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70年代歐美經典電影
我所知的有《亂世佳人》,《羅馬假日》,《傲慢與偏見》,《教父》,《殺死一隻知更鳥》,《音樂之聲》,《窈窕淑女》,《埃及艷後》(伊麗莎白泰勒演的)……我盡力找了這么多。
Ⅱ 請推薦幾部英美40至50年代的黑白電影,謝謝!
《鴛夢重溫》、《忠勇之家》、《自君別後》、《後會有期》、《疑影》
Ⅲ 給我介紹幾個有關外國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真實歷史的電影和 有關外國古希臘和羅馬的電影
國外50年代到80年代的電影一時想不起來,有美國黑幫、憤怒的公牛等
古希臘和羅馬電影,有名的像賓虛、斯巴達克斯(這是老片子了)、耶穌受難記、角鬥士、特洛伊、亞歷山大大帝、300勇士(貌似2快要出了)、暫時就想起這些,你喜歡文藝感歷史感厚重的還是場面壯闊的?
Ⅳ 電影阿扎德是什麼年代的電影
是寶萊塢50年代經典老電影,《阿扎德》還是黑白電影。
Ⅳ 電影《羅馬假日》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這部電影的企劃最早由弗蘭克·卡普拉在1949年提出,他希望由加里·格蘭特和伊麗莎白·泰勒主演。影片的編劇達爾頓·特朗勃當時被列入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黑名單,製作受到重重阻撓。
威廉·惠勒剛拍完嚴肅的《女繼承人》和《偵探故事》,想要嘗試浪漫喜劇,於是接過本片。派拉蒙公司最初決定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但威廉·惠勒執意要到羅馬實地取景,製片方妥協了。
劇組遭遇羅馬多年未遇的酷暑,演員臉上的油彩都會熱到融化,還要在鏡頭前裝作涼爽舒適的樣子。和喬告別時,年輕的赫本怎麼也掉不下眼淚,最終導演生氣抱怨浪費膠片,她才立馬哭了出來。
(5)歐洲50年代經典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Princess Ann
演員奧黛麗·赫本
美妙年華的公主,短暫逃出皇室的藩籬,在街頭喧鬧的陽光下放肆真性情,貪婪地享受作為平民的自由。巧遇了一位美國記者喬伊,上演了一段羅馬假日,在這短短的一天周遊里,兩個人逐漸墜入愛河,快樂的時光過去,兩人還是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軌跡。
2、Joe Bradley
演員格里高利·派克
美聯社駐羅馬的記者,工作並不順利,經濟上也困難。但刻板的上司只關心惹眼新聞和報紙銷量。本來遭遇落入民間的公主是他的絕好機會,但他最終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將之前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
Ⅵ 50年代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中國的有 五朵金花 革命家庭 白毛女 英雄小八路 東進序曲 地道戰 鐵道游擊隊 英雄虎膽 上甘嶺和野火春風斗古城 小兵張嘎 三毛流浪記 (媽媽在愛我一次 雖然不是50年代的電影) 但也值得一看哦 只能想起這么多了 如果滿意的話 請採納 謝謝
Ⅶ 為什麼《羅馬假日》是經典電影
作為20世紀50年代的電影,《羅馬假日》的社會背景比如今保守許多,某國公主安妮蒞臨羅馬,生性活潑的她早已煩透宮廷的桎梏,在羅馬的第一個晚上便偷偷跑出戒備森嚴的官邸徑直到了羅馬街頭。夜色里,她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在街上可以大搖大擺的走路,絲毫不用在乎貴族的繁文縟節。以往矜持的性格變得盪然無存,當其大意的躺在街頭石階上昏昏欲睡時,如果不是碰到派克飾演的記者,天真的公主恐怕就過不了後來的假日了。人只有在昏迷的狀態里才會展示鬧敗自己最原始的本性,就算公主也不能倖免。因為在逃跑時御醫打的安定劑使夜遊羅馬的計劃未遂,昏沉的狀態里的她更顯親切、可愛。《羅馬假日》童話般的敘事也從她和記者的奇遇展開。雖然那是個無名記者,但在她昏睡的時候他就像把自己領回家的丈夫,男人成熟俊美的外表使其「甘心」被帶走,這夢幻般的巧遇在現實生活里顯然是極少見的。但電影作為被編織成的夢,有義務提供一種美麗的情感供人享用。派克飾演的記者顯然是個好男人,開始還不知道夜宿喚彎碧街頭的女孩就是公主。某個時候,他還以為女孩是暗娼。只是當看到那純凈的眉宇中所透出的天真和可愛後便打消了拋開女孩的念頭,也就是從那時起,屬於他們倆的假日開始了。《羅馬假日》里這個「假日」實質上是指記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把片名改成《羅馬自由一日》更能說明影片主旨。在對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開始是頑皮和不顧一切的享受自由;記者則是漸漸的被身邊的公主所感染,其實在他那裡,與公主「遊玩」羅馬最開始是作為職業計劃的一部分,這充滿名利熏心的計劃是「反自由」的。如果沒有之後對公主產生感情,他永遠都是一個疲於奔命的記者,記者的使命便是發現新聞,這種使命作為個人慾望體現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機會,因為記者這個職業就是扼殺別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劊子手。在影片結尾,公主回到了官邸,翌日便舉辦了記者見面會。