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道戰老電影李向陽是誰飾演的
你好!《地道戰》老電影的主演是高傳寶,由朱廣龍扮演
大宜興毛公元2021.12.10
『貳』 一部打仗的電影有個人叫李向陽的人是什麼電影
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智勇雙全的主人公李向陽和《劍吼長城東》中令日寇聞風喪膽的主人公鮑真,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傳奇式抗日英雄。其藝術形象的原型,就是冀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十三團團長包森,一位威震敵膽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叄』 歷史上有雙搶李向陽這個人嗎
李向陽的生活原型甄鳳山同志,1903年出生於河北定縣(今定州市)城南東朱谷村,乳名「白旦」,弟兄姐妹七人,其行大。父為人扛長工,家境十分艱難。春荒時,全家人出外乞討。甄 甄鳳山鳳山帶著弟、妹要飯,不久,五弟、六弟亦相繼餓死。15歲至21歲時,甄鳳山一直當長工。20多歲時,甄鳳山給地主扛長活,每年交了租子後養活不了全家,弟妹幾個相繼餓死。母親去捋樹葉吃,地主說是捋了他家的樹葉,打了他母親,母親連氣帶餓不久病死,甄鳳山一氣之下,一把火燒了地主的房子,闖了關東,到了齊齊哈爾一帶,先是「扛大個兒」,後又挖參、淘金、當泥瓦匠等,受盡了苦難。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甄鳳山欲入齊齊哈爾市郊孫家屯王老宏拉桿子的義勇軍隊伍,然王不許。甄想:王老宏必見自己空手而來,看不起,遂借槍一支,再回王處,王依然不收。甄疑王嫌槍少,遂於次日在齊市一胡同內,將兩個日本兵擊斃,奪槍二支。王老宏不僅收下甄,且對甄加以贊許。甄自此參加了義勇軍。此後,又與志同道合的青年組成了一支隊伍,活躍在齊齊哈爾市周圍,與日本鬼子打游擊。後日寇出動兵力掃盪,天上飛機轟炸,義勇軍因無後援於齊市郝家油場一帶被打散,甄鳳山見大勢已去,遂經熱河、察哈爾、張家口輾轉回到家鄉定縣。
當時定縣已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活動。在縣城職業學校的教員孫志遠即為定縣縣委第一任書記。與甄鳳山同村的甄玉蕃是共產黨員。甄鳳山在孫志遠和甄玉蕃幫助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為1932年6月。就在這年,甄鳳山與王均結了婚。王均家在定縣城中,念過私塾,其叔參加過北伐。
與甄鳳山同村的甄玉蕃是共產黨員。甄鳳山在孫志遠和甄玉蕃幫助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甄鳳山入黨後,即以做小買賣為掩護,為黨組織傳送情報,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經常活動在定縣職業學校和保定師范之間。甄的活動,引起敵人注意。1933年8月24日夜裡,軍警包圍甄家,甄鳳山於水缸中躲過,然其父慘遭毒打後死去。時黨組織通知甄,要其外出隱蔽,免遭敵之毒手。甄鳳山遂遠離家鄉,到了綏遠、歸化一帶,靠賣針線為業,一面做生意,一面完成黨組織的任務。
「七七事變」後,甄鳳山見抗戰全面爆發,遂決心回鄉抗日。甄鳳山回到家鄉後,即組織了家鄉親友,決計與日寇展開斗爭。時定縣火車存放了日寇的許多汽油。甄鳳山即動員了幾十人偷日寇的汽油,把偷來的油賣掉買槍和子彈。最後一次偷油時為日寇發現,張立業被打死。鬼子從張立業身上搜出蓋有甄鳳山手印的白布條。遂派兵捉拿甄鳳山。他隨後拉起了一支抗日隊伍,計有20餘人。在討論如何取得武器時,甄鳳山的二弟、曾在二十九軍當過兵的甄全海言二十九軍撤退時,埋下一部分槍。甄鳳山等在甄全海指點下,挖出了30幾條槍。此後,他們又從地主武裝手中奪得一部分槍,這支抗日游擊武裝便成立了。
