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劉德華一部電影,他在片中主演國民黨一個部隊的軍人的
電影的名字叫做《異域》
《異域》是朱延平執導,劉德華、庹宗華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李彌將軍和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逃出國境,建立據點,展開長達五年的異域生涯。
1949年,國共大戰,逃離的人潮湧向台灣和香港,而另有一群人卻經由雲南,逃到了中、緬的邊境地帶。他們以鮮血和生命建立起一個軍事基地。
經歷多年戰役,意圖重返故鄉。這支孤軍曾兩次擊潰了進犯的緬甸國防軍,卻遭受聯合國四國會議嚴厲的批判,而被要求撤軍。他們的英勇行為也不被台灣所承認,因而造成進退兩挫、有家歸不得的局面,變成一群無家可歸的異域英雄。
(1)1954年一部以雲南解放為背景的老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前),國民政府全面撤退,李彌將軍所率領的第八軍仍在雲南邊境作困獸之斗。在草木皆兵的逃亡中,他們遇上另一支由李國輝團長領導的部隊,兩邊人馬合力逃出國境。
朱延平導演,港台眾星聯合主演的《異域》總共拍了兩部,1990年的《異域》和1993年的《末路英雄》。故事講述的是解放戰爭中被劉鄧大軍一路追殺到雲南的國軍殘部在沅江遇到了原國軍起義部隊的夾擊,長官戰死,士兵潰散,走投無路的他們逃入了鄰國緬甸。
最終在團長李國輝的帶領下,一支在國內戰場上潰散了的軍隊,在異國他鄉僅以三千殘軍就將將整整四倍於己的緬甸政府軍打的一潰千里,為自己打出了一個生存空間--金三角,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也將戰爭打出了輝煌的色彩。
❷ 雲南邊疆少數民族和解放軍剿匪的故事是什麼電影
《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剿匪記》
❸ 有哪些以昆明為背景的書或影視劇
說起老昆明,不能忽視的就是國立西南聯大那段歷史,1938年,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改稱西南聯大,1937年以後,又陸續有十多所高等院校陸續遷到雲南,到2016年,昆明城鄉還有20多處西南聯大相關遺址。有一本書就是以時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的聞一多為背景撰寫的,叫《聞一多在昆明》。還有一本叫做西南聯大昆明記憶。影視作品的話,最原滋原味還原昆明市井生活的非東寺街西寺巷了,一部方言情景劇,為您真實還原昆明人的日常生活,詼諧幽默,非常值得觀看。
❹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
有網友曾說過,看電影《紅日》怎麼這么像《南征北戰》呢。
沒錯,這兩部電影取材的 歷史 時間段和事件大體相同,因此在很多劇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這兩部電影還是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紅日》對 歷史 事件和 歷史 人物是偏於寫實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戰斗過程都是 歷史 上真實存在的,而且改編幅度並不算大。
因此,《紅日》算是老電影里對解放戰爭描寫比較細致和真實的一部電影,觀賞價值和 歷史 參考價值極高,只是有些寫實也曾給這部電影帶來麻煩。
本文將從《紅日》創作背景、拍攝過程、角色和演員等各方面回顧一下這部電影。
一、經典小說由六縱指揮員創作
電影《紅日》改編自同名小說,而小說的創作者則是孟良崮戰役的親歷者,華野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
華野六縱,和整編七十四師就是一對宿敵。早在蘇北漣水之戰時雙方就打得不可開交,二戰漣水,當時還叫六師的六縱損失慘重還丟了漣水城,指揮員王必成差點被撤職,但同時他們也把七十四師打得傷了元氣,為孟良崮覆滅埋下了伏筆。
從漣水撤退到萊蕪戰役,再到孟良崮決戰,六縱最終報了仇。在戰役結束後,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看到躺在門板上的張靈甫遺體,他大為感慨,從此立下了將漣水到孟良崮這個過程寫成一部小說的決心。
1957年,在經過艱苦寫作後,《紅日》出版,這部小說得到了漣水、萊蕪和孟良崮戰役親歷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揮員的幫助,再加上吳強對參戰部隊的了解,以及對國民黨被俘官兵的采訪,因此其 歷史 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極高。
2019年,《紅日》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小說典藏。
二、《紅日》拍攝並不順利
《紅日》的電影劇本從1960年2月開始籌備,但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關部門對劇本情節、人物等細節意見不一,導致劇組創作幾易其稿,最終在一年多以後,第五稿才正式通過。
上海電影製片廠馬上組織演員們去體驗生活,我軍演員和當年《南征北戰》劇組一樣去了崇明島駐軍那裡,而飾演張靈甫和參謀長的演員舒適和程之則去了一個特殊的地方,南京軍事學院。因為當年七十四師的參謀長魏振鉞彼時正在那裡當軍事教員,他向兩位主演全面介紹了七十四師覆滅的經過以及張靈甫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
