮自己演技的絕佳機會,並因此迅速走紅,成為當時香港黃梅調電影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黃梅調電影基本上都是改編自古典戲劇,凌波所主演的這類影片主要有:《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1963年她和樂蒂主演的邵氏公司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最為成功,雖然樂蒂是憑借該片獲得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但更多人在提及這部影片時總是會先想到凌波,足見其在觀眾心中地位之高。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引起台灣全島轟動,影片在此連映數月,凌波也因此獲得了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當時金馬獎組委會很想將最佳男主角的獎項授予凌波,當鑒於她當時是以女扮男裝演出,因此若頒於最佳男主角獎似乎有背常理,當她的表演卻是如此的出色以至評委們實在不忍將其埋沒,因此只好巧立名目設立了一個「最佳演技特別獎」授予凌波,以褒獎她在《梁》片中的出色表演。凌波所飾演的梁山伯魅力之大、令人印象之深實在是空前絕後,時至今日,台灣的傳媒和一些老影迷在提到凌波時,還時常以梁兄呼之,足見梁兄在當時是何等的深入人心。有影迷的如此厚愛和認可,相信就算沒有獲獎陵波也已經得到了最好的獎賞。
凌波在銀幕上的成就遠遠不只這些,1964年,在《花木蘭》中凌波同樣表現出了極高的表演水準,繼前一年女扮男裝獲得了最佳演技特別獎之後,這一次她名至實歸地做了一金馬影後,同時也當選當年的亞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但是連續兩年在金馬獎上風光無限的凌波,並沒有因此停止銀幕上的追求。第二年,她又憑借《萬古流芳》和《魚美人》獲得了第十二屆亞太影展的最佳才藝獎。1967年,憑借《烽火萬里情》一片,凌波再次贏得了自己在金馬獎上又一個影後殊榮,從而更奠定了自己華語片第一女星的地位。凌波的這個第一女星的稱號絕對不是我個人為其所封,通過她的得獎記錄我們便不難看出,從港台到東南亞在不少媒體評選的最受歡迎的華語片女星中,凌波都曾名列第一,可謂是眾望所歸!
除了演戲凌波在唱歌方面的才藝非同一般,早年在她主演的黃梅調電影中,裡面的歌曲都是由她本人來唱,確定地說應該是她的演技加唱功為她贏得了如此輝煌的銀幕成就。其實凌波的唱功早為外界所賞識,當年有不少的唱片公司想與她簽約,但都被她婉拒,直到後來在當時邵氏公司的製片主任鄒文懷先生的勸導下,才與E.M.I.簽訂灌片合約,她的第一隻唱片就是由E.M.I.屬下的百代唱片公司代為發行的。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凌波逐漸淡出演藝圈,並於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雖然在銀幕上很少露面,但最近兩年卻又在香港等地的一些慈善演唱會上看到她一展歌喉,演唱一些她當年賴以成名的黃梅調以及她自己的一些歌曲。最近,聽聞有盜版商將其早年主演的《三笑》製成VCD發售,雖然是盜版但也讓影迷難得一見地領略了一回這位華語片第一女性當年的風采,也足見凌波仍沒有被喜愛她的影迷所忘記。。
作品年表:
金燕子 / Golden Swallow(香港 1987)
母親(台灣 1982)
金枝玉葉 / Roman Holiday(台灣 1980)
西廂記(香港 1978)
武林三冠王(台灣 1977)
新紅樓夢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香港 1977)
滴滴血淚滴滴愛(台灣 1976)
滴滴血淚滴滴情(台灣 1976)
江湖奇俠(香港 1976)
琴劍恩仇(香港 1976)
女兵日記(台灣 1975)
傾國傾城 / Empress Dowager,The(香港 1975)
包青天(香港 1974)
十四女英豪(香港 1974)
我父我夫我子(台灣 1974)
十四女英豪 / 14 Amazones, The(香港 1972)
童子功(香港 1972)
啞吧與新娘 / Silent Love, The(香港 1971)
三笑 / Three Smiles, The(香港 1969)
烽火萬里情 / Too Late For Love(香港 1967)
新陳三五娘 / Mirror and the Lychee, The(香港 1967)
女秀才(香港 1966)
紅伶淚 / Vermillion Door(香港 1965)
宋宮秘史 / inside the Forbidden City(香港 1965)
萬古流芳 / Grand Substitution, The(香港 1965)
西廂記 / West Chamber, The(香港 1965)
魚美人 / Mermaid, The(香港 1965)
包公巧斷血手印 / Crimson Palm, The(香港 1964)
故都春夢 /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香港 1964)
花木蘭 / Lady General Hua Mulan(香港 1964)
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 / Love Eterne(香港 1963)