在招募游擊隊員時,他首先和正規部隊交涉,從正規部隊選了一些班排長以上的幹部,非常能打仗,所以他的游擊隊人員素質較高;他還招募了群眾和民兵中能打仗的人;甚至是土匪,只要你能為我打仗,我就要你。當過特務的人他也要,他曾吸收過一個給日軍當過特務的人在他手下當小隊長。他就用這些方法組成了五個大隊。後來在一次和日軍的戰斗中,那個當過特務的人又投降了敵人,投降之後,燒殺搶擄,做了很多壞事,群眾憤恨至極。有一天,在他又出來作惡之時被捉到了,甄鳳山對他說:「在這次是應該槍斃你的,我念你有兩下子,在給我當小隊長時還打了幾個勝仗,我再請你喝次酒吧。」喝完酒之後,甄鳳山就把這個人交給了群眾。群眾對這個特務狠之入骨,有的拿刀子,有的拿剪子,生生把這個人一刀一剪地凌遲了,最後剮得只剩下了骨頭。
游擊大隊成立後,在水磨屯村打了第一仗。當時日本鬼子29名,汽車一輛,到水磨屯宣傳中日親善。甄鳳山即帶了19名戰士,埋伏於水磨屯村西大廟牆內,當鬼子回村行至廟前時,甄一聲令下,長短槍一齊開火,打得鬼子措手不及,打死十餘名,傷十幾名,余者狼狽而逃。游擊隊得大槍十餘支。
為壯大隊伍,甄鳳山提出從敵人手中奪槍,並決定身先士卒。他化裝後騎自行車到了定縣城門口,見只一個鬼子站崗,便故意把自行車鏈子搞掉,蹲下修車,見哨兵不備,趁勢奪槍,而後騎車揚長而去。待鬼子出動追趕時,甄已遠遁。
數天後,甄鳳山又策劃奪槍戰。其令三弟甄鳳高化裝成為鬼子送棉花的百姓,趕著棉花車來到定縣城下,時城門未開,有游擊隊員假裝於後面鳴槍追趕。甄鳳高和幾名化裝成百姓的戰士在城下喊門,稱有八路軍搶棉花車,當兩名偽軍開城門時,戰士們一擁而上,奪了槍支,又趁機沖上城門樓,將日偽守衛十幾支槍下了。與此同時,甄鳳山派往其他三個城門的隊員們也在亂中奪了槍後,迅速撤離。
1938年11月,有情報關系西朱各村張中懷向甄報告,說每日有兩個鬼子在鐵道旁溜達,身上有槍,甄決計奪之,遂化裝後到路邊割草。趁鬼子不備,開槍將兩個鬼子打死,奪大槍兩支、王八盒子兩支。
為震懾定縣城中之敵,一次,甄鳳山化裝成「太君」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十幾名化裝的戰士大搖大擺進了城,守門的日偽軍還給他行了禮。行至南街,甄鳳山下馬在茶館里喝了茶,又威風淳淳地穿過南街至東大街,通過偽縣政府門口時,站崗的鬼子也向其敬禮。當其一行出了東關,鬼子才發覺甄鳳山進了城,然其一行已走遠。
1939年秋末,當晉察冀軍民於黃土嶺擊斃日本名將阿部規秀後,被激怒的日軍集中二萬兵力向晉察冀軍區發動進攻,三分區為其掃盪重點。是年12月,甄鳳山奉三分區參謀長唐子安的命令,帶隊阻擊定縣援高陽之敵。時朔風驟起,陰雲四合,甄鳳山見天要降雪,認為是埋雷的大好時機,遂帶全體戰士和各村民兵,在敵必經之路上埋下連環雷等各式地雷。這一仗,不僅阻止了敵之援軍,還炸死炸傷許多鬼子和偽軍
1941年,甄鳳山到晉察冀軍區抗大三分校學習。1942年,甄鳳山調到定唐大隊當副支隊長,駐唐縣的馬庄、蔡庄一帶。1943年,甄鳳山領導的五大隊改編為鐵道支隊,由甄任隊長。奉三分區領導指示,以圍、攻、襲種種手段,拔除了行唐、曲陽、完縣西邊山區的30餘個敵偽碉堡。1944年3月,甄鳳山率五名偵察員在定縣火車站從鬼子手中奪了一挺重機槍,軍區政治部《子弟兵報》介紹了奪槍事跡,並配發了照片。軍區還把奪槍經過作為游擊戰術的教材。1944年12月24日,晉察冀邊區召開了群英大會,甄鳳山被推舉為抗日英雄。1945年,鐵路支隊擴編為冀西三分區六團,甄鳳山任副團長,參與了對日大反攻。
甄鳳山雙手打槍,要打左眼,就不打你右眼;在黑夜之中一槍能打掉點著的香火頭兒;還有一次他跟老婆開玩笑一槍打下老婆的一撮頭發沒傷到頭皮。這都是群眾中的傳說,但敵人對他確實是聞風喪膽。
