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譯製片老電影攻克柏林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譯製片老電影攻克柏林

發布時間: 2023-03-30 00:29:27

『壹』 有沒有關於2戰中最後攻打柏林的電影

中文名:《攻克柏林》(2部)

英文名:The Battle of Berlin

出品國:蘇聯

導演:莫·齊阿烏列里

主演:波·巴甫連柯、莫·齊阿烏列里

上映年份:1949/1950年

· 免費用QQ打電話超清晰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攻克柏林》與後來攝制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統稱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國家名義調用了雄厚資金與大量軍隊,故此片場景異常壯觀真實。描寫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紅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導演莫·齊阿烏列里原先是喬治亞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繼承了俄國前輩創作嚴謹的體驗派電影理論,同時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風格既帶有歌頌英雄與戰爭勛跡的吟唱詩人那種奔放的熱情,也呈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驚人簡潔手法。雖然多年以後,這部影片被視為斯大林故世前持續好多年過度個人崇拜的一個鮮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為一部偉大的史詩巨片。

『貳』 蘇德戰爭的電影

很多的,不過蘇聯的不少片子可能很枯燥,不知道樓主是否喜歡。下面推薦一些。

寫入中學歷史教科書里的電影,蘇聯《解放》,講述庫爾斯克戰役、44年突擊、柏林戰役。
此外還有《自由戰士》、《圍困》。這裡面的朱可夫的扮演者,親自拜訪過朱可夫,那時候朱可夫已經很凄涼了。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他們為祖國而戰》、《狙擊手》
1990《坦克KV-2》
1989《希特勒奏鳴曲》《谷街》《我們的鐵甲列車》《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日出之前》
1988《名字》
1987《周日在地獄》《後來發生了戰爭》
1986《空降兵》《活下來》《災難的標志》《狂放的風》
1985《火葯》《反擊》《合法婚姻》《莫斯科保衛戰》《炎628》
1984《岸》《無權陷落》《智劫戰俘營》《小分隊》《離「天堂」兩步遠》
1983《幼兒園》《魚雷出擊》《天堂之門》《再生》《匪巢探密》《坦克戰車》《關鍵任務》
1982《如果敵人不投降》
1981《德黑蘭1943》《敵後的前線》《我叫霍爾季查》《夜空「女魔」》《他們曾是演員》
1980《深入敵後的「賓士」》《兵團舒布尼科夫》《一切為了自己》
1979《五個夜晚》《你還記得嗎?》《海上驚雷》《偉大的衛國戰爭》《軍士的鄉村之旅》
1978《泥潭》《特殊使命小分隊》《天鵝絨季節》
1977《前線後面的前線》《自由戰士》《命運》
1976《二十日無戰事》《士兵在前進》《上升》《令人震驚的一個月》《方尖碑》
1975《他們為祖國而戰》《俄羅斯冠軍》《活到黎明》《長期的戰爭》
1974《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圍困》《沒有側翼的前線》
1973《大地,留局待領》《英雄少年》
1972《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雪》《潛艇午夜出擊》《戰斗勝利後》
1971《途中考驗》《利耶帕亞市》
1970《第二個月亮》《白俄羅斯車站》
1969《解放》《042在哪裡》《白色爆炸》《三重考驗》
1968《劍與盾》《解放》《小安妮》《偵察》《最佳疲勞》《在遙遠的西線》《在基輔方向》《一個機會》
1967《旋風上校》《愛和戰爭的故事》《「土星」的末日》《俯沖轟炸機》《艱難的螺母》《奧得河的春天》《隧道》《偉大的精神》《薇拉醫生》
1966《翼》《如履薄冰》《蛙人大作戰》《兩年多的深淵》《野蜜蜂》《普通的法西斯》
1965《進攻與撤退》《如今怎麼稱呼您?》
1964《生者與死者》《士兵的父親》《鬼戰車T-34》《在你的門口》
1963《三天後不朽》
1962《伊萬的童年》《臨風而立》《人與獸》《最後一場比賽》
1961《給初生者以和平》《烽火連天》《艱難時刻》
1960《波羅的海的天空》《波羅的海的天空2》《遠離祖國》《他來自諾曼底》《五天五夜》
1959《一個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渴》《尋找父親的女孩》《五月的星空》
1958《志願者》
1957《歷史的教訓》
1956《不朽的衛隊》《四個士兵》
1955《未完成的故事》
1953《山中防哨》
1951《秘密使節》
1950《斯大林格勒戰役2》《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勇敢的人們》
1949《攻克柏林1、2》《易北河兩岸》《憤怒的火焰》《星星》《真正的人》
1948《青年近衛軍》《第三次打擊》
1947《偵察員的功勛》《紐倫堡審判》
1946《在南斯拉夫的山區》《兒子》《團的兒子》
1945《偉大的轉折》《一個黑色的夜晚》《日日夜夜》《入侵》《不可征服》《217注冊證》《海闊天空》《西格豪德》《這里是斯巴頓》
1944《虹》《卓婭》《戰後傍晚六點鍾》《山地大戰》《莫斯科天空的雄鷹》《海軍陸戰隊營》
1943《她在保衛祖國》《不能征服的人》《兩個軍人》《尋找》《以祖國的名義》《大草原上的游擊隊》
1942《區委書記》《瑪申卡》《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迷一樣的伊恩》《這是敵人》《海鷹》《安托沙·雷布金》
1941《來自列寧格勒的女孩》《勝利屬於我們》《英雄海》
1940《海鷹號遇難記》
1939《沃爾特集中營》《第五飛行中隊》《戰斗飛行員》

