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女主叫阿梅的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女主叫阿梅的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3-03 22:24:18

⑴ 有部電影女主角叫阿梅的妓女 男主是漁夫 電影叫什麼名字

《看海的日子》是台灣八十年經典劇情片,金馬影後陸少芬的作品,女主角叫白梅。

⑵ 找一部香港的老電影

賭霸

這個男是 吳孟達
因為 阿梅 (梅艷芳飾演 )懲罰達叔兩口子 所以 把 他老婆變成了男人 呵呵呵 然後就長出鬍子來了
其中就有這么一段對話很搞笑的片子
這個片子的主演還有 鄭裕玲 她飾演了一個 騙術比較高明的賭徒 而 梅艷芳飾演的阿梅 是 星爺的 姐姐 這個片子是星爺 賭聖 的續集 !!
很經典 的 搞笑港片啊 看過好多遍 所以台詞都記得特別清楚

⑶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我們來看看。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1

《青木瓜之味》是我在所看的影片中覺得最有地域特色的影片。前面所觀看的日本電影《羅生門》以及《東京物語》其實關於傳統日本的民族特色描述和民族氣氛的渲染不是特別多,更多的是向人性深處解讀,或者說他們想說的是「人」而不是「日本人」。後來觀看的韓國影片《八月照相館》也有同樣的問題,這樣的愛情故事移植到中國,移植到日本,有沒有問題?沒有。但是像《地球上的星星》這樣的片子拿到中國就有點困難,因為它是有民族標記的,這個標記就是它的歌舞片段。其他國家的影片中大量應用歌舞片段的,似乎只有美國的歌舞片,但它與印度的歌舞片旨趣又大相徑庭了。《櫻桃的滋味》這部片子地域特色也不夠強,要說特色可能導演的特色更加明顯。其他中國影片也都是導演的印跡風格比較突出,而非民族特性。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展現了越南女子的美好形象。影片雖然是在法國拍攝,但取景相當優美,很有東南亞草木茂盛,「陰滿中庭」的感覺。越南這個國家氣候濕熱,於是影片里角色多半赤著腳,穿著單布衣服,天天開著電風扇,還要掛蚊帳以防蚊蟲。這種近似於還原的描摹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絕佳的觀感體驗。看著影片中那些綠意森然的鏡頭,彷彿已經聞到了熱帶植物那些清新的香味,也感受到了熱帶那種濕熱難耐,看到了東南亞小姑娘瞳孔里的天真爛漫與純凈。

更能烘托出影片味道的是影片的中的聲音與配樂。這部影片里的人物很少說話,對白很少,於是出現大量配樂和自然界的聲音、人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青蛙的叫聲、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蛐蛐的叫聲……這些自然界的聲音為影片營造了一種自然的美妙和一種身處自然的清新與舒心。除了聲音之外,自然元素還包括無處不在的昆蟲形象(被梅捉來養的蛐蛐、被二少爺碾死的螞蟻)以及三少爺捉弄梅時所捉的蜥蜴等等。動物的出現為這部影片添加了一種自然的風味和活潑的童趣,也從側面表現了梅的生活是如此純真美好。我想,只有生活在這樣純美的自然里,才能生養出那麼單純可愛的女孩子吧?人為的聲音其實在片中也不太多,包括炒菜的聲音,敲木魚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老爺一家裡出現的古典音樂和阿泉彈奏的鋼琴)、電風扇的聲音等。很奇怪的是,這些東西出現得越多,越感到這個家庭里的靜謐和寂寞。因為沒有人說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頗類似於古詩里「以聲襯靜」的寫法。配樂是我認為這部影片最奇特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奇怪了。不過分的說,導演的配樂給我造成的第一印象是「詭異」和「奇怪」,因為它的旋律不優美,甚至有點沖突,再加上影片中有很多難以揣摩的人物的心情,比如說二少爺碾死螞蟻,三少爺整日捉弄阿梅等等,都給了我很奇怪的感受。但或許這正是「越南式」的表達方法。對東南亞影片幾乎沒什麼接觸,所以也不好談太多。

影片題為「青木瓜之味」,全片一共三次出現青木瓜。一次是老傭人去摘青木瓜被阿梅看到,她似乎那時就對青木瓜被割下時那乳白的液體起了好奇心,之後還去觀察了。第二次是老爺卷錢跑了,傭人只好拿青木瓜燒菜,阿梅第一次剖開青木瓜,用手指去碰觸那些白白胖胖,晶瑩的子,這個鏡頭是個特寫鏡頭,光給得特別夠,總讓人覺得青木瓜很美味似的`。第三次出現青木瓜,是在阿泉少爺的家裡,阿梅正在用青木瓜做菜,那時她已經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於是青木瓜之味似乎成為一種甜美。那種飽滿的生命形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討論的是這部片子所表現的女性形象。

