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那位推薦幾部好看的邵氏武俠電影啊
你是要看郭追,鹿峰、江生、羅莽、孫建等五人主演的張徹導演的武俠影片吧:
《海軍突擊隊》(1977年)
《五毒》(1978年8月12日)
《殘缺》(1978年)
《南少林與北少林》(1978年)
《亡命雜技隊》(1979年7月29日)
《生死門》(1979年)
《賣命小子》(1979年)
《金臂童》(1979年)
《街市英雄》(1979年)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1979年)
《鐵旗門》(1980年)
《第三類打鬥》(1980年)
《大殺四方》(1980年5月30日)
《飛狐外傳》(1980年)
《俠客行》(1980年)
《碧血劍》(1981年)
《叉手》(1981年)
《沖宵樓》(1982年)
B. 邵氏一塊武俠電影一開始一個人是鐵匠的叫什麼名字
就是生死門, 或者江湖奇兵
C. 有什麼好的邵氏電影推薦分享呢
我是 邵氏影迷 ,現在還經常看老的邵氏經典,真是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成立"邵氏電影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啟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
邵氏電影為什麼能稱霸亞洲半個世紀,號稱 東方好萊塢 ?主要原因是金牌導演、優秀編劇和演員。
四大金牌導演李翰祥 :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 、 張徹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 :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經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現的演員是狄龍,當年,人們習慣地把楚原、古龍和狄龍三人稱為鐵三角。
金牌編劇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
1960年代末,香港武俠影片興起,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倪匡編寫的電影劇本超過四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據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時曾一天寫下二萬字,十二份報章刊登其作品。
倪匡寫了四、五百套劇本,其中拍出三百套電影。他稱自己當年創作力驚人;三、四天可以寫好一套劇本,同時還在寫七、八篇連載小說。
邵氏培養班TVB建立造星工廠,全面培訓新人,壟斷明星資源,1971年開辦藝員訓練班;包括梁朝偉、周潤發、周星馳、趙雅芝、袁詠儀、胡杏兒等明星。
總結:邵氏電影是亞洲電影奇跡,創造了幾千部經典,特別是武俠電影,無人超越。
邵氏電影的確好看,他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武俠, 歷史 ,恐怖,科幻,桃色風月等等。。。。
1.十八般武藝。
集中國武術兵器之大成,武打戲份非常的足,劉家良加入了詼諧的武俠影響後來的成龍,其動作設計與我打水平也登峰造極。影片諷刺義和團偽科學,清政府陰謀論,最後以狹義止干戈。神打壇金鍾罩、茅山壇傀儡術、術士壇瞳術、三岔口精髓的巷戰、鐵猴的暗器襯衫、十八般兵器破解法都非常精彩。
2.新獨臂刀。
開篇用了個亢龍有悔。兄弟之間情誼相惜用的也很好,正是這才是得潛龍升天。狄龍施展雙刀真是帥極了,棕色皮坎肩也英姿颯爽,大戰群寇出彩被攔腰斬斷既讓人感慨又覺悲劇有餘。結尾,白衣獨臂長橋大戰,為兄弟之情泣淚重出江湖也是緊接著的亮點,一手三刀的絕殺更秒。
3.風月奇譚
李翰祥的風月民俗題材非常有趣,這個片子特別推薦。三段式嵌入敘述主線。色慾情迷的香艷故事中充斥著見血的諷刺、極致的荒誕。《捉姦記》女人聽鐵匠打鐵以自我安慰,風箱借指性交,淬鐵戒指射精,很精彩。《畸婚記》民俗房中術蔚為大觀,映射人情炎涼,連小孩子也滿肚花腸。《偷情記》充氣娃娃前衛十足,整蠱故事貴在有趣!
