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個電影海報分析- -~
這個不用資料。
1看你要表現的內容,要吸引人
2看你的畫面的視覺性,要吸引人
兩者結合就行了。
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海報中大幅紅綠製造出的溫馨
你在想想其他優點。
主要是把電影海報當作廣告創意去看待,會有不一樣的視角。
B. 《小丑》主演杜比的側臉海報該如何解析
看了影片《小丑》海報,一張冷酷的側臉,確實讓人覺得這個電影一定是高質量的影片,畢竟漫威系列的電影都是非常的火爆,像之前看的《鋼鐵俠》,屬於漫威第一階段代表性人物,很多年齡段的觀眾依舊覺得,
畢竟之前的電影都那麼酷,還是抱著期待的心裡去等著這部藝術品呈現在我們眼前吧!電影會在10月份在北美上映,我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國內應該也會看到的。
C. 你喜歡哪部電影的海報
最近我看了很多電影,也一直在想怎樣才算是一張優秀的電影海報?
看電影前,它能激發你的強烈興趣;
看電影後,它讓你對電影中某些情節產生「頓悟」之感;
電影之外,它是一幅獨立的審美作品。
八十年代以前,電影海報是以畫家手工精心繪制的畫稿為母本印刷製作的,特別是那些由大師級畫家加盟的手繪電影海報畫稿,它不但提升了電影海報的藝術品位,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現今高科技的引入,帶來電影海報製作的革命,使得電影海報的製作變得非常便捷容易,相對於以往傳統的工藝海報來說,幾乎沒有收藏價值。
電視機不普及的年代,看電影是奢侈品。手機都能看電影的年代,看電影變成日用品。因此電影海報也變得更大眾化,商業化,由此弱化了電影海報的藝術性。
但不乏有一群設計師,他們憑自己的表達方式來敘述自己對電影的愛好。他們的作品風格多變,不強調明星效應,更注重電影本質的表達。這些海報作品,目的並非要如何將電影「賣」出去,而是作為從觀眾角度的對電影的更深層次的詮釋,更像是電影的觀後感。
因此我精選了一系列海報,從三大方面和大家分享與賞析:
一、給你一種頓悟的喜悅
01《泰坦尼克號》
如題所示——「最後的絕地武士」,Andrew Kwan海報設計沒有懸念,用最直觀的方式點題:殘陽如血襯托下那疲憊的背影緩緩消逝,一段傳奇已然落幕,空中懸掛著兩輪太陽,那是盧克的起源,也是盧克的最好歸宿……
04《逃出絕命鎮》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一部充斥著恐怖、種族問題、融入了細思極恐的科技元素的電影。
Jay Shaw的設計是90年代常見的海報設計風格,去掉色彩,側重圖形和版式表現,畫面定格在勺子從人頭杯子中「取出」一動作,有意形置換的意思,也將視覺重點放在"Get Out"上面,意味深長。就像這部電影一樣,驚嚇不會在你以為它要來的時候出現,而隱藏在背後的秘密,比你所能想像的都更加大膽。
影片其中的爵士配樂和羅德的陰謀論讓電影充滿黑色幽默,也很有諷刺意味。
05《007:幽靈黨》
不管你有沒有看這部電影,都一定要看《007:幽靈黨》的片頭,其表現手法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影片來欣賞,甚至有人給出片頭比影片還精彩的評價。
片頭中所出現的戒指,是該片的主題:幽靈黨,戒指上的圖案正是一個八爪魚和幽靈結合體圖形。《007:幽靈黨》原版海報的表現都在帥哥美女丹尼爾·克雷格和莫妮卡·貝魯奇身上了。
由此來看Pedro B. Maia版本的海報,和《007:幽靈黨》片頭一樣,更偏向於用八爪魚、幽靈、骷髏頭等元素來表達影片的主題。
《007:幽靈黨》片頭
題外話:《007:幽靈黨》片頭配樂是由英國男歌手Sam Smith演唱的《Writing》。
《瑞士軍刀男》
