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0年代懷舊經典老電影
80年代懷舊經典老電影:
1、《好事多磨》
1980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龔雪、郭凱敏主演。在這部電影中,兩位主要演員的表演很本色很真實很生活,非常成功。影片上映以後,票房是當時全國第三位,龔雪也因此紅透了半邊天,收到很多觀眾來信。
㈡ 西安電影製片廠拍過什麼好看的電影
那可多了,什麼紅高粱,活著,霸王別姬都是西影出的,很多大獎西影佔了大半
㈢ 求一部老電影的名字,內容大概是說一個人全身是毒,到池塘里游泳魚都會死掉,別人與他共用一個碗會被毒死
電影《毒吻》
片名:毒吻
上映:1992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類型:劇情片
【製作人員】
導演:陳興中
編劇:哲夫
故事梗概
該片獻給世界環境日。
某化工廠一對青年夫婦喜得貴子,不料小孩生下來他母親吻了他一下就死了,小孩就由父親養著。一次父親喂他喝完奶,自己也喝了一口,結果父親也死了。市長一家收養了他,結果市長家中養的虎皮鸚鵡和貓喝了孩子喝剩下的牛奶後全死了。隨後小孩就被隔離起來研究。研究發現這個小孩不但口水中有劇毒,而且患有巨人症,只要一逢雷電交加就迅速長大,而導致這一怪胎的罪魁禍首就是環境污染。經過幾次打雷閃電後,他從嬰兒一下子變成幼兒,又變成兒童,最後變成青年,長大的過程很恐怖。更可怕的是隨著他的長大其毒性越來越強,連體表也有劇毒了,觸人畜皆死,草木皆枯,對此國內外專家們都束手無策,而無辜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一切平常人應有的幸福,他的性情也隨著他的長大變得越來越古怪。後來有一天他逃了出來,逃到山裡一個女孩家,她家人看他挺可憐,就讓他住下了。他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了女孩後,女孩問他有沒有把自己身上的毒用水洗掉,他說自己在水缸里洗,但怎麼也洗不掉。女孩把他帶到河邊,告訴他在河裡洗就能洗掉。他下去河裡後,天氣突然又打雷閃電了,河裡的水滾了起來,河裡的魚全部都死了。他上岸後,和那個女孩接吻,結果女孩也死了。這時全副武裝的軍警在到處找他了,他抱起女孩的屍體上了山,最終他在絕望的怒吼聲中被閃電擊中,無影無蹤…
㈣ 農村題材80年代老電影全部電影名稱
1、《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2、《稻草人》是由王童執導,張柏舟、卓勝利、吳炳南、文英、柯俊雄主演的劇情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中國台灣上映;1988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3、《喜盈門》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喜劇故事片,由趙煥章執導,王書勤、溫玉娟、王玉梅、於紹康等主演,於1981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
4、《黃河謠》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於1989年攝制,葛優和巍子主演,滕文驥擔綱導演,蘆葦和朱曉平擔任編劇。1989年上映。
5、《野山》是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故事片,由顏學恕執導,杜源、岳紅主演,於1986年9月11日上映。
6、《孩子王》是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陳凱歌執導,謝園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7、《黃土地》,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1985年上映。
8、《生財有道》是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謝添執導,趙子岳、陳強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
9、《咱們的牛百歲》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趙煥章執導,梁慶剛,王馥荔,錢勇夫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3年上映。
10、《快樂的單身漢》是宋崇執導的喜劇片,由龔雪主演,劉信義、鄭星、馬曉偉等人共同出演,於1983年上映。
㈤ 有我出生時的國產老電影嗎我是96年的
1996年中國出品的電影有:
八一電影製片廠
天碑(1996年2月)
從這里走向戰場(1996年2月)
模範團長李國安(1996年1月)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1996)
大轉折鏖戰魯西南(1996)
大轉折挺進大別山(1996)
追蹤李國安(1996)
上海電影製片廠
玫瑰漩渦(1996)
少年雷鋒(1996)
犬殺(1996)
我也有爸爸(1996)
