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長鏡頭
電影里的長鏡頭拍的好不好,這個電影層次能不能升華就靠長鏡頭了。我感覺外國電影長鏡頭都拍的不錯。
1.《歷劫佳人》
這個電影史上最長的鏡頭,攝影機帶你穿梭在位於聖彼得堡的Hermitage博物館,游遍所有的33個展廳,全程距離超過了2000米。當然奇跡還不止這些,鏡頭里出現了2000多名裝扮各異的演員,3個交響樂團,各色的歷史展品等。這個鏡頭包含了歷史與現代的轉換,也包含了大型音樂會和宮廷舞會的華麗圖景。
很多好的作品在剛上市的時候不被人接受,等多年過去之後才發現這些作品都是精品。
② 你看過的電影最美好的開頭是什麼
我看過最美好的開頭,有一段台詞是這樣說的,今晚的月色很美,風兒也很溫柔,而你卻比月色更美,比風兒更溫柔,我覺得這種開頭的話就特別的抓心,整個人的身心都會陷入一種特別開心的氛圍,這是屬於兩個人的時光,也是屬於兩個人永遠難以忘記的記憶。
③ 電影開場鏡頭的10種典型手法
電影開場鏡頭的10種典型手法
一部電影能否在一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和觀眾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開場鏡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電影開場鏡頭的10種典型手法,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電影若只如初見,對於任何電影來說,開場鏡頭就好像打開光影世界大門的鑰匙,引領觀眾開啟電影之旅。對於導演和製作人員來說,開長鏡頭必然經過深思熟慮,有時候它可以是整個電影故事的開端,有時候它也可以是整個電影故事的末尾,啟承轉折,柳暗花明。
首尾呼應
這應該是最司空見慣也最簡單粗暴的開場鏡頭手法。電影史上經典的首尾呼應電影數不勝數。早期有著名西部片導演約翰·福特的傳世之作《搜索者》,影片以一位女性為視角打開大門的門廊鏡頭為開始,以約翰·韋恩飾演的主角埃森落寞的走出大門的門廊鏡頭為結束,兩個鏡頭前後呼應,並形成巨大的落差,詮釋了男主角埃森在經歷復仇之旅的孤獨內心。影片對於門廊鏡頭的劃時代應用也成為後來電影人爭相學習模仿的對象。到了21世紀,一部來自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對首尾呼應的手法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醉鄉民謠》所呈現出來的開頭即是結尾結尾即是開頭的敘事手法和結構,必將成為下一個經典。
鏡頭對准主角
又一個在現代幾乎被泛濫式使用的開場鏡頭手法,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可以第一時間拉近觀眾和電影的距離,讓觀眾和主角一開始就面對面,加強觀眾對電影的代入感。另外,把鏡頭對准主角也有利於電影故事的自然展開,總領全篇。
而對於此類手法最常見的應用莫過於以某個著名人物為主角的記傳體劇情長片。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對准主角的開場鏡頭之一莫過於由馬丁·西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憤怒的公牛》。影片的一開場便以一個幾乎靜止的鏡頭來展示這位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義大利裔傳奇拳擊手傑克·拉莫塔,並在構圖中刻意的把主角放在畫面的左側,加上在黑白光影中都可以清晰感受到的昏暗燈光,一個拳擊手在擂台上肆意的揮舞,為影片打下了悲情英雄的基調。同樣出彩的還有來自韓國導演奉俊昊的《母親》,影片的開場由金惠子飾演的母親在一片長滿枯黃野草的偏僻荒涼的無人區有氣無力的跳著不知名的舞蹈,展示了這位母親孤寂無力的蒼白內心和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絲幻想。
鏡頭對准暗示物
一切物語皆情語。幾乎所有的觀眾在看到電影開長鏡頭的一瞬間,都會在心裡開始思考這部電影接下來將要講訴的故事和揭示的寓意。而將鏡頭對准某樣事物,某種景色,或者回環曲折的描述某樣物體的全貌,就是為了刺激觀眾去思考,或者給觀眾留下一絲疑問。這算是開場鏡頭比較高明的手法,因而實際應用起來也往往能夠達到奇效,尤其在一些心理驚悚類電影中有著出色的應用。
