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很多人都說看不懂周星馳的《食神》,那是因為你太年輕了
小時候愛看星爺的電影,基本上有兩個緣由:因為好醜,因為好笑。
那個年齡觀看的過程中,只知道模模糊糊的笑過就算了。單純的認為,只要是能吸引人注意力,把人逗笑的電影,就叫好電影了。
的確是可愛的幼稚,加美好的天真。
成熟了之後,再回味曾經的經典,才知道星爺拍攝的喜劇片里,摻雜了幾多苦楚幾多無奈。
《食神》是星爺聯合其他導演共同拍攝的作品之一,沒有獲得太多獎項,但令人頗為難忘。
有的人甚至認為,在所有周星馳的電影里它是最經典的,甚至超過《大話西遊》。
如果你不知道其中的隱喻,一定不會贊同他的說法。
很多人都說看不懂食神,特別是最後的結局。一臉懵逼的竄出來幾個神仙,無比扯淡的協助星爺拿回了食神封號,終結了壞人的陰謀。似乎太莫名其妙,其實那隻是因為你太年輕了。
我在這里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喜勿噴,有理轉發哦。
電影開頭,用史蒂芬周的垮台告訴我們, 做人不能太得意,太得意了就會隨時忘形。人站的越高,就摔的越莫名其妙。
不管你的人生在現在的位置上有多輝煌,也可能會有看人走眼的時候。
被身邊信任的朋友背叛,在媒體揭露了他在做生意時所用的訛人伎倆,使得人人尊敬的食神瞬間變成過街老鼠,慘遭謾罵與唾棄。
看到這里讓我想起薩特說過的一句話:他人即地獄。
不要相信長相敦厚老實的人,你看到的只是他的皮肉。沒有任何判斷他人品的依據,哪怕你說什麼他做什麼,也不代表他沒有心懷鬼胎。
所以有錢人一般不會輕易啟用自己不了解的人,自己沒有什麼把柄還好。要是有小辮子,很難保證不被人抓住證據加以曝光來整垮自己。
富人與富人之間的爭奪,比起普通人之間的競爭,失敗的結果要慘烈得多。
在被徹底打倒後,能夠東山再起的在現實生活中,那肯定算得上是人中精品了。
憨厚的胖子取代了食神的位置,但他並沒有因為坐上了食神的位置而成為真正的食神,而是變成了第二個史蒂芬周。
在坑食客的道路上繼續兇猛的前行,可想而知這樣不知好歹的人,結局必然重蹈覆轍。
失敗的史蒂芬周因為一碗雜碎面而出局,也因為一碗雜碎面而重生。
星爺在電影中,告訴人們這就叫因果。不管你信不信,它都存在著。
於是,史蒂芬周遇到了生命中真正崇拜他的粉絲,莫文蔚飾演的雞姐。正是有了她,他才有了翻身的機會。
這一段劇情是令人潸然的,雞姐代表著周星馳對情與義的終極定義,這樣的人或許真的會存在,只不過不是人人都有好運能碰到。
最初的雞姐為了保護畫有史蒂芬周的旗子被人砍到毀容,在日漸的相處中她對史蒂芬周產生了感情,他去大陸學習,她便追到大陸,只為了讓他給自己在紙上畫一顆心。
他卻拒她於千里之外,還一臉嫌惡的告訴她,哪怕再為自己擋二十刀都沒有用,都是你一廂情願。從這里的對話可以看出,星爺對愛情的選擇,也是所有中國男人對愛情的選擇。
即,要相愛,先看臉。為了維護你的一張畫像慘遭毀容,連讓你為她畫顆心都一副被惡心到的表情。說實話,我很不喜歡。
哪怕這僅僅是雞姐變美麗的一個伏筆,我也始終不願意承認這是個看臉的世界。
莫文蔚原本長相就一般,還演個丑角,印象太深刻啦
以前會認為,最後星爺之所以會贏,是因為他發現了只要用真心去做料理,人人都是食神的領悟。
現在才發現,過去是我過分單純。思想太簡單,想得太容易。
成功的背後裝滿污穢,開頭食神所言所語應該告訴我們這點。正是這些污穢被揭穿,才導致他事業失敗,身敗名裂。
落難以後他東山再起奪回了食神的封號,可要是放在現實生活中,他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武功或許能學會,但沒有神仙來幫忙,食神武功再好飯菜再銷魂,也抵擋不過已經被收買後的裁判做出的抉擇。
最後的結局,看上去是大團圓,實際上你仔細思忖,難免倍感無助。
去掉那些被杜撰的人物,遭遇如食神般的打擊,幾乎可以說是致命的。能夠撐下去的人就已經算是強者,想要重回巔峰談何容易?