劇組到山東外景地拍攝時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大家都吃不飽吃不好,導致很多人腸胃鬧病,飾演團長劉勝的里坡發揮農業特長,弄來了蘿卜種和茄子秧在劇組駐地旁邊種,雖然沒有油水,起碼部分解決了劇組人員吃不飽的問題。
飾演七十四師旅長的於飛,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獷,顯得不像是一個高級將領,這裡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劇組吃不飽有關吧。
《紅日》在集中拍攝時趕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戲,演員們只能穿著棉襖演戲,尤其是室內戲更為艱苦,飾演我軍參謀長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暈倒。
該片在拍攝完成後,雖然在陳毅元帥的過問下順利上映,但之前在過審時也曾遇到過一些困難,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關於「美化」張靈甫和「醜化」我軍戰士方面。
三、《紅日》的演員和人物
《紅日》和《南征北戰》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該片的部隊層級劃分很清晰,從軍長、師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到戰士,其中只有師一級和營一級的人物刻畫較少,其他各層級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著墨最重的主要是三個角色。
軍長沈振新,飾演者張伐。
沈振新這個角色的原型明顯是時任六縱司令員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號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氣質有些出入,張伐飾演的沈振新明顯比較儒雅和睿智。
其實,筆者認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須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氣質,在片中並沒有我軍更高領導露面(只有聲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級指揮員如粟裕的某些氣質特徵。
張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飾演軍人似乎不是強項,單就沈振新這個人物來說,他塑造地相當不錯,喜怒不形於色,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繹情緒變化。因此你不能說張伐演王必成不像,應該說他演沈振新很好。
團長劉勝,飾演者里坡
劉勝的原型應該是六縱戰將劉盛起,他帶領部隊在搶占垛庄和攻佔孟良崮主峰戰斗中表現出色,不過他並沒有像片中劉勝一樣不幸犧牲。
里坡飾演的劉勝,在打仗時很有沖勁,符合那個時代中層指揮員的形象,只是年紀稍顯大了一些。
連長石東根,飾演者楊在葆
這個角色有人說有原型,也有人沒有原型,筆者認為這個人物應該是沒有具體原型的,因為石東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層指揮員的樣子。
石東根在片中是一個有些魯莽又很可愛的連長,打仗時嗷嗷叫,獲勝時得意忘形,他酒後挑著敵人帽子騎馬飛奔的鏡頭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場面。
但也就是這個場面,在後來引起了諸多責難,有很多人認為石東根這個樣子是在醜化解放軍戰士。
但是,《紅日》的作者吳強不這么認為,很多真正打過仗的軍人也不這么認為,據楊在葆回憶,當時很多部隊的人看了電影都打聽,這小子是哪部隊的,演得也太像一個兵了。
當年出演該片時,楊在葆還是一個在校學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較粗獷,雖是大學生卻把一個有點兒痞氣的石東根演得很傳神,直到幾十年後,即使楊在葆演了那麼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會有人拉住他:你是《紅日》里的連長吧。
有意思的是,幾十年後電視劇《紅日》開拍,飾演石東根的演員耿樂和楊在葆年輕時幾乎一個模樣,真是神奇的選角。
在國民黨方面,《紅日》塑造的角色並不多,戲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參謀長魏振鉞身上,其中張靈甫是重中之重。
張靈甫這個人物傳說很多,比較臉譜化的形象就是驕橫,《南征北戰》里的項堃主要表現的就是這個方面。
熟悉 歷史 的讀者知道,實際上張靈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 歷史 系出身,又會寫一手好書法,因此別看很會打仗,實際上他還有儒將的一面。
此外, 歷史 上的張靈甫並不是頭腦發熱導致被圍殲在孟良崮的,實際上他是國民黨前線將領里對戰場感知比較敏銳也比較正確的一位,這一點像他的老上級王耀武,二打漣水時他的巧妙戰術就讓六縱損失慘重。真正將張靈甫送上絕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湯恩伯。
因此,《紅日》劇組塑造張靈甫時力求真實,選擇的演員也是大帥哥舒適。
