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藝術最經典書籍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藝術最經典書籍

發布時間: 2023-04-10 15:53:30

㈠ 導演入門書籍推薦

1、《影視導演基礎》

《影視導演基礎》由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心語。這本書是涉及這一領域的基礎教材,它為業內和業外熱愛影視導演專業的人提供一些可資學習的知識與幫助。

2、《經典電影理論導論》

本書是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的經典著作,清晰透徹地挖掘了經典時期主要電影理論的傳統與核心。作者是達德利·安德魯。

3、《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

《電影鏡頭設計:從構思到銀幕》由2010年後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茨。

4、《導演的攝影課》

《導演的攝影課》由2014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傑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導演和攝影師的UCLA課程。

5、《青年電影手冊》

國內第一本以影評、導演對話、電影理論和電影創作與參展指南的專業性圖書,以「網聚電影人的力量」為目標,關注新人的成長發展和中國電影商業和藝術方面的新浪潮趨勢。現主編為程青松。

6、《拍電影》

《拍電影》是電影大師費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書中追憶了自己的似水年華,講述了對電影的奇思妙想,以及電影與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羈絆。透過他直率幽默的話語和對藝術的個性化解讀,我們將在字里行間重新領略迷人的「費里尼風格」。

費里尼是電影史上公認最偉大的天才導演之一,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執導過《甜蜜的生活》《阿瑪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亞之夜》《浪盪兒》等20世紀最偉大電影,獲得過五次奧斯卡金獎和各種電影節大獎。

7、《電影語言的語法》

本書是烏拉圭電影導演丹尼艾爾·阿里洪根據本人創作實踐經驗編寫的電影敘事技巧教程,其專業性、實用性、經典性為全球各影視院校所公認。全書涉及到電影製作中如攝影機位、場面調度、剪輯等關鍵問題,對兩個以上演員對話場面的處理、攝影機位三角形原理的運用、內外反拍等均有詳細論述。

全書層次分明,清晰准確,並有近500幅插圖貫穿其中,便於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對大量經典影片的典型段落進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廣島之戀》、《桂河大橋》,深入揭示其中激動人心的奧秘。

8、《如何指導演員:導演的必修課》

好萊塢明星導師朱迪絲·韋斯頓在書中分享了自己三十餘年的授課經驗,深入解析了導演和演員在合作當中的心理狀態,幫助導演在紛繁的片場保持頭腦清醒,向演員提供精確、細致的指導。

本書自出版以來暢銷十餘年,已譯為德、日、西、韓等語言,被世界各大影視類高校和好萊塢電影公司列為指定讀物。其介紹的劇本分析方法、排練技巧,從選角到拍攝的一系列准則,不僅對於導演具有指導作用,對於演員及編劇而言也能打開視野、激發靈感。

9、《導演的誕生:我的第一部電影

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極的當代導演訪談錄,集中關注僅憑第一部獨立執導的長片就躋身世界影壇的十位「新人」。他們成長背景、性格志趣、際遇發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賭上家當的林克萊特,勇闖大製片廠高層過關斬將的門德斯,拋棄會計金飯碗征戰寶萊塢的卡普爾,又有兩次拿下金棕櫚的庫斯圖里卡,處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號》的莫迪松,兩度在職業巔峰換跑道從此成為「電影節獎項收割機」的伊尼亞里圖。

在洛溫斯坦的引導下,諸位導演回溯初執導筒時遭遇的種種煎熬,從苦尋資金、演員、拍攝場地,與劇組成員並肩作戰,到最終殺青、死磕電影節,向讀者敞開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慘烈,有熱血,有鋒芒,個中滋味與他們的作品一樣精彩。

10、《以眼說話:影像視覺原理及應用》

本書介紹了空間、線條和形狀、影調、色彩、運動、節奏等基本視覺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這些元素駕馭視覺結構、表達人物情緒、展現故事主題, 進而創造出更具表現力的影像。

作者布魯斯布洛克有三十餘年的影視行業工作經驗和電影教學經驗,對影像的視覺結構有著深入而獨到的認識,該書已被譯為5種文字,是電影專業的經典教程。

11、《導演創作完全手冊》

本書詳細介紹了編、導、攝、美、錄各部門職能、合作重點及運作原則,幫助導演規劃職業生涯,涵蓋了在整個電影創作過程中必須了解的導演方法、拍攝技術、創作思維和判斷標准,在逐項分解之後揭示如何使劇組這樣一個分工明確的龐大拍攝團隊精誠合作,順利完成導演想要講述的故事。