典型的如《搏擊俱樂部》,影片一開場便用一個長鏡頭不停地給觀眾展示著某種不知名的物體,讓觀眾感到不解,直到鏡頭的結尾觀眾才恍然大悟這是從內之外的微觀人體,用來展示主角驚恐的面部表情。而到了諾蘭手裡,在諾蘭的多部電影如《致命魔術》和《記憶碎片》中,都會選取故事中某個帶有線索性質和暗示意味的事物作為影片的開場,而觀眾也會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慢慢了解這些線索和暗示所隱藏的故事內涵。
定場鏡頭
在影片的開場使用定場鏡頭,好處多多。一方面定場鏡頭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一方面定場鏡頭通常都有寬闊的遠景,鏡頭感和畫面感十足,對觀眾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定場鏡頭還能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為全片定下基調。
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的電影都用定場鏡頭作為影片的開場,典型的如《現代啟示錄》中對於殘酷越南戰場的描繪,塵土飛揚中一片茂密的熱帶雨林,忽然間火光沖天,伴隨著直升機轟鳴的螺旋槳,一下子就把觀眾帶入了戰火滔天的戰場中。《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同樣使用了定場鏡頭並結合航拍技術交待了故事的發聲地點里昂。
倒敘
一般意義上,開場鏡頭所要描述的都是電影故事的開端,不過就好像文學中記敘文敘事手法有倒敘一說一樣,電影的開場鏡頭也存在著倒敘。影片會刻意地截取故事發展中期的某一個片段放在開場,至於以後的故事這慢慢過渡到這個片段,並交待該片段的後續故事,頗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意味。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可以豐富影片的故事結構,創造更多的戲劇沖突和張力,另外也有利於調動觀眾的思維,使觀眾不至於因為劇情簡單易懂而感到乏味。其中,諾蘭的《盜夢空間》便是這一手法的典型代表。《盜夢空間》的開場鏡頭直接跳到了整個影片故事的末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男主角在海灘上昏迷之後被發現,並被帶到了其盜夢對象的面前。接下來畫風一變鏡頭一轉,則正式開始影片的故事。觀眾腦海中一直都留有懸念,而這種懸念隨著故事的層層推進慢慢被揭開。
“走向太空”
太空題材電影可以算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次巨大的飛躍,不僅因為太空題材電影促進了電影工業技術的發展,更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形式,延伸了人類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太空題材電影的出現也促使了電影開場鏡頭的變革,不僅很多太空題材電影如《星球大戰》、《地心引力》等在開場時把鏡頭對准未知的太空,描繪地球之外的壯闊宇宙,其中在現在看來仍然有巨大意義的莫過於羅伯特·澤米吉斯1997年的《超時空接觸》,影片的開場以地球為索引,依次以太陽為中心點依次從太陽系延伸到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何其深邃而遼闊!而在很多非太空題材電影中也會使用開場鏡頭來描繪太空,比如艾曼紐爾·盧貝茲基的'攝影代表作《生命之樹》。《生命之樹》毋庸置疑是一部思考生命探尋生活意義的佳作,影片的開場鏡頭由太空中閃耀變換的光團逐步過渡到小女孩的單純視角,鏡頭有致敬庫布里克神作《2001太空漫遊》的意味,更將影片對於生命生活的思索由地球拔高到宇宙的視角,完成了由人生觀到世界觀到宇宙觀的轉換,一下子升華了影片的主題。
黑白鏡頭
還記得侯孝賢導演《刺客聶隱娘》開場的那個黑白鏡頭嗎?通過這個鏡頭可以看出侯孝賢導演在鏡頭語言方面的非凡創造力,黑白鏡頭一方面給觀眾一種復古的情調,一方面又渲染了一種濃厚的歷史氛圍,一方面又展示了舒淇飾演的刺客聶隱娘高超的刺殺本領,一方面色調上的變化也隱晦地暗示出聶隱娘孤蒼白的內心世界。基本上開場黑白鏡頭的好處全部在《刺客聶隱娘》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歷史感,渲染氣氛,角色表達,引起觀眾共鳴。