看看這張舒適年輕時的照片,顏值絕不比張靈甫低,而且兩人長相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片中的張靈甫,表現出了驕橫,也表現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敵當前危急時刻鎮定自若的表現,除了試圖假投降一幕顯得有些狼狽之外,他從頭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個出色的高級將領。
甚至於劇組在最後擊斃張靈甫的畫面處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隻手和一把槍就拍完了,顯然更藝術的同時也保留了張靈甫的形象。
以筆者對 歷史 的了解,《紅日》 里的張靈甫不論是顏值、氣質還是表現,可以算是各種影視劇中最貼近真實人物的一個了。
只是,劇組這樣的設計也引來了責難,那就是涉嫌美化張靈甫,但飾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認為,把敵人塑造聰明一些更能彰顯我們勝利的偉大。
參謀長,飾演者程之
這個參謀長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師參謀長魏振鉞,他為劇組提供了很多資料,再加上他當時正擔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官,因此這個參謀長的形象和張靈甫一樣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四個壞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時嗓音也很有特點,只是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寶貝袈裟」。
多說一位,主要演員之外,筆者印象比較深的還有飾演阿菊的張桂蘭,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吧。
四、《紅日》對細節的真實塑造
電影《紅日》的取景地就在山東,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現。
《紅日》對細節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筆者舉幾個例子:
連長石東根的手錶,電影一開始的漣水戰役,石東根看時間用的是大個的鬧鍾,平時由通訊員背著。
萊蕪戰役時,石東根繳獲了一隻手錶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後來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又讓通訊員將手錶上交歸公。
等到孟良崮戰役時,團長劉勝將手錶發給石東根使用。
一塊手錶,連接三個戰役,中間還涉及到部隊三大紀律,可謂是一個經典的道具。
幾門大炮,開頭漣水戰役,這幾門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師,用來炮轟漣水城。
到影片結尾,同款的幾門大炮再次出現,使用者是解放軍,用來炮轟孟良崮主峰,雖然影片沒有直接用台詞交代,但足以說明問題。
《紅日》里還有一個細節非常棒,那就是關於「解放戰士」的,萊蕪戰役時解放軍俘虜了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軍。但在孟良崮戰役開始前,這個老兵油子對七十四師心懷畏懼,遭到了戰士的反駁。
到孟良崮戰役關鍵時刻時,這位解放戰士在戰友感召和鼓勵下沖上了主峰,立了戰功。
這個關於解放戰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視劇里少見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見,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再現。
最後說一個讓人「感動」的細節,《紅日》里機槍手在沖鋒時,身後居然還跟著一位扛彈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麼多軍事影視劇,這真是又普通又罕見的場面。
綜上,《紅日》這部電影,雖然在描寫孟良崮戰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對細節人物的刻畫非常真實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藝術價值和 歷史 價值都相當高,屬於老電影里的精品之作。
❺ 山間鈴響馬幫來全集 山間鈴響馬幫來電視劇
山間鈴響馬幫來全集 山間鈴響馬幫來電視劇
http://hi..com/wangzi707/blog/item/dce23daa5abd87f21f17a231.html
《沈浩》關機主創發感言 合肥在線 2010-9-7 12:06
經過兩月余的緊張拍攝,電視劇版《沈浩》上周末向媒體公布關機消息,曾打造《人間正道是滄桑》、《大宅門》、《漢武大帝》、《村官普發興》和央視正熱播的《山間鈴響馬幫來》等影視佳作的製片人嚴從華說,導演張紹林將在京進行兩個月的後期製作,...
《孽債2》走紅「碧玉美人」張馨戈驚艷亮相 貓撲網 2010-9-6 12:16
對於網友的高度評價,張馨戈表示很欣慰,並親自揭密了自己接拍「碧玉美人」這一角色的由來:「我那時正好也在雲南拍《山間鈴響馬幫來》,在劇中扮演的同樣是個雲南人,《孽債2》在選角時就聯系我,問我要不要試戲,我當時試的本來是另外一個角色,但導演看了之後卻說我身上散發出來的感覺怎麼看都象碧玉。...