星爺說得對,演死屍是個技術活。Daniel Radcliffe,著名的哈利·波特一角飾演者,在《瑞士軍刀男》里演一具非常重要的屍體,這具「屍體」會做鬼臉、噴口水,幾乎「無所不能」,甚至展現出驚人的功能——劇烈的「屁流」可以成為噴氣式劃艇,帶另一位主角漢克離開荒島。
這是一部被網路歸為劇情、喜劇、冒險類的影片。正確來說,這是一部黑色喜劇。Pedro B. Maia版的《瑞士軍刀男》海報,採用一個特別的視覺角度來設計,細看這特別的構圖、荒誕的行為,就如觀看這部電影一樣,笑著笑著就哭了。
07《超能陸戰隊》
無疑,「大白」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電影本身。「大白」面部造型靈感來自於日式鈴鐺,角色設計師Shiyoon Kim發現鈴鐺的上部有一個細長豁口連接兩個孔,這啟發了一條線連接兩隻眼睛的設計。
這種沒有嘴巴的極簡的設計概念讓「大白」用眨眼和肢體動作表達情感,反而給大家對「大白」豐富肢體的語言有更多的解讀。Berkay Daglar這張海報可謂詮釋得非常到位了。
二、讓一場電影變成靜止的畫面
拋開情節,許多電影都擁有優質的畫面。其中要數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中的色調、道具、布景,高飽和度的色彩,每一幀畫面的注重細節到達了偏執狂的水準。
這種畫面構圖及色彩運用給觀看電影的人帶來視覺盛宴。
下面推薦的海報作品,並非從影片中截取畫面創作那麼簡單,而是設計師通過個人風格,用自
08《星球大戰VI:絕地歸來》
出自Jaehwa Lee之手的海報,干凈的背景,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角色造型因此而更突出,STAR WARS 字體美感一覽無遺。
09《蝙蝠俠》
黑色的美。蝙蝠俠作為暗黑系英雄,再加上劇情本身和場景風格都是在黑暗的整體氛圍中活動,巧妙地用黑色做插畫,奠定黑暗的畫面情感基調。
10《水形物語》
啞巴姑娘愛上魚人,雖然時代定格在壓抑的冷戰背景,涉及到了當今社會中種族歧視、同性戀、弱勢性別等這種現實社會問題。但故事將情慾與近乎神聖的愛情融入到了「水」這意象里,完成了一個美麗奇幻的成人童話。
11《剪刀手愛德華》
女主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從不下雪的,只有當愛德華出現後潔白的雪花才開始飛揚在那片土地上空。作為一個機器,愛德華幾乎沒有表情,一雙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於表達感情,冰冷的色調襯托在他慘白的臉上反而更加令人難忘。
12《銀翼殺手2049》
在凸顯色彩的同時而不失去反烏托邦的感覺,此片攝影指導為羅傑·狄金斯之作,畫面中不是煙霧和粉塵的沙漠,就是陰冷潮濕的雨夜,成功地讓你人感到未來的不適,隨便一幀畫面都是一件藝術品。
而下面這張海報,Chris Skinner通過他個人的風格,將賽博朋克式的末世街景和曖昧的霓虹燈管重現你的面前。
13《黑客帝國》
20年前的經典科幻片,Chris Skinner用自己的手法來描繪場景,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細,可以作為一部獨立的作品來欣賞。
D. 優秀海報作品賞析與分析是什麼
優秀海報作品賞析與分析是:
1、對比引:導視覺,製造焦點,把內容分出主次層級,可以有顏色、大小、粗細、冷暖、明暗的對比,一定要大膽,效果明顯一些。
2、對齊:讓版面產生秩序美,不要用多種對齊方式,只用一種才能體現畫面的整齊統一。
3、重復:可以達到統一,增強視覺效果,一般作為背景使用,要注意不要過多使用一個元素,其他元素應該與之產生反差對比,不然容易混淆重點。
4、親密性:相關的元素距離靠近,組成一個視覺單位,有助於組織信息,減少混亂,讓結構變得更清晰,但分組不宜過多。
海報種類:
1、商業海報
商業海報是指宣傳商品或商業服務的商業廣告性海報。商業海報的設計,要恰當地配合產品的格調和受眾對象。
2、文化海報
