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人物,在保衛戰中犧物的,名字叫貞德的小女孩全名是什麼
聖女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國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在17歲時就指揮國家大軍的少女。 中文名:貞德 外文名:Jeanned'Arc,Jeannela Pucelle(法文);JoanofArc(英文) 別 名:冉·達克;拉·比塞爾
㈡ 【合集】歐美出軌經典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歐美出軌經典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劇名:走出非洲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馬語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屋頂上的輕騎兵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廊橋遺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賽末點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越軌追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皇室風流史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羅丹島之戀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紅衣女郎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朱爾與吉姆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超完美謀殺案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每一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畢業生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火車怪客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㈢ 女英雄貞德的故事是怎樣的
約1412年1月6日,貞德生於法國東北部香檳省杜雷米村的農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復侵法戰爭,百年戰爭再度爆發。貞德耳聞目睹英軍的暴行,從小立志抗英救國。1428年10月,英軍包圍通往法國南方的重鎮奧爾良,企圖滅亡法國。出於一種強烈的民族感情,年僅17歲的貞德決心解奧爾良之圍。她說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國的神聖使命。通過舅父引薦,貞德見到地方官,一再陳述她的救國抱負。1429年初,貞德去希隆晉見王子(即查理七世),請纓殺敵。她激昂陳詞:「憑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蘭西真正的繼承人,國王的太子。」太子聽後很受感動,堅定抗英復國的信心。查理命貞德帶領3,000士兵,賜予軍旗、戰馬和佩劍,去解救奧爾良之圍。同年4月27日,貞德披鎧甲、騎白馬,奔赴前線。5月4日,她首次出戰,法軍士氣大振,一舉攻克聖洛浦。5月7日,法軍進攻被占的土爾斯堡,激戰中貞德腳部受傷,胸部中箭,被救離戰場。戰至傍晚,法軍仍未攻克土爾斯堡,司令下令吹號收兵。這時貞德請求延長時間,忍痛揮動軍旗鼓舞士氣。將士們把飄揚的戰旗看作總攻的信號,一齊沖鋒,從南面登上土爾斯堡。城內守軍和許多市民拿著各式各樣的武器,也殺向圍城的英軍。英軍被內外夾攻的法國軍民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潰逃。這是兩次關鍵性的戰役,奧爾良之圍遂解。這次大捷後,貞德被譽為「奧爾良姑娘」。奧爾良的勝利是百年戰爭中法國由敗到勝的轉折點。貞德的愛國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法蘭西民族的抗英熱情,也堅定了法國人民的必勝信心。
奧爾良之役後,貞德認為法國的當務之急是為太子查理加冕,成為合法國王。按法國傳統,加冕禮應在蘭斯大教堂進行。貞德揮師北上,向蘭斯進軍,沿途收復許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蘭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蘭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的功勛名揚全國,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以完成解放全國的神聖使命。9月,貞德率軍進攻巴黎,但國王下令撤兵,功虧一簣。1430年5月,英國聯合勃艮第公爵,向蘭斯出擊,蘭斯附近的康邊告緊。貞德趕到康邊率隊反擊,因寡不敵眾決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萊竟拉起吊橋,緊閉城門,不讓貞德進城,被勃艮第人俘虜。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萬法郎將貞德賣給英軍,交由教會法庭審判。貞德面對敵人捏造的諸多罪名,義正詞嚴地予以駁斥。英國侵略者為挫傷法國軍民的士氣,把貞德囚禁在一隻鐵籠子里,動用各種酷刑企圖迫使她變節。但貞德始終不屈不撓,並義正詞嚴地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最後,法庭以「屢教不改的異端」、「女巫」等罪名判處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盧昂廣場的火刑柱上,不滿20歲的貞德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貞德雖然壯烈犧牲了,但是她的光輝業績喚起了法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法國東北部的許多地方,包括琅城、蘇瓦松、普羅文等,一個又一個地打開城門歡迎王師。活躍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大多由城鄉貧苦人民和下層教士組成,他們自發地參加反英斗爭,或向查理獻城;或驅逐英人和親英勢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進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萊港外,法國收復了全部被佔領土。貞德抗英斗爭不僅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國的封建割據勢力,加速了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
