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靈的主要作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絕境逢生 (1994) .... 李先生
義膽忠魂 (1991)
綁架卡拉揚 (1988) .... 萬老頭
兇手與懦夫 (1987)
性命交關 (1986) .... 蘇宗棠
八仙的傳說 (1985) .... 劉知府
為什麼生我 (1984) .... 王師傅
浪花細沙 (1983) .... 老者
清水店 (1983) .... 秀蘭爹
心靈的火花 (1982) .... 陳師傅
這不是誤會 (1982) .... 林會計
阿Q正傳 (1981) .... 地保
御馬外傳 (1981)
子夜 (1981) .... 莫干丞
巴山夜雨 (1980) .... 關盛軒
雪花和栗子球 (1980)
金鎖 (1976) .... 史德貴
血碑 (1964) .... 老傳達
魔術師的奇遇 (1962) .... 電影廠演員
女理發師 (1962) .... 中年客人
鐵窗烈火 (1958) .... 偽警備大隊長
阿福尋寶記 (1957) .... 永祥父
球場風波 (1957) .... 老王
李時珍 (1956) .... 門客乙
鐵道游擊隊 (1956) .... 匪營長
小白旗的風波 (1956) .... 組員
天羅地網 (1955) .... 匪處長
渡江偵察記 (1954) .... 敵炮兵參謀
關連長 (1951) .... 小杜
姊姊妹妹站起來 (1951) .... 二伙計
有一家人家 (1951) .... 偽聯絡官
光輝燦爛 (1951) .... 特甲
腐蝕 (1950) .... 老表
我這一輩子 (1950) .... 辮子兵
趙一曼 (1950) .... 老董
表 (1949) .... 庶務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鋼花遍地開 (1958) .... 導演
『貳』 著名演員張芝華:婚變導致人生低谷,再婚收獲幸福
張芝華成名很早,上世紀80年代就在影壇佔有一席之地,相繼主演了《大刀記》《雪青馬》《好事多磨》《忘不了你》《清水店》《流亡大學》《女大當婚》等眾多影片。
近些年來,她又出演了《兒女情長》《趙先生》《我的美麗人生》《兒女情更長》《未婚妻》《孩奴》《最後一張簽證》《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系列影視劇,深受觀眾喜愛。
張芝華有過一段失敗婚姻,前夫是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小生郭凱敏,兩人育有一個兒子。離婚後張芝華的人生陷入低谷,直到與著名畫家查國鈞再婚,她的人生才重新起航……
張芝華1958年出生於上海,少女時代明眸皓齒,說一口標准而流利的普通話。在上海霍山路第二小學讀書時,張芝華就是學校廣播電台的播音員。
當時上海有各種重大國事訪問的接待活動,張芝華經常代表少先隊員向外國首腦獻花。他們喜歡聽京劇,於是張芝華就學唱《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
正因為如此,張芝華迷上了京劇,並擔任上海少年兒童廣播合唱團的京劇演員。現在張芝華是資深的京劇票友,青衣、老旦都能唱。
197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籌拍黑白電影《小將》,中叔皇導演選中張芝華扮演重要角色。其實該片此前拍過一次,相關部門不滿意,這次是重拍,演員基本都換了,張芝華幸運地得到了替補機會。這時她才17歲,正上高中。
《小將》公映後,上影廠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覺得張芝華是可塑之才。於是,通過種種努力,她將張芝華吸收為上影廠演員劇團的學員。
上影廠巨星雲集,白楊、趙丹、張瑞芳、程之等,經常與張芝華見面。他們很喜歡這個眼睛大大的,朴實可愛的小姑娘,悉心指導她表演。
幾年間,張芝華在《放下你的鞭子》《萬水千山》《甜蜜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多部話劇中擔綱主角,演技得到了磨配舉礪。
1980年,張芝華接拍影片《好事多磨》,與當紅小生郭凱敏因戲生情。郭凱敏與張芝華同齡,吉林長春人,他身高1.75米,儒雅帥氣。1976年,郭凱敏中學還沒畢業,就進入上影廠當演員。
那時郭凱敏與張瑜因主演《廬山戀》而紅極一時,張芝華傾慕郭凱敏的帥氣和才華。郭凱敏也欣賞她的朴實和善良。
郭凱敏家在外地,能夠找個上海女朋友,意味著在上海有了依託。張芝華的父母見過郭凱敏,對他也很滿意。
1985年,張芝華與郭凱敏在上海低調結婚。
不久,團里准備讓張芝華和郭凱敏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屬於帶薪深造。經過一年的復習,兩人都考上了,張芝華的成績比郭凱敏還好。
但團里按相關規定,夫妻倆只能去一人。於是張芝華主動退出,將機會讓給了郭凱敏。
也就在這年,張芝華懷孕了。她很少接戲,在家裡養胎,支持郭凱敏上大學。盡管工資不高,她省吃儉用給丈夫寄錢。
1987年,張芝華做了媽媽,在上海誕下兒子。此後,她基本淡出影壇,在家帶孩子。
郭凱敏從北電畢業後,事業越來越好,而張芝華因受家庭和兒子拖累,幾乎沒有作品公映。夫妻事業的不對等,不知不覺就給婚姻蒙上了陰影。長期的聚少離多,也讓張芝華與郭凱敏變得越來越陌生。
郭凱敏是「萬人迷」,經常有女影迷給他寫求愛信。雖然這不是他的錯,但無形中給張芝華帶來了壓力。因此夫妻倆一見面就發生磕絆,再捆綁在一起,只會彼此傷害。
1991年,兒子剛4歲時,巧唯張芝華與郭凱敏離婚了,兒子跟隨她生活。因在婚姻中付出太多,離異給培寬碧張芝華帶來的傷害也就更大。
離異不久,郭凱敏與演員劉曉春再婚,而張芝華艱難地帶著兒子生活。
婚變讓張芝華的人生陷入低谷。那時她臉色不好,人也發胖了,經常在家裡流淚。為了養活自己和兒子,張芝華開始復出拍戲。她出去拍戲時,就將兒子交給父母照顧。
然而霉運一個接一個。她接拍影片《淮海戰役》,該片投資過億,張芝華演得非常出彩。但公映前夕,由於種種原因,張芝華所有的鏡頭被刪得一個不剩,演員表裡也沒有她的名字。
後來,有人找張芝華拍戲,演片中女主角,臨開機時她又被莫名換下來了。
她主演的影片《趙先生》在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獲得金獎,在國內卻沒有公映。
直到1996年,張芝華主演家庭倫理劇《兒女情長》,事業才走上正軌。次年張芝華再婚了,丈夫是著名畫家查國鈞。
他比張芝華大15歲,江蘇崑山人,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本來張芝華對婚姻心灰意冷,是查國鈞的才華、人格魅力和慈愛,溫暖了她的心。
查國鈞胸懷寬廣,對張芝華的兒子視如己出。他告訴張芝華:「我愛你,也會愛你的兒子。你放心,我以後不會做狠心的繼父。」這番話打動了張芝華。
婚後,張芝華與丈夫跨國分居。不拍戲時,她就會去美國與丈夫團聚。在美國的日子裡,她一是照顧查國鈞的生活,二是看好萊塢電影,提升自我。
兒子漸漸長大後,與郭凱敏有隔閡,在心裡抵觸父親。張芝華知道,這種情緒不利於兒子的 健康 成長。於是她經常開導兒子:「我與你爸分開,雙方都有責任,並不是他一個人的錯。雖然我們不在一起了,但你爸對你的愛一點也沒少。」
張芝華還創造條件,讓兒子與郭凱敏相處。漸漸地,兒子對郭凱敏的怨恨消失了,父子關系恢復正常。
隨著張芝華年齡一天天增大,丈夫考慮她在兩個國家往返太辛苦,便回到上海定居。他一邊在上海戲劇學院擔任研究生導師,一邊創作油畫作品,在全國各地開畫展。
雖不是原配夫妻,但張芝華與查國鈞互相欣賞,志同道合,很有共同語言。查國鈞一直體諒疼愛張芝華。
一次,張芝華與香港演員一起拍戲,劇組對香港演員高看一等,而輕慢大陸演員。張芝華受不了這種屈辱,決定退出劇組。她給丈夫打電話:「家裡還有多少錢?我准備賠給劇組當違約金。」
丈夫告訴她:「你什麼時候要錢,我給你打過去。」於是張芝華將劇本退還給導演,決定離開劇組。