豆瓣上不少影評都認為這部片子與其說是在表現一種童年的美好回憶或對女性的贊美,不如說是在表現男權社會下女人的生活狀況。片中出現幾個女人,一是阿梅,二是老傭人,三是夫人,四是老夫人,五是阿泉的未婚妻。這幾個人似乎是不同的類型。對於阿梅來講,她的未來要麼變成老傭人,要麼變成「夫人」。那麼夫人又會如何變呢?夫人會變成「老夫人」。當老夫人去世後,夫人搬上樓去住,也像老夫人一樣,天天跪在佛像前祈福。不過十年,她已經變得過分衰老。這並不是一個豪門太太所該有的容貌,起碼我是這么認為。但夫人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夫人」,這更像是一種女人的宿命,更像是越南社會中女人的一個縮影。前半生操勞丈夫和孩子,後半生就在祈福中度過。這種生活模式我很反對的,因為她限制了女性的自由。老夫人有一個愛她的情人,但她選擇閉門謝客,在家裡念經。夫人對於家庭無私付出,但錢款總被丈夫捲走跑路。就算如此,夫人還不能抱怨,只能接受老夫人的批評,她說「是你不懂得愛你的丈夫,他才會跟別人跑了。」在影片所表現的這個社會體系中,男性犯錯是不受責罰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三少爺有事沒事就去捉弄阿梅,但阿梅從來沒有理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二少爺總跟螞蟻過不去,在我看來是個性情陰郁看不懂猜不透的人,他甚至不去學堂,但照樣沒受到任何責難;老爺在家只管玩玩樂器,吟風弄月,對著家庭事務半分不關心,還時常離家出走,攜款潛逃,但有人責怪他嗎?沒有,甚至有人為他開脫,為他找一個「替罪羔羊」。離開了這戶人家的梅的境遇又怎樣呢?阿泉是個有未婚妻的人,在明知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是跟梅發生了關系,甚至讓梅去給未婚妻送信,導致梅被打,但這樣做有人說他過分了嗎?被拒絕的未婚妻也只是砸了東西,扇了阿梅一巴掌,但也並沒有去找阿泉理論。不論從哪個家庭看,男性,特別是成年男性,都是被整個社會寵壞了的群體。他們犯了錯自然有人幫他們頂,他們受到批評、責難的機會遠遠低於女性,但這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這是很明顯的男權社會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式。

這部影片最令我不舒服的地方,是導演似乎真的在贊美東方女子的這種溫順和勤勉。但是他要知道,女人之所以付出這么大的犧牲,完全是因為受到男權社會的壓迫呀!所以陳英雄這部片子我認為立意並不高,說它是童年的回憶,帶著童話色彩,這倒罷了;但說它是贊美東方女性的隱忍和溫順,我就很有意見。影片描寫的這個梅,與其說是童年裡的美好記憶,不如說是越南男性腦海中最典型最滿意的女性形象。她手腳勤快,四肢頎長,身材玲瓏,面容姣好。她小時候天真,長大後爛漫。她既有少女的情懷,又有成熟女人的身體。關鍵是她是僕人,她從小學會的是順從。多麼理想化的設定!如果讓一個女性導演來拍,她會把梅設計成什麼樣?反正如果是我,這片子不會這樣拍,或許會設定一些改變她自己命運的情節而不是一味的逆來順受。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影片是男性視角,但梅的純真可愛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我記憶深刻的是小時候梅那水靈靈的眼睛,嬌俏靈動,很符合小女孩兒那種白紙一張的形象。長大後的梅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用水沖洗臉部、頭發的特寫鏡頭以及穿戴整齊,對著鏡子塗抹口紅的那個鏡頭。

電影青木瓜之味的優秀觀後感2

高中的時候喜歡看電視上一些關於電影的節目,所以很多電影我沒看過,但大概知道講的是什麼。《青木瓜之味》不止一次出現在各種有關電影的節目里。作為資深顏控的我,實在無法欣賞越南人的審美。

這兩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薦,於是就下載了,打算完整的看一看。

女主角小時候那個演員,還是真心漂亮的。她的戲份也不少,一半多的時間其實是女主小時候。電影里的確透露著濃濃的越南風情。

但是我應該是沒看懂。我不知道這部電影要表達什麼。女主角的感情?小時候情竇初開一見鍾情,可是為毛我覺得女主長大後到了男主家做僕人,那麼猥瑣呢?

這部電影里的男人全部都很猥瑣。男主人經常拿光家裡的積蓄出去鬼混,錢花完了再回家來,完全不管家裡人的死活;暗戀老太太的阿雙伯,起初我也覺得他很痴情。但是細想,老太太深愛自己的丈夫,即使守寡也不另嫁,拒絕阿雙伯,搬了幾次家,阿雙伯也跟著搬,經常去她樓下張望,還讓女主角幫忙想辦法,偷偷爬上老太太的樓,凝望了背影一番,心滿意足的發自內心的喜悅。多麼的恐怖。於阿雙伯,這叫痴情。但是我想對老太太來說,這是很惡心的事情。

女主角喜歡的人,就算是男主角吧,也很猥瑣。本來有個門當戶對的女朋友,倆人在一起也算開心,很和諧。在見過了女主角的「美貌」後,就冷落了女朋友。很惡心。情不自禁,我能理解。但是不愛了,為什麼不明說?就那麼冷暴力,那麼不理人,最後女朋友終於忍受不了發了通脾氣砸了東西,分手。對這樣的男人這樣的感情,我沒法祝福。

這是部老片子了,當年應該沒什麼小三,綠茶婊的概念。現在看來,真是覺得惡心。成年後的女主真的很惡心很猥瑣。

我沒發現什麼愛情什麼勇敢。男主角推門進入女主房間,我只有一種想法:導演莫不是要呼籲性解放吧?