㈣ 禁忌的神話電影劇情k8
這部電影是由特莉-帕蒂克導,演講述者是Tera-Patrick。
Tera-Patrick是個機器人,他只能坐在床上,依靠著神奇的機器維持生命,觀影者如同聽故事的,一共有六幕故事。
第一幕故事:王氏家族的一名勇士Julian愛上了自己的女王,想要征服她。但自己的身份太低,只能每天伴著相思之苦,某天國家受到野族部落的攻擊,這時女王向她承諾,結果Julian不僅擊退了蠻族,還俘獲了女王的芳心。
第二幕故事:這里的國王比較冷漠,兇殘,女王Adriana不忍欺辱悄悄地愛上了武士Thomas,他們約著在城堡頂樓相見,一起逃亡了。
第三幕故事:一個在牢房的婦女,每天被前來守監獄的武士佔便宜。
第四幕故事:,Jezebel被看守的士兵帶到了城市的廣場,被巨大的刑具鎖著於眾人眼前 ,這時一個抵不住誘惑的士兵開始調戲她。
第五幕故事:一對居住在鄉間小舍的普通農家夫妻,坐在自家壁爐旁的長木凳上,用最朴實無華的方式娓娓地傾訴內心。
第六幕故事: Tanya是一位大富豪的獨生女,但是父親對不準她外出。個性外向的Tanya有點叛逆,卻偏偏不服管教,悄悄地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溜出門來,和心上人Victor在小橋邊約會。
㈤ 麻煩大家誰告訴我下K8經典的電影好看嗎
對於不同品味的人談不上好看不好看,但對於喜歡美劇和法國經典,丹麥**喜劇的朋友,卻是很給力。
㈥ 聖女貞德電影里為什麼都沒有攻城火炮
聖女貞德電影里沒有攻城火炮,因為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而在真實的歷史中,貞德沒有使用攻城火炮。貞德的軍隊主要使用的是投石機、弩炮和火槍,而不是攻城火炮。
㈦ 【合集】同性經典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同性經典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末路狂花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心動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單身男子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下妻物語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月光男孩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裂縫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怒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天鵝絨金礦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盛夏光年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費城故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時時刻刻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喜宴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㈧ 有誰知道這個美女叫什麼名字嗎回答正確有獎勵!
怎麼可能是夢露?????她是英格麗褒曼。。。。。
檔案
英文姓名:Ingrid Bergman
中文姓名:英格麗·褒曼
生日:1915年8月29日
忌日:1982年8月29日
星座:處女座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爾摩
身 高:175cm
學 歷:瑞典皇家戲劇學院
婚姻狀況:有三次婚姻,四個子女
奧斯卡成就:第十七屆、第二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瑞典女演員,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後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孤兒出身,自小由親戚養大。中學畢業後加入職業劇團演出,不久即成為瑞典的大明星。
1936年以《寒夜琴挑》一片引起美國大製片家大衛·塞茨尼克的注意,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並請她主演,為她開啟了通往好萊塢的大門。到了美國後,佳作迭出,在美國影迷的心目中樹立了聖潔的形象。但是褒曼卻在1949年拋棄丈夫和女兒,與義大利名導演羅西里尼私奔,此舉激怒了當時的影迷,使她有7年之久絕跡好萊塢。直到1956年以《真假公主》獲奧斯卡影後,才返回美國,她的浪漫情史也在1958年宣告結束。1974年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掀起她晚年的另一波小高潮。
[編輯本段]生平介紹
英格麗褒曼1915年8月29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二歲喪母,十二歲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對表演的濃厚興趣,常常一個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歲時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她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的舞台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畢業後入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學習,在校其間便開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壇擔任主角,成為瑞典影壇最有前途的年輕女演員。1936年主演古斯塔夫·莫蘭多執導的《間奏曲》,(又譯《插曲》)引起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大衛賽爾茲尼克的注意,1939年應戴維·賽爾茲尼克之邀前往好萊塢拍攝同名電影的美國版,與萊斯利·霍華德搭檔,導演是格利高里·拉托夫。在引好萊塢起轟動。於是塞爾茲尼克和她簽訂了七年的合同。次年登上百老匯舞台。
