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人類抗衰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人類抗衰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04 18:02:06

A. 有一個用時間計算生命的電影叫什麼

《時間規劃局》。

在一個虛構的未來世界,人類的遺傳基因被設定停留在25歲,不管他們活了多久,生理特徵都將保持在25歲。然而到了25歲,所有人最多隻能再活1年,唯一繼續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更多的時間(如工作、借貸、交易、變賣,甚至搶劫)。於是時間就成了這個世界的流通貨幣。

類似於銀行的時間管理機構遍布全球,而時間守護者會像警察一樣追蹤並記錄每個人所使用的時間和剩餘的時間,一旦在時間銀行中的存額所剩無幾,就將被剝奪生命。有錢人可以長生不老,而窮人們的生存則變得很艱難,一旦手臂上的表清零,就代表著一個人的死亡。

一個名叫威爾(賈斯汀·丁伯萊克 飾)的窮人,卻意外獲得了一筆巨大的財富,擁有了用不完的時間。但是卻因為此事被鎖定為一場謀殺案的嫌疑人,由此走上了逃亡之路。

(1)人類抗衰老電影擴展閱讀

賞析

影片有許多描寫奔跑的鏡頭,威爾與母親的生離死別,威爾和西爾維婭兩人的生死賽跑。每一次的一路狂奔都能給觀眾一種緊張的氣氛,鏡頭不斷地切換到他們手上的時間表,他們是在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

影片還有許多描寫人性自私的鏡頭,首先,威爾的母親因為時間不夠而無法乘坐公交車回家,但司機、乘客、路人只是冷冰冰地對待,最後倒在了兒子的懷里死去。

而這背後,不可不說是人性的冷漠,讓人心寒,更多的是因為富人們的行為,他們不斷抬高物價,將窮人們逼死,自己則得到永生。

電影評價

1、本片令人滿意,而且影射了美國社會現狀。——《舊金山紀事報》

2、本片蘊含了相當深度的哲理並將其包裝為一部足夠扣人心弦的陰謀片——如果你不對情節做過多質疑的話。——《綜藝》

3、賈斯汀繼續在本片中證明自己演員的身份;但是在《社交網路》中的精湛表現之後,以本片中出演這樣一個無關演技的角色還是有些令人失望。——《芝加哥太陽報》

B. 沙灘上孩子每半小時一次迅速衰老的電影叫什麼

《老去》。

《老去》是由M·奈特·沙馬蘭執導的電影。

該片講述一家人、一對年輕夫妻、幾個遊客和一個流亡者來到世外桃源般的小海灣,原本完美的假日卻發生了詭異的事。

簡介:

影片劇本是受法國漫畫《沙堡》(Sandcastle)啟發,該漫畫講述13個人無法離開一個神秘的僻靜海灘,而這個海灘上隱藏著一個涉及時間的黑暗秘密。

2020年,入選IndieWire評選出的「2020年最佳電影海報」24強榜單。

C. 有哪些有關衰老、整容、除皺、變年輕這類題材的電影,電影風格突出,類似《狼狽》這種

飛越長生(梅麗爾·斯特里普、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電影)

D. 早年香港有一部電影,大概意思是說一個大老闆為防止衰老,定期要換年輕人的血......

老電影 到優酷

E. 《活好》:無懼生死,活出自我,來自105歲老者的人生箴言

大概10歲左右,我第一次意識到,死後這個世界的熱鬧繁華、所有的愛恨情仇都與我無關了,心裡格外難受。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想到這個問題,我就會陷入一種悲傷和無力感。

這種情緒,西蒙波娃也有過:「自從我知道自己並非不死之軀,死亡的恐懼便時時攝住我。」「15歲的時候我仍時常想到那樣完完全全地憑空消失,想到自己有一天就會永遠消失,這讓我恐懼不已。我無法想像我要如何冷靜面對死亡。」

對死亡的恐懼普遍存在的。人類與世界的溝通,就是意識的交換,包括各種情緒,傷心難過、快樂喜悅。意識的消失是人類對於死亡的終極恐懼。所以,若非依靠宗教去相信轉世或者意識不滅,要做到坦然面對死亡,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古今中外,對永生的追求成了人類最原始的渴望。中國有一心想追求長生,派徐福領著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尋找長生不老葯的秦始皇;西方基督教的傳說中則有能讓人長生不老的神器—聖杯。

