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史經典男主角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史經典男主角

發布時間: 2023-04-14 12:31:30

A. 曾經被稱為的亞洲第一美男的尊龍,在影史上有著什麼地位和影響

尊龍是華人開辟國際影視市場的鼻祖級人物。他打開了中國影視事業通往國際化的道路,是中國國際影視事業中的標志性人物,為中國影視娛樂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或許提及在國際上頗有成就的華人演員,我們都會很快想到成龍、李小龍、章子怡等人,但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一名華人闖進了國際影視圈並獲得了不俗的成就,他就是著名男演豎運顫員尊龍,他俊俏英朗的面孔和精湛的演技曾經驚艷了整個國際演藝圈。

因此,尊龍對於中國影視業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打開了中國演員通入國際發展的大門,大大推動了中國影視業的國際化發展,是影視圈中每一位演員都值得敬重的男演員。

B. 精選李連傑十部經典電影,力量與美感結合,永遠的「功夫皇帝」

李連傑是華語影壇最具份量的武打巨星,在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更有著「功夫皇帝」的美譽。他的武打技術被美國稱為「好萊塢動作美學的標准」,是繼李小龍之後華語動作電影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從1975年到1979年,李連傑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被北京市體委授予特等功,還被評為「勇攀高峰的突擊手」,是七十年代武術界的常勝將軍,也被稱中華武術的第一高手。1979年,在第四屆全運會上創造一人奪得5塊金牌的奇跡後因膝蓋受傷逐漸淡出武術圈,而李連傑所締造的空前紀錄,至今尚未有人打破。

出道至今,他出演了逾五十部電影,基本上都是動作片,幾乎演遍了所有的大俠英雄類角色,其經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他的功夫片更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作為慈善企業家,創辦中國第一家民間公募慈善基金「壹基金」,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TOP10、《少林寺》

導演: 張鑫炎

編劇: 盧兆璋 / 薛後

主演: 李連傑 / 於海 / 丁嵐 / 於承惠 / 計春華 / 王光權 / 胡堅強 / 孫建魁 / 劉懷良 / 張建文 / 閻滌華 / 王珏 / 杜傳揚 / 崔志強 / 尋峰 / 潘漢光 / 方平 / 潘清福 / 蔣洪波

1980年著名導演張鑫炎帶著自己的電影班底從香港來到大陸拍攝武俠電影《少林寺》,張鑫炎選了當時在國內武術界創下金牌記錄的李連傑作為這部武俠電影的男主角,這是運動員李連傑的第一次觸電影,拍攝電影時的李連傑年僅十七歲。1980年5月,《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開拍,整部影片投資120萬元(當時一人的工資一月十幾元,一斤豬肉才5毛錢)。

《少林寺》的拍攝一反舊武打片的花架式表演與鏡頭技巧的賣弄,在導演特意的長鏡頭下,完整的展示了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尤其以各種兵器絕活與李連傑的少林拳為代表,讓觀眾真正欣賞到了中國武術的真功夫,影片放映後在國內掀起一股強勁的武功熱和李連傑熱。

《少林寺》對於中國的武俠電影意義非同一般,它可以說是中國內地武俠電影的啟蒙之作,而對於內地電影觀眾來講,它是最初的武俠電影精彩印象,而它也的確是出色的。對於李連傑來講,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李連傑以功夫真、演技好、氣質純深得觀眾的喜愛,當年被日本媒體評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成為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他們紛紛來到少林寺拜師學藝,走上了武術道路(知名演員王寶強即為其中之一)。

1982年《少林寺》公映,內地以當時一毛的票價,累計票房高達一億以上。有媒體評論說,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此片在中國造成萬人空巷的局面,影片在香港及亞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上映後,也立刻轟動影壇,讓李連傑聲名鵲起。

TOP9、《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導演: 程小東

編劇: 徐克 / 鄧碧燕 / 陳天璇

主演: 李連傑 / 林青霞 / 關之琳 / 李嘉欣 / 李子雄 / 余安安 / 袁潔瑩 / 劉洵 / 任世官 / 錢嘉樂

《東方不敗》耗資3500萬港幣,其中李連傑的片酬就達到1200萬,是當時香港影壇片酬僅次於成龍的巨星,本片雖然正如其名,塑造了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東方不敗形象,但它所刻畫的令狐沖也魅力十足,堪稱李連傑所飾演的古裝俠客里最精彩的一個。

該片是李連傑和徐克合作的第一部充滿俠義英雄氣息的動作片,徐克的創意和李連傑的功夫搭配的簡直天衣無縫。

武打設計在寫實中加入了唯美與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畫得美不勝收。該片摒棄了傳統武俠片中舞台程式化的武打動作設計,鏡頭角度多變,快速剪輯的運用使得片中每個動作都呈現出了運動中的節奏感。該片美輪美奐的場景、瀟灑飄逸的動作、動人心魄的樂曲令一代人為之動容、為之記憶留心。

片中李連傑所使用的「獨孤九劍」更是傳神,程小東以倒拍的方式拍攝,人與劍交相呼應,達到「人劍合一」的效果,令觀者如醉如痴,這是香港電影中的劍術對決里極精彩的一幕。

TOP8、《方世玉》

導演: 元奎

編劇: 劉鎮偉 / 陳建忠 / 蔡康永

主演: 李連傑 / 蕭芳芳 / 陳松勇 / 李嘉欣 / 胡慧中 / 趙文卓 / 朱江 / 鄭少秋 / 郭濤

《方世玉》是李連傑自組正東公司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早期的一部經典代表作,該片分為上下兩集,講述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的個人傳奇故事。這一年的李連傑風頭正勁,才剛剛三十歲,正是一個動作演員的巔峰時期,他的「功夫皇帝」之名就是因此片而來。

影片以青春風格重新給方世玉定位,李連傑一如《黃飛鴻》中的瀟灑,大決斗時方世玉與九門提督在染坊的那段長短棍惡斗可以媲美《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高潮戲李連傑與甄子丹的生死決斗,成為 娛樂 性非常強且經典的動作片。

這部影片與以往不同,加入了很大一部分感情戲。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李連傑獨自救母的場面,再配上那感人的音樂,想必看過的人都會記憶深刻。本片在很多打鬥的戲份中還加入了浪漫的動作,比較枯燥傳統的 歷史 故事在改編出來時,加入了比較現代的語言風格,還有很多 搞笑 的劇情和一些感情元素,這樣就把整部影片更深層次的美化後傳遞給觀眾。

TOP7、《太極張三豐》

導演: 袁和平

編劇: 葉廣儉

主演: 李連傑 / 楊紫瓊 / 錢小豪 / 袁潔瑩 / 袁祥仁 / 劉洵 / 於海

《太極張三豐》主要講述了武當開派祖師張三豐的傳奇事跡,以及創立太極拳的各種由來。李連傑的太極拳招式大開大合,飄逸灑脫,有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看的人賞心悅目。無論是從武打設計、配樂,還是演員表演,此片都堪稱一絕,迄今仍然是不少功夫片迷的至愛。此外,這也是李連傑和楊紫瓊兩大動作影星的首次合作。

