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霸王別姬》《海上鋼琴師》的蒙太奇手法和長鏡頭的影評類文字
《霸王別姬》
在《霸王別姬》里,陳凱歌依然體現出第五代對「空間語言和映像語言的強烈意識」,刻意「用空間因素強化造型情節」,達到「映像構成中再現性和表現性手法的結合」(倪震《起跳的高度》)。總的說《霸王別姬》在空間環境的描述是偏重於再現的;但是,濃重的主觀色調常常鋪滿了畫框的上下左右,把再現性的空間構成上升到風格化的層次,成為包涵著巨大理性和感性容量的「意象」。在《孩子王》、《邊走邊唱》里,陳凱歌多用抽象化的色塊組合、冷峻對峙的構圖完成視覺造型,但在本片里陳氏無疑在藝術表現的分寸感方面進了一大步,整體氣氛的營造取代了單個造型的突兀,當然,顧長衛的攝影指導亦功不可沒。影片中以濃墨重彩潑灑情感,冷暖兩極色調的交叉混用,將本來就五色斑斕的京劇造型(臉譜、服裝、動作)推到形式美的頂端,觀眾又何從抗拒這近似終極體驗般的頹廢美感呢?
作為導演,陳凱歌在影像風味的控制和處理上,很成功地實現了「兩手」策略。一是在重頭戲里憑借「斯坦尼康」對人物的奔走行動作長距離的前後跟拍,其美學功能包括:既完整地展現出極具真實感的空間布景,又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當事人的某種臨場體驗(強化表演效果);使一場戲的的著重點高度集中,氣韻激盪,凝而不散;加強影片的節奏感,而節奏的張弛變化可以引導、調節觀眾的注意力,避免冗長枯燥,樹立鮮明的電影語法風格等。而且,不同的長鏡頭跟拍段落,效果也不盡相同:像影片一開始,前跟「霸王」與「虞姬」緩步走進體育場,長長的過道,相對固定的拍攝距離,使這樣的一個運動鏡頭 產生了「動中取靜」的沉重抑鬱感,一下子將人帶進真幻難辨的頹舊氛圍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場小豆子被母親砍斷手指,疼痛難忍,在戲園子奔跑大叫,其餘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應地急速移動,劇烈狂暴的畫面處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謂先聲奪人——學戲之艱難嚴苛,從導演安排的這個「下馬威」便足見一斑了。
由於影片中人物經常處於歇斯底里式的情緒狀態,攝影師實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誇張的、變形的短焦距鏡頭了,但顧長衛「我求我道」,不趕時髦,不效皮相,另覓蹊徑,從用色入手來烘托畫面情緒,可謂自成一家。比如花滿樓「相親」一場,鋪天蓋地的大紅色調,幾乎能把銀幕點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爺扮裝調戲的場面則用清冷陰郁的調子,加上淡淡的放煙效果——醉後漫舞,雌雄難分,真假莫測,一派迷離情色。影片里多處可見表現主義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擬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顧長衛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豐富的影像創造經驗。尤為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既能把握導演意圖又心思細膩敏銳的優秀攝影師。原來,陳凱歌一貫的執導作風通常使演員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達往往流於粗線條,而顧長衛恰好能予以彌補和潤色,在本片多處利用光色的細部微調,襯託人物的微妙心理變化,給觀者幾多回味之處。
為了給顧長衛的精彩攝影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陳凱歌常常有意反常規而行,作動接靜或靜接動式的跳躍式組接,對比強烈,不乏令人色變的沖擊震撼;鏡語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響突如其來的闖入,凌厲逼人,大有不可一世的氣概。
與之相匹配的還有張國榮精緻細膩、出神入化的表演,他特別能夠把握程蝶衣在飽受苦難極度迷戀的性格之下,既有出奇的平靜和委婉,又蓄積著難以遏制的心理能量,爆發之後又不得不苦苦地哀求,讓觀眾感覺到程蝶衣彷彿在自我傷害、自我施虐,大有不勝忍之意,正所謂蓄之既久,發之愈烈;發之愈烈,傷之愈深。影片里還設計了大量的鏡像呈現,鑒照和提示程蝶衣受盡壓抑的多重人格,所以程蝶衣每次的爆發性動作,都被賦予充分的心理動機以引發觀眾的認同。張國榮借鑒京劇程式動作的寫意風格,充分發揮眼神的傳情之效,一顰一笑,眉目含情,表現程蝶衣的言談舉止,如行雲流水,揚巧避拙,以少為多,簡約之中,已神形合一。一切混合在一起,就這么化生出《霸王別姬》凄美迷狂的影像風格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之一.這部義大利90年代的電影,無論是在片長還是獲得獎項都是創舉.三個小時的展示和多個獎項的獲得,證明了歐洲電影的非凡能力.