文化海報是指各種社會文娛活動及各類展覽的宣傳海報。展覽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展覽都有它各自的特點,設計師需要了解展覽和活動的內容才能運用恰當的方法表現其內容和風格。
3、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是海報的分支,電影海報主要是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刺激電影票房收入的作用,與戲劇海報、文化海報等有幾分類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術作品鑒賞
E. 電影海報賞析||諾蘭燒腦電影《信條》里運用了哪些新概念
文/章早早
《信條》 也許是諾蘭迄今為止最「燒腦」的電影,影片開始有些像熟悉的諜戰動作片,然後慢慢劇情開始發生了神轉折,進入了超乎想像的觀影體驗,也就是說它涉及到兩個維度和視角的故事,一個是正常的時空一個是另一個相反的逆向時空,在逆向時空里結果就是原因,過去就是未來。
有觀眾稱《信條》是續《盜夢空間》後最棒的作品,但看過的觀眾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共識就是:第一遍看不懂,需要二刷。
諾蘭之前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角色依靠對白配上圖解的方式,把影片的核心概念解釋給觀眾,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可以學習到很多冷僻的知識。而在《信條》里諾蘭沒有給出任何圖解,當有記者問男主約翰:「你是否完全理解了電影中時空逆轉的概念時,男主回答說,不,我沒有」。而對於觀眾們來說,看這部電影也是相當於一次「裸考」。而劇情的敘事之復雜則高於《記憶碎片》。
為了更好的的觀影,先擴充一下腦容量,看看影片里涉及了哪些新概念,以下整理出了影片里涉及的新概念。
1.TENET的含義和來歷
TENET的含義很多,直譯就是宗旨、信條和原則的意思。
TENET屬於來迴文,正反順序意思都是一樣的,在英文中也不罕見,中文也有雪白白雪這樣的詞。
TENET的來歷: Sator Square(龐貝城石板)最早出現在義大利龐貝遺址上,而龐貝城於公元79年被火山掩埋,其中在龐貝城石板(Sator Square)中,TENET在最中間的位置,在拉丁語中大概是擁有和掌控的意思。
Sator Square也出現在8世紀義大利聖彼得大教堂的磚牆上,而且只要在歐洲有著濃厚文化宗教的地方,都有Sator Square的圖案。
很多人認為,這塊石板的字母和排列,可能代表著某種隱喻。
諾蘭這部影片以《TENET》為片名,是否也暗示了影片中會有時間正序和反序的概念呢?
2.時間逆轉
在約翰和女科學家聊天的這組畫面中,展示了掛在牆上的充滿彈孔的石板,這可不是玩射擊訓練,有可能是訓練約翰某種感應時間倒敘的能力而設計的。
這也就涉及到了有序和無序,無序代表著正常時空的無規律發展,有序就代表著對時間秩序的掌握,也是逆轉時空的由來,片中對著qiang靶練習的畫面可能就是練習一種感應時間倒敘的能力。
當然,片中還有好多點遠不止這些 ,還需要刷數遍或許明了,這也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去理解它,也許不需要理解它,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詞那樣:「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
正如一位影評大咖說的,「未來的事情在過去發生,過去的事情在未來已經結束,而當下,則是人們真正應該抓住的時刻,這就是電影《信條》所想要表達的核心。」
歸納整理出這些細節是為了在觀影時有個概念,希望對理解劇情有所幫助,如有不足還請各位影評人批評指正。