本片也是袁和平的巔峰之作,在酒樓里、在街道中、在軍營中,各式的武打動作層出不窮,令人嘆為觀止。2008年5月,《太極張三豐》被美國《 娛樂 》雜志評選為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

另外,說起太極大家都應該很熟悉的是在一個國外訪談上,有一次,他接受美國一個脫口秀節目的采訪時,主持人嘲笑中國的太極拳是花拳綉腿,是給老年人玩的,引得現場觀眾大笑連連。李連傑二話不說,直接起身打起了太極,而這時侯主持人居然站起來,故意用滑稽的動作模仿李連傑,現場觀眾笑得更厲害了。而就在大家還沒看清楚李連傑的動作時,他對著主持人的桌子就是兩腳,這個老外主持人被嚇了一跳,下意識的往後一縮,還沒緩過神來,桌子已經裂開了,另老外尷尬不已。

TOP6、《中南海保鏢》

導演: 元奎

編劇: 陳嘉上 / 陳建忠

主演: 李連傑 / 鍾麗緹 / 鄭則仕 / 鄒兆龍 / 梁榮忠 / 黃錦江 / 元奎 / 伍衛國 / 朱威廉 / 邁克爾·米勒

《中南海保鏢》是李連傑在當時極為難得的一部時裝片,片中的他留著精緻的小平頭,英挺硬朗,稜角分明,穿起軍裝更是格外有型。而影片結尾,他和鄒兆龍的那場對決,兩人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可謂打的過癮,看的痛快,直到現在都讓人記憶猶新。

《中南海保鏢》的槍戰戲多,加強了電影的節奏感,極好地滿足了觀眾「英雄美人」的觀影心態。雖然從格鬥設計上算不得李連傑電影中的上品,但氣氛渲染卻格外出色,片中倪星七分張揚狠辣加上三分邪氣的動作風格與李連傑的迅捷沉穩對比鮮明,緊張與危險的情緒幾乎溢出屏幕。

李連傑的身手繼續延續《精武英雄》中的簡潔明快風格,另外在許多動作上都很酷炫,許多鏡頭有非常漂亮的效果。擅長武打戲的李連傑跟大美女鍾麗緹的感情戲也令人眼前一亮。

TOP5、《精武英雄》

導演: 陳嘉上

編劇: 陳嘉上 / 葉廣儉 / 林紀陶

主演: 李連傑 / 中山忍 / 錢小豪 / 蔡少芬 / 周比利 / 秦沛 / 倉田保昭 / 袁祥仁 / 樓學賢 / 高橋利道 / 譚淑梅 / 彭子晴 / 張浚鴻 / 李文標 / 林剛 / 麥詠麟 / 黃新 / 盧慶輝 / 劉思樂

《精武英雄》是世界功夫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作品,李連傑的武打技術被美國稱為「好萊塢動作美學的標准」。

該片很明顯是向李小龍那部經典的《精武門》致敬的意味,李連傑扮演民族英雄陳真,滿腔熱血,錚錚鐵骨,穿上中山裝的他更是正氣凌人。影片摒棄了一貫的花拳綉腿,中國功夫、西洋拳法等各類拳種在片中均有展現,再加上有「天下第一武指」之稱的袁和平保駕護航,此片簡直集動作片之大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格鬥教科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擁有較大的影響力。

《精武英雄》的突破在於它沒有將陳真設計成單純的民族英雄,而是讓陳真「中西合璧」,主動吸收西方的先進開明思想和知識技術,對於外來文化他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他採取同樣的批判性接受態度,比如對待電影中頗具符號性質的霍家拳他主張剔除華而不實的部分,並且主張採用西方實用的鍛煉方式。

最精彩的戲份是他和滄田保昭對打的部分,在對戰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變攻擊策略頗有點像《猛龍過江》致敬的意味。這是一個全新的富有變革精神的陳真,李連傑沒有重復前人,而且他在電影中的表演形神兼備有板有眼,值得稱道。

《精武英雄》中的功夫更簡潔而實用,劇中對於武學的闡釋,已經跨越了門派之別,上升到更高層次的中和、共融,劇中對於動作的表現,美輪美奐又大氣磅礴,在全世界公認的功夫片教科書。

TOP4、《英雄》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王斌 / 李馮 / 張藝謀

主演: 李連傑 / 梁朝偉 / 張曼玉 / 陳道明 / 甄子丹 / 章子怡

《英雄》主要講述了戰國末期,三大俠客欲殺秦王的故事。該片中國內地票房達2.5億元人民幣,全球票房共計1.77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

由張藝謀導演的這部有著濃厚中國色彩元素的經典影片,得了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認可。而在國內,也引來了一陣陣的熱議。影片中在特效的運用上,當時來說已經非常的先進和優秀。對於李連傑飾演的無名,在雨中拔劍雨滴滴落的細節描寫,展現了非常濃厚的藝術氣息,將一位憂國憂民的熱血刺客,演繹的入木三分。

該片被視為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拉開了商業大片的帷幕,對中國商業電影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影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認為該片無論色彩的運用、動作設計及攝影畫面都是上乘的創新,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和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得多個國內外電影獎項。

據說,張藝謀曾經想過由成龍來演「無名」這個角色,但當時張藝謀考慮到成龍和無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性格不符合,最終邀請了李連傑擔綱主演,出奇招把重情重義的李連傑感動了,李連傑決意「自降身價」出演《英雄》,貢獻了無與倫比的動作打鬥。

TOP3、《霍元甲》

導演: 於仁泰

編劇: 王斌 / 周隼 / 杜致朗 / 李馮

主演: 李連傑 / 董勇 / 孫儷 / 中村獅童 / 鮑起靜 / 鄒兆龍 / 原田真人 / 楊紫瓊

《霍元甲》籌備的時間長達兩年,他和導演於仁泰為影片確立的創作方向是:第一,拍攝一部 娛樂 動作片,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國功夫之外,還會出現泰拳、拳擊以及其他格鬥拳術;第二,要發揚中國武學精神,李連傑拍此片的目的是,希望觀眾看過此片能夠明白「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此時李連傑的電影思想發生了新的變化,《霍元甲》可以看成是李連傑對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武學思考的一個總結。真正的功夫巨星都不是只會打鬥的一介武夫,像李小龍本身也是一個研究哲學的學者,他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精神修養。李連傑從拍攝少林寺開始就研究佛學、哲學,多年的積累更是培養出他博愛、寬容的達觀人生態度。李連傑以《霍元甲》為媒介傳達出自己多年的人生哲思,我們可以看到,本片中的霍元甲和以往影視作品中民族英雄霍元甲的形象有所不同,主創對這一藝術形象更偏重於思想性的心路歷程塑造,從他經歷人生巨大打擊到幡然醒悟有一個具體生動又富有內涵的過程。歷經多年磨礪後蛻變的李連傑不再是當年那個武術運動員,現在的他更應該被稱為武者,他用電影傳達給了我們「止戈為武」的武學思想和博愛又不失原則的健全人格體系。

