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十部經典城市旅行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十部經典城市旅行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4-03 05:41:00

㈠ 推薦一下旅行的電影

逍遙騎士(1969)

英文名: Easy Rider

中文名: 逍遙騎士/迷幻車手

導 演: ( 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

主 演: (彼得·方達 Peter Fonda) (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 Antonio Mendoza) ( Phil Spector) ( Mac Mashourian) ( Warren Finnerty)

上 映: 1969年07月14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西班牙語

評 分: 本站評分..6.7/10 ( 9票 ) 詳細

IMDb評分7.3/10 ( 23517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單聲道(Mono)

時 長: 94 min / Argentina:95

類 型: 冒險 犯罪 劇情

分 級: 荷蘭:12 冰島:16 阿根廷:18 澳大利亞:M 芬蘭:K-16 挪威:15 韓國:18 西班牙:18 瑞典:15 英國:18 美國:R 西德:16 加拿大:R 加拿大:PG 加拿大:AA 加拿大:18+ 加拿大:13+

查看影評及點評 對該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The Loners (USA) (working title)
·劇情介紹
兩個洛杉磯騎士騎著哈雷機車前往紐澳良尋找朋友。途中,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一趟旅程下來,改變了他們許多想法。本片導演更榮獲1969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新人獎】。·相關預告片或片段
·暫無相關預告片或片段
·逍遙騎士/迷幻車手海報:

更多該電影海報...共有7張海報 ·電影劇照:
·暫無相關電影劇照·演員表:

彼得·方達 Peter Fonda .... Wyatt

丹尼斯·霍珀 Dennis Hopper .... Billy

Antonio Mendoza .... Jesus

Phil Spector .... Connection

Mac Mashourian .... Bodyguard

Warren Finnerty .... Rancher

Tita Colorado .... Rancher's Wife

盧克·阿斯科 Luke Askew .... Stranger on Highway

Luana Anders .... Lisa

Sabrina Scharf .... Sarah

Robert Walker Jr. .... Jack (as Robert Walker)

Sandy Wyeth .... Joanne (as Sandy Wyeth)

Robert Ball .... Mime #1

Carmen Phillips .... Mime #2

Ellie Wood Walker .... Mime #3 (as Ellie Walker)

Michael Pataki .... Mime #4

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 George Hanson

George Fowler Jr. .... Guard

Keith Green .... Sheriff

Hayward Robilard .... Cat Man

末路狂花(1991)

英文名: Thelma & Louise

中文名: 末路狂花

導 演: ( 雷德利·斯科特/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

主 演: (蘇珊·薩蘭登 Susan Sarandon) (吉娜·戴維斯 Geena Davis) (哈威·凱爾 Harvey Keitel)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克里斯托弗·麥克唐納 Christopher McDonald) (斯蒂芬·托波羅斯基 Stephen Tobolowsky)

上 映: 1991年05月29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8.4/10 ( 28票 ) 詳細

IMDb評分7.3/10 ( 34220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SR

時 長: 129

類 型: 動作 冒險 喜劇 犯罪 劇情 驚怵

分 級: 新加坡:M18 冰島:12 阿根廷:16 澳大利亞:M 智利:18 芬蘭:K-14 法國:U 德國:16 荷蘭:12 挪威:15 秘魯:18 韓國:18 西班牙:13 瑞典:15 英國:15 美國:R 葡萄牙:M/16

查看影評及點評 對該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Thelma and Louise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劇情介紹
1992年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原著劇本(卡利·庫利)
塞爾瑪和路易斯是一對閨中密友,塞爾瑪是個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婦,路易斯則是個長相普通,有些男子氣概的餐廳女侍,兩人相偕開車出遊。這原本應是一次簡單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後卻成為兩個女人對抗男性社會壓迫的奮斗。在一間酒吧里一個男人與塞爾瑪搭訕,原本只是單純的應酬,但是那男人卻進一步企圖強暴她。情急之時路易斯趕到開槍將男人打死。原本這是單純的自衛殺人,但是現場沒有其他證人,在恐懼證據不足會被判重罪下,兩人展開逃亡的旅程。在逃亡的過程中社會對他們的壓迫一一展現開來:塞爾瑪的丈夫除了在電話中大聲吼叫要她回來以外,什麼忙也幫不上。警察不斷尾隨追逐她們,進一步把她們逼上樑山而不考慮自衛殺人的可能性。唯一相信她們清白的檢察官,卻因為好幾次陰錯陽差而始終連絡不上她們。連途中碰到和塞爾瑪發生一夜風流的情人,到頭來也不過是偷人錢的騙子壞蛋。換言之,她們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然而她們卻發現自己作為一個與男性社會對抗的女戰士,要比當一個小女人要適合得多。她們搶劫,把性騷擾她們的司機的卡車打爛,並且搶奪警察的配槍。這些舉動也把她們逼向無路可走的地步。最後她們在新墨西哥州被警察重重包圍之下,寧死不屈地開車沖入萬丈峽谷之中。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導演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為公路電影開啟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將女性主義與公路電影融合在一起。好萊塢影片大多以男性為中心,女性往往被排擠到邊緣地位,處於被動狀態。但這部電影卻反其道而行之,女性始終處於敘事的中心地位,男性卻處於被動狀態。
《末路狂花》所描繪的旅途,無疑的是兩個女人對抗整個父權社會的過程。沿途所發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對她們來說大多是危險的,充滿敵意的。這程環境下只有自己的夥伴是能倚靠的對象。Thelma與Louise兩人間的情感,是同志間相依為命的革命情感,但亦不能否認其中包含了同性戀的成分。這在以往的公路電影是看不到的。傳統的公路電影,結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侶,要不然就是氣味相投的哥兒倆,因為只有男女之間的愛情和男人之間的友情被允許出現在這種陽剛味重的,以冒險為主題,以男性觀眾為主要對向的影片中。然而本片的出現,肯定了電影中「另類」旅行拍檔的可能性。《末路狂花》之後,各種組合在公路電影中紛紛出現:同性戀、愛滋病患者、少數族裔、殘障或智障。這些人的旅行經驗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觀,也豐富了公路電影的多樣性。
在逃亡途中,塞爾瑪漸漸由一個順從的妻子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女性。她在途中單槍匹馬地用JD教的方法搶劫了一家商店。她也變得機警起來,在電話中,她發現粗暴的丈夫變得異常的溫柔,立刻意識到警察在竊聽。兩人最後逃到大峽谷,荷槍實彈的警察早已准備好等在那兒。西部壯麗的自然風光為影片中的女英雄營造了史詩般的氛圍。她倆相視無語,緊緊擁抱,露易絲一手握著塞爾瑪的手,一手換擋,一踩油門,車子如自由的燕子般飛向天空,在空中劃出一道絢麗奪目的彩虹……影片定格在飛出懸崖的汽車上,正如編劇所哀惋的:「我不想讓她倆的車子往下落。」在這里,女性主義電影的英雄性壯舉藉助於斯科特的男性英雄片經驗,由此構成電影史上最完美的結束畫面之一。
《末路狂花》是美國隊的1991年夏季10大賣座影片之一。米高梅和百代娛樂公司採取了一個不尋常的步驟,在本片發行的第16周再增加99個影院,擴大影片的發行范圍。本片吸引的主要對象是25-40歲的女性觀眾,這個年齡段的婦女是女性解放運動的主要支持者。
《末路狂花》除了捧紅了兩位女主角外,而且還令觀眾領略到另外一顆影壇新星的精彩演技,而他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布拉德·皮特。片中,皮特飾演一個先勾引女主角後又搶走她6000美元的搭車青年,熱辣辣的激情戲在他的手中可謂駕輕就熟。而該片的導演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考特,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科幻巨片《銀翼殺手》,到後來的幾部最火爆大片(例如《角鬥士》、《黑鷹降落》等)都是出自他手。當年,《末路狂花》的成功讓他得以接手另一部史詩巨片的拍攝,那便是描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征服天堂》。而從《末路狂花》之後,斯考特的影壇道路更是一帆風順。

導演斯科特九十年代初的重要作品,這部不乏暴力色彩的女性公路影片頗具《邦尼和克萊德》的風范,盡管本片直至今日仍存在爭議,我們都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出色的電影。·相關預告片或片段
·暫無相關預告片或片段
·末路狂花海報:

更多該電影海報...共有6張海報 ·劇照:

更多該電影劇照...共有(18張)劇照·演員表:

蘇珊·薩蘭登 Susan Sarandon .... Louise Elizabeth Sawyer

吉娜·戴維斯 Geena Davis .... Thelma Yvonne Dickinson

哈威·凱爾 Harvey Keitel .... Investigator Hal Slocumb

邁克爾·麥德遜 Michael Madsen .... Jimmy Lennox

克里斯托弗·麥克唐納 Christopher McDonald .... Darryl Dickinson

斯蒂芬·托波羅斯基 Stephen Tobolowsky .... Max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J.D.

Timothy Carhart .... Harlan

露辛達·傑尼 Lucinda Jenney .... Lena, Waitress

Jason Beghe .... State Trooper

馬科·聖·約翰 Marco St. John .... Truck Driver

Sonny Carl Davis .... Albert

Ken Swofford .... Major

Shelly Desai .... East Indian Motel Clerk (as Shelly De Sai)

Carol Mansell .... Waitress

Stephen Polk .... Surveillance Man

Rob Roy Fitzgerald .... Plainclothes Cop

Jack Lindine .... I.D. Tech

Michael Delman .... Silver Bullet Dancer

Kristel L. Rose .... Girl Smoker

摩托日記(2004)

英文名: Diarios de motocicleta

中文名: 摩托日記/革命前夕摩托車日記/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哲古華拉少年日記

導 演: ( 沃爾特·薩雷斯 Walter Salles )

主 演: (蓋爾·加西亞·布爾納 Gael García Bernal) ( Rodrigo De la Serna) ( Mercedes Morán) ( Jean Pierre Noher) ( Lucas Oro) ( Marina Glezer)

上 映: 2004年01月15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阿根廷 美國 古巴 德國 墨西哥 英國 智利 秘魯 法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蓋丘亞族語 西班牙語

評 分: 本站評分..7.4/10 ( 14票 ) 詳細

IMDb評分7.9/10 ( 28801票 ) 詳細

顏 色: 彩色 / 黑白

聲 音: 立體聲(Stereo)

時 長: 126

類 型: 冒險 傳記 劇情

分 級: 瑞士:12 台灣:R-12 冰島:L 匈牙利:14 阿根廷:Atp 澳大利亞:M 巴西:12 加拿大:14A 加拿大:G 智利:TE 芬蘭:K-7 香港:IIA兒童不宜 荷蘭:AL 葡萄牙:M/12 新加坡:NC-16 瑞士:7 瑞士:7 英國:15 美國:R 挪威:11 德國:6