除了美美的越南風情,和女主小時候的美貌,其它全給差評。

青木瓜之味,沒品出什麼味道。

⑷ 阿梅阿忠鬼胎是什麼電影

是電影《魔界》
《魔界》的故事,由一場奇怪的旅行展開。

劉雪華飾演的「麗芬」與爾冬升飾演的「阿忠」,是一對戀人。這一天,麗芬生日,阿忠便帶她到一座小島露營。

來的路上,麗芬總是感覺,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而到了小島之後,麗芬發現,雖然自己沒來過這里,但是卻對這里的環境十分熟悉。


夜裡,入睡後的麗芬,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她看到一個小鬼在拚命哀嚎,而男朋友阿忠,則滿身鮮血,在痛苦中自盡。

值得一提的是,麗芬夢境中夢到的這一幕,也成為了電影後續故事發展的一大伏筆。

說回電影,從夢中驚醒之後,麗芬聽到外面傳來了奇怪的歌聲,於是便外出查看。她看到露營地不遠處,有一閃一閃的綠光。正當她一步步走進綠光之時,突然狂風大作,她腳下一滑,當場「摔死」。


夜半,阿忠醒來,發現麗芬不見了,於是外出尋找。而失足「摔死」的麗芬,也突然「起死回生」,返回了露營地。

天亮之後,阿忠、麗芬離開小島。回來的路上,阿忠感覺麗芬有些奇怪,原本性格溫和的她,變得暴躁不堪。

阿忠以為麗芬生病了,於是便帶她去看醫生,可是一番檢查之後,一切正常。


阿忠、麗芬是兩名「警員」,看過了醫生之後,二人回「警局」報到。

麗芬的上級「王sir」(岳華飾演),正在為一起「連環入室侵犯案」苦惱,這時有人報案,發現了嫌疑人,王sir帶領手下趕到現場。

結果,嫌疑人為求自保,挾持了一名女子和一個小孩,要求與警方談判。警匪雙方的僵持,引來了大批圍觀群眾,而記者「小劉」(湯鎮業飾演)也來到了現場,想要拍下一手資料,報道一起大新聞。



為了盡快抓住兇手,避免造成更大的社會輿論,王sir展開了部署。然而,麗芬並沒有理會王sir的部署,獨自沖上前去,開槍幹掉了劫匪。一旁的小劉,也拍下了事發時的場景。

事情結束後,王sir對麗芬展開批評,王sir認為麗芬太過魯莽、不聽指揮,這次是僥幸擊斃了匪徒。如果開槍沒有擊中,激怒了歹徒,歹徒傷害人質,後果將不堪設想。

被王sir批評之後,麗芬離開辦公室,並在電梯里遇到了同事「傻大姐」和「女殺手」,二人對麗芬冷嘲熱諷,結果麗芬走下電梯之後,電梯發生事故,傻大姐、女殺手都在事故中喪命。

與此同時,記者小劉洗出了案發現場的照片,結果發現,麗芬開槍時,子彈在空中拐了一個90度的大彎兒,之後才擊中了躲在牆後的歹徒。


阿忠發覺,那次露營回來之後,麗芬變得越來越奇怪,就像中了邪一樣。於是就帶她去找一位半仙算命。

這位半仙幫麗芬摸骨之後,又將算命的錢,退給了阿忠,並表示自己身體突然不舒服,暫時算不了了。

阿忠帶著麗芬離開,結果沒過多久,算命的半仙就在自己家中暴斃。


警隊的「何督察」想要提升麗芬做「警長」。作為麗芬的上級,王sir認為,麗芬最近的情況很不穩定,於是提交了一份報告,反對麗芬升職警長。

王sir剛列印完報告,便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看到了諸多幻想。緊接著,一隻大黑狗撲向了王sir,一條毒蛇也咬傷了王sir的手,王sir掏出槍,想將大黑狗擊斃。

辦公室外,眾人聽到槍聲,連忙沖進去查看。結果發現,王sir癱坐在地上,手持配槍,滿身大汗。王sir向同事們說起了自己目睹的怪事。

同事們都認為,王sir工作壓力太大,得了精神病。上司也建議王sir暫時停職,接受治療。王sir被同事們帶去醫院,而王sir的那份報告,也突然變成了支持麗芬成為警長。此時,坐在遠處的麗芬,也露出了一抹詭異的微笑。


在醫院經過了一番檢查之後,王sir被同事們送回家。王sir認為,自己並沒有得精神病,之前目睹的怪事,確實發生過。於是,王sir打電話,找來了自己的表姐「七姑」(夏萍飾演)。

七姑是一個神婆,她認為王sir是被惡鬼纏身,於是設下法陣,打算除魔。這個惡鬼不是別人,正是麗芬。鬥法時,七姑道行不足,被麗芬幹掉。

與此同時,小劉也拿著照片,找到了阿忠。小劉告訴阿忠,麗芬十分古怪,她射出的子彈,會在空中拐彎。

可是,阿忠並不相信小劉,他認為,一定是小劉的相機壞了,才會拍出這樣的畫面。



為了證明麗芬確實異於常人,小劉對麗芬展開跟蹤。

升職之後,麗芬開始對何督察展開色誘,很快何督察便沉迷在了溫柔鄉之中。麗芬、何督察約會時,小劉趁機拍下照片。結果照片清洗出來之後,小劉發現,有個鬼影騎在何督察的脖子上。