而現代人,則寄希望於「高 科技 」來實現自己的永生。1967年,美國一位頂級富豪參與了一項實驗「冷凍人」,在零下196度的溫度下,把自己冷凍起來。等到醫療水平發達了之後,再進行解凍。

但是,很遺憾,目前來說,永生還只是人類美好的願望。


坦然面對生命終將結束的事實

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學會控制老化基因。日本人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預期壽命84歲。根據醫學研究,115歲是道無形的障礙,125歲也許就是人類的大限,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在這個世界上不過百年。

中國人沒有討論死亡的傳統,這是忌諱。因此,《西藏生死書》里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准備的民族。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對死亡的避諱同樣存在。

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里寫到:「世界奇景,哪一副最令人嘆為觀止?答案是,人們眼見旁人逐一凋亡,卻仍認為自己將長生不死。」

美國作家戈馬克麥卡錫也曾經迷惑:「死亡是這世上最重要的議題,對話,對我,對所有人皆然。不能談這個主題是很奇怪的事情。」

死亡終究來臨。你假裝當它不存在,它還是會到來,不早也不晚。

面對死亡,有些人,平靜地直視著它的到來。

日野原重明,日本國寶醫師,年過百歲的他坦然地說「死亡總是圍繞在我身邊,如影隨行。」他盡情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寶藏」般珍貴的時間,舞蹈著步步邁向生命的終點。

他把這段即將到達目的地路途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集結成一本小小的日誌—《活好》。在這本書里,我們讀到了他面對死亡時的安寧與平靜。


一個殘忍的 游戲

假設做一個殘忍的 游戲 ,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剩下一個准確的時間,比如幾年或者幾個月,你會怎麼樣渡過?

有的人會屈服於對死亡的恐懼。

根據揚子晚報報道,一名小伙,因低燒持續不退,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在泰州一旅館試圖通過燒炭的方式自殺,結果發現只是普通的感冒。

有的人會把所有的遺憾全都彌補。

電影《最後的假期》,當女主角以為自己快死的時候,她決定在這短暫的時光里去做自己曾夢想卻從曾敢做的一切事情。

還有的人希望自己能為這世界留下點什麼。

電影《志在出位》里,終日無所事事的瀟灑哥,在以為自己身患絕症後,決定干一番大事,萬古流芳。最後,他成為了城市英雄。

那麼,如果把這段時間拉長至一生,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勇敢地嘗試、體驗,拓寬生命

生命的長度有限,而寬度無限。

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可以增加我們的閱歷和體驗,從而對人生有更加豐富和深厚的理解。

日野原重明就是一個熱愛「嘗試創造新事物」的人。他在101歲的時候終於克服了恐高症乘坐了一次直升飛機;他100歲開始寫緋句(一種日本的古典短詩,類似中國的絕句),102歲的時候,出版了緋句集;103歲的時候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騎馬。

喬布斯去世之前說到:生活是沒有限制的。去你想去的地方,到達你想要的高峰。這一切都在你的心中和手中。


1979年,51歲的褚時健是玉溪卷煙廠廠長,中國的「煙草大王」。鼎盛時期,一場眾所周知的風波,他淪為階下囚。

2002年,76歲的褚時健種起了橙子。以耄耋之軀創立了個人品牌「褚橙」,實現了從「煙王」向「橙王」的轉變。

有了這份氣魄,生命之路才會變得越來越寬廣。

堅持熱愛,聽從自己的心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意志。

我們是誰?我們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並不清楚。

社會 給了我們無數的模板和標簽,比如成功人士、比如有房有車、比如兒女雙全、比如賢妻良母。變成大眾所期待的模板,我們似乎會感覺到安全些。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則容易被視為異類。

前一陣「孔雀公主」楊麗萍不生孩子的事,引發了全民的熱議。楊麗萍為了舞蹈必須保持輕盈的體態,因此節食,身上的脂肪不足以支撐哺育一個孩子,思量許久,她在舞蹈和孩子之間選擇了舞蹈,也被迫退出了婚姻。