英格麗褒曼來到好萊塢以後,很快成為當時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本色出現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純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種真實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賞她的作品。在好萊塢其間,英格麗褒曼拍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美人計》、《煤氣燈下》、《聖女貞德》等。這些影片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里尼執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們寫實主義的風格所折服,主動寫信給羅塞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羅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們只是合作夥伴,但漸漸萌生愛意成了情侶,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羅姆仍有婚姻關系,卻替羅伯托·羅塞里尼生了個兒子,這使舉世嘩然。美國人心中所謂的"聖潔偶像"破碎了,媒體和公眾對她辱罵唾棄,好萊塢排斥了她。她被逐出了好萊塢。褒曼為她那段沒有結果的愛情付出了她7年的黃金時光。與羅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敗。直到1957年,褒曼才終於以《真假公主》中的傑出演技一舉成為紐約影評人協會和奧斯卡雙料影後。這表明美國人最終原諒了她並不得不接納這位真正的藝術家。
六十年代以後,英格麗褒曼仍然活躍在銀幕和舞台上,並享有極高的聲譽。《輕舉妄動》、《六福客棧》、《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她後期的代表作。晚年的她以頑強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鳴曲》和《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的拍攝,並得到了影評界和觀眾的一致褒揚。
以美麗、聖潔、自然而著稱於世的英格麗.褒曼,是四十年代以來最受影迷歡迎的女演員之一,她幾乎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首肯,她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盡管她也曾因一場丑聞而幾乎毀了她的演藝生涯,但她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卻並未有太大動搖,她那許許多多風格不同的銀幕形象活在了數以億計的影迷心中。
1982年8月29日,這位偉大的女演員逝世於倫敦寓所,終年六十七歲。但對許多熱愛她的影迷來說,英格麗·褒曼永遠活著---和賈利·古柏一起在積雪的西班牙山頭,或者和加利·格蘭特一起在間諜充斥的里約熱內盧。不過,也許最讓人覺得她音容宛在的還是《卡薩布蘭卡》中的伊爾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麗坐在鋼琴邊喃喃地說: 「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請再彈一遍『時光流逝』」,在亨弗萊·鮑嘉舉杯時盈盈淺笑,在薄霧機場上黯然送別......
與癌症搏鬥的最後兩年
英格麗-褒曼發現自己患有癌症是在197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後兩次動了手術,割去了左右乳房。但兩次手術並沒有根除病灶,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時,她接受了從影以來最大的挑戰:在一部電視系列片中飾演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她演的這個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婦,而且患著白血球過多症。這份工作對已經65歲的褒曼來說非常艱難。她的身體十分虛弱。一天緊張的拍攝結束後,回到住處,總是累得精疲力盡。但她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電視片。
[編輯本段]生在同月同日
1982年8月29日,褒曼迎來了自己的第67個生日。這天早上,她感到十分不適,痛楚萬分。她雖不知道癌細胞已擴散到了脊髓骨,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到盡頭了。
她的前夫拉斯和親朋好友送來了一束束鮮花,祝賀這位瑞典籍的世界明星的誕辰。她強忍著劇痛,款待賓客,替他們斟滿香檳,舉杯共飲。不過,她再不能像過去那樣一飲而盡了,她只是把酒杯同嘴唇「親了親」,便放下了。就在當晚,她離開了人間。
[編輯本段]巨星的風采
在英格麗-褒曼的輝煌歲月里,她引領了一代人的風騷。她剪短發,會使短發成為當年流行的發式;她不化妝在銀幕上出現,化妝品銷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進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工業家侯活曉士有一次買下從紐約飛洛杉磯的全部機票,使她一定要接納乘坐他私人飛機的邀請;一個影迷親自把一頭羊從瑞典趕到羅馬去送給她;還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寫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裡。
