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天仙配
《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董永賣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為同情,私自下凡,與董結為夫婦。一百日後,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樹下忍痛分別。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晉時已見於曹植《靈芝篇》和干寶《搜神記》。戲曲或名《織錦記》、《百日緣》、《槐蔭樹》。黃梅戲整理本較有影響。
【故事的由來和影響】
董永行孝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晉干寶(?~336)編撰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和東漢末年武梁祠石刻畫像。明代青陽腔《織錦記》又豐富了變文和話本的描寫,對後世戲曲有很大影響。
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劇作家陸洪非根據老藝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編而成。故事大意是:董永為葬父而賣身在傅員外家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結親。百日後,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間的美滿姻緣活生生拆散。
改編本成功地刻畫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1954年,該劇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優秀演出獎、劇本獎、道演獎、音樂獎,飾七仙女的嚴鳳英、飾董永的王少舫獲演員一等獎。據此劇拍攝之影片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
也許,這個故事有一天會被人遺忘或不感興趣,但是,那段膾炙人口的「滿工對唱」絕對是永恆的旋律,永遠不會消失於時空之中。多少年來,《天仙配》似乎就是黃梅戲的代稱,對一台劇目而言,這真是驕傲,而對一個劇種而言,悲哀是註定的。
平調《天仙配》又名《張七姐落凡》、《百日緣》。故事見明傳奇《織錦記》。由王昌言、李慶番整理改編,張光、王文德導演,武安縣人民劇團首演,秦崇德飾董永,李秀奇飾張七姐。參加1954年河北省第一屆戲曲會演,獲戲曲音樂二等獎,秦崇德獲演員三等獎。
【同名電影】
介紹:
1955年底,由桑弧執筆改編劇本,石揮導演,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攝制完成。
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
安慶黃梅戲《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天仙配》是黃梅戲發展歷程中的一座豐碑,影響遍及海內外。它為人們留下的眾多精彩唱段至今還為人們所深愛。
影片於一九五七年獲文化部優秀舞台藝術片二等獎。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而這部影片是從1954年「上影」攝制的越劇戲曲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移植的。
其實現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這首夫妻對唱的黃梅戲。
劇情介紹:
人間:董永家貧,父亡,賣身為奴,得資葬父。
天上:玉帝七個女兒戲於鵲橋,窺視人間。
七女厭惡天宮歲月之凄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乃不顧森嚴天規,隻身奔向人間。槐蔭樹
下路遇董永,傾訴衷曲,二人遂結伉儷。
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滿,歸程中,夫妻正嚮往未來,憧憬幸福,忽聞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宮,否則禍及董永,七女無奈,忍痛泣別,別時誓言:「不怕你天規重重活拆散,我與你天上人間心一條」。
(榮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優秀演出獎、劇本獎、導演獎、音樂獎;據此劇拍攝之影片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