靜止鏡頭
不太常用也不太常見的開場鏡頭手法,畢竟相對於運動鏡頭,靜止鏡頭在鏡頭語言的表達上有很多的局限性。選擇用靜止鏡頭,即固定攝影機進行拍攝,通常意義上都和電影故事的需要撇不開關系。對於那種生活化題材貼近現實的電影來說,靜止鏡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靜止鏡頭所獨有的紀錄片質感和化繁就簡的敘事風格,在描述平凡人物方面有著奇效。《橫道世之介》便是一個有利證據,影片的開場的三分多鍾全部由幾個靜止鏡頭組成,相對於鏡頭的靜止是人群的走動,交通工具的運行,而主角便在這種動靜結合中自然而然地出現在觀眾的視線中,與影片簡單自然質朴的風格相得益彰。
長鏡頭
選擇長鏡頭作為開場鏡頭,這大概是電影史上用得最頻繁也是經典頻出的手法,沒有之一。提到長鏡頭,不得不說傳奇導演奧遜·威爾斯1958年的《歷劫佳人》,被譽為影史上最經典的長鏡頭之一,也是影史上最偉大的開場長鏡頭,沒有之一。開頭長達3分20秒的長鏡頭無論是對於光影的調度,還是對於鏡頭語言的拓展,都超越了時代的局限性。另外,侯孝賢導演1998年的《海上花》中開場的長鏡頭同樣美輪美奐,從服裝到布景,從燈光到鏡頭。2015年薩姆·門德斯導演的《007:幽靈黨》雖然整體觀影效果不如上一部《007:大破天幕殺機》,不過影片開場長達十多分鍾的長鏡頭也是節奏緊湊,行雲流水,讓人血脈噴張。
黑屏
來自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上帝”斯坦利·庫布里切克的《2001太空漫遊》,關於《2001太空漫遊》開場的黑屏,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種黑屏是當時時代的產物,黑屏的時間剛好是觀眾入場的時間,有人認為這是導演庫布里切克刻意而為之,把黑屏巧妙地和影片的主題結合在一起。不管你相信哪種說法,都無法妨礙在後來發行的《2001太空漫遊》各種版本的電影中都保留了這段黑屏。
;④ 電影長鏡頭 - 經典篇
每個導演都有一個長鏡頭的夢。
長鏡頭指在一個統一的時空里不間斷地展現一個完整的動作或事件。長鏡頭一般包括下面三點:一、拍攝時間比較長;二、含有起幅、落幅的完整過程的單鏡頭;三、包含推、拉、搖、移、跟、升、降等復雜運動形式在內的綜合鏡頭。但其實也不盡然,我們可以看到,下面討論的某些長鏡頭並不都符合上面三點。
同蒙太奇、正反打等一樣,長鏡頭作為一種鏡頭語言,除了技術上的作用外,一方面體現了一種上帝視角的真實性,另一方面通過鏡頭的移動速度和旋轉角度等手段,傳達給觀眾所想表達的情緒,這也是長鏡頭如此受人鍾愛和迷戀的原因。很多偉大的電影片段都是通過長鏡頭實現的。當然,長鏡頭也不是每個導演都能用得好。這也是導演功力的一種體現。
要細數電影中的長鏡頭,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里分享一些經典的和我們耳熟能詳的影片。
一、經典篇
1、《奪魂索》,美國影片,1948年上映,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第一部獨立製片並執導的電影,也是他第一部彩色電影。在這部電影中,希區柯克不但要用長鏡頭,而且要實現「一鏡到底」,但是當時的柯達膠卷一次只能拍攝不到12分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80分鍾的影片時長里,只拍了十個鏡頭,在鏡頭間的拼接上,盡量做到「不動聲色」,使觀眾察覺不到,看上去一氣呵成。
導演的本意是使鏡頭時長等於故事時長,但這點事實上還是沒有做到,這也使得希區柯克對該片非常不滿意,他買下了這部影片的放映權,並把它雪藏起來。30年後,該片得以重新上映,這時候,人們才發現這部實驗影片的偉大之處。這不是第一部使用長鏡頭的影片,但卻是最經典的。除長鏡頭外,該片的主題和隱喻哪怕是到現在也是不過時的。
2、《俄羅斯方舟》,俄羅斯影片,2002年上映,獲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這部電影實現了真正的「一鏡到底」,是電影史上最長的鏡頭,圓了希區柯克的夢想,影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90分鍾帶你游冬宮,但,這是一部劇情片。