[編輯本段]英格麗-褒曼情史
與攝影師卡帕的故事
英格麗-褒曼和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之間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二戰結束前,他們在巴黎相識。那年褒曼29歲,丈夫是瑞典英俊的牙科醫生林德斯特羅姆,膝下有個女兒。
7月份,褒曼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重遇卡帕,很快墜入愛河。
1945年秋天,褒曼開始公開談論要跟丈夫分手。
但卡帕是失業的戰地攝影師,需要如願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褒曼按照傳統觀念,期望這場愛情帶來婚姻和家庭。卡帕在褒曼的勸說下來到好萊塢,卻無法適應這里的生活,也不能容忍褒曼繁忙的工作。他勸褒曼向別處發展。從那時起,褒曼開始對歐洲電影發生了興趣。卡帕告訴她,如果她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同羅塞里尼那樣的導演合作。
褒曼和卡帕終於沒能走到一起,但褒曼始終深深地感謝卡帕,因為正是他讓她知道了好萊塢之外還有新天地,打開了她的眼界。
三次婚變
1937年7月10日,英格麗-褒曼與瑞典醫生彼得-林德斯特羅姆結婚。早期,他們相處得很好,從瑞典遷居好萊塢以後,兩人的婚姻生活發生裂痕。彼得對褒曼在每部影片中和男主角的接觸都產生懷疑,並肯定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這使英格麗-褒曼感到很委屈。
後來,褒曼不顧一切地和義大利導演羅塞里尼在一起促使她與彼得的婚姻走到了終點。
1950年,法院終於批准彼得與褒曼離婚。同年,褒曼與羅塞里尼在墨西哥由人代理舉行了一次離奇的婚禮,他們本人則同一時刻在羅馬遙相呼應,完成了這一法律程序。
1958年,褒曼和羅伯特正式離婚。同年聖誕節前,就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的瑞典人拉斯-史密斯結婚。婚後,拉斯-史密斯為戲劇演出奔走在世界各地,英格麗-褒曼卻要隻身去羅馬照顧女兒伊莎貝拉做大手術。他們經常是用電話和寫信保持聯系。兩人意識到這畢竟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方式,12年後終於分手。
這是英格麗-褒曼的第3次也是最後一次婚姻。
[編輯本段]獲獎榮譽
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Academy Award
1944 提名 最佳女主角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戰地鍾聲
1945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氣燈下
1946 提名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聖瑪麗亞的鍾聲
194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Arc 聖女貞德
1957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75 獲獎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9 提名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45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aslight 煤氣燈下
1946 獲獎 最佳女主角 The Bells of St. Mary's 聖瑪麗亞的鍾聲
1957 獲獎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棧
1958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樂喜劇類) Indiscreet 釣金龜
1970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樂喜劇類) Cactus Flower 仙人掌
1979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198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電視短片類)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s
1946 獲獎 最佳女主角 Spellbound 愛德華大夫
1956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7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NSFC Awards
1979 獲獎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NBR Awards
195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棧
197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英國學院獎 BAFTA Awards
1959 提名 最佳外國女演員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棧
1975 獲獎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謀殺案
■法國愷撒獎 César Awards
1976 獲獎 榮譽獎(Honorary César)
■義大利國家影評人協會銀帶獎 Italian National Syndicate of Film Journalists Silver Ribbon
1951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Stromboli 斯特隆波里島
1953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Europa '51 51年的歐洲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1973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說明】與麗芙·烏曼(Liv Ullmann)同獲此獎