『叄』 怎樣評價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和長春電影譯製片廠的水平

感謝你的邀請。

我是一個電影愛好者,單純的很喜歡看電影。不敢說評價,只是自己的一點淺知拙見。

長春電影譯製片廠早期紅色電影作品占據較多,如《普通一兵》、《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克柏林》等,在那個年代,深受觀眾喜愛。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則譯制了大量的國外經典名片,如《簡愛》、《魂斷藍橋》、《巴黎聖母院》等,也曾風靡一時。

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更願意去看原版電影而不願意去看譯製片。主要是和配音的整體效果有關。譯製片也可以理解為電影的二次創作,口型,氣息,情緒高度吻合的作品才更能夠表達原汁原味。這一點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那些老藝術家們,真的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我喜歡看一些外國經典名片,有很多譯製片,確實很優秀。但也有一些譯製片,打開看不到幾分鍾,因為如果連口型都對不上,那種感覺確實挺糟。

兩個譯製片廠在電影文化事業上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優秀電影作品,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工作者,優秀的配音演員。時代在發展, 社會 在進步,如果止步不前,路只會越走越窄。只有推陳出新,順應 社會 發展,才能夠越走越遠。

配音譯製片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是那個年代中國觀眾接觸海外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當時主要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和上海譯製片廠出品。其中長影廠的作品大都沒什麼名氣,比較為人知曉的大概就是《羅馬假日》和《寅次郎的故事》等少數幾個吧,至於演員基本默默無聞。而上海譯製片廠則完全不同,上譯的作品精益求精,幾乎是對原片的再創作,有些角色例如童自榮的佐羅,幾乎讓人認為阿蘭德龍就是應該是那樣的嗓音。上譯廠的藝術精品膾炙人口,是幾代人的美好記憶。《簡愛》、《魂斷藍橋》、《巴黎聖母院》、《基度山恩仇記》、《鴛夢重溫》、《音樂之聲》、《佐羅》、《追捕》、《虎口脫險》、《冷酷的心》、《尼羅河上的慘案》、《葉塞尼亞》、《望鄉》、《茜茜公主》。。。太多了!幾乎我們能想起來的那個年代的經典都是上譯廠出品的。而演員方面,邱岳峰、畢克、喬榛、尚華、童自榮、丁建華、劉廣寧。。。藝術家們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聲音形象,為原片添彩。雖然隨著觀眾外語水平的提高、欣賞情趣的轉變,配音譯製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上譯廠的成就和作品永遠是超越時代的傳奇。