七十二家房客
7.4
胡錦/岳華/井莉/中國香港/喜劇/1973-09-22
楚留香
7.7
狄龍/岳華/苗可秀/中國香港/劇情/1977-05-03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
7.3
劉永/岳華/凌雲/中國香港/動作/1978-02-19
無翼蝙蝠
6.5
井莉/爾冬升/歐陽佩珊/中國香港/武俠/1980-12-11
風雨雙流星
6.4
王羽/成龍/藍毓莉/中國香港/武俠/1976-08-21
我愛HK 開心萬歲
6.9
曾志偉/梁家輝/吳君如/中國香港/劇情/2011-01-31(中國大陸)
天蠶變
6.6
徐少強/萬梓良/劉永/中國香港/動作/1983-09-30
水滸傳
6.9
姜大衛/狄龍/陳觀泰/中國香港/劇情/1972-03-17
天官賜福
6.7
爾冬升/王祖賢/汪禹/中國香港/喜劇/1985
五毒
7.7
郭追/孫建/江生/中國香港/劇情/1978-08-12
花田錯
7.4
樂蒂/張仲文/丁寧/中國香港/劇情/1962-03-14
1、《生死門》導演: 張徹、主演: 傅聲、郭追、 羅莽、林珍奇、劉慧出演。上映時間:1978年4月26日。
2、《楚留香之幽靈山莊》是由楚原執導,狄龍、顧冠忠、戴良純等主演的功夫片,上映時間:1982年
3、《叉手》導演: 張徹、主演: 郭追、錢小豪、江生、朱客,上映日期: 1981年05月15日。
說幾個代表人物:狄龍、姜大衛、陳觀泰、爾冬升,有邵氏黃金配角「谷峰」參演的都是經典的武俠片
上海灘十三太保,血灑天牢,十二道金牌,雙俠,保鏢,獨臂刀姜大衛版,獨臂刀王羽版,獨臂刀王,天下第一拳,太多了記不住了
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沒落,但邵氏畢竟是邵氏,它的古裝片在詩詞沉墨上的寫意已然是界內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墜落淫香的場面,亦或流鄉別景的難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過往的時代,講述著那時的男男女女與 社會 間的種種聯系,彷彿在以雅緩的節奏記下卷卷史冊,供日後閱者了解彼時政局。我想,這也是邵氏不朽的原因之一
2.《風月奇譚》
思路廣,歡樂多。好有趣好精緻的片子,讓人捧腹之餘還要贊嘆一下編劇的巧思。 服裝、布景都好精緻,對白更是妙處橫生,演員長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個故事中的當鋪老闆娘,那個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雖然對惡魔和怪談多有模仿,但卻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編,敘事節奏好,細節鋪墊自然,演員的表現也很不錯,即使現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4.《新獨臂刀》
狄龍和姜大衛少年時期真乃絕代雙驕,張徹很敏銳很穿越地洞悉到兩位秀色可餐的正太是香港武俠史上難得罕見的BL素材,於是將兄弟情描寫得堪比愛情又勝似愛情,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仍可以滿足廣大腐女的無限遐想。
5.《十八般武藝》
太過癮,各種兵器和硬橋硬馬的集中展示。C叔講解漲姿勢,梳理了劉家良及更早期功夫片的 歷史 脈絡,分享了大量的影視資料,電影本身就很有趣,各種周邊知識太好玩了。這次之後基本我對功夫片就有個系統的印象了。每個演員都處於體能正好的年代,打得又美又充滿想像力。美術也做得不錯,充滿喜感賞心悅目
6.《五毒》
五人各自的功夫對應其性格和處事作風:靈蛇擅遊走,頭腦靈活;蛤蟆修氣功,豪爽剛直;蠍子尾後針,隱藏心機;壁虎騰空攀附牆壁,變通不羈喜助人。功夫設計精彩,聯手破功也是奇觀。
7.《傾國傾城》
「傾國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聽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部製作精良大牌雲集的風月片,沒想到是宮闈 歷史 戲,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宮戲,美術場景的華麗在記憶中覺得超出了垂簾和火燒,香港導演的魅力就在於能在狹小的棚里製造奇跡與幻覺,當在故宮實景拍攝時,反倒凸顯不出李翰祥這個獨特的長處了。
8.《三少爺的劍》
楚原拍的最好最有格調的武俠片;屬於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陣容很強大,當時邵氏大牌幾乎一個不落全來客串了一把,可以數星星玩;男主爾冬升英氣逼人,完全把狄姜二人給比沒了。女主余安安也很靚;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墨鏡的東邪西毒。
9.《五遁忍術》
張徹出品,雖然情節編排比較老套,但是貫穿全片的忍術還是給了我很多看片的樂趣。這么多年過去了,無論是電影的拍攝手法、導演的構思水平還是演員演技的錘煉都勝過了當年,不過為什麼現在的片子思路就那麼狹窄呢,無非警匪、黑幫、愛情、親情,總覺得不如當年的電影內容涉獵那麼廣。
簡直不要太多,但邵氏電影給今天觀眾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武俠片, 歷史 片和風月片。
特別是後者風月片,金瓶雙艷,大軍閥等為代表的,就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電影。
現在的觀眾去看邵氏電影,最大的兩個疑問,一是裡面的香港演員為什麼呢都是說的普通話呢?而且有的人明明現在講的不怎麼標准,但是那個時候反而講的很好呢?