1982 獲獎 旅遊部長金質獎章(Golden Medal of the Minister of Tourism)
■ 金桂冠獎 Golden Laurel Awards
1958 女明星 第2位
1959 女明星 第5位
1960 女明星 第10位
■ 電影故事獎 Photoplay Awards
1946~1948 最受歡迎女明星
■ 德國班比獎 Bambi Awards
1951~1954 班比獎
■ 金蘋果獎 Golden Apple Awards
1946 獲獎 酸蘋果獎(Sour Apple) 最不合作女演員(Least Cooperative Actress) 【說明】該獎貌似為諷刺獎,一代影後也有犯糗的時候啊……還是保留做紀念
其他表演類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47 獲獎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Lorraine 洛林的貞德(後改編為1948年電影Joan of Arc 聖女貞德)
■電視 艾美獎 Emmy Awards
1960 獲獎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Turn of the Screw 施加壓力
1961 提名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24 Hours in a Woman's Life 蒙地卡羅奇戀
1982 獲獎 傑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59號(6759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4名
■ 美國郵政總署紀念郵票
2003 紀念郵票 以褒曼的形象作為郵票圖案
【說明】獲得該項榮譽的少數幾個非美國人之一
[編輯本段]經典名作
《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煤氣燈下》,《愛德華大夫》,《美人計》,《真假公主》,《東方快車謀殺案》,《聖女貞德》等。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年表
-1978-AutumnSonata(秋天奏鳴曲)
-1976-MatterofTime,(花開花落)
-1974-MurderontheOrient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3-FromtheMixed-UpFilesofMrs.BasilE.Frankweiler(巴茲爾弗蘭維勒太太的混亂檔案)
-1970-WalkintheSpringRain(春雨中行)
-1969-CactusFlower(仙人掌花)
-1967-Stimulantia(刺激)
-1965-YellowRolls-Royce(黃色香車)
-1964-Visit,The(貴婦怨)
-1961-GoodbyeAgain(何日君再來)
-1958-InnoftheSixthHappiness(六福客棧)
-1958-Indiscreet(輕舉妄動)
-1956-Anastasia(真假公主)
-1956-ElenaandHerMen(多情公主)
-1954-JoanattheStake(火刑柱上的聖女貞德)
-1954-Fear(恐懼)
-1953-We,theWomen(我們女人)
-1953-ViaggioinItalia(游覽義大利)
-1951-GreatestLove,The(一九五一年的歐洲)
-1949-Stromboli(斯特隆波里島)
-1949-UnderCapricorn(摩羯星光下)
-1948-JoanofArc(聖女貞德)
-1948-ArchofTriumph(凱旋門)
-1946-Notorious(美人計)
-1945-SaratogaTrunk(風塵雙俠)
-1945-BellsofSt.Mary』s,The(聖瑪麗亞的鍾聲)
-1945-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
-1944-Gaslight(煤氣燈下)
-1943-SwedesinAmerica(瑞典人在美國)
-1943-ForWhomtheBellTolls(戰地鍾聲)
-1942-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1941-AdamHadFourSons(亞當有四個兒子)
-1941-Dr.JekyllandMr.Hyde(化身博士)
-1941-RageinHeaven(天堂怒火)
-1940-JuneNight(六月的一夜)
-1939-Intermezzo(插曲)
-1939-OnlyOneNight(僅僅一夜)
-1938-Woman』sFace,A(女人的面孔)
-1938-FourCompanions,(四個女伴)
-1938-Dollar(金元)
-1936-OntheSunnySide(太陽那邊)
-1935-WalpurgisNight(聖約翰之夜)
-1935-Surf,The(暗礁)
-1935-CountoftheOldMonk』sBridge,The(門克橋的伯爵)
[編輯本段]英格麗·褒曼與蕭伯納
在英格麗·褒曼畢生的演藝生涯中,她演得最多的一個角色,就是法蘭西聖女貞德,先是舞台劇,最後拍成電影。在歐洲五六個國家和美國各地,褒曼先後用五種語言飾演貞德一角。後來,當她到貞德的故鄉多列姆訪問並沿著貞德的足跡旅行時,人們不是來看明星,而是把她當作聖女貞德的復生來歡迎,那熾熱的民族情感是她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榮譽。
為了演好貞德,褒曼翻閱了幾乎所有文獻資料,遍讀了有關貞德的著作和劇本。在美國演出時,蕭伯納曾把自己的劇本《聖女貞德》寄給褒曼,但她沒有採納。
她認為蕭伯納把貞德寫成了一個機警的、好鬥的女子,像個政治鼓動家。而她要表現的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真實的貞德、那個初涉社會不久因目睹戰爭慘象而哭泣的小姑娘。
一天,英格麗·褒曼接到過一個電話,說蕭伯納先生想請她到寓所來吃茶點。
褒曼開始感到意外,她久仰這位英國劇壇巨匠的英名,卻不曾有過來往。後來她想到了《聖女貞德》和《康蒂妲》(蕭氏名劇,褒曼亦曾拒演)的事來,便欣然地答應了。
當她和同伴驅車來到蕭伯納在農村的寓所時,發現這位92歲的老壽星居然站在大門口翹首迎客。褒曼的到來令他十分快慰,可是門還沒給客人打開,劈頭就問:你為什麼不演我的劇本?」褒曼禮貌地先致問候,然後俏皮地說:「能讓我先進去嗎?
當然你可以進去,我們要在一起吃茶點。為什麼你不演我的劇本?