長春電影譯片廠早年都是很多非專業人士在弄,由於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是粗通文墨,所以翻譯過來的片子,嗯,用網上的說法是很接地氣,是人民群眾所願意聽願意看的。而上海譯片廠則文雅一些。

長春電影譯片廠(當時是譯片組)早年因為大包大攬主旋律紅色電影的譯制工作而火了很長時間,而上海方面則是不慍不火的做著自己喜歡的電影譯制工作,部分西方糟粕電影得以傳入人民群眾的視野中。

現在,長春電影譯制廠包括長春電影製片廠都處於不慍不火的狀態,受眾很少。而上海電影譯制廠則因為不斷退陳創新,設備精良,現在已經編制獨立,正當輝煌。

這個問題說~實話還是上譯廠的配音好聽!

但必須說明,沒有改革開放,也正是改革開放引進的,我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的好影片,才有了凸顯上譯配音人才的聲音特色!

往上搗至五,六十年代的外國電影,也有上譯廠配音的,真沒感覺出有多好,只有出現了~高倉健!真優美,唐塔,阿綺婆,失村,卡西摩多,愛絲美拉達……!這才真正凸顯出上譯廠人員嗓音的魅力和各具特色的迷人聲音!

長影譯製片廠是建國初期翻譯最多的蘇聯朝鮮電影,演員東北腔很重,根本不能與上影譯製片廠相比。

上影譯製片廠真是群星薈萃,譯制的經典影片讓人難忘!

長春電影譯製片長大部分。都是蘇聯及東歐 社會 主義國家的,譯製片。上影廠比較全面,聲情並茂,一直出不少優質的影片。

上譯廠配音從人物到聲音長譯廠都無法相比,按現在說法上譯廠是聲音把譯製片演活了,而長譯廠太平談太沒有聲音帶動觀眾,反正我只看上譯廠老配音藝術家所配的所有影片,百聽不厭 !

長影譯制廠一直被低估,其實並不比上譯差,只能說各有風格。長影譯制的《舞台生涯》《蝴蝶夢》等片是經典,比上譯還好。

上譯廠第一☝️

『肆』 哪位有1950年蘇聯電影《攻克柏林》百度雲免費觀看資源,求分享,謝謝

鏈接:

提取碼:vzec

攻克柏林/柏林會戰》是由MikheilChiaureli執導的一部二戰戰爭電影,主要由MikheilGelovani、V.Savelyev、AndreyevBoris等領銜主演。《攻克柏林》講述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紅軍經過頑強的激戰,擊潰了法西斯駐柏林守軍,一舉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的故事。

『伍』 有沒有蘇聯進攻柏林的二戰電影

蘇聯的:攻克柏林(就是樓上說的《解放》的一部分)
德國的:帝國的陷落

印象中就這兩部

『陸』 求一部前蘇聯二戰的老電影

出自影片《攻克柏林》。

影片以點帶面,從一個普通人物遭逢戰爭的磨練開始講起。1941年,德軍佔領了煉鋼工人伊凡洛夫的故鄉,掠走他的愛人娜塔莎。伊凡洛夫參加了紅軍,走上戰場。從此影片由點轉向面,以大規模和大氣勢來描述蘇聯紅軍衛國戰爭的全景以及斯大林的高大形象。

『柒』 關於蘇聯攻打德國柏林的電影

攻克柏林、解放、帝國的毀滅這幾部電影中都有蘇聯攻打柏林的內容

『捌』 《攻克柏林》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攻克柏林》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nu2AqyAo63D5zuJW0wcFw

提取碼:urkt
《攻克柏林》
導演: 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米哈依爾·齊阿烏列里、Pyotr Pavlenko
主演: Mikheil Gelovani、Boris Andreyev、Marina Kovalyova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1950-01-21(蘇聯)
片長: 167分鍾、151分鍾(刪減版)
又名: Padeniye Berlina、The Fall of Berlin
Mikheil Chiaureli是斯大林的御用導演,《攻克柏林》長達近五個小時,分上下兩部,處處著重突出最高統帥的高瞻遠矚。影片結尾,斯大林乘飛機抵達陷落的柏林,接受蘇軍的歡呼。其實這是「藝術虛構」。和《斯大林格勒戰役》www.douban.com/subject/1790606/一樣,這場實際主要由朱可夫將軍指揮的戰役,影片中絲毫沒有他的影子。當時朱可夫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被羅織罪名,發配到烏拉爾軍區去了,這是1946年的事。這部1949年的電影很自然地就將朱可夫的功勞「藝術虛構」到偉大領袖的頭上了。
因為這部影片,導演連續獲得了兩次國家獎金,包括1950年的斯大林獎金。中國觀眾熟悉的《難忘的1919》(1952)也是出自這位導演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都是由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譜曲的。