二是裡面的布景是怎麼做出來的?特別是江山美人,傾國傾城等反映晚清 歷史 題材的電影,為什麼看起來的室內布景能夠以假亂真,栩栩如生呢?
因為解放前後,很多上海的電影人和文化人都到了香港,他們對於內地和上海的印象還停留在舊時代,他們及其後代的母語自然是普通話。只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粵語片的興起,這種以前的普通話慢慢沒有人看了。
所以能聽出來當時明星的普通話即便比後來的港普好很多,但也和現在的普通話有不小的差異了。
記憶中的邵氏武俠
開創黃梅調電影,
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片頭片尾的一句「邵氏出品,必屬精品」讓人終身難忘。
那個年代的人們,還很淳樸,
以為這句話是一句自吹自擂的廣告,
如今和過去做比較。僅僅通過影片中簡單的道具的對比,
我們應該不再將邵氏電影的那句口號當廣告了,
而是視其為「自我勉勵」——邵氏電影自始至終有精品意識。
在商業片時代,還堅持做精品電影的製作人估計也只剩邵氏了。
片名排版從右到左,是不是兒時記憶中的樣子?
看起來很親切,而且這個片名還有點互聯網特色。
《風流斷劍小小刀》劇照
1976年的《天涯明月刀》是香港邵氏公司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
故事描寫天下「第一快刀」傅紅雪擊敗燕南飛
成為武林第一。其後兩人被殺手追殺,合力追查真相的故事。
《西廂記》由邵氏公司於1965年出品。這是深受歡迎的中國傳統戲曲之一,多次被搬上銀幕,大受觀眾歡迎。而這部《西廂記》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視為1960年代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
李翰祥把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中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
香港邵氏電影比較讓人歡喜,它情節鮮明,武打精練,故事簡單,內容該復雜時復雜,該簡單時簡單,劇情老少皆宜!
D. 找一部古裝武俠電影 有點老了 最後是打一個旗陣 主人公帶一個鐵手套 手套里能射飛鏢
電影名稱:江湖奇兵 又 名:江湖揸Fit人 英文片名:Hidden Hero 其它譯名:A Hidden Hero 監 制:張徹 導 演:張徹、杜玉明、董志華、穆立新 編 劇:張徹 動作指導:董志華、杜玉明、穆立新 上 映:1990年 地 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 顏 色:彩色 類 型:動作片/劇情片 製作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中國] 、長河影業公司 [中國]
E. 跪求經典邵氏武俠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經典邵氏武俠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十八般武藝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7q9jCCbwTKP33xkH_R3uLg
劇名:白玉老虎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FSLLstj_bGKPiALtFUL_pg
劇名:萬人斬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QbMhVfq9BPJ0DVhnBFzgUg
劇名:殘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_NXPJ5Cs2uzpz7A1bEKtgQ