本書強調低成本數字製作技術,幫助創作者在有限的預算下保證最好的創造力和專業性。作者非常重視從實踐中磨練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實際操作的有效評估和練習。這些都能夠幫助創作者去發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來,本書已經讓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使他們得以實現自己的藝術想像、製作出扎實的好電影。

12、《電影藝術(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第10版更與時俱進地對電影數字化製作、發行和放映進行全面介紹。

13、《大師鏡頭(第三卷)》

《大師鏡頭(第三卷)》是《大師鏡頭》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該系列深入淺出、圖例明晰的寫作特點,從攝影機運動、布景設計以及場景調度等方面為讀者梳理了100個經典案例,以達到讓電影脫穎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師鏡頭》系列前兩卷側重於故事情景設計,而《大師鏡頭(第三卷)》作為前兩卷的升級版,更多的是對片場工作的還原和提煉。每個章節基本上概括了拍攝過程中的某個重要環節,例如鏡頭的選擇、縱深的調度、布景設計、取景與構圖等。讀者既可以選擇通讀全書,也可以選擇將《大師鏡頭(第三卷)》本書帶在身邊,作為技術手冊隨時進行翻閱。

14、《世界電影史(第二版)》

本書是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廣泛採用的電影史教程。書籍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規范?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電影媒介的使用上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出現的?提綱挈領呈 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歷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本書作者克里斯汀·湯普森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的名譽教授。她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方面的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影方面的博士學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劉別謙的無聲長片。另一位作者大衛·波德維爾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系雅克·勒杜電影研究教授。

15、《電影是什麼》

安德烈巴贊一向被人們尊為「電影的亞里士多德」,因為巴贊不僅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基礎,也奠定了電影作為一門學科的基礎,他的《電影是什麼?》一書向來被稱為「電影的聖經」,50餘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電影專業必備書籍和影評寫作的實用參考書。

16、《拍電影時我在想的事》

本書是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是枝裕和歷時8年,寫下的首部自傳性隨筆集。作者在書中回顧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書中不僅匯集了電影大師的哲思與靈光,更講述了一位導演腳踏實地,從賒賬拍片到斬獲世界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勵志旅程。

17、《剪輯之道》

全書以問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默奇剪輯《教父》《對話》《現代啟示錄》《英國病人》等重量級影片的創作心得。在這些對話中,默奇的剪輯觀念、電影觀念乃至整體的藝術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跟隨其創作軌跡,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時代的科波拉、

盧卡斯這群有才氣的鬍子拉碴的年輕人,如何從獨立製作起步,成立反好萊塢的西洋鏡公司,再創作出《現代啟示錄》這樣的里程碑作品。書中還談到了文學、音樂乃至易經、夢境等與創作息息相關的「題外話」。無論是電影製作者、影迷還是小說家等其他藝術工作者,或許都能從中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8、《好萊塢類型電影》

這是一本類型研究領域的標桿之作,建立了其歷史與理論基礎。本書立足於形式美學、文化研究、產業分析、符號學方法,把電影創作視為工業體系與觀眾互動的動態過程,探討類型如何應對人類基本的文化沖突、表達社會共同理想,並隨著時代變化而演進。

作者將目光集中在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幫片、硬漢偵探片、神經喜劇、歌舞片、家庭情節劇六大重要類型,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層層剝開藝術家、資本、觀眾三股力量間復雜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眾認可、被創作者不斷重復或再造的深層機制。書中的經典論斷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驗證,對我們認識當今的類型創作與文化也深具啟發。

註:以上部分內容引自北京尚影藝來科技官方帳號「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㈡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電影學從比較美學角度為電影研究的一般美學觀念奠定基礎,從現象學出發,把握電影世界,研究銀幕感知, 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希望你喜歡。