這時候,他最後一次看到美麗的公主,和第一次在街頭碰見的女孩一樣,只是此刻華貴的白裙將她牢牢包裹。緊接著影片最揪心的情節開始了,高高在上的安妮痛苦的裝作不認識他,但眸子里射出依戀的光隨時都通過空氣反射到他心上。赫本神奇的演技在見面會結束時得到了最大發揮,細致的觀眾會發現在這個長長的笑靨里,包涵的是從見到情人的喜悅到發現離別哀傷的痛苦過渡。用「神奇」去形容這笑靨是因為赫本把矜持也融進了笑容里。那種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許流露欣喜,也不容許一點哀傷。在情感的巨大波瀾中,就和舉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覺到在美麗的黛色眸子下閃過的一絲憂郁。但在台下的男人眼裡,這矜持的微笑是對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責備。但他自己又何嘗能自由呢?只不過倆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異:公主是因為人民和國家,記者則是為能繼續生活。格利高里??派克曾說:《羅馬假日》是赫本的電影,我只是配角。派克的這句話不僅是對赫本演技的贊嘆,也是片中記者的感嘆。片尾,男人傷心的凝望著公主離去後的前台,雖然經歷過比這更大的發布會,但那天真的女孩留給這位記者的震撼太大了。在短暫的一天里,他體驗到比疲於奔命尋找新聞更珍貴的追求,那便是自由和愛一個人。
Ⅷ 19世紀20~50年代經典電影
《傲慢與偏見》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故事。《傲慢與偏見》溫暖人心、令人愉悅、浪漫,美國影評界對這部名著改編作品,絲毫不吝惜溢美之辭。凱拉·奈特利的表演光芒四射。
《理智與情感》
該影片於1995年在美國上映,由李安執導,講述了一個英國庄園主去世後,由於遺產法規定家產只傳男不傳女,他的女兒們都面臨著被掃地出門的命運,嫁一個好丈夫便成了她們的燃眉之急的故事。
大女兒為了全家的幸福深深藏起自己的兒女私情;小女兒為了追求愛情甘願付出。最終「理智」和「情感」都得到了真愛。
1996年該片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以及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等8項提名獎。
《愛瑪》
《愛瑪》根據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同名名著《愛瑪》改編,道格拉斯·麥克格蘭斯執導,格溫妮絲·帕爾特洛主演的愛情片。該片被NewYorkPost評為年度最佳影片。
《曼斯菲爾德庄園》
出身貧寒的少女范妮·普賴斯,幼年時被姨父母伯特倫爵士夫婦收養,由此開始了她在曼斯菲爾德庄園的寄居生活。寄人籬下的的生活,讓年幼的范妮覺得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然而,范妮始終有著一顆堅強善良的心,而且明辨是非。
18歲的范妮長成為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紈絝子弟亨利·克勞福德和他的妹妹瑪麗搬到曼斯菲爾德庄園,和伯特倫家族成為鄰居。輕浮的亨利看上了美麗動人的范妮,開始了頻繁的無理糾纏,但都被范妮毫不動搖地拒絕了。
Ⅸ 為什麼亂世佳人1939年拍的是彩色的,而羅馬假日,碼頭風雲等50年代的確是黑白的
因為製作成本,當時的彩色電影,很昂貴。《羅馬假日》成本被控制在100萬美金以下,是小成本電影,女主都是採用的新人,《碼頭風雲》製作成本91萬美元。《亂世佳人》製作成本是385萬美金。是《羅馬假日》的4倍左右。所以《亂世佳人1939》是彩色,《羅馬假日,碼頭風雲》是黑白的。
1、《羅馬假日》影片由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2、《碼頭風雲》是由伊利亞·卡贊執導,馬龍·白蘭度、卡爾·馬爾登、愛娃·瑪麗·森特、羅德·斯泰格爾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54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
3、《亂世佳人》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愛情電影。由維克多·弗萊明 、喬治·庫克、山姆·伍德導演,費雯·麗、克拉克·蓋博等主演,於1940年1月17日在美國上映。
(9)歐洲50年代經典電影擴展閱讀
1、《羅馬假日》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2、《碼頭風雲》該片講述了碼頭裝卸工人特里·馬洛伊為了揭發碼頭老闆的罪行,以及替工人們伸張正義,聯手大學生伊蒂·多伊爾和牧師巴里發起反抗的故事。
3、《亂世佳人》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
1940年,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在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1998年,該片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位列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