小劉將照片拿給阿忠看,而此時的阿忠,也聽聞何督察意外失蹤。諸多線索的指引之下,阿忠也開始對女友麗芬展開懷疑。

順帶一說,這個「脖子上騎鬼影」的橋段設計,估計會讓不少觀眾聯想到2004年的泰國恐怖片《鬼影》,但從誕生時間上來說,這部《魔界》可是領先了《鬼影》22年。


說回故事:夜裡,七姑的冤魂來找阿忠。七姑告訴阿忠,麗芬被惡鬼附身,而這個惡鬼,就是阿忠前世的妹妹。

原來在上一世,阿忠、王sir、七姑是一家人。七姑是媽媽、王sir是爸爸、阿忠是兒子,上一世的阿忠,還有一個妹妹,也就是附身在麗芬身上的惡鬼。

上一世的阿忠一家,因為戰亂顛沛流離。為了生存,七姑、王sir將自己的女兒,賣給了人販子,而人販子又將其轉賣給了一名富商。

幾經輾轉之下,女孩死於非命,「屍首」還被幾名飢餓的難民分食。為了報仇,他化身惡鬼,前來找上一世的仇人們索命。之前的匪徒、傻大姐、女殺手、算命半仙、何督察,都是惡鬼的前世仇人。

七姑將對付惡鬼的方法,告訴了阿忠,並留下了一件法器。


阿忠帶著法器,前來消滅惡鬼,結果卻被高空墜落的冷氣機砸中,生命垂危。

七姑去世後,王sir便開始對麗芬產生懷疑。阿忠住院之後,王sir也拿到了七姑留下的法器,並決定前去幹掉惡鬼。

王sir與麗芬展開纏斗,而醫院的阿忠也在接受最後的搶救。王sir用法器幹掉了麗芬,而阿忠也在醫生的搶救之下起死回生。



王sir以為,一切都塵埃落定。可是沒想到,起死回生的阿忠,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

阿忠看到,王sir被一個人幹掉,於是去搭救王sir。來到現場後,阿忠發現,幹掉王sir的那個人,竟是自己。

阿忠不明白,自己為何要害王sir,這時惡鬼突然出現。原來,惡鬼並沒有消失。上一世,惡鬼與阿忠是兄妹。這一世,阿忠與惡鬼也是「同命相連」,只要二人中的任何一個活著,另一個就不會死。而幹掉王sir的真正兇手,也正是這個惡鬼。

為了鏟除惡鬼,阿忠選擇了自盡。此時,電影回到了開頭時,麗芬夢中夢到的那一幕,一個小鬼在一旁哀嚎,滿身鮮血的阿忠,在痛苦中自盡。《魔界》的故事,也在此時戛然而止。


這部《魔界》在1982年上映之後,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效果。導演楊權也憑借該片,成功從風月片熒幕,轉型到了恐怖片大銀幕,並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恐怖大師」。

而在該片中擔任女主角的劉雪華,也因為出色的演技,獲得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好評。其中便包括李兆華、瓊瑤。

1983年,李兆華邀請劉雪華出演了《少女慈禧》。這部作品,讓劉雪華一舉邁上事業高峰。而八十年代中期的瓊瑤愛情劇,更是讓劉雪華火遍大江南北。


當然,這部《魔界》最大的意義,還是在於它引領了華語電影的時代發展。

在這部片子里,楊權導演設計了不少「極具前衛思想」的故事橋段,比如:子彈拐彎,鬼影騎人,宿命輪回,同命相連、共生共亡的人鬼兄妹等。這些橋段,至今仍被諸多影視工作者沿用。

而表現風格的大膽創新,也讓這部《魔界》成為了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在該片中,楊權導演嘗試將國外的「鉛黃電影」,與港片的本土特色相融合。

電影在表現「阿忠一家前世經歷」時,放開了創作尺度,獵奇性十足的鏡頭語言,也為後世港產Cult片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後世的《力王》、《三更》、《踏雪尋梅》等作品中,不少鏡頭都能看到這部《魔界》的影子。

⑸ 胭脂扣是哪年的電影

《胭脂扣》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vy0e

《胭脂扣》作品簡介:

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的一部愛情片,由關錦鵬執導,梅艷芳、張國榮、萬梓良、朱寶意主演,於1988年1月7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石塘咀名妓如花與紈絝子弟十二少感情糾葛的故事。

⑹ 電影《青木瓜之味》影片解析

《青木瓜之味》是由陳英雄執導,阮如瓊、陳女燕溪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3年6月8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記敘了一個發生在1951年的越南西貢簡單而平凡的故事,這部影片是導演陳英雄繼《三輪車夫》之後的又一力作。一個伴著青木瓜的幽香忙碌的少女在瓜熟蒂落之際收獲了她的愛情。影片中那耀眼的綠和如泣如訴的琴聲是貫穿影片始終的兩種情緒,還有那終日不息的姥姥的木魚聲,使影片在自始至終的舒緩悠遠的節奏中為我們開啟屬於越南舊時的光陰。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展現了越南女子的美好形象。影片雖然是在法國拍攝,但取景相當優美,很有東南亞草木茂盛,「陰滿中庭」的意境。因為越南氣候濕熱,所以影片里角色多半赤著腳,穿著單布衣服,天天開著電風扇,還要掛蚊帳以防蚊蟲。這種近似於還原的描摹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絕佳的觀感體驗。看著影片中那些綠意森然的鏡頭,彷彿已經聞到了熱帶植物那些清新的香味,也感受到了熱帶那種濕熱難耐,看到了東南亞小姑娘瞳孔里的天真爛漫與純凈。

更能烘托出影片味道的是影片的中的聲音與配樂。這部影片里的人物很少說話,對白很少,於是出現大量配樂和自然界的聲音、人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青蛙的叫聲、水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蛐蛐的叫聲……這些自然界的聲音為影片營造了一種自然的美妙和一種身處自然的清新與舒心。除了聲音之外,自然元素還包括無處不在的昆蟲形象(被梅捉來養的蛐蛐、被二少爺碾死的螞蟻)以及三少爺捉弄梅時所捉的蜥蜴等等。動物的出現為這部影片添加了一種自然的風味和活潑的童趣,也從側面表現了主人公梅生活的純真美好。