年少的時候,我們能用青春去拼,幻想著無論做什麼拼了就會贏。可年過中旬,激情已散,失敗摧殘過後的心靈又該拿什麼去與命運搏鬥?
寫到這里,要說說食神中雞姐所唱的那首歌,歌詞是這樣的:
問題的答案也在這首歌中,你就是自己的神,不管食神也好,最後來幫忙的大神也罷。
其實都是你自己, 堅持用義對人,用心對事,堅持奮斗,努力生活,才能活得意氣風發,英姿颯爽,成為時刻能夠祝自己一臂之力的「神」。
你記住了嗎,大家都是自己的神
Ⅱ 星爺《食神》這6道菜背後的隱喻,孩子看笑了大人卻哭了
周星馳的電影,小時候看覺得是喜劇,長大後看才發現是悲劇。
《食神》是星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電影,也是他轉型後的一部佳作。
年少時看《食神》,看到的只有片中各種無厘頭 搞笑 ,經歷了世事滄桑之後,再來重溫,看著看著,不覺悲從中來。
好似親自吃了那碗黯然銷魂飯,有一種哀傷感。
周星馳的電影值得一刷再刷,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遭遇,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就像食神裡面講的6道菜,不諳世事時,那就是6道普通的菜式。
但一旦有了些經歷後,除了能看到這些菜代表史蒂芬·周在影片中的各個階段外,還能看到很多人的一生,甚至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食神》中星爺的人設一改往常小人物形象,一來就是高高在上的食神,性格飛揚跋扈,對所有人頤指氣使。
他廚藝不精,沒有真本事,但他是個營銷高手,善於炒作。
為了包裝自己的形象,他精心策劃了一場廚藝大賽。
參賽選手都是香港各大酒店的頂級名廚。
參賽作品也是大廚們數一數二的 美食 佳作。
首先是有炒王之稱,大友鳳酒樓的總廚戴龍師傅的 「皇帝炒飯」 。
這道炒飯的食材十分獨特,米是放在基圍蝦里蒸熟的米,再搭配極品鮑魚汁和極品官燕炒,「表面上看起來平平無奇,其實是精雕細琢,高深莫測。
錦江飯店大廚劉三師父的 「錦綉多味魚」 。
是用五種非常名貴的魚重新拼成的一條魚,還要一邊蒸一邊炸,每種魚有兩種吃法,總共有十種不同的味道。
御膳坊陳東師傅的 「金縷佛衣」 是道素菜。
「材料變化豐富,刀工細膩,造型突出,連最難雕的豆腐都能雕得十分精緻」。
最後是五羊酒家大廚楊震天的 「乾坤燒鵝」 ,
這道燒鵝的主體不是鵝,而是內有乾坤的禾花雀,即使外表已經涼透,但其間的食物卻依然保持溫度。
但就是這樣色香味俱全的四道菜,通通都被史蒂芬周以各種奇葩理由評為零分。
然後他自己隨手用"水晶膠加雙氧水"做了一道彩虹鮮花拔絲,被請來的來一嘗,大呼太好吃啦!