這部影片上映之前,李連傑曾說在潛意識當中,他把《霍元甲》當作最後一部電影,他和霍元甲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影片最後的反響並不如預期,但作為一部武學生涯的總結之作,對於李連傑來說,影片有其特殊意義。

盡管大家對這部影片褒貶不一,但想傳達的核心還是正確的,本片更多傳達的是一種自強不息源源不絕的民族精神。

TOP2、《投名狀》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須蘭 / 秦天南 / 林愛華 / 黃建新 / 許月珍 / 何冀平 / 郭俊立 / 阮世生

主演: 李連傑 / 金城武 / 劉德華 / 徐靜蕾 / 郭曉東 / 顧寶明 / 石兆琪 / 王奎榮 / 汪汐潮 / 周波 / 魏宗萬 / 余皚磊 / 李崇霄 / 張優 / 吳優 / 向佐 / 葉福生

「外人亂我兄弟者,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提起《投名狀》腦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這句經典台詞

《投名狀》整部電影可以說文武兼備,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戲中的那幾場戰爭,除了血腥,更讓人看到了人性。它對中國武俠片中「兄弟義氣」這一主題的挑戰,更是勇氣之舉,在《投名狀》里,慾望壓倒了承諾,冠冕堂皇的理想原來只是骯臟的陰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號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實面前顯得蒼白而可笑。

在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李連傑在闖盪影壇28年之後終於獲得了影帝桂冠,這也為李連傑的人生填補了一個遺憾。最佳男主角對於一個動作演員來講意義非凡,因為「動作」二字成就了他們的同時也拘束了他們,動作演員一生都被「動作」二字所束縛。

TOP1、《黃飛鴻》

導演: 徐克

編劇: 徐克 / 阮繼志 / 梁耀明 / 鄧碧燕

主演: 李連傑 / 元彪 / 關之琳 / 張學友 / 鄭則仕 / 袁錦輝 / 邱建國 / 任世官 / 袁祥仁 / 熊欣欣

1989年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新銳導演徐克趁自己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的機會親自拜訪了李連傑,並且真誠邀請他合作,這場見面在現在看來頗有點英雄相惜的感覺。當時的李連傑正處在《龍在天涯》失利後的鬱郁不得志中,徐克的拜訪讓他真正有了到香港發展的想法。

1991年由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武俠電影《黃飛鴻》上映並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李連傑在關德興等人對黃飛鴻儒家大家長式的傳統演繹之後又一次讓這個 歷史 人物在華語電影史上大放異彩。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活潑生動又不失一代宗師的大家風范、正氣浩然,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片中黃飛鴻和十三姨的愛情故事也被許多人稱道。

《黃飛鴻》系列對於李連傑來說,意義極其重大,如果說《少林寺》讓他聲名鵲起,那麼《黃飛鴻》系列無疑就是他的揚名之作。他共出演了該系列五部,片中的他一襲長衫,一個起手式,舉手投足之間,其宗師形象可謂深入人心,那個開打前雙手展開的架勢,被無數人模仿,成為中國功夫中非常重要的架勢,特別是他的招牌動作「佛山無影腳」更是在當時風靡一時。憑借這個角色,他一躍而成為華語影壇最具知名度的動作影星。

這部電影的打鬥精彩富有創新意義,巧妙的動作設計給觀眾帶來了新鮮的視聽震撼,同時徐克也將自己對於 歷史 和 社會 的思考精心融入到電影中使這部武俠片終成經典,並且引起了一股港台武俠電影熱潮,取得巨大成功。直到今天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系列仍讓人津津樂道,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巨大成功讓他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影片中的李連傑用他一貫的矯健身手還有英俊正義的外表把黃飛鴻的角色演繹的特別有宗師風范,直到現在也是一個無人能超越的經典,這部影片剛一問世,大家腦海里新一代的黃飛鴻就這樣產生了,從此只要一提起黃飛鴻就自然會想到李連傑,而他在當時也成為了焦點。而這部影片在電影史上也存在著重要的意義,打開了香港武俠片的新途徑,而且就憑借這部影片李連傑一夜成為華語電影的功夫之星。

《黃飛鴻》不僅僅將俠者為國為民之仁義表現的完美,民族主義在裡面表現的不卑不亢。李連傑以其矯健的身手和俊朗的外表完美的詮釋了黃飛鴻一代武術宗師風范,將黃飛鴻不苟言笑、不解風情、內斂深沉、憂國憂民的正義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

C. 梁朝偉第一個影帝是多少歲

梁朝偉拿第一個影帝的時候已經有33歲。第14屆金像獎影帝梁孝帆朝偉(1995年),《重慶森林》終於讓曾經得過最佳男配角的梁朝偉轉正當了影帝,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梁朝偉成為金像獎影帝的常客,這一年他33歲。
梁朝偉覺得,自己演戲的基礎都是在最開始加入TVB時,每天十幾個小時拍戲練出來的,如果評價自己的演技備桐好不好,自己從不覺得仿慎坦好,因為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些不足的地方,觀眾看不出來,但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多好,就算確實好,梁朝偉也不允許自己有這種感覺,否則就不會進步。
這么多年,每一部電影都能演出屬於他自己的故事,要說沒有天分是不可能的,但梁朝偉並不全歸功於天分,而是從影十幾年來,一直在努力。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梁朝偉從影40年,拿下了5次金像獎影帝,3次金馬獎影帝,1次戛納影帝,這番成就足以讓很多後輩望而卻步。

D. 周潤發除了「賭神」外還有哪些深入人心的角色

周潤發除了「賭神」外還有李慕白、許文強、黃四郎、阿正、嘯風船長深入人心的角色。

1、李慕白

由周潤發、李修賢主演的《龍虎風雲》,出品時間只比《英雄本色》晚一年,但它在當時引發的轟動效應卻一點兒也不比《英雄本色》遜色。一個混跡江湖,當了多年卧底的警察,進退維谷的「無間道式」心理早在1987年就被周潤發演繹得惟妙惟肖。

2、許文強

周潤發趙雅芝主演上海灘時,也不是學表演的科班出身,卻能演的入木三分,沒有吻戲也能通過演員的動作表情特別是眼神,把兩個人之間的最深的感情表達出來。看得令人心碎心痛又心疼,糾結很久不能自拔。人們評論:「周潤發成名之作,世間再無許文強」。

5、嘯風船長

嘯風船長在加勒比海盜中是由周潤發飾演的南海海盜王,雖說狡詐狠毒卻敢作敢當,他與傑克船長亦敵亦友,最終死於飛翔的荷蘭人的炮火之下。嘯風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海盜,被世人稱為新加坡海盜王以及南海之鞭。

