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金剛》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被人說驚悚與震撼並存
2005年《金剛》這部電影,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經典。
我還記得看《金剛》還是小時候,當時去店裡買的VCD,《金剛》兩張碟,當時愛不釋手。
雖然該片是一部人獸戀,聽起來有點重口味,但是看的時候卻被深深的吸引了,愛上了這個勇敢正直,拼了命也要護女主周全的大猩猩。哪怕是站在帝國大廈頂端,周圍都是轟炸毀滅,也牢牢的護住女主,不讓她受傷害,這一點真的很讓人感動。
可以說傑克遜的金剛是最好的金剛。在當時,這部電影的特效可以說是頂尖,就算拿到現在,也沒有幾部國產片敢說特效比他強。
金剛除了看特效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劇情,因為他打破了人們所想像的超級英雄概念,這次的主角是大猩猩,它救了女主,最後保護女主,結局是被人類殺死。就是這種悲情主義讓電影更加好看,讓觀眾過目不忘。
另外提一句《金剛:骷髏島》,拍的也很不錯,但無法逾越當年的經典。《金剛大戰哥斯拉》也是比較受歡迎。不得不說,金剛系列的都讓很多人著迷呢。
❷ 70年代港版《金剛》,一部邵氏當年用來對抗好萊塢電影的大製作
自1933年第一部《金剛》問世以來,這個「巨型怪物」幾乎每隔幾年、十幾年便會和世界觀眾碰一次面,它和後來的「哥斯拉」被並稱為「怪獸電影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角色。
在《金剛》誕生之後,好萊塢還推出了續集《金剛之子》、《金剛:歸來傳說》和《金剛續集》等等,皆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雖然「金剛」已經誕生了大半個世紀,但這股熱潮並未就此散去,彼得·傑克遜版的《金剛》讓電影人重新看到了這個怪物背後的商業潛力,而《金剛:骷髏島》之後,好萊塢電影公司也將繼續發掘它的剩餘價值……
相對於歐美發達的科幻創作體系,在亞洲擅長於創造「怪獸電影」的國家也僅有日本了。
日本影視界人士先後設計出了哥斯拉和奧特曼等等具有本土代表性的形象。
其實早在1933年版本的《金剛》面世後不久,日本電影人便緊貼潮流翻拍了《金剛在江戶》,而「特攝片之父」,「哥斯拉創始人」本多豬四郎,也在戰後替東寶公司執導了迄今為止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金剛大戰哥斯拉》,他將大洋彼岸的巨型猩猩與本土的哥斯拉湊在一起,上演了一場怪物之間的巔峰對決。
無獨有偶,其實早在60年代,胡鵬便打造了《猩猩王大鬧天宮》和《黃飛鴻大戰猩猩王》,但真正投入巨資製作的,是邵氏電影公司在1977年推出的《猩猩王》。
這部電影以800萬元投資刷新了邵氏公司成立以來電影製作規模的新記錄。據說當年好萊塢大片《金剛:歸來傳說》即將登陸香港,邵逸夫便立馬趕拍了這部電影與之抗衡。
邵逸夫肯豪擲千金拍攝本片,一方面是當年的邵氏公司正發展壯大,財力雄厚。
另一方面,邵氏當家的刀槍武俠片和拳腳功夫片逐漸有了降溫的趨勢,邵逸夫急於開發新的類型電影來保持邵氏在亞洲電影市場的競爭力。
其實特攝片並非香港電影人的強項。1975年首部超人片《中國超人》便邀請了日本團隊為特技保駕護航,而《猩猩王》不僅繼續沿用了原班技術團隊,更耗費巨資到印度拍攝外景。盡管片中的特技在今天看起來十分拙劣,但是在當時的亞洲影壇絕對數一數二,顯露出了邵逸夫試圖將本片推向國際化的野心。
電影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原本住在森林裡的猩猩王和女泰山阿維,被娛樂商人帶到香港作為其賺錢謀生的工具。被猩猩王從小養大的阿維不忍心大猩猩被凌辱,而商人意圖污辱阿維,最終使得猩猩王大怒,開始大肆搗亂。令人興奮的是這次猩猩是沖進香港,把「東方之珠」掀了個人仰馬翻,十分接地氣。影片後面有將近半個小時的特效場面,猩猩王為救阿維,砸路毀橋,大肆破壞樓宇建築,可以想像在那個年代,這些場面給觀眾帶來了多大的震撼。