冬宮位於聖彼得堡,原為沙皇皇宮和私人博物館,現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聖彼得堡於1712年由彼得大帝定都,1924年改名列寧格勒(1922年莫斯科成為蘇聯首都),1991年恢復原名「聖彼得堡」。
影片用氣勢驚人的建築群,30多個展廳,2000多名裝扮各異的演員,3個交響樂團,各色的歷史展品,我們展現了俄羅斯曾經的輝煌,以及對昔日榮光的無限嚮往。「別了,歐羅巴,我將繼續前行」。
3、《地心引力》,美國影片,2013年上映,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開頭用近13分鍾的長鏡頭,來展現了太空壯美靜穆。這是我最喜歡的長鏡頭,其史詩程度當與《2001太空漫遊》相媲美。
這段長鏡頭採用燈箱加CG完成,為了拍這段鏡頭,阿方索-卡隆專門打造了一個巨大燈箱,全部表演、燈光、攝影都在燈箱里進行。由於其嘆為觀止的特效,以致於這個長鏡頭本身倒是少人提及。
4、《人類之子》,美國影片,2006年上映,導演還是上面的阿方索·卡隆,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這是一部科幻片,同時是一部動作片,還是一部文藝片。
西方的長鏡頭很少反映動作場面,這部影片卻是極少數中的一個。影片中有兩段高難度的長鏡頭,一段是戰爭戲,一段是動作戲,讓人印象深刻。從第26分15秒開始,有一場持續12分鍾的車內長鏡頭,車在高速行駛,車內有5個人,鏡頭在車內遊走,既要交待車內每個人的的射擊和動作,又要拍攝車外的爆炸、追兵,包括汽車和摩托的相撞,追兵沖到車上和車內人的血腥的打鬥。
為了拍攝這個長鏡頭,導演將汽車改裝得和變形金剛一樣,又採用了專門的攝像機,即便這樣,如何控制撞擊的精確及車輛視覺上的完整,仍然讓人匪夷所思。臨近高潮處的戰爭長鏡頭則展現了導演精確的控制力和調度能力。
影片結尾的長鏡頭則極富宗教意味,「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一片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5、《我是古巴》,前蘇聯影片,1964年上映,黑白片。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俄羅斯人,確切地說是喬治亞人,語言是西班牙語。這部電影是長鏡頭真正的典範,任何一個鏡頭拿出來都可以作教科書使用,值得反復觀看。
例如第一個故事開場的屋頂鏡頭,在3分22秒的時間里,鏡頭掃盪了整個屋頂的格局,然後下降兩個樓層(此時的高樓邊緣清晰可見),最後扎入游泳池而結束。先看它的難度,鏡頭有著平面的推拉,也有豎直的移動,還有水下的攝影,導演要將它們放在一個鏡頭里,還需要兼顧場景安排、演員表演。攝影機垂直下降是讓人驚異的部分,因為在這個過程里我們看到了高樓陡峭的邊沿,以及坐在無圍欄陽台上的演員,這證明攝影機在懸空下降過程里有旋轉拍攝(即人為控制攝影機)。更重要的是,在技術條件相對落後的60年代,這個鏡頭成功實現了水下拍攝。這個長鏡頭傳遞的信息量極大,幾乎道盡了古巴上流社會奢華的一切,富麗堂皇,浮躁嘈雜。
在影片第三部分的葬禮中,隨著緩緩前進的送葬隊伍,攝影機開始緩慢上升,到三、四層樓的高度,接著開始向右橫搖,從一扇窗戶進入屋裡,再往前推進,從另一扇窗戶中飛出去,在空中滑翔俯拍。這個鏡頭在60年代的技術條件下幾乎可以稱之為驚世駭俗,大量利用吊索和傳送裝置,在沒有穩定裝置的情況下流暢的運動。其鏡頭語言、藝術手法足足超前了幾個時代。即便是在當今電影藝術領域中,能抄襲到這部作品中的一些鏡頭也足夠得上是先鋒之作。
這部影片命運多舛,電影拍攝完成後,蘇聯和古巴都不認可,蘇聯更是將其雪藏多年。1992年這部電影在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重新上映,整個電影界為之震撼。
6、《雁南飛》,前蘇聯影片,1957年上映,黑白片。導演還是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語言是俄語。這部電影獲第1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電影雖然是描寫戰爭,突出的卻是戰爭中浪漫的愛情悲劇。