查看影評及點評 對該電影評分·外文別名:
Carnets de voyage (France)
Reise des jungen Che, Die (Germany)
The Motorcycle Diaries (USA)
Voyage à motocyclette (France) (festival title)
·劇情介紹
◆劇情

這是一個有關於年輕時的格瓦拉的真實的故事,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

1952年1月,年輕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從阿根廷開始了他們漫遊拉丁美洲的旅程。那個時候的格瓦拉(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只有23歲,還是一個主攻麻風學的醫學院學生。而艾伯特(羅德里格·德拉·塞納)是一個只有29歲的生物化學家。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的興趣使他們駕著諾頓500開始了八個月的旅程。

盡管一路上經歷了不少的顛簸與艱苦,但他們仍繼續前行,體驗著旅途中的歡樂與艱辛,從摩托車壞在半路到被貨船運走而不覺,從戀愛、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員。這段旅程最開始也許還只是新奇的冒險,但當兩位年輕人體味到他們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會與政治問題,他們旅行的基調也就完全改變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異的事物不斷地轉變著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與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觀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著他們,而在亞馬遜河深處的麻風病人隔離區的所見又使他們質疑所謂的被經濟定義的"進步"究竟有何價值。一路上的所見所感對格瓦拉日後的轉變有著一定的影響,也直接激發了他日後成為一位叱吒一時的革命者。

◆台前

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可以說演藝界的幸運兒,自從2000年以在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愛情是狗娘》中的處女表演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可後,演藝事業便直上青雲。出道幾年內就參演了《衰仔失樂園》、《阿瑪羅神父的罪惡》和今年戛納開幕片《不良教育》,大大小小的表演獎也是獲了不少。這一次更是有機會在《摩托日記》中擔綱出演年輕時的格瓦拉。導演認為無論是從外形還是氣質上考慮,貝納爾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出色演員中最適合出演這個角色的。而且在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看來,貝納爾是這部影片的一劑催化劑,他那旺盛的精力和對角色不斷的探索都鼓舞著劇組人員繼續前進。他說在拍攝此片時,他彷彿伴著格瓦拉走完了旅程,而年輕格瓦拉的生命也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這不是貝納爾第一次出演公路片,《衰仔失樂園》中他也演繹了一段青春之旅,或許是這些公路片的拍攝經歷給他的影響,他還准備像他所飾演的年輕的格瓦拉一樣,逆流橫渡亞馬遜河。

艾伯特的扮演者阿根廷人羅德里格·德拉·塞納是一位演藝多面手,在舞台劇、電影、電視方面都有良好表現。導演將他視為這次選角的最大收獲。塞勒斯覺得羅德里格不但與年輕時的艾伯特的外形極為相似,而且他還是一個有著老牌演員特質的年輕演員,就像維托里奧·加斯曼和阿伯特·索迪一樣,能把幽默與戲劇性融合在一起,總是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另外,還有一點也值得一提,羅德里格還是格瓦拉的親戚。

如果你看過阿根廷影片《探戈》,你一定會記得片中那個聰明、感性、美麗的艾琳娜,她的扮演者是歌舞影三棲演員米亞·梅塞德斯。雖然她的聲音早已在《埃維塔》中出現過,但是大家熟悉她還是從她的處女表演《探戈》開始,之後她又出演了《時間密碼》、《旅館》、《亂世姐妹花》、《弗里達》。這一次她在《摩托日記》中飾演格瓦拉的女友。

◆幕後

溫暖的《中央車站》讓我們記住了導演沃爾特·塞勒斯,這位拒絕用英語寫法稱謂自己國家的導演(他讀巴西為Brasil而非Brazil),這位巴西影壇的中流砥柱。他在上世紀80年代以紀錄片進入影壇,1991年的處女作《曝光》反響平平,1995年他拍攝了一部後來被認為象徵著巴西電影復甦的《異國他鄉》,受到了國際影壇的廣泛好評。1998年表現感性細膩的人性美的《中央車站》感動了觀眾,也獲獎無數。後他又拍攝了粗獷磅礴的《太陽背後》,獲得了02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因其在電影領域內的成就,素有"藝術之都"的米拉麥克斯公司與他簽下了許多片約。近年來,沃爾特·塞勒斯開始把精力轉移到扶持年輕導演上來,作為製片人,他參與製作了《上帝之城》、《薩塔夫人》等新銳導演的影片。[詳細內容]

◆評論

切·格瓦拉,古巴革命的傳奇領袖,他的信念,他的實踐一直影響著全世界的年輕人。無論是牆上的海報,衣服上的印圖,還是人們心中的他都已經成為了青春與革命的象徵。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格瓦拉的形象,所以說,《摩托日記》這樣一部人物類影片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編劇,如何在刻畫人物時接近年輕時的格瓦拉,如何人性化的表現出這段傳奇人生,如果平衡格瓦拉與同伴之間的戲份,如何表現格瓦拉從男孩到男人的內心轉化,如何煽情又不失於真實,又如何表現出那個飄搖的時代中的拉丁美洲。但其實只要導演在重走當年路後帶給觀眾一個充滿了青春、激情與思考的切·格瓦拉,就已足夠。 ·相關預告片或片段
[摩托上的日記]預告片 [摩托日記]精彩片斷(2) [摩托日記]精彩片斷(1)
·摩托日記/革命前夕摩托車日記/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哲古華拉少年日記海報:

更多該電影海報...共有9張海報 ·電影劇照:
·暫無相關電影劇照·演員表:

蓋爾·加西亞·布爾納 Gael García Bernal .... Ernesto Guevara de la Serna (Argentina)

Rodrigo De la Serna .... Alberto Granado (Argentina)

Mercedes Morán .... Celia de la Serna (Argentina)

Jean Pierre Noher .... Ernesto Guevara Lynch (Argentina) (as Jean-Pierre

Lucas Oro .... Roberto Guevara (Argentina)

Marina Glezer .... Celita Guevara (Argentina)

Sofia Bertolotto .... Ana María Guevara (Argentina) (as Sofía

Franco Solazzi .... Juan Martín Guevara (Argentina)

Ricardo Díaz Mourelle .... Uncle Jorge (Argentina) (as Ricardo Diaz Mourelle)

Sergio Boris .... Young Traveler (Argentina)

Daniel Cargieman .... Young Traveler (Argentina) (as Daniel Kargieman)

Diego Giorzi .... Rodolfo (Argentina)

Facundo Espinosa .... Tomás Granado (Argentina)

Matias Gomez .... Kid (Argentina) (as Matías Gómez)

Diego Treu .... Kid (Argentina)

Ariel Vern .... Kid (Argentina) (as Ariel Verdún)

Mía Maestro .... Chichina (Argentina)

Gustavo Mansilla .... Kid (Argentina)

Susana Lanteri .... Aunt Rosana (Argentina)

Natalia Lobo .... La Negra (Argentina)

部部經典,不選我選誰?