【同名歌曲】
歌詞: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
從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貳』 《天仙配》:「張巧嘴」5個高貴身份又如何為何還是比不上天庭侍女
小時候看《天仙配》覺得張巧嘴就是一個無惡不作、小肚雞腸、心狠手辣的女人,七仙女明明對她那麼好,她還不知道感恩,還一心破壞七仙女與董永之間的感情。
其實長大後倒是能理解張巧嘴為啥會黑化了,這離不開王母和玉帝的偏心,玉帝還在凡人張百忍時期,張巧嘴就是玉帝的乾女兒,雖然不如親生女兒,但到底也是女兒,而後玉帝升天後,沒有把張巧嘴放在公主的位置上,倒是安排在七仙女旁邊,以天庭侍女的身份伺候七仙女。
七仙女的侍女張巧嘴雖然是王母和玉帝的乾女兒,平時也是父皇母後地叫著,跟七仙女更是情同姐妹,但是她始終只是七仙女的侍女而已,可以說在天庭就是一個尷尬的存在。
身份尷尬就算了,偏偏張巧嘴還是一個玻璃心,處處都跟七仙女較勁。時間一長,張巧嘴就開始不安分起來,竟然攛掇七仙女下了凡。
『叄』 小時候的經典電影你還記得幾個
小時候的經典電影,到現在也還會經常看的有:
《唐伯虎點秋香》大才子唐伯虎為了能夠和女神秋香有接觸的機會,不惜賣慘,當幫佣,做苦力,劇情緊湊, 搞笑 又不乏反思,為了愛情,能夠奮不顧身的似乎少之又少。
《整蠱專家》經典喜劇,世間少有。
《倩女幽魂》看過的人生第一部鬼片,聶小倩和寧采臣的曠世之戀,但又不是瑪麗蘇劇情,無論從劇情還是畫質,都堪稱經典。
《霸王別姬》這部在國內的影壇上應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各類大獎拿到手軟,劇情和演員都是無與倫比的,既有扎心,又有溫情。
但更多的是,生活在動盪的大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堪比水深火熱,不是不努力過好每一天,就是努力到極致,也經常會飛來橫禍。
程蝶衣一輩子只願活在舞台和表演上,傻傻分不清現實和戲劇,每一次表演都用盡全力,也精彩絕倫,可時代不允許他永遠優秀。
尤其被自己辛苦養育的孤兒小四背叛,被舉報,被批鬥,被遊街,「一代宗師」活得慘不忍睹。
在段小樓和程蝶衣互相歇斯底里揭露彼此「不堪」過往的那一段,一把火燒掉精美戲服的場景,菊仙絕望的眼神……都是神級表演,精彩絕倫。
演員陣容強大,演技更是沒話說,所以一直沒能被超越。
哪怕是過去了二十多年,在今天重新點開看,仍然會被震撼到,會被感動到。
這大概就是經典的意義,精品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落寞,反而閃閃發光,璀璨奪目!
看來都是同行啊,我也發經典影視片段,不過小時候的電影,很多隻有隻字片語的記憶,或者說只是某一幅畫面。
小時候在農村鄉下生活,沒有電視,只有收音機。那時候經常來聽評書,聽歌曲,後來買了單放機,在集市上買影視歌曲磁帶聽。小時候的生活沒有現在這么豐富,那時候能看個電影已經覺得很幸福很快樂了,小時候電影都是露天影院和卷片放映機,用鐵桿搭起白布做屏幕,兩邊掛著兩個大的喇叭,這是這種簡陋的設備給我童年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那時候的電影放映機都是用膠片,一部電影通常就是九十分鍾左右,當然更長的電影那時候比較少。一般一部電影,都是帶著一盒膠卷,大概有三卷到四卷的樣子,那種鐵盒子,外面寫著電影名字。
小時候的記憶很深刻的東西基本能記憶幾十年或者更長。我在印象中最早看到的就是武俠電影了,印象深刻的有《鷹爪鐵布衫》《無敵鴛鴦腿》《夜走鬼城》《大刀王五》《神龍劍俠呂四娘》《大醉俠》《血祭黃沙鎮》《復仇大世界》《猛虎闖關》《仁者無敵》《少林童子功》《智勇和尚》《武松》《武當》《武林志》《血滴子秘史》《血滴子》等等。
在大一些的時候基本就是記憶很詳細了,就是八九十年代經典的武俠了,像李連傑的黃飛鴻系列,周星馳的電影,還有《刀劍笑》《黑俠》《新少林五祖》《方世玉》《和平飯店》《新龍門客棧》《新仙鶴神針》《天山童姥》等等。
小時候的電影總是讓人印象深刻,那時候一個電影,也都被反復看了很多遍,有時候,街里放映一場電影,有兩個到三個影片,我們那裡一般都是一個新電影,一個搭配的老電影。所以很多影片看了不下十遍,記憶中總是很深刻。
爸爸是當兵的,所以小時候受爸爸的影響比較大.記憶中有影響的第一部電影就是
《閃閃的紅星》
裡面的潘東子簡直是我童年的偶像,所以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裡面的經典台詞
紅星閃閃放光彩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漸漸的後面,也陸續看了許多經典紅色電影,例如《地道戰》,《地雷戰》,《雞毛信》,《狼牙山五壯士》等等.