還有一件真實的故事,就是甄鳳山要跟日本鬼子中隊長換媳婦。鬼子既打不垮甄鳳山,有不能使他投降,就想了個邪招:在抓住了甄鳳山的妻子之後,寫信給甄鳳山說,你要是投降就放了你老婆,否則就殺了她。甄鳳山決定以牙還牙,帶人進了城,。他了解到城裡有一處朝鮮人開的大煙館,恰好與日軍中隊長是一牆之隔。一天,他趁日軍中隊長不在家,到了大煙館,從牆這邊鑿了個窟窿,進去把日軍中隊長的媳婦給掏了出來。出來之後,甄鳳山給日軍中隊長寫信說:「你要是放我媳婦,我就放你媳婦;你要是殺我媳婦,我就殺你媳婦;你要互換,咱就交換。」日本鬼子同意交換,商量了交換的地點和條件,比如說:雙方不能打槍,要讓甄鳳山的媳婦先過來,然後才能放對方媳婦過去等等,最後事情辦成功了。但事後甄鳳山挨了分區政委王平的批評,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也說他做得不對,但已成事實,也就算了。
「文革」中,甄鳳山遭到了造反派的游斗、辱罵、吊打,家多次被抄。1967年臘月,他被綁走,關押在望都縣達數月。38軍112師師長李連秀得知後予以干預,甄鳳山才被釋放回家,然身體已被徹底摧垮。1972年4月14日,甄鳳山因患肺癌與世長辭,享年69歲。
定縣人民給予甄鳳山極高評價,定縣縣委黨史辦編印的革命回憶錄中寫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甄鳳山同志和他率領的部隊參加戰斗124次,殲敵278人,俘虜日、偽軍333名,繳獲長短槍426支,輕重機槍九挺,炸毀汽車17輛,坦克5輛,繳獲戰馬13匹,摧毀敵炮台31個,炸唐河、新樂大橋各一座,炸火車頭四個,並繳獲大批彈葯和物資。」「甄鳳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
『肆』 都知道他演過李向陽,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說過相聲,他究竟是誰呢
說到老黑白電影中的英雄,很多人都應該提到李向陽李向陽是上世紀50年代熒屏上最具影響力的抗日戰爭角色之一,電影平原游擊隊也在那一年大受歡迎,誰在電影中扮演李向陽?是那個老演員,他演過許多著名的電影,看過郭振清在這些電影中的表演的觀眾一定記得,當他說台詞時,他的聲音是多麼的洪亮有力,大家都知道郭振清玩過李向陽,但很少有人知道郭振清學過相聲,說相聲,少年時曾與著名相聲藝術家常寶華學習相聲。
他不僅能扮演英雄,還能在舞台上說相聲,而且他說話也很專業[雖然沒有辦法將郭振清為數不多的相聲表演水平與一些相聲大師相提並論,畢竟他是個業余相聲演員,然而,我們只能從目前所能聽到的演出錄音來判斷,節奏和抖包袱的狀態都比較細膩,我們可以聽到童年的學習積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並沒有真正從事相聲,但他的一些後人已經成為相聲人,是誰?他是在北方音樂學校學習的孫子,後來他當了老師,雖然他不常表演相聲,但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電影和電視劇中表演,在一些紀念侯耀文的表演中,他上台談論相聲,可惜沒看過郭曉小的表演片段,不知道相聲的表演水平是高於還是低於他的祖父,他不是相聲專業。
『伍』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
十年間,拍攝了屈指可數的故事片,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一巴掌!就這幾部故事片,它們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 故事!