E. 奧斯卡影帝都有誰

第一屆 埃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1884-1950)

獲獎作品:《最後的命令》《肉體之道》

埃米爾.強寧斯是德國電影與舞台劇演員,默片時代的巨星,以參與20年代的「表現主義電影」聞名,是第一屆奧斯卡影帝得主。他厚重的德語口音,幾乎毀了他的美國電影之路,二戰期間他返回德國本土的時候,成為納粹的狂熱支持者,並拍攝了很多贊揚德國的影片。

第余局二屆 沃納.巴克斯特Warner Baxter(1889-1951)

獲獎作品:《在古老的亞利桑那州》 41歲

沃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斯間躋身影壇,在無聲片最末幾年演過各種類型影片的一般角色,《在古老的亞利桑那州》一片是他演的第一部有聲影片,他塑造了一個逍遙自得的墨西哥俠盜羚羊西斯科,獲奧斯卡金像獎,又兩次在續集影片中飾演這一角

第三屆 喬治.阿利斯George Arliss(1868-1946)

獲獎作品:《英宮秘史》 63歲

阿利斯對外宣稱,自己是20到30年代最偉大的演員。他是第一個贏得奧斯卡的英國人,戴眼鏡,喜歡嚴肅地發表演講。他同時也是輕喜劇演員,經常和他的老婆演手戲,為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影壇留下了許多卓越的角色形象

第四屆 萊昂內爾.巴里摩爾Lionel Barrymore(1878-1964)

獲獎作品:《自由魂》 54歲

生於費城一著名戲劇世家的萊昂內爾是德魯.巴里摩爾的曾叔父,也是巴里摩爾家族中第一個在銀幕上顯露風採的人和第一代正統的舞台明星,他有著庄嚴的風格和寬拓的戲路,最終在1932年獲得奧斯卡影帝,除此之外他還偶爾從事導演和編劇。

第五屆 第十九屆 弗雷德里.馬什Fredric March(1897-1975)

獲獎作品:《化身博士》 36歲

《黃金時代》 50歲

馬什初登舞台便顯示出極強的表演天賦,能詮釋各種類型的角色。1930年以《皇室家庭》首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其後以《化身博士》和1946年《黃金時代》兩度登上金像獎影帝寶座。此外,他也兩度獲得舞台劇托尼獎,直到60年代淡出影壇,1975年病逝

第六屆 查爾斯.勞頓Charles Laughton(1899-1962)

獲獎作品:《亨利八世的私生活》 35歲

查爾斯憑《亨利八世的私生活》獲第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以後,他的電影生涯越來越有成就。他在表演方面最為成功是英國片《霍布森的選擇》和《控方證人》,這兩部影片分獲取1954年英國學院獎的最佳英國片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的提名

第七屆 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1901-1960)

獲獎作品:《一夜風流》 34歲

一個優秀的男人,聰明,有才華,溫和,是個酒鬼兼不錯的情人。《一夜風流》讓蓋博首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這也是奧斯卡第一次將這一獎項授予喜劇片演員。《亂世佳人》雖無緣奧斯卡,卻是他的代表作。

第八屆 維克多.麥克拉格倫Victor Mc Laglen(1863-1959)

獲獎作豎改讓品:《告密者》 53歲

維克多總是出現在很多大製作的經典影片里,尤其是約翰.福德的片子,因為人們喜歡稱他為英國出生的華萊士.比里,他在第一次世界殲野大戰時當過愛爾蘭火槍手隊長,20年代初開始在銀幕中出演角色,1935年的《告密者》終於為他贏得第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第九屆 保羅.茂尼Paul Muni(1895-1967)

獲獎作品:《路易斯.巴斯德傳》 42歲

生於奧匈帝國的保羅曾在猶太劇院演出舞台劇,1929年初登銀幕,便憑《視死如歸》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在第二部影片中飾演7個不同的角色,但未能成功。保羅主演過多部叫好的影片,隨後一直在華納公司拍片,成為走紅的大明星。

第十屆 第十一屆 史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1900-1967)

獲獎作品:《船長的勇氣》 38歲

孤兒樂園》 39歲

屈塞曾9度榮獲奧斯卡提名,並是影史上第一個連續2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經常與凱瑟琳.赫本搭擋演出,兩個人共同演繹了長達26年的生死之戀,直到屈塞去世。屈塞一生共主演了60多部影片,是少數的贏得觀眾認可的同時也被評論界贊譽的男演員之一。

第十二屆 羅伯特.多納特Robert Donat(1905-1958)

獲獎作品:《萬世師表》 35歲

英國人羅伯特並不喜歡好萊塢,雖然它喜歡頒獎給他。他是從有聲電影以來歷史上最好的演員之一,在電影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主演了很多經典影片,包括希區柯克的《39級台階》。他的哮喘病不能阻止他追趕他的演藝事業,直到他死。

第十三屆 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1908-1997)

獲獎作品:《費城故事》 33歲

詹姆斯·斯圖爾特在百老匯小有名氣後闖進了好萊塢,並因《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而一舉成名,二戰期間參加美國空軍,是好萊塢有史以來軍階最高的一位明星。此後與希區柯克合作了4部懸念影片,打造了他電影生涯的新紀

第十四屆 第二十五屆 加利.庫柏Gary Cooper(1901-1961)

獲獎作品:《約克中士》 41歲

《正午》 52歲

加利·庫柏是美國四、五十年代景著名的影星.演活了奉行自我原則,在無意識中成為英雄的平凡人物?代表作為《正午》、《悲愴》等。他一生從影30餘年。拍攝影片上百部。每年都能有1、2部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曾三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這在好萊塢電影史上是不多見的。

第十五屆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1899-1986)

獲獎作品:《勝利之歌》 44歲

詹姆斯是好萊塢最卓越的男演員之一,影史經典的硬漢子。貧*的出生使他有一種成名的強烈慾望,喜歡不斷嘗試新的角色,他也是享受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的第一人。

第十六屆 保羅.盧卡斯Paul Lukas(1887-1971)

獲獎作品:《守望萊茵河》 57歲
生於奧匈帝國人,早期是匈牙利戲劇明星,20年代末期開始了他在好萊塢的演出生涯。他在1941年參加了戲劇《守望萊茵河》,三年後,他主演的同名影片為他拿到了第1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第十七屆 賓.克勞斯比Bing Crosby(1904-1977)

獲獎作品:《與我同行》 41歲

早在踏入影壇之前,克勞斯比是風靡一時的爵士音樂的代表性歌手,加盟派拉蒙後,主演了一系列音樂片,《篷門淑女》讓他又一次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的提名和全美電影協會最佳男主角獎。

第十八屆 雷伊.米蘭德Ray Milland(1907-1986)

獲獎作品:《失去的周末》 39歲

英國演員雷伊·米蘭德三、四十年代主要在一些浪漫的愛情電影中擔任主角,《失去的周末》成為他人生的最高點,不過這也是他最後—部可圈可點的影片。在此之後他試圖改行做導演,不過沒有成功。