影片中人為的聲音其實在片中也不太多,包括炒菜的聲音,敲木魚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老爺一家裡出現的古典音樂和浩仁彈奏的鋼琴)、電風扇的聲音等。這些聲音出現得越多,越感到這個家庭里的靜謐和寂寞。因為沒有人說話,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頗有古詩里「以聲襯靜」的寫法。配樂是這部影片最奇特的地方,導演大量利用了聲畫分離的手段,既增強了影視畫面的內涵和厚度,又給觀眾以自我思考的餘地。

影片題為「青木瓜之味」,那彌散在園子里的青木瓜香和那醉人的綠印的梅精緻的臉膀分外的清麗,忙碌的螞蟻,青苔上的青蛙,綠荷上的蜥蜴,還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鉤起梅的童心,只有天的頑皮給梅的乏味增添了少許的緊張,梅展現了她這個年齡少有的成熟和無可迴避的立場,生活就在這樣的簡單中平鋪直敘的展開。 全片一共三次出現青木瓜。一次是老傭人去摘青木瓜被阿梅看到,她似乎那時就對青木瓜被割下時那乳白的液體起了好奇心,之後還去觀察了,這個時候的的青木瓜就像阿梅一樣,生活並不是就是這樣的簡單,其中蘊涵的悲觀是無法避免的。

第二次是老爺卷錢跑了,傭人只好拿青木瓜燒菜,阿梅第一次剖開青木瓜,用手指去碰觸那些白白胖胖,晶瑩的子,在這塊導演刻意用了特寫鏡頭,光也給得特別足,梅也就在這樣的經歷中更加的早熟,富裕家庭也同樣有它無可避免的矛盾,少奶奶的深情期盼讓梅過早的讀懂了感情的脆弱和成人世界的悲傷,空空見底的米缸使生活的沉重是這樣直接的讓人來面對,姥姥的木魚聲中究竟是對逝去愛人的追憶還是對自己早逝的青春年華的緬懷?抑或是兩者都是?

第三次出現青木瓜,是在浩仁少爺的家裡,阿梅正在用青木瓜做菜,那時她已經收獲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於是青木瓜之味似乎成為一種甜美。那種飽滿的生命形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梅也就這樣的成熟了,命運安排在這樣的時間進度里讓她和浩仁相遇了,沒有人知道究竟是什麼撥動了梅那顆敏感的少女之心,也許是浩仁的成熟男人身上洋溢的干凈和安詳。梅在這樣的日子裡沉澱著屬於她的情感,一份沒有收獲時間的情感,也許對於她來說那隻是一個夢,就象那經日彌散在四周的青木瓜香味一樣,瓜瓤那種晶瑩踢透只是一個華麗而易碎的夢。當時間里的所有人都老去時,梅到了二十歲的年齡,歲月的變遷使人對現實有種茫茫然的悲傷,只有梅還在她即定的軌道上行走,但現實卻使一切都發生改變,連梅的單純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擾,家庭已經不在需要她了,她帶著少奶奶的對桃的無限思念和寄託離開了她與之生活了十年的家庭,她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改變而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完全成熟的梅開始走入依然年輕的浩仁的生活,走的是那樣的悄無聲息,這樣的改變連梅自己都沒有察覺。當鮮嫩的嘴唇塗抹上撩人的鮮艷時,浩仁才如夢初醒,他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已經浸染了梅的痕跡。當所有的指歸都向同一個方向顯示時,生活中的任何因素也就顯得是那樣的順理成章了,當青木瓜再度被剖開時,那濃烈的晶瑩讓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幸福。

《青木瓜之味》與其說是在表現一種童年的美好回憶或對女性的贊美,不如說是在表現男權社會下女人的生活狀況。片中出現幾個女人,一是阿梅,二是老傭人,三是夫人,四是老夫人,五是浩仁的未婚妻。這幾個人似乎是不同的類型。對於阿梅來講,她的未來要麼變成老傭人,要麼變成「夫人」。那麼夫人又會如何變呢?夫人會變成「老夫人」。當老夫人去世後,夫人搬上樓去住,也像老夫人一樣,天天跪在佛像前祈福。不過十年,她已經變得過分衰老。這並不是一個豪門太太所該有的容貌。但夫人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夫人」,這更像是一種女人的宿命,更像是越南社會中女人的一個縮影。前半生操勞丈夫和孩子,後半生就在祈福中度過。這種生活模式限制了女性的自由。老夫人有一個愛她的情人,但她選擇閉門謝客,在家裡念經。夫人對於家庭無私付出,但錢款總被丈夫捲走跑路。就算如此,夫人還不能抱怨,只能接受老夫人的批評,她說「是你不懂得愛你的丈夫,他才會跟別人跑了。」在影片所表現的這個社會體系中,男性犯錯是不受責罰的。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這一點。三少爺有事沒事就去捉弄阿梅,但阿梅從來沒有理會,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二少爺總跟螞蟻過不去,在我看來是個性情陰郁看不懂猜不透的人,他甚至不去學堂,但照樣沒受到任何責難;老爺在家只管玩玩樂器,吟風弄月,對著家庭事務半分不關心,還時常離家出走,攜款潛逃,但有人責怪他嗎?沒有,甚至有人為他開脫,為他找一個「替罪羔羊」。離開了這戶人家的梅的境遇又怎樣呢?浩仁是個有未婚妻的人,在明知有婚約的情況下還是跟梅發生了關系,甚至讓梅去給未婚妻送信,導致梅被打,但這樣做有人說他過分了嗎?被拒絕的未婚妻也只是砸了東西,扇了阿梅一巴掌,但也並沒有去找浩仁理論。不論從哪個家庭看,男性,特別是成年男性,都是被整個社會寵壞了的群體。他們犯了錯自然有人幫他們頂,他們受到批評、責難的機會遠遠低於女性,但這僅僅因為他們是男的。這是很明顯的男權社會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式。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影片是男性視角,但梅的純真可愛還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體驗。梅那水靈靈的眼睛,嬌俏靈動,很符合小女孩那種白紙一張的形象。