多固執的老頭兒。褒曼只好回答:「我不演你的劇本是因為我不喜歡它。」
蕭伯納完全驚呆了,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對他這樣講過話。褒曼暗付自己闖了禍。蕭伯納瞪著眼睛看著她,說:「你說什麼?難道那不是一部傑作嗎?」
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支持著褒曼,她既沒有語塞,也沒有懼怕,直言道:「我肯定它是一部傑作,但這個聖女貞德不是那個真正的法國姑娘。你把她寫得太聰明了。你重新寫了她的講話(指貞德在法庭上的答辯——筆者)。你讓她說了很多真正聖女貞德怎麼也說不出來的話。」
對話依然在門外,褒曼擔心蕭伯納會馬上下逐客令,茶點怕是吃不成了。不料,蕭伯納卻突然哈哈大笑地把客人讓進房間,待之以茶點,並且一起興致勃勃地討論起劇作、表演等問題來,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貞德。褒曼絲毫也沒有減弱對蕭伯納《聖女貞德》的批評,她說:「據我所知,貞德是一個單純的農村姑娘。你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但是它們是蕭伯納的文字,而不是貞德的語言。」「她沒有受過教育,是本性自尊和覺悟給她帶來的勇氣。她蔑視那些曾經指教過她而後來又把她置於法庭上受審的那些人。」「你讓她說,『我愛和男人們在一起,我不願穿著裙子坐在家裡紡線』而事實上,這正是她所需要的:在家裡看守她的羊群,紡她的紗和織她的布。她本不想要到戰場上身先士卒……」一場關於生活與藝術關系的討論認真而熱烈地進行著。他們以對藝術的無私和忠誠深深地打動了對方;他們以率真和正直的品格吸引了對方。兩個年齡相隔半個世紀的藝術家編織了一曲藝壇軼事。
㈨ 貞德的全名
1、女英雄聖女貞德
英文:(St. Joan of Arc)
法語: (Jeanne d'Arc,Jeanne la Pucelle)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 一譯冉·達克。法國的女英雄、軍事家,天主教的聖人(女的稱為聖女)。出身農家。莎士比亞則認為她是一個盪婦,靠肉體和美色混跡於軍營的一名高級慰安婦。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平民組成的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被稱為「奧爾良姑娘」,成為法國人民愛國斗爭的旗幟。最後由於封建主出賣,被擒並被處決。
貞德本來只是一個生於法國香檳區和洛林邊界的杜魯彌村的一個農村棟雷米的平凡小女孩。當時法國北部被英國佔領,而英國又與勃艮第公國結盟。當時棟雷米屬於親英國—勃艮第聯盟的巴雷公爵的領地。
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她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米歇爾、聖瑪格麗特和聖卡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國的侵略者,更促成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貢比涅之戰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7月14日)為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盧昂當眾處死。1456年由查理七世主導的宗教裁判所為她平反,於1920年由教宗封聖。
公元1412年主顯節,聖女貞德生於法國香檳省的多雷米小村。父親務農為生,母親性情慈祥,撫育五個子女,貞德自幼學會了縫紉紡紗等家務活計。她說:「在縫紉紡紗方面,絕不會比任何女子差。」
貞德自幼愛好念經祈禱,勤領聖體,為聖堂採集鮮花。侍候病人,招待貧苦旅客食宿,貞德是個很和氣的孩子,全村的人都喜歡她。
貞德童年時代,家庭生活很幸福。不幸國家的局勢一天比一天壞,英王亨利五世入侵,占據諾曼底,企圖推翻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那時法王與勃艮第公爵發生內戰。公爵被暗殺,勃艮第人便與英軍聯盟,一致反抗法王。
英法兩王相繼去世,英國伯福公爵以攝政者的資格,繼續與法軍作戰。法軍大敗,各大城市相繼陷落。法國新王查理七世(那時雖然已經加冕,但是法國自皈依基督教始,新國王都必須在蘭斯進行宗教儀式,而查理七世由於國勢頹唐,尚未進行,因此他的王位從宗教的角度上是不合法的)見大勢已去,意志消沉,每日飲酒,收回失地的計劃,早已置之腦後。
貞德13歲時,開始得到超性的啟示。最初,她耳朵聽到的是一個聲音在附近對她說話;眼睛看見的,是團異光。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多,漸漸的,她能辨清出顯現者的面容。其中有聖彌額爾、聖女加大利納、聖女瑪加利大和其他聖人。現在她開始認識:一個艱巨的偉大的任務等待著她;她,一個農家少女,要負起抗禦強敵,保衛國土的重任。她不再遲疑,到華古留城謁見巴林古將軍,將軍見這村女大言不慚,一笑置之。
那時,法軍已到山窮水盡的絕境,法國最後一個堡壘奧爾良,被英軍重重包圍,隨時有陷落的可能。貞德一回到多雷米,神奇的聲音,催她到奧爾良去,指揮軍隊作戰。貞德說:「我一個弱女子,既不會騎馬,又不會使用武器,,怎樣能指揮軍隊呢?」奇聲對她說:「指揮著戰爭的,不是你,是天主。」於是貞德又去見巴林古將軍。上一次,貞德與巴林古會晤時,預言法軍將吃一場大敗仗。這個預言,已完全應驗。所以這一次巴林古對貞德刮目相看,他派三位武士護送貞德到國王的行轅去。貞德改男裝,一行4人,於1429年3月6日到了國王的行轅。覲見的日子,國王故意改裝,混雜在大臣中間,可是貞德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神奇的聲音又把查理心裡的一件秘事告訴貞德,這件事,只有查理一人知道,如今被貞德一語道破,不由不使他十分佩服,確信貞德是天主特派的使者。貞德就請求查理撥一支軍隊給她帶領,去奧爾良解圍。朝廷的大臣,對這計劃都表示反對。他們懷疑這個村女可能神經不正常,要請神學專家來審查貞德的話是否可信。