小象西娜(1996)
罪惡(1996)
紅河谷(1996)
捕狼人生(1996)
緊急救助(1996)
律師與囚犯(1996)
北京電影製片廠
伴你到黎明(1996)
長大成人(1996)
歌手(1996)
截殺香閣寺(1996)
緝毒英雄(1996)
浪漫街頭(1996)
驢嘎上電視(1996)
南海十三郎(1996)
宋家皇朝(1996)
舞女(1996)
浴血太行(1996)
長春電影製片廠
撼天雷(1996)
紅蓋頭(1996)
紅月亮(1996)
半個世紀的輝煌(1996)
畢業交響曲(1996)
喜蓮(1996)
征服死亡地帶(1996)
走入險區(1996)
青年劉伯承(1996)
峨嵋電影製片廠
太行星(1996)
桃源鎮(1996)
廣西電影製片廠
長征(1996)
楊貴妃後傳(1996)
有話好好說(1996)
雲南電影製片廠
彝海結盟(1996)
太陽鳥(1996)
聯合出擊(1996)
西安電影製片廠
一棵樹(1996)
西夏路迢迢(1996)
白馬飛飛(1996)
別騙我,爸爸(1996)
紅棉襖紅棉褲(1996)
好漢不回頭(1996)
太陽火(1996)
鐵女恩仇記(1996)
秦頌(1996)
女人尋夢(1996)
瀟湘電影製片廠
回家(1996)
家事(1996)
青春曠野(1996)
埋伏(1996)
擁抱朝陽(1996)
另:《讓我們盪起雙槳》是1955年的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樓主要是想找那麼老的電影,請留下你的郵箱號,我可以把建國後的電影目錄發給你。
㈥ 西安事變的電視劇電影現在有哪幾部
有兩部。
電影《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為彩色寬銀幕故事片。西安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編劇:鄭重、成蔭;導演:成蔭;攝影:高洪濤、鄭煜元,陳萬才;
主要演員:金安歌、辛靜、王鐵成、孫飛虎、趙登峰、路希、朱可心、胡詩學(古月)。
該片以中國現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西安事變為題材,歌頌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精神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勝利。影片以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紀實性的表現方法,真實地反映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過程及其中人物的真實活動和思想性格,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均有嚴格的史料依據。較好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典型化的關系。編導者注意把廣闊的歷史背景與細致的性格刻畫結合起來,成功地塑造了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等幾個典型的歷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實可信。
該片獲得中國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獲1982年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配角獎(孫飛虎)、最佳化妝獎(王希鍾、李恩德)。
電視劇《西安事變》
一九三五年前後,日本帝國主義加強了對我國的侵略。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蔣介石仍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張學良將軍被迫「剿共」,因在陝北戰場上屢遭失敗,受到蔣介石的責難,於是急於尋求出路。在國民黨「五全」大會召開期間,他與楊虎城將軍分別通過進步人士杜重遠和田文浩與我黨有所接觸。
從南京回到西安後,張學良通過被我軍放回的原東北軍團長高福源的關系,與我黨周恩來同志在延安舉行了會談。張將軍決定以民族存亡的大局來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與此同時,楊虎城收到了毛主席派人給他送來的親筆信。但是,他們的活動早就被蔣介石安插在西安的特務頭子李達權、鄭廣清注意並對南京有所密報。
為了反擊特務的猖獗活動,張學良下令抄了國民黨陝西省省黨部。此事促成了張、楊共同攜起手來,也引起了正在南京主持解決「兩廣兵變」的蔣介石的震動。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蔣介石親臨西安,下榻於臨潼華清池,張學良多次對蔣「苦諫」,均痛遭拒絕。蔣介石限他三天內答復是否繼續執行「剿共」的命令,否則將他和楊虎城的東、西北軍調離陝西。張、楊被迫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對蔣實行了「兵諫」,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事變發生後,我黨受張、楊二位將軍的邀請,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飛抵西安。周恩來從民族存亡的大局出發,說服了張、楊並使得蔣介石接受了抗日救國的「八項主張」。「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的解決,抗日戰爭也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㈦ 80年代懷舊經典老電影