↓↓↓點擊獲取相關內容↓↓↓

★ 電影學畢業論文 ★

★ 電影學英文專業術語 ★

★ 文化類書目精選20篇 ★

★ 教育類閱讀書目精選 ★

電影學專業參考書推薦書目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書為主

(2)、王宏建《藝術概論》, 文化 藝術出版社2000年版。

(3)、張同道《藝術理論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電影學推薦書目

[英]蘇珊·海沃德:《電影研究關鍵詞》,鄒贊、孫柏、李玥陽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法]雅克·奧蒙、米歇爾·瑪利:《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崔君衍、胡玉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蘇]B·普多夫金:《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何力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版

[蘇]多林斯基編註:《普多夫金論文選集》,羅慧生、何力、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蘇]尤列涅夫編註:《愛森斯坦論文選集》,魏邊實、伍菡卿、黃定語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版

[俄]C·M·愛森斯坦:《並非冷漠的大自然》,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俄]C·M·愛森斯坦:《蒙太奇論》,富瀾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版

[法]安德烈·巴贊:《奧遜·威爾斯論評》,陳梅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版

[法]安德列·巴贊:《電影是什麼?》,崔君衍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邵牧君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電影專業經典書籍

1.認識電影

《認識電影》作為電影入門書中的經典之作,用深入淺出的筆觸,告訴我們影視傳播的手法,並逐項解析其復雜的語言系統與要素。問世幾十年以來,此書始終是世界各地影視從業人員和主流專業院校的必備之選,更是電影 愛好 者不可或缺的手邊書。

這本書從電影理論的典型視角出發,簡明扼要地評論了電影藝術的方方面面。書中提及的影片包羅萬象,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電影人的 經驗 光譜,其中有我們熟悉的面孔如美國的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英國的麥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國的李安等。作者對歐美影片和導演了如指掌,尤其對美國影片和美國導演做了全面而詳細的介紹。同時,作者也很關注第三世界國家電影,書中廣泛涉及了伊斯蘭電影、新亞洲電影以及非洲電影。作者以鞭辟入裡的分析,新穎獨到的見解和紛繁多樣的視覺沖擊,呈現給讀者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

全書圍繞電影製作的核心要素組織架構,其中穿插以數百幅精美圖片和精闢的說明,再加上綴於各章後的延伸閱讀和書末的重要詞彙表,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過程中吸收到最專業的電影知識,從而真正「認識」電影。

2.你的劇本遜斃了!

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劇本 寫作指導 書籍,作者融寫作課教程之學院派精神與劇本寫作之編劇實戰經驗於一爐,預設出與讀者進行對話的情境,列舉包括作者本人作品在內的大量劇本實例,將好萊塢劇本的寫作訣竅娓娓道來。從 故事 本身的構思、人物、場景、結構等元素的營造,到寫作過程中格式、設備、改寫習慣等要素的羅列,再到賣出劇本時電影業的慣例、習性、「內幕」等特點的大揭露……100 個常見問題,作者均給予解答,涵蓋編劇流程方方面面,形式內容,悉皆具備,旨在助各路編劇打造完美劇本,為菜鳥新手答疑解惑,為迷途老馬指點迷津。本書語言平實又犀利,其機智與反諷令人忍俊不禁,盡顯作者的生猛與老辣。

3.編劇的核心技巧

本書作者為資深編劇、美國多所學校編劇課程教師,他以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創作經驗,提出審視故事構想、理順銀幕故事脈絡的十要素,教讀者循序漸進,實現敘事上的合理與完整;他主張從編劇角度、以編劇的 思維方式 來思考,討論故事的類型,使創作者自劇本寫作之初就能夠對劇本方向有清晰的思考與把握;他探討故事的角色和動機,致力於保證劇本從故事的原始驅動力到文本呈現均保持合理、周詳又獨特。本書語言幽默,充滿智慧,是影視劇本寫作入門必讀之書。

4.電影鏡頭設計

本書圖文並茂地闡述了如何將拍攝前的構思以鏡頭為單位轉化為可見的影像,諸如故事板製作、鏡頭的時空要素、鏡頭調度的原則、畫面的構圖、轉場、敘事策略等。作者提出傳統的製作流程,同時更鼓勵合適的實驗性手段。此外,此外,本書也擷取了美國電影自默片以來,歷經有聲片及好萊塢片廠制度的黃金時代,直到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獨立製片風潮期間所累積的創作經驗。