經過了3星期的詳細審查,神學家一致認為:貞德的話是可信的,建議國王予以採納。一支軍隊,迅速組織就緒,軍旗特製,上寫「耶穌,瑪利亞」兩個聖名,另有一幅畫,繪著聖父的聖容,兩個天神跪捧著百合花。
大軍於4月27日浩浩盪盪由波羅依出發,兩天後(4月29日)抵達奧爾良。由於實際上英軍人數比法國民兵數量少,因此很快,在貞德的精神領袖作用下,士兵們鼓起勇氣,輕易地將英軍圍城的堡壘一一攻克。5月8日以前,包圍奧爾良的英軍堡壘,相繼攻克,貞德自己受了箭傷(在肩膀上、乳房上方)。這一切事,貞德都已在事前預言過,屆時一一應驗。貞德乘勝追擊敵軍,把敵軍的主力摧毀。通往萊斯的大道已完全打通。貞德力促查理王到萊斯,舉行加冕典禮。
1429年7月17日,查理在萊斯加冕。加冕時,貞德手持軍旗,站在國王的旁邊,貞德的任務如今已全部完成了。
戰事暫時呈現膠著狀態。1430年5月,戰火復燃,勃艮第人展開攻勢,貢比涅城告急,貞德率軍隊馳往增援。5月23日,雙方軍隊開始交戰,貞德率領少數兵士,退回城裡。不料城門外的吊橋已除去,敵軍很快就把她包圍起來,貞德勢孤,束手就擒。忘恩負義的查理,得知貞德被擒,一點也不想辦法搭救她。7月14日,勃艮第人把貞德移交英軍。戰俘不能判刑,所以他們指控貞德施行巫術。
聖誕節前兩天,貞德解往路洪。她被關在一間小屋裡,用鐵鏈鎖住,日夜有兵士在旁看守。1431年2月21日,審訊開始,法官反復訊問神奇聲音的性質,企圖羅織罪名宣判貞德的死罪,貞德本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村女,竟能舌戰群儒,把法官們駁得啞口無言。
審訊結果,法庭判貞德犯了異端的罪。假如她拒絕悔罪,應交行政機關,依法處理。貞德堅決否認自己犯了異端的罪,悔罪一事當然也被拒絕。她在獄里聲稱;她是天主派來的,神奇的聲音是天上來的,這一切是千真萬確的。
1431年5月29日,法官宣判,將貞德移交行政機關。30日早晨8點鍾,貞德解往刑場。貞德在刑場鎮靜而勇敢,使人們見了,感動得流下淚來。當木柴點上了火,一個多明我會會士上前,高舉著一個十字架。烈焰熊熊上升,恰恰就把聖女的身體包圍起來。人們聽見她口裡念誦耶穌的聖名,無情的火焰,吞噬了這位忠義感天的烈女,一縷香魂,飛升天國。
聖女貞德去世時,還不滿20歲。她的骨灰投在塞納河裡。可是就在那時候,在場的觀眾,對聖女表同情者,大有人在。這些人以亨利王的秘書戴撒為代表:「我們出了亂子了,我們殺死了一位聖女。」
23年後,那時英法百年戰爭由於貞德的出現已經以法國的勝利結束(法國只剩下加來還由英國控制),貞德的母親和兄弟申請,審查貞德的案件。1456年教宗下令組織委員會,進行審查。審查的結果,一致公認:貞德確是無罪的,所謂異端的罪名,全屬無中生有。1920年5月16日,貞德榮列聖品,被封為聖女。
法國蘭斯的聖女貞德節上,人們裝扮成各種各樣中古時期生活在法蘭西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形象來緬懷歷史上這位英雄,緬懷自己的祖先。據說,每年參加這種扮妝遊行活動的人員都有2000多。看著這個長長的扮妝遊行的隊伍,你彷彿在穿越了一條時光隧道,來到了中古時期的法國。在這片土地上,高盧人、羅馬人、法蘭克人、勃艮地人、哥德人、汪達爾人等等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對於初次到訪參加這個節日的人來說,看著這風格炯異、跨越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物,著實有些眼花繚亂。
2、同名電影
英文名:Joan of Arc
導演:維克托·弗萊明
主演:英格麗·褒曼 沃德·邦德 José Ferrer William Conrad 利夫·埃里克森
類型:劇情 動作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顏色:彩色 時長:145 分鍾
完整的演職員表:
導演維克托·弗萊明
演員英格麗·褒曼 Joan of Arc
Francis L. Sullivan Pierre Cauchon (Count-Bishop of Beauvais)
J. Carrol Naish John, Count of Luxembourg (Joan's captor)
沃德·邦德 La Hire
Shepperd Strudwick Father Massieu (Joan's liff)
吉恩·洛克哈特 Georges de la Trémouille (the king's chief counselor)
John Emery Jean, Duke d'Alencon (cousin of Charles)
利夫·埃里克森 Dunois, Bastard of Orleans
Cecil Kellaway Jean le Maistre (Inquisitor of Rouen)
José Ferrer The Dauphin, Charles VII, later King of France
Jean Ahlin Hauviette (uncredited)
Philip Ahlm French soldier (uncredited)
Julius Aicardi Priest in Cauchon's box (uncredited)
編劇馬克斯韋爾·安德森 screenplay
Andrew Solt screenplay
製片人Walter Wanger procer
原創音樂雨果·弗里德霍弗
改編音樂攝像師Winton C. Hoch (Technicolor)
William V. Skall (Technicolor)