有人說「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我非常欣賞楊麗萍對此做出的回答:

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不需要按照別人的定義來生活。能夠在自己一生當中,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是特別幸運的事。


做點什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但也是這偌大世界的組成部分。有的人想做孤傲的梅,顧自芬芳;有的人卻渴望成為大樹,用自己的華冠為這世界增添一份陰涼,為樹下的花草遮擋風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只有獻身 社會 ,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日野原重明也是這樣認為的。他是日本提倡醫學第一人,全世界執業時間最久醫師之一。他認為「為他人鞠躬盡瘁、奉獻自己就是我選擇的人生意義。」

百歲生日過後,他仍在醫師崗位上服務患者,贏得了全日本的尊重,有人說—每到深夜,日野原先生走過的地方都會有鮮花盛開。雖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但是美好的靈魂就像鮮花一樣,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結語

日野原重明感嘆到「人類自然無法抵抗衰老,但找到活著的意義是比抵抗衰老更重要的事。」我深以為然。

正如電影《人生的果實》里所說的那樣:風吹落枯葉,枯葉滋養土壤,肥沃的土壤幫助果實,緩慢而堅定地生長。

關於生命,所有的答案,都在偉大的自然界當中。

F. 關於衰老與死亡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電影《湮滅》中關於衰老死亡的觀點。

一、生命結果說

細菌不停分裂,幾乎不表現衰老和死亡。

在人體內首先明顯的衰老器官,是那些失去細胞分裂能力的器官,如心、腦、腎和肌肉。一個75歲的男性老人,與他30歲時比較,喪失12%的體重,64%的味蕾,40%的肺活量,心臟輸出血量減少30%,腦供血能力減少20%,腎泌尿能力降低31%。

實驗證明,肝細胞對重復DNA順序轉錄基因數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也有人觀察到rRNA基因數量,隨著年齡增長,也同樣發生減少現象。因此還認為rRNA基因數量異常,會影響生物生命力,所以認為重復基因在衰老中起著重要作用。

有統計資料表明:長壽家族的後代壽命長,壽命短者確有家族性傾向,同卵孿生雙胞胎子女,盡管生活環境條件各異,但壽命長短仍然很相近。有人認為細胞染色體上存在「衰老基因」,可以在性成熟期以後,在一定時期啟動「自我摧毀」。

此外還有自由基學說、神經內分泌學說、差誤成災學說等。其中,差誤成災學說的核心觀點認為,生物分子差誤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積累增多,最終導致衰老和死亡。

電影《湮滅》中娜塔麗•波特曼飾演的女主是一位生物學家,她說過一句關於生物分子誤差的言論。



G. 有哪些影視作品或文學作品描述了長生不老這個主題

你好,描述長生不老這個主題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還是非常多的。

一,影視作品:

1《神話》主演有胡歌白冰,主線雖然是以穿越愛情為主,但是其中長生不老,等待千年的愛情故事,都是讓人深陷劇中,不可自拔。

2電影版《盜墓筆記》盜墓筆記中也是含有長生不老這個主題。其中「小哥」就是吃了長生不老葯,活了千年的人物。

3《不老奇事》由王傳君,王珞丹主演,主線是愛情,學醫的郭小魯在絕望中發現了青春不老的秘訣,主題還是長生不老。

二,文學作品

1《販罪》 作者:三天兩覺。主角天一既是人也不是人,屬於半神,長生不老。

2《一萬年新手保護期》 作者:無籽甜瓜。 3《我真的長生不老》 作者:初戀璀璨如夏花

H. 有一個美國電影,女主人公因為一事件停止衰老,電影什麼名

電影:時光盡頭的戀人 The Age of Adaline (2015)
內容簡介:1908年,阿戴琳出生了,一晃眼27年過去,曾經那個哇哇啼哭的小嬰兒已經長大成人,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成為了一名母親。然而,就在這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一場意外的發生讓阿戴琳徘徊在生死的邊緣並最終幸運的死裡逃生,然而,很快,阿戴琳就發現,自己的身體發生了某些奇妙的變化,她竟然不再變老,而是永遠的停留在了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