5.場面的調度:影像的運動

本書是一部涵蓋了各種戲劇性場景和不同攝影風格的場面調度「兵法大全」。《場面調度:影像的運動》(插圖修訂第2版)中介紹的各種調度案例囊括了狹窄受限空間、開闊空間與人物眾多的聚會場景。這些案例不僅緊密圍繞人物的行為動機和故事的戲劇性要素,還具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充分考慮了現場拍攝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從而幫助導演,尤其是初入門的新手們,更好地培養出一種在任何情況下判斷什麼是最佳方案的意識。

6.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

《分鏡頭腿本設計教程》通過清晰的概念敘述、翔實的實例分析、完善的知識 總結 ,傳授給讀者為各種媒體(電影、電視、動畫、互動式媒體)製作電影分鏡頭腳本的技巧。還包括全球著名設計師的工作實例訪談和作者本人提供的工作經驗、實戰建議,使讀者掌握知識的同時,能更好地把書中的設計理念理應用、發展、創新。

7.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電影藝術》第1版面世於1979年,此後歷經七次修訂,早已成為電影學領域公認的標尺性著作。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系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 方法 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出、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

作者以一個非常系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系統(攝影、剪輯、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這樣能幫助讀者在了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累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看做如同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等其他藝術一般,是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讀後感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譯自蘇聯六卷本《愛森斯坦文集》第三卷,共分四部分:「論作品的結構」、「激情」、」再論作品的結構」和」並非冷漠的大自然」。書中,作者對如何使影片達到藝術上的完整與統一做了全面的論述,在鏡頭有機組合、聲像和諧組合及合理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究;同時,還詳盡分析和全面探討了劃時代力作《戰艦波將金號》、《伊凡雷帝》等的創作過程和成功經驗。這是一部解讀大師的電影創作經驗及理論思維的經典著作愛森期坦行文有個特點,就是太長了。表現出的效果就是 文章 邏輯組織發散性強,為論證一件事,縱橫博引。他頭很大,精力充沛

電影學介紹

電影學是把電影作為社會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以及大眾傳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學。在中國,電影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對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圍眾說不一。一般認為電影學是藝術學的一個分支,其范疇包括電影發展過程、電影審美特性、電影創作規律、電影作品分類及其社會作用與美學效應等。

電影學在國際上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隨著電影藝術日益成熟而逐漸興起。在其發展過程中既與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產生聯系,又與美學以及藝術學其他分支相互影響。50~60年代以來,隨著跨學科研究的日漸開拓,電影研究與其他學科研究的相互結合更趨密切,出現了一些新的分科,如電影美學、電影哲學、電影詩學、電影心理學、電影社會學和電影符號學等。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相關文章:

★ 電影學書目必讀精選20篇

★ 電腦必讀書本精選20篇

★ 大學生必讀書目精選10篇

★ 體育書目精選15篇短文

★ 初中生必讀課外閱讀書目5篇優秀

★ 80本中學生必讀的好書

★ 學習英語20本必讀的英文書籍有哪些(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㈢ 新書|關於電影的這些新書,讓我們更有理由需要電影

因為新冠疫情的突襲而停擺的文娛產業最近終於有所恢復,部分地區的電影院復工後,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個舉辦的重大影視類國際文化活動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官宣將於7月25日舉辦。產生了巨大裂隙的2020年,我們似乎從沒比現在更需要電影。最近,各個出版社也推出了許多電影新書。

《電影通史》

《電影通史》 以時代為序,以一部部電影為討論的主題,勾連出世界影壇的重要時期、主要流派和經典作品,書中從機位、布光、動畫、表演風格及 社會 文化影響的角度詳盡地分析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揭示出明星的閃光點和影片成功的秘訣,以及最具潛力的劇本折戟票房戰場的原因。

回到電影最初的起點,電影拍攝技術出現在1895年,最初的作品長度只有幾秒鍾,內容則是日常生活或魔術戲法。20世紀,成熟的電影敘事技巧出現,走在時代前沿的電影人包括喬治·梅里愛、查爾斯·百代和費迪南·齊卡。費迪南·齊卡的一分鍾短片《征服天空》的主角坐著奇怪的飛行器飛躍巴黎美麗都上空。參加了盧米埃爾兄弟1895年的首次公映之後,劇院經理兼舞台魔術師喬治·梅里愛迅速地意識到了電影在製造幻覺和假象方面的潛力。對戲法的迷戀成了梅里愛的電影標簽,其中還融合了魔幻和死亡的元素。他在奇幻默片《橡皮頭》中飾演一個把腦袋割掉、用風箱吹氣的科學家,他命令助手不斷地鼓風,直到把腦袋吹爆。同樣,《月球旅行記》中火箭扎進月球人的眼睛裡的鏡頭是典型的梅里愛式詭異的切膚之痛。