至今回想起來,或許是小時候家裡比較窮,所以那台黑白電視只能搜到一兩個台,所以這些反復播放的革命老片竟然在當時百看不厭.
不過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第一次去影院看電影了,當時正在上小學,學校竟然組織去看《泰坦尼克號》.雖然當時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當時正處於顏值巔峰,但是印象最深的是:
當時電影院里的汽水和冰淇淋真好吃~
直到漸漸的後來,電影看的越來越少了,動畫片看的越來越多了~
例如《七龍珠》,《鐵甲小寶》,《魔神壇鬥士》,《奧特曼》等等.
直到現在,雖然每年都有各種大片上映,但是小時候的感覺再也回不去了~
最早的電影記憶是很小的時候,我們院子里有一位當兵退伍的年輕人一邊拿著一挺機關槍保養(那時候全民皆兵,他退伍回來任民兵連長,管理著槍支),一邊講著新看的電影,講得相當精彩,不過我當時並不知道電影名字,記得最清楚的是主人公叫杜丘。後來根據主人公的名字才弄清楚了電影是日本的《追捕》,由高倉健主演。
小時候農村沒有什麼 娛樂 項目,也沒誰聽說過電視,一般家裡有個收音機那已經很稀奇了。唯一給人以 娛樂 新奇的東西只有電影。沒有電影院,哪家有喜事了就放兩場電影,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跑過來看,人群攘攘,熱鬧非凡。干一天農活回來,只要聽說哪裡放電影,再苦再累不管多遠都要去看。鄉里不象現在有電話,有時可能某個人一句玩笑話說哪裡哪裡放電影了都會當真的,而可能跑了一個晚上還沒看到電影。
那時看過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漂亮的女主演(七仙女由嚴鳳英主演),舒緩而悠美的黃梅戲唱腔,大膽而神奇的想像,歡悲離合的傳奇故事令人喜泣交加,讓人受到強烈的藝術薰淘。
電影是黑白的,但在那個時代完全不影響我們對電影的狂熱。同樣類型的還有越劇版電影《追魚》,也讓人為美好的愛情而淚崩。
當然戰爭片也是我們喜歡的。《渡江偵察記》、《南征北戰》、《小兵張嘎》、《英雄兒女》、《鐵道游擊隊》等等。八十年代的電影已經是在百花齊放的狀態,喜劇片、諜戰片、功夫片等等,《喜盈門》、《黑三角》、《少林寺》,都是讓人記憶深刻,久久難以忘懷,每當電影主題旋律響起,都會激動不已。這個時候的電影已經色彩豐富,情景逼真,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多彩,不象早期電影人物造型單調,表情呆板。
當然電影院也在不斷涌現出來,學校有時候組織學生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有每周讓電影放映隊到學校放映的。那時候的鄉鎮電影院非常簡陋,有用木板支起做為座位,也有用條石支好做為座位的,但絲毫不影響人們對電影的衷愛。
外國電影後來看過南斯拉夫的《橋》,美國的《超人》,超人在當時來說非常震撼,特別是繞著地球飛的時候,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一直想看看日本電影《追捕》,但很遺憾這么多年卻還沒看過。
現在很少去影院看電影,偶爾去感受一下氛圍,對現在影院的豪華大氣、設施的先進,確實感覺到另外一種不同的境界,又有不同於它時它地的藝術感染。
記得第一次看電影應該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放的電影《地道戰》
後來家裡買了個vcd,帶來個碟片是《少林小子》李連傑演的是三龍哥
後來就到處找碟片看
《少林足球》那時候喜歡上了星爺的電影。
《靈幻先生》這還是去轉親戚家的時候看的。
《人蛇大戰》忘記是誰演的了
《快餐車》買了個盜版的,但是笑了一個多小時!