導演看到她在劇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心得體會,被她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於是導演和製片人向張芝華道歉,請她繼續留在劇組。
是丈夫給了張芝華底氣,這樣她才能理直氣壯地維護尊嚴。
2021年6月,張芝華與查國鈞再婚24年了,夫妻倆始終情深意篤,從沒吵過架。而且張芝華的兒子也將查國鈞當親生父親,一家三口幸福和諧。
張芝華走出婚變的人生低谷後,終於在再婚中找到了幸福,並讓事業重新起航!
-END-
『叄』 電影演員張芝華在影視劇暗花伴演什麼角色
張芝華(演員)
張芝華 張芝華,中國電影演員。自步入影壇,相繼在《好事多磨》、《女大當婚》、《忘不了你》、《滴水觀音》等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1992年張芝華擔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獲得了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她的表演鬆弛、自然,能把握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色,很好地發揮了綠葉的作用。在短短二年時間里,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代表作品有《回家的誘惑》、《新兒女情長》、《寶貝》、《杜拉拉升職記2》、《孩奴》等。由其出演的《未婚妻》於2013年10月26日在湖南衛視首播。
早年經歷
張芝華初中時考入上海兒童藝術劇院。1976年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劇團的演員。
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間,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部隊,豐富自己的創作內涵。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雄心勃勃地在銀幕上整裝待發。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和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成了觀眾喜愛的電影演員。對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太重要了。後來,張芝華相繼參演《好事多磨》、《女大當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鬆弛、自然,能把握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色,很好地發揮手畢御了綠葉的作用。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大學生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用心去演,畢業典禮上那段情緒激昂的演講,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
中顯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獲得多方贊譽。
張芝華當時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不被認可。但溫柔善良的張芝華以自己的真誠對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凱敏事業上的發展,把個人的事放在了幕後,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結婚之後,張芝華生了兒子,這些年在事業上她幾乎沒有什麼作品,而就在這個階段,張芝華和郭凱敏的婚姻有了危機。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她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後來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
演藝經歷
張芝華
出道
張芝華出道很早,當人們把看電影當作是一項很隆重的活動時,她已開始在銀幕上嶄露頭角了。 當時的張芝華被認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員,成了上影廠重點培養的對象。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時間里,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部隊,每到一處,觀眾的熱情和質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豐富了她的創作內涵。
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像是被大風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銀幕上整裝待發。 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銀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觀眾極畢岩為喜愛的電影演員。張芝華流淚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卻失去了一些屬於她的機會。張芝華對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好演員開始懷疑,她曾向領導申請改行做電影剪輯。
自步入影壇以來,張芝華相繼在《歷盡滄桑》、《女大當婚》、《忘不了你》、《滴水觀音》等影片中承擔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損壞、天然,能主宰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容,很好地發揚了綠葉的作用。
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錢大」弟子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惟一去演數敬,在結業典禮上,那段心緒鼓動感動的陳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中顯示了人人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取良多方褒揚。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斗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無情人》、《燭光里的淺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豪情耿直,暢快利落的中年女性頭像,這些人物當然從個人上看精神風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並不把她們混為一談,她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觀後決不讓人產生雷同之感。觀罷張芝華的表演的確能讓人領悟「角色無大小」這句話的含義,有時觀眾甚至忽視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張芝華的精彩表演是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的。 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幾年來張芝華一心忙於電視劇的演出,《兒女情長》是她新的作品,再飾一個潑辣熱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主持人生涯