為了展現猩猩王體型和破壞力之強大,攝制組採用了模型與藍布相結合的辦法打造出了片中的畫面。當鏡頭中同時出現人與猩猩的時候,就採用後期摳像,而猩猩王獨自出現搞破壞的時候就採用模型拍攝。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猩猩王的扮演者,竟然是日後揚名國際影壇的」華人第一武指「——袁和平。
《猩猩王》作為當年超大投資的本土巨作,按理來說應該賺得盆滿缽滿,相反的是,本片並沒能贏得大多數觀眾的青睞,近800萬的投資僅收回了120多萬的成本,可以說是一筆賠慘的買賣。而邵氏的實驗科幻片《中國超人》和《星際鈍胎》均遭遇票房滑鐵盧。這足可見香港觀眾對於這樣的特技電影並不買賬,這也讓邵氏對科幻片的探索就此止步。
雖然兩部電影票房慘淡,但它真正將「特攝電影」技術引入了華語影視業,其影響之深遠,幾乎隨處可見。譬如杜琪峰的《濟公》中魔頭掃平民居、《大話西遊》里牛魔王與至尊寶的身型對比等,都是由此發展而來。而導演楊潔在拍攝《西遊記》時,也大量採用了摳像和微縮模型技術。
雖然在特效發達的年代,這些土辦法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但當年邵逸夫敢於嘗新嘗鮮的舉動,還是值得後人們尊敬。反觀之,以當今華語電影特效技術,我們再拍出《猩猩王》絕非難事,但為什麼無人敢拍,無人再拍,這值得我們深思。
❸ 金剛是怎麼拍出來的,真的有這么一隻巨猩嗎
金剛是通過電腦技術合成的,通過收集金剛的飾演者安迪·瑟金斯的動作合成,不是猩猩演的。
電影製作人員把一個演員身上的各個部位貼上感測器,特效工作人員通過運動捕捉技術捕捉演員的運動和臉上的表情。
然後輸入電腦里做出一個金剛模型,用攝影機拍攝下來,該模型的動作就跟演員所做的動作一模一樣。
《金剛》幕後製作
原本劇組認為紐西蘭是片中頭骨島的理想拍攝地,可走進紐西蘭雨林後,發現那裡同其他影片中的場景別無二致,根本不具備故事中所需要的險惡地形,所以劇組決定人工打造。
Weta公司的特效技師們最終完成了53個微縮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細的莫過於由104000片人造樹葉、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縮植物和220棵微縮樹木構成的微縮雨林,而最大的微縮景觀長38米、寬5.2米、高5.5米。
在設計頭骨島上的古生物時,主創人員刻意背離現實,注入了更多的奇幻和虛構元素,這一效果在雷龍四散奔逃和金剛大戰三隻暴龍的場景中得以最佳體現,其中每個用於數字掃描的恐龍模型均需1500小時才能完成[
❹ 電影「金剛」一共有幾部
1、《金剛對哥斯拉》
《哥斯拉大戰金剛》是由美國傳奇影業公司出品,亞當·溫佳德執導,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米莉·博比·布朗、麗貝卡·豪爾、凱莉·霍特爾、布萊恩·泰里·亨利、小栗旬聯合主演的動作科幻片,於2021於3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人類計劃將所有巨獸從地球上抹去,而傳說中哥斯拉和金剛兩個王者被設計進行了對決,最終兩大巨獸聯手破壞人類計劃的故事。
該片講述了大金剛在軍警圍捕之下,終於從帝國大廈摔下受重傷,十年後,在喬治亞洲特蘭大大學醫療研究,有機會再度復活的故事。
❺ 2005年上映的電影《金剛》中的音效手段
前幾天看到Weta發布了2005年版《金剛》的幕後製作解析,這版《金剛》是翻拍自1933版的經典同名電影,於是激起了我看看1933年版的《金剛》的慾望,電影評論里畫風基本是這樣的。
來看看這段打鬥場景,大家自己品一品1933年還是黑白電影時代的特效。
1933《金剛》中 金剛與霸王龍打鬥場面