《創業》:作家張天民根據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事跡,創作出的故事片。審核時遭江青刁難未通過,作者致信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鄧小平馬上把信轉交毛澤東,經批示後才公映。
《決裂》:反映大學從工農兵中招生,否定十七年教育成就的故事片。公映後,兩句流行語隨之產生: 馬尾巴的功能;這就是資格 (指手上有老繭子就是上大學資格,見圖片)
《偵察兵》:1974年上映,偵察兵神乎其神,敵人都是草包。此片後被封存。
《春苗》,以赤腳醫生春苗為主要人物,反映農村衛生醫療領域的階級斗爭,不久被封存。
《青松嶺》,以農村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故事片。老貧農張萬山與富農後代錢廣之間圍繞著生產隊趕大車的車老闆子的故事,展開了 貧下中農必須牢牢掌握「鞭桿子」 的斗爭。張萬山反復說:旱煙一經錢廣過手,保證跑了味……
《閃閃的紅星》:根據作家李心田的小說改篇。以紅軍後代潘冬子為中心人物的故事片,1975年公映。故事好,布景好,歌曲好。其歌曲《紅星歌》《小小竹排》《紅星照我去戰斗》《映山紅》等,久唱不衰。
—
—※4月25日於長春※——
首先我是80後,我小的時候經常看的兩部電影,電影就是閃閃紅星和平原游擊隊。
我們小的時候都嚮往閃閃紅星裡面的小演員潘冬子。勇敢機智,智斗胡漢三。
應該說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愛國電影,是讓青少年看了心情澎湃,激情昂揚的一步少兒電影。在那個年代,我們小的時候,電視里邊閃閃的紅星幾乎是隔兩個月或者一個月播放一次。小的時候我記得家裡面有一個14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熊貓牌的。現在這個牌子的電視機好像已經在市面上看不到了。每當電視里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家裡就有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看,看完了以後,我們就扮演電影里的角色,有的演胡漢山,有得演潘冬子,然後就這樣相互嬉鬧,好不熱鬧。這部電影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快樂,很多歡樂,尤其是李雙江演唱的閃閃的紅星,這首歌曲也深深的映入了我們的心中。
平原游擊隊,反映滄州一帶,德州一帶游擊隊,抗日戰爭的題材的一部電影。李向陽這個名字也深深的映入在我們80後這一代 社會 主力青年的心中。
這部電影也是每逢過年過節,各電視台必放的一部電影。90年代的農村彩色電電視機幾乎很少。這部黑白的老電影,讓每一個家庭看到了英勇無畏的李向陽。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點燃了我們心中激情昂揚的細胞,那麼奮進,那麼興奮。我記得那時我們還要揚言,長大以後也要參軍,到部隊做戰斗英雄,保家衛國。那時的雄心壯志,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
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國電影。是我們這代八零後童年時光的回憶,沒當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都能點燃我們心中的激情
『陸』 李向陽是哪部電影
李向陽是《平原游擊隊》這部電影,該片根據邢野舞台劇《游記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的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郭振清)接到牽制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的任務,以達到粉碎日軍「掃盪」華北某根據地的陰謀,並保住藏於李庄的糧食。行動時,李向陽與參謀長兵分兩路並頭進行。李向陽轉移糧食時,被地主楊老宗窺見,後者趕去縣城向松井(方化)告密,松井聞之大喜,率大部隊趕到李庄,但糧食和鄉親已被李向陽安排轉移到地道,然而地道終被松井發現。
為引誘松井離開李庄,李向陽率隊員進縣城,炸毀日軍彈葯列車,並計劃在松井撤退時打他個措手不及,但李向陽低估了松井的狡猾,松井半路殺了個「回馬槍」折回李庄,殘殺了一些不肯說出糧食藏在哪裡的鄉親。可是李向陽的神出鬼沒松井終沒招架住。