Joseph A. Valentine
電影剪輯Frank Sullivan
協調劇組人員造型設計藝術指導Richard Day
布景師Joseph Kish
Casey Roberts
服裝設計Dorothy Jeakins
Barbara Karinska
化妝師Jack P. Pierce makeup artist
Merle Reeves hair stylist (uncredited)
Ray Romero makeup artist (uncredited)
Lilyan Lashman hair stylist (uncredited)
製片主管Norman A. Cook proction manager (uncredited)
助理導演Horace Hough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Edward Salven assistant director
美術音效Gene Garvin sound recordist
William Randall sound recordist
特技師Jack Cosgrove 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s
John P. Fulton special photographic effects
視覺特效師特技演員George Barrows stunts (uncredited)
John Benson stunts (uncredited)
Roger Creed stunts (uncredited)
Jerry Elliott stunts (uncredited)
John Epper stunts (uncredited)
Frank Hagney stunts (uncredited)
Peggy O'Neil armor double: Ingrid Bergman (uncredited)
Allen Pinson stunts (uncredited)
Ann Roberts riding double: Ingrid Bergman (uncredited)
George Robotham stunts (uncredited)
Russell Saunders stunts (uncredited)
Henry Wills stunts (uncredited)
Fred Zendar stunts (uncredited)
其他職員Michel Bernheim researcher
Charles Henderson vocal music director
Natalie Kalmus color director: Technicolor
Herschel McCoy costume supervisor
Jerome Moross orchestrator
Richard Mueller associate color director: Technicolor
Emil Newman musical director
Ruth Roberts researcher
Slavko Vorkapich associate director
Edward Colman camera operator (uncredited)
Bud Graybill still photographer (uncredited)
Gana Jones script supervisor (uncredited)
Patricia Marlowe stand-in (uncredited)
Dale Tate title designer (uncredited)
Fred Williams grip (uncredited)
精彩對白:
Constable of Clervaux: If you are the Maid and I don't say that you are- but if you are, I have a message from the people of Clervaux. It's this, go with God and save France. Save France and save our people.
Isabelle d'Arc: A mother raises her children and thinks she knows them well, but she doesn't know them at all.
Father Massieu: Go... Child of God... Daughter of France... go!
Joan of Arc: My gentle Dauphin, it is you I seek, for I have come a long way to find you and no other can take your place. God has spoken to me through His messengers, and it is His will that I come to aid you and that you be King of France.
Joan of Arc: BISHOP! It is through YOU that I die!
Joan of Arc: Send me back to God from whence I came.
Joan of Arc: I think I have courage to die, but not to die thus in small sick ways.
Joan of Arc: God hates corruption!
The Dauphin: I don't know about God, but men take to it very natur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