當然了,今天我們是來跟大家談2005版的《金剛》。05版《金剛》的劇情是這樣的:女演員安·達羅在一個島上拍電影,被當地土著抓去獻給金剛,但沒想到金剛愛上了安,金剛為了保護安,與三隻霸王龍殊死搏鬥,最終卻被人類抓住,以死亡告終的故事。
這版《金剛》中導演將戰斗場面升級,場地擴大,設計了金剛與霸王龍一家三口的戰斗的場景,這場戰斗不局限於原地,而是在骷髏島上演一場失控的大戰,穿過叢林,在骷髏島崎嶇的地形上橫沖直撞。在當時那個年代要完成如此復雜的製作,還是具有很大挑戰的。
那麼接下來我就借Weta放出的解析,來和大家說一說15年前是如何製作這些戰斗場面和角色的。
環境
首先先來說說金剛與霸王龍戰斗發生的場地—骷髏島。
在設計骷髏島時,導演在1933版的基礎上再加工,他希望周圍環境茂密潮濕,長滿苔蘚和藤蔓,使得在虛幻與現實中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看到的視效場景能夠越逼真越好,但是導演偏偏希望創造出一個不那麼真實的、虛幻的、比任何地方都要崎嶇、有更多怪物和更多奇景的島嶼。來看幾張當時的概念圖。
骷髏島場景設計圖
在下面這個場景中,金剛和霸王龍在打鬥的過程中從懸崖邊上掉下來,被藤蔓纏住,在那裡戰斗陷入困境。不過懸崖前後的環境寬敞明亮,這樣給金剛和霸王龍的打光工作就相對容易一些。
金剛與霸王龍戰斗時跌落的懸崖設計圖
到了拍攝後期的時候,道具組建造了一個主戰場的微縮模型。微縮攝制組花了很長時間從各個角度進行拍攝。
拍攝微縮場景
金剛和霸王龍掉落的那個懸崖是兩塊巨大的石牆,上面布滿了藤蔓和苔蘚,這讓崖壁看起來很潮濕,石牆的裂縫里還密密麻麻的長了很多其他植物。
懸崖縮影
為了更好的達到那種朦朧奇幻的效果,還運用了不同的照明燈光和不同層次的煙霧來營造氛圍。
環境場地都已經就緒,就要准備開打了,下面咱們就來聊聊戰斗場面的設計。
戰斗場面設計
這些戰斗場面都是先由動畫部門用簡模做Previs,然後根據故事板,制定拍攝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創作人員可以自由發揮,設計金剛、霸王龍和安在藤蔓上的不同動作。
故事板
然而自由發揮一時爽,製作場景火葬場。他們設計了一個相當復雜的場景,一隻霸王龍從懸崖上掉了下來,並且將金剛一同拖了下來。然後掛在懸崖中生長的藤蔓上。安從金剛的手中掉落,掛在藤蔓上,藤蔓經過猛烈的晃動,帶著安一直搖擺,霸王龍試圖咬住盪到自己面前的安,然而藤蔓被霸王龍扯斷,安經歷不斷下落後雙手抱住一隻霸王龍的牙齒,懸掛在空中,同時還要躲避其他進攻的霸王龍。
這一段描述著就夠累的了,可想而知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製作起來是相當困難的。
隨著場景難度不斷增加,需要更多攝像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跟拍。最後剪輯的時候再從所有拍攝的素材中挑選需要的鏡頭。
戰斗的動畫設計是十分困難的,不光要考慮到這些大塊頭在藤蔓上打鬥時的動作,還要考慮它們的重量和平衡,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當角色掉下來的時候藤蔓必然會跟著掉落並且帶著周圍的葉子和岩石一同往下掉。
女主安·達羅
由於上面所說的大部分鏡頭都是十分復雜的特效鏡頭,所以需要對安進行單獨拍攝。
其中有一個女主從藤蔓上掉下來的場景,在拍攝時為她綁了上了藤蔓和各種各樣的吊帶,由工作人員推動藤蔓,然後攝影師進行多角度的拍攝。
和金剛一同跌下懸崖的畫面
在藤蔓上的片段
抓住霸王龍牙齒的片段
還有一個片段是她落在霸王龍的頭上,道具組用塑料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恐龍頭道具,恐龍頭劇烈晃動,女主死死抓住霸王龍的頭,好讓自己不掉下去。
落在恐龍頭上的畫面
電影中還有許多動作是真人演員無法完成的(比如下面這個場景)因此要給演員做數字替身。
首先對演員進行了掃描,建立了一個非常真實的演員模型。在很多鏡頭中人們完全區分不出哪個是真實的演員,哪個是數字替身。要知道這可是15年前啊!