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變,張芝華接受了電視台的邀請,主持一檔以反映人物心靈交往的談話類節目《走進心世界》,在錄制節前,張芝華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訪,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使節目有聲有色,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當人們稱贊張芝華令人耳目一新時,張芝華並不得意,而是坦誠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這個新領域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善演中年婦女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大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有情人》、《燭光里的微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乾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這些人物雖然從整體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觀後決不讓人產生雷同之感。觀罷張芝華的表演的確能讓人領悟「角色無大小」這句話的含義,有時觀眾甚至忽視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張芝華的精彩表演是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的。
1992年張芝華擔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極有個性的紮根老區生產建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認為是張芝華從影十多年來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一個角色,影片受到了廣大觀眾尤其是農村觀眾的普遍歡迎,獲得了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張芝華一心忙於電視劇的演出。在《兒女情長》、《何須再回首》、《居委主任》、《希望來臨》、《棋王恩怨》、《重返石庫汀》、《東京歸雁》等電視劇中,張芝華活靈活現地將一個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婦女演的維妙維肖。
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07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友情客串護士 許鞍華 ----
2006 《悲劇發生之後》 ---- 金麗妮 ----
2000 《一生死一回》 ---- 史鳳和 ----
1998 《趙先生》 周若敏 呂樂樂 ----
1997 《男人的肩膀》 ---- 包啟生 ----
1992 《沂蒙山人》 宋慶蘭 趙煥章 ----
1992 《夢酒家之夜》 林麗 達式彪 ----
1991 《燭光里的微笑》 麗萍媽 吳天忍 ----
1990 《都市刑警》 周茹英 沙 潔 ----
1987 《女大當婚》 ---- 楊蘭如 ----
1985 《流亡大學》 陳靜芳 吳貽弓 ----
1983 《清水店》 秀 蘭 王秀文 ----
1982 《忘不了你》 楊 秀 張惠鈞 ----
1982 《魂系藍天》 小 俞 於本正 ----
1980 《好事多磨》 珍 珍 宋 崇 ----
1980 《等到滿山紅葉時》 小 王 湯化達、於本正 ----
1979 《雪青馬》 護士小張 宋 崇 ----
1977 《大刀記》 王 蘭 導演:湯化達、於本正 ----
1976 《新風歌》 李迎風 趙煥章、魯韌 ----
1975 《小蔣》 楊波 中叔皇 ----
電視劇作品
2014 陽光警察 ---- ---- ----
2013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 馮子楨 林合隆 焦俊艷,王雷,翟天臨,楊恭如,陳彥妃,馨子
2013 寶貝 孫母 夢繼 張萌,張鐸,雷佳音,牛莉
2012 孩奴 盧母 謝鳴曉 胡可;沙溢
2012 未婚妻 藍母 陳慧翎 丹尼斯吳
2012 兒女情更長 童建華 沈星浩 奚美娟
2011 心術 美小護母親 楊陽 張嘉譯、吳秀波、海清
2011 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離婚母(客串) 盧倫常 薩 薩日娜,方子哥,姚芊羽,趙正陽,代樂樂
2010 我的美麗人生 張會計 汪俊 馬蘇、黃海波
2010 回家的誘惑 范母 林添一 秋瓷炫;凌瀟肅
1995 看不懂的女人們 ---- ---- ----
1995 上海女性 ---- ---- ----
1995 兒女情長 童建梅 ---- ----
1995 鍾點女工 ---- ---- ----
1994 大上海屋檐下 白秀鳳 ---- ----
1994 圍城 ---- ----
1994 哎喲,媽媽 ---- ---- ----
1994 東方小故事 ---- ---- ----
1993 女人們 ---- ---- ----
1991 這里也是戰場 ---- ---- ----
1985 山道彎彎 ---- ---- ----
1984 結婚進行曲 ---- ---- ----
1983 小裁縫 ---- ---- ----
話劇作品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飾演 柏萬青
其他作品
欄目主持人:2000年曾擔任上海教育電視台《走進心世界》欄目主持人
廣告代言:同時為上百集電視片配音,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動畫片《奧特曼》《來自俄羅岡的愛》等;
配音:拍攝廣告「娃哈哈」「紅碗牌味精」
京劇:曾參加演出京劇《龍鳳呈祥》
個人生活
要說委屈的事,還不僅僅在於事業。當時,作為自己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自《廬山戀》後,郭凱敏主演的《小街》《賣大餅的姑娘》等一系列影視劇紅透大江南北,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是不被認可的,許多場合張芝華心裡的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但溫柔善良的張芝華以自己的真誠對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凱敏事業上的發展,把個人的事放在了幕後,她滿心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
結婚之後,張芝華生了兒子,這些年在事業上她幾乎沒有什麼作品,而就在這個階段,張芝華和郭凱敏的婚姻有了危機,當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之後,張芝華已變的精疲力盡,生活和事業對她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張芝華開始發胖,帶著兒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艱難,為了給獨生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張芝華一頭扎進了錄音棚,沒日沒夜地工作,她已變得沒了自我。