七仙女 / Maid from Heaven, A(香港 1963)
雙鳳奇緣 / Female Prince, The(香港 1963)
明日之歌(1960)
沙家十五女英豪
一線兩星大進擊
狀元媒
(泊明)
轉自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223/6895/6898/20011119/608396.html
㈧ 李麗華簡介及詳細資料
演藝經歷
19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後在藝華影片公司主演《千里送京娘》等十七部影片。
李麗華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主演《春江遺恨》等影片。
1946年為文華影業公司主演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
1948年後在香港長城、龍馬、永華、邵氏等影片公司拍攝影片,主演的影片有《說謊世界》、《誤佳期》、《拜金的人》、《紅玫瑰》、《雪裡紅》等。1954年差友睜創辦麗華影片公告鍵司,拍攝《一鳴驚人》等影片。
1955年,她主演了香港第一部彩 *** 《海棠紅》。
1957年與嚴俊合組金龍影片公司,攝制《游龍戲鳳》等影片。
60年代在香港主演《武則天》、《楊貴妃》、《萬古流芳》等影片。 1968年因去台灣主演《揚子江風雲》,獲第七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8年在台灣主演影片《新紅樓夢》及電視連續劇《聖劍千秋》。前後共拍攝影片一百二十餘部。
1993年獲第三十屆金馬獎紀念獎。
2015年8月獲第52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2016年1月,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主要作品
影視作品
上映時間 劇名 1940 啼笑姻緣 1940 千里送京娘 1940 三笑 1941 玫瑰飄零 1941 女人心 1941 薄命佳人 1941 英烈傳 1941 新茶花女 1941 不如歸 1942 寒山夜雨 1942 艷陽天 1942 花月良宵 1943 秋海棠 1943 海恩仇記 1943 萬紫千紅 1943 斷腸風月 1943 凌波仙子 1944 雪梅風柳 1944 春江遺恨 1947 三女性 1947 假鳳虛凰 1947 春殘夢斷 1948 紅粉盜 1948 女大當嫁 1948 艷陽天 1950 冬去春來 1950 豪門孽債 1951 花鳳仙 1951 誤佳期 1951 花姑娘 1952 新紅樓夢 1952 勾魂艷曲 1952 紅玫瑰 1953 寒蟬曲 1953 小鳳仙 1953 仲夏夜之戀 1953 孽海情天 1954 風蕭蕭 1954 玫瑰玫瑰我愛你 1955 櫻都艷跡 1955 小白菜 1955 茶花女 1956 雪裡紅 1956 少奶奶的秘密 1956 戀之火 1956 風雨牛車水 1956 卧薪嘗膽 1957 天作之合 1957 萬里長城 1958 呂四娘 1958 元元紅 1959 風雨歸舟 1960 黑夜槍聲 1962 楊貴妃 1963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63 武則天 1964 故都春夢 1964 萬古流芳 1964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5 七七敢死隊 1967 連鎖 1967 盜劍 1970 喜怒哀樂 1970 長江一號 1971 最長的約會 1971 大地春雷 1973 迎春閣之風波 1976 八國聯軍 1978 新紅樓夢獲虛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備注 2016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 獲獎 2015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 獲獎 1969 第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楊子江風雲 獲獎 1965 第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故都春夢 獲獎人物評價
李麗華不光會拍戲,還會做人。上海是拍親善片《春江遺恨》,戰後拍紅片《艷陽天》,去了香港又拍《秋瑾》,紅到了台灣,更會來事,有次勞軍,李麗華對台下弟兄們說,「小妹不久要去好萊塢拍戲,要與大家暫別。但小別是為了重逢。相信很快就會和大家再聚。但不是在台北,而是在老家。我們大陸見」。台下的弟兄們被她感染的都是滿血復活,然後到美國,祭出民族氣節大旗,拒絕和好萊塢男星拍吻戲。鬧得全球矚目,常愷申親自出聲力挺她。之後幾十年一直是正藍旗軍嫂,警姑的銀幕代言人。
年輕時的李麗華李麗華是氣場強大的女王,她也擅長扮演此類人物,例如武則天,楊貴妃都是拿手好戲。日後的劉曉慶,其實和她是同一個戲路。(新華網 評)
人物逝世
2017年3月20日,「影壇長青樹」李麗華逝世,享壽93歲。
後世紀念
香港資深男星翁午稍早在臉書留言:「李麗華今日離去,小咪姐,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