史蒂芬周通過用錢收買大廚博取名聲,再用名聲來混淆視聽,愚弄大眾,從而開出更多的分店,賣更多的產品。
用這樣的手段,史蒂芬周積累了不少財富,所以他骨子裡是鄙視大廚的,認為「做飯做的好,要飯要到老」。
對於員工,他更是不把他們當人看,經常非打即罵,動不動就要開除。
就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人才,他也極其鄙視。
對於同行的合作要求,他更是一點面子也不給,無理拒絕,最囂張的是直接到同行對面開了一家分店。搞得同行不得不與他的員工聯手搞垮他。
除了與小人同行外,食神倒台的最根本原因其實是德不配位。
如果他的產品沒有質量問題,不亂炒人設,同行也沒有可乘之機。
對於顧客,他總是以利為先,不但選了同行推薦的便宜走私牛肉,在店面營銷中,更是想盡辦法壓榨顧客。
"檯子要多窄有多窄,凳子要多小有多小,顧客要舒服就不讓他舒服,吃完了抬了屁股他就會走;吸管要多粗有多粗,冰塊要多大有多大,一杯喝完了他會再喝第二杯;你是不是新來的,這還用我教?"
產品價值包裝上,他繼續採用愚弄顧客的手段,把一碗街邊雜碎麵包裝成99.9元的"刻骨銘心初戀金銀情侶套餐"。
隨餐再送印花1個,集滿5個印花,再加99塊9毛9,就可以換到刻骨銘心的骨頭項鏈墜子。
做為單身汪的食神,聲稱這個墜子是被他開過光的,對於年輕人談戀愛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這樣的營銷方式是不是很熟悉,現實中很多商家都用過類似套路。
這是影視對現實的一種嘲諷方式,做假的食神當然不會有好結果。
當場被員工唐牛現場打臉。
食神,就這樣因一碗雜碎面身敗名裂。
二、人生低谷時,正是遇見天使的時候
食神被同行和親信暗中算計。
心理自然很不平衡。
但以他目前的處境,無法與之抗衡,為了生存,他只能再次發揮以往的忽悠本質。
沒有食神光環的加持,不但沒有忽悠成功,還被地痞流氓痛扁一頓。
以往高高在上的食神,換了個弱者身份。
眾叛親離,說話瞬間沒有分量,稍不留神就會引來毒打。
嘗盡了人情冷暖後,吃到火雞給他端來的叉燒飯,高傲的他忍不住滿目含淚。
或許此刻的他,感動、後悔、心酸、屈辱、凄涼、不甘或多或少湧上心頭。
人生里的五味雜陳被眼前這位奇醜無比的女人給一下子全激活了。
人生最難的不是經歷低谷。
而是在低谷時曾經所謂親朋的踩踏唾棄。
食神的倒台罪有應得,不過他還是在低谷遇上願意守護自己的天使。
火雞面目醜陋,卻有一顆菩薩心腸。
雖然她一直是食神的粉絲。
雖然食神在風光時正眼都不願 看她一眼。
在食神落難時,她卻不計前嫌。
像一束光,照亮食神的整個黑夜。
不過,就算食神落難時得到火雞的幫扶,仍打心眼裡也瞧不上火雞。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火雞長的太丑。
食神這部劇對這個看臉的時代進行了兩次浮誇的嘲諷。
第一次是五羊酒家大廚楊震天的「乾坤燒鵝」,即使他把菜品做得無可挑剔。
還是因長的太丑得了零分。
第二次,就是讓丑到爆的火雞擁有一顆天使之心。
讓她因為長的丑被偶像多次拒之門外。
不過還好,食神最終被火雞的天使之心感化,火雞也因救食神變成美女。
這樣的設定,或許是食神的心被凈化了,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跟著變美起來,或許是導演想給火雞一樣的人一點希望之光。
總之,不管世界再壞,不管你是誰,你身邊一定有一個天使守護著你。
不過,只有在你跌入低谷的時候,才最容易發現她。
三、最棒的成長,是找到自我,活出自我
孫健說過,人生低谷的遭遇是最好的歷練。
從低谷中走出來的人才能長大,才算成熟。
沒有經歷過人生低谷的人,即便老態龍鍾,心智也是幼稚的。
食神雖然被打入谷底,但也因這次打壓,找回了真正 的自我。
而這一切,並不是一步到位的。
電影分別用「爆漿瀨尿牛丸」和黯然銷魂飯來體現食神找回自我的過程。