『柒』 經典電影《英雄兒女》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這些日子很多關於那場戰爭的老電影,接二連三在電視上放映,還有新拍攝電影在電影院里放映。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我還是差不多49年前的1970年在朝陽半拉山修造廠的禮堂里看到的,那個時期對電影有段順口溜「朝鮮電影哭哭笑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阿爾巴尼亞電影摟摟抱抱,中國電影新聞簡報」,中國開始閉關鎖國,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和蘇修的的電影一律看不到了,只有順口溜里的幾個國家電影接二連三地在大銀幕上放映,另外就是那幾部樣板戲翻來覆去地放映,那時沒人知道電視是什麼東西。聽個電影錄音剪輯就覺得精神食糧了。而飛機大炮和哭哭笑笑摟摟抱抱的電影看膩的時候,突然幾部國產的戰爭電影和反特片放映,令人感到很欣喜,而記得第一部看到的就是我至今喜歡看的《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和在此之前看過和後來看過的電影情節有些不同,感覺電影的開始部分就進入了高潮,前面一點點鋪墊,就進入了戰爭狀態,然後是平鋪直敘的故事展開,小的時候看電影,就喜歡看打仗,對於後續的 情感 戲,感覺沒有前面那麼激烈精彩,看到最後雖然也是志願軍大進攻,但是覺得不過癮,下面就是幾十年來看這部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開始,很多人遇到空襲,大家紛紛躲避,在一個小河邊,主人公王成和妹妹王芳,在小樹下躲避轟炸時偶遇,王芳回頭露出那張甜美可愛清秀的臉龐,小的時候看到就感覺她真是女神,當時就覺得這個王芳真是太漂亮了,黑白電影但掩飾不了她那美麗的臉龐,雖然我是七歲男孩子,那張轉過身來露出美麗微笑的笑臉,令我終生難忘,王政委的吉普車在公路上,遇到敵人轟炸機炸下的彈坑,車過不去,很多朝鮮婦女頭頂石頭將彈坑填平,第一次了解到朝鮮人經常頭頂物件,後來在丹東鴨綠江邊,看到現實中的朝鮮婦女,真是一個裝滿白菜碩大的盆,也是頂在腦袋上步行運輸,朝鮮老大爺招呼眾人將吉普車抬過了彈坑,在此期間王政委見到了王成,聊起家事,得知他的父親王福標是上海的老工人,曾經是他的地下黨戰友。
到了前線,本來王成有傷不能上前線,正在郁悶時,看到大部隊向前線開拔,一位戰友招呼王成,王成拿起槍跟上大部隊,沖上前線,可能是看的電影剪輯版本不同,後來再看這段似乎就沒有了,感覺最初的版本很淳樸真實,大部隊進發時,王芳等文工隊員,在路邊為戰士們打竹板鼓勁的鏡頭也是經典鏡頭。
王成上了前線,指揮官指揮他去守無名高地,他到了無名高地,只有一位奄奄一息的戰友交待他陣地的情況,王成一人堅守陣地,將很多武器彈葯歸集在一起,自己背上步話機,和指揮所聯系,以自己一人之力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指揮所里王政委和張團長急得團團轉,一定要守住無名高地,話務員一次次呼喊「203、203,我是延安,我是延安,請回答」,版本不同,話語也不同,我記得最初的版本是「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請回答」,對面傳來王成的聲音,「再近一點,再近一點,開炮」,再就是王成和敵人肉搏的聲音,聽著令人揪心,他最後對著步話機聲嘶力竭地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那個英雄的鏡頭真是令人萬分感動,最後他從敵人那裡拽出一個爆破筒,拉開引信躍入到敵人的人群中,他手握爆破筒的形象,背後是霞光萬丈,怒視前方,一躍而起,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是那部電影的精彩瞬間,太感人太震撼了,小的時候認為正方人物一般都不能犧牲,還問大人王成犧牲了嗎?看到後來王政委給王芳看照片時才確認,王成犧牲了。
王成犧牲之後的情節作為兒童看起來不過癮,但是多次看才覺得這以後的每個情節都是那麼令人難忘,尤其是那首激盪人心的《英雄贊歌》,至今唱起來或聽起來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放到任何年代任何國家都是永不過時都適用,王芳上前線慰問炊事班,掩護炊事班戰友受傷,後轉移後方遇到敵機轟炸,朝鮮阿爸吉抬擔架過河,被敵機掃射受傷,王政委和張團長兩人站在山坳里,聽到遠處的炮聲,述說家史,那是戰爭暫短的休閑時刻,還有軍長和政委夜裡談話,不同剪輯不同故事,談話中政委和軍長建議自己的警衛員小劉可以上前線,小劉聽高興地從被窩里爬起來,直說太好了,但是有的版本這段也沒有了,王城的父親和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志願軍,當時第一次看到朝鮮族的頭搖飄帶舞,王福標看到王政委,兩位老友在朝鮮前線重逢了,王芳傷愈回到前線,和父親王福標見面,王福標正要和她說她的親生父親,她走到還以為是首長的王政委面前,「報告首長,王芳歸隊」父親王福標向她介紹這是我經常和你提起的王文清,他是你親生父親,王芳一下激動地說不出來話,王政委走過來說「你不僅有個工人的爸爸,還有個革命的爸爸」,電影最後是志願軍大反攻,政委的警衛員小劉也沖向戰場,在沖過鐵絲網時自己奮不顧身趴在鐵絲網上,戰友們從他身上踏過沖向敵方。