劇名:朋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fwOOg1lxLT-D1Q4sKaY0gQ
劇名:五虎將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NbImTbO0TWTFGGgncGgo9w
劇名:大刺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WORHiMJD2382V4qcUpvaQQ
劇名:鐵手無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MTH96lpG1SclLSI5zuSlUg
劇名:保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Gb7aPVCjfDwic0aFgloIvQ
劇名:明月刀雪夜殲仇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oWz6aWaKlJyIZ6iiQYz_jQ
劇名:五郎八卦棍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ofY5KFlYv0BxqUfwr4WLHw
劇名:十三太保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vmYGpZbyDthpuYcdmWvaQg
劇名:奪魂鈴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CK2bl0b2_9beEIaZ58EeIw
劇名:生死門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z2kPyUqTOiZv3MKFtjbcqw
劇名:鳳飛飛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ImtiE5FyS3YU3ouTm83Agw
劇名:三闖少林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FloSvZVJh3htL7wPVqcFKg
F. 找一個老電影
不是《江湖奇兵》就是《生死門》都是邵氏武俠片,兩部電影應該是一個劇本
《江湖奇兵》
高麗國王貢奉大唐皇帝的鎮國之寶——汗血玉馬,不幸途中被江南四大盜屠雄、江鷂子、白玉常及沈留香搶劫去。四盜因無法分贓,遂決定在賭城「鷹巢」設局,贏者獨占玉馬。消息一經傳出,江湖各路人馬紛紛出動.意欲奪取稀世奇寶。「江湖第一飛刀手」蕭俊與「美羅剎」羅青青為奪得玉馬串通一氣,繼而又勾搭成奸。賭城幫主施直知道蕭俊飛刀的厲害,為了不使蕭俊影響自己的奪寶計劃,他派「神偷」吳空空前去盜走蕭俊的飛刀。京城名捕「鐵面判官」金龍山讓女兒小玉尋找機會進入賭城,小玉因此認識了英俊的俠客林小飛,並與之成為好友。金龍山邀請老友「神兵」穆一奇前來商議奪寶之事。蕭俊發現飛刀被盜後,曾以重金收買穆一奇為之重新打制飛刀,沒想到遭拒絕。蕭俊隨後請金龍山出面為自己求情。金龍山告訴穆一奇,應給蕭俊打制飛刀,這樣可以「驅虎吞狼」。穆一奇頓開茅塞。蕭俊得到飛刀後,果然急赴賭城伺機下手。施直見蕭俊來者不善,略施小計企圖阻止他介入奪寶。這時穆一奇趕來,搭救了蕭俊。兩人約好明日賭城再見。賭局如期開始,施直和江南四盜在賭桌前依次落座。開盤前,已潛入賭場的小玉暗中把一枚磁石偷偷放入盜首屠雄杯中,施直藉此事大肆發揮,離間四盜之間的關系。四盜不知是計,彼此打得難解難分。小玉趁混亂之機盜走玉馬逃去。施直見狀勃然大怒,率眾打手追殺小玉。途中,小飛和穆一奇及時趕到,雙方混戰了一場,施直被殺。「關西武林」盟主方子敬率人假扮迎取玉馬的大唐官兵,不費吹灰之力從小玉手中騙走玉馬。小玉和眾豪傑終於知道上當了,他們再闖方子敬的老巢「廢城」奪寶。方子敬擺定「五行旗陣」欲與前來奪寶者一決勝負,蕭俊及白小飛不敵,雙雙敗死犧牲。關鍵時刻,金龍山率領朝廷兵馬殺至「廢城」,一場更大的血腥戰斗又開始了。