『玖』 看過《攻克柏林》的電影,在戰爭快結束時,希特勒多次提到「溫克」將軍,哪裡去了

沃爾特·溫克將軍(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出生於魏瑪,他在柏林保圍戰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溫克將軍曾在陸軍參謀部擔任古德里安將軍的參謀長。在古德里安將軍被希特勒趕走後,溫克被命為第12集團軍的總指揮。他把這個破爛不堪,有名無實的第12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令盟軍震驚的防衛戰。

沃爾特·溫克將軍(1900年9月18日----1982年5月1日)是在柏林保衛戰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溫克出生於魏瑪,在1945年4月被召回前,他曾在陸軍參謀部擔任古德里安將軍的參謀長。他雖然是納粹國防軍中最年輕的一位將軍,但他的指揮能力卻可能足以比下10名德國將軍。盡管在D-DAY之前,溫克只不過是一名很普通的將軍,後來開始受到重用。他為人直率,在接到不適當的作戰計劃時卻會作出一系列的反駁。在古德里安將軍被希特勒趕走後,溫克被命為第12集團軍的總指揮。他把這個破爛不堪,有名無實的第12集團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令盟軍震驚的防衛戰。坦克,他算不上擁有;戰機,他算不上擁有。而言, 他擁有的,卻是一班烏合之眾。他卻能將其軍團發揮出最大的力量,把盟軍牽住至不可能的地步。