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張芝華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張芝華開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廠拍《夢酒家之夜》,其中有一個角色張芝華特別喜歡,於是她主動去找導演,但當時許多人對張芝華的表演沒有信心,為了角色,張芝華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提出可以試鏡頭,在張芝華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獲得了成功,正是張芝華信心倍增時,一家報紙在評論張芝華的成功表演時,居然說「離婚的經歷,讓張芝華在角色有了真實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為張芝華的經歷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看不懂啦,女人們》,張芝華把企業的下崗女工演的活靈活現,為此電視劇還獲得了金鷹獎和飛天獎,但此時傳來的輿論卻是,張芝華原來這么俗氣,怪不得郭凱敏要同她離婚。
張芝華茫然了,經歷了人生眾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這段時間里,張芝華閉門不出,一頭扎進書堆里,拚命學習並把自己的愛傾注在對獨生子的關心培養上。也就在這時,旅美畫家李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共同的愛好和李國鈞對人的理解關心,讓張芝華體驗到成熟的魅力和溫暖,在和李國鈞的交往中張芝華的性格和思想也變的成熟,張芝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開始不在乎別人對她的評說,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張芝華留下了一長串角色,《離婚前後》《燭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論戲多戲少,張芝華都認真對待,使她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形象飽滿,真實可信。
張芝華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面對眾多贊揚,張芝華反而很平靜。
望著張芝華執著的目光,有理相信,憑著她的勤奮和努力,在以後的演藝生涯里將會奉獻給觀眾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榮譽記錄
電影
《趙先生》獲1998年瑞士洛加諾 最高獎金豹獎(女主角)
《沂蒙山人》獲1995年農民電影展最佳故事片獎
電視劇
《這里也是戰場》獲布拉格國際電視最佳電視獎(女主角)
《女人們》獲金鷹獎二等獎、四川國際電視片短片一等獎
《兒女情長》獲金鷹獎一等獎、寶鋼杯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
《阿旺乖乖》獲金鷹獎短片一等獎
『肆』 清水店的介紹
《清水店》,中國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3年,這部電影通過徐三嬸及雙喜、秀妮夫婦開設個體面館的經歷,反映了兩代人對黨的政策的不同理解及三中全會後農村出現的新面貌。60年代初他們曾參加西北建設並相愛過,但又分開……而今他倆卻在生活的洪流中走著不同的道路,也引起了新的糾葛。
『伍』 清水店老電影為啥收不著
沒有片源。根據查詢清水店相關信息得知,清水店老電影沒有片源所以收不著芹大森。網上流傳的電影大部分是從DVD,BD等 渠道轉制而成,清水店等老電影年代久遠沒有發行過DVD,就沒有人轉制所以很難搜到。《清水店》由上海電影製片廠仿早出品,王秀文執導,孫景璐、馬冠英、張芝華等主演,於1983年上映嫌畝。
『陸』 哪裡可以下載完整的電影《清水店》
雙視去看看
『柒』 回家的誘惑里的張芝華演過什麼
電影作品
1975年《小將》 飾楊波 1976年《新風歌》 飾李迎風 1977年《大刀記》 飾王蘭 1979年《雪青馬》 飾護士小張 1980年《等到滿山紅葉時》 飾小王 1980年《好事多磨》 飾珍珍 1982年《魂系藍天》 飾小俞 1982年《女大當婚》 1982年《忘不了你》 飾楊秀 1983年《清水店》 飾秀蘭 1984年《滴水觀音》 1985年《流亡大學》 飾陳靜芳 1987年《女大當婚》 1990年《都市刑警》 飾周茹英 1991年《有情人》 1991年《燭光里的微笑》 1992年《夢酒家之夜》 1992年《沂蒙山人》 1997年《男人的肩膀》 1998年《趙先生》飾周若敏 2000年《一生死一回》 2006年《悲劇發生之後》 2007年《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友情客串護士 2010年《東風雨》 友情客串接電話的上海女人
電視作品
1983年《小裁縫》 1984年《結婚進行曲》 1985年《山道彎彎》 1991年《這里也是戰場》 1993年《女人們》 1994年《東方小故事》之《羲之墨池》飾王獻之的媽媽 1994年《圍成》 飾三嫂 1994年《大上海屋檐下》 飾白秀鳳 1995年《看不懂的女人們》 1995年《鍾點女工》 1995年《兒女情長》 飾童建梅 1995年《上海女性》 1996年《重返石庫門》 1997年《何須再回首》 1997年《上海滄桑》飾林阿霞(中年) 1997年《夢圓何方》 1998年《居委主任》 1998年《愛情漢堡包》 2000年《今晚無眠》 2000年《都是天使惹的禍》 飾林小如的媽媽梅梅 2001年《阿吆乖乖》 2001年《家族利益》 飾柳桂姑 2002年《老乾外傳》 2003年《星夢緣》 飾林母 2004年《和你在一起》 2005年《真愛之百萬新娘》 2006年《相思樹》 飾蕭母 2008年《傾城之戀》 飾徐太太 合作演員:陳數 黃覺 王學兵 2008年《夫妻一場》 飾許繼紅 2009年《我的美麗人生》 飾張會計 2009年《家後》 飾趙洪蘭
『捌』 張芝華簡介及詳細資料
青年時代
張芝 *** 中時考入上海兒童藝術劇院。1976年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劇團的演員。
張芝華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短短二年間,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段寬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毀燃運、部隊,豐富自己的創作內涵。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纖梁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雄心勃勃地在銀幕上整裝待發。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和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成了觀眾喜愛的電影演員。對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太重要了。後來,張芝華相繼參演《好事多磨》、《女大當婚》、《忘不了你》等影片,她的表演鬆弛、自然,能把握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色,很好地發揮了綠葉的作用。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大學生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用心去演,畢業典禮上那段情緒激昂的演講,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中顯示了自己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獲得多方贊譽。