㈡ 哪些電影對城市的描寫堪稱經典

1、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 8.9 科波拉黑幫經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穩IMDB頭把交椅應屬眾望所歸。雖然評論界一致對《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數影迷似乎還是對《教父》情有獨鍾,這可能與馬龍白蘭度極具個人魅力的表演有關,直到今天他那種含糊沙啞的聲音與神秘莫測的表情都依然叫人著迷。
2、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 8.9 這部被稱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國影迷間也有極好的口碑,可見電影超越國界的神奇之處。
3《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年 8.8 斯皮爾伯格在《大白鯊》、《奪寶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後,終於在辛德勒和無數猶太難民的幫助下捧得金像。
4、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1941年 8.8 無需多言的電影里程碑,神童奧遜威爾斯可一不可再的驚世之作。
5《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1942年 8.7 永遠的《北非諜影》,永遠的英格麗褒曼
6、 《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 8.7 教父續集》中科里昂尼家族興起的歷史與麥克血腥的奮斗形成了完美的對仗,這種平行蒙太奇的運用深得評論界的賞識,此片的成功也鞏固了艾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 《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 8.7 這可能不是大師黑澤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確實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對世界電影的影響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東方武俠故事。
8、 《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年 8.7 對每個出生於50到70年代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幾乎都喜歡被人被稱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戰》的一代),星戰系列應該是擁有影迷人數最多的系列電影了,還記得99年推出《星戰前傳》時掀起的狂潮么?
9、 《美國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 8.6 這部電影能入選到TOP10有點叫人驚訝,美國特有的中產階級影片。
10、 《飛躍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 8.6 米洛斯福爾曼和傑克尼克爾森兩人共同的顛峰,一堂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11《奇愛博士》r.Strangelove 1964年 8.6 庫布里克諷刺冷戰的黑色幽默經典,"未來三部曲"的首部,對一個沒有那段歷史經歷的中國觀眾而言,此片未必會得到這樣的高分。
12、 《卧虎藏龍》Wo hu zang long 2000年 8.6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電影。
13、 《後窗》Rear Window 1954年 8.6 希區柯克的經典,詹姆斯斯圖爾特和格蕾絲凱莉的搭配就如同現今布拉德彼特和朱麗婭羅伯茨合作一樣搶眼。
14、 《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 8.6 在英國《完全電影》(Total Film)雜志評選的最偉大的50個銀幕英雄(又是個TOP一族)中,哈里森福特飾演的印第安納瓊斯雄居榜首,斯皮爾伯格還是拍這樣的東西比較劃算。
15、 《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995年 8.5 到最後才叫觀眾恍然大悟的影片總是那麼迷人,更有意思的是它還隱藏著兩位日後的奧斯卡影帝凱文斯派西與貝尼裘狄托洛
16、 《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年 8.5 觀眾至今還為兇手的屠刀而恐懼,這可能就是希區柯克最大的魅力。
17、 《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 8.5 Star Wars fans的第二《聖經》。
18、 《低級小說》Pulp Fiction 1994年 8.5 可能是我自己看次數最多的影片,兩年裡看了12遍,塔倫蒂諾的鬼才短暫卻叫人刻骨銘心。
19、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年 8.5 今年熱門的懸念片,現在還在排行榜上停留。
20、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年 8.5 又一部希區柯克影片,加里格蘭特被小飛機追殺逃入玉米地的的鏡頭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在南斯拉夫浪子庫斯圖里卡、搞笑白頭翁拉塞爾尼爾森等人的不同影片中都得到了致敬性的再現
21、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年 8.5 當"野牛比爾"從黑暗中走來,你聽到的是羔羊的哭泣,還是自己的心跳?
22、 《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年 8.4 弗蘭克卡普拉導演,詹姆
斯史都華主演,曾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5項提名,但在另一部出色影片《黃金時代》面前敗下陣來。入選美國電影協會評出的世紀百部佳片。
23、 《好傢伙》Goodfellas 1990年 8.4 馬丁斯科西斯的義大利黑幫紀實文學,片中最搶眼的演員是小個子喬佩西,本片絕對可與科波拉《教父》系列相媲美
24、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年 8.4 斯皮爾伯格動用巨資拍攝的二戰影片,在奧斯卡角逐中竟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莎瓮情史》。
25、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1962年 8.4 那是一個阿拉伯的故事,那是一個大衛里恩的時代......
26、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1957年 8.4 由亨利方達領銜主演,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整個故事發生在一間屋子之中,12個性格各異的人演出了一場智慧、理智與偏見之間的斗爭。其中不乏精彩的台詞和精妙的構思。
27、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 1957年 8.4
庫布里克早期經典,柯克道格拉斯主演。
28、 《殺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年 8.3
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影片,他扮演一名南方小鎮律師,為黑人強 奸犯辯護,精彩的演技為他贏得當年奧斯卡影帝頭銜。
29、 《可詛咒的人》M 1931年 8.3
德國電影大師弗立茨朗格三十年代的經典,有聲電影的第一個美學參照,西方電影俱樂部的保留片目,電影史學研究的必修課。
30、 《眩暈》Vertigo 1958年 8.3
如果失去希區柯克,電影將會怎樣......
31、 《出租汽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年 8.3
斯科西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德尼羅刻畫的司機特拉維斯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典型人物,童星朱迪福斯特在片中嶄露頭角。
32、 《第三個人》The Third Man 1949年 8.3
著名的英國黑色電影,對斯科西斯等新好萊塢導演有較大影響。
33、 《洛城機密》L.A. Confidential 1997年 8.3
出色的好萊塢影片,黑色的風格把觀眾來到五十年代的洛杉磯,一把出色的男影星加上金發花瓶貝辛格。
34、 《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 1997年 8.3
義大利人羅伯特貝尼尼揚名天下的灰色喜劇,使湯姆漢克斯三奪金像影帝的夢想再次受挫。
35、 《日落大道》Sunset Blvd. 1950年 8.3
導演比利懷爾德是五十年代好萊塢最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二十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並六次獲獎。這位來自歐洲的猶太人曾任美國陸軍心理戰爭的電影部部長,他始終認為電影就是娛樂,並持此信念從事電影工作長達歷數十年。
36、 《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 2 1999年 8.3
榜單中出現的第一部卡通片,可能是先入為主的緣由,我倒覺得《玩具總動員1》更精彩些。
37、 《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 1941年 8.3
早期黑色影片的基石。
38、 《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1999年 8.3
本片至少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第一個是年輕的印度裔導演奈特莎馬蘭,第二個是正愁轉型不利的動作明星布魯斯威利斯,第三個就是現在大紅大紫的童星奧斯蒙特。
39、 《搏擊會》Fight Club 1999年 8.3
將無政府主義、暴力傾向融和進一部布滿懸念、條理分明的情節劇,大衛芬奇再次以事實證明了自己是九十年代最出色的好萊塢導演之一,愛德華諾頓的上乘表現絕對壓倒了帥哥布拉德彼特。
40、 《駭客帝國》The Matrix 1999年 8.3
沃卓斯基兄弟的奇思妙想加上袁和平的武術執導讓全球影迷在99年得到了最強的視覺沖擊,基努里維斯躲避子彈的鏡頭已成經典。
61、 《滿州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年 8.2
比較有名的政治驚悚片,講的是朝鮮戰爭中被洗腦的美軍士兵回國後按蘇聯指使准備暗殺要員的故事。
62、 《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年 8.2
導演兼編劇約翰赫斯頓製作了多部此類型的影片,不過這部描寫發生在墨西哥內貪婪、恐懼和謀殺的電影,無疑是當中最成功的,男主角亨佛萊鮑嘉的精湛演出也是重要因素。
63、 《亂》Ran 1985年 8.1
黑澤明晚年力作,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影片過於追求宏大場面和畫面精美,為了拍得真實可信,黑澤明下令燒毀了高額搭建的三座實景城堡。
64、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年 8.1
庫布里克"未來三部曲"的壓軸戲,對人暴力天性的揭露淋漓盡致。因暴力、色情場面過多以及發生類似案件,《發條橘子》在公映後不久即被禁放,直到庫布里克去世後不久影片才重見天日,在劇場中與歐洲觀眾見面。
65、 《巨蟒與聖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1975年 8.1
《12隻猴子》導演泰瑞吉連姆早期推出的喜劇片,講述亞瑟王和手下的圓桌武士們在尋找聖杯途中遇到的種種趣事。
66、 《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年 8.1
近年比較有意思的一部美國影片。
67、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年 8.1
卓別林代表作之一。
68、 《疾走羅拉》Lola rennt 1998年 8.1
紅發,尖叫,奔跑,可能這就是大家都在談論的後現代主義。
69、 《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年 8.1
好萊塢早期政治影片。
70、 《異形》Alien 1979年 8.1
一段噩夢的開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角鬥士》)成名作品。
71、 《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年 8.1
塔倫蒂諾的處女作,黑色、暴力、血腥,一個男性關系寓言,一部出類拔萃的獨立影片,彷彿塔倫蒂諾的才華都已在最初的兩部作品中用盡。
72、 《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5年 8.1
隨著梅爾吉布森大呼一聲"Freedom",他不但征服了奧斯卡的評委,也征服了十之八九的影迷。
73、 《冰血暴》Fargo 1996年 8.1
科恩兄弟代表作,導演喬爾的老婆麥克多蒙德在片中有上佳表現,土得掉渣的方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74、 《夢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 2000年 8.1
好萊塢新銳達倫阿羅諾夫斯基2000年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π》。
75、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1936年 8.1
這可是部上過初中政治課本的影片!
76、 《西部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9年 8.1
塞爾喬萊翁內六十年代作品。
77、 《綠色奇跡》The Green Mile 1999年 8.1
《肖申克的救贖》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99年推出的新作,由湯姆漢克斯主演,但顯然未能超越前作。
78、 《莫扎特傳》Amadeus 1984年 8.1
米洛斯福爾曼可能是美國最成功的移民導演,他的作品有一種明顯的向社會挑戰的意識,但也只能在好萊塢容許的范圍之內。
79、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年 8.1
雷德利斯科特作品,特有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出色的美工特技使《銀翼殺手》成為一部不易被人忘記的科幻影片。
80、 《偷自行車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 1948年 8.1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名詞。
81、 《騙中騙》The Sting 1973年 8.1
保羅紐曼與羅伯特雷德福主演的一部騙術影片,幾年前在國內的電視台放映。
82、 《大白鯊》Jaws 1975年 8.1
大衛芬奇這樣形容這部電影:自從我看完《大白鯊》,就再也不敢到海里游泳了,盡管我知道那隻是一部電影
83、 《鴨湯》Duck Soup 1933年 8.1
由著名的喜劇之家馬克斯兄弟聯袂主演。
84、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 1954年 8.1
馬龍白蘭度塑造的又一段經典。
85、 《殺手萊昂》Léon 1994年 8.1
呂克貝松奠定國際聲譽之作。這好象是名單中第一位法國導演的作品,片子還是在美國拍的,看來美國觀眾確實只關心國產影片。
86、 《七宗罪》Se7en 1995年 8.1
大衛芬奇初露崢嶸,幾乎是部人見人愛的電影。
87、 《那一個晚上》Festen 1998年 8.0
原名《慶典》,Dogme95一號作品,極至的影象方式給人震撼,敘事的緊湊拉住了那些對手持鏡頭不適應的觀眾,Dogme95正式作品中影響最廣的一部。
88、 《木蘭》Magnolia 1999年 8.0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繼《不羈夜》之後再次嘗試的多瓣式結構的佳作,2000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89、 《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年 8.0
伍迪艾倫半自傳色彩的代表作,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中那些喋喋不休的對話,如果GRE考聽力的話,肯定是這個樣子。
90、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1995年 8.0
英國BBC電視台拍攝的熱門電視短劇,英國演員科林費爾斯因扮演男主人公達西而擁有大批的影迷。
91、 《斯特萊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1999年 8.0
美國前衛導演大衛林奇回歸樸素的作品。
92、 《內幕新聞》The Insider 1999年 8.0
拉塞爾克勞在此片的表現明顯優於他獲獎的《角鬥士》。
93、 《用心棒》Yojimbo 又名保鏢 1961年 8.0
黑澤明作品。
94、 《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 1963年 8.0
戰俘逃亡影片中的代表,斯蒂夫麥克奎因代表作之一。
95、 《角鬥士》Gladiator 2000年 8.0
盡管叫座又得獎,雷德利斯科特原有的才情還是被好萊塢所吞噬。
96、 《異形II》Aliens 1986年 8.0
詹姆斯卡梅倫續拍的恐怖科幻片,使女演員西爾古內薇弗成為動作片中的孤膽女英雄。
97、 《非洲皇後》The Africa Queen 1951年 8.0
亨弗萊鮑嘉與凱瑟琳赫本大斗演技的精彩之作。
98、 《幽靈公主》Mononoke Hime 1997年 8.0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作品,這部關注人與自然的影片充滿一種溫厚的人文關懷。

99、 《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年 8.0
希區柯克。
100、 《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年 8.0

追問:

還有沒

㈢ 快上車,在家也能跟我自駕游!高分經典VanLife旅行電影推薦

怎麼樣,以上這幾部電影,是否可以讓你在家中踏上一段有趣的「旅程」?或者你有怎麼樣的旅行電影推薦?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世界上風景最美麗的電影.有嗎有的話告訴我噢

電影中那些壯美的景色是吸引我們旅遊的重要因素,能夠跟劇中人站在同一個地方,這樣入戲的方式恐怕誰也不能拒絕。

英格蘭安尼克堡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十位

影片:《哈利·波特》

上榜理由:在那神秘的魔法學校里開始一段美麗的旅程。

美景指數:

在影片《哈利·波特》中有這樣的一幕:一個夜黑風靜的夜晚,空氣中彌漫著神秘詭異的氣息,前進的狹窄通道豁然敞開通向一個寬闊的黑色湖泊,在湖對岸的高山頂端聳立著一座尖塔成群的巨大城堡。

無數明亮的窗口在星光下熠熠生輝,一整列小船就這樣同時向前移動,迅速劃過像鏡子般平靜的湖面,大家都非常安靜,默默望著遠方那座巨大的城堡,越來越靠近城堡所在的懸崖時,巍峨的建築就好像是聳立在頭頂一般。這就是著名的魔法學校——霍格沃茲。