上述就是這部電影的大概情節,可以說那時的演員演得真是出神入化,劉世龍扮演的王成,簡直就是王成本人,一看就是一個英雄戰士,感覺有點定式了,後來再看他的電影,總想著王成形象,《劉三姐》里的阿牛,怎麼看不是那麼回事,那部電影在《英雄兒女》之前拍攝的,而我看到的時候是70年代末期,老電影大放送年代,看到阿牛覺得沒有王成帥,實際上文革前他主演的《鴻雁》里的郵遞員,還是很真實好看的,裡面方化扮演的老獵人形象特別令人感動,在爬雪山之前,告訴郵遞員,「打獵的人,最不喜歡不聽話的人,跟著我抓住我的皮帶,一定不能放手」郵遞員聽他的話,在疾風口處也沒鬆手,千辛萬苦上了峰頂,將信送到收件人手裡,那部片子里劉世龍演的特別自然活潑,將敬業的小郵遞員演的似乎就是你身邊的人似的,紀念劉的文章里好像都忘記了這部電影,就記得王成和阿牛。後來在李默然拍攝的反特片《熊跡》里僅僅扮演一個小配角,那部電影是根據真實蘇聯KGB在中國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媒體進行了報道,還挺轟動的,實際上這種間諜活動無時無刻不發生,只是當時中蘇關系不好,中國方面故意揭露蘇聯間諜活動,後來媒體還揭發KGB以男女關系問題,威脅中國駐蘇使館外交人員,想發展為KGB間諜,結果中國外交人員沒有理會,直接匯報大使館,蘇聯方面很丟臉。在那部電影里就覺得劉已經人到中年,沒有了年輕時的帥氣,後來再也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作品,偶爾春節晚會上露露面,讓老觀眾懷懷舊,前兩年去世了,他的王成戰士形象,我的感覺大陸拍攝的電影里,至今尚未有超越者,曾經電影《小花》里哥哥的扮演者唐國強,感覺很多是在模仿前輩。
王芳的扮演者現在知道是謝晉大導演推薦給這部電影導演武兆堤的,在北京電影學院寫進偶爾看到劉尚嫻,感覺就是劇本里的王芳,武兆緹正在頭疼這件事,先後試了幾個演員,包括後來在電影里出演朝鮮姑娘配角的幾個演員,都不十分滿意,謝晉馬上通知他,到北京電影學院千方百計找到了僅僅見過一面的劉尚嫻,武兆堤也非常滿意,劉一下成名,可惜沒趕上好年代,1964年拍攝的這部電影,兩年後就是文化大革命,劉失去了整整10年,沒有電影可拍,再出來拍攝的《怒吼吧,黃河》張瑞芳主演,電影實在不值一提,如果趕上好時代好 社會 ,或許她會成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兒童時期她就是我的女神。
王政委的扮演者田方是這里最出彩的之一,他那堅毅的眼神,真是指揮員的做派,很有大將風度,對敵人充滿仇恨,下命令用堅毅的語氣「給我狠狠地打」,田方本在上海會成為趙丹、劉瓊、藍馬式的大明星,但他早期就投身革命,去了解放區,後來一直負責文藝宣傳工作,他的表演自然,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氣質非凡,他和劉尚嫻都是上海人,氣質中有著上海人獨有的貴族氣息,注意貴族氣質不是指有些人那種拿腔作調,裝逼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看到他就感覺十分親切,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烈火中永生》江姐扮演者於藍的丈夫,他們合作的一部片子《革命家庭》,可惜他僅僅露了一兩面,另外就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的父親,可惜這么一個大才子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田壯壯回憶起自己離開北京即將上山下鄉之前,到勞改農場看父親的場景,找到地方,和看守說要見田方,看守不耐煩地說,等一下吧。田方出來,看到兒子,兩人一開始默默無語,後來田方囑咐自己的孩子,注意了以後就靠你自己了,見面時間不長,田方回去了,田壯壯坐在農場附近的馬路邊上抽了一個小時的煙,那時田壯壯突然感覺自己長大了,父親的一句話「靠你自己了」,田壯壯到鄉下修理地球,後回城上學,成為大導演,被冷凍不允許拍片,到解凍,覺得第五代導演沒有發揮出他們身體內所有的才能,或許 社會 和時代限制吧,沒有辦法,田壯壯幾年前翻拍炒民國費穆老電影《小城之春》冷飯,可以說是不咸不淡,毫無生氣,去年還在《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導演的那段電影里扮演蒙古老大爺,五個故事就不知道這個故事要說什麼,田或許很有才華,但是可能發揮不出來,在陳凱歌電影里扮演角色,雖然他演得很好,但故事本身令人摸不著頭腦。田方在《英雄兒女》電影拍攝過程中,對導演武兆堤和劉世龍、劉慧嫻等青年演員幫助很大。真是一個長輩的姿態,二劉後來回憶田老的幫助真是太大了,受益匪淺。可惜了一代人。