《月球旅行記》

之後,專注 歷史 題材的法國藝術電影協會拍攝了《吉斯公爵被刺》;印度的電影先驅D.G.巴爾吉從一部關於耶穌的電影中學到了電影的基本技巧,拍攝了《哈里什昌德拉國王》,這部源於印度教神話的古裝電影標志著印度電影的起源;義大利的電影先行者熱衷於神話故事和壯觀的場面,拍攝了《但丁的地獄》;而在美國,埃德溫·S.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被認為是美國第一部故事片。鮑特革命性的運鏡和剪輯、實景拍攝和西部片風格令當時的觀眾大呼過癮。技術的進步讓拍攝更長的電影成為可能,於是文學作品進入了電影的視野。盡管拍攝技巧和敘事手段花樣翻新,但電影藝術的本質——對現實的重新創造和解讀——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已確定了。

《偉大的電影2》

《偉大的電影2》 是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偉大的電影」系列的第二部,是一部影評合集,書中收錄了關於經典電影的100篇影評,這100部電影被作者形容為「沒得看,就會死」的電影,其中不乏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導演如羅伯特·布列松、希區柯克、伍迪·艾倫、戈達爾、斯皮爾伯格;而另一些導演,人們通常不會將其與「偉大」聯系起來,甚至會排斥。

這些影評中包括了一些人們通常不稱其為「偉大」的電影——有一些之所以被排斥,僅僅因為它們太過流行(例如《大白鯊》、《奪寶奇兵》),有一些則因為它們標榜 娛樂 (例如《落難見真情》、《男人的爭斗》),有一些是因為過於晦澀難懂(例如《厄舍古廈的倒塌》、《史楚錫流浪記》)。羅傑·伊伯特認為,基於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偉大體現在各種不同的形式之中。

英國影評人德里克·馬爾科姆對一部偉大的電影的定義是:「一想到無法再看它一遍,就難以忍受的電影。」而對於羅傑·伊伯特而言,最愉悅的事情莫過於避開電影工業的流水線,深切並充滿愛意地觀看那些維護藝術之價值的電影。

「在我每年指導的大學,我每次都會對十六部電影進行逐鏡分析。科羅拉多的放映活動是世界事務大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坐在麥基禮堂里,為黑暗所籠罩。有時人數上千,我們在超過五天的時間里,花十到十二個小時,使用一個動作停頓分析儀來拉片。在這么多雙眼睛的注視之下,你可以看到非同尋常的東西。」因為熱愛,那些沉浸在黑暗中的拉片的時光也顯得充滿趣味。

《黑色電影》

《黑色電影》是 美國影評人、印第安納大學教授詹姆斯·納雷摩爾解讀黑色電影的作品。考察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黑色電影,解讀了數十部經典影片——《雙重賠償》《馬爾他之鷹》《第三個人》《來自過去》《唐人街》《低俗小說》《藍衣魔鬼》《穆赫蘭道》《罪惡之城》《殺戮賭場》……從概念衍變、時代背景、審查規范、商業機制、美學風格、理論分析、演繹流變等七個方面進行解讀。

黑色電影無疑是電影中最無定形的門類之一。提起「黑色電影」,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風格化、憤世主義的20世紀四五十年代好萊塢黑白電影——關於私家偵探、蛇蠍美女、犯案黑幫、亡命鴛鴦的情節劇。《黑色電影》一書沒有迴避這些影片,但詹姆斯·納雷摩爾也指出:「黑色電影」這個術語遠比我們所認識的復雜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電影遺產,也是我們投射到過去的一種觀念。