⑺ 電影梅艷芳菲劇情介紹 電影梅艷芳菲劇情簡介

1、故事從方妍梅(陳煒飾)在香港紅館舉行的紅館絕唱演唱會開始。此時的阿梅深受癌症晚期病痛困擾,家人和朋友均擔心她能否撐過這一段,愛人劉家華(賀剛飾)遠道而來的傾心支持讓阿梅感動不已。一曲女人花,喚起了人們對阿梅的悲情回憶。

2、方媽媽(娟子飾)一人在歌廳賣唱拉扯兩姐妹,可惜人老珠黃,收入十分微薄。為了幫助媽媽度過難關,兩姐妹小小年齡就結伴賣唱養家。時光飛逝,兩姐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但阿梅個性倔強,頗有些男孩之氣;姐姐阿萍(金玉婷飾)則溫柔婉約,性格多少有些懦弱。母女三人也總算熬出頭,攢夠了開歌廳的錢。歌廳一已開張,由於兩姐妹的歌喉出眾,生意十分興隆。地頭蛇豹哥(李丹軍飾)垂涎阿萍美色,多次騷擾,但均被阿梅和阿萍邂逅認識的小警察劉家華阻止而未得逞。

3、剛晉升為新秀明星的阿梅在星途發展上並不順暢,第一張單曲雖獲得聽眾認可,但緊接著的音樂大碟卻因定位問題銷量不佳,唱片公司冷藏了阿梅。阿梅收入銳減,此時方媽媽又患重病,家裡處處需要錢,阿梅只得去富豪酒會獻歌掙錢。此時她與初露星相的何耀文(黃浩然飾)相識,二人性格各異,卻暗有默契,互相鼓勵、互相扶持,終結下一生不背叛的堅貞友誼。

4、對阿梅來說,更大的打擊來自於失去身邊所愛的人。先是姐姐阿萍患子宮頸癌去世,摯友天皇巨星耀榮病發逝世,阿梅發現自己雖然成為了巨星,卻失去了幸福的意義。她對自己開始懷疑,進入了情緒的最低谷。此時,家華站出來力邀她出演其自編自導的電影,劇中兩人假戲真作,冰釋前嫌,她似乎馬上就要得到她夢寐以求的幸福了。可蒼天弄人,她居然被查出患上了與她姐姐一樣的子宮頸癌,她幾乎要放棄了,她拒絕了所有的關心和治療……

5、恰在此時,香港爆發了「SARS」病疫,全香港都陷入一種絕望的狀態中,身為香港演唱協會會長的阿梅找到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她振臂一呼,號召全港明星帶動港人抗擊「SARS」。她努力籌備舉行的個人演唱會,她希望通過這次的演唱會,向自信陷於低潮的香港人傳遞一個信息:「就是自己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都不言放棄,而是加倍地努力;希望每一個香港人也都如此,都抖擻精神,面對艱辛,接受挑戰。」

⑻ 大家來幫忙找一部電影的片名!

《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
殘雪創造的某種無意識「從上個星期四以來,就一直落大雨。到今天早上,忽然雨停了」小說是這樣開始的。今天是星期幾呢?沒有寫,那麼,到底下了幾天的雨?也沒法知道。只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時點,卻沒有設定和它相對應的時點,殘雪對故事鋪墊的這種滿不在乎,將讀者從事物相對關系的世界一下子帶進事物本身的世界裡。看了幾行,我們就能知道:這里的講述人不是那種常有的、令人放心的、無微不至的解說員。殘雪的講述人是不會解說事物的關系的。她只是展示事物本身,像一個夢。在這夢一般的事物本身的世界裡,可以被發現的,只有靠自己去找。你用心聽也許就能聽得見,你用心看也許就能看得見,那麼,你就會明白一些事物本身的意味了。因為殘雪創造世界裡的一切事物都有它本身的意味。

太陽一曬起來,就將雨後的滿院子的泥漿曬得臭熏熏的。講述人阿梅是在那院子里「整整一個上午」鏟除蚯蚓。這是怎麼回事?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鏟不完,「又肥又長、粉紅粉紅」,動不動還要爬進房子里來的蚯蚓是否象徵著什麼?還有不知厭倦地每天在院子高牆那邊搗大洞的那個鄰居、「著了魔似的老點鞭炮」的孩子、大狗……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如果你站在阿梅的地點好好看,好好聽,就能知道它們對阿梅而言意味著什麼。

又肥又長的蚯蚓,從搗大了的洞刮進來的風,鞭炮的響聲、院子里的熱氣和臭氣,一個個都很清楚地做著一件事:進攻阿梅,都在從外面向裡面進來呢。阿梅「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地鏟那數不清的蚯蚓,是對抗要進來的一切事物,保衛自己的象徵性的動作。她是怕這些事物進來的,住在高牆圍繞的房子里的阿梅是怕外面的事物進到她和她的領域裡面的。