記憶比較深得電視劇有西遊記和武林外傳。
西遊記只認准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我我老爸超級愛看西遊記,甚至去買了碟片一集一集的去慢慢放能放個幾十遍。以至於我不知道看過多少遍,閉著眼睛都能描述其中的劇情,從我記事起到二十來歲,伴我成長的一部經典。武林外傳這個就不用多說,相信是每個人童年的回憶,自從在同福客棧遇見你邊學會了排山倒海,葵花點穴手,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最喜歡老白,簡直句句都是經典。
小時候看過的經典電影有很多,到現在為止記憶猶新的有
1. 《虎口脫險》 這部電影太 搞笑 了。每過一段時間就想看一看。
2. 《少林寺》 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看過一遍,這輩子就忘不了了。估計看過不下十幾遍了吧。
3. 動畫片《天鵝湖》 動畫片里的最愛,尤其是兩只小松鼠瑪格麗達和漢斯,一出來就想笑
『肆』 天仙配的民間故事是什麼
長篇神話小說《天仙配》,主要講述了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朴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沖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
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為了不使董永受到傷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蔭樹下與董永泣別的故事。
最後,玉皇大帝被七仙女和董永的真情打動,同意七仙女與董永在人間相伴永遠,恩愛一生,成就他們驚天地、動人心、泣鬼神的美好愛情。
(4)經典電影天仙配80年擴展閱讀:
從本質上說,小說頌揚了七仙女、董永、七仙女的姐妹們等角色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也鞭笞和抨擊了玉皇大帝等角色的丑惡與黑暗。
同時,也刻畫了傅員外的兒子傅官保這些卑鄙小人的醜陋,而且,傅員外的兒子還有幾份喜劇色彩。這部神話小說表現了天上人間的真愛與真情。
可以說,天仙配主題思想積極,內容健康向上,人物性格鮮明,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好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極強的好作品。
『伍』 天仙配演員表
《天仙配》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安慶電視台聯合出品,由吳家駘執導,黃聖依、楊子、李博、陳潔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電視劇。
部分主演介紹:
1、七仙女飾演者黃聖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兒。聰明伶俐,美麗善良,純真可愛,性格叛逆,愛恨分明,是人們心目中的偶像。她為愛而下凡,她與他在槐樹下相拜。一生註定不風順。
2、董永飾演者楊子:健壯青年,勤奮好學,忠厚純朴、正直善良,一表人才,內斂謙遜,知書達理,因為孝道、仁義和英俊而獲得七仙女的愛情。在七公主離去後,清明為官,收到了皇帝的重視,以德報怨,是典型的好人形象。
3、傅官保飾演者李博:傅員外的兒子,是一個好色愚笨的紈絝子弟,在本劇中是一個一號反派人物,也是喜劇人物。
(5)經典電影天仙配80年擴展閱讀:
天庭的七仙女嚮往人間生活,便悄悄與王母的義女張巧嘴偷下凡間。下凡之後,七仙女遇到了熱心幫助劉大俠的董永,產生好感。為救劉大俠,七仙女上天騙取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救活了劉大俠,並使其功力大增。
劉大俠也因此成為了七仙女的保護神。為了留在人間,七仙女與張巧嘴又調皮地逼槐樹精假扮她們的父親,並組成一個家庭。玉帝得知女兒私自下凡,命令雷公電母前往捉拿。董永賣身葬父到傅家為奴,七仙女和張巧嘴同時愛上了他。
同時,紈絝子弟傅官保看上了七仙女,多次提親未果。無奈之下,傅官保想出一個狠毒的調包計。結果張巧嘴陰差陽錯地嫁進了傅家,七仙女與董永在歷經艱險之後終成眷屬。張巧嘴因七仙女嫁給了董永而對其懷恨在心,讓傅官保處處刁難董永夫婦。
七仙女百般忍讓,張巧嘴卻得寸進尺,並向玉帝告密七仙女在人間成婚。玉帝大怒,命托塔李天王率五萬天兵天將下凡捉拿七仙女。七仙女為保董永性命,只得返回天庭,董永卻從此神智不清。
不學無術的傅官保有了一連串奇遇,竟然考上了狀元,在朝為官。張巧嘴試圖接近痴顛的董永,卻被清醒後的董永嚴詞拒絕。皇帝聽傅官保說董永家有寶物,便命董永獻寶,並封其為官。