電影中霍格沃茲魔法學校這個城堡的外觀和部分場景是拍攝於英格蘭北部的安尼克堡,安尼克堡位於小鎮安尼克的中心,是一個小到連車站都沒有的小鎮,在旅行手冊上根本找不到,而如今因為一部電影卻使這個小鎮成了熱門的旅遊之地。

安尼克堡是一座中古世紀建築風格的建築物,在維多利亞時代有北部溫莎堡的美譽。此城堡不僅依山傍水,周圍綠樹如茵,區內還有佔地3000公頃的美麗公園。搭乘著舊式蒸汽火車前往安尼克堡是一次愉悅非常的旅行,一次欣賞美麗景緻的旅程。

穿越景物宜人的荒野國家公園的心臟地帶,火車途徑多處景緻優美的地方,翠綠的林地峽谷,未受破壞的綠地,以及平靜如畫的村落,旅程雖短卻叫人有時光倒流般的鄉村感覺。

湄公河上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九位:越南湄公河

影片:《情人》

上榜理由:殘陽凄艷、瑰麗悲愴,一條浪漫傷感的河流。

美景指數:

渡船靜靜的依著喧鬧的碼頭,在湄公河黃色的濁流里盪漾起伏,影片《情人》就這樣在 湄公河上開常一片俗事的喧鬧聲中,一個身著西裝的中國男子走到了法國女孩的面前,一段激情就這樣開始了。

載著中國男子和法國少女的渡船沿著湄公河緩緩的行駛,濁黃的水流在高遠的蒼天下滾滾而去,遠處一抹殘陽凄艷有著說不盡的瑰麗卻又有說不盡的悲愴。愛情開場了,在這樣的沉重與蒼涼背景下,她的命運其實早已註定。

影片《情人》里的很多情節都發生在湄公河堤岸的唐人街,街上掛著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中文字招牌,街上的景緻頗有些像舊時的廣州,特別是長堤一帶。

而街兩旁都是些五、六層半中不洋的樓房,也許就是在這些房子的某一個角落裡,發生過無數類似於《情人》的故事,然而故事裡的男男女女可能都已經離開了這些房子,離開了這個世界。

湄公河渡口是個地點卻不是個地方,但卻是影片《情人》中不得不看的景緻,因為湄公河渡口就是情人初次相見的地方,來到這里的是河水、是街道,是街道連接著河水,還有等待擺渡的人。

坐船行駛於 湄公河上能夠如此慢慢體會越南的生活,體會著風土人情,也能夠體會浪漫而又傷感的愛情故事。

冰島冰湖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八位:冰島冰湖

影片:《007:擇日而亡》

上榜理由:在寧靜潔白的冰湖之上,點燃生命的激情。

美景指數:

影片《擇日而亡》是老帥哥皮爾斯·布魯斯南所出演的第四部007系列影片,這位極具紳士風度的愛爾蘭明星再一次把占姆斯·邦德在新時代所應有的神韻發揮的淋漓盡致,充分表現出刺激、火熱又充滿時尚的007電影所特有的風格。

《擇日而亡》是一個有關英雄的故事,在這個崇尚英雄的時代,如果我們也有一個可以等待的英雄,還有一段需要日月山川見證的愛情,我們可以去那裡,讓我們所有緊張刺激的神經在冰島燃燒起來。

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嶼,由於北大西洋暖流和冰島寒流交匯於此,使冰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而漁業資源也已經成為了冰島的生命線。地熱是冰島人取暖的唯一途徑,由於不用燒煤,冰島本來就很漂亮的建築物上更是一塵不染,這里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

在影片中有一段大約5分鍾的追逐場面,是在冰島東南部的冰湖上拍攝的,在歐洲最大的冰川腳下有一個密布冰山的湖,寂靜的湖面漂浮著晶瑩剔透、形狀各異也顏色不同的巨型冰塊。這里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人們沒有理由不喜歡這無與倫比的冰湖。

奧地利薩爾斯堡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七位:奧地利薩爾斯堡

影片:《音樂之聲》

上榜理由:美麗和諧的自然風光,是音樂之旅的完美起點。

美景指數:

旅行是一件愉快地事情,但是更多的時候卻沒有適宜的機會讓人們去暢游在這個塵世的美麗中,於是人們在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候,就會幻想著自己的心靈去旅行,用著各式各樣的方法享受著沒有外出的旅行。

電影和音樂則是人們心靈之旅最好的方式,而電影《音樂之聲》更是這兩種方式最完美的結合。還記得那些優美的歌曲嗎?還記得馬莉亞燦爛的笑容嗎?還記得融化在歌聲中的美麗景色嗎?那是奧地利的薩爾斯堡。

薩爾斯堡是奧地利西部阿爾卑斯群山中的一座山城,是奧地利第二大城市,這個迷人的地方是音樂奇才莫扎特的故鄉,更因影片《音樂之聲》在這里拍攝外景而聲名大振。高高聳立在山丘上的薩爾斯城堡,建於1077年,是為了抵禦巴伐利亞的侵略而建築的,在城堡的周圍可以俯看整個薩爾斯堡的全景。

包括遠處的山與薩爾斯河環繞的舊城區。夜晚時分,城堡映上白色的燈光,在四周一片漆黑寂靜之中,這座古城彷彿成了飄在半空中的夢幻堡壘。

在薩爾斯堡郊區,還有湖水藍到透明的沃爾夫岡湖,這個著名的旅遊區可能是奧地利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也就是電影一開場就出現的那個美得令人摒住氣息的地方。而在這里的湖邊就是莫扎特的故居。

薩爾斯堡這一派人世的大好風光,讓人們瑣碎的生活變得和諧而自然,並且充滿了對於生命的美好追求。

義大利西西里島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六位:義大利西西里島

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上榜理由:美麗的西西里島,美麗的愛情傳說。

美景指數: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講述的故事離我們很遠,發生在二戰時期的 義大利西西里島,但是無論時空的距離有多大,電影里的那些畫面、童年、愛、戰爭、嫉妒、貞潔、女人、成長、慾望等等,都留在了觀眾們的記憶和想像之中。

義大利這個國度就是如此,像美女長靴上的小點綴,千百年來頑固而老套,卻依然奪目光鮮,而如果不去西西里島,就好像沒有去過義大利,因為在西西里島才能真正找到義大利的美麗之源。

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展現了這樣的一些場景,夕陽暮靄里的海邊礁石,白沙曠野的堤岸,濕氣的房子,庭院里的大樹,天主教堂門前的石階廣場以及喧鬧的市集,這些都充滿著令人心悸的自然之美,親昵宜人的世俗之美。

西西里島的生活是簡單而世俗的,但恰恰是這樣的生活,在西西里島這個美麗地方卻顯得格外恬淡又富有趣味,這里是被上帝所祝福的島嶼,如同中國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一般。

西西里島純潔而唯美,如果愛情需要一處沉靜的地方,么應該選擇這里,因為這里擁有不摻雜色的天空、海洋和廣袤的橄欖樹林。

紐西蘭南北雙島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五位:紐西蘭南北雙島

影片:《指環王》

上榜理由:在中土世界的迤邐風光里,感受魔幻的力量。

美景指數:

好的電影吸引著觀眾,裡面的景點也因此成為了旅遊勝地,旅行者或看山水、或看花草,在旅途中重溫著經典電影的片斷,影片《指環王》三部曲的出現使紐西蘭這個美麗而又陌生的國度多了一個稱呼,那就是——中土世界。

導演彼得·傑克遜踏遍紐西蘭兩島,終於尋找到了風景最優美,地點最神秘的外景地。

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北部的瑪塔瑪塔農庄是個人口12000人的小鎮,電影中霍比特人的家園——霞爾,就坐落在這個小鎮,這里有著層次分明的梯田,青翠碧綠的草地,連綿不斷的山丘,清新自由的空氣,在綠色田園中彌漫散播,一切都如同夢境一般。

《指環王》中出現不少山區場景,這些都是在東加里羅國家公園拍攝的,巍巍聳立的群山和壯觀的雪景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與世隔絕的孤寂。

影片中的精靈國則取景於凱多可地區森林公園,這里山青水美、風景如畫,是一個盡情擁抱自然美景的絕佳場所,也是精靈王國現實中的不二選擇。

不知道是彼得·傑克遜應該感謝紐西蘭成就了《指環王》,還是紐西蘭該感謝他宣傳了紐西蘭,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默默無聞的島國紐西蘭因為電影《指環王》而成為了世界的焦點。

《指環王》三部曲上映後,世界各地遊客蜂擁而來,來朝聖《指環王》里那些經典場面和秀麗風光,而人們對於紐西蘭的印象也不再只是羊毛和小麥,掛在嘴邊都是那些迤邐的風光。

柬埔寨吳哥古城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四位:柬埔寨吳哥古城

影片:《古墓麗影》

上榜理由:充滿神秘的古城,永恆與輪回的凈土。

美景指數:

電影《古墓麗影》有一個絢麗的名字,而影片的外景地則更加絢麗,因為他選擇了一個可以將漫長的時間和紛亂的地點交匯的地方,這就是——吳哥古城。

吳哥城是高棉帝國最後一座都城,城牆的四周佛像層疊起伏,令人肅然起敬。組成佛像的巨石之間,以一種混合棕櫚汁粘合,經過七、八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林,至今依然堅實合縫,這不僅顯示了古代高棉國王的財富和權勢,也反映出其國民精湛的技術和藝術才能。

吳哥窟(Angkor Wat)也叫小吳哥,吳哥窟因以塔為主,所以也稱塔城。是一座供奉毗濕奴的寺廟,距大吳哥3.3公里,建於公元12世紀前半葉,蘇利亞拔摩二世在位時,動用了30萬勞工,歷時37年才建成。吳哥窟建築面積達19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廟。

吳哥窟的建築宏偉壯觀,雕刻精美細致,庭院寬敞。寺的主體建築在一個石基上,分為三層,大約有20層樓高。四座小寶塔分布在二層的四角,象徵著神話中的茂璐山——印度教和佛教教義中的宇宙中心和諸神之家。

底層是565米的石道和1000平方米的精美浮雕組畫的長廊,題材為印度的兩大史詩」羅摩衍娜」和」摩訶婆羅多」,二層還有四個供國王沐浴的水池,三層供國王朝拜之用。吳哥窟的周圍有護城河環繞,護城河寬195米,長5.4公里。吳哥窟大門向西開,喻示西方乃極樂世界。