張芝華當時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不被認可。但溫柔善良的張芝華以自己的真誠對待生活,她全力支持郭凱敏事業上的發展,把個人的事放在了幕後,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結婚之後,張芝華生了兒子,這些年在事業上她幾乎沒有什麼作品,而就在這個階段,張芝華和郭凱敏的婚姻有了危機。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她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後來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
情感生活
要說委屈的事,還不僅僅在於事業。當時,作為自己的男朋友郭凱敏在事業上如日中天,自《廬山戀》後,郭凱敏主演的《小街》《賣大餅的姑娘》等一系列影視劇紅透大江南北,張瑜和郭凱敏被當時的觀眾譽為最理想的黃金組合。郭凱敏生活中的女友張芝華反而是不被認可的,許多場合張芝華心裡的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她滿心希望在家裡感受到溫曖和理解……
當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之後,張芝華已變的精疲力盡,生活和事業對她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張芝華開始發胖,帶著兒子,生活上又十分的艱難,為了給獨生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張芝華一頭扎進了錄音棚,沒日沒夜地工作,她已變得沒了自我。
在張芝華最為艱難的時刻,張瑞芳像慈母般關心著她的生活並鼓勵張芝華在事業上要堅持不懈,有所作為。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張芝華開始了新的追求,上影廠拍《夢酒家之夜》,其中有一個角色張芝華特別喜歡,於是她主動去找導演,但當時許多人對張芝華的表演沒有信心,為了角色,張芝華忍受著內心的極大痛苦,提出可以試鏡頭,在張芝華全力以赴的努力下,角色獲得了成功,正是張芝華信心倍增時,一家報紙在評論張芝華的成功表演時,居然說「離婚的經歷,讓張芝華在角色有了真實的反映」,言下之意,角色的成功是因為張芝華的經歷所至,而非表演上的成功。 上影女導演武珍年邀張芝華主演了《女人們》《看不懂啦,女人們》,張芝華把企業的下崗女工演的活靈活現,為此電視劇還獲得了金鷹獎和飛天獎,但此時傳來的輿論卻是,張芝華原來這么俗氣,怪不得郭凱敏要同她離婚。
張芝華茫然了,經歷了人生眾多的曲折,倍感人言可畏啊!這段時間里,張芝華閉門不出,一頭扎進書堆里,拚命學習並把自己的愛傾注在對獨生子的關心培養上。也就在這時,旅美畫家查國鈞先生走進了張芝華的生活,共同的愛好和李國鈞對人的理解關心,讓張芝華體驗到成熟的魅力和溫暖,在和查國鈞的交往中張芝華的性格和思想也變的成熟,張芝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她開始不在乎別人對她的評說,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努力。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張芝華留下了一長串角色,《離婚前後》《燭光里的微笑》《沂蒙山人》《有情人》等等,不論戲多戲少,張芝華都認真對待,使她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形象飽滿,真實可信。
張芝華的努力沒有白費,她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面對眾多贊揚,張芝華反而很平靜。 為了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變,望著張芝華執著的目光,有理相信,憑著她的勤奮和努力,在以後的演藝生涯里將會奉獻給觀眾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新的人物形象。
從業經歷
出道
張芝華出道很早,二十五年前,當人們把看電影當作是一項很隆重的活動時,她已開始在銀幕上嶄露頭角了。 當時的張芝華被認為是最具可塑性的青年演員,成了上影廠重點培養的對象。張瑞芳一字一句地教台詞,程之成了她的京劇指導老師和京胡伴奏。在短短二年時間里,張芝華主演了《曝光》、《萬水千山》、《甜密的事業》、《送貨路上》等四部話劇。在老演員的帶領下,張芝華開始下生活,工廠、農村、煤礦、部隊,每到一處,觀眾的熱情和質朴都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里,豐富了她的創作內涵。
上影演員劇團又將張芝華送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正是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中,張芝華像是被大風鼓起的帆,雄心勃勃地逗留在銀幕上整裝待發。 就在這二年裡,陳沖主演了《小花》、張瑜、郭凱敏主演了《廬山戀》,這些生活中的好友在銀幕上取得了成功,成了觀眾極為喜愛的電影演員。張芝華流淚了,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機會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她卻失去了一些屬於她的機會。張芝華對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好演員開始懷疑,她曾向領導申請改行做電影剪輯。
自步入影壇以來,張芝華相繼在《歷盡滄桑》、《女大當婚》、《忘不了你》、《滴水觀音》等影片中承擔重要角色。她的表演損壞、天然,能主宰住整個人物的精神特質,頗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她飾演的角色雖多為配角,但在影片中並不黯然失容,很好地發揚了綠葉的作用。
1985年張芝華在影片《流亡大學》中飾演「錢大」弟子陳靜芳一角,戲雖不多,但張芝華惟一去演,在結業典禮上,那段心緒鼓動感動的陳述,演得情真意切,催人落淚。張芝華在該片中顯示了人人深厚的表演和台詞功力,影片上映後取良多方褒揚。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斗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無情人》、《燭光里的淺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豪情耿直,暢快利落的中年女性頭像,這些人物當然從個人上看精神風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並不把她們混為一談,她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觀後決不讓人產生雷同之感。觀罷張芝華的表演的確能讓人領悟「角色無大小」這句話的含義,有時觀眾甚至忽視了片中的主要人物而張芝華的精彩表演是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的。 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幾年來張芝華一心忙於電視劇的演出,《兒女情長》是她最新的作品,再飾一個潑辣熱情的中年女性形象。
主持人生涯