9月6日影視預告 揚子晚報網 2010-9-6 09:15
22:28山間鈴響馬幫來(14、15)(央視一套) 23:21雍正王朝(16-18)(央視十一) 00:00緊緊抱著我(57-59)(俄)(央視八套) 電影 19:35蕭峰血戰陳庄(央視六套) 22:18電影夢工廠(江蘇影視) 22:35保姆先生(美)(央視六套) 綜藝 19:35智勇大沖關(湖南衛視) ... 2條相同新聞>>王斑領銜《山間鈴響馬幫來》 京華網 2009-3-7 02:13
本報訊(記者趙楠楠)昨天,王斑從電視劇《山間鈴響馬幫來》外景地雲南趕回北京參加媒體見面會。王斑透露,在該劇中他飾演解放軍排長一角,「這個角色在老版電影中是個小配角,在這部電視劇版中成了男一號。」 老版電影主要突出描寫雲南邊境少數民族群眾生活的艱難、日常生活用品的匱乏,... 2條相同新聞>>
視頻:《山間鈴響馬幫來》探班 楊恭如飾女軍醫 搜狐 2009-2-13 17:14
1954年,由老作家白樺創作、導演王為一拍攝的一部黑白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描寫少數民族的影片。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解放初期的雲南邊疆的反特故事。這部電影也被譽為「紅色經典」。如今這部電影將被重新拍攝。 2月10日,時值中國傳統佳節正月十五,...
保利博納進軍電視業 打造《山間鈴響馬幫來》 中國經濟網 2009-2-11 11:15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楊恭如劇照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描寫少數民族的反特故事影片《山間鈴響馬幫來》曾經轟動一時,如今這部紅色經典影片將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重現熒屏,... 10條相同新聞>>
翻拍《山間鈴響馬幫來》楊恭如演女一號 搜狐 2009-2-11 08:17
描寫少數民族的反特故事影片《山間鈴響馬幫來》曾經轟動一時,如今這部紅色經典影片將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重現熒屏。昨日下午,該劇在昆明舉行了媒體見面會,記者從保利博納獲悉,楊恭如將在劇中飾演女一號。 新版電視劇《山間鈴響馬幫來》將首次關注美麗的苗寨和哈尼寨,... 3條相同新聞>>
❻ 電影《智取威虎山》是根據什麼創作的
電影《智取威虎山》根據真實事件著作的《林海雪原》拍攝而成。
解放前偵察英雄楊子榮在黑龍江省海林縣梨樹溝追殲頑匪丁煥章、鄭三炮的戰斗時,不幸中彈犧牲。
而這部小說則是曲波根據自己當年剿匪的經歷創作的,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
小說塑造了少劍波、楊子榮、孫達得、座山雕、小爐匠和欒副官等眾多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
1960年,解放軍八一電影制廠將小說中『智取威虎山』一節改編成電影《林海雪原》,引起了轟動;
2014年徐克又將這一情節改編成電影《智取威虎山》,在聖誕節公映後,引起巨大的反響。讓我們再次走進茫茫林海雪原,去重溫那些熟悉的人物和一段傳奇的故事。
❼ 程之主演的老電影
一、《兩個巡邏兵》
《山間鈴響馬幫來》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王為一執導,於洋、孫景璐主演,於1954年3月3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初期,為保證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的正常物質供應,雲南邊防部隊和少數民族群眾一起與國民黨殘匪進行激烈戰斗的故事。
三、《太陽照亮了紅石溝》
電影《太陽照亮了紅石溝》攝制於1953年,其主要劇情為:解放前,西北某地紅石溝村回族農民馬外保的大兒子馬克里木,被當地惡霸馬錫仁勾結馬步芳的軍隊殘酷地殺害了,小兒子又被拉去當兵;大西北解放後,馬依卜拉配合人民解放軍活捉了惡霸馬錫仁。
❽ 50年到時54年在雲南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五朵金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製作的一部愛情電影。
《山間鈴響馬幫來》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1954年王為一執導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