住在又熱又潮的像母親子宮似的住所里,拚命地把自己關起來,拒絕一切從外面進來的事物,這種人我們是並不陌生的。對,這就是我們自己。阿梅那永遠鏟來鏟去,要鏟掉外面的活生生的事物的動作,不就是我們在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裡天天反復的動作嗎?我們難道不是最喜歡高牆圍繞的家嗎?哪怕多麼悶熱,多麼臭,我們也和阿梅一樣,想拚命保衛自己住慣了的小小世界。

阿梅的孤獨

第二段寫的是阿梅在院子里回想的事情,那是八年以前的事。只有母親和一個女兒住在一起的家裡,來了一個男人。這對女兒來說,是一件大事。阿梅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母親會愛上自己以外的別人。「老李」這個客套的稱呼就表示阿梅對他的隔膜和距離。

阿梅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母親,她注意到男人鑽進廚房。廚房象徵母親,象徵我們最喜歡的那永遠單方向的照顧和保護、無償的母愛。阿梅發現,那應該只屬於孩子只屬於自己的地方,母親竟然讓別人進去,而且連飯都忘記做了!忘記做飯,當然是母親「玩忽職守」的重大的事件。「一年四季總系著墨黑圍裙,眼睛總是腫得像個蒜包」的母親形象,投射出阿梅的不安、憤怒、失望、嫉妒和憎恨,無比的不祥和醜陋。

有一天阿梅到廚房去拿「一樣東西」。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去拿母親的關心和愛,她想讓母親想起阿梅這個孩子。母親當然注意到她,而且說:「這個人從來這樣目中無人的」,這句話說得對。阿梅這個人長大了還離不開母親、一直沉溺在母女一體的封閉世界裡,對外面來的人一點興趣都沒有,連個招呼都不打。後來母親乾脆上門閂不讓阿梅進來,在裡面和老李「笑呀、講呀,鬧個昏天黑地」。顯然,母親是對阿梅炫耀著她和老李是多麼的親密。醉翁之意是什麼?母親確實在炫耀兩件事:一是她再也不想做長大了的孩子的好母親了;還有一件是,對一個長大了的人來說,和外界來的他人交流與交合是多麼的快樂!

這樣,阿梅徹底孤獨了。到了七月份,就發生一件事。我們又碰到一個沒有相對應時期的七月了,沒有比較對象的七月意味著絕對的溽熱。這是阿梅身體外面和裡面的熱、她第一次感覺到的生命本身的熱。因為這一切這么熱,阿梅就感到渴了。為了解那激烈的渴,她就到廚房去舀水。可是,這一次在廚房裡出現的不是母親,而是老李。

老李冷不防地進來,向她求婚。他那發灰的臉和抽搐的身體顯示著他的極度緊張,搖搖晃晃的凳子也是老李心情的比喻。老李求婚的理由是很奇怪的,阿梅理解的是:因為阿梅的母親有一套房子,要是和她結婚,就可以住這房子,用不著另外找房子了。

阿梅對這荒唐的求婚既不生氣也不高興,只是「噗哧」一下笑出了聲。她這種態度,不僅讓老李慍怒,而且讓讀者也慍怒。老李即使理由荒唐、受到阿梅母親唆使,但畢竟是當著阿梅的面直接表白的,可是阿梅既不同意也不拒絕,竟然說明自己笑出來的理由是:「本來打算去寫一封信,結果在這里聽你講了這么久的話」。她打算寫信,應該可以說對外面的人不是完全沒有興趣了。她開始憧憬外面的、遙遠的不存在的人了。但是,現在就在這里好好地存在的人就不行。

阿梅是我們自己的鏡像

在小說的第三段里,阿梅竟然和老李結婚了。太奇怪了!她絕對不是克服萬難、高高興興地終於和她所愛的人在一起的,但也不是哭哭啼啼、無可奈何地嫁給封建家長決定的對方那裡的。讓讀者困惑的是,阿梅的結婚不符合戀情故事的那一套,既不是自己願意的,又不是被強制的。明明知道人家是因為你母親有一棟房子才求婚,自己又對他沒有什麼感情,別人也沒逼你,那麼你到底為什麼要結婚?是不是這個講述人故意把故事給省略了一部分?

想來想去,我們最後只好得出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荒唐的結論:阿梅是沒有什麼理由就結婚的,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也許也可以這樣說,阿梅是聽其自然的,母親希望她結婚,老李也想和她結婚,所以她結婚了。這里完全缺少了阿梅自己的願望和意志。

這種結婚真的奇怪嗎?並不奇怪。非但如此,這種缺少自己意志的聽其自然才是我們最習慣的行動的方式。比如說,你為什麼要上大學?是不是因為母親說上大學好,老師說上大學好,在你周圍的和不在周圍的世人好像都說上大學好?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明確願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來活自己的人生是多麼可怕,又是多麼困難!還不如繼續當母親的好孩子、當世人的奴隸,按照別人的願望,度過別人的人生,這樣子的人生多麼輕松啊,我們最怕的是完全自由。

可以這么說,殘雪的阿梅和魯迅的阿Q一樣,是我們自己的鏡像。對,阿梅的結婚確實並不奇怪,也並不是殘雪故意編造出來的玄妙的謎。如果有謎的話,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謎。因為我們永遠看不清、聽不見、也不明白自己是什麼。