第19屆:Fredric March(1897—1975)

馬什初登舞台便顯示出極強的表演天賦,能詮釋各種類型的角色。1930年以《皇室家庭》首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其後以1946年《黃金時代》登上金像獎影帝寶座。此外,他還兩度獲得舞台劇托尼獎。直至60年代淡出影壇,1975年病逝。

第二十屆 羅納德.考爾曼Ronald Colman(1891-1958)

獲獎作品:《雙重生活》 57歲

英格蘭人,20年代來到美國,受到當時好萊塢的大明星莉蓮·吉許的賞識。有聲電影興起後,他的演藝事業跨上的一個新的階段。30年代到40年代,他出演的《宣告有罪》,《鴛夢重溫》獲得了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的提名。

第二十一屆 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1907-1989)

獲獎作品:《哈姆雷特》 42歲

奧利佛一直把自己的臉當作「一塊等待著喬裝的空白畫布」。他塑造的亨利五世得到了廣泛的贊譽,並身受英國女王頒贈爵位。他共獲得9次奧斯卡提名,更於197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獲頒「特別成就」

二十二屆 布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1911-1986)

獲獎作品:《國王的弄臣》 39歲

1937年在影片《女人追男人》中初登銀幕,但是星途不順,直到在他步人影壇12年後,才憑影片《國王的弄臣》大獲成功,達到他演藝事業的最高峰。在此後,由於他的演技定型,戲路單一,僅在一些影片中出演配角

第二十四屆 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1899-1957)
獲獎作品:《非洲皇後》 53歲

雖然主演了不少黑社會動作片和西部片,但他最讓人銘記的卻是兩部文藝片,與英格麗·褒曼合演的《北非諜影》和與凱瑟琳·赫本合演的《非洲皇後》。曾經參加過二戰的影壇鐵漢,在仕途仍然看好的時候死於食道癌

第二十六屆 威廉姆.霍爾登William Holden(1918-1981)

獲獎作品:《第17號戰俘營》 36歲

霍爾登的一生是多產的,共拍攝過70多部影片,這其中許多現如今已經成為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桂河大橋》、《彗星美人》,並與很多那一時代的影人合作過:亨弗萊·鮑嘉,奧黛麗·赫本等。

第二十七屆 第四十五屆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2004)

獲獎作品:《碼頭風雲》 33歲

《教父》 51歲

在《碼頭風雲》之前,白蘭度曾獲得過4次奧斯卡提名,《教父》系列成為影史經典,更讓他在第45屆奧斯卡上再次封帝。晚年的白蘭度仍活躍在影壇上,但是歲月正把他折磨得奄奄一息

第二十八屆 厄恩斯特.博格寧Ernest Borgnine(1917-)

獲獎作品:《君子好逑》 39歲

二戰退伍後,博格寧演了幾部電視片,於50年代登上銀幕,其惡棍形象受到觀眾矚目。《君子好逑》中屠夫馬蒂的角色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50至80年代著名的硬漢巨星

第三十一屆 大衛.尼文David Niven(1908-1983)

獲獎作品:《分離的桌子》 51歲

1939年,英國宣戰以後、大衛是第一個跑回去參軍的男演員,但是卻對他參戰的經歷閉口不提。這位極富紳士風度的英國演員在戰爭以後致力於電影事業,在美國和英國之間不停地拍戲

第三十二屆 查爾登.海斯頓Charlton Heston(1924-)

獲獎作品:《空虛》 36歲

他從小就立志要當演員,由於體格魁梧,五官線條剛毅,尤其是他的希臘鼻音,使得他不久便走紅影壇,所飾的角色幾乎都是聖人和英雄。是最早版本的《星球大戰》的男主角,90年代仍偶有演出,並為《貓狗大戰》配音。

第三十三屆 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1913-1994)

獲獎作品:《孽海痴魂》 48歲

發跡於百老匯舞台,40年代中期加盟環球,並為派拉蒙公司主演不少影片,一躍成為相當賣座的明星。蘭卡斯特還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由他兼制的《君子好逑》取得了空前成就。至80年代蘭卡斯特仍舊活躍在影壇,有不少精品問世

第三十四屆 馬克西米.利安.謝爾Maximilian Schell(1930-)

獲獎作品:《紐倫堡審判》 32歲

有點兒黑,有點兒帥,一個很聰明的德國男人,從來不演無營養的角色。不僅是出色的演員,還是一名出色的導演,1970年導演第一部影片《少男的初戀》,風格獨特,甚得好評,被列為當時的德國新晉導演

第三十五屆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1916-2003)

獲獎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 47歲

他在銀幕上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紳士,除了香車華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性。他在銀幕下也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紳士,他從無丑聞,就算奧黛麗·赫本也無法讓他背棄自己的結發之妻。1989年美國電影研究授予終身成就

第三十六屆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1927-)

獲獎作品:《原野百合花》 37歲

影史上第一位黑人影帝,在歧視中長大,在百老匯中成熟。拍攝了很多打破種族堅冰的里程碑作品,西德尼在演藝界一直堅持這一個原則,就是決不演有損黑人名譽的角色。他的表演天才、正直、道德心和與生俱來的可愛也使他成為堪於同時代白人比肩的黑人巨星

第三十七屆 雷克斯.哈里森Rex Harrison(1908-1990)

獲獎作品:《窈窕淑女》 57歲

英籍演員雷克斯·哈里森,他同時活躍於電影、電視、舞台劇、音樂喜劇演出,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輕喜劇演員,代表作有《埃及艷後》、《窈窕淑女》和《杜立德醫生》,共結了6次婚

第三十八屆 李.馬文Lee Marvin(1924-1987)

獲獎作品:《巴盧貓》 42歲

二戰受傷退伍後,馬文迷上了表演,開始在百老匯登台,50年代參加電影演出。經過10年的磨練,演技有了很大進步。《巴盧貓》里,他一人飾演兩角,淋漓盡致的演技,成為他演藝生涯的最高峰。

第三十九屆 保羅.斯科菲爾德Paul Scofield(1922-)

獲獎作品:《良相左臣》 45歲

這名桀驁的英國人,是惟一—個同時獲得奧斯卡、艾美獎,托尼獎的演員,他還大大方方地拒絕了伊麗莎白二世要授予他博士的稱號,而且拍電視劇的熱情要比演電影的熱情多得多。現年84歲的斯科菲爾德已經告別娛樂圈,頤養天年

第40屆(1967-1968)---Rod Steiger(羅德·施泰格爾)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炎熱的夜晚)

第四十一屆 克利夫.羅伯特森Cliff Robertson(1925-)

獲獎作品:《查理》 45歲

發跡於舞台,電影和電視雙豐收,並一度獲得艾美獎。1977年捲入哥倫比亞公司的貪污丑聞案,演藝生涯因而中斷,直至90年代才東山復出。在《蜘蛛俠》中出演蜘蛛俠的叔叔。