導演對長鏡頭的運用相當純熟,甚至讓人難以察覺,如第24分鍾,女主人公在車站送別戀人的場景,攝影機先是跟著她從公交車上下來,擠過湍急的人流,最後鏡頭搖起,部隊入畫,整個鏡頭一氣呵成。該片在長鏡頭上的表現雖然如此不俗,但本片在運鏡、光影、剪輯等的表現更是教科書級的。很明顯,導演並不是很在意片中的長鏡頭,有幾處高難度的長鏡頭被導演剪成了蒙太奇。
7、《鯨魚馬戲團》。匈牙利影片,2000年上映 。黑白片,匈牙利語。導演是著名匈牙利大師貝拉·塔爾。電影原著小說《反抗的憂郁》。
影片共145分鍾,只用了39個鏡頭。最有震撼力的一個鏡頭是人們沖進醫院,鏡頭慢慢跟進,如一個旁觀者一樣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病人被暴徒們拖下床,暴打一頓,屋裡所有的東西都被掀翻、砸碎。但是,最讓人驚奇的是這一場戲里沒有一個人叫喊,痛哭,咒罵,我們只聽見金屬的敲擊聲,物品的破碎聲,暴徒和受害者都保持了沉默,但正是因為這種沉默才讓這場戲更有力度。當兩個暴徒把一條門簾扯下,鏡頭指向一個站在浴缸里骨瘦如柴的老人時,音樂驟然響起,暴徒們如醉初醒般,不約而同停止了毆打,慢慢地一個接一個的撤出了醫院。鏡頭跟著他們離開房間,進入走廊,然後離開這群人,向右搖,鏡頭裡面出現了躲在黑暗中的男主角的臉,他的臉上寫滿驚恐,眼睛一眨也不眨,鏡頭結束。其影像及配樂讓人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8、《鳥人》,美國影片,2014年上映。獲得第87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導演岡薩雷斯是墨西哥人。影片由15個長鏡頭組成,講述了一個過氣的好萊塢明星重新登上舞台的故事。其攝影和《地心引力》是同一人。
我一直沒有搞懂這部電影使用長鏡頭有什麼必要性,盡管技術上很純熟。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部好萊塢的自嗨的產物,然後自己給自己頒個獎。當然這是因為我沒看懂,能得奧斯卡大獎自有其道理,當年和其競爭的是《少年時代》,憑心而論,確實不如《鳥人》。
⑤ 有哪些精彩的電影片頭
《羅馬假日》
故事開始與年輕的銀行職員薩姆和未婚妻美莉相愛至深,然而在一次看戲歸來時,他們受到了歹徒的搶劫,在搏鬥中薩姆中槍身亡,美莉悲痛欲絕。薩姆變成了一個幽靈,在一位能與幽靈溝通的靈媒奧塔的幫助下,薩姆對卡爾展開了報復,他取走了被卡爾竊取的巨款,並且使卡爾的手下遭到了報應,卡爾也終於自取滅亡。
美莉和薩姆在一起制陶的那段戲,配上《人鬼情未了》的主題曲,也是讓人難忘。經典的影片總是有很多經典的鏡頭讓我們難以忘懷。
⑥ 有哪些開頭極其震撼的電影
《泰坦尼克號》,我甚至連一張他的畫像都沒有,但他永遠活在我心中。電影最後,100歲的ROSE,躺在床上安靜的睡著了。而床頭前,放滿的一張張照片,有在非洲騎大象的,有戴著飛行帽與飛機合影的,有和她的孩子們合照的,有去夏威夷沖浪的。這是ROSE生命中沒有JACK的時光,但卻是JACK在即將沉入海底前託付ROSE的話,她用一生去做到了。
⑦ 有很多精彩的影片開場,其中都有哪些
生化危機4
我覺得生化危機4影片開場非常不錯,不得不說這是我看過的喪屍中最驚艷的「開場秀」。影片的開頭女演員中島美嘉扮演第一感染者站在日本的澀谷街頭淋著雨,行人們打著雨傘在她周圍來來往往,鏡頭開始拉近,首先出現的是一雙漂亮的紅色高跟鞋(貌似網上還有不少人詢問高跟鞋的牌子~),
「五年前,囤門大興村,皇宮大酒樓的停車檔,開張大吉。我和弟兄們雄心壯志,誰知道開張還不到半個月,每天平均被人掃盪1.3次,一年內,死了6個兄弟。 佛祖保佑! 算命的說我是『一將功成萬古枯』,不過我不同意。我認為出來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已決定。你們跟著我的日子最短,底子最干凈, 路怎麼走,讓你們自已挑。 好了,祝你們,在警察部,一帆風順! 乾杯各位警官!」
是不是很有畫面感?
⑧ 電影史上著名的長鏡頭盤點
電影史上著名的長鏡頭盤點
電影是通過許多鏡頭的剪輯而成,電影的剪輯往往是一部電影成功非常重要的環節,剪輯可以控制節奏,透過攝影機的運動掌握角色彼此間或是當下景物的相對關系,但是影史上有許多電影導演選擇困難的「長鏡頭」技巧放在他們的作品中,這類「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無法透過剪接來呈現完美的影像順序,而是必須將每一個場景、物件、人物走位、攝影機的運動以至光源,都搭配的天衣無縫,我整理出12個影史著名的長鏡頭讓大家回顧,感覺非常有趣,送給大家!