吳哥窟既是王國的首都,又是王室的宮庭;既是宗教聖地,又是文化活動的中心;既是國王生前的寢宮,又是國王死後的寢陵。

它是12世紀吳哥王朝極盛時期的代表作,無論從建築技巧,還是藝術成就都堪稱奇跡。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跡。

蘇格蘭高地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三位:蘇格蘭高地

影片:《勇敢的心》

上榜理由:在綿延不絕的蒼穹之下,感受愛情與自由的可貴。

美景指數:

影片《勇敢的心》將愛情與戰爭交融在勇氣和不屈永存的蘇格蘭,於是蘇格蘭的形象在觀眾的心裡很像是個清瘦而失寵的美女,躲在角落裡自己孤獨的聆聽著風笛,而風笛的聲音穿越了歷史的長河,夾雜著蘇格蘭特有的氣息,將抗爭和相互廝殺寄託在無邊的美景之下,綿延不絕,真實而沉默。

蘇格蘭高地的美有史詩般的壯觀,海風如永不止歇的歌訴,深藍色的山脈覆蓋著一層紫色的天空,天空的邊緣鑲嵌著粉紅色的雲朵,彷彿這層天空對 蘇格蘭高地來說,尺寸小了一點;自遠處看去,大大的鵝卵石自山巔渲泄而下,然後沖流入一片深綠色的草原;還有那到處分布的蘇格蘭湖泊,時時映照著穹蒼的變幻。

在夏季里,太陽總喜歡在日升日落的時刻逗留好久;而在冬天時,白天只是聯絡黎明與黃昏的一個短暫的時刻。夜晚的星空永遠清冷而璀璨,籠罩著優美、寂靜的 蘇格蘭高地。走在壯闊的 蘇格蘭高地上,可以感受一種荒涼與凄美,風笛聲也許就是該在這樣的景色中才能孕育出來。

「珍視自由和愛人」這是蘇格蘭人祖先所傳承下來的信仰,蘇格蘭人很尊重自己的祖先,很在乎自己的歷史,他們喜歡說那些戰斗的故事,喜歡並珍惜自己的民間傳說、音樂,雖然那些不知名的景點,小小的城堡,或是一個破敗的戰場,可能算不上什麼,但蘇格蘭人卻視這些為國家重要的財富,不容許其受到破壞、玷污。

北美洛磯山脈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二位:北美洛磯山脈

影片:《燃情歲月》

上榜理由:在夢想的樂土上,燃燒歲月的激情。

美景指數:

在豐收的季節里,耳邊盪漾著燃情歲月奔騰踴躍的蹄聲,相逢在白晝盡頭的任性時刻,猶如許多音符以一種令人感動的真誠,悠揚地揮灑著金色的旋律,無數復甦的種子都和著這節韻噼里啪啦地爆響著,使大地壯美的龜裂,使生命因此而輝煌……

靜穆的地平線上,他的出現讓我們全身心地傾聽野性的轟鳴,風總是很舒緩又很沖動地吹著,在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下,馬蹄聲逐漸由遠及近。

當躍馬疾馳的特里斯坦強健的身影逐漸清晰,疾風吹動他滿頭金色的長發,這是一種具有無法抵抗的魅力,心中難以抑制的痛楚,在四海漂泊的磨礪中淡去,一切,就像一個傳奇。

影片《燃情歲月》就是一部關於傳奇的電影,是一部關於愛、關於忠貞的電影,是一部放浪與救贖的電影,她的美在於的她的遺憾和完美,就如同她那平常而又非凡的片名一樣,燃情歲月看似虛言浮華,實則耐人尋味,是遙遠而又接近現實的。

在電影《燃情歲月》里,在那個漂泊的浪子心中反復出現家園里那廣袤無垠的土地,那純粹、清晰的鄉音,還有那潺潺流動的河水,在流淌的樂曲聲中,任浪花濺滿周身,策馬而行……而這些美好的畫面都源於一個地方,那就是——洛磯山脈。

洛磯山脈縱貫北美西部,冰雪與大地相戀,相互糾纏,所以在這里發生的愛情,想必也格外的刻骨銘心。洛磯山脈的地形以冰河,湖泊,山嶽著稱,隨著季節的不同便會成獻出多變的景緻。

春天和秋天是這里最好的旅遊季節,遍地都是艷麗的花朵,到處都染上了醉人的桔紅色,天晴時可以看到湛藍的湖水襯映青翠的樹木,雨霧彌漫時更有浪漫迷人的情調;

入冬後這里則是一片銀色大地,陽光照耀下的光影之美也是難得的一見的美景,寧靜祥和的氛圍,景色就如同想像中的夢幻天堂一般,難怪電影要在此取景,拍攝人們心目中最憧憬的夢想樂土。

埃及尼羅河畔的法老雕像

歐美電影十大美景第一位:埃及尼羅河

影片:《木乃伊》

上榜理由:孕育生命的河流,人類文明的奇跡。

美景指數:

對許多人而言,沙漠中的金字塔,駱駝商隊,法老王的木乃伊和電影《木乃伊》里的冒險尋寶故事,以及尼羅河神秘美麗的風光,就是所有對於埃及的印象,這個曾被形容為尼羅河禮物的國度充滿著無數神秘與幻想。

今天埃及重多的旅遊景點之中,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都無不透漏出濃厚的文化氣息,這氣息充滿了神秘與沉重,透過這神秘與濃重的氣氛,我們追述著埃及幾千年的風霜歲月。

尼羅河就像一條華貴的項鏈掛在非洲的東北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就是這條項鏈上的顆顆寶石。尼羅河以她優美奇特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歷史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人們,這里一直是世界旅遊的熱點路線。

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靦腆連綿,稻花飄香,在薩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廊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正如尼羅河畔一座神像的基座上刻著的一句話:「我就是一切,過去,現在,未來。」

時光流逝,時代變遷,尼羅河水卻依然亘古不變的,平靜的流向遠方。

㈤ 風景美到哭的10部高分電影,看完只想去旅行!

                                                                     電影是延長生命的藝術

                                                                      旅行是豐富生命的體驗

                                                              電影和旅行,從來都是這么難分難解

                                                                   本期特別推薦,跟著電影去旅行

                                                                一起來看看,那些 光影里的真實世界

1.白日夢想家

豆瓣8.4

關鍵詞:冒險、劇情、逐夢之旅

取景地:冰島、紐約

沃特.密提是一名在《生活》雜志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他性格內向,甚至無法跟心儀的同事謝莉爾開口搭訕,面對生活他像個旁觀者,時常放空做白日英雄夢。直到有一天公司被並購……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過電影之後冰島就列在了我的人生必去清單里。

開拓視野、沖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如果你見過格陵蘭,喜馬拉雅和冰島的火山,就再不會被生活打敗。 

騰訊、愛奇藝、樂視,VIP可觀看

2.傲慢與偏見

豆瓣8.5

關鍵詞:浪漫、愛情

取景地:英國牛津、斯坦福、塔丁頓、貝克韋爾等

很多人心目中美好的愛情片,田園的風景美麗如畫,每一次都被達西先生從清晨鄉村薄霧中緩緩向伊麗莎白走來時的場景感動到。

太陽在低低的雲層里穿行,風卷著北大西洋空氣中的寒意,那些浮著落葉的溪水,濕潤的草場,零落的樹木和丘陵,被雨水沖刷之後,微微泛著清新的亮綠。

騰訊、愛奇藝、芒果TV,VIP可觀看

3.小森林-冬春篇

豆瓣9.0

關鍵詞:美食、生活、治癒

取景地:日本本州岩手縣

因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這里沒有過多時尚文明的色彩,當地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他們靠天吃飯,靠著雙手經營人生。

一部可以讓人靜下心來,慢慢觀看的生活美食類電影。

生活雖不富裕,心中則是滿滿的充實和歡喜。

騰訊視頻,VIP可觀看

4.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

豆瓣8.5

關鍵詞:家庭、成長

取景地:從美國蒙大拿州到華盛頓

孤獨的小天才逃家,重新找到家的溫暖治癒故事。

一路帶你領略美國火車線路沿途風景:美的不像話的畫面,巧妙的小想法,以及讓人過耳不忘的配樂......

如果我在10歲的時候看到這部電影,一定會扒火車去旅行吧。

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豆瓣8.8

關鍵詞:唯美、同性、愛情

取景地:義大利莫斯卡扎諾、克雷馬、貝加莫等

一個夏天,兩個少年的短暫相愛。

雕像下的長鏡頭,午夜約會時的碰觸,細膩、唯美、慵懶,帶著浮生若夢的氣息。

最終所有烏托邦式的美好都凝固在了80年代初那個夏天的義大利小鎮。

美術、攝影、配樂都相當出色的一部電影。

6.卧虎藏龍

豆瓣8.0

關鍵詞:武俠、愛情

取景地:安徽黃山、河北承德、新疆克拉瑪依市、浙江湖州

最文藝的武俠電影。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才是真正的江湖。

李安的這部武俠片可謂是最好的中國旅遊宣傳片,呈現了我國各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其中李慕白和玉嬌龍的竹海打鬥更是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芒果TV,可免費觀看 

7.陽光小美女

豆瓣8.2

關鍵詞:親情、喜劇、公路片

取景地:從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到加州

7歲的奧利芙,戴眼鏡,小肚腩,做一夜成名的美夢,堅信自己有朝一日能當選美國小姐。 爸爸,推銷成功學的講師,四處販賣他的「成功九部曲」;哥哥,為了考上飛行學院發啞誓,九個月沒有同家人說話;舅舅,失業,自殺未遂;爺爺,被養老院趕出來的老流氓,吸毒;媽媽,是這個瘋狂家庭唯一正常的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奧利芙參加了「陽光小美女」的選美比賽,一家人踏上了集體尋夢的旅程。

小溫情小平淡小感動,一部笑中帶淚的公路電影,一部反雞湯的喜劇片。

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並且仍然熱愛它。

騰訊、愛奇藝,VIP可觀看 

8.那山那人那狗

豆瓣8.7

關鍵詞:家庭、文藝

取景地:湖南邵陽、懷化

兒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後,做了大半輩子山村郵遞員的父親提前退休,安排兒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兒子上班第一天,父親千叮嚀萬囑咐之後仍不放心,帶上長年在其左右的忠實老狗決定陪兒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簡單的柴米油鹽生活,有親情相伴也是莫大的幸福。

山與山之間是輕柔的溪水,是豐收的麥田,是綠色編織的蜿蜒盤旋。

1905電影網,可免費觀看 

9.午夜巴黎

豆瓣8.2

關鍵詞:愛情、奇幻

取景地:法國巴黎、凡爾賽鎮

午夜巴黎,任何奇跡都可能發生。

一輛馬車的穿越之旅,超級適合作為加長版的巴黎城市風光宣傳片。

愛奇藝,VIP可觀看

10.海蒂和爺爺

豆瓣9.0

關鍵詞:家庭、冒險、治癒

取景地:瑞士阿爾卑斯山地區、德國薩克森地區

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最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投奔住在那裡的爺爺。在村民們眼中,爺爺是個倔強又古怪的老頭,然而海蒂天真無邪的眼睛發現了爺爺深藏在內心的柔情,一老一少兩人卸下心防,相依為命...... 