這里運用了05年最新光影技術,創造她的面部和頭發,這樣就能獲得一個非常逼真的面部動畫。再用光影技術和服裝工具製作她的衣服。
霸王龍
女主角講完咱們再來看看霸王龍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Weta的雕塑家根據一顆真實完整的南達科塔州黑山的的霸王龍頭骨,製作了霸王龍一家三口的模型,這三隻霸王龍每隻都稍有不同,他們先雕刻出模型然後掃描到電腦中,在電腦中進行著色,添加細節,創建紋理。
南達科塔州黑山的霸王龍頭骨
掃描到電腦里的圖像
最後給霸王龍添加鱗片、腫塊和類似鱷魚皮一樣的皮膚,使它看起來像電影里的怪獸一樣,而不是像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光滑恐龍皮膚一樣。我想這應該也是為了達到前面說的導演希望骷髏島呈現出一種虛幻效果吧。
金剛
主角當然是要留到最後介紹。金剛的製作可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通過創作和設計所有的細節,要把他變成一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字大猩猩,這是非常復雜艱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團隊要設計出金剛不同的表情,把他當成一個真實角色來對待。導演要求金剛需要看起來像個「老人」,並且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和危險中的「老人」。
金剛早期的動畫設計是按照動畫師的喜好自由發揮的,基本上是通過復制預覽效果完成。他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增強和改進動畫中的動作,最終觀眾才能看到如此有血有肉的金剛形象。
音效
最後就是音效的添加,音效部門為霸王龍和金剛的咆哮創建了音效。
電影中金剛的吼叫是由多種動物叫聲合成得來的。
還有藤蔓拉扯是嘎吱嘎吱的聲響,和斷裂的聲響。
錄取藤蔓拉扯、斷裂的聲音
回看15年前的電影,其中的場景、特效、劇情依然能給我帶來不小的震撼。
從1933年到2005年,這70多年來,電影特效製作的不斷精良,軟體的不斷更新以及技術的提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以前不敢想像的畫面現在都可以呈現在觀眾面前。誰知道現在攻克不了的難題放到70年後,是不是也能輕而易舉了~
好啦~今天介紹到這里~咱們明天見~
*文章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CG世界」
深夜小編
深夜藝術官方賬號
@版權歸作者所有
評論(0)
❻ 舊版的電影《金剛》是哪一年的啊如題 謝謝了
1933年版金剛沖櫻 英文片名:King Kong 中文片名:金剛 英文片名:King Kong 導演:梅里安·庫珀,歐內斯特·舒扎克(Merian C. Cooper and Ernest B. Schoedsack) 特效:維利斯·歐布賴恩(Willis O』Brien) 出散腔叢品:雷電華公司(RKO Radio Pictures, 美國 1933)圓瞎
❼ 你認為電影《金剛》中的特效怎樣,最高能打多少分
我覺得打滿分,特效很喜歡
《金剛:骷髏島》在用特效介紹了:什麼叫讓你看著爽的,視效特大片。在最早關於金剛的電影里,金剛是通過定格動畫,或者動作捕捉和CG特效製作而成。而在喬丹·沃格·羅伯茨執導的《金剛:骷髏島》里,金剛是一個30米高的CG生物,這意味著,工業光魔需帶領視覺特效團敗前虧隊,在打造金剛的道路上做出各種新的製作方案。他們測試了動作捕捉和面部捕捉,當然,最後沒有用到。電影中會有各種致敬老版金剛特效的地方,但同時,還需要為金剛創作出各種朋友和敵人。
劇情,特效,加上本身電影所表達出來的反戰,反思現代文明的深層探討~《金剛:骷髏島》絕對不是一部爆米花電影,至於它有多精彩恐怕只有你自己去電影院才能感受了。
❽ 如何評價電影《金剛》
片中給人以鮮明印象的人物(包括土著人)、動物、場景非常之多,不過我最想說的,還是如題的三個主要角色:6米高的金剛、舞蹈演員安和劇作家傑克。
當金剛孤獨地死去,躺在鬧市區一片閃爍的鎂光燈中間時,一個記者篤定地說:「它不過是一個野獸,什麼也不懂!」但我們知道它什麼都懂,所以,我在這里不想用那個無生命的「它」指代這龐然大物,而選擇了與人類指代詞更形近的「它」,也算是一種小小的私心吧。