1. 《人類之子》,2006年,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毫無懸念的入圍,2006年讓觀眾目瞪口呆的一鏡到底幾乎也為了影史教科書,為此劇組特別研究設計了一個360度的攝影腳架,與車輛結合,這顆鏡頭除了一鏡到底的難度外,在狹小的車內能夠呈現這樣的張力、演員的表演也配合的完美無瑕,第一名當之無愧。
劇情簡介:
當時間進入2027年,在這個星球上繁衍生息了數萬年的人類卻不知何故喪失生育能力。而且在這個已然遠離文明的社會和人世,已經在最近的整整十八年都沒有一個新生兒出世了。整個人類自然也陷入了恐慌和混亂之中。並且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所特有的創造能力也幾盡喪失,從而導致了科學技術在很多年內都停滯不前。較為落後的非洲大陸和略顯激進的東歐社會更是陷入了徹底崩潰的邊緣。而西歐島國英國則完全淪陷為更加黑暗的獨裁統治之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被無情地送入到進行安樂死的「樂園」;監獄中的罪犯們被流放遺棄;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則基本上變成了半合法化的奴隸。全世界范圍內也幾乎進入了無政府狀態。
2. 《大事件》,2004年,杜琪峰
香港導演杜琪峰在2004年的作品《大事件》開場的7分鍾長鏡頭足以讓他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這場戲困難在於每個角色的配合、場面調度和攝影機運動,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非常緊密,幾乎不能失誤,最終的成果也保有電影的緊湊和動作場面。
劇情簡介:
重案組督察恆追蹤元至一幢大廈,正欲行動之際,副指揮官Rebecca卻打算將整個行動現場直播。恆與部屬戴上微型攝影機沖入現場,卻發現大廈內躲著另一班劫匪,兩面受敵,形勢凶險;但Rebecca卻將此片段剪掉。元在大廈內挾持人質,並將閉路電視錄到的槍戰片段發送給傳媒,使警方大為尷尬,Rebecca被迫播放完整片段。Rebecca力勸元投降,但兩幫歹徒聯手抗警。混亂間,恆成功救出人質,但元也成功逃脫,巧遇Rebecca。Rebecca從未見過元或恆本人,竟誤把元當作恆。元遂將計就計,意圖借新身份逃出,但在這過程中愛上了Rebecca
3. 《謎一樣的雙眼》,2009年,胡安·何塞·坎帕內利亞
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的《謎一樣的雙眼》開場五分鍾的足球場一鏡到底幾乎可以榮登影史最精彩的追逐場面,從足球場的遠景到觀眾席以至最後球場內部的緊張追逐,每個角色的搭配、攝影機的運動都是非常厲害的成果。
劇情簡介:
退休檢察官本傑明·艾斯玻希多 ( 里卡杜·達林 飾) ,對25年前一起案件始終耿耿於懷。當年,23歲的女教師莉莉安娜·科洛托 ( 卡拉·奎沃多 飾) 和銀行職員里杜卡·莫拉萊斯 ( 帕博羅·拉格 飾) 相戀,但兩人快結婚時,莉莉安娜卻在公寓被人殺害。當時司法腐敗,本傑明的同事隨便找了個外來移民頂罪,現在他決定重新調查這個案件,卻發現了更為觸目驚心的真相。
4. 《好傢伙》,1990年,馬丁·斯科塞斯
知名黑道電影《好傢伙》這顆精彩到不行的鏡頭幾乎可以重新延伸出另一個故事!這顆一鏡到底描述了黑道主角亨利與女伴前往高級熱門餐廳吃飯,卻從後門進入,途中與許多人物交談,言行舉止精闢呈現一個黑道人物永有的地下權利和黑道迷人的魅力。
劇情簡介:
1955年,美國紐約市的東布魯克林區,中學生亨利從小厭惡學習,卻渴望成為黑道分子,神氣活現地生活。他逃學為黑道分子做嘍羅,到處惹是生非。一次,他販賣走私香煙被捕,卻堅持不向警方透露同夥。他的'做法得到黑道教父保利.西塞諾的賞識,從此他正式地加入了黑道並成為骨幹 。
5. 《周末》,1967年,讓-呂克·戈達爾
法國新浪潮知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在1967年的作品《周末》中,一場長達8分鍾的車禍長鏡頭堪稱是影史經典,這顆鏡頭從焦躁的喇叭聲讓觀眾了解到一場未知的車禍引發了這條車龍,其中有公交車、轎車,有人在煩躁、有人在安逸的等待,隨著鏡頭的運動觀眾會更想知道最終發生車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最終荒誕瘋狂甚至血腥的畫面絕對會震撼你的想像。
劇情簡介:
當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在其自身的消費觀念的重壓下開始崩潰時,一次本應田園詩般的周末鄉村之旅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交通堵塞、革命、食人族和謀殺的噩夢。
6. 《地心引力》,2013年,艾方索柯朗阿方索·卡隆
幾乎有一鏡到底強迫症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總是喜歡挑戰這類長鏡頭的極限,去年推出的《地心引力》也不例外,開場一場精彩的一鏡到底鏡頭運用了無法想像的科技技術以及攝影機運動呈現太空的無邊無際以及恐怖的災難感,阿方索·卡隆也憑著《地心引力》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
劇情簡介:
美國宇航員馬特·庫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和女博士萊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搭乘「探索者」號太空梭執行STS-151任務,修復哈勃太空望遠鏡。出艙執行修復工作期間,俄羅斯發射導彈擊毀其一顆廢棄間諜衛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擊毀大量航天器並沖向「探索者」號,將其與哈勃望遠鏡一同撞毀。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航天員全部喪命。庫沃斯基與斯通搜索回宇航員的屍體,轉而前往國際空間站,打算使用那裡的俄羅斯「聯盟」飛船撤離。在靠近國際空間站時,二人撞上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並失控,僅靠一根纏住斯通腳部的繩索與空間站相連。庫沃斯基解開自己的攔截索以保斯通得救,後者駕駛「聯盟」飛船開向中國天宮空間站,期間的各種故障讓她近乎絕望。但憑借著瀕死前看到庫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並最終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7. 《老男孩》(Oldboy), 2003年,朴贊郁
韓國導演朴贊郁的經典「復仇三部曲」之一《老男孩》是國際影史經典,扭曲的劇本以及精彩的暴力美學絕對影響了近十年的黑道電影,其中一場主角與幫派的「走廊大戰」更是以一鏡到底呈現,朴贊郁刻意打破窄小走廊的空間感,以水平移動的方式拍攝這場大亂斗,除了運鏡上面的困難外,每個演員也都必須貨真價實的「對打」。
劇情簡介:
女兒生日那天,中年男子吳大修 ( 崔岷植 飾) 在醉酒回家路上,突遭不明身份的人綁架失蹤。就此,他毫無理由地被囚禁在一個神秘的私人監獄中。尋死未果的吳大修,每天看電視,三餐吃煎餃。通過電視,他得知妻子已遭殺害,女兒下落不明,自己更被懷疑為兇手。就此,吳大修開始鍛煉身體,決心復仇,並在牢中度過漫長的15年。
8. 《辣手神探》,1992年,吳宇森
如果要說吳宇森執導槍戰的高手,我想沒什麼人會反對,尤其他在《辣手神探》中一場醫院的一鏡到底鏡頭堪稱影史經典槍戰之一,周潤發和梁朝偉兩人從醫院殺進殺出、非常帥氣,但其實需要非常精密的人物安排以及道具擺設才能完成這樣的一鏡到底鏡頭。
劇情簡介:
袁浩雲是個反傳統的神探,他一向疾惡如仇,對朋友極有義氣,卻因誤殺一名卧底警察而內心有了陰影。卧底神探江浪混在非法走私集團里,是組織首領海叔的左右手,甚得海叔的器重,有意栽培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由於海叔年事已高,其江湖地位被新崛起的汪所取代,汪也很欣賞浪,浪為了進一步掌握集團的正確資料,把心一橫,幹掉海叔,籍以證明自己對汪不二之心。汪大喜,吸納浪為其頭號馬仔。袁不知道浪的真正身份,追捕浪,兩人拼得你死我活,袁深感此人身份極可疑,後得悉浪是卧底神探,便設法跟浪聯絡,最終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並一同破壞汪的罪行。
9. 《冬蔭功》,2005年,Prachya Pinkaew
講到一鏡到底,一定不能漏掉「武打場面」,《冬蔭功》中的攻堅武打場面就是以一鏡到底的手法呈現,而這顆鏡頭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一鏡到底,每個對打的對手、陳設擺設,都必須經過完善的安排才能有這樣完美的演出!
劇情簡介:
泰國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兒子阿錦 ( 托尼·賈 飾 )與年邁的父親相依為命。父親閑暇時傳授拳術給阿錦,希望他日後武功有成,可以為泰皇蒲美蓬效力。父子倆還計劃將家中飼養的大象呈獻給泰皇。在潑水節前夕,父親和村長商量如何呈獻大象。沒想到村長卻另有圖謀,暗中與黑道人士勾結,以給大象體檢為借口,把大象送往澳洲牟取暴利。阿錦隻身遠赴澳洲挑戰黑道頭子玫瑰夫人 (金星飾 ),在泰裔澳洲籍警察馬克和娼妓的巴娜的協助下,將大象送回家。
10.《蛇眼》(Snake Eyes),1998年,瑪布萊恩·德·帕爾瑪
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電影《蛇眼》利用三個目擊證人的角度去建構故事的核心問題,其中電影開場的10分鍾一鏡到底鏡頭非常精彩,主角在大西洋城的體育場來回穿梭,勾勒出他的角色個性與每個人的關系。
劇情簡介:
理查德·桑德羅(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飾),與在國防部位高權重的老朋友一海軍司令凱文·杜恩(蓋瑞·辛尼斯Gary Sinise飾),陪同國防部長前往欣賞重量級拳擊賽。想不到國防部長竟然遭到暗殺,現場一萬四千名觀眾都有嫌疑、都可能是共犯、也都是目擊者。理查德臨危受命,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兇手,保住老友的前程。目前他有三名主要的目擊證人:茱麗亞·柯斯泰洛(卡拉·裘吉諾Carla Gugino飾)是個神秘的女子,剛和部長說完話,部長就遭到暗殺,而她則消失在人群中;林肯·泰勒(史坦·肖Stan Shaw飾)是剛輸掉比賽的重量級拳王;另外還有凱文·杜恩本人,案發時他剛好被支開不在場。藉由這三個人的證詞,理查德逐漸揭穿一個陰謀,而他也被迫面對自己一段不可告人的過去......