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生活就該像海蒂這樣活的溫暖自然,用心去交朋友去感受大自然,熱愛和堅定自己的夢想。

全片被阿爾卑斯山的美景刷屏,看完只想去瑞士放羊。

㈥ 推薦幾部和旅行有關的電影

NO.1 《荒野生存》◎簡 介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克里斯托弗(埃米爾赫斯基 飾)家境優渥,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艾莫里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回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數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戰,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他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NO.2《垂直極限》Vertical Limit ◎簡 介彼得(克里斯.奧唐納飾)本是一名登山好手,不過由於父親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喪生,所以彼得下定決心放棄登山,而彼得的妹妹安妮(羅賓.特妮飾)卻不願就此放棄,兄妹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安妮自行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向K2峰發起沖擊,不料遇上突變氣候,探險隊被困峭壁之上,進退維谷。為了營救安妮,彼得不得不披掛上陣,再度挑戰K2極限! 喬戈里峰,國外通稱K2,作為中國人,應該記住它的名字,因為這座雄偉的山峰一側就在中國。喜瑪拉雅山脈西麓高聳入雲的K2峰是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世界第二高山峰。早在1892年就有歐洲的登山隊嘗試攀登K2峰,不過直到1954年才由一支義大利探險隊順利登頂,實現了征服K2的願望。 K2的登山難度遠比珠峰要大的多,目前登珠峰已經能夠實現全程保姆式的方式。就是裝備有夏爾巴人給你背著,帳篷有人給你扎著,飯有人給你做著,艱難的路段有梯子給你支著,你就抱著一個氧氣瓶子往山頂跑吧。說不定山頂上拍照留念的都需要排隊,甚至2002年5月16日一天就有62人人成功登頂。回到K2,影片拍攝場景是K2的南坡,也就是巴基斯坦一側。這部電影讓我見識了K2的魅力。

NO.3《冰峰168小時》 又名:《觸及巔峰》 Touching the Void ◎簡 介這是一部關於登山奇跡的故事,1985年,兩個英國的年輕小伙,Joe Simpson 和 Simon Yates旅行到秘魯一角,他們的目標是征服一座無數人涉足卻從未有人成功登頂的高峰, Siula Grande ----高達21,000ft , 危險重重,而他們的故事,同時也成為了登山史上的一段傳奇之談......故事交叉在主人公的回憶中,真實可信而又不顯得單調,畫面唯美,音樂更是從頭至尾陪伴情節發展,絲絲入扣,扣人心鉉!我不知道該怎麼說這部電影的撼人心魄,與《垂直極限》兩相對比,後者明顯就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商業垃圾,場面宏大,情節粗濫,實在無法跟前者相比,這就是紀錄片的魅力之所在!

NO.4《狂野的河》The river wild ◎簡 介狂野的河劇情比較簡單,屬於正義最終壓倒邪惡的那一類大團圓的影片。但影片的最大亮點就是對蒙大拿州狂野的激流的描寫,以及漂流這項運動的介紹。湯姆和蓋爾夫婦感情疏遠,為了彌合裂隙,他們決定帶兒子羅克進行一次激流冒險旅行。途中他們遇到三個可疑的人,韋德、特里和弗蘭克。後來做向導的弗蘭克突然失蹤了。韋德用一些小手段「籠絡」住羅克,使羅克拿他當英雄一般崇拜,但湯姆和蓋爾始終保持警惕。事實上,韋德和特里是搶劫巨款潛逃的罪犯。他們終於露出了猙獰面目,將一家三口扣做人質,准備順流而下逃出國境。湯姆逃出虎口,到下游埋伏起來。韋德以為湯姆已死,放心地向下走,沒想到湯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船上的蓋爾積及配合丈夫,擊斃韋德。大難之後,一家人又團結在了一起。

NO.5:《八千米死亡線》 K2: The Ultimate High ◎簡 介泰勒是個事業有成的檢察官,哈洛則是個大學里物理學頂尖教授,前者個性自私、驕傲、激進絕不讓任何事物擋住他的成功道路;而後者則是善良、體貼有正義感的好人。二人皆有共同的目標─爬超過八千米世界各山...這部電影1991年出品,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對登山感興趣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片子。如果為觀摩K2攀登,這部片子要比《垂直極限》更為真實,甚至連背著美元去登K2這樣的小細節都反映到了。

NO.6:《挑戰巔峰》又名《進入空氣稀薄地帶》Into Thin Air: Death on Everest ◎簡 介一群業余登山好手,分別加入了職業登山好手,史考特與羅伯的探險隊准備征服埃佛勒斯峰,途中因缺乏經驗及紀律,而面臨諸多難題,在下山時又碰上暴風雪,使得原本已困難重重的登山之旅憑添變數…… 不像那些商業大片,畫面很真實,但對於沒有真正的去體驗過登山的人來講也許會覺得乏味。

NO.7:《石頭的叫喊》scream of stone ◎簡 介拍得很真實,兩位主演都是非常地道的登山行家,不用替身,更不用山的「背景替身」。不像電影《八千米生死線》和《垂直極限》都不是在真正的K2峰現場拍攝,而是在紐西蘭南島海拔僅有三千多米的酷似K2峰的奧克峰山區拍攝。

NO.8: 《殘酷冰雪》Nordwand ◎簡 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本片,記敘了1936年首度挑戰艾格北壁失敗的故事。影片不僅將登山者的風餐露宿與媒體人員的錦衣玉食相對比,更表現了登山者之間的競爭。殘酷的是,這種競爭竟然成了最終悲劇的直接誘因。而影片最後,當托尼在營救者和心愛的女人面前死去時,更是將這種殘酷表現到了極致。值得稱贊的是,影片在細節方面表現得相當真實,相信喜歡登山的朋友看了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NO.9: 《冰雨》 Ice Rain ◎簡 介雪山上哀婉的愛情傳說,由新晉女導演金銀素執導的愛情電影,以「韓國首部攀山電影」作賣點,堪稱是韓國版的《垂直極限》,講的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故事,也就是講相愛的人總是在錯誤的時空相見,但又欲罷不能。最後男女主人公命懸一線,但上帝的天平只能承擔起一個人的重量,這時,女主人公毅然割斷自己的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愛人。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並沒有太多的言語,表情,有時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明白內心的彼此,我喜歡這樣的愛情。

N0.10:《南極日記》Antarctic.Journal ◎簡 介全片在紐西蘭雪山拍攝,該片的整個製作過程長達6年,片中除了大量充滿真實感的動作鏡頭外,還充滿勵志精神。影片講述男性之間由妒忌、狂妄、不信任到相依為命的兄弟情感,帶有男性影片冷色調的風格,正如網上評論所說,「讓人心跳,緊張,但是不能痛快地哭出來。」

NO.11:《巔峰殺戮》 ◎簡 介這部影片的高山滑雪鏡頭特別美,從票房號召力而言,它所具備的娛樂元素還是很多的。一個影片拍攝小組千里迢迢來到前南斯拉夫邊境阿爾卑斯山脈捕捉三名極限運動家與雪崩競逐的珍貴外景,然而由於闖入了塞爾維亞戰犯 Slo bodan Pavle 的秘密藏身地,並意外將他入鏡,從而激怒了戰犯,於是展開了一場上天下地的亡命極限運動追逐。雪地里的追殺,神秘的戰犯等,都是影片吸引觀眾之處。

N0.12:《暴走墨脫》 ◎簡 介 徒步墨脫,十個晝夜,與雅魯藏布江一起流動,一次終身難忘的靈與肉的考驗。在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深處傳說有個開滿蓮花的勝地,古時候人們稱它叫白馬崗。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墨脫。藏在大山裡的墨脫是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而且只有在夏秋季融雪的幾個月里才可以與外界相通,墨脫的路都是雨水雪水長年沖刷形成的水溝,加上多少年以前流放者和朝勝者的踩踏形成的一條便道。整個地區道路艱險,冰川、泥石流、雪崩、絕壁和濤天巨浪的大河交錯在一起。探訪墨脫是每個背包族的夢想。著名的探險家余純順,這位走遍西藏的壯士,因為沒有去成墨脫而抱憾至終。戶外運動家好者叮當雖然為此准備了二年,但出發前的她仍然忐忑不安......

N0.13:《西行溯源》 ◎解說詞從麗江出發,沿著滇藏公路開始了進青藏高原的夢幻般的旅行。旅行的目的地在那遙遠的唐古拉山,那裡是萬里長江和眾多大江大河的源頭。旅行中的快樂,發現後的恩考:我們曾經用無比絢麗的語言贊美過,渲染過青藏高原,而在離開的時候,卻又發現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它的深處。青藏高原上的地理、宗教、風習,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永遠將是一個巨大的靜默。在這種巨大們靜默中,有一條綿延千里的河流從中間劃過,長江,就以這樣一種形式把遠在麗江的我們和青藏高原連在了一塊,這是一條民族交流、文化聯系的組帶,也是聯結心靈和心靈之間的血脈…

㈦ 「推薦」關於冒險、探險、歷險的10部電影

星期五言: 冒險也好,探險、歷險也罷,在我看來首先得具備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親歷者得具有主動性。換句話說,像「指環王」那種被魔界的人追著跑了一路的可不算!另外,探險除了能在真實世界發生,精神世界發生的也不可小覷,誰敢說愛倫·坡或是格林兄弟在講述一場歷險故事時內心經歷的不比現實刺激呢!

以下推薦10部電影,從現實的到超現實的不等,主人公的歷險目的從尋寶、解密、救人不等,歷險的積極性與負面性也說不定。但,哪一個也夠看者大過冒險癮啦!

順帶說一句:「星期五文藝」的老少伙「」伴們,十一假期快樂!