影片從輕柔舒緩的主題音樂開始,倒敘的方式,從義大利人不得不面對的那段歷史開始.二戰的結束,電影這一學派竟然突起於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面臨全面崩潰的法西斯國家中.
當多多與母親走過廢墟的街道,斷壁殘牆上依然還有著破爛的電影海報.當每次小鎮上的天堂電影院放映電影時,都是坐無虛席.只有古板的教父因為不看所謂的"色情片"而命令老放映員艾佛特剪去影片中的吻戲,所以隨之而來的還有人們看到剪輯後的影片的憤怒.電影所帶給小鎮的不只是快樂,人們在精神上需要得到撫慰與滿足.
片中的蒙太奇技術運用得十分到位,當中年多多躺在床上開始回憶,海風輕輕吹入屋內,屋內風鈴叮當做響,鏡頭轉換,閃回到童年多多身穿白色教服,在教堂里睡覺,手裡拿著祭祀用的搖鈴.當艾佛特手輕撫在多多臉上,再展開時,童年多多已經變成了少年多多.
影片同時還具有許多象徵意義.老放映員艾佛特就像是老電影的發展歷程;小鎮的海邊銹跡斑斑的鐵錨,像是展示小鎮生活的枯燥;當古板的神父趕到車站送外出闖世界的多多,又像是一個時代已經結束;正如坐在電影院二樓的一位戴眼鏡的觀眾,喜歡往樓下吐痰,而最終被人用垃圾擊中.其中還有新舊天堂電影院中的聖女塑像.
伴隨影片的還有多多的愛情故事.年少時的迷茫,在電影院中與妓女作愛,當遇到他命中所愛的女孩,他可以天天晚上去姑娘家門口,等待那扇窗開,連新年也不例外.可是由於姑娘父親--一個銀行家的極力阻撓.美好初戀的破滅,出去闖盪的多多由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名知名的導演.
影片中有許多精彩鏡頭,對不同時代同一時石獅子頭的特寫.當門鈴響起,正在織毛衣的母親起身去開門"我知道一定是多多回來了"鏡頭切換,多多與母親相擁,毛線從樓上繞到了院子.還有一位在電影院中逝去的觀眾,當再去拍到那排座位時,上面有一支花,代表著那位觀眾還在全神貫注地欣賞電影.還有一位總在電影中主角之前准確無誤地說出台詞,連"FINE"(結束)都不放過.這些鏡頭或讓人捧腹大笑,或讓人深思感動.而這些更多的是一種真情的流露,真實與藝術的高度結合.
s在故事的最後,曾經無比輝煌的天堂電影院被迫轟然倒下,愛湊熱鬧的年輕人在嬉戲,奔跑,成年人更多的是凝視沉沒.到底是天堂被人們拋棄,還是人們拋棄了天堂.美好的東西沒有被保留,或許有更美好的東西會被創造.結尾以艾佛特送給多多的禮物--老電影中的吻戲剪輯展示為結束,這不僅僅是艾佛特對多多的愛,還有那些讓人們重溫的老電影讓*雷諾阿的<底層>,維斯康蒂<大地在波動>,約翰*福特<關山飛渡>.這些戲中之戲,影中之影,構成了"天堂"之夢的獨特夢境.讓人沉思,懷想,感慨.
Ⅱ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鏡頭十分經典,都是出自哪些電影裡面
電影中有很多經典鏡頭十分經典,每一個動作,每一幀鏡頭都是獨有的感覺!