金剛是叢林之王,然而,它對於無盡的孤獨感卻無能為力,雖然土著們會不定期地向它進貢「玩具人」,但每個「玩具」都是那樣脆弱易毀(畢竟它那樣可怕,也許那些人僅僅被它握在手中,就已被嚇死了。不能不承認,雖然我早就知道了結局,但看到那累累白骨,還真是為女主角擔心了一番呢,不過,當金剛慢慢地咀嚼竹葉的時候,我忍不住微笑了,它果然沒有那麼凶惡),沒有什麼可玩的時候,它會做什麼呢?會不會只是孤獨地眺望遠方……所以,當金剛發覺安其實並非以前常見的那種毫無生氣的「玩具」,而是會跳有趣的舞蹈逗自己開心、會發脾氣表達自己意見、在叢林中需要自己保護的夥伴時,它多麼開心,這是它過去的歲月中從未有過的感受,當孤獨的感覺開始逐漸遠去,安變成了它最重要的寶貝,它無比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感覺,所以,它才會那樣不顧一切地要找到它的安。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個金剛:也許有堅強的表象,心中卻那樣渴望有人能將自己從孤獨中拯救出來。人生就是一段一段的時光,若能與令人愉快的伴侶共同度過,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金剛的幸福,也許就凝聚在懸崖邊共看落日的那一瞬……
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那麼大塊頭的金剛,內心其實就像一個初戀的男孩:看它從不懂得怎樣和女孩相處,到有些故意使小性子的鬧別扭,到溫柔地將她托在手中,到知道要失去她時眼中的淚光,到為她不顧一切地尋找,到最後訣別時溫柔的眼神……盡管金剛傾盡所有,卻只得到女孩朋友般的感情——金剛在被麻醉昏睡過去之前,曾那樣渴望地向她伸出手去,而她卻只是哭著閉上了眼睛……金剛自始至終都不懂得,人類是它無力戰勝的對手,也許它老老實實地作為「世界第八奇跡」被人參觀,說不定可以安養天年,但對安的渴望卻成了它的死穴,所以,片尾那個野心勃勃的導演這樣說:「不是飛機殺了它,而是美女殺了它!」也許對於每個人來說,最想擁有的最後都會變成致命的弱點。
金剛死了,安仍舊活著。她曾經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孩,所以才睜著那雙美麗的藍色眼睛,輕輕地吐出「可是好花不常開」的感慨,但她卻同時得到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和一個才華出眾的男人兩種同樣忠貞的愛情(啊,我終於承認金剛對安的感情是愛情了,呵呵,怎麼會這樣呢),這樣一個女人,應該是幸運的吧。對於傑克,她由傾慕到彼此吸引到相愛到同生共死,如此地水到渠成,所以最後帝國大廈頂樓的那個擁抱,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緊張、震驚、悲傷的事件後,終於得到的一個安慰的懷抱、一個可以放心痛哭的懷抱。而對於金剛,她更多的是一種依賴與被依賴的感情——在那樣弱肉強食的原始森林裡,金剛曾經那樣勇敢地保護她,那麼換作在更加危險的人類世界中,該換她來保護它了,尤其,它又是那樣不顧一切地想要和她在一起,想要保護她的安全——無論是誰,被這樣無怨無悔又不求回報地愛著,怎麼可能不被感動,雖然不能還給它同等的愛情,但至少也可以努力地保護它不要受到其他傷害。
編劇傑克與金剛在安的感情天秤上佔有不同的分量,安對傑克的感情應該是那種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吧,我想。初識Adrien Brody是在《鋼琴師》中,一直覺得他身上有種憂郁而文弱的書卷氣,所以,《金剛》中那個經濟蕭條時代才華橫溢的劇作家形象確實非他莫屬。那樣憂郁的眼睛、微笑的嘴角、儒雅的風度、作品就是票房號召力的才華,怎能不令女人心動?也許他應該感謝那個狡猾的導演,當那個人用卑鄙的手段將他留在船上後,他才有機會結識活潑風趣又美麗純真的安,才有機會體會什麼是生死與共的愛情。他專為她寫劇本表達自己的感情,典型的文人做派,但當安被土著人劫走之後,他卻堅定地丟下慣用的打字機,拿起槍、變成機智而又勇敢的勇士,在危機重重的原始森林中勇往直前,兇悍的恐龍、食肉的巨蟲甚至力大無窮的金剛……什麼都不能動搖他救出愛人的決心。看著他總是沖在最前方、看著他孤身犯險、看著他小心翼翼……我想,這就是愛情的魔力吧。相愛的人最後一定要幸福啊!