「星期五文藝」上片——

1、《阿基爾,上帝的憤怒》(1972)

原名:Aguirre, der Zorn Gottes

國家:(前)西德

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推薦語」 故事發生在十六世紀,一群西班牙探險者試圖沿著亞馬遜河尋找黃金,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不劇透啦,找片看吧。

2、《現代啟示錄》(1979)

原名:Apocalypse Now

國家:美國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推薦語」 越戰期間,一位美國大兵接到一項任務——去南亞山間尋找一個發了瘋的將軍,就這樣,他踏上了漫長的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冒險之路。

3、《玫瑰之名》(1986)

原名:Der Name der Rose

國家: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推薦語」 改編自翁貝托·艾柯的經典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一位牧師學者來到一個修道院,目睹了一系列離奇死亡案件,於是他和他的徒弟開啟了匪夷所思的偵破解密之路。

4、《嘰哩咕歷險記》(1998)

原名:Kirikou et la sorcière

國家:法國

導演:米歇爾·歐斯洛 / 雷蒙德·比萊特

「推薦語」 這是一部從六歲大的孩子到六十歲的老人都能看的,曾經風靡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冒險動畫片。此片看似不費腦子卻能讓人琢磨出很多東西。自然,主人公是個叫嘰哩咕的小不點,它要獨自踏上冒險之路,去拯救村民,去尋找真理……

5、《恐懼拉斯維加斯》(1998)

原名: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國家:美國

導演:特瑞·吉列姆

「推薦語」 這部冒險片有點特別,講的是兩個磕了葯的男人去到拉斯維加斯,於是,在葯品和酒精刺激下,他們眼中的世界徹底扭曲成了一個奇幻的,充滿怪物的世界……這也是筆者看過的唯一一部純「嗑葯視角」的電影,其手法獨特,充滿想像力。

6、《海灘》(2000)

原名:The Beach

國家:英國

導演:丹尼·博伊爾

「推薦語」 幾個大膽的年輕人越過重重險阻,只為找到那個「世外桃源」,而等待他們的是那個理想下的烏托邦嗎?那個烏托邦又有多美?看片吧...

7、《千與千尋》(2001)

原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國家:日本

導演:宮崎駿

「推薦語」 一次無聊的郊外旅行,讓一家三口誤入一個陌生的村莊。由於爸爸媽媽貪吃變成了豬,只剩下小女孩兒千尋了。眼看夜幕降臨,一場奇幻噩夢般的冒險開始了…

8、《鬼媽媽》(2009)

原名:Coraline

國家:美國

導演:亨利·塞利克

「推薦語」 小女孩兒家裡藏著一個小小的暗門,這個暗門在夜晚會通向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和詭異,於是,女孩兒耐不住寂寞和好奇心,爬向了那個世界,開始了她的冒險…

9、《尋夢環游記》(2017)

原名:Coco

國家:美國

導演: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納

「推薦語」 又是另一個世界,一個更龐大、更復雜、更奇幻的死人之世界。主人公——那個喜歡音樂的小男孩兒,會在這個世界的 探索 到什麼?

10、《1917》(2019)

原名:1917

國家:英國

導演:薩姆·門德斯

「推薦語」 最後我們還是將冒險回歸現實吧。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個英國士兵為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踏上了生死之路。而這一路的奇幻、殘酷、驚心動魄,不比超現實主義出來的差。

最後再嘮叨一遍吧:祝各位節日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健 健康 康。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假期里有所收獲!

關注【星期五文藝】,推薦經典電影

㈧ 12部旅行類電影|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自己的人生好像就在一塊黑板上寫好了,而旅行,就是擦去其中一些...」

12部旅行類電影,推薦給大家!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涉足荒野》Wild 評分7.7

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單獨完成的走出荒野的任務,獲得心靈救贖的故事。

-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評分8.6

真人事件改變故事,一個家庭富裕的大學生畢業後踏上了一條回歸自然的路。

-

《朝聖之路》The Way 評分8.4

帶你讀懂生活的意義領略生命的真諦。

-

《岡仁波齊》 評分7.7

是藏族人們夢想中要朝聖的神山,它用自己至純至善的氣息輻射著整個青藏高原。

-

《美食、祈禱和戀愛》Eat Pray Love 評分7.3

一個女人在義大利,印度和印尼巴厘島三個地方的旅途故事。這部電影更適合女性觀看,豆瓣譯名「飯禱愛」真的亮了。

-

《伊蒂》Edie 評分7.8

一部溫暖而善良,又充滿生活願景的真實感情。

「這幾天我很開心,我都忘了上次這么開心是什麼時候」

-

《摩托日記》Diarios de motocicleta 評分8.5

20世紀最後的理想主義者切格瓦拉24歲時環游南美大陸的騎行之旅。

-

《最後一周》One Week 評分7.9

獨自踏上橫穿加拿大的西行之旅,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反思著自己的過去。

-

《練習曲》 評分8.0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做了」

用單車環島的方式完成台灣旅行。

-

《在恆河游蝶泳》ガンジス河でバタフライ 評分7.8

「我去世界旅行,只想去看人們的笑臉。」

-

《史催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評分8.5

一個73歲高齡的老頭,駕著他用鏟草機外加拖箱改裝的最簡陋最老邁的「房車」......

-

《極寒之路》The Frozen Road 評分:暫無

獨自一人騎著單車深入加拿大寒冷的腹地以及北極海,露宿在星空之下挑戰人類在大自然中的生存極限。

-

㈨ 風景絕佳的10部電影,景色美到哭

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清明小長假如約而來。不知你是否正奔波在出遊的路上,還是停留在辦公室的格子間……

奉上10部風景絕美的電影,希望這里,有你喜歡的城市,有你計劃著此生必往的地方。

『 白日夢想家 』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看過之後簡直對冰島不能更嚮往。

沃特.密提是一名在《生活》雜志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他性格內向,甚至無法跟心儀的同事謝莉爾開口搭訕,面對生活他像個旁觀者,時常「放空」做白日英雄夢。直到有一天公司被並購……

『 怦然心動 』

韓寒翻譯台詞: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樹上的故事,美麗的樹上的風景,還有美好的初戀。一部干凈唯美又正能量的愛情電影。

『 傲慢與偏見 』

很多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愛情片,每一次都被達西先生從清晨鄉村薄霧中緩緩向伊麗莎白走來時的場景感動到。這部片子,就是一場戀愛。

『 小森林·冬春篇 』

因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

這里沒有過多時尚文明的色彩,當地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他們靠天吃飯,靠著雙手經營人生。

『 心花路放 』

二手音響商耿浩婚姻失敗,他想用錘子爆小三的頭卻遲遲沒有勇氣,幸虧在劇組做製片的兄弟郝義及時發現自暴自棄的耿浩,決定帶著耿浩開啟一段「治癒之旅」。

於是一對好基友帶著一隻狗上路,邂逅三千公里的「桃花」……

『 致命伴侶 』

美國遊客Frank獨身遠赴歐洲一心治療情傷,卻在火車上邂逅了背景神秘的性感女子Elise。

正當Frank陶醉在二人世界之際,危機卻漸漸迫近,自巴黎開始被追蹤監視,來到威尼斯更惹來各方人馬追殺……

『 午夜巴黎 』

巴黎一直都是很多人心中浪漫的標桿。

吉爾攜未婚妻伊內茲陪著岳父岳母來巴黎度假。他希望留在巴黎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但是伊內茲及其父母堅決反對。在一次用餐時,伊內茲遇到了昔日同學保羅夫婦,他們一同出遊……

『 給朱麗葉的信 』

蘇菲·霍爾是《紐約客》的調查員。她的未婚夫維克多為開餐館忙碌著。他們來義大利的維羅納旅行。

不過維克多卻醉心於品嘗美食,對她疏於照顧。兩人感情因此矛盾叢生。蘇菲閑逛到許願牆下發現很多人給朱麗葉寫信……

『 狐狸與我 』

幾乎無台詞的片子,但是卻十分吸引人。

小女孩和狐狸在大自然的四季里建立起來的信任與友誼,還有宜人清爽的自然風光。人與動物的搭檔,永不過時,永遠溫馨。

『 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 』

孤獨的小天才逃家,最後重新找到家的溫暖的治癒故事。

一路帶你領略美國火車線路自助游沿途風景:熟悉的顏色,美的不像話的畫面,巧妙的小想法,以及讓人過耳不忘的配樂……

這些僅僅是一小部分,還有很多風景絕美的片子,比如拍攝於愛爾蘭的《閏年》、維也納取景的《愛在黎明破曉前》、美國經典喜劇《初戀50次》……

那麼你最喜歡的是哪部電影中的風景?哪個城市又是你一直想去的呢?

㈩ 20部經典的戶外探險電影

電影是對人生寬度的無限探索,不知你們認同與否。廣大戶外人究竟適合看什麼電影,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關於20部經典的戶外探險電影,歡迎借鑒參考。

01、極地重生 As Far As Feet Will Carry Me (2001)

本片曾獲多項國際大獎,其情節源自一個真實的逃亡故事。二戰末期,德國軍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戰爭中淪為戰俘,被處以25年的刑期,而此時他懷孕的妻子和女兒則完全沒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還能活著回來。經過漫長的跋涉,一行戰俘被送到了一個勞改場,那裡沒有圍牆也沒有柵欄,然而極度的嚴寒和千里冰原則成了難以逾越的屏障。

這里位於西伯利亞東部,初到之時,由於天氣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礦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煉獄。科利基文斯從來沒有忘記遠方的親人,一次失敗的逃亡讓他飽受看守的虐待,然而這卻更加堅定了他要逃出這里的決心。後來在年邁的醫生的幫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離勞改場,從此獲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將是長達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積雪覆蓋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開始了漫長的回家之路。

02 、垂直極限 Vertical Limit(2000年)

喜瑪拉雅山脈西麓高聳入雲的K2峰是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世界第二高山峰。早在1892年就有歐洲的登山隊嘗試攀登K2峰,不過直到1954年才由一支義大利探險隊順利登頂,實現了征服K2的願望。

彼得(克里斯 奧唐納飾)本是一名登山好手,不過由於父親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喪生,所以彼得下定決心放棄登山。而彼得的妹妹安妮(羅賓特妮飾)卻不願就此放棄,兄妹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安妮自行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向K2峰發起沖擊,不料遇上突變氣候,探險隊被困峭壁之上,進退維谷。為了營救安妮,彼得不得不披掛上陣,再度挑戰K2極限!