11. 《贖罪》(Atonement),2007年,喬萊特
由喬萊特執導的作品《贖罪》電影中段有一顆長達5分鍾的長鏡頭,清楚的描述戰後的場景,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場景復雜,可以發現整個攝影機的運動也不僅僅是水平運動,還包括了360度的運動,因此這顆鏡頭的設計和規劃將會非常的復雜。
劇情簡介:
《贖罪》是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該片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庄園里發生的故事。
12. 《顫栗空間》(Panic Room),2002年,大衛芬奇
曾經執導過《七宗罪》、《搏擊俱樂部 》的導演大衛芬奇幾乎沒有拍過什麼爛片,每一部電影作品都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也容易讓觀眾接受,在2002年由金獎影後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以及小貝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主演的《顫栗空間》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一鏡到底,來呈現電影主場景的空間關系,以及帶出反派人物登場的氛圍。
劇情簡介:
《戰栗空間》是由Indelible Pictures製作的犯罪電影,由大衛·芬奇執導,朱迪·福斯特、克里斯汀·斯圖爾特主演,並於2002年3月29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梅格·阿特曼帶著小女兒在安全屋中與三名歹徒鬥智斗勇的故事。
;⑨ 你最愛的長鏡頭出自哪部電影
相信很多朋友看影評、電影推薦,或者跟身邊一些閱片量豐富的朋友聊天的時候,偶爾就會聽到或看到「長鏡頭」這個概念。
「長鏡頭」,在一些時候的確是進階影迷最愛拿來炫耀的資本,對長鏡頭的意識,或許就是區分影迷與普通觀眾的界限。
它可以用貼近第一人稱的視角,表現出片中人物或驚奇或焦躁的情緒,如《好傢伙》當中,兩位主人公通過旁門進入夜總會的長鏡頭。
它可以在第三人稱與第一人稱視角之間來回轉換,同時體現出史詩式的宏大氣魄,和小人物的無奈與悲愴(《贖罪》中的敦刻爾克海灘長鏡頭)。
《贖罪》的5分鍾長鏡頭
它也可以展現一種現實與夢幻交織、過去與未來同在的奇幻世界觀,譬如《路邊野餐》里的四十分鍾長鏡頭,和《遁入虛無》中已死主人公的「靈魂出竅「長鏡頭。
而在侯孝賢與是枝裕和的早期電影中(《悲情城市》、《幻之光》),它所表明的,則是一種東方式的「靜觀」態度。
不過在很多時候,長鏡頭想表達的只是一種孩童般的情緒:「看我厲害不厲害!我連這都能做到!」我們都知道,長鏡頭的諸多拍攝環節如果出一個差錯,整個鏡頭就都要重來。
而許多長鏡頭的鏡頭軌跡,更是如魔術一般讓我們驚嘆:我們至今猜不出《我是古巴》里的攝影機,是怎樣從一座高樓「飛」到另一座高樓;也猜不到《職業:記者》中的攝影機,是怎樣穿過那兩節只有十多厘米寬的欄桿。
這些效果,在電腦特效時代都可以輕易做到(例如《謎一樣的雙眼》的電腦拼接長鏡頭),於是當代影人只好挖空心思把鏡頭做長,比如德國盜搶電影《維多利亞》,就是一個時長近140分鍾的長鏡頭。
不過也別忘了,在《歷劫佳人》中拍出過影史最佳長鏡頭之一的導演奧遜·威爾斯曾說:「電影里往往有些鏡頭,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導演在刻意拍一個『了不起的鏡頭』,但真正了不起的鏡頭,其實應該再稍微含蓄點。」
所以,正如大師所言,長鏡頭並不是越長越好。如果它除了炫技之外無話可說,那麼它也只是在做無用功。
相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