張團長扮演者郭振清,最初是李向陽的扮演者,文革期間翻拍的《平原游擊隊》和他拍的相差不是一星半點,除了方化演得鬼子以外,沒有一個演員值得稱贊,再早就是《六號門》碼頭工人,文革中或許家庭出身好,沒受多大影響,文革期間1972年年初上映的四部片子里的《艷陽天》,他扮演配角生產隊長,後來在文革紅片《決裂》里扮演那個大老粗校長,電影很荒唐,但他的出演還是很好的,那部片子最有名的是葛優他爸葛存壯的「馬尾巴的功能」,後來又出演《車站》,感覺抄襲高倉健日本電影同名電影,在這部片子里,他演得很出色,感覺他出演萬歲軍38軍長梁興初應該最為合適,都是一臉大老粗的樣子,現在也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了。
朝鮮老大爺阿爸吉的扮演者浦克在裡面雖然戲不多,但很出彩,但了解浦克這個演員,感覺還是在《艷陽天》扮演的大反派馬之悅的出演,覺得那部片子他演得真好,地主馬小辮要殺肖長春,被他攔下,在豬圈裡將刀藏了起來,看《艷陽天》時,當時痛恨馬小辮這樣的地主,後來殺了肖長春的兒子小石頭,改革開放後揭示出來,所謂地富反壞右,都是人為地拉出等級,地主富農被迫害地走投無路,人被逼到牆角里,很多非理性的事情就會發生,曾經上小學時我們上學學的課本里的《劉文學》,當時上學時覺得劉文學真了不起,敢和地主搏鬥被殺,地主罪該萬死,實際情況是地主家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半夜出來偷點糧食,劉文學發現,要喊人,地主覺得自己被抓,未來就是無休止的批鬥,家人一定不得好,就下死手掐死了劉文學,我在課本上插圖上畫了兩個人的對話,同桌的缺心眼班長孫平站起來揭發我,似乎是階級斗爭新動向,鄭老師過來看了看,覺得沒多大問題,就說用橡皮擦了把,那個狗逼班長沒有再放屁。
扮演老工人王福標是長影老演員周文彬,在此之前的《甲午風雲》中,扮演貪生怕死的方伯謙,《黨的女兒》里的國民黨軍官,也是老戲骨。還有那些話務員、參謀、朝鮮姑娘、大廚師的扮演者,有的就是一帶而過,但演得都很精彩。
這里要提一下《英雄贊歌》的演唱者,當時你或許演職人員字幕里都沒有她的名字,先後找了幾個人演唱,找到張映哲,她也唱了多遍,後來自己說,我這就水平了,當時演員不圖名不圖利,就是組織交代任務完成就好,後來導演反復聽,就覺得她的歌聲最好聽,電影就用她的了。
今年朝鮮戰爭硝煙散去60多年了,不管 歷史 如何評價那場戰爭,我心目中《英雄兒女》這部電影永遠是經典。
『捌』 李向陽是哪部電影
李向陽是電影《平原游擊隊》中的人物。
李向陽,常用人名,最著名的是《平原游擊隊》裡面我冀中抗日根據地定縣(今河北省定州市)的傳奇英雄李向陽,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郭振清扮演,堪稱銀幕經典。而李向陽的原型是著名抗日英雄郭興。
郭振清一生曾塑造過許多經典的銀幕形象,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莫過於電影《平原游擊隊》中的抗戰英雄李向陽。
《平原游擊隊》介紹
《平原游擊隊》作為一個類型片,從一開始就突出李向陽的神勇無敵,可以說在抗戰影片中是罕見的。很多抗戰影片喜歡在開頭部分表現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嚴峻,而像《平原游擊隊》這樣開宗明義地交代人物的潛力所在,其實正說明了《平原游擊隊》受到觀眾的喜愛,恰恰是因為英雄神話永遠有著強大的魅力。
『玖』 《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總共有三個人扮演,你認為誰演出真實自然
聽說《平原游擊隊》有三個版本,我在網上只看過1955年郭振清版的,被深深地吸引了,而且看了N次。郭振清把游擊隊長"李向陽"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精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智勇雙全的抗日英雄形象,讓觀眾過目不忘,十分喜愛。說是經典影片和經典人物,一點也不誇張。
雖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目前答案是肯定的。
一、郭振清版,特定時代,最好。真實、自然,英武、樸厚,雖然不無時代烙印,但最接地氣
二、李鐵軍版,特定政治環境中,雖然著力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加之彩色版原因,可以說是「最為鮮亮」,但因為主人公缺乏典型性格的塑造,基本上新瓶裝舊酒的李向陽失去了很多的真實和自然…… 但是,還可以欣賞!