❾ 美國電影《金剛》是哪一年拍攝的片長多少分鍾
美國電影《金剛》1933年的經典版,100分鍾;彼得傑克遜在2005翻拍的187分鍾,導演剪輯版201分鍾。
《金剛》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冒險困衡電影,重拍1933年經典同名電影《金剛》,由彼得·傑克遜執導,娜奧米·沃茨、傑克·布萊克、阿德里安·布勞迪和安迪·瑟金斯等領銜演出。影片於2005年12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1933年的美國,一名勇於冒險的企業家及電影製作者,率領攝制隊伍到荒島拍攝,其中包括女主角安及編劇傑克,他們遇到恐龍及當地土著的襲擊,安發出的尖叫聲換來金剛的回應。這只巨大無比的猩猩,連兇悍的恐龍也懼怕它幾分,偏偏它卻鍾情於安,而這卻是它蔽譽悲劇命運的開始。
(9)金剛特效老電影擴展閱讀:
除了出色的特效場景製造出的視覺奇觀外,《金剛》在主題意蘊、情感醞釀、劇情細節方面同樣是好萊塢大片中的佼佼者。使得這出超豪華終極版的「美女與野獸」令人時而樂開懷時而黯然傷神,悲喜交加。
《金剛》整出戲讓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三個小時絕無冷場,彰顯著導演對商業大片嫻熟而高超的技藝,將幻想、驚悚、冒險、災難、動作、愛情等好萊塢大片常見的元素燉於一爐,做出色香味全的佳餚,還能把這種稱之為燒錢的「汪並做B級怪獸片」拍得如史詩般厚重、真實、震撼。
❿ 電影金剛的詳細劇情!!
導演: 歐尼斯特 B. 舍德薩克 (Ernest B. Schoedsack) / 梅里安 C. 庫珀 (Merian C. Cooper)
主演: 費伊 雷 歐尼斯特 B. 舍德薩克 羅伯特 阿姆斯特朗
詹姆斯 弗萊文 諾布爾 約翰遜 梅里安 C. 庫珀
羅斯科 阿蒂斯 布魯斯 卡伯特
作曲:Max Steiner
金剛是一隻巨大的非洲猿猴,被拍電影的卡爾逮住並帶到紐約。在那裡,它成了供人觀賞的怪物,但它卻愛上了一個美女。為了追她,它逃脫了主人的牢籠,橫穿紐約的街道,最終爬上了當時剛剛建成的帝國大廈的尖頂,葬身於飛機的槍林彈雨。人們不禁問道:究竟是飛機殺了野獸,還是美女殺了野獸。
黑白片,當時曾轟動一時,白人女主角貌如天仙,連金剛亦忍不住愛慕,為了保護她不惜與其他猛獸搏鬥。金剛最後遭白人的先進武器,如今看來是幾架古董飛機射殺,迎合了當年白人必勝的邏輯。
『美女與野獸』式題材的經典之作!Willis H. O'Brien 監督的視覺特效,至今看來仍相當傳神了不起!片尾金剛環抱帝國大廈一景已成為文化圖騰。Max Steiner 的配樂十分出色。同年趁勝追擊拍了《The Son of Kong》,但口碑不好。本片在1976年又被重拍一次。
說起一系列金剛的電影,1933年的第一部是歷史上的經典,人們在黑白片里居然能見到巨大的怪獸居然撞到了火車。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黑白片,可以在VC上找到。
這里發布出來的1976年的翻拍,據我個人認為,是目前位置翻拍的比較好的一部了,當然在1976年當年也是鴻篇巨制,所以30年過去了,許多畫面看起來仍然非常精美。可惜的是,一直沒有找到中文字幕,甚至英文的字幕也暫時都沒有找到,不過沒有關系,好在這樣的怪獸片對白不多,加上金剛也不會說話,所以大大減輕了我們聽力的負擔。實際上,只要你看了下面的故事梗概,對於你看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理解的差異了,因為情節確實很簡單。
Fred到印尼一小島尋找石油,途中遇偷渡客積斯高與沉船獲救的美麗的戴安。來到印尼的小島後,戴安被士人捉去祭神,原來士人膜拜的金剛是一頭身高十丈的大猩猩。然而金剛卻對戴安起了憐惜之心,將她帶回自己的家。並且為了保護戴安,還殺死了一條巨蟒。戴安被Fred眾人救出,然而他發現了比石油更值錢的寶藏——金剛。於是就用戴安做誘餌,用陷阱和數十桶的麻醉劑活捉了金剛。他們用貨輪將金剛運回美國,為了賺錢,Fred在紐約港舉行了盛大的直播典禮。在成千上萬人的矚目下,金剛掙脫了牢籠。最後帶著戴安爬上了世貿中心,在武裝直升機的掃射下,金剛倒下了,最後從世貿中心上跌落。
金剛從世貿中心跌落,心跳一點點變慢,最後死去,是影片最讓人感傷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