此時天庭之上,在王母及六位姐姐等人的幫助和保護下,七仙女產下一男嬰,玉帝也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最後,玉帝為七仙女和董永真摯的愛情所打動,同意七仙女留在人間與董永相伴一生,成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動人心的美好愛情。
『陸』 《天仙配》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天仙配�
董永的故事早有流傳,時間無從定論,50年代以來,由於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上映,更使這一故事迅速走向全國,形成「天仙配熱」。時至今日,在大大小小的晚會上,「夫妻雙雙來相會」和「我挑水來你澆園」,仍然是男女老少都能哼幾句的膾炙人口的唱段。董永到底有無其人?他的故事產生在哪一朝代?�
董永的故事是有出處的,它見之於史乘、類書、筆記、子集之中較早的有三四處。普遍地認為他是漢代青州千乘人,在今山東北部,至於他賣身葬父途遇仙女的故事的發生地點,則說法不一。�
湖北《孝感縣志》(光緒8年)記載:董永青州千乘人,早年喪母,漢末遭黃巾之亂,奉父流落該處,佣耕為生,後來乃有了賣身葬父、路遇仙女的故事。 「南朝宋以故名其地曰孝昌」。順治、康熙間修的《孝感縣志》同樣說是「以漢末孝子董永故,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到了五代後唐時,又改孝昌縣為孝感縣。孝感者,因孝而感動天地也。孝昌也好,孝感也好,在官修的方誌中,突出的是一個「孝」字。�
著名筆記小說晉干寶的《搜神記》也記有董永的故事。「漢董永,千乘人,少遍孤,肆力田畝,鹿車載(父)自隨。父亡,無葬,乃賣身以供喪事……」�
魏曹植長詩《鼙(pí)鼓歌五首·靈芝篇》歌詠孝子的故事,也寫到董永:「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可見在漢末董永的故事已廣為流傳,其產生的年代可能更早。�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所編的《太平御覽》也記有董永的故事:「劉向《孝子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永謂錢主曰:『後若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主甚憫之。永得錢葬父畢,將往為奴,於路逢一婦人,求為永妻。永曰:『今貧若是,身復為奴,何敢屈夫人之為妻?』婦人曰:『願為君婦,不恥貧賤。』永遂將婦人至。錢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理何乖乎?』主問永妻曰:『何能?』妻曰: 『能織耳。』主曰:『為我識千匹娟,即放爾夫妻。』於是索絲,十日之內,千匹絹足。主驚,遂放夫婦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處,乃謂永曰:『我是天之織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償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語訖,雲霞四垂,忽飛而去。」劉向,西漢宣、成間人,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他之所記必有所本,故董永的故事至遲也應發生在西漢中期。
『柒』 我想知道天仙配有多少個版本
天仙配有4個版本
▪1955年石揮執導電影
▪196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顧而已執導電影
▪1998年羅慧娟、李志奇主演電視劇
▪2007年黃聖依、楊子主演電視劇
補充: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5年,由石揮執導,嚴鳳英、王少舫主演。
電影主要講述,人間:董永家貧,父亡,賣身為奴,得資葬父;天上:玉帝七個女兒戲於鵲橋,窺視人間。七女厭惡天宮歲月之凄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乃不顧森嚴天規,隻身奔向人間。槐蔭樹下路遇董永,傾訴衷曲,二人遂結伉儷。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便改百日。工滿,歸程中,夫妻正嚮往未來,憧憬幸福,忽聞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宮,否則禍及董永,七女無奈,忍痛泣別。