三、張嘉譯版,商業經濟時代,最為滑稽。非常喜歡張嘉譯,但是最不喜歡他的李向陽,哦,對了,還是雙槍的…… 不是神劇勝似「神」(陝西方言:神神的……)劇卻絕對沒有真正的抗戰神劇「耐看」,徹頭徹尾的胡編亂造,除了片頭曲外,整個全劇可以說是對偉大英雄李向陽的最偉大的褻瀆!
郭振清,郭振清,郭振清。
郭振清的表演有生活,真實自然。
郭振清還主持過最早的春晚。
《平原游擊隊》李向陽扮演者郭振清最具真實感。再看其他人扮演,很沒意思,很假。
我在那時,多次看了《平原游擊隊》,感覺給真的一樣,每次看後,都在回想劇情,回想主人公李向陽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他那英勇善戰的志氣,讓小鬼子、日偽軍是聞風喪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來去無影無蹤,給日本鬼子以沉重打擊!把英雄人物李向陽展現的是瀝瀝高大,對百姓的愛,對鬼子的恨,演的很現實、很自然。
黑白故事片《平原游擊隊》很有教育意義,應當廣為宣傳,讓如今的廣大中青年接受教育,愛國、愛黨、愛人民!
郭振清,第一位《平原游擊隊》李向陽扮演者。人的認識往往是第一入眼者。後面只是來比較前面的人或事。我對郭振清還是比較欣賞的[贊]
慌什麼,一個李向陽就把你嚇成這樣,八格,嗦嗄經典台詞,小時候看《平原游擊隊》雙槍李向陽郭振清扮真的太好看,至少看過五十次。心目中他就是李向陽,另外的是假的。
當然是郭振清嘍!永遠的李向陽!除了他,真心木別的!我的答案純屬業界良心話!絕對無異議!關於這一點,我可是自信滿格!切!
當然是第一版郭振清了,後來的演員根本沒深入研究角色,演的都是神劇
平原游擊隊,只有郭振清主演的才深入人心!文革中四人幫搞的那個基本無人看,不知道以後還有!
一個李向陽就把你們嚇成這個樣子,孩兒時,看了無數遍。只要那裡放映《平原游擊隊》的電影,不管有多遠都趕過去。70年代初,還是當知青。17、8歲,聽說隔壁村放電影,沿著山區小路,手上舉著火把,一口氣跑了7.8里山路去現場看露天電影。邊看邊興奮地說著電影裡面的台詞,李向陽游擊隊長形象深深紮根在心裡。方化演的鬼子松井也維妙維肖,比較起來喜歡看老電影。真實感強,不做作。現在某些影片,一場戰斗結束,頭發一絲不亂,那發型沒法看。那雪白的襯衫,畢挺的衣服,一點都不嚴肅。誤導現在的孩子,戰爭如同 游戲 。喜喜哈哈,談談戀愛,幸福生活就這輕而易舉來到身邊。一點都不會珍惜……
『拾』 李向陽的扮演者
李向陽的扮演者是郭振清。
李向陽是電視劇《平原游擊隊》中的人物,游擊隊長「李向陽」扮演者就是郭振清,郭振清一生曾塑造過許多經典的銀幕形象,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莫過於電影《平原游擊隊》中的抗戰英雄李向陽。
《平原游擊隊》簡介
《平原游擊隊》講述了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到任務,需要牽制住日軍駐守某縣城的松井部隊,任務中,李向陽機智、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最終克敵制勝。影片情節一波三折、懸念叢生,調動起了觀眾緊張的情緒,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原游擊隊》不僅在劇情上取得了成功,片中塑造的角色也深入人心,李向陽與松井一正一邪兩個角色形成強烈的對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李向陽有著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他機智勇敢,是富有傳奇色彩的抗日英雄,撼動著敵人的心理防線。手持雙槍的李向陽表情親和,嘴邊時常掛著笑容,一種樂觀的色彩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給人以鼓舞,這樣一個有著獨特性格魅力的英雄形象令人久久難忘。
片中的反派人物松井也耐人尋味。松井並不是極端愚蠢,在他的帶領下,敵軍幾次令游擊隊和村民陷入危機。這種勢均力敵的正邪較量,令整個戰斗過程驚險刺激,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了游擊隊取得勝利的艱難與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