以前的他高傲自大,以我為尊,唯利是圖。
看似是餐飲巨頭,有著食神的光鮮外衣,名利兼有,卻是孤家寡人一個。
從神堂跌落凡塵,人情冷暖或許教會了他做人。
此時的他,雖然學會注重食客體驗,但他骨子裡的劣根性還沒完全根除。
為了奪回食神寶座,他和火雞一起共同研發了「爆漿瀨尿牛丸」。
這種牛丸需要用雙刀火雞無人能敵的臂力,敲打牛肉二萬六千八百多次,再將瀨尿蝦剁碎成泥,冷凍後切成小塊,放於牛丸之中,爆漿四溢,彈力十足。
瀨尿牛丸的特色之處在於,彈力非常好,口感非常妙。
食客吃完是這樣評價的:
「從來沒試過這么清新脫俗的感覺,牛肉的鮮、瀨尿蝦的甜,混在一起的味道竟然比老鼠斑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直比我的初戀更加詩情畫意!」
瀨尿牛丸讓食神把以往的利奪了回來。
接下來他想要的,是奪回「食神」這個名。
曾經吐槽「燒菜燒得好,要飯要到老」的食神。
決定去中國廚藝訓練學院學燒菜。
這時,食神已經從投機取巧,開始學著腳踏實地。
經歷了被暗殺,參賽的佛跳牆被炸。
他更是學會了徵求別人意見。
主動問大師這一生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大師讓他問自己。
於是,他做出那碗讓評委叫絕的「黯然銷魂飯」。
可惜,再好的廚藝也敵不過那句:
評委被威脅收買,即使食神這次展示了真本事。
最終他還是輸了。
就像影片開頭一樣,那些大廚明明有一身好手藝,卻要仰人鼻息,廚藝好不好,自己說了不算,有話語權的人說好才算。
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這一刻,打壓過別人,也被別人打壓過的史蒂芬周終於明白。
世上根本就沒有食神,或者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悟透了「食神」真諦,真正的食神終於歸位了。
這讓我想起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對兒子說的那句台詞:
「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我是誰,會成為誰,很多人靠的是外界對自己的評論和定義。
他們大多時候是沒有自我的。
只有不斷的獲得外界的肯定,他們才能得到片刻的開心。
一旦這些肯定變成否定,他們的世界立馬崩塌,生活立馬沒了方向。
這類人,最常想的問題通常是,怎樣研究別人的心理,然後利用這些心理弱點來為自己謀取好處。
片頭的史蒂芬周就是這樣,他清楚食客信奉什麼,需要什麼。
而成長後的史蒂芬周開始向內尋求,他開始問自己需要什麼,能為別人做什麼。
從向外尋求力量轉變為向內尋求力量,這是我們很多人的一生都會經歷的過程。
當我們年少輕狂的時候,感覺全世界都會圍著自己轉。
只有被 社會 毒打後,稜角才會慢慢被磨圓。
才真正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和世界相處。
無疑,從故事結構來看,《食神》這部電影情節老套,看了開頭並知結尾。
但從表現手法 來看,非常新穎獨特,同樣的電影,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品出的是不一樣的味道。
它可以讓你笑,可以讓你哭,同時還可以讓你邊笑邊哭。
它就像一道家常菜,家家都有,人人會做,但卻各有各的滋味。
我是文小七,這期的【文山百味】到此結束,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明天早上5點半,我依然在這里准時與你分享。
▼還沒看夠?關注 我看更多
Ⅲ 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裡面的小細節,你發現了多少