第四十二屆 約翰.韋恩John Wayne(1907-1979)

獲獎作品:《真正的勇敢》 63歲

約翰·韋恩的星途並不顧利,但是他遇見了約翰·福特,兩個人合作之後,成為美國西部片的鼻祖。1979年韋思去世的時候,國會追授於他自由勛章,洛杉磯下半旗致哀,洛杉礬體育場也點燃了奧林匹克火炬,直至葬禮結束

第四十三屆 喬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1927-1999)

獲獎作品:《巴頓將軍》 49歲

他拒絕領取奧斯卡,認為奧斯卡獎本身和領獎儀式都是誇張而不真實的。這種強烈反抗權威的作風,是他一生獨有特性的見證。晚昕的斯科特更喜歡拍電視,直至他去世。

第四十四屆 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1930-)
獲獎作品:《法國販毒網》 43歲

吉恩·哈克曼還憑《不可饒恕》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10年從影以來所演過的影片就好像一本美國電影近代史一般,並與蘇珊·薩蘭登和保羅·紐曼、克林伊斯威特多次合作,不僅票房可觀,還深受影評人的贊譽.

第四十六屆 傑克.萊蒙Jack Lemmon(1925-2001)

獲獎作品:《救虎》 49歲

50年代與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簽約,他的第3部影片《羅伯茨先生》為其贏得了第28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從此萊蒙登上美國的明星寶座。整個60年代中,他曾7次當選「10大賣座明星」之列。其出色的演技為自己贏得無數榮譽。

第四十七屆 阿特.卡尼Art Carney(1918-2003)

獲獎作品:《老人與貓》 57歲

早年致力於電視表演,曾三次獲得最佳配角艾美獎。60年代入電影界,他主演的電影雖不多,但1974年就以爆冷姿態,憑《老人與貓》—片打敗阿爾·帕西諾,傑克·尼科爾森以及達斯汀·霍夫曼勇奪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而成為一時佳話

第四十八屆 第七十屆 傑克.尼科爾森Jack Nicholson(1937-)

獲獎作品:《飛越瘋人院》 39歲

《貓屎先生》 61歲

按理說,並不出色的相貌不足以讓他在好萊塢獨占鰲頭,但他的多才多藝和寬闊的戲路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其表演近乎怪誕瘋狂,但又不乏柔情與人情味,尼科爾森從影的多年拍片60多部,並是影史上提名最多的男演員

第四十九屆 彼德.芬奇Peter Finch(1916-1977)

獲獎作品:《電視廣播網》 61歲

在40年代,彼德·芬奇是澳洲影劇界和廣播界的頂尖紅星。英國巨星勞倫斯·奧利佛賞識他的表演,把他帶往英國發展。1977年,他演完《電視廣播網》後不久便去世,成為金像獎影史上第1位去世後獲獎的影帝。

第五十屆 理查德.德雷弗斯Richard Dreyfuss(1947-)

獲獎作品:《再見女郎》 31歲

德雷弗斯最早曾默默無聞地出現在《畢業生》等片中,直至《美國風情畫》才嶄露頭角。《大白鯊》轟動一時,他也跟著人氣急升,20年主演過多種類型的影片,以《春風化雨》再創高潮。

第五十二屆 第六十一屆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37-)

獲獎作品:《克萊默夫婦》 43歲

《雨人》 52歲

除了他令人難忘的表演外,達斯汀·霍夫曼打破了英俊小生一統好萊塢的局面,證明性格演員同樣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他被公認為是世界影壇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演員,始終位於好萊塢一線巨星之列,共獲奧斯卡提名7次,2次勝出

第53屆(1980-1981)---Robert De Niro(羅伯特·德尼羅)

【Raging Bull】(憤怒的公牛)

第54屆(1981-1982)---Henry Fonda(亨利·方達)

【On Golden Pond】(金色池塘)

亨利.方達的演藝生涯持續到80年代初期,於78年獲美國影藝學院頒發終生成就獎,1981年3月31日,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授予他特別榮譽獎,以紀念他「半個世紀來在電影表演藝術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作出的不朽獻」。在拍《金色池塘》時,亨利.方達已重病纏身,身上帶著心臟起搏器。但他憑著高超的演技和對電影藝術的深摯感情,把片中諾曼這個人物演活了,並憑《金池塘》並如願登上奧斯卡影帝寶座。

第五十五屆 本.金斯利Ben Kingsley(1943-)

獲獎作品:《甘地傳》 39歲

英印混血兒,被英國女王授予騎士稱號。近年,金斯利活躍於英美影壇與舞台界,主演了多部賣座名片,1993年在《辛德勒名單》中的精彩演出,再次使他的名氣上揚。2000年他演出了《軍紀風雲》和《君來自何方》,反映也頗為不錯。

第五十六屆 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1931-)

獲獎作品:《溫柔的憐憫》 52歲

曾參加韓戰的杜瓦爾退伍後返美學習表演,1972年在《教父》中飾演養子,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知名度大增。1979年以《霹靂上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1997年再度以獨立製片《使徒》入圍最佳男主角

第五十七屆 默里.亞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1939-)

獲獎作品:《莫扎特》 45歲

早期他主要從事舞台劇的創作和演出,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直到80年代中期,他在《莫扎特》中成功扮演一個嫉妒心很強的宮廷樂師從而奪得奧斯卡影帝和金球獎,不過在此以後沒有更大的發展,只能演出一般角色。

第五十八屆 威廉.赫特William Hurt(1950-)

獲獎作品:《蜘蛛女之吻》 35歲

這個英俊的男人在80年代迎來了他的全盛時期,由於他具有非一般好萊塢明星的氣質,善於運用眼神來表現內心活動,且運行工作嚴謹認真不計較片酬,因而被埃克托爾·巴文科慧眼識中,出演《蜘蛛女之吻》。

第五十九屆 保羅.紐曼Paul Newman(1925-)

獲獎作品:《金錢本色》 61歲

美國影壇上少見的常青樹。在這個充斥著公開丑聞和壞男孩行為的世界裡,他在銀屏上下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一份追求。這個有著一雙藍眼珠的英俊男星雖然己在影壇上縱橫50年,卻依然風采依舊。共獲奧斯卡提名10次。

第六十屆 邁克爾.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1944-)

獲獎作品:《華爾街》 43歲

身為好萊塢老牌明星柯克·道格拉斯的長子,他現在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974年製作推出的《飛越瘋人院》一舉囊括5項奧斯卡大獎。90年代,他繼續驚世駭俗,推出的電影如《本能》、《桃色機密》等,無一不是當時的熱門話題。

第六十二屆 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Lewis(1957—)

獲獎作品:《我的左腳》 32歲

他的表演精神是投入、精益求精。在奪得影帝頭銜之後推出的《最後一個莫希幹人》和《因父之名》均成為廣受好評的佳作,因其第—次演出均令人耳目一新,所以素有影壇變色龍之稱,曾被英國電影學授予當代最佳男演員稱號

