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星馳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長江七號》,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周星馳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經典的代名詞。他一生創造了太多經典。當年一部《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讓他在影視圈迅速崛起。不可復制的存在。人們說「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可見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但跟著年齡的增進,周星馳已經退步了在幕後,我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在銀幕上看到周星馳了,遺憾的是我們看不到他的「神技」。
巧合的是,周鐵在垃圾桶里發現了一隻「外星狗」。小狄將它取名為「小七」。它有一個特異功能,可以修復受損的東西,但是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不久之後,周鐵不小心從樓上掉下來,小七為了救他而耗盡了能量。可以說,小七的顯現讓這個家布滿了生機,父子倆又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路了。為什麼周星馳會放置這么完美的終局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周星馳的電影不及只看錶面,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悲傷的結局。若是死而復活只是一場夢,父親死了,接下來的一切都只是兒子對美妙生活的想像,那麼這個終局會加倍實際和哀痛。現實不就是如此嗎?有時甚至比這還要殘酷。周星馳的本意可能並不是揭露黑暗的現實,而是想用電影帶給人們勇氣與快樂,且行且珍惜。你還從中領悟到什麼道理呢?
『貳』 80年代的一部國產老電影,在長江三峽運行的老東方紅輪船上的故事,片中有峽江的信號台
《等到滿山紅葉時》,吳海燕主演。
『叄』 <<長江7號>>電影主要內容
周星馳在片中扮演一個窮困潦倒的父親,和兒子居住在寧波大馬路邊的一棟破舊房屋裡。
為了讓兒子過上好生活,父親被迫到建築工地打工,卻遭遇「民工欠薪」的悲慘待遇,還因「鬧事」被工頭追打。父親買不起價值上百元的玩具給兒子,但不忍就此放棄,機緣巧合,他在垃圾堆里撿到了一個很奇怪的東西,於是准備當做玩具送給兒子。沒想到這個玩具竟然是和外星人聯系的通訊器,周星馳一家聯繫到了一個很美麗的外星人,這個外星人正是兒子所在學校中善良的女老師(張雨綺飾),她為他們不舍不棄的父子情所感動,幫助他們懲罰了學校里欺負他兒子的富家子弟,還懲罰了拖欠工資並毆打周星馳的包工頭(林子聰飾),和周爸爸之間也擦出一段淡淡的愛情。
經典台詞:
一:「星爺」對兒子的家訓(片中反復出現了3次)——我們雖然窮,但是不能說謊,也不能打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星爺」買回一台不能用的破電扇時,小狄像個小大人一樣教訓爸爸——
小狄:大爺,你機靈一點行不行啊?
周鐵:誰是你大爺?
小狄:我同學。
周鐵:你同學是你大爺?我們雖然窮,但不能說謊話……
三:因為一段兒子考試的對話,周鐵與工頭大吵一架——
周鐵:我兒子考了100分。
工頭:你兒子作弊。
周鐵:為什麼這么說?
工頭:我兒子作弊才考了60分,你兒子考100分還不是作弊啊。
周鐵:我認識他這么久,他不是這種人呀。(帶哭腔)
無厘頭:
袁老師:最近身體怎麼樣?
周鐵:最近身體有點問題(停頓)。
袁老師:什麼問題?
周鐵:我發現我最近好英俊啊(笑)。
袁老師:蠻好笑的。
●蛋撻頭談夢想:「我以後要做大企業家!哪一方面都可以,但一定要大!大吃小,小被吃。」
●蛋撻頭說美嬌(兒童版如花):「為什麼現在學生的素質那麼差?這個這么矮,那邊又有個那麼奇形怪狀的,有病就去看醫生,不要亂跑出來,讓警察來把這個妖怪抓起來!」
●小狄:有鬼!你給我的那個球有鬼!
●周星馳:別想轉移話題,就會欺負我沒讀過書。
●體育老師:跳高靠的是什麼?一個字:天分加努力。腰馬合一、充足睡眠、尊敬老師……小狄,小孩子不應該跳那麼高,那樣子是不合情理的。(降低了跳桿)乖,來再跳一次吧。
●體育老師:你這個膚淺低俗、人面獸心的學生,沒品位到這種地步!
小狄罵長江7號:你這個太空垃圾狗!低科技又低級趣味,害我被老師罵又被同學笑……
●《長江7號》截止到上周日的票房已達1.7429億元,超過了3年前《功夫》1.6億元的總票房。春節期間的「雙周較量」最終如業內預言形成雙贏局面。
相關人士透露,發行方和各地影院為《長江7號》《大灌籃》的放映做出了很大努力。春節期間南方地區的雨雪災害給影片的宣傳、發行增加了很大難度,拷貝、宣傳品不能及時到位,斷電影響影院運營,宣傳活動被迫取消。翁立分析:「可以看出觀眾在電影消費方面,越來越趨於理性化。優秀的影片在一個檔期內相遇,不會分流票房,最終局面一定雙贏。市場不會偏袒誰,哪一部影片市場不好,一定先要自查,不要抱怨環境和觀眾。」
『肆』 《打過長江去》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打過長江去》作為一部獻禮片,在創意上的確不錯,之前,表現類似題材的,只有一部「渡江偵察記」。
影片導演邀請的是香港導演彭順,之前彭順曾經導演過抗美援朝題材的《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在表現戰爭場面上展現的彈火橫飛、炮火連天的情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近年來少見的一部表現此題材的影片,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彭順作為香港導演,也有著他在執導這類題材時必然遭遇到的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影片引起爭論也多。《我的戰爭》當年取得的票房為3648萬元。
而弟弟斥責敵人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個人仇怨,而是直指林長官:「你分裂國家。」可見整個電影都是統一地圍繞渡江戰役的歷史意義而展開了情節的編織。應該說這是電影立意的新穎處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在電影里設置出的兄弟關系的轉化上,缺乏必要的合理性,這關鍵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標題中所指出的文戲太弱的緣故。影片里的兄弟見面,本來有很多的內心沖突的戲,但整個電影里,兩個人的性格沖突嚴重不到位。特別是電影里的重點人物、解放軍教導員李綬光在電影里台詞量非常有限,估計不會超過一千多字,在兄弟見面時,弟弟李緩明的轉變,根本不是李綬光動之以情、曉以大義的勸說,而是因為頭號敵人林長官把弟弟綁架到郊外,准備槍殺,而無巧不成書的是,這里正是哥哥李綬光的埋伏地點,於是哥哥把弟弟順竿爬蛇地給解救了,弟弟也就一言不發地站到哥哥的陣營里來了。可以說,電影粗暴地把弟弟推到了歷史正道的陣營中來,而不是哥哥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了他,從中正可以看出,電影對人物刻畫的粗疏,不得不通過強制性、偶發性的情節來推動人物立場的轉變,這不能不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