柏林保衛戰
溫克將軍在柏林保衛戰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比起那些臨時被任命的掛名將軍,溫克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指揮作戰的人。他率領第十二軍在西線抵抗。但可惜第十二軍是臨時組織出來的,由原本10個師18。5萬人所組成,但實際上卻只得5個半師,約5。6萬人,自行火炮58門,運兵車41輛。這樣"龐大"的兵力要連同其他"更龐大"的德軍兵力,守在柏林西部75公里處外,從維膝貝爾格易北河到萊比鍚200公里長防線上。
在柏林保衛戰是,希特勒曾命令所有軍隊不得後撤。溫克奮勇作戰,在西線牽制住比第十二集團軍要多10倍的兵力。但盟軍的攻擊卻幾乎對第十二集團軍無效,溫克司令部為安全起見而後移一公里。就是這樣,溫克比指帶兵撤退。溫克十分無奈。在他當上第十二集團軍後不斷受到上司的指責。尤其是希特勒曾作出了"解救莫德爾集團軍"的方桉,要求當時只得8萬人的第十二集團軍沖出由盟軍將領威廉·辛普森將軍的第九集團軍戰線,更要求溫克一定要突入320公里,直到魯爾區,解救莫德爾B集團軍30萬人。
溫克已經為自己的防線費盡心思,現在卻又要去救解這個不可能的目標。當時溫克三面受敵,連少少的突出機會也沒有。溫克為了能繼續擁有足夠的戰斗能力,而無奈下未嘗試一次突擊。當時司令部中的希特勒已經火得可以把雞翼燒熟,但溫克的決定明顯是正確的。無可奈何,溫克這次移開司令部又被亂指是退兵,更要求溫克回司令部"接受審查及行刑",原因是不尊重希特勒命令。
溫克回司令部,作出了又一系列的激烈反駁,指出自己軍隊中士兵的英勇作戰,從沒有放棄一吋土地,更一度以少兵力來反攻推進5公里陣地。溫克為第十二軍如此賣命,卻從來被司令部冤枉。當時希特勒沒有直接接見溫克,溫克解釋給其他將軍們,再轉告給希特勒。希特勒自突出部之戰後已經沒有再贊揚任何將軍,反而不斷把將軍們趕走(包括古德里安)。希特勒聽見溫克的英勇作戰,心情興奮,任命溫克為柏林防衛總司令。溫克聽見後說了一句:"那我寧可不解釋,而選擇槍斃。" 原因是因為,即使他成為了總司令,但實際能控制的兵力也不過是第十二軍罷了。
至少他成為總司令後,第十二軍獲得了一些坦克的支援,目標也從西線調回東線(希特勒的命令)。在4月22日,德國電報局運行了整整100年首次要關門,接收到的最後一份電報是來自東京:「祝你們所有人好運!」溫克可能收到最後一份來自最後一個軸心國成員的電報,而打算用盡最後一兵最後一卒來發動最後一次反攻。4月24日,反攻計劃完成。第十二集團軍的第41和第48裝甲軍開始對蘇軍的列柳申科第4坦克集團軍左翼發動反攻。同時,德軍第20步兵軍配合反攻,企圖突出35公里,攻佔波茨坦南部。可惜蘇軍牌面是第4坦克集團軍,但其卻配合多個步兵軍步兵師,坦克師的支援。而德軍的第41和第48裝甲軍事實上的坦克數量根本不足一個營,卻要對住完整的蘇軍坦克軍,加上人數的差卻達到1比7,即使溫克才能再怎樣,勝利的機會有多少大家應該知道。因此,當晚蘇軍才勉強擋下德軍的反攻。溫克的軍隊形成了小型突出部,這下子蘇軍又可以其"量"而非"質"的一貫作風,抽調第51坦克團發動反突出部的攻擊。第二天,溫克成得到了第243火炮突擊團的支援,以及兩個師的兵力進行反攻,還有空軍第1對地攻擊軍的支援(雖然此空軍實際飛機數量得兩個連)。蘇軍再次以"量"戰勝,得到了大量的後方支援,守住了陣地。
溫克以經使盡了最後一丁點的力氣去進行反攻,卻又再此被司令部指溫克本人未有盡全力去回防柏林。天啊,大家試想想,眼前有的是要溫克命的敵人,背後有的是要溫克回來的希特勒。回去保護希特勒就要接受失敗的現實,不回去的就被當叛國。多麼可憐的將軍! 忠誠受到懷疑的溫克,已經三餐不管也得要擋住蘇軍。
最後的「勝利」
直到4月30日為至,溫克的前線一直都幾乎沒有後退,而只是兩翼收回形成了被包圍的形狀。第十二軍全體都知道被蘇聯人俘虜的後果是絕對可怕的。因此士兵都希望"可以的話向西方投降"。剛好,溫克接到德軍第九集團軍的電話,計劃以巴斯指揮的第九集團軍向柏林西南部突圍,與溫克的第十二集團軍回合,再殺開一條血路向易北河方豪去。
5月1日,第九集團軍激戰至剩下一輛坦克(順帶一提是"虎"式坦克)。第九集團軍終於與第十二集團軍會合了,原有的20萬人,如今剩下3.8萬。巴斯和溫克見面後什麼話也沒說,淚也流不出來了。5月7日,第九,十二集團軍殺至易北河,向盟軍投降。溫克的英勇精神,使部下能免死於紅軍的血刃下。溫克取得"勝利"了!
投降後的無奈
第九,十二集團軍向盟國投降後,在盟軍口中得知了一個關於德軍主力-中央集團軍的下落。溫克聽到後的反應是無奈。德軍的主力-中央集團軍境然並不是在德國境內作戰,而是在費迪南德.舍爾納元帥指揮下,60萬之眾的德國中史集團軍強而有力地守著布拉格,波希米亞等地。溫克雖然明白德國中央集團軍面對的是300萬的紅軍,美軍和波蘭軍隊,但始終覺得相比起溫克自己的情況,未免會有少少心有不甘的感覺。
戰後他擔任了迪爾軍火公司董事,1982年因車禍去世。
參考資料:

『拾』 二戰經典電影

最震撼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