《食神》這部電影是周星馳在1996年年底推出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是周星馳創辦了星輝電影公司之後的第一部電影。周星馳更是在電影中,用自己的英文名史蒂芬周來拍攝的一部,半自傳的電影。在影片中講述的是史蒂芬周大起大落的一段人生。這也是周星馳他,想諷刺現實世界的一部電影。
影片中的食神史蒂芬周,從一開始的出場就顯得風光無限,不是那種小人物一步登天的欣喜若狂。反而是一種大人物的得意忘形。在影片里周星馳把大人物史蒂芬周,得意忘形的囂張,誇大得分外鮮明,而後又被親信與合作夥伴聯合暗算。兩者之間的反差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影片里,史蒂芬周是一個有大性情的人。而我以為,現實世界中的周星馳也應該是如此的,蠻橫,自傲,刻薄,乖戾,囂張,而且有天賦,不得不說周星馳確是總能吸引到一大批人為之前仆後繼。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每個鬼才都與世為敵,但每個與世為敵的人不見得都是鬼才
在電影中看到了——
《食神》中的創業指南。
在電影中的這段采訪,非常完美的,展現了現代營銷的訣竅,各種各樣的托,齊上陣。的確是這樣,在商業競爭中本就是不擇手段的
比如電影中的:自從吃了撒尿牛丸之後,頭腦都變得靈活了好多,吃了之後就漂亮多了,像這些句子在現在也是很火的
其實史蒂芬周心裏面想的和他手上做的,正是那晚莫文蔚在街頭遞給他的那碗叉燒飯,那一碗情與義的叉燒飯。
片中最最簡單的那一碗米飯,叉燒,荷包蛋,真的用不了多少錢。但個中的情與義,恐怕只有情在深處的人才知曉了。
Ⅳ 周星馳電影《食神》影評
對於周星馳,很多人最喜歡他的《大話西遊》。
我幾乎每部片子都看過,也好喜歡,但最愛的卻是《食神》。
看過很多次,就算不是從頭到尾刻意取悅自己,隨意的轉台,我也會看下去。
感謝重慶影視頻道和深圳影視頻道。這么多年我一直可以看到莫文蔚那種丑得讓我又感動又發笑的臉。
史提芬周是大性情之人。我總以為現實中的周星馳也該如此。乖戾、囂張、天賦,但總能吸引一大批人為之前仆後繼。
最近幾年已經沒有聽到吳孟達和他合作的消息了,凡是和周星馳搭戲一炮而紅的女演員也一一沉默著反目,就連愛過他的朱茵,也公然宣布與周星馳誓不兩立。再看看他近來電影里的不同角色,配角也好,跑龍套也好,鮮有熟悉面孔,想必他是不受娛樂圈歡迎的,要不然也不會被孤立到這個地步。
不是每個鬼才都與世為敵,但不見得與世為敵的都是鬼才。
這個世界上怪癖陰暗的人可多了,有作為的沒幾個。所以我還是喜歡周星馳,至少有他出現的電影里,你可以笑得沒心沒肺,之後還能留下同情的淚。
還是回到《食神》。
也許是小人作祟,看見醜女不顧一切的追求愛情就覺得悲壯。
你是我大排檔上唯一的旗子。
你是我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最佳食神。
你是我從李兆基刀下救出來的落魄男人。
你是我追到天涯海角只想你繪一顆心的男人。
以上總是莫文蔚想說的話吧,但她不是文藝青年,她用滿牆的周星馳照片,由美女演變成刀疤臉和齙牙,還有轉身為史提芬周擋住的那顆子彈來證明,我真的好愛你。
莫文蔚是讓你我忍俊不禁的烈女,是浪子回頭最想擁有的那個女人,是黯然銷魂叉燒飯的始作俑者。
食神大賽最後,薛家燕對黯然銷魂叉燒飯的評價堪稱經典笑料。
叉燒,好吃啊!!我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叉燒,救命啊~~~~ 叉燒的肉汁鎮在纖維裡面,好似江河匯聚,而且裡面的肉筋被內力打碎,入口極之松化,再配合用火雲掌煎成的糖心荷包蛋,哇!這叉燒太棒了!塵世間沒有形容詞可以形容它了!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讓我吃到一碗這麼好吃的叉燒,如果我以後吃不到怎麼辦?!