為使自己的形象定位上有所改變,張芝華接受了電視台的邀請,主持一檔以反映人物心靈交往的談話類節目《走進心世界》,在錄制節目前,張芝華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訪,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使節目有聲有色,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當人們稱贊張芝華令人耳目一新時,張芝華並不得意,而是坦誠道出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主持人這個新領域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演藝生涯
進入而立之年的張芝華以善於表演潑辣大膽的中年婦女著稱,她先後在《有情人》、《燭光里的微笑》、《夢酒家之夜》等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乾脆利落的中年女性形象,這些人物雖然從整體上看精神面貌似有相通之處,但張芝華賦予了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藝術內涵。
1992年張芝華擔任了影片《沂蒙山人》的女主角,她在片中飾演了一位極有個性的紮根老區生產建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的妻子形象,被認為是張芝華從影十多年來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一個角色,影片受到了廣大觀眾尤其是農村觀眾的普遍歡迎,獲得了山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4 陽光警察 ---- ---- ---- 2013 杜拉拉之似水年華 馮子楨 林合隆 焦俊艷,王雷,翟天臨,楊恭如,陳彥妃,馨子 2013 寶貝 孫母 夢繼 張萌,張鐸,雷佳音,牛莉 2012 孩奴 盧母 謝鳴曉 胡可;沙溢 2012 兒女情更長 童建華 沈星浩 奚美娟 2012 未婚妻 藍母 陳慧翎 丹尼斯吳 2011 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離婚母(客串) 盧倫常 薩 薩日娜,方子哥,姚芊羽,趙正陽,代樂樂 2011 心術 美小護母親 楊陽 張嘉譯、吳秀波、海清 2010 我的美麗人生 張會計 汪俊 馬蘇、黃海波 2010 回家的誘惑 范母 林添一 秋瓷炫;凌瀟肅 2000 都是天使惹的禍 林母(梅梅) 夢繼 李小璐;任泉;張延 1995 看不懂的女人們 ---- ---- ---- 1995 鍾點女工 ---- ---- ---- 1995 兒女情長 童建梅 ---- ---- 1995 上海女性 ---- ---- ---- 1994 大上海屋檐下 白秀鳳 ---- ---- 1994 東方小故事 ---- ---- ---- 1994 圍城 飾方鵬圖媳婦 ---- ---- 1991 這里也是戰場 ---- ---- ---- 1984 結婚進行曲 ----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07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友情客串護士 許鞍華 斯琴高娃 2006 《悲劇發生以後》 ---- 金麗妮 左翎 2000 《一生死一回》 ---- 史鳳和 ---- 1998 《趙先生》 周若敏 呂樂樂 施京明 1997 《男人的肩膀》 ---- 包啟生 ---- 1992 《夢酒家之夜》 林麗 達式彪 張燕 1992 《沂蒙山人》 宋慶蘭 趙煥章 陳裕德 1991 《燭光里的微笑》 麗萍媽 吳天忍 宋曉英 1990 《都市刑警》 周茹英 沙 潔 張曉林 1987 《女大當婚》 羅雪梅 楊蘭如 宋憶寧 1985 《流亡大學》 陳靜芳 吳貽弓 智一桐 1983 《清水店》 秀 蘭 王秀文 孫景璐 1982 《魂系藍天》 小 俞 於本正 吳競 1982 《忘不了你》 楊 秀 張惠鈞 張延平 1980 《等到滿山紅葉時》 小 王 湯化達、於本正 吳海燕 1980 《好事多磨》 珍 珍 宋 崇 龔雪 1979 《雪青馬》 護士小張 俞仲英 葉志康 1976 《新風歌》 李迎風 趙煥章、魯韌 趙靜參演話劇
2012年《柏阿姨的一天》飾演 柏萬青
其他作品
欄目主持人: 2000年曾擔任上海教育電視台《走進心世界》欄目主持人
廣告代言 :拍攝廣告「娃哈哈」「紅碗牌味素」
配音: 主要作品有400集日本卡通片《奧特曼》《來自俄羅岡的愛》等;
京劇: 曾參加演出京劇《龍鳳呈祥》
榮譽記錄
電影
《趙先生》獲1998年瑞士洛加諾 最高獎金豹獎(女主角)
《沂蒙山人》獲1995年農民電影展最佳故事片獎
電視劇
《這里也是戰場》獲布拉格國際電視最佳電視獎(女主角)
《女人們》獲金鷹獎二等獎、四川國際電視片短片一等獎
《兒女情長》獲金鷹獎一等獎、寶鋼杯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
《阿旺乖乖》獲金鷹獎短片一等獎
社會活動
人物專訪一
張芝華的先生叫查國鈞,是一位在藝術上很有造詣的美籍華裔畫家。中央大廳,大獲好評。每當查國鈞的事業發展到關鍵時刻,張芝華一定會出現在他的身邊,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在布置畫展的時候,有一個場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張芝華手拿大榔頭,身著牛仔服,風風火火整個搬運工的幹活。一問原由,原來周圍的民工都回家過年了,於是做妻子的就當仁不讓把自己當民工用了。
林華:作為一個經歷了兩次婚姻的女人,你會有一個對比,願意講一講感受嗎?
張芝華:實事求是地說,婚姻比較成熟了。我們倆都是性情中人,在這點上彼此都很珍惜。還有,我們彼此很尊重對方的事業。他搞的東西我很欣賞,我搞的東西他也很欣賞。這是我們走到一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不可能不存在問題,我們有過很長的磨合期。
林華:問一個有點唐突的問題,是不是第一次婚姻的失敗也讓你有所成長?
張芝華:第一次婚姻培養了我一個獨立的性格。可能我以前就很獨立,但沒有這么強烈。我的第二次戀愛好像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在談,而是許多人在談。我們倆之間的任何一點進展都會變成了大家關注的事情。我們倆之間共同認識的人太多了。每一個人都希望我們好,希望我們幸福。
林華:描述一下你的先生。你最欣賞他什麼?
張芝華:他是一個比較純粹的畫家,是一個非常唯美的人,也是一個很真實的人。我覺得他蠻純的。很熱情。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人必須具備的東西。
林華:你們倆在一起什麼時候最快樂?
張芝華:自然是外出遊玩的時候。看戲、看畫、看電影。只要有可以欣賞的藝術,我們倆就會有說不完的話。我這個人看到一個好演員會激動無比,我先生也會和我一起激動。我先生看到好的藝術作品會完全陶醉,雲里霧里的,我也會和他一起雲里霧里的。這樣的默契很難得,所以我們倆覺得在精神層面真的很豐富。?林華:能講一講你對男人的要求嗎?
張芝華:我覺得作為一個男人應該要有責任心,要有自律心。在事業上要的是雄心而不是野心。如果一個男人只有野心而沒有能力,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
林華:你還願意提起郭凱敏嗎?我知道我這么問很不合適,你不一定要回答。
張芝華:沒關系。應該說他也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比較感性。以前人家采訪我,我一直保持沉默。因為我們是初戀,我很在乎我們之間的那段感情。起碼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候是比較真的。更何況感情上的事情很難說出個是與非。
林華:還想問一個不太合適的問題,許多夫妻在剛開始共同生活的時候都會有一場較量,你和你現在的先生是不是也這樣?