《生死門》
武林高手仇子玉(郭追),本已退隱江湖,但正氣未泯,應武林大豪南玉(李藝民)之邀,聯手對抗四大巨盜,奪回飛龍璧物歸原主。誰知南只是利用「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局面奪取該璧據為己有,事成後仇亦慘遭毒手……
G. 生死門的觀後感
幾年來一直很想復習,卻總是諸多瑣事纏身,抽不出閑暇。趁著這次機會難得,一並也第三次的讀了原作,並收了一本二手皇冠版在手邊。
剛剛回到邵氏的張徹,以《少林寺》一片為南少林故事暫時(後面還有尾巴)畫上句點。同期開拍的幾部新片,均在開發新片種的摸索之中:射鵰一集及接下來的金庸作品搭上電視劇熱潮;《唐人街小子》是取材於「金龍酒家血案」的小子片;本片則在金庸之外,取了完全不同風格的俠義小說作底。
《生死門》改編自朱羽同名的民初俠義小說,述說各方江湖人物,為搶奪價值連城的「飛龍璧」而引起之爭端。手上的皇冠版是1979年10月的版本,但根據資料,《生死門》至晚於1974年便已出版。
關於本片、射鵰續集和《唐人街小子》的拍攝順序我抓不太准。
先取這部,純粹從沒有孫建這點推敲──若是此時孫建已然赴港,依班主從來要捧契仔不遺餘力的手段,大概不至於會開了一部新戲卻不為契仔安插個角色在其中?縱然原作中沒有切合契仔形象的角色,像《金臂童》(改編溫瑞安「四大名捕」系列《亡命》一節)那般自創一個也不算什麽。更何況《生死門》原作中五十來歲的中年人屠一堃,都已被改成了風度翩翩的青年公子南玉,如果那時孫建在班裡,在「莫俊風的刀」和「小薔的笑」以外,加上一個「孫公子的飛腿」,我想只是剛好而已。(欸)
不過在本片中,鹿峰和江生已經開始擔任武指和副導演的工作,而《唐人街小子》里還未;另外王力中間回台的時間點我也弄不清,是以不敢肯定的說。但是本片絕對早於《五毒》,並且壓後多年上映也是無庸置疑的。
回到改編一事。較之將篇幅較長的射鵰或其他金庸作品,大幅刪減後硬是濃縮成兩小時的電影,本片和《金臂童》原作分量適當,故事主線單純,縱有刪節亦不影響故事本來面貌。因此這次就是刻意在看片前又讀了一遍原作,看得出精簡了許多對白與場面,也沒有太多走馬觀花的緊湊感;反而電影中減朱羽文里原有的太多故弄玄虛、裝腔作勢後,看更覺清爽零負擔(X)。
片里改得多的,是一些細節。除了六年前就注意到的地方(①原作背景在民初,而不論《生死門》還是《江湖奇兵》都是古裝。②原作結局部份鐵匠和雲翔都倖存,可《生死門》死鐵匠、《江湖奇兵》死雲翔。③劇中角色姓名皆延用原作,唯李藝民飾演的屠一堃改作南玉、飛龍璧改作合歡璧。④原作中仇子玉與吳浩,以及雲翔與莫俊風的兩段友情,被班主和倪匡二一添作五加到了仇子玉和莫俊風身上。)這次給我印象較深的如下:
每個出場人物都添了個稱號(如「神手」仇子玉、「小刀神」雲翔;原作僅部分人物有渾名。)、小薔找上燕子飛的時間點以及鐵匠三年前事發後居然還和燕子飛住在同一鎮上(如此設定自然只為劇中方便交代鐵匠和燕子飛的過往恩怨)、交代書中暗筆帶過南玉與仇子玉的會談、補強了真相剖明後蕭家父女對雲翔的好意。另外就是片中未提及莫俊風的背景,沒有白山黑水間來的女真人莫俊風設定我挺失望的。(X)原作里雲翔對莫俊風所說一句「你還沒有學會保護自己」,被改成了「紅顏禍水」而且還是出自鐵匠之口,著實讓人樂得捧腹大笑。(欸)
如六年前說的,電影中最大的變動之一,是把時代由民初改至古代。始終不清楚做出這般改動的原因,是否覺得原作中民初時代明明已有火槍,想抄西部槍戰片又偏偏不全抄,在那兒擲飛刀的舉動太過惺惺作態(褒的意味);抑或在這個時間點,班主認為這班新契仔做起古裝扮相來要有味道得多,然而在這次復習里還是記著了要確認一下電影中的時代。根據角色稱號中的「北五省五林盟主」和「七省總補頭」雲雲,應該可以肯定是明朝。無法擅自將本片在腦內劇場里,與背景在宋朝的《五毒》等片放在一個時空,我也挺失望的。