(薛家燕一邊獨白一邊在叉燒肉上打滾,太搞笑了。)
而究竟這么好吃的叉燒飯,是少林功夫的造詣,還是因為曾經黯然銷魂的一刻。
周星馳說,根本沒有食神,或者人人都是食神。
他心裡想得,手上做的,是莫文蔚在街頭面攤上遞給他的那碗叉燒飯翻版。
簡簡單單的米飯叉燒荷包蛋,二十港幣就可以飽暖。個中滋味,恐怕只有情在深處的人才知曉了。
好比莫文蔚不求言謝,在大排檔唱的那首歌,笑著感動了我。
情與義,值千金!
刀山去,地獄去,有何憾!
為知己,犧牲有何憾;
為嬌娃,甘心剖寸心;
血淚為情流,一死豈有恨,
有誰人,敢過問!
Ⅳ 食神演員表 電影食神介紹
1、周星馳,飾:史蒂芬·周;配音:石班瑜。
2、莫文蔚,飾:火雞;配音:李鵑。
3、吳孟達,飾:「大快樂」老闆;配音:劉印生。
4、谷德昭,飾:唐牛;配音:黃河。
5、劉以達,飾:夢遺大師。
6、李兆基,飾:鵝頭。
7、林雪,飾:肥雪;配音:黎泓和。
8、田啟文,飾:「神仙」;配音:黃河。
9、苑瓊丹,飾:算命女;配音:蘇柏麗。
10、潘健君,飾:喪標。
11、《食神》是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莫文蔚、吳孟達主演的一部喜劇片,於1996年12月2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香港食神「被徒弟陷害名譽掃地退出飲食界後,重新奪回食神之位的故事。
Ⅵ 周星馳做叉燒飯是什麼電影
這是周星馳的電影《食神》裡面的鏡頭。周星馳扮演的食神因為連最普通的叉燒飯都做的破綻百出,被別人無情地嘲諷。
Ⅶ 周星馳的《食神》,諷刺了哪些社會現象
如果你看過周星馳的電影,那麼就一定看過經典的《食神》。雖然這部電影是以做菜為題材的電影,但是細細品味一下,還是會發現這部電影裡面具有許多深刻的含義。都說這部電影值得看好幾遍,每遍都能悟出新的感受,大家不妨也嘗試一下。那麼,雖然這部電影同樣是高效的風格,但是周星馳的《食神》,諷刺了哪些社會現象?首先,就是明星效應。其次,社會太浮躁,許多人只會看到金錢和物質。最後,人要活得更加謙虛,否則就會被小人算計。
三、人要活得更加謙虛,否則就會被小人算計由於影片中的周星馳地位很高,因此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就是因為如此,後來才被吳孟達飾演的角色給算計了。所以,電影也粉刺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如果活得不夠謙虛,那麼最終將會身敗名裂。因此,電影也想表達的意思是人要活得更加謙遜才行。
總之,《食神》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不妨去品味一下。
Ⅷ 二刷星爺的《食神》,影片中那三道菜背後的暗喻是什麼
《食神》這部影片可以成為兒時的經典了,影片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道菜,令人記憶猶新。
他也破產了,導致流浪街頭,在小吃街當中遇到了後來的貴人,莫文蔚飾演的火雞,在這里他創造了撒尿牛丸,在很多好朋友的幫助下,快速的走紅推廣出來了,後來為了增進自己的廚藝,去少林寺的廚房學藝,經過了種種的磨難,從少林寺出來後,已經滿頭白發了,後來他又去參加了食神大賽,遇到了之前的徒弟,一番爭奪之後,終於獲得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