1、《紅高粱》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㈧ 國產的抗美援朝戰爭電影有幾部,叫什麼名字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㈨ 70年代好看的老電影
哈哈 夠你看的 各種藝術形式都有些
文革時期 1970--1976 電影一覽表
(包括舞台藝術片總共大約95部)
1970年2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智取威虎山》(京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燈記》(京劇)
1971年2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紅色娘子軍》(舞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1部:《沙家浜》(京劇)
1972年5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與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1部:《海港》 (京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1部:《龍江頌》(京劇)
上海電影製片廠1部:《白毛女》(舞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1部:《紅色娘子軍》(京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1部:《奇襲白虎團》(京劇)
1973年4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與上海電影製片廠合拍1部:《海港》 (京劇,重拍)
長春電影製片廠3部: 《艷陽天》
《戰洪圖》
《青松嶺》
1974年17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4部: 《杜鵑山》(京劇)
《偵察兵》
《南征北戰》(重拍)
《送貨路上》(湖南花鼓戲)
上海電影製片廠4部: 《火紅的年代》
《無影燈下頌銀針》
《渡江偵察記》(重拍)
《一副保險帶》
八一電影製片廠2部: 《平原作戰》(京劇)
《閃閃的紅星》
長春電影製片廠5部: 《創業》
《鋼鐵巨人》
《平原游擊隊》(重拍)
《向陽院的故事》
《半籃花生》(越劇)
珠江電影製片廠1部: 《沙家浜》(粵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部:《園丁之歌》
1975年24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6部: 《海霞》
《紅雨》
《決裂》
《草原兒女》(舞劇)
《烽火少年》
《渡口》(河北梆子)
上海電影製片廠6部: 《戰船台》
《春苗》
《第二個春天》
《小將》
《人老心紅》(淮劇)
《揀煤渣》(淮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4部: 《沂蒙頌》(舞劇)
《激戰無名川》
《紅燈記》(維吾爾語歌劇)
《雷雨之前》
長春電影製片廠5部: 《金光大道(上集)
《車輪滾滾》
《長城新曲》
《黃河少年》
《沙漠的春天》
西安電影製片廠2部: 《碧海紅波》
《阿勇》
珠江電影製片廠1部: 《小螺號》
1976年41部
北京電影製片廠9部: 《反擊》
《山花》
《沸騰的群山》
《寶蓮燈》(上、下集,河北梆子)
《青春似火》
《牛角石》
《海上明珠》
《百花爭艷》 (音樂歌舞)(1976-5)
《南疆春早》(76年12月)
上海電影製片廠13部:《歡騰的小涼河》
《年輕的一代》(此片系重拍)
《磐石灣》(京劇)
《征途》
《難忘的戰斗》
《江水滔滔》
《審椅子》(京劇)
《新風歌》
《金鎖》
《阿夏河的秘密》
《管得好》(呂劇)
《三定樁》(萊蕪梆子)
《小店春早》(黃梅戲)
八一電影製片廠4部: 《紅軍不怕遠征南——長征組歌》(舞台藝術片)
《南海風雲》
《紅雲岡》(京劇)
《南海長城》
長春電影製片廠7部: 《雁鳴湖畔》
《芒果之歌》
《長空雄鷹》
《鎖龍湖》
《山村新人》
《金光大道》(中集)
《半邊天》(呂劇)
西安電影製片廠1部: 《開山的人》
珠江電影製片廠3部: 《楓樹灣》
《山裡紅梅》
《紅霞萬朵》(黃梅戲)
峨嵋電影製片廠2部: 《寄託》
《春潮急》
廣西電影製片廠1部: 《主課》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1部:《兩張圖紙》(湖南花鼓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