電影名,根據黃梅戲《天仙配》改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3年,桑弧編劇,著名導演顧而已執導,1955年的黑白《天仙配》主演嚴鳳英,王少舫做藝術顧問。其主要劇情為:玉帝的七仙女羨慕人間。在天上見董永忠厚老實,在大姐成全下,土地神說合,槐蔭作媒結成美滿姻緣。董永賣身葬父,七仙女在六位姐姐幫助下一夜織出十四匹錦絹,三年賣身改為百日。正當歡喜返家時,玉帝限七仙女立返天宮。七仙女只有在槐樹上留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黯然離去。
《新天仙配》(又名《新天仙配之七仙女正傳》)是由北京金澤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一部電視連續劇,根據周濯街先生長篇神話小說《七仙女正傳》改編而成,為《七仙女正傳》改編為電視劇的第一作。片頭片尾文字均為繁體中文。VCD為廣州環亞音像製作發行有限公司出品,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總經銷。
本劇由羅慧娟、周莉、李志奇、閭漢彪、張國立、牛犇、黃宗洛、梁慶剛等著名演員聯袂主演,講述的是在一場曠世的情愛之爭中,凡人董永和與天上的七仙女沖破天上人間的種種障礙,面對人間的世俗行為而苦苦追尋,終於成就了自己非凡愛情的故事。全劇28集,融情愛,神話,喜劇,悲情於一體,情節跌宕起伏,懸念重生,將劇中人物形象刻畫鮮明,輕松幽默,笑料百出,讓人捧腹之餘,重溫人性真善情。
《天仙配》是2007年中國央視國際電視總公司與安慶電視台共同拍攝的一部民間神話古裝電視劇,由吳家駘執導,黃聖依、楊子等聯袂主演。
該劇由周濯街的小說《七仙女正傳》以及民間傳說《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聯合改編而成。講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間的愛情故事。
《天仙配》於2007年11月28日在中國大陸播出,全國平均收視率為4.33,單集最高收視率6.73,是2007年央視8套收視冠軍。
『捌』 天仙配演員表
天仙配演員表:黃聖依、楊子、李博、陳潔領銜主演。
《天仙配》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安慶電視台聯合出品,該劇由周濯街的小說《七仙女正傳》以及民間傳說《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聯合改編而成。講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間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天庭的七仙女嚮往人間生活,便悄悄與王母的義女張巧嘴偷下凡間。下凡之後,七仙女遇到了熱心幫助劉大俠的董永,產生好感。為救劉大俠,七仙女上天騙取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救活了劉大俠,並使其功力大增。
劉大俠也因此成為了七仙女的保護神。為了留在人間,七仙女與張巧嘴又調皮地逼槐樹精假扮她們的父親,並組成一個家庭。玉帝得知女兒私自下凡,命令雷公電母前往捉拿。
『玖』 求80年代拍的古裝老電影
1.《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 2.《七品芝麻官》《卷席筒》《花木蘭》《穆桂英掛帥》 3.《劉三姐》《阿詩瑪》《孔雀公主》《桃花扇》《杜十娘》 4.《白蓮花》《黃英姑》《紅色娘子軍》《平原游擊隊》《高山下的花環》 5.《廬山戀》《人生》《知音》
『拾』 天仙配演員表
天仙配演員表:黃聖依,楊子,李博,陳潔,韓再芬,吳蘭輝,李法曾,全解放,劉燕燕,陳三木,楊恭如,蔡少芬,王思懿,文清,胡可,趙敏芬。
該劇由周濯街的小說《七仙女正傳》以及民間傳說《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聯合改編而成。講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間的愛情故事。
《天仙配》於2007年11月28日在中國大陸播出,全國平均收視率為4.33,單集最高收視率6.73,是2007年央視8套收視冠軍。
劇評
電視劇《天仙配》由於原版故事的深入人心,更有黃聖依和楊子的傾情出演,以及蔡少芬、胡可、文清、王思懿、楊恭如等美女明星的加盟助陣,早早就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賺足了觀眾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