第六十三屆 傑里米·艾恩斯Jeremy lrons(1948—)

獲獎作品:《命運的逆轉》 42歲

由於其溫文爾雅、充滿英國紳士氣質的臉孔與英美商業電視大潮所推崇的人物形象大相徑庭,因而在70年代初一直默默無聞,在結識了勞倫斯·奧利弗後達到了事業的最高峰。被公認為不可多得的演技多面手、新—代的勞倫斯·奧利弗。

第64屆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1937—)

獲獎作品:《沉默的羔羊》 54歲
一位影、視、劇三棲演員,在銀幕上打拚了20多年未有成績,《沉默的羔羊》中吃人的惡魔一角卻讓他成為史上第3位獲奧斯卡影帝的英國演員。之後又三次入圍奧斯忙最佳男主角獎,被英國女王授予騎士稱號。

第六十五屆 阿爾·帕西諾Al Pacino(1940—)

獲獎作品:《女人香》 52歲

《教父》中柯里昂家族少主一角讓帕西諾揚名全球,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此外,他共獲8次奧斯卡提名,所飾角色多變並且演技精湛,在整個70年代他始終位於十大票房巨星之列。2000年,他被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第六十六屆 第六十七屆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1956-)

獲獎作品:《費城故事》 37歲

《阿甘正傳》 38歲

這位儒雅嚴謹的新好男人,是影史上繼史賓塞·屈塞以後第二位連續兩屆榮獲奧斯卡影帝的紀錄保持者,響當當的實力派,他的每一部片子都既叫好又叫卒,是毫無爭議的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

第六十八屆 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1964-)

獲獎作品:《遠離賭城》 31歲

雖然身為大導演科波拉的侄子,凱奇並沒有因此而得以平步青雲,他的影藝事業頗為艱辛。後期的凱奇由票房大片改走動作片路線,《空中監獄》和《變臉》的大獲成功讓他躋身於好萊塢一線巨星之列。

第六十九屆 傑夫里.拉什Geoffrey Rush(1951-)

獲獎作品:《閃亮的風采》 45歲

澳大利亞著名演員,才華橫溢的優秀表演者,曾經與梅爾·吉布森是大學同學。他曾在倫敦、巴黎兩地磨練演技,回國後活躍於舞台,得過不少獎項。80年代進入影壇,《閃亮的風采》、《莎翁情史》和《鵝毛筆》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第70屆(1997-1998)――-Jack Nicholson(傑克·尼克爾森)

【As Good As It Gets】(盡善盡美)

第71屆(1998-1999)---Robert Benigni(羅伯特·貝尼尼)

【Life is Beautiful】(美麗人生)

第72屆(1999-2000)---Kevin Spacey (凱文·史貝西)

【American Beauty】(美國麗人)

第七十三屆 拉塞爾·克羅Russell Crowe(1964—)

獲獎作品:《角鬥士》 37歲

他年輕的時候自組過一個樂隊,直到25歲才得到第一個角色,在澳洲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後前往好萊塢發展。在美國,他的好演技和他的壞脾氣一樣聞名於世,並在2000年憑著史詩性巨著終於登上奧斯卡寶座。

第七十四屆 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1954—)

獲獎作品:《訓練日》 48歲

丹澤爾·華盛頓是好萊塢最具號召力的演員之一,也是目前好萊塢身價最高的黑人影星。他戲路開闊,演技精湛,是觀眾和業內人士公認的演技派明星,是繼西德尼·波蒂埃之後影史上第二位黑人影帝。
第七十五屆 亞德里安·布勞迪Adrien Brody(1973—)

獲獎作品:《鋼琴師》 30歲

早該在《細細的紅線》中脫穎而出,但因為導演的剪輯讓他成為一個小小的配角。布勞迪就沒有因此放棄,繼續在電影中磨煉演技,直到羅曼·波蘭斯基找他拍攝《鋼琴師》。這位有著波蘭血統的演員成為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第七十六屆 西恩.潘Sean Penn(1960-)

獲獎作品:《神秘之河》 44歲

好萊塢眾多"壞小子"中的一個,他脾氣火爆,行事乖張。雖然他在銀幕上的表現相當不錯,能演、能編、能導,他的表演堪稱是可圈可點。但西恩-潘因脾氣火爆,令許多記者都嘗過他的拳頭,而且與麥當娜(Madonna)的短暫婚姻也使他的形象貶過於褒。離婚後,西恩-潘似乎變了個人,也迎來他的演藝事業的第二春。他在隨後的影片中以風流倜儻的形象再次出盡風頭,曾3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第77屆(2004-2005)――-Jimmy Fox(吉米.福克斯)[Ray](靈魂歌王)

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1967-)

獲獎作品:《靈魂歌王》 38歲

傑米-福克斯是個多面手,他在音樂、電視、電影(喜劇片和劇情片)領域均有建樹。他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最紅的的黑人笑星之一,不過他的才華不局限於演喜劇片,他在劇情片里的發揮今年已被充分肯定。憑借傳奇人物藍調鋼琴家雷-查爾斯的傳記電影《靈魂歌王》,成為繼西德尼-波迪埃(《桃李滿門》1964年)以及丹澤爾-華盛頓(《訓練日》2000年)之後,奧斯卡歷史上第三位黑人影帝。

第78屆:菲利普·西摩爾·霍夫曼《卡波特》

F. 小李子的經典電影有哪些在電影中的表現如何

截止2019年底有《荒野獵人》、《不一樣的天空》、《羅密歐與朱麗葉》、《飛行家》、《華爾街之狼》、《泰坦尼克號》、《逍遙法外》等。

《荒野獵人》

是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湯姆·哈迪、威爾·保爾特 、多姆納爾·格利森、保羅·安德森等主演。片中的每一位演員都應該獲得奧斯卡提名。



(6)電影史經典男主角擴展閱讀:

《飛行家》

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布蘭切特、凱特·貝金賽爾等人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霍華德·休斯成為好萊塢製片人,並且主持了藍雲杉飛機的發明和改進的故事。

《華爾街之狼》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一部喜劇片,講述的是華爾街傳奇人物喬丹·貝爾福特的故事,這位股票經紀人曾在三分鍾內賺取1200萬美元,31歲時就擁有億萬家產。影片根據喬丹的個人回憶錄改編,講述了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發家生涯以及迷失於性和毒品的沉淪生活。

《泰坦尼克號》

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愛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講述了處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窮畫家傑克和貴族女露絲拋棄世俗的偏見墜入愛河,最終傑克把生命的機會讓給了露絲的感人故事。


G. 《泰坦尼克號》男主角名字叫什麼

傑克·道森,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片中男主角名字。英文全稱為Jack Dawson。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

傑克·道森,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攝的《泰坦尼克號》片中男主角名字。英文全稱為Jack Dawson。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電影中的Jack幽默、不羈、深情,為了自己所愛的人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泰坦尼克號》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EjVAVX5SSZz_ryH829HVg