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第四段,婚後第二天,老李就在屋角搭一個閣樓,掛床帳子。閣樓表示老李在家裡不三不四的懸空的位置,臟兮兮的帳子表示他和阿梅之間的隔膜,還意味著他覺得性很臟,怕性、怕異性的心理。老李從這個帳子里說,跟阿梅一起睡,他「總是害怕」,問她「有什麼意見沒有」。阿梅對此只有「含含糊糊地嘀咕了兩聲,算是回答」,好像也沒有感到什麼慾望,也沒有什麼主意。老李在這兒住了三個月,就搬回自己的老家了。因為他怕阿梅,阿梅對他也沒有什麼感情,只忙著向大家都不知道的遙遠的人寫信,兩個人各自隨心所欲。母親稱他為「吃閑飯的人」「耍猴把戲的人」。這也說得對,老李違背母親的期望,沒能讓她的女兒長大成人,而且他還沒有自己的慾望,仍然是一個配合別人的意向而演戲的猴子。

相處的時間很短,可是老李和阿梅之間生了一個兒子。阿梅成母親了,老李馬上開始訪問。大概是想看兒子的同時,也想看做了母親的阿梅的樣子吧。「老李一來就鑽進廚房」,但是在廚房裡的仍然是母親。「隔一會兒母親就慌慌張張地跑出來,從門縫里向阿梅房裡窺視」,但是阿梅好像完全沒有準備從自己的小房子里出去,反而「假裝沒看見」母親。沒辦法,母親只好親自表演給她看,應該怎麼做母親。她「抱起大狗沖進廚房去」,每次「弄幾樣好菜」給他吃,很有耐心地養育大狗。可是阿梅還是沒有被喚醒,沒有學著母親的樣子,反而「對他們故作神秘的態度感到好笑」。母親和老李、大狗持續表演五年後終於死心了,老李再也不來了。母親也走出廚房,搬到靠近廚房的一間堆房裡去,堆房是收進不用的東西的地方。母親是這樣宣言的:她再也不要照顧阿梅。對阿梅而言,母親已經像是不要了的東西,可以收進堆房裡的。還有一個大蒜的問題,這篇小說充滿大蒜的味道。母親本來很喜歡吃大蒜,口裡總是噴出濃烈的大蒜味兒,後來在廚房裡,和老李、大狗一起吃,誇贊大狗能吃。只有阿梅認為吃大蒜是一種「壞習慣」。其實大蒜是很補的,吃了能有慾望,能有生命力。那麼阿梅怕吃大蒜,是不是說明她怕有了慾望呢?兒子大狗能吃大蒜,天不怕地不怕地活自己的人生,「將來說不定能當將軍」。反過來,怕吃大蒜的阿梅是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行屍走肉?大狗也學著父親看不起她,總叫她「喂」,從不叫她「媽媽」。

小說的主人公叫「阿梅」,可是除了標題以外,這個名字整篇里一次都沒有出來,誰也不叫她阿梅。她好像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一樣。對,既沒有自己的慾望、意志、計劃,也沒有自己的人生的這種「我」,還需要什麼名字?她只是在她那小院子里像個影子似的,無目的地走來走去而已。老李不來了,這兩三年間,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越來越強烈了。以前可憐巴巴的老李的形象,現在在阿梅的想像中,已經變成一個「精乾的,漂亮的小個子男子漢」了。最有意思的是連阿梅自己都贊揚老李的出走,她說「他離開我們這一招真是做得聰明!」這是阿梅的一個新變化。

阿梅的「愁思」

到最後一段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小說開頭,阿梅是在一個太陽天里,在一個又熱又悶的院子里,一面鏟著要進房子的蚯蚓,一面回想過去八年發生的種種事情。她正午的時候開始回想,現在已經是傍晚了,「太陽就要落到堆房後面去了,母親又在堆房裡咳起來」。阿梅繼續說:「她這么咳已有兩個多月,大概她自己也感到不會久於人世了,所以她把門緊緊地閂上,為的是不讓我去打擾她。」第一次看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讀者是否想過,母親快要死去,為什麼要「所以」把門緊緊地閂上,不讓女兒進來呢?母親是因為快要死才不讓孩子接近的,一個母親的最後任務不是哭哭啼啼地抱緊孩子,和孩子一起沉浸於綿綿的骨肉之情,而是跟永遠想依靠自己的孩子,勇敢地一刀兩斷,讓她一個人向外界走出去。為了讓孩子真正地活,母親必然是要離開人世間的。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篇小說引起讀者思考的一些問題了。《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里,阿梅的「愁思」到底是什麼?答案都寫在最後兩行,她的愁思是:「今晚要是颳起風來,那圍牆會倒下來,把我們的房子砸碎」。房子砸碎了,母親會死,母親死了,孩子也要死掉。失去了依靠、失去了保護,你只好面對這個世界,一個人站起來的,阿梅的愁思就是這個。喪失了孩子的身份,奴隸的身份,面對這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一個人站起來是多麼可怕的事!真正地活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可是,你看,時候快到了。太陽曬得那麼厲害,滿院子熱氣騰騰,又肥又長,粉紅粉紅的蚯蚓,也就是象徵生殖器、象徵生命的蚯蚓,源源不斷地鑽進阿梅內部。她的內部已經充滿生命、充滿向外界的憧憬,充滿開始自己新人生的願望。對,阿梅真想獨立了。就是因為她想獨立的願望是真實的,她還在猶豫。因為你一旦獨立,一開始追求真正的自由,那麼你永遠回不到又暖又潮的母親體內了。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活,你就先要死一次.

找了很多網站沒能找到原文.但在新浪讀書頻道有殘雪小說自選集在線看.
下午我去圖書館幫你把書借出來,晚上在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