張芝華:好像也是的。我們當演員的都比較自我,後來我發現,他比我還要自我。我先生和我開玩笑說:你怎麼這么犟呀。我說:這就叫職業婦女呀。要知道我從16歲開始拍電影,一直很獨立。這種互相不妥協的習慣帶到家裡,爭論是難免的。後來我回過頭想想,有必要嗎?是原則問題嗎?想通了,就好辦了,不是他讓一步就是我讓一步。我們面對問題都會採取比較平和的態度了。
林華:你的先生比你大不少,這樣一種格局的婚姻做妻子往往有一種被寵的感覺。你呢?
張芝華:沒有,他不會。可能我也不是屬於特別會撒嬌的那種吧。應該說他對他的畫比較寵愛。正因為這點,也讓我比較自由,干什麼都行,一切都是相對的嘛。
人物專訪二
張芝華的兒子考高中,這可是孩子關鍵時刻。為此,張芝華整整8個月沒有外出拍戲,全心全意做兒子的後援隊。做媽媽的對兒子說:「全憑你的真本事啦。告訴你,即使你少一分,媽媽也不會拿錢出來的。媽媽不希望用錢或用所謂的關系來模糊你的眼睛。而是希望能測出你的真實水平。」兒子果真考了個高分,進入了理想的學校,連老師也大吃一驚。過後,母子倆瘋狂了好一陣子。
林華:你真的很在乎兒子上不上重點學校嗎?
張芝華:我是一心一意要讓兒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覺得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培養出良好的人格。
林華:你是一個會打孩子的媽媽嗎?
張芝華:偶爾會打,都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有一次孩子犯了錯,我打他打得很厲害。事後他寫了一張紙條放在桌子上:「媽媽,請你不要罵我,我會改的,我會做一個乖孩子的。但是你不要急。」 這張小紙條我一直貼在我的筆記本上。我想起這事就常常會內疚:我真的傷著這孩子了。
林華:他和同學們提起你這個媽媽時是和其他孩子一樣自然而然呢?還是有一種特有的自豪?
張芝華:起碼他認為我這個媽媽一直在努力。這點對他影響很大,要知道我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一個很認真的人。
林華:母親有各種類型。你覺得你應該歸入哪一類?
張芝華:我是一個慈愛和嚴厲各佔一半的母親。我是一個感性和理性兼有的母親,當然感性的成分更多一點。但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方法的。兒子正好是發育期,非常渴望能夠脫離母親的氣場。我在這一點上是很有警覺的,於是就常常採取曲線救國的方針,兒子願意聽誰的話,我就通過誰把我要讓兒子知道的信息傳遞過去,一樣有效果。孩子在成長,我這個當媽媽的也必須成長,有知道,母子之間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快樂和煩惱,學著去應付吧。
林華:兒子最讓你高興的地方是什麼?
張芝華:最讓我高興的是這個孩子比較善良。他的魅力也在這里。長得大大氣氣憨憨厚厚的。當然我也有些擔心,過於善良的孩子將來對付社會可能會有一點問題。
林華:構想過兒子的今後嗎?
張芝華: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了。我只是告訴兒子,一個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干起來有勁。也容易幹得好。將來你如果能夠把你喜歡的事情變成你事業,那真的是其樂無窮了。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至少在過程中你就不會覺得枯燥和無趣。
林華:一個敏感的問題,你兒子和你先生關系怎樣?
張芝華:我們三個人一起生活,每一個人都非常在乎另外兩個人的感覺。
告訴你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我兒子和我發生沖突,我先生是幫他的。如果我和我先生不開心,好像我的兒子又是幫我先生的。在我們家裡,我始終處在一個很孤立的狀態。這中間是不是也有一點性別的原因?
林華:盡管這樣,我相信你更會有一種甜蜜感。
張芝華:是的。靜下心來想想,他們兩人對我還是蠻好的。
林華:能不能告訴我一件你和兒子之間發生的比較難忘的事情。
張芝華:我每年要到美國去和我愛人生活一段時間,我怕兒子因此有想法。?有一次臨走前我對兒子說:「媽媽其實很捨不得你。」兒子的回答簡直讓我吃驚:「媽媽,我知道的,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想伯伯,到美國和伯伯在一起的時候我敢保證你無時無刻都在想我。」我嘆了一口氣說:「是啊。媽媽到哪兒都定不下心來。」兒子帶著安慰的口吻說:「我看你一輩子也定不下來了。就把這看作是你的命吧。」
人物專訪三
張芝華
在中年女演員中間,張芝華很早就為自己趟開了一條戲路。而且可以說是越走越順,甚至已經到了某一類角色非她莫屬的地步。可是沒有人知道,張芝華對自己並不滿意,這些年來,她一直在悄悄地做著各種努力。
林華: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形容一下你自己,你會怎麼說?
張芝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林華:試著想想。我可以提示你一下,我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我是一個善良的女人,我是一個可以獨立面對大事情的女人……
張芝華:應該說我是一個非常容易著急的女人。但與此同時在情感的角落裡我又是一個非常細的女人。我有著很纖細很柔和的一面。
林華:從心靈的深處講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還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張芝華:我的心靈深處並不那麼喜樂,應該說我是一個比較多慮的人。擔憂的東西比較多,防患於未來的想法比較多。我總覺得一個人應該做好各種准備,這樣才能從容面對各種處境。
林華:我覺得你這兩年的狀態極好。知道嗎,許多人都說你已經把上海的里弄阿姨演絕了。
張芝華:我想,這大概和我的生活著眼點有關。我一直非常欣賞普通人生活中的那種快樂,我也非常能夠體會那種快樂。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他們的那種快樂其實正是我們所缺乏的。你看人家都下崗了,可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的。我們的狀況比他們好多了,卻常常被很大的壓力包圍著。從內心深處來說,我承認,我們沒有他們活得滋潤。
林華:你自己出生於一個怎樣的家庭?家庭對你的影響大不大?