03 、聖母峰 Everest(1998年)

這是以超大電影機拍攝的聖母峰影片,機器是IMAX公司製造。在一九九六年花了三百五十萬美元,相當於一億二千萬台幣到尼泊爾實地拍攝的。此片必須在特殊熒幕和 IMAX放映機才能放映。台灣曾在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放映,現在由美國發行錄影帶銷售,是值得欣賞的影帶。

04 、絕嶺雄風 Cliffhanger(1993年)

海拔4000米上的殊死較量,帶給你絕對震撼和整整120分鍾的心跳。這一次敢和史泰龍作對的,是一座全世界只有12個人能爬上的山峰,和一群山頂上的亡命徒。令人眩暈的高度,充滿野性與力度的攀岩,比湯姆 克魯斯更漂亮的攀登動作,史泰龍的電影也由此攀上了一個高峰。

加比是一位高山拯救隊隊員,在一次援救行動中,由於所用設備的質量有問題,令他最好朋友的女友命斷山谷,加比自此不願再攀雪山,並准備離開這個傷心地。就在他力勸女友和他同行時,恐怖份子奎連率領手下劫持了攜帶巨款的美國財政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在雪嶺上。飛機失事後,贓款散落在山嶺之上,加比和同伴在救援過程中成了恐怖分子的人質,被迫幫助恐怖分子去找尋那些遺落在雪山中的巨款。

05 、八千米死亡線/K2: The Ultimate High (1992年)

泰勒是個事業有成的檢察官,哈洛則是個大學里物理學頂尖教授,前者個性自私、驕傲、激進絕不讓任何事物擋住他的成功道路;而後者則是善良、體貼有正義感的好人。二人皆有共同的目標─爬超過八千米世界各山。

這部電影1991年出品,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如果不是對登山感興趣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新意的片子。如果為觀摩K2攀登,這部片子要比《垂直極限》更為真實,甚至連背著美元去登K2這樣的小細節都反映到了。

06 、南極大冒險 Eight Below (2006)

動物與人之間互救互助,不舍不棄的感人故事,冰天雪地的南極迎來了三個科考隊員,他們要前來搜尋一塊隕石,隨行的還有八條雪橇狗。南極風景優美,三人驚嘆不已,然而危險卻也隨著美景到來。幾天之後,一場暴風雪讓他們嘗到了苦頭,其中一名隊員掉進了薄冰下的冰水裡面,危在旦夕,幸得雪橇狗奮身相救,隊員才脫險——這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序曲,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頭。

狂暴的風雪在肆虐著南極大地,科考隊員進退兩難,在惡劣的天氣和環境下掙扎求生。而此時,他們只能決定放棄那八條忠實的雪橇狗。當三人安全返回的時候,他們怎樣也放不下那些還陷於危難的狗。為了挽救它們,三人沿途折回,回到了那片南極大地。

07 、南極日記 (2005)

以南極探險隊隊長崔道衡(宋康昊飾)為首的6名隊員在征服南極的過程中,最小的隊員名宰(劉智泰飾)發現了80 年前遇難的英國探險隊的一本南極日記,日記中記載的英國探險隊同樣由6人組成。

隨著這本南極日記的出現,探險隊開始遭遇種.種磨難……先是奇怪的疾病、然後是糧食的短缺、接著是一個又一個的意外、隊員相繼死亡。最終,探險隊還是來到了距離南極大陸海岸最遠的地點——南緯82度08分,東經54度58分的「不可抵達點」。

08 、南極堅忍號

The Enrance:

Shackleton's Legendary Antarctic Expedition (2000)

一九一四年,英國探險家薩克頓第三次遠征南極。他和廿八名船員乘坐一艘三桅木船「堅忍號」出發,在南極對開海面被冰塊困住。十個月後船被壓成碎片,唯有另找生路。一九一六年,全體船員才逃出生天。期間過程由隨團的澳洲攝影師赫利拍下,保存至今的有百多幅黑白照和多段電影菲林。單看這些精彩畫面就知這班人意志如何堅強,再加上當事人的日記和導演畢拿自己帶隊去南極現場拍。

09 、最狂野的夢想:征服珠峰(2010)

1924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的喬治·馬洛里與登山新手安德魯·歐文組隊,嘗試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最終一去不復返,而有關兩人死前是否成功登頂的爭議也成為人類登山史上著名的「馬歐之謎」。1999年,美國著名登山家康拉德·安柯(Conrad Anker)在珠峰的「死亡地帶」發現了馬洛里的遺體。從此以後,康拉德·安柯的生活便與馬洛里的故事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10 、127小時 127 Hours (2010)

本片是由英國導演丹尼 鮑耶(Danny Boyle)為福克斯探照燈公司拍攝,可謂是2010年最熱門的大片之一。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美國登山青年阿倫 拉斯頓(Aron Ralston)斷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岩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先後將橈骨和尺骨折斷,用自己的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然後用小刀從肘部將 右前臂硬生生切斷。從岩石下脫身後,為了與失血搶時間,他以超人的毅力爬過狹窄和風力強勁的峽谷,緣繩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後與營救人員相遇,終於成功生還。

11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 The Alps (2007)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是2005年9月IMAX電影公司跟隨美國登山家John Harlin,記錄其從北壁登頂艾格峰的影片。40年前,他的父親約翰 哈林二世1966年在攀登艾格峰北壁垂直路線時因繩索斷裂而遇難,拍攝這部影片也算是對其父親的紀念了。

12 、險峰 Steep (2007)

《險峰》是一部關於高山滑雪的紀錄片,它展現了高山滑雪運動的冒險、優美、以及滑雪板上的那些優美的瞬間,是高山滑雪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視覺盛宴。高山滑雪運動開始於1970年的法國,那個時候,該運動因為有極高的危險性,被認為是與自殺無異。

13 、觸摸世界之巔Touch The Top Of The World(2006)

埃里克魏亨梅爾由於患有先天性的視網膜分離症,而在十三歲時徹底失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迷上了攀登,並先後征服了世界三大洲的最高峰……一次偶遇,埃里克邂逅了攀登名家PV,在他的鼓勵下,埃里克決心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埃里克的妻子雖然心疼丈夫,但為了他實現一生的夢想,還是果敢地支持他向珠峰挺進。在攀登的過程中,埃里克和他的隊友PV、克里斯、傑夫以及夏爾巴人昂不畏艱險、齊心協力、互相幫助,最後終於站到珠峰的頂峰,觸摸到了世界之巔,埃里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到達珠峰的盲人。

14 、卡瓦格博(2006)

這是一個有著東方式神秘色彩的''人與雪山''的故事。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是藏傳佛教的朝拜聖地,在當地的文化里,山有自己的生命,有著不能染指的聖潔。然而,在外人尤其是登山者的眼裡,「卡瓦格博」只是一個不過只有6740米,幾乎不被列如專業級登山者清單的高度。

然而,就是為了征服這個高度,1991年1月3日中日登山隊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時遭遇雪崩,17名隊員無一生還,山難震驚中外,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1996年11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再次攀登梅里雪山,最後還是以神秘的原因失敗。

本片通過對山難倖存者的訪問,以及當時拍攝的珍貴影像畫面,講述中日聯合登山隊兩次攀登卡瓦格博雪峰驚心動魄的過程,以及登山者與當地藏民之間的文化差異、文化沖突,故事真實而感人。

15、茶馬古道-德拉姆(2004)

自古以來中國的雲南省以馬幫運輸茶、鹽、糧食的古道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馬幫就像今日的汽車,在山路中將背上的貨物運往各地,「茶馬古道」因此而得名。

本紀錄片的拍攝重點位於雲南、四川、西藏境內的橫斷山脈。它將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連接在一起,平均海拔為二千五百米以上,其中高黎貢山、碧 羅雪山、梅里雪山三大山系形成三個峽谷,而且山巔終年積雪。因為南北山勢,亞熱帶的季候風可以進入峽谷中。這里形成的獨特自然氣候,森林、水資源極大豐富,由亞洲的動、植物博物館之稱。

在這片土地上,藏族、怒族、獨龍族、納西族、傈僳族已居住了上百年近千年。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從峽谷中流過,源頭是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這個神奇的地區被人稱之為「香格里拉」。而「茶馬古道」在這個神奇的地方穿行,本片生動展現了生活在這塊神奇土地內的原著民族及文化氛圍,是背包客們的珍貴參考資料。

16 、冰峰168小時 (2003年)

1985年,來自英國的兩名登山者准備征服高達21000英尺的秘魯安第斯山Siula Grande 峰。成功登頂後下山途中,災難發生了。一個名叫喬辛普森的登山者不慎跌下一個陡坡,並且摔斷了右腿。在他下面是萬丈深淵,而向上又無法攀爬。他的同伴西蒙耶茨只好用救生繩緊緊拉住他,並且在暴風雪中隨其一起下降。但在降下3000英尺時,辛普森不幸又落進了一個狹窄的冰縫中,而此刻西蒙懸在他的頭頂,而自己又卡在縫中動彈不得。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維系兩人生命繩子已不堪重負,隨時都有同 時跌下山谷的危險,況且嚴寒已經把兩人幾乎凍僵。出於無奈和對生存的無望,耶茨只好割斷繩索,自己攀爬出陡壁,回到大本營地。就在耶茨准備撤離時,他看到了拖著傷腿回來的辛普森。

17、攀登梅魯峰 Meru (2015)

3個精英登山者在他們經歷傷心的事情的時候拋下一切,只帶著友情,一同前往登山界的魚翅之地,從未有人成功登頂的梅魯峰,這里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在喜馬拉雅山脈進行的冒險登山運動中這是令人夢寐以求的第一次攀登。

18、高山上的夏爾巴人 Sherpa (2015)

本片由珍妮佛皮頓導演操刀,講述著珠穆朗瑪峰的夏爾巴人在2014年4月18日發生的致命雪崩奪走16位夏爾巴同胞性命後,如何團結走出傷悲,更誓言要奪回屬於他們的聖山。

這是一部非常撼動人心的電影,帶領我們前往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實際深入夏爾巴人的生活,真正認識這群讓攀登珠穆朗瑪峰成為一種文化的當地人。

19、珠峰清道夫 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 (2018)

一支由20位登山專家組成的尼泊爾探險隊出發前往聖母峰的「死亡地帶」,為的是清除超過海拔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復這座神聖山峰的風采和消除1.3億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污染。「死亡地帶」名稱的由來是因為該區氧氣極為稀薄、氣溫極低而且地形險惡。雖然陸續有清理行動,一點一滴的將垃圾帶下山,但從沒有人敢誇口說真的解決了「死亡地帶」的污染問題,在那裡有150具遇難的登山者屍體和超過100,000磅垃圾。這次登山隊再次攀登到了最高峰,並記錄下了一場生與死的旅程。

20、徒手攀岩 Free Solo (2018)

亞歷克斯·霍諾德從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岩,此後嘗試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長岩是自己的 「終極目標」。為此,他准備了一年半的時間,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岩。他表示,自己這樣做並非為了進行預演,而是反復嘗試不同的岩點,研究攻克最難的區域。紀錄片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岩的壯麗景色及霍諾德登頂的歷史時刻。除此之外,片中還回顧了他怎樣處理極限目標帶來的生命風險,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從而在無繩索保護的情況下保證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