固然張徹仍是張徹,羅莽時尚兼賣肉的打扮、唐炎燦那身從《八國聯軍》便練下的橫練功夫、初代一路承繼而來各式奇門兵器和武器中暗藏的巧思,以及一場最終戰和超展開,都抹不濃濃的張基班出品的影子,不過來自原作中的朱羽風格及其筆下的人物設定還是頗完整的被保留了下來,也讓《生死門》帶了點很不一樣的味道。
「十六人爭奪同一目的'物」(舊版預告語),從前和往後的張徹作品中少有,片中幾乎人人心狠手辣、不為名純為利的強取豪奪;小薔與彭雙雙一前一後將春蔥往莫俊風的胸膛上一戳,莫俊風和小唐也一前一後的褪了彭雙雙的衣服……這般對班主而言可能「不太健康」的素材,片中接連出現。(我其實挺意外片中全數照用w)或也因此才藉了鐵匠之口說出一句心裡話:「紅顏禍水。」
至於南玉對仇子玉所言:「大丈夫在世,不做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叫人千秋萬世傳頌,豈不辜負了滿腔熱血、一身絕技?」(原作所無)曾是白衣的主角們口中說出的耳熟能詳台詞,在此也變了調。以後的四代片中那些自我解構不定是由此而來──先一部朱羽、後一部溫瑞安(《金臂童》),加上楚原《流星蝴蝶劍》以來影視圈的古龍熱,張徹要全然不變的仍是十年前那個張徹也難。
人物方面,雲翔和莫俊風與聲仔和羅莽平常的戲路差了頗遠,或該說張徹和倪匡的原創本子中的主要角色,絕不會是這類看似冷血的純情白痴,還有陰濕狠辣像毒蛇般的殺胚。但我還頗樂見這樣破格的存在。尤其是那把腳在賭台上跨得老高的殺胚,一副自信過甚的模樣配上那頭中二斃了的假發實在太有喜感了。(喜歡的意味)
從前說覺得吳浩看起來陽光的很,六年後的今天我要收回這句話,鐵匠鋪抓著染血釘耙看的那眼神果然還是……說來後兩場鐵匠鋪的會面、與鐵匠間的友情均已刪,吳浩毫無理由找上鐵匠鋪殺人打架,其實挺突兀的。(吳浩一開始說:「仇子玉,我看你是隱居不成了。不如再次出山,替我打造……」但後段在賭台上又表示他從不使用武器。)
南大公子的角色和同一個配音(乍聽之下金霸也是)都直要我想起《五毒》里的馬頭兒(抹臉)。要是片子再晚點拍,李藝民已回台灣,那就不是「孫公子的飛腿」,而是北五省武林盟主保定孫府大公子孫劍惹。←
影片中角色大部分都挺貼合原作形象,唯獨四巨盜中的金霸,或是為省底片,改了他在原作中豪邁又重感情的設定,我自己而言有些可惜;燕子飛的鬍子好可愛;小唐隨小薔尋燕子飛那段和他找彭雙雙那段放在一起看,化了妝真的差頗多。最後告白一下我還是最愛鐵匠
H. 邵氏電影有哪些影片值得一看
自從看了幾部邵式的電影,最愛的還是武打片,當然風月片也不錯。武打片這一類型,可以和美國的西部片並列,各有特色的。這里就推薦幾部個人喜歡的。
《大上海1937》:張徹執導,徐小健、杜玉明等主演的動作片。背景是抗日時期的上海。在抗日時期民族危難的關頭,幾個黑 社會 的頭子表現差強人意不是逃避就是投降。上海三大亨的弟子們也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為虎作倀,淪為漢奸特務;也有的基於民族大義,投身於抗日斗爭。 杜門弟子林懷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參加了民眾自發形成的抗日地下組織。他們在廣泛的愛國青年的幫助下,殺漢奸,殺鬼子。林懷部與小刀楊藩齊心協力,與漢奸及其手下展開斗爭。
徐小健、董志華兩位小生表演可圈可點,應該是那個時代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不過後來好像也沒看到太多的作品。杜玉明倒是參演了很多電視劇,參演壞人很傳神。
《五毒 》 : 由張徹導演的古裝功夫片,演員包括郭追 ,孫建 ,江生 等,於1978上映。
五毒門是江湖上一惡名遠揚的門派,老掌門有感本門惡事作盡,命關門弟子楊得清理本門門戶,並尋找其師叔的寶藏。楊得喬裝成乞兒,打探到一座縣城,巧遇隱姓埋名的師叔老夫子一家遭人滅門,兇手正是大師兄與二師兄。雖然本縣何捕頭憑習練蛤蟆功的五師兄助拳將大師兄拿獲,但縣令與二師兄勾結反將五師兄下獄害死。三師兄時常蒙面夜會二師兄,掌控全局於幕後。 楊得發現何捕頭即四師兄後向對方亮明身份,兩人決定合力清除大師兄二師兄。暗處的三師兄決定出手了。