?pwd=43c7 提取碼:43c7

H. 撐起中國電影票房的四個男人,他們是誰

撐起中國電影票房榜的四個男人,我認為是下面這幾位:

一、沈騰

既然是要撐票房,那肯定還是以演員為主,畢竟很多人看電影都是沖著主演去的,主演決定了他們掏錢買票的利索程度。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男主演票房榜的前四位是沈騰、吳京、王寶強、黃渤。

沈騰主演電影12部,總票房195.68億。吳京主演電影16部,總票房172.83億。王寶強主演電影25部,總票房170.27億。黃渤主演電影36部,總票房169.20億。

四、黃渤

黃渤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顏值差點,其他方面可都是頂尖的。演技一流、情商高、口才好,雖然人氣沒有那些流量明星高,但票房號召力絕對強。

基本上看見有黃渤出現的電影,質量都差不了。因為他是一個很認真的演員,選擇劇本很謹慎。他不僅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更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總結

按照電影男主角來分的話,撐起中國電影票房的四個男人就是沈騰、吳京、王寶強和黃渤了。如果要按導演來分的話,那應該是陳思誠、寧浩、徐崢、管虎。

I. 張國榮走了19年,《沉默是金》成為封神之作,還記得他的哪些經典電影

我們都知道在娛樂圈裡面生活的明星他們的壓力都非常的大,特別是來自於工作方面的壓力,但是我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娛樂圈是一個更新換代特別快的地方,也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事業,生活總是會慢慢的教會我們成長,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會教會我們成長,我們都知道張國榮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和歌手,他長得非常的帥氣,非常的有氣質,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的閃光點,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張國榮已經離開人世間十九年了,雖然他已經離開了很多年,但是在很多人心目當中,張國榮依然是一位特別優秀的偶像,張國榮走了19年,《沉默是金》成為封神之作。

J. 華語影史上的傳奇姜大衛,為什麼說沒有人可以永遠當男主角

因為他看得通透,他全家族幾乎都從事影視相關的工作,他從4歲就演電影,當童星,在片場長大,演藝圈的是是非非,人情冷暖,他早就看在眼裡了~他其實說得沒錯,很誠懇,在演員這個行當里,沒有人能永處於巔峰,只不過很多人不了解,會抬杠,甚至還會諷他是因為給人當配才怎麼說,其實表演這條路並不好走,演員不是誰都能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不是都那麼的光鮮,表演只是一份工作,演員也是一個職業。也許我也是學電影相關專業的原因,也曾在劇組搬過磚,我多少能理解這個行當里的規矩,殘酷,很多大學學表演專業的學生,也一樣很優秀,他們也曾躊躇滿志,但畢業後,苦於無機會,無出路,北漂很長時間,最後只能被迫轉行,學導演的學生也如此,不是不夠努力不夠堅持,沒有夢想,是現實就是殘酷的,不是你堅持你努力,上天就一定會眷顧你~花無百日紅這道理,其實學表演的學生在大學里就懂了,心態真得很重要,很多影視工作者在等待工作機會的煎熬中就已經放棄了~我看過姜大衛一些采訪,專訪,訪談,我覺得他並不像演的電影里角色那樣放盪不羈,反而很內斂溫柔靦腆,看問題透徹,具有洞察力。曾經有媒體記者是他的粉絲,要采訪他,開始很緊張,見到後發現他本人是個沒架子不拘小節的人,他自己說他不是靚仔,只不過有型罷了,他喜歡聽建議,並不太喜歡聽別人贊美吹捧他,其實他是個時刻保持清醒的人。對於外界對於狄姜雙生互相比較,爭論狄姜誰帥誰不帥,他都不介意,他一直蠻謙卑的表示自己並不是靚仔,誇他帥他會很不好意思,我知道他唯一一次直播,粉絲誇他帥,他還會臉紅不好意思。
董驃說他真,對朋友真誠,直率,也許他的玩笑不是所有人能接受,但這人很真,所以董驃說他也許不能容忍別人這樣率直,但唯獨能包容姜大衛,很喜歡與他做朋友,說他對朋友真,對家庭負責,把家庭照顧的也很好,下一世他要嫁姜大衛!張徹導演也說他天真,聽話,聰明,戲只要說一次就能表演出來,騎馬,英文台詞在劇組不用太久就能學會;成龍說他出道不久,通過姜大衛幾人聯繫到古龍,酒桌上借機會想請古龍為自己寫個劇本,古龍當場拒絕,還毫不留情面的表示他的小說只寫給狄龍和姜大衛,搞得很受傷的成龍躲到洗手間去哭,姜大衛過去陪他安慰他;
吳宇森視他為偶像,在當張徹導演副導演時,生活拮據時會找他借錢,他從不問原因直接給他,吳宇森事業低谷,拍電影資金不足時,姜大衛領了片酬直接給吳宇森,吳宇森專訪都有提及;一直崇拜他的爾冬升也說過姜大衛是個內斂的暖男,通過這些大佬的描述讓我了解到戲外不同的姜大衛。
在藝術方面,他和弟弟爾冬升一樣,都是人文關懷,關注底層邊緣群體,以此為主題拍攝自己的作品,他拍得聽不到的說話、吸毒者等就能看得出,只不過他的電影更偏小眾,當年不太主流,不太被大眾接受,票房不是太理想,但他也是香港無厘頭喜劇電影的開山之人,他導演和主演,爾冬升編劇,秦沛出品人的電影《貓頭鷹》比星爺的喜劇電影要早十幾年。有的粉會覺得在他顏值最好看的時候卻轉幕後當導演,拍得劇不多很遺憾,錯過了演員黃金時間,其實作為一個電影人都有自己目標和夢想,沒有什麼可惜不可惜,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不枉費自己的青春,為電影電視事業做事就夠了,在他轉幕後的那段時間,他創辦了香港電影導演協會,讓香港導演聚集創作,發展香港電影,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電影協會掛牌上市,香港電影導演協會也是成員之一,參與作品審核與評審,他都在為電影,為表演藝術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挖掘劉青雲、李仁港推薦給爾冬升,也在盡自己的能力提攜和幫助後輩~不管是台前還是幕後,是大熒幕還是小熒屏,都是影視藝術,不分高低貴賤,三六九等的。表演工作者也應該沒有任何偶像包袱,不管角色大小,角色美醜,正面反面,都應該認真對待,這是作為從業者的態度和藝術素養。
爾冬升在采訪中說他們三兄弟中,姜大衛成就最高,其實並不是炫耀誇張,確實張徹,姜大衛,狄龍他們在香港6,70年代屬於頂流,是在東南亞,歐美都有市場的,是香港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現在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香港電影區都有著他們的介紹,這也是國家對他們為電影藝術貢獻的一種認可!也許我了解到的還是片面,不全面,不管外界對姜大衛是褒揚還是貶低,我個人覺得他是一個很出色的演員,很棒的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