多數人來說,「黑色電影」(film noir)這個術語意味著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某些好萊塢電影類型、風格或流行的特徵。例如,黑色電影的人物和故事(漂泊男子受到漂亮女人的吸引,私家偵探受雇於蛇蠍美女、犯罪團伙企圖實施打劫);黑色電影的情節結構(閃回、主觀敘述);黑色電影的場景(城市小餐館、破敗的辦公室、浮華的夜總會);黑色電影的美術設計(威尼斯式百葉窗、霓虹燈、現代藝術);黑色電影的裝束(檐帽、風衣、墊肩);黑色電影的配件(香煙、雞尾酒、短管轉輪槍);黑色電影風格的表演,通常與那些擁有「電台聲音」的演員,例如艾倫·拉德(Alan Ladd)和迪克·鮑威爾(Dick Powell)聯系在一起 ……

《公民凱恩》中的玫瑰花蕾

《秋日傳奇》

《秋日傳奇》 是硬漢派作家吉姆·哈里森的傳世之作,是奧斯卡獲獎電影《燃情歲月》的原著小說。吉姆·哈里森的中篇小說多以三部曲形式結集出版,《秋日傳奇》中就包括了《復仇》、《獨舞男亨》和《秋日傳奇》三個中篇故事。

《秋日傳奇》是哈里森根據其妻子的祖爺爺遺留下的日記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 歷史 傳奇」:遼闊的蒙大拿州,拉德洛上校家的三個兒子為了世間正義毅然決心參加「一戰」。小弟塞繆爾不幸犧牲,二哥特里斯坦悲痛欲絕,幾欲發狂。戰後,特里斯坦迎娶了蘇珊娜,可婚後幾個月便離家闖盪。痛苦不堪的蘇珊娜最終嫁給了大哥艾爾弗雷德。幾年後,特里斯坦終於回到了蒙大拿,父子三人的愛恨糾葛仍然在繼續,一切都帶著悲劇的宿命感。

吉姆·哈里森主要作品都以他熟悉的北部半島、蒙大拿州或亞利桑那州的鄉村為背景,與福克納有許多相似之處。哈里森酷愛垂釣、打獵等戶外活動,喜愛飲酒和 美食 ,作品中又常現「硬漢」形象,因此被譽為「當代海明威」。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二十多種語言,深受讀者喜愛,尤其是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讀者更是對他的作品情有獨鍾,認為它們更真實地反映了美國 社會 生活和文明沖突。

《香水》

十八世紀的巴黎,格雷諾耶降生在城市最骯臟、氣味最濃烈的魚攤上。他天生沒有體味,卻是一個驚人的嗅覺天才,能夠分辨並記住世界上所有的氣味。為了追尋最完美的香味,並將之保存下來,少年格雷諾耶受盡磨礪,一步步從香水鋪學徒成長為制香大師。在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和失望後,他終於發現,唯有某些紅發少女身上才散發著他追尋的完美香氣。為此,他不惜屢屢犯下罪行,萃取她們的體香製成一種神秘的「香水」,將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眾人無盡的追捧和痴迷並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最終,他選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消失在了氣味的短暫的王國……

《香水》 改編自同名小說,書中以天馬行空的想像,離奇魔幻的情節,以及對於氣味出神入化的捕捉與描摹,都被反復稱道和引用。作者借主人公格雷諾耶這個嗅覺天才的悲劇人生,反思了個體在理性驅動的現代 社會 中陷入虛無與異化的生存困境。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是德國當代知名作家。他的處女作《低音提琴》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香水》,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後被譯成多種語言。他還著有中篇小說《鴿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虛構作品,在當代德語文學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㈣ 推薦些有關電影劇作的書籍