正是這樣一個個美的與眾不同卻都使人慾
此外,還有好多經典的電影鏡頭,比如《笑傲江湖》里的林青霞飲酒、《倚天屠龍記》里的張敏回眸、《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賢穿衣、《賭神》里的邱淑貞叼牌等等。
Ⅲ 電影中,物體突然慢速靜止的特效是怎麼做出來的
慢鏡頭(電影藝術手法)
正常情況下,電影放映機和攝影機轉換頻率是同步的,即每秒拍24幅,放映時也是每秒24幅。這時銀幕上出現的是正常速度。如果攝影師在拍攝時,加快拍攝頻率,如每秒拍48幅,那麼,放映時,仍為每秒24幅,銀幕上就會出現慢動作,這就是通常叫的「慢鏡頭」。
慢鏡頭中的特殊效果之一子彈時間(Bullet time),子彈時間是一種使用在電影、電視廣告或電腦游戲中,用計算機輔助的攝影技術模擬變速特效,例如強化的慢鏡頭、時間靜止等效果。
「子彈時間」效果因在好萊塢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駭客帝國》中大量使用名聲大噪。其中男主角Neo仰身躲子彈的慢動作鏡頭堪稱經典,「子彈時間」也因此得名。
後來這一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影視,廣告,創意活動等領域。
關於子彈時間的拍法,相機陣列、單相機拍攝、場景靜止、CG動畫、多機位重復拍攝有五種。子彈時間最初是用一系列圍繞物體的靜止照相機(而非攝影機)實現的。這些照相機陣列通常被同時或者順序觸發快門。把每個照相機拍攝的每一幀照片組合起來就可以構成對靜止物體的視角旋轉效果,或者超級慢鏡頭效果。理論上虛擬攝影機可以達到無限的視角和幀刷新率,但用靜止相機實現起來卻通常受到拍攝路徑的限制。
Ⅳ 如何理解影片中動與靜的關系
樓上的把電影史都貼上來了!
樓主,我來談談我對動和靜的認識吧,我正好有篇論文就是這一話題:
1.膠片里沒有真正的定格,24格的運動是不停斷的,所以沒有絕對的靜止,這不同於電視節目,電視里常用靜楨來湊時長,看上去很明顯不舒服。
2.動和靜的對比其實就是運用各種對比來產生節奏的方式之一,其他的還有:布光、色調、台詞表演情緒、動作、機器動作、場面、景別、音樂等方面的對比。
3.東方思想里對空靈有特掘差殊的理解,屬於一種辯證思想,對有與無、動與靜有著更深的思考,國畫中的黑與白,音樂里也有板有眼。
4.在槐散畢手法上,各種元素的運用鉛芹是相結合的,舉例來說,運動的機位中拍表演的靜止和聲音的置換(變畫外音)---機位靜止、人出畫(空鏡)、音樂起。
5.運動和靜止在狹義上是相對的,簡單的一個例子:生死時速里追車的特技拍攝構成了一個固定的場次;延伸後的例子:空軍一號里,天上的飛機在高速飛行、地面國防部里的人四處奔波。
Ⅳ 影視拍攝中靜態鏡頭的作用
影視拍攝中靜態鏡頭的作用:
1、恰當地運用特寫鏡頭,在渲染主題中起烘托作用,生動、鮮明、具有個性化的特寫鏡頭是電視專題片中不可缺少的。每天都看電視,每天都有很多新鮮的畫面攝入眼簾、映入腦海,時間長了也就淡忘了,可是其中一些極具特色的某些特寫鏡頭卻會經久不忘。
2、准確運用特寫改團鏡頭,在突出故事情節上起刻畫作用在電視專題片中,好的特寫鏡頭能夠引起受眾的強烈共鳴具有很強的沖擊力。
在專題片《滄桑巨變三十年》中,張大叔一家喜遷新居,親人、鄰居歡聚一堂,孩子們燃炮抓糖,老人們品茶聊天。這時候,我們拍下了張大叔的特寫鏡頭,從他的面部特寫我們看到:飽經風霜的臉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布滿老繭的手在不停地擦拭著。
鏡頭分類:
1、弧形運動鏡頭
弧形運動鏡頭(Arc Shot),顧名思義,攝影機以按照某個核滑橘圓周以弧形運動所拍攝的鏡頭,可以為一個場面提供多變化的視覺層次,在電影電視中屬於被濫用的鏡頭之一,對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難度大。《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對弧形運動鏡頭情有獨鍾。
2、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Close Up),最早由導演格里讓灶菲斯等人創造,用來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細節。它的出現和應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也是鏡頭美學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觀眾最喜歡也最容易記住的鏡頭手法。
3、中景鏡頭