這部電影可比外國的cult片或B級片,風格詭異,血腥殘忍。喜歡這種類型的觀眾應該覺得好看。
《西安殺戮》:張徹導演,主演董志華,陳繼銘,翻拍自《五毒》。1924年,中國正處在軍閥割據之時,偵緝隊長馬騰雲與黑道公子曲大通勾結,為奪取財寶,指使流氓湯占魁殺掉相好小翠,並假意派隊副何遠新尋找線索。
一次義演中,何遠新結識了京劇武生傅天豪。兩人談及此案,懷疑起曲大通,傅前去打探曲家。曲心知不妙,想讓湯躲避,不料湯在客棧被何遠新抓獲。經六萬證實,鐲子是從湯身上竊得的。馬騰雲見勢不妙,就借故將何遠新調離西安數日,同時又設圈套,買通偵緝隊員和六萬,誣陷手鐲是從傅天豪身上扒來的。
傅被捕後受刑慘死,何遠新回來得知一切,十分震驚。面對腐敗的官場、欺壓百姓的惡霸,何遠新豁出了性命,以身護法,誓要把所有壞人一一鏟除,一場腥風血雨就要展開。
雖然是翻拍,但同樣拍出了武俠之氣,救貧扶弱,匡扶正義,永遠是俠義的主題。
邵氏古裝武俠片中我選-1967年張翼的《七俠五義》、1967年王羽的《獨臂刀》、1969年王羽的《獨臂刀王》、1967年王羽的《大刺客》、1969年姜大衛的《游俠兒》、1969年姜大衛、狄龍的《保鏢》、1969年羅烈、姜大衛的《鐵手無情》、1970年姜大衛、狄龍的《十三太保》、1970年岳華的《十二金牌》、1971年姜大衛的《新獨臂刀》、1971年狄龍、姜大衛的《雙俠》、1971年岳華、羅烈的《俠士行》、1971年羅烈的《餓狼谷》、1971年羅烈的《來如風》、1972年狄龍的《快活林》、1972年狄龍的《白玉老虎》、1975年岳華的《林沖夜奔》、1975年姜大衛、狄龍、岳華、王鍾的《水滸傳》、1975年姜大衛、狄龍、岳華、王鍾、陳觀泰、李修賢的《盪寇志》、1975年盧燕、凌波、何麗麗、金菲的《十四女英豪》、1976年狄龍的《楚留香》、1978年狄龍的《楚留香之蝙蝠傳奇》、1977年狄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1981年狄龍的《魔劍俠情》、1977年狄龍的《天涯明月刀》、1978年爾冬升的《倚天屠龍記》、1978年爾冬升的《倚天屠龍記大結局》、1980年傅聲的《絕代雙驕》、1980年傅聲的《英雄無淚》、1980年郭追、江生的《鐵旗門》、1981年郭追、錢小豪、江生、程天賜的《沖宵樓》、1982年程天賜的《五遁忍術》、1983年狄龍、孫建的《大旗英雄傳》
我運營的一個自媒體賬號專門做老電影經典片段,其中很多都是來自邵氏經典劇作。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我自己發的也有幾十部了。
因此我看過的多一些,比較在影視網路常見的,比如說《大醉俠》《十三太保》《上海灘十三太保》《拳擊》《報仇》《神鵰英雄傳系列》《快活林》《刺馬》《小子有種》《十四女英豪》《少林三十六房》《獨臂刀》《獨臂刀王》《新獨臂刀》《刺馬》《少林搭棚大師》《七十二家房客》《五毒》《生死門》《鐵旗門》《風流斷劍小小刀》《十八般武藝》《大刺客》《錦衣衛》等等,這些我都發過精彩段落,經典的太多了。
還有很多影視網站不太好找到的我也看過並且發過片段,比如說《萬人斬》《飛龍斬》《血符門》《奪魂鈴》《飛刀手》《來如風》《金毛獅王》《五虎將》《插翅難飛》《瘋猴》《武館》《南北獅王》《廣東十虎與後五虎》《三闖少林》《神打》《茅山僵屍拳》《長輩》《十二金牌》,《火並》《七煞》等等吧。
個人喜好老電影,不論是否是高清的資源,我保存邵氏電影大概有幾百部。
《梁山伯與祝英台》本來是說的祝英台重情,剛烈、能以死殉情,電影里祝英台是是主要角色,她聽到梁山伯死的消息之後哭天喊地的表演是非常上乘的演技,傷心、痛苦、悲痛欲絕表演的淋漓盡致。而這部電影也是傳就一番佳話,流傳已久。
《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電影只有90分鍾,打架的就有70分鍾,裡面有14個人物(裡面的豹分大小)每個人物目的都是打的昏天暗地,然後浪漫的死去,這也是一部稱為當年比較經典的電影!