l
影片分析
1.
《走向電影聖殿》
2.
《榮譽》
l
視聽語言
1.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普多夫金
2.
《電影導演基礎》
庫里肖夫
3.
「蒙太奇在1938」,「蒙太奇在1939」兩篇文章,愛森斯坦
4.
《電影語法》馬塞爾
馬爾丹
5.
《電影剪輯技巧》
卡爾
賴茲
6.
《電影語言的語法》
阿里洪
l
影視技術概論
1.《影視技術概論》修訂版
2.《數字時代的影響製作》
3.《數字化電影製片》
補充:
1.《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本雅明
2.《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阿爾都賽
3.《歷史和階級意識》
盧卡契
4.《快感文化和政治》
詹姆遜
5.《西西弗斯神話》
加繆
其它作家:
1.
黑格爾
2.
康德
3.
費爾巴哈
4.
馬爾庫塞
5.
薩特
6.
葛蘭西
蘇珊朗格《藝術與情感》
愛因漢姆《藝術與視知覺》
[德]
愛因漢姆
《電影作為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匈]
貝拉巴拉茲
《電影美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安德烈巴贊
《電影是什麼》
中國電影出版社
[德]
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
——
物質現實的復原》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論文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四講》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普多夫金
《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李R波布克
《電影的元素》
中國電影出版社
[法]
馬塞爾馬爾丹
《電影語言》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語言的語法》
《電影的觀念》
[英]
TS馬納兒
《電影導演》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卡雷爾賴茨
/
蓋文米勒
《電影剪輯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英]
歐內斯特林格倫
《論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托馬斯沙茲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閑情偶寄》
威廉.阿卻《劇作法》
[美]
勞遜
《戲劇與電影的編劇理論與技巧》
中國電影出版社
[美]
喬治布魯斯東
《從小說到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日]
新藤兼人
《電影劇本結構》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弗雷里赫
《銀幕的劇作》
中國電影出版社
[蘇]
瓦爾坦諾夫等
《電影劇本本性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迪《電影劇作導航》
王迪《現代電影劇作》
汪流《電影劇作概論》
劉一兵《電影劇作100問》
[中]
汪流
《論電影劇作的結構和樣式》
中國電影出版社
《戲劇理論史稿》余秋雨
尼克布朗
《電影理論史評》
中國電影出版社
邵牧君編
《電影理論論文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李恆基/楊遠嬰編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上海文藝出版社
羅藝軍編
《中國電影理論文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
夏衍《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觀念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講座》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走向電影聖殿》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傳基
《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
中國電影出版社
王志敏
《電影美學分析原理》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當代電影》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世界電影》
中國電影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北京電影學院

㈤ 電影理論分析的書籍有哪些

電影綜合鑒賞: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電影理論讀本》

《什麼是電影》

《閃回:電影簡史》

《電影藝術詞典》

《電影語言的語法》

……

影片分析寫作:

《如何寫影評》

《通向電影聖殿》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

《偉大的電影》

……

大師電影觀念:

《雕刻時光》

《侯孝賢電影講座》

《蛤蟆的油》

《小津》

……豆瓣搜各個電影大師的名字能找到一大堆

國別電影研究: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

《好萊塢怎樣講故事》

《法國電影新浪潮》

香港電影的秘密》

《韓國電影史》

《日本電影100年》

……

電影劇作:

《故事》

《救貓咪》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

㈥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電影入門書籍

一、電影總體產業經營類,偏向人文方向
《電影史》艾倫 ,戈梅里(美國)
《新編西方電影簡明教程》復旦出版社,這個是很多學校都在用的教材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梯(美國),這本書已經出版了11個版本了,不得不說是經典入門之作
《電影藝術》 大衛·波德維爾 克里斯丁·湯普森,這本書也出版了很多個版本的了
《拍電影》 格勞絲Lynne Gross
《電影的元素》李·R·波布克(美國)
《電影的力量》 霍華德·蘇伯(美國)
《世界動畫電影大師》 動畫類的電影
《電影是什麼》安德烈·巴贊 (法國)
《紀錄片也要講故事》希拉·柯倫·伯納德(美國)
《電影美學概述》阿傑爾(法國),美學是研究影視的重要路子呀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這兩位都是大師吶!
《當代電影藝術導論》
《影像中國》張英進,是一位外國人對中國影像的研究,表示有一些我看不太懂,書很厚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 某些電影學院的教材,不過很一般
《電影的形式 與文化》羅伯特·考克爾
《關於電影》科克托(法國)
《電影之書》吉奧夫·安德魯(美國)
《電影詞彙》瑪麗·特蕾莎·茹爾諾(法國)

二、影視技術相關類,偏向技術類
(這類挖個坑,因為本人在剪輯和拍攝方面還是菜鳥一隻)
《場面調度》史蒂文·卡茨(美國)
《分鏡頭腳本設計教程》喬瑟·克里斯提亞諾(義大利),經典呀,表示我還沒有認真看完
《大師鏡頭》克里斯托弗·肯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