中景鏡頭(Medium Shoot),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中景鏡頭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寫多,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在影視作品中中景鏡頭的比重較大,因為鏡頭的敘事性較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鏡頭
Ⅵ 電影中常常有這樣的鏡頭 : 一個人站在快速穿梭的人群中,好像周圍的人都不和他相關似的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物猜碼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罩哪奇就是把分切兆兄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這是蒙太奇的簡單定義
我感覺 這應該是一種烘托的拍攝手法
就好比 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一下子就突出了 與環境不同的元素
Ⅶ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轉場可以推薦
以下是一些電影中經典的轉場方式:
1. 漩渦轉場:這種轉場方式通常使用在電影中表現時間的變化,旋轉的漩渦代表著時間的流逝。例如電影《黑暗騎士》中,從一個場景過渡到另一個場景時會使用這種轉場方式。
2. 融合轉場:這種轉場方式將兩個場景進行融合,通常是將兩個場景中的某些元素進行拼接,比如顏色、圖案等等。這種轉場方式常常被用來表現主告閉宏角的情感變化。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當安迪在監獄中度過很長一段時間後,會使用這種轉場方式,將監獄中的景色與他想像中的自由世界進行融合。
3. 旋轉轉場:這種轉場方式通常用來表現主角的心理狀態變化,例如情感波動、內心襪冊矛盾等等。例如電影《致命魔術》中,兩位魔術師之間的爭斗會使用這種轉場方態慎式,旋轉的畫面表現了他們之間的復雜情感變化。
4. 快速剪輯轉場:這種轉場方式是將不同的場景快速地剪輯在一起,通常用於表現快節奏的動作場景或者戰斗場景。例如電影《碟中諜》系列中,經常使用這種轉場方式表現主角進行任務的過程。
5. 淡入淡出轉場:這種轉場方式比較簡單,通常是將一個場景淡出,然後將另一個場景淡入。這種轉場方式常常被用來表現時間或者空間的變化。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當老年的羅斯回憶起當年的經歷時,會使用這種轉場方式。
這些轉場方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的電影會根據情節需要選擇不同的轉場方式。
Ⅷ 電影中有哪些經典鏡頭十分經典,都是出自哪些電影裡面
我覺著有很多,比如朱茵在《大話西遊》中飾演的紫霞仙子的眨眼,張敏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飾演的趙敏回頭,林青霞在《笑傲江湖》中飾演的東方不敗喝酒。這些電影的鏡頭都是十分經典的,也是不管過了多少年都是會讓人回味無窮的。
周星馳的電影里我覺著最經典的就是《大話西遊》,而這部電影里最經典的鏡頭就是紫霞仙子眨眼,真的是太可愛了,朱茵不愧是女神啊,這么多年基本沒變過,這幾部電影都是很經典的,鏡頭也都是經典鏡頭,有時間可以看一下,是很值得看的。
Ⅸ 很多電影里有一些所有人靜止的鏡頭,這種畫面是怎麼拍
如果畫面裡面的人物動作並沒有一些特別的難度,那就是保持動作不動,然後用攝影機拍的。
這個是由很多台攝像機百城弧形同時拍攝,然後在用電腦製作出來的效果,如果攝像機之間相互拍攝到了的話,就要用電腦設計虛擬背景然後把攝像機隱藏。
比較經典的就是黑客帝國里的子彈時間的概念。所謂「子彈時間」是指,被拍攝人物幾乎靜止的同時,攝像機以其為軸心在周圍飛快地旋轉。很多人現在都知道,這段鏡頭實際上動用了多架攝像機,製作人員從不同角度拍下同一動作,然後輸入電腦加工處理,最後再加上子彈飛行的動畫。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子彈時間」的畫面如此酷眩,《黑客帝國》的特效總監加伊塔所採用的卻是100多年前攝影術剛出現時的技術。
Ⅹ 電影《霸王別姬》經典的長鏡頭有哪些
有兩段印象特別深,第一段是開頭艷紅抱著小豆子穿過人潮的黑白畫面。第二段是蝶衣和小樓在化妝間的那一段,那個背景音樂也讓我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