張芝華:應該說蠻大的。我爸爸是個工程師,我媽媽是一個很有名的勞模。我是家裡的老大。我的父母對我說得最多的道理就是凡事要為別人著想。
林華:有一點我常常為你感到委屈,因為你飾演的人物太活靈活現了,人們常常會誤認為這樣的人物就是你。而我知道,其實不是的。
張芝華:我的兒子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林華:你的兒子是怎樣評價你的角色的。
張芝華:他對我最高的評價也就是三個字:「還可以。」對我的告誡倒是蠻多的:「媽媽,以後這樣的角色你不要演,對你的形象不是很好。」我問:「那你覺得戲怎麼樣?」他回答:「戲倒還可以。」我就對兒子說:「媽媽就是奔著戲去的,在媽媽這個年齡,已經不能只考慮形象了。」我是把這樣的人物琢磨透了。只要合適的角色到了我的手裡,厚積而薄發。一下子就噴出來了。正因為我演到了極致。人們都給我烙下了這個印章,類似這樣的角色都來找我。我對自己的狀態是很冷靜很客觀的。我已經有點把自己掏空了,我覺得自己應該適可而止了,我需要停頓一段時間。
林華:你是一個對自己預期樂觀的人嗎?你覺得你在藝術上還會跳一下嗎?
張芝華:這要看機會。必須承認,對於我們演員來說,機會真的非常重要。就演藝生涯而言,我對過去的我很滿意,對現在的我是有遺憾的。我想要的,並沒有光顧我。有時候我也會很苦惱。坦白地說,從2012年到2013年,我沒有接到過一個很好的角色。雖然我也一直在演,說實話,這完全是因為耐不住寂寞,我自己並不滿意。
林華:我看你前一階段在客串主持人,幹得還真不錯。喜歡嗎?
張芝華:喜歡。在節目里我所接觸到的都是一些很有故事的人。久而久之,我心裡就有了一大把非常形象的人物。我們當演員的其實生活面是很狹隘的,我必須想方設法補充自己的不足。因為一個人一旦真的枯竭了那就麻煩了。其實這幾年我一直在很有意識地積累一些東西。
林華:你是不是常常想,能有一個非常好的導演來重塑你一下。
張芝華:不僅僅是想,我看見導演也常常會說:「你們總覺得我演下崗的人狀態特別好,就老叫我演下崗女工,其實我完全可以演好一個叫別人下崗的人。你們為什麼不讓我演?」導演說:「你會嗎?」我說:「怎麼不會。大概你們覺得我這個人比較面善,骨子裡沒有嚴厲的東西。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會有嚴厲的一面,我當然有。」其實我在演下崗女工的時候,早就把那個讓我下崗的人研究得透透的了。否則我怎麼能演得好。
林華:你的打算是什麼?
張芝華:我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計畫。正好我的兒子要去美國留學,我需要做一段時間的陪讀媽媽。藉此機會,我想把英語拿下來。這樣我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了。但我很快還是要回來演戲的,因為這是我的摯愛。
林華:給你一個建議,在美國生活的這一段時間里你完全可以讓自己完成一個故事,然後以一種脫胎換骨的形象再度出現。不是有很多人都是這么做的嗎??如果你再度復出,最想演的是什麼?真的是女企業家,那些讓別人下崗的人?
張芝華:不,我想演知識女性,比如說一個老師。不知道吧,我真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師。我已經在上海電影藝術學校教了一年多學生了,而且還在認認真真的帶班。同學們對我都很好,我也很有 *** 。為了當好這個老師,我自己又去華師大讀書,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一門一門的考,已經考出了一張正規的教師資格證書。
林華:你又一次讓我吃驚了。
『玖』 求國產老電影:名字記不得了,大概內容:一年輕夫婦因不滿意開面館的父母剋扣顧客而另開面館與父母競爭的
電影名:清水店
劇情
沂蒙山區某小鎮的三叉路口,有一家祖傳的"清水老店"。店主徐三嬸抻面的手藝高超,被人們美稱為"一勺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個體經濟繁榮,"清水老店"又重新興旺起來。為繼承家業,徐三嬸給女兒秀蘭招了個養老女婿田雙喜。田雙喜聰明、能幹,給這個小飯館又添了一個經商的好苗子。三嬸、秀蘭爹喜上眉梢,認為自己是老年得子,女婿頂了半個兒,家裡是雙喜臨門。小店的興旺帶來了很好的經濟利益,同時也使三嬸念起了"買賣行里無爹娘,稱桿子上沒朋友"的舊生意經。她把3碗面的量做成4碗,自然招來了顧客的意見和批評。一位顧客寫了一個條子批評清水店:"清水店,水不清,變著法子把人坑。"雙喜聽到這些議論,心裡沉甸甸的不是滋味,兩人鬧起了矛盾。秀蘭溫柔賢惠,她愛自己的丈夫,也愛母親,在這場矛盾中,她感到十分為難。三嬸在雙喜的衣服口袋裡發現了那條批評意見,誤認為是雙喜寫的,從此矛盾更加深了。雙喜給她的感覺,不再是"蜂蜜加白糖",而成了"苦水滿肚腸"。她索性撂下了小店不管,雙喜和秀蘭爹只得自己開了張。三嬸不放心他們,又跑到店裡觀望,見一碗碗盛得滿滿的面,氣就不打一處來。矛盾越來越激化,三嬸竟借著雙喜夫婦去開團的會議為由,要把雙喜趕出店門。雙喜一怒之下,拉著秀蘭就走。大隊長趕來勸說,從此"清水店"一分為二,雙喜另立起了"清水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