曾幾何時,邵氏電影是「精品」的代名詞,也代表了方面香港電影的一個時代。我們都應該記住一個人:邵逸夫。
邵逸夫2014年去世,享年107歲。一生中不僅為武俠電影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傳奇,同時也是一個大慈善家,他對 社會 的貢獻、影響力是巨大的。
1966年的《大醉俠》,可以說是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拯救了已經接近沒落的武俠電影。
1967年的《獨臂刀》,在大醉俠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臉譜化之外的因素。更多展現的兒女情長、跌宕起伏的劇情、江湖恩怨和一些懸疑。都使得新武俠電影再次升華。
1976年的《流星蝴蝶劍》。楚原的手法,倪匡的劇本,古龍的魅力,打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武俠。直到今天都能讓人津津樂道。
七煞,五毒,金臂童,殘缺,鐵旗門等等,都很經典,我本人比較喜歡經典武俠,現在的電視都不怎麼看,沒事的時候都會看看邵氏的老電影和一些經典的武俠劇
邵氏很多經典電影,風月片有佳,但是現在很少有地方能看得到。不過一些武俠類或者愛情系列的也是不錯。
《大醉俠》就是武俠系列比較經典的一部。裡面有一個演員大家很熟悉,就是鄭佩佩,以前有顏又能打。和星爺電影里的華府夫人形象可不能同日而語。這部劇的打鬥也很邵氏風格,一拳一個聲音,拳拳到肉,頗有真實感。插嘴一句,成龍大哥也有出演,不過戲份接近龍套了。果然也是腳踏實地出來的功夫巨星。
再來一部愛情系列的就是《梁祝》了,愛情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紹了。不過演員就要好好介紹一下,祝英台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古典美女樂蒂。在當時可是巨星。梁山伯的扮演者是凌波,沒錯,女兒身的凌波,她也是反串演出,很出彩。全劇都是黃梅戲曲調,喜歡這個類型的可以去看看。
邵氏電影是一種情懷。歲月流逝,情懷不變。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邵氏電影盛興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邵氏電影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出品超過一千部電影。在香港五六十年代,邵氏公司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涌現出一大批電影人,像四大導演,李翰祥,張徹,胡金栓,楚原。還有狄龍,姜大衛,王羽,羅烈,岳華等演員。到了後期,鄒懷文,徐克,黃百鳴,麥加等人的崛起,使得香港影壇形成了邵氏,嘉禾和新藝城三足鼎立 的局面。後期,由於大力發展無線電視行業,邵氏電影的影響力慢慢的弱了下來,逐漸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不過依舊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片。代表作有:《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少林三十六房》,《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武則天》,《楊貴妃》,《七小福》,《馬永貞》,《追男仔》等等。邵氏電影拍片的年代,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的美麗的記憶。
殘缺,上海灘十三太保,金臂童,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蛇鶴八步,
《天蠶變》、《游俠兒》、《至尊一劍》、《生死訣》、《紅粉動江湖》。
I. 1978年邵氏二鍋頭電影叫什麼
《生死門》。邵氏二鍋頭是一款酒,1978年邵氏二鍋頭電影叫《生死門》。《生死門》是由張徹執導的動作、劇情片,郭追、傅聲參加演出。講述了武林高手仇子玉應武林大